第一篇:孟子经典语录及译文
孟子经典语录及译文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因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òu)。
【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12)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百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译文】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17)仁则荣,不仁则辱。
【译文】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
(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译文】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19)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译文】为争夺土地而战,杀死的人遍野;为争夺城池而战,杀死的人满城,?这就是带领土地来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赎出他们的罪过。
(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译文】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成路上遇见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会把君主看作仇敌。
(21)鱼,亦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够得到,我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想要的东西,义(真理、信仰、正义,有益大众的思想和行为)也是我想要的东西,(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够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选择义。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23)孟子曰: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译文】孟子说:“水性是不分东西方向的,难道它也不分上下吗?人性的善良,就像水向低处流一样(势所必然)。人没有不善良的,就像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一样。现在论水(的另一面),用力拍打使它跳跃,它可以高过人的额头;堵截令它激流回旋,可以使它停在山上。这怎么是水性如此呢?这实在是外力使然啊!人,可以使他做不善的事,这种违背他善良本性的行为,跟让水违背它向低处流的行为,本质是一样的。”
(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上天给予的时运比不上地理上的优势,地理上的优势比不上人们团结合作。
(2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译文】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2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译文】破坏仁爱的人叫做“贼”,破坏道义的人叫做“残”。这样的人,我们就叫作他“独夫”。我只听说周武王诛杀了独夫殷纣,?没有听说过他是以臣弑君的。
(27)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译文】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28)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译文】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2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译文】百姓最为重要的,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是最为轻的。
(30)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译文】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必定有得天时的战机,然而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有利的天时不如有利的地势.
(3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译文】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铠甲不是不尖利,粮食不是不多,弃城而逃,这便是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的团结.
(3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所以说:老百姓不是靠封锁边境线就可以限制住的,国家不是靠山川险阻就可以保住的,扬威天下也不是靠锐利的兵器就可以做到的。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也会叛离;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以全天下人都顺从的力量去攻打连亲戚都会叛离的人,因此不战则已,战则必获全胜,这是毫无疑义的。
孟子曰:“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第二篇:孟子语录
孟子语录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2、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4、仁则荣,不仁则辱。
5、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7、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8、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1、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1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3、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14、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6、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17、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18、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19、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20、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21、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22、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3、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24、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25、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26、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27、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28、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29、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0、仁者无敌。
3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32、其进锐者,其退速。
33、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34、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5、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36、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3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38、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39、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40、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41、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42、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43、孟子曰: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44、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5、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7、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4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9、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50、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5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52、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53、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4、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55、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5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5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59、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