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不简单》读后感[共5篇]

时间:2019-05-15 15:38: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书,不简单》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书,不简单》读后感》。

第一篇:《教书,不简单》读后感

利用空余时间读了《教书,不简单》这本书,这本书通过一个个生动、幽默、智慧的师生故事,书写了一位乡村教师真实的教育生活,一份镌刻着爱的教育笔记。曾老师在这本书中介绍了许多的个人心得,我觉得这本书很值得一读,特别是在当今少数老师被金钱迷惑了双眼,丧失了做一位称职老师的基本道德,缺少责任感,缺少敬业精神,缺少追求的时代,这是一本具有引导性的书。

作者的语言十分通俗易懂,仿佛就是和你坐在绿草如茵、花开四野的山坡上促膝交谈,娓娓到来,让人似乎感到一丝山风的吹拂,神清气爽,那一个个教育生活中的幽默、机智的小故事,让人忍俊不禁,又让人羡慕不已,许多事情就发生过在我的身边,许多事情又闻所未闻,读着读着就让人心生佩服,就让人感受到作者对教育的热爱与眷恋。我想作者不仅是记录自己的教书生涯,更多的是想通过这本书激励我们这些乡村教师吧。

曾纪洲老师讲述了他的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经验,传递了他的教育理念,他的一些做法确实值得我们在经后的教学中借鉴。《教书,不简单》最令人震动的是作者不断强调“对父母要孝顺”。我们早就习惯于把父母的牺牲和关爱视为理所当然,忽略甚至无视父母望眼欲穿的期待,哪怕这期待不过是每周一个问候电话而已。

毫无差错地记住学生(他人)的名字,用最简单的方式表现对他人的尊重、“对于别人眼中的苦闷,既然无力改变,那就换个思路,欣然接受吧”、“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要让学生(他人)的心里装着老师(自己),老师(自己)的心里就应该先装着学生(他人)”、“很多话,虽然只是一时的气话,但会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如此种种,哪一条不是为人处世应该看重的?如果这些都忘了,或者装作忘了,看看《教书,不简单》吧,做一个更完善的人,归根到底总是不会吃亏的。

曾老师鼓励学生,关注学生的自尊心,不在家长面前批评学生,“报喜不报忧”,发自内心的告诉家长他的进步和闪光点。其实,孩子是聪敏的,没有一个生命会自甘落后,但也许就是某一个不恰当的表述方式摧毁了他前进的动力,于是一个人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蝴蝶效应”就没有发生。

最难忘,曾老师对那个大家一致认为他有小偷小摸得孩子的“庇护”与鼓励,那真的是一个太好太好的教育范本。很多的人学坏了,是因为从一开始我们就给他下了一道“诅咒”,我们也是他的悲剧的参与者,甚至把他的悲剧当喜剧去把玩。看到那个孩子后来幸福的结局,我心里暗想,曾老师,你是个好老师!

还有,我们的老师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说一些伤害学生的话。如:“学生是一届不如一届。学生的基础这么差,让我怎么教?不管我教的好不好,工资照样领。”这些话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我们只有根据学生的基础,了解学情,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适时关心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有利于教学。

从字里行间,我看到这个戴着眼镜,清瘦的,上了几次讲台都还脚抖的城市青年,如何一步步融入村小,如何一步步带动学生创造好的学习氛围,得到好的学习成果。从最初走上讲台,到最后离开又被学生感动的留下,整本书用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讲述了曾老师在小坌教书的经历,浸透着乡村恬淡气息的文字里穿插着曾老师的“教书经”。读到了这本书,窥见了曾老师的策略与艺术,在那些被总结出的方法和技巧中我看见了身为老师的不简单。

教师的职业是平凡而伟大的,教师在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寻生活之源,立教材之基,举学生之力,激学生之情,让我们的课堂充满魅力和活力。只要有一颗爱心,有一份热情,有一种责任,有一种追求,就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就会象曾纪洲老师一样,成为学生爱戴,家长欢迎的老师。爱着,努力着,一切皆有可能。

第二篇:教书,不简单读后感

《教书,不简单》读书心得

《教书,不简单》,这是一本成功的书。本书中,曾老师根据自己的教书经历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仔细掂量,认真读后,品味出曾老师的许多智慧。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教师这个职业是很舒服的,风吹不着雨打不着的,还有暑假、寒假,还有那么多双休日、法定假日„„看似这样,可做教师的没有一个不说“累”的。说真的教书虽不像干体力活那么累人,但是心很累。教书不累,教人真的累!不简单!

