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话才算是真正孝顺父母杂文随笔
一位居士,大学毕业之后开始学佛,父母很不情愿,甚至很反对,常常为此有情绪。但是,经过几年的学习之后,发生了一件事情,彻底改变了父母对孩子学习佛法的态度。
有一天,这位年轻居士开车带父母去医院看病,在路上,母亲拿起一颗糖,刚吃了一半,父亲就急了,嚷道:“你怎么回事,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吗?这么不懂得节制,那还看什么病呢?”
母亲立刻反唇相讥:“用你说,我不就吃块糖,犯得上你这么说我吗?”
车内的气氛立刻紧张起来,大家非常不愉快。按照以往的情况,再来两句,就会爆发更激烈的争吵。
这时孩子跟母亲说:“妈妈,我爸不让你吃糖,他不是说你,他只是不太会表达而已。他是想说,他很需要你,很爱你,希望你健康,很害怕失去你,所以就会着急,一着急说话就会不好听。你不要听他的那个不好听,要听他对你的爱。”
母亲沉默了。
孩子又跟父亲说:“爸,我妈已经病了,她更需要宽慰。你那样跟她说话,也没有错,只是妈妈生病期间,身体不好,心情也不好,所以就会不接受。她也不是故意要跟你吵架,故意跟你对着来,她就是习惯了。你多理解她。”
父亲也沉默了。
车里的气氛一下就缓和下来,然后父亲跟母亲说:“好吧,是我不好,不该那样跟你说话,是我太着急了,以后我会改一改我的习惯。”
母亲则跟父亲说:“我确实不该吃糖,本来就生病,让家里人着急,确实不好。以后我多注意。”
从这之后,这对父母对孩子学习佛法这事不仅不反对,还常常督促孩子要好好学习。
第二篇:家长怎样才算是真正关心孩子的学习
家长怎样才算是真正关心孩子的学习
请家教首选 绍兴家教未来星http:///,绍兴家教未来星竭诚为您服务!联系电话:*** 周老师
我是一名大学生,我现在大四了,我开过三个常年的培训班,一对一辅导班,开过托管班,开了三年的暑假班,及多个地方的家教咨询中心,辅导过的学生应该已经突破500个了,总的来说对这方面还是非常有经验的。
一说到关心孩子的学习许多家长一定会说我是很关心的,我每天都问孩子有没有做作业,在学校表现好不好,上课有没有听懂,考试考了几分?那是不是真正的关心呢。家长应当怎样辅导孩子呢?
首先是热情支持。父母对孩子学习上的支持来自于多方面,就比如说在家里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看电视的时候,尽量控制音量,不干扰孩子的学习;孩子学习用的文具、书籍等要给他们及时添置。同时在生活上注意孩子的衣食住行,使孩子时时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关怀。
其次是认真督促端正学习态度。由于孩子的自控能力差,父母必要的是督促,绝不能忽略。当遇到孩子放学后把书包一扔就去玩,或一边做作业一边听录音机、看电视时,父母就应该教育孩子,要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上来。
第三是仔细检查。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看得懂孩子的作业,但也要仔细检查孩子的作业本。因为作业可以反映出孩子的学习情况,如果发现作业马虎潦草、乱涂乱画,甚至不完成作业,父母就要及时追问其原因了,要求孩子重新做。这样可以逐步养成孩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请家教首选 绍兴家教未来星http:///,绍兴家教未来星竭诚为您服务!联系电话:*** 周老师
第三篇:怎样才算是知识分子
怎样才算是知识分子?
照时代周刊(Time)的时代论文所说,得到博士学位的人早已不足看作是知识分子。
即令是大学教授也不一定就是知识分子。至于科学家,只在有限的条件之下才算是知识分子。该刊在两个假定的条件之下来替知识分子下定义:
第一、一个知识分子不止是一个读书多的人。一个知识分子的心灵必须有独立精神和原创能力。他必须为观念而追求观念。如霍夫斯泰德(RichardHofstadter)所说,一个知识分子是为追求观念而生活。勒希(ChristopherLasch)说知识分子乃是以思想为生活的人。
第二、知识分子必须是他所在的社会之批评者,也是现有价值的反对者。批评他所在的社会而且反对现有的价值,乃是苏格拉底式的任务。
一个人不对流行的意见,现有的风俗习惯,和大家在无意之间认定的价值发生怀疑并且提出批评,那末,这个人即令读书很多,也不过是一个活书柜而已。一个“人云亦云”的读书人,至少在心灵方面没有活。如果依照上列时代周刊所举的两个条件来界定知识分子,那末不仅中国的知识分子很少,即令在西方世界也是聊聊可数。
在现代西方,罗素是十足合于这两个条件的。史迪文逊(AdlaiStevenson)显然是一个知识分子。在中国,就我所知,明朝李卓吾勉强可作代表。自清末严又陵以降的读书人堪称知识分子的似乎不易造一清册。而且,即令有少数读书人在他们的少壮时代合于这两个条件,到了晚年又回头走童年的路,因此不算知识分子。
维斯(PaulWeiss)说,真正的知识分子没有团体,而且没有什么朋友。赫钦士(RobertHutchins)认为一个知识分子是试行追求真理的人。