60、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61、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6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3、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64、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65、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66、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6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9、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70、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71、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72、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73、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74、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75、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76、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77、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第三篇:庄子语录及译文
篇一:庄子名言精选(附翻译)庄子名言精选(带翻译)庄子的思想中包含了朴素辩证法因素,其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地生”的,从“道未始有封”,庄子主要认为自然的比人为的要好,提倡无用,认为大无用就是有用。《史记》用精练的几行字介绍了庄子,说他著书十余万言,大抵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渔父》、《盗跖》、《胠箧》等篇,都是用来辨明老子的主张的。习古堂国学网精选了庄子的经典名言,加以翻译,供广大庄子爱好者学习欣赏。
1.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翻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翻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3.且夫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翻译】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4.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
【翻译】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这才是莫逆之交。
5.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
【翻译】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6.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翻译】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7.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
【翻译】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8.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翻译】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存在对立的另一面,无不存在对立的这一面。从另一面看不明白的,从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所以说,彼出于此,此也离不开彼。即事物对立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对形而上学和绝对论的否定。比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早2400年。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9.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庄子?人间世》
【翻译】你不知道那个螳螂吗?舞起它那两把大刀式的胳臂,妄图挡住滚滚前进的车轮。它不了解自己的力量是根本无法胜任的,却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强大。成语螳臂当车的典故由此而来,用以比喻不自量力。
10.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人间世》
【翻译】生长在山上的树木,因为自然的需要而被砍伐,膏脂因为能照明而被燃烧,桂树可以食用,所以被砍伐;漆可以使用,因而被割皮。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而不知道无用的用处。有用有为必有害,无用无为才是福。阐发了常常被人忽视的无用之用,蕴含朴素的辩证法。
11.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乎江湖。《庄子?大宗师》
【翻译】天久旱无雨,河水干涸了。许多鱼被困在河中滩地上,它们亲密地互相依靠着,嘴巴一张一合地吐着唾沫,来润湿它们的身体(藉以延缓生命,等待大雨降临),倒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这里暗喻世人应忘掉生死,而游于大道之乡。成语相濡以沫(也作以沫相濡)源出于此。
12.不以物挫志。《庄子?天地》
【翻译】因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这样,德性就没有了)。可玩物丧志。
13.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庄子?骈拇》
【翻译】: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说明纯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而仁义则不但不合人性,而且是伤性乱世的。
14.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天地》
【翻译】:孝顺的儿子不去巴结父母,贤良的忠臣不去奉承君主,这就是作贤臣、作孝子的最高境界了。叹世俗阿谀成风,叹世人大惑不可救,呼唤真正的孝子、贤臣。
15.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庄子?天道》
【翻译】:无为,就能够利用天下,而感到闲暇有余;有为,就被天下所利用,而感到急迫不足。以虚无、自然、无为,阐释无为之治。
16.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庄子?天运》
【翻译】:天鹅并不天天沐浴,而羽毛却是洁白的;乌鸦并不天天暴晒,而羽毛却是乌黑的。万物出自本性,不能强行改变。
17.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翻译】: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18.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
【翻译】:人们都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当作神奇,把自己厌恶的东西当作臭腐;然而臭腐可以变化为神奇,神奇也可以变化为臭腐。所以说:整个天下不过是一种气罢了。对立的事物可以互相转化。成语化腐朽为神奇源出于此。
19.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翻译】:天地有伟大的造化和功德而不言语,春夏秋冬四季有分明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有自然形成的道理而不解说。办任何事都得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20.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翻译】: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有人捕到了鱼却忘了竹笼;兔网是用来捕兔的,有人捕到兔子却忘了兔网;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有人领会了思想却忘了语言。以鱼、兔喻意,以筌、蹄喻言。强调得鱼得兔是目的,筌、蹄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形象地说明了“得意忘言”的合理性。得鱼忘筌这一成语便由此而来。
21.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庄子?让王》
【翻译】: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愧。知足自得,不逐名位才会超脱。
22.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
【翻译】:大寒季节到了,霜雪降临了,这时候更能显出松树和柏树的茂盛。“松柏之茂”喻君子品德高尚。
23.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翻译】: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物质可无限分割。
24.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
【翻译】:有了机械,就会产生机巧之事;有了机巧之事,就会产生机巧之心;机巧之心放在胸中,就会破坏纯白的品质。不具备纯白的品质,就会心神不定,心神不定的人,就会被道所抛弃。功利机巧的确是坏事害人的东西。
25.狙公赋,曰:“朝三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庄子。齐物论》
【翻译】:有个养猴子的老人,把橡子分给猴子,对它们说:“早上给你们三升,晚上给你们四升,好么?”猴子们听了都发怒了。老人又说:“那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猴子们都高兴了。庄子用“名实未亏”的道理,来比喻未达道者不能忘怀是非。成语“朝三暮四”便出于此,比喻反复无常。
26.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
【翻译】:不知是庄周在梦里化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在梦里化成了庄周呢?庄子现身说法,认为梦与觉并无不同,都是道的物化现象。因此,若要齐同物论,就必须首先破除有我之见,而与万物混为一体。
27.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庄子?养生主》
【翻译】:脂膏烧完了,火种却流传下去,无穷无尽。此句以薪喻形,以火比喻精神。薪尽火传,是说形体虽死而精神永存。后以“薪尽火传”喻学业师徒相传。
28.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庄子骈拇》
【翻译】:野鸭的腿虽短,如果给它接上一段,它就会痛苦;仙鹤的腿虽然长,如果给他截去一段,它就会悲伤。说明强以为之,必然造成不幸和痛苦。成语“鹤长凫短”、“断鹤续凫”都出自这里。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29.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翻译】:君子之间的交情,淡薄如水,而小人之间的交情,看上去甘甜如酒。真朋友不言利。
30.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翻译】: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像透过缝隙看到白马飞驰而过,不过一瞬间罢了。成语“白驹过隙”出此。人生知促,切勿浪费。
31.正获之问于监市履希也,每下愈况。《庄子知北游》
【翻译】:有个名获的市官问屠夫关于检查大猪肥瘦的方法,(屠夫说),就是越往下腿踩就越明白。大道无所不在,越从低微的地方推求,就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每下愈况”从宋代就有人误作“每况愈下”。章士钊在《甲寅》周刊上发表的《孤桐杂记》中,也同样用错,遭到鲁迅的奚落。现多作“每况愈下”,表示情况越来越坏。
3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逍遥游》
【翻译】:知识少的不了解知识多的,年寿短的,不了解年寿长的。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早晨生出晚上就死的菌和夏天出生秋天就死的昆虫因为年寿短而难以经历和知晓更多的事物。
33.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翻译】:至人泯灭了物我的对立与区别,不再有“我”,神人听应自然,完全抛弃了“功业”的概念;圣人深明事理,完全抛弃了“声名”的桎梏。伟大的人不为自我、功业、声名所累。
34、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间世》
(【翻译】: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35.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 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在宥》
(【翻译】:什么是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贵的,是天道;有为而劳累的,是人道。处于主宰地位的,是天道;臣于从属地位的,是人道。天道与人道之间相去甚远,不可以不明察。)
36.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天地》
(【翻译】:天地虽然广大,其按自性运动变化却是相同的;万物虽然众多,其循性自得却是一样的;民 篇二:庄子语录
庄子名言精选(带翻译)【庄子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哲学家,庄氏,名周,(一说子沐)。汉族,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安徽蒙城县)人。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蒙,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皈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庄子曾作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对于庄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在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为开宗祖师,视其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这部文献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庄子的思想中包含了朴素辩证法因素,其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地生”的,从“道未始有封”,庄子主要认为自然的比人为的要好,提倡无用,认为大无用就是有用。《史记》用精练的几行字介绍了庄子,说他著书十余万言,大抵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渔父》、《盗跖》、《胠箧》等篇,都是用来辨明老子的主张的。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翻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解读】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2.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
【翻译】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
【解读】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3.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翻译】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
【解读】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4.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庄子?人间世》
【翻译】你不知道那个螳螂吗?舞起它那两把大刀式的胳臂,妄图挡住滚滚前进的车轮。它不了解自己的力量是根本无法胜任的,却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强大。
【解读】成语螳臂当车的典故由此而来,用以比喻不自量力。
5.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xǔ)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乎江湖。《庄子?大宗师》
【翻译】天久旱无雨,河水干涸了。许多鱼被困在河中滩地上,它们亲密地互相依靠着,嘴巴一张一合地吐着唾沫,来润湿它们的身体(藉以延缓生命,等待大雨降临),倒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解读】这里暗喻世人应忘掉生死,而游于大道之乡。成语相濡以沫(也作以沫相濡)源出于此。6.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庄子?天道》
【翻译】无为,就能够利用天下,而感到闲暇有余;有为,就被天下所利用,而感到急迫不足。
【解读】以虚无、自然、无为,阐释无为之治。
7.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翻译】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
【解读】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8.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翻译】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有人捕到了鱼却忘了竹笼;兔网是用来捕兔的,有人捕到兔子却忘了兔网;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有人领会了思想却忘了语言。
【解读】以鱼、兔喻意,以筌、蹄喻言。强调得鱼得兔是目的,筌、蹄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形象地说明了“得意忘言”的合理性。得鱼忘筌这一成语便由此而来。
9.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
【翻译】大寒季节到了,霜雪降临了,这时候更能显出松树和柏树的茂盛。
【解读】“松柏之茂”喻君子品德高尚。
10.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翻译】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
【解读】物质可无限分割。
11.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
【翻译】不知是庄周在梦里化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在梦里化成了庄周呢?
【解读】庄子现身说法,认为梦与觉并无不同,都是道的物化现象。因此,若要齐同物论,就必须首先破除有我之见,而与万物混为一体。
12.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庄子?养生主》
【翻译】脂膏烧完了,火种却流传下去,无穷无尽。
【解读】此句以薪喻形,以火比喻精神。薪尽火传,是说形体虽死而精神永存。后以“薪尽火传”喻学业师徒相传。
13.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庄子骈拇》
【翻译】野鸭的腿虽短,如果给它接上一段,它就会痛苦;仙鹤的腿虽然长,如果给他截去一段,它就会悲伤。
【解读】说明强以为之,必然造成不幸和痛苦。成语“鹤长凫短”、“断鹤续凫”都出自这里。
14.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翻译】君子之间的交情,淡薄如水,而小人之间的交情,看上去甘甜如酒。
【解读】真朋友不言利。
15.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翻译】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像透过缝隙看到白马飞驰而过,不过一瞬间罢了。
【解读】成语“白驹过隙”出此。人生知促,切勿浪费。
16、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翻译】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
【解读】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17、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让王》
【翻译】太阳升起时就下地干活儿,太阳下山了就返家安息,无拘无束地生活在天地之间而心中的快意只有我自身能够领受。
18、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解读】体现人与自然合一的思想,即物我不分。
19、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
【解读】你不要用你认为的快乐来衡量我是否快乐,我和你不同。
20、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庄子·豫无鬼》
【翻译】狗不由于善于叫唤就是好狗,人不由于善于说话就是有道德,有才能的人。善叫的不一定是好拘,善说的不一定是贤人。
【解读】判断一个人是否贤能,不是由他的说话来决定,而是由他的实际行为来决定,有其实则定其名。篇三:庄子名言集锦
庄子名言精选