这样看来,作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是要付出代价的,有时得付出生命的代价。苏格拉底就是一个典型。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必须“只问是非,不管一切”。他只对他的思想和见解负责。他根本不考虑一个时候流行的意见,当然更不考虑时尚的口头禅;不考虑别人对他的思想言论的好恶情绪反应;必要时也不考虑他的思想言论所引起的结果是否对他有利。一个知识分子为了真理而与整个时代背离不算希奇。旁人对他的恭维,他不当作“精神食粮”。旁人对他的诽谤,也不足以动摇他的见解。世间的荣华富贵,不足以夺去他对真理追求的热爱。世间对他的侮辱迫害,他知道这是人间难免的事。依这推论,凡属说话务求迎合流俗的读书人,凡属立言存心哗众取宠的读书人,凡属因不耐寂寞而不能抱真理到底的读书人,充其量只是读读书的人,并非知识分子。
海耶克说,知识分子既不是一个有原创力的思想家,又不是思想之某一特别部门的专家。典型的知识分子不一定必须有专门的知识,也不一定必须特别有聪明才智来传播观念。一个人之所以够资格叫做知识分子,是因他博学多闻,能说能写,而且他对新观念的接受比一班人来得快。
海耶克的说法没有时代周刊的时代论文那么严格。我对这两种说法都采用。依照海耶克的说法,中国文化里的知识分子倒是不少。时代周刊的朝代论文所界定的知识分子是知识分子的精粹。海耶克所说的知识分子是知识分子的本干。前者是一个社会文化的创建的前锋;后者是社会文化创建的主力。时至今日,知识分子自成一个站特殊地位的阶层之情形已经近于过去了。今日的知识分子,固然不限于在孔庙里,也不限于在学校里,而是分布在各部门里。
因此,我们现在谈文化创建,已经不是狭义的局限于拿笔杆的人的事,而是广义的扩及社会文化的各部门的优秀人物。在一现代化的文化建构上,经济工作者,工业工作者,农业工作者,以至于军事科学工作者,都不可少。可是,在传承上和方便上,以研究学问为专业的人是“搞观念的人”。我在这里所要说的种种是以这类人士为主。当然,这一点也不意含其他方面的工作对文化的创建不重要。
第四篇:自首才结婚杂文随笔
“我等你出来。”女人理了理凌乱地头发,看着眼前的男人,神色认真,“你自首吧。”
男人的声音有些沙哑,“等我?三年,五年,十年,你等得起吗?”
“我是等不起,所以你要我嫁给一个杀人凶手。”女人的声音微微地颤抖,极力地克制自己“要么杀了我,要么自首。”
男人伸手抚上女人的脖子,仿佛下一秒就要将这纤细的脖颈扭断,“结婚,还是死。”
女人也不躲,眼里没有恐惧,在她发现自己将要步入婚姻的伴侣是个杀人犯开始,她就做了最坏的打算,何况,他下不了手的,“自首就结婚。”
男人认真地看着这个女人,低低地笑起来,熟练地将贴在女人脖颈上秀发捋开,“唉,真是败给你了。”
警察局门口。
男人低头吻了吻女人的额,“在这里等我。”
“好。”女人红着眼,忍住眼泪。
“你说你是来自首的,你犯了什么罪。”年轻的警员看着眼前这个长相英俊,风度翩翩的男人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
“我杀了人。”男人很平静,顿了顿,补充到“很多人”,那语气就好像在说“我吃多了”一样平淡。
年轻的警员拿着笔的手一顿,“你……你等等”这个不是一个实习生能管的了。
“怎么样了?”女人有些着急的抓住男人的手。
“十年,等我出来结婚好不好?”男人吻了吻女人的唇,“不,还是把证领了好。”
“好。”
“后悔吗?”
“没有,我可以等,不管多久。”
那天,女人和男人领了证。
即使剃了头,穿着囚服,男人也还是一样英俊,“等我回来。”
“我等你回来。”女人的眼泪终于忍不住夺眶而出。
男人伸手去擦,“嗯,别哭。”
监狱的门慢慢开启。
“别来看我,形象不好。”男人收到,眼神很温柔,女人挣扎着,还是答应了。
男人一步步走进监狱,门关的那一刻,回头,“我爱你。”
哪怕听不到,女人还是捂住脸,大声地喊着“我爱你”,门彻底地关上,眼泪决堤。
阳春,晴空万里,一声枪响,国际通缉犯的名单上少了一个名字,而女人哭得很伤心,她的男人在监狱里自杀了。
你那么义正言辞。
那么傻,我该死的心软了。
只是,你大概等不到我回家了。
还好你永远不知道。
愿来生我干干净净。
好好爱你。
第五篇:听话不是表面功夫的杂文随笔
有一位法师,师父调教了他很多年。刚开始,都是让他听话,大事小情都要听师父的安排。师父也常常会给他一些境界,甚至故意冤枉他一下,看看他能不能受得了。
只要他有什么事情没有汇报,自己做主了,师父就批评他:“你怎么不汇报?”吓得他下次什么事都不敢自作主张,继续老老实实、事无巨细地汇报。
慢慢地,师父看他比较听话了,就开始换个方式调教。等他再汇报事情的时候,就呵斥他:“你怎么什么事都跟我汇报,没看到我忙吗?”
骂得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想辩解又不敢。
反复几次,这位弟子有所领悟:听话不是表面功夫,也不是机械教条,而是真正学会懂得用心。
不少人在了解了佛法后,能很快地激发起善根,一开始会比较发心,比较用功,比较努力。但是时间长了,就会懈怠,初发心就找不到了。
能不能持之以恒地听师长的话,按照师长的引导修行、用功,很关键。佛门里常常讲,不是没有好的师父,是好的弟子不容易找。
好的弟子就是弟子相具足。弟子相具足,才能接得起当头棒喝,才能受得住师父的种种调教。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对弟子相的说明是:正住、具慧、希求。
正住,简单说就是谦虚好学,不执着自己的知见,与“听话”有些近似。
但听话也要看怎么听,是完全不动脑筋被动地听,还是能够放下自己的见解。很多人是小事听师长的,大事听自己的,表面听话,内心我执坚固,一动不动。
这样就不好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