庄子的思想中包含了朴素辩证法因素,其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地生”的,从“道未始有封”,庄子主要认为自然的比人为的要好,提倡无用,认为大无用就是有用。《史记》用精练的几行字介绍了庄子,说他著书十余万言,大抵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渔父》、《盗跖》、《胠箧》等篇,都是用来辨明老子的主张的。习古堂国学网精选了庄子的经典名言,加以翻译,供广大庄子爱好者学习欣赏。
1.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翻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翻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3.且夫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翻译】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4.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
【翻译】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这才是莫逆之交。
5.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
【翻译】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6.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翻译】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7.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
【翻译】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8.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翻译】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存在对立的另一面,无不存在对立的这一面。从另一面看不明白的,从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所以说,彼出于此,此也离不开彼。即事物对立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对形而上学和绝对论的否定。比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早2400年。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9.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庄子?人间世》
【翻译】你不知道那个螳螂吗?舞起它那两把大刀式的胳臂,妄图挡住滚滚前进的车轮。它不了解自己的力量是根本无法胜任的,却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强大。成语螳臂当车的典故由此而来,用以比喻不自量力。
10.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人间世》
【翻译】生长在山上的树木,因为自然的需要而被砍伐,膏脂因为能照明而被燃烧,桂树可以食用,所以被砍伐;漆可以使用,因而被割皮。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而不知道无用的用处。有用有为必有害,无用无为才是福。阐发了常常被人忽视的无用之用,蕴含朴素的辩证法。
11.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乎江湖。《庄子?大宗师》
【翻译】天久旱无雨,河水干涸了。许多鱼被困在河中滩地上,它们亲密地互相依靠着,嘴巴一张一合地吐着唾沫,来润湿它们的身体(藉以延缓生命,等待大雨降临),倒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这里暗喻世人应忘掉生死,而游于大道之乡。成语相濡以沫(也作以沫相濡)源出于此。
12.不以物挫志。《庄子?天地》
【翻译】因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这样,德性就没有了)。可玩物丧志。
13.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庄子?骈拇》
【翻译】: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说明纯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而仁义则不但不合人性,而且是伤性乱世的。
14.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天地》
【翻译】:孝顺的儿子不去巴结父母,贤良的忠臣不去奉承君主,这就是作贤臣、作孝子的最高境界了。叹世俗阿谀成风,叹世人大惑不可救,呼唤真正的孝子、贤臣。
15.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庄子?天道》
【翻译】:无为,就能够利用天下,而感到闲暇有余;有为,就被天下所利用,而感到急迫不足。以虚无、自然、无为,阐释无为之治。
16.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庄子?天运》
【翻译】:天鹅并不天天沐浴,而羽毛却是洁白的;乌鸦并不天天暴晒,而羽毛却是乌黑的。万物出自本性,不能强行改变。
17.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翻译】: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18.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
【翻译】:人们都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当作神奇,把自己厌恶的东西当作臭腐;然而臭腐可以变化为神奇,神奇也可以变化为臭腐。所以说:整个天下不过是一种气罢了。对立的事物
可以互相转化。成语化腐朽为神奇源出于此。
19.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翻译】:天地有伟大的造化和功德而不言语,春夏秋冬四季有分明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有自然形成的道理而不解说。办任何事都得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20.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翻译】: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有人捕到了鱼却忘了竹笼;兔网是用来捕兔的,有人捕到兔子却忘了兔网;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有人领会了思想却忘了语言。以鱼、兔喻意,以筌、蹄喻言。强调得鱼得兔是目的,筌、蹄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形象地说明了“得意忘言”的合理性。得鱼忘筌这一成语便由此而来。
21.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庄子?让王》
【翻译】: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愧。知足自得,不逐名位才会超脱。22.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
【翻译】:大寒季节到了,霜雪降临了,这时候更能显出松树和柏树的茂盛。“松柏之茂”喻君子品德高尚。
23.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翻译】: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物质可无限分割。
24.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
【翻译】:有了机械,就会产生机巧之事;有了机巧之事,就会产生机巧之心;机巧之心放在胸中,就会破坏纯白的品质。不具备纯白的品质,就会心神不定,心神不定的人,就会被道所抛弃。功利机巧的确是坏事害人的东西。
25.狙公赋,曰:“朝三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庄子。齐物论》
【翻译】:有个养猴子的老人,把橡子分给猴子,对它们说:“早上给你们三升,晚上给你们四升,好么?”猴子们听了都发怒了。老人又说:“那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猴子们都高兴了。庄子用“名实未亏”的道理,来比喻未达道者不能忘怀是非。成语“朝三暮四”便出于此,比喻反复无常。
26.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
【翻译】:不知是庄周在梦里化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在梦里化成了庄周呢?庄子现身说法,认为梦与觉并无不同,都是道的物化现象。因此,若要齐同物论,就必须首先破除有我之见,而与万物混为一体。
27.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庄子?养生主》
【翻译】:脂膏烧完了,火种却流传下去,无穷无尽。此句以薪喻形,以火比喻精神。薪尽火传,是说形体虽死而精神永存。后以“薪尽火传”喻学业师徒相传。
28.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庄子骈拇》
【翻译】:野鸭的腿虽短,如果给它接上一段,它就会痛苦;仙鹤的腿虽然长,如果给他截去一段,它就会悲伤。说明强以为之,必然造成不幸和痛苦。成语“鹤长凫短”、“断鹤续凫”都出自这里。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29.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翻译】:君子之间的交情,淡薄如水,而小人之间的交情,看上去甘甜如酒。真朋友不言利。
30.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翻译】: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像透过缝隙看到白马飞驰而过,不过一瞬间罢了。成语“白驹过隙”出此。人生知促,切勿浪费。
31.正获之问于监市履希也,每下愈况。《庄子知北游》
【翻译】:有个名获的市官问屠夫关于检查大猪肥瘦的方法,(屠夫说),就是越往下腿踩就越明白。大道无所不在,越从低微的地方推求,就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每下愈况”从宋代就有人误作“每况愈下”。章士钊在《甲寅》周刊上发表的《孤桐杂记》中,也同样用错,遭到鲁迅的奚落。现多作“每况愈下”,表示情况越来越坏。
3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逍遥游》
【翻译】:知识少的不了解知识多的,年寿短的,不了解年寿长的。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早晨生出晚上就死的菌和夏天出生秋天就死的昆虫因为年寿短而难以经历和知晓更多的事物。
33.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翻译】:至人泯灭了物我的对立与区别,不再有“我”,神人听应自然,完全抛弃了“功业”的概念;圣人深明事理,完全抛弃了“声名”的桎梏。伟大的人不为自我、功业、声名所累。
34、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间世》
(【翻译】: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35.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在宥》
(【翻译】:什么是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贵的,是天道;有为而劳累的,是人道。处于主宰地位的,是天道;臣于从属地位的,是人道。天道与人道之间相去甚远,不可以不明察。)
36.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天地》
(【翻译】:天地虽然广大,其按自性运动变化却是相同的;万物虽然众多,其循性自得却是一样的;民众虽然众多,其主宰者只有君主。君主以德为本而顺天道无为而成功。所以说,远古之君治理天下,行无为而治,顺应天道自然而已。)
37.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刻意》
(【翻译】:所以说,恬淡、寂寞、虚无、无为,这是天地的本原和道德修养的极高境界。
38.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刻意》
(【翻译】:悲痛与欢乐,会使德性流于邪僻;不忘喜怒,会以道为过错;陷入好恶,会丧失道德。)39.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翻译】:多数人看重利,廉洁之士注重名声,贤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看重精神。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40.孔子曰:“??当尧舜之时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之时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秋水》
(【翻译】:处在尧舜时代,天下没有困穷之人,不是因为他们有智慧;处在桀纣时代,天下没有通达之人,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智慧,一切都是时运造成的呀。)
41.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至乐》
(【翻译】:骷髅说:“死人,没有君在上面,没有臣在下面,也没有一年四季的操劳之事,放纵自如与天地同在,即使南面为王的乐趣,不能超过呵。”)
42.扁子曰:“??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民。??”《达生》(【翻译】:现在你修饰己智以惊醒愚昧,修养自身以显示别人卑污,光明炫赫的样子就象举着日月行走一样。)
43.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山木》
(【翻译】:志士有道德不得施行,是疲困;衣服破烂,鞋子磨穿,是贫穷,不是疲困,这是所谓没遭遇好世道。)
44.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山木》
(【翻译】:阳朱说:“弟子们记住,品行贤德而又能去掉自以为贤的想法,哪里会不受爱戴呢!”)45.黄帝曰:“??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知北游》(【翻译】:道是不能获取的,德是不能达到的。仁可以去做,义可以所唾弃,礼是相互欺骗的。)
46.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翻译】:天地有最大的美德而不言说,四时有明确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有生成之理而不解说。圣人推究天地之美德而通达万物生成之理。)篇四:庄子50名句带翻译 庄子50名句带翻译
1.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庄子?让王》
【翻译】: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愧。知足自得,不逐名位才会超脱。
2.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
【翻译】:大寒季节到了,霜雪降临了,这时候更能显出松树和柏树的茂盛。“松柏之茂”喻君子品德高尚。3.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翻译】: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物质可无限分割。
4.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
【翻译】:有了机械,就会产生机巧之事;有了机巧之事,就会产生机巧之心;机巧之心放在胸中,就会破坏纯白的品质。不具备纯白的品质,就会心神不定,心神不定的人,就会被道所抛弃。功利机巧的确是坏事害人的东西。
5.狙公赋,曰:“朝三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庄子。齐物论》
【翻译】:有个养猴子的老人,把橡子分给猴子,对它们说:“早上给你们三升,晚上给你们四升,好么?”猴子们听了都发怒了。老人又说:“那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猴子们都高兴了。庄子用“名实未亏”的道理,来比喻未达道者不能忘怀是非。成语“朝三暮四”便出于此,比喻反复无常。6.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翻译】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7.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
【翻译】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8.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翻译】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存在对立的另一面,无不存在对立的这一面。从另一面看不明白的,从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所以说,彼出于此,此也离不开彼。即事物对立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对形而上学和绝对论的否定。比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早2400年。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9.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庄子?人间世》
【翻译】你不知道那个螳螂吗?舞起它那两把大刀式的胳臂,妄图挡住滚滚前进的车轮。它不了解自己的力量是根本无法胜任的,却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强大。成语螳臂当车的典故由此而来,用以比喻不自量力。
10.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人间世》
【翻译】生长在山上的树木,因为自然的需要而被砍伐,膏脂因为能照明而被燃烧,桂树可以食用,所以被砍伐;漆可以使用,因而被割皮。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而不知道无用的用处。有用有为必有害,无用无为才是福。阐发了常常被人忽视的无用之用,蕴含朴素的辩证法。
11.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乎江湖。《庄子?大宗师》
【翻译】天久旱无雨,河水干涸了。许多鱼被困在河中滩地上,它们亲密地互相依靠着,嘴巴一张一合地吐着唾沫,来润湿它们的身体(藉以延缓生命,等待大雨降临),倒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这里暗喻世人应忘掉生死,而游于大道之乡。成语相濡以沫(也作以沫相濡)源出于此。12.不以物挫志。《庄子?天地》
【翻译】因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这样,德性就没有了)。可玩物丧志。
13.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庄子?骈拇》
【翻译】: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说明纯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而仁义则不但不合人性,而且是伤性乱世的。
14.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天地》
【翻译】:孝顺的儿子不去巴结父母,贤良的忠臣不去奉承君主,这就是作贤臣、作孝子的最高境界了。叹世俗阿谀成风,叹世人大惑不可救,呼唤真正的孝子、贤臣。
15.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庄子?天道》
【翻译】:无为,就能够利用天下,而感到闲暇有余;有为,就被天下所利用,而感到急迫不足。以虚无、自然、无为,阐释无为之治。
16.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庄子?天运》
【翻译】:天鹅并不天天沐浴,而羽毛却是洁白的;乌鸦并不天天暴晒,而羽毛却是乌黑的。万物出自本性,不能强行改变。
17.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翻译】: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18.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
【翻译】:人们都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当作神奇,把自己厌恶的东西当作臭腐;然而臭腐可以变化为神奇,神奇也可以变化为臭腐。所以说:整个天下不过是一种气罢了。对立的事物可以互相转化。成语化腐朽为神奇源出于此。
19.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翻译】:天地有伟大的造化和功德而不言语,春夏秋冬四季有分明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有自然形成的道理而不解说。办任何事都得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20.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翻译】: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有人捕到了鱼却忘了竹笼;兔网是用来捕兔的,有人捕到兔子却忘了兔网;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有人领会了思想却忘了语言。以鱼、兔喻意,以筌、蹄喻言。强调得鱼得兔是目的,筌、蹄只是达到目的的手
段,形象地说明了“得意忘言”的合理性。得鱼忘筌这一成语便由此而来。
21.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翻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2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翻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23.且夫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翻译】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24.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
【翻译】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这才是莫逆之交。
25.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
【翻译】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26.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
【翻译】:不知是庄周在梦里化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在梦里化成了庄周呢?庄子现身说法,认为梦与觉并无不同,都是道的物化现象。因此,若要齐同物论,就必须首先破除有我之见,而与万物混为一体。
27.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庄子?养生主》
【翻译】:脂膏烧完了,火种却流传下去,无穷无尽。此句以薪喻形,以火比喻精神。薪尽火传,是说形体虽死而精神永存。后以“薪尽火传”喻学业师徒相传。
28.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庄子骈拇》
【翻译】:野鸭的腿虽短,如果给它接上一段,它就会痛苦;仙鹤的腿虽然长,如果给他截去一段,它就会悲伤。说明强以为之,必然造成不幸和痛苦。成语“鹤长凫短”、“断鹤续凫”都出自这里。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29.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翻译】:君子之间的交情,淡薄如水,而小人之间的交情,看上去甘甜如酒。真朋友不言利。
30.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翻译】: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像透过缝隙看到白马飞驰而过,不过一瞬间罢了。成语“白驹过隙”出此。人生知促,切勿浪费。
31.正获之问于监市履希也,每下愈况。《庄子知北游》
【翻译】:有个名获的市官问屠夫关于检查大猪肥瘦的方法,(屠夫说),就是越往下腿踩就越明白。大道无所不在,越从低微的地方推求,就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每下愈况”从宋代就有人误作“每况愈下”。章士钊在《甲寅》周刊上发表的《孤桐杂记》中,也同样用错,遭到鲁迅的奚落。现多作“每况愈下”,表示情况越来越坏。
3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逍遥游》
【翻译】:知识少的不了解知识多的,年寿短的,不了解年寿长的。“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早晨生出晚上就死的菌和夏天出生秋天就死的昆虫因为年寿短而难以经历和知晓更多的事物。
33.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翻译】:至人泯灭了物我的对立与区别,不再有“我”,神人听应自然,完全抛弃了“功业”的概念;圣人深明事理,完全抛弃了“声名”的桎梏。伟大的人不为自我、功业、声名所累。
34.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山木》
(【翻译】:阳朱说:“弟子们记住,品行贤德而又能去掉自以为贤的想法,哪里会不受爱戴呢!”)35.黄帝曰:“„„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知北游》
(【翻译】:道是不能获取的,德是不能达到的。仁可以去做,义可以所唾弃,礼是相互欺骗的。)
36.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翻译】:天地有最大的美德而不言说,四时有明确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有生成之理而不解说。圣人推究天地之美德而通达万物生成之理。)
37.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
(【翻译】:形体如同枯骨,心如同死灰,真正纯实之知,不坚持故见。)
38.不知乎?人谓我朱愚。知乎?反愁我躯。不仁,则害人;仁,则反愁我身。不义,则伤彼;义,则反愁我己。《庚桑楚》
(【翻译】:不知道吗?人说我愚昧。知道吗?反而危害我的身躯。不行仁,便伤害他人;行仁,反而又危害自身;不行义,便伤害他人;行义,反面危害自己。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39.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外物》
(【翻译】: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捕到鱼就遗忘了竹笼;兔网是用来捕兔的,捕到兔就遗忘了兔网;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意识的,掌握了思想意识就忘了语言。我到哪里去寻找遗忘语言的人来和他交谈呢!)40.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人间世》(【翻译】:名是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相互斗争的手段。两者是凶器,是不可以尽行的。)
41.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至乐》
(【翻译】:骷髅说:“死人,没有君在上面,没有臣在下面,也没有一年四季的操劳之事,放纵自如与天地同在,即使南面为王的乐趣,不能超过呵。”)
42.扁子曰:“„„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民。„„”《达生》
(【翻译】:现在你修饰己智以惊醒愚昧,修养自身以显示别人卑污,光明炫赫的样子就象举着日月行走一样。)43.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山木》
(【翻译】:志士有道德不得施行,是疲困;衣服破烂,鞋子磨穿,是贫穷,不是疲困,这是所谓没遭遇好世道。)
44、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间世》
(【翻译】: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45.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在宥》(【翻译】:什么是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贵的,是天道;有为而劳累的,是人道。处于主宰地位的,是天道;臣于从属地位的,是人道。天道与人道之间相去甚远,不可以不明察。)
46.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天地》
(【翻译】:天地虽然广大,其按自性运动变化却是相同的;万物虽然众多,其循性自得却是一样的;民众虽然众多,其主宰者只有君主。君主以德为本而顺天道无为而成功。所以说,远古之君治理天下,行无为而治,顺应天道自然而已。)
47.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刻意》(【翻译】:所以说,恬淡、寂寞、虚无、无为,这是天地的本原和道德修养的极高境界。
48.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刻意》
(【翻译】:悲痛与欢乐,会使德性流于邪僻;不忘喜怒,会以道为过错;陷入好恶,会丧失道德。)49.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翻译】:多数人看重利,廉洁之士注重名声,贤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看重精神。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50.孔子曰:“„„当尧舜之时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之时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秋水》
(【翻译】:处在尧舜时代,天下没有困穷之人,不是因为他们有智慧;处在桀纣时代,天下没有通达之人,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智慧,一切都是时运造成的呀。)篇五:庄子经典语录
庄子经典语录
庄子,中国人的千年神话,读一百遍,没有一次感受是相同的。让我们怀着一颗敬畏的心,仔细品读那发自千年之外的话语,没有一种语言可以准确的表达这种感受,唯有净手焚香,静心品读„„
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
4.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
5.“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庄子·外篇·天地》
6.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7.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山木》
8.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庄子·人间世》
9.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
10.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11.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
13.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大宗师》
15.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刻意》
16.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19.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外物》
22.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理也。《庄子·渔父》
23.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
25.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26.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28.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逍遥游》
29.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逍遥游》 30.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4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养生主》
49.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养生主》
57.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间世》
59.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德充符》
60.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德充符》
61.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
《德充符》
62.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大宗师》
63.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大宗师》
65.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骈拇》
69.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胠箧》
70.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胠箧》
72.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游者鞅掌,以观无妄。《庄子·外篇·在宥》
73.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庄子·外篇·在宥》
78.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外篇·秋水》
79.“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外篇·秋水》 80.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辩者,辩其所不能辩也。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庄子·杂篇·庚桑楚》
81.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庄子·杂篇·徐无鬼》
82.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
第四篇:孟子的名言,孟子语录
孟子的名言,孟子语录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窘困而改节凡是一种文化,必有一种思想作为它的核心,其核心的思想,又必有一人物作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其代表就是孔子,这就是孔子立于世界文化思想之林而垂之不朽的原因。儒家思想赖以保存者为儒家经典,而其思想之精粹往往浓缩于简要的语句,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家弦户诵,百读不厌,这种简括的语句就是所谓“名言”。
孟子的经典名言
1、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讲仁德的人是天下无敌的。”)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孝敬自己家中长辈,并推广到孝敬别家的长辈;爱护我家的儿女,并推广到爱护别家的儿女。
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孟子·梁惠王上》)
用秤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什么东西都是这样,人的心更需要这样。
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快乐的人,人民也会因你的快乐而快乐;以人民的忧愁为自己忧愁的人,人民也会因你的忧愁而忧愁(人民便会和你一条心)。
5、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我善于养我(这种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
6、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孟子·公孙丑上》
(孔子的弟子)子路,人家指出他的过失来,他很欢喜。(当年的圣君)禹听到不同意见后,很谦虚地向人家下拜。”
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依靠天上(自然界)的有利条件,不如依靠地理上的有利条件。依靠地理上的有利条件,不如依靠社会上人们和谐一致的有利条件。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在道义上占主动的人,能得到许多人的帮助。在道义上不占主动(无道、无德、无理)的人,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很少人帮助的人,连他的亲朋故旧也会背叛他;而那种得到多数人帮助的人,整个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
9、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蚀,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孟子·公孙丑下》
“古时的君子,犯了过失,如天上的日蚀月蚀一样,人们都能看得见。到他们改正错误以后,人们也都抬头看得很清楚。
10、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孟子·滕文公上》
上面的人(指当政者)爱好什么,下面的人也爱好什么,甚至比上面的人更厉害。一个君子的道德表现好像是风,广大人民好比是草。风向哪边吹,草便向哪面倒。
11、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孟子·滕文公上》)
孟子说:“老百姓生活和生产上的事不可不急地对待啊。”
12、贤君必恭俭礼天,取于民有制。(《孟子·滕文公上》)
一个贤明的君主,必须恭敬节俭,一切依礼来对待下面。从人民那里索取时,要按规定办事。
13、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14、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完全相信《书》(指《尚书》),那就还不如没有《书》为好。
15、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16、其进锐者,其退速。《孟子·尽心上》
(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17、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
(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1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19、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20、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21、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孔子登上东山便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也变小了。
22、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2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24、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是我所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如果两者不能都吃的话,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我便舍弃生命而取义。
2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贫穷时就搞好品德的修养,得志时就帮助天下人民都走善道。
2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到天时还不如得到地形便利好,得了地形便利还不如得到和顺的人心好。(要得天下,必先得人心)
28、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29、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30、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3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
人皆可以为尧舜。(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32、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33、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34、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3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使我放纵享乐,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卑躬屈膝,这样的人才够叫大丈夫。
3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37、养心莫善于寡欲。
(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
3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的历史任务交给这个人,一定要首先磨难他的心志,劳累他的筋络骨骼,饥饿他的肉体皮肤,空匮疲乏他的身体,所作所为总是被干扰搅乱,借以撼动他的心志使他性情更加坚韧,以增加他原来不具备的能力。
39、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40、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41、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孟子·万章下》
(交朋友时,不依仗自己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们富贵。)
42、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尽心下》
(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43、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尽心上》
(做一件事情好象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还不见泉水的话,仍然是一个废井。)
44、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孟子.尽心上.七》
(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45、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父亲与儿子之间有亲情、君王与臣子之间有节义、夫妻间有区别、年长与年幼者有主次、朋友之间有信任。
46、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如果想要让天下太平,在当今的世上,除了我能做到还有谁呢?
47、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心上》。
仁德的言语比不上仁德的声望深入人心,良好的政治比不上良好的教育赢得民心。良好的政治,百姓畏服;良好的教育,百姓爱它。良好的政治得到百姓财富,良好的教育得到百姓的心。
48、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人要放弃一些事情不做,然后才能做成事业。
49、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离楼上》)
事奉,以谁最为重大?以事奉父母最为重大。守护,以什么东西最为重大?以守护自身的节操最为重大。不丧失自身的节操又能事奉自己父母的人,我听说过;丧失自身的节操又能事奉自己父母的人,我未曾听说过。谁不做事奉的事呢?但事奉父母是事奉的根本。谁不做守护的事呢,但守护自身的节操是守护的根本。
50、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离娄上》。
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能做为儿子。
51、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2、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离娄上》。
顺从天道的生存,逆反天道的灭亡。
53、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
天下的基础是国,国的基础是家,家的基础是个人。
54、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孟子.公孙丑》
(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55、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孟子公孙丑上》。
(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56、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孟子·离娄上》
(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57、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孟子·离娄上》。
我爱别人,可是别人不亲近我,那就要反问自己的仁德够不够;我管理别人,但是没管好,那就要反问自己的智慧和知识够不够;我有礼貌地对待别人,可是得不到相应的回答,那就要反问自己的恭敬够不够。
58、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孟子离娄上》。
(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59、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
(君子有三种乐处,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
60、“贤君必恭俭礼天,取于民有
第五篇:孟子两章_原文译文与注释
《孟子》两章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标题是编者加的。《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做,记录孟子言行的一部书,儒家经典之一。它善用比喻说理。孟子(前372-前289),名轲,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称之为“亚圣”。他主张行仁政,希望君主“以民为贵”。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代。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统治者是“庖有肥肉,厩有肥马”;人民是“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面对这样一个社会现实,孟子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诸侯重视人民的作用;提出残暴之君是“独夫”,人民可以推翻他;强烈反对不义战争。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并把这一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者发“仁心”上,从而使天下归顺,达到成就王业,“黎民不饥不寒”的目的。j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①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② 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③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人和:人心所向,团结一致。④不如:比不上。①环:围。,①池:护城河。
②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补充注释——是:指示代词,这。
① 委而去之:意思是弃城而逃。委:放弃。去:离开。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域,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②故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③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补充注释——以:凭借,依靠。
① 至:极点。②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③畔:通“叛”。补充注释——道:王道,仁政。
①顺,归顺,服从。
②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君子,指上文所说的“得道者”。补充注释——有:或,或者,要么。zhènshè
zhòu战必胜矣。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① 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原来在历山耕田,30岁时被尧起用,后来成了尧的继承人。发:起,指被任用。
畎亩:田间,田地。
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殷王武丁用他为相。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
③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补充注释——于:从。
①管夷吾举于士:管仲,字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士,狱官。举于士,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
②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
③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亡后被俘,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所以说举于市(集市)。
④任:责任,使命。补充注释——①市:集市。②大任:重大的责任。①也:语气助词,用在前半句末,表示停顿,后半句将加以申说。②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③空乏:资财缺乏。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补充注释——①是:这,这样。
②苦、劳、饿、空乏:都为使动用法,使…苦;…… bì
héngáoxīquǎnfùyuè
gé ①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拂,违背。乱,扰乱。
②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补充:动:使……惊动;忍:使……坚韧。)③曾益:增加。“曾“通“增”。(补充:益,增加。增益,同义词复用。)补充注释——所以:通过这样的途径,用来。
①恒过:常常犯错误。
②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梗塞,不顺。③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④征于色:表现于脸色。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⑤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⑥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补充注释——①恒:常常,经常。②过:过失,错误。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③征:征验,验证,表现。
④喻:了解,明白。
①入:指在国内。②法家拂士: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辅佐。③出:指在国外。
④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⑤生于忧患: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补充:生,生存发展)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① 死于安乐: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bì舜从田野中发迹 ,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高升,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而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 体肤饿瘦 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