我是一个不轻言教人累的。单自从来到杨家接手现在的班级开始,我还是隐隐的感觉教书育人的劳累。尤其是在育人方面,更让人忧虑。从接手开始,我就注重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怎样交本子,什么时候订正作业,上课时有什么常规?„„一学年下来,多少有点起色。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了。每次作业,学生都能认真完成且做到及时订正了。对于一日常规,学生也能基本遵守。但是,这只是大部分学生的表现,但是,对于班内十几号人来说,他们的言行就不那么规范了。引用一位班主任的话说就是:“要是委婉讲理,他根本不理;要是严厉批评,跟你对着干;要是发火,跟你开火;要是体罚,就去告你„„”班内总有几个学生“另类”,总是会你怎么说,他偏忘记这样做。有一些学生忘记带红领巾而扣分,有些家长的接送又越了一点线,有些路队有一个人并排走„„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为什么要算到班主任的头上?难到我们真没有尽力吗?难道学生在干什么,我们像老母鸡一样跟着他们?我们真没有什么好办法!我们太辛苦了!如果不跟着他们又着实无法得到高分。我想这样培养称出来的学生也是虚伪的学生。但若是一举一动都中规中矩,人也就成了机器。班主任工作就是用一颗心感化另一颗心,用一个人改变另一个人。这样的工作能不累吗?

作为老师,每个人的素质是非常不错的。我想教好书对他们来讲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抓好学生的纪律却让我绞尽脑汁。不管怎样的苦口婆心,就是唤不起学生的一丝感动。学生们就是跟你顽抗到底。他们坐在座位上,斜眼看着你,表现出“你能拿我怎么办?”是的,我们不能拿他们怎么办?我们只能

向他们投降,请他坐下来,继续他的“胡作非为”。难道这样的教学不累人吗?从我看来,教师要在教学中有点精神乐园。教育的姿态定格在笑这一表情之上。笑不但是一种表情,也是一种心态;不但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策略;不但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结果。笑着教书,是人生最美的一道风景。因为,只有笑着教书,才更能看出我们对教师职业的垂青与博爱,看出我们对教学过程的百倍信心,看出我们人生追求的无比崇高;因为只有笑着教书,我们才会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成功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只有笑着教书,我们才会把教育当成生命的一部分,才会把她当作生命一样来爱护,来经营,行走在教育之路上,我们才会步履轻松、一如既往地向前奔走。“笑”是一种幸福,更是千万教师成功的名片。

其实“教书,不简单”不是一种口号,而是一种追求,只有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深入地反思,灵活地处理各种关系,追求高效,才不至于让自己限于“累”的漩涡„„

第三篇:《教书,不简单》读后感

《教书,不简单》读后感

《教书,不简单》这本书,我是在两个月多前读的。当时饶有趣味,两天就读完了,这已经破了我读书的历史记录了,因为我一向讨厌读这原则那性质的教育理论书,不光枯燥,而且距离我们的教育生活太远,实践性、可操作性不强。但曾老师写的这些教育案例,我总觉得似曾相识,就好像发生在我的身边一样。便于我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借鉴学习。

感受最深的就是,为人师表不简单。看看我们所从事的这个职业吧!如果我们一直带着一级学生的话,算下来令人惊讶,他们要伴着我们六年啊!老师的优点和缺点像被他们用显微镜在观察一样。怪不得人家要说什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之类的话了。“当我们教育学生要努力、要认真、要勤奋的时候,往往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学生一直在看着我们,自己就是他们最好的榜样。”每天,学生们拉长嗓门,亲亲热热的一声“老师好——”。那个“好”字始终伴随在“老师”的后面,一天至少也要听上十几遍吧!听得多了反而觉得不以为然、受之无愧了,其实我们怎能低估学生的洞察力呢?当我们走进教室一次次地给学生滔滔不绝地讲述各种大道理,或者强调各项纪律的时候,学生们或许会给你面子,“认真”地看着你,甚至是很乖巧地点着头,但是心中的潜台词可能是“你自己呢?光说不做”。一想到这里,我就会觉得心中有愧,自己做的不咋样,怎么教育学生啊?

教书不简单,为人师表更不简单。曾老师说,“如果要让学生勤奋,自己就要成为学校里最勤奋的老师;要让学生彬彬有礼,自己就要做到礼貌待人——”榜样的教育是无声的教育。“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尤其是小学生。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学生的视线内,都可能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

所以,我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提醒自己,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好榜样。例如,看见地上的字纸随手捡起来,扔进垃圾桶;教桌上的物品不整齐,随手整理一下;走道上有一滩水渍,拿起拖把拖干净;学生的作业本卷角了,用手抚平;打喷嚏时,用手掩住嘴把头转向没人的方向;吐痰时,跑到花坛里,吐到隐蔽的树下……我希望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中,用自己的行为做榜样,一点一点地去影响孩子们的行为习惯。

问题:曾老师,您怎么看待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呢?我担心的是,在同一个标尺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时,会不会把学生的个性扼杀了,都变成了规规矩矩的小绵羊?

第四篇:教书不简单 读书心得

《教书不简单》读书心得

在青山绿树环绕的小岗上,背书包的孩子们嬉笑着簇拥着一个高出他们不少的男青年,从孩子们跟他说话的语气,分明是带着尊敬,可从举止来看,又毫不客气,就像面对邻家早已熟识的兄长。男青年弯下腰,随手摘下山路边的青草,含在嘴里,青涩而略带点甜味的草汁弥漫在齿间——也许,这就是乡村教师的教育生活滋味。

《教书,不简单》展现的就是这样一幅烂漫的生活画卷。清新朴实的农村生活,在教书育人的场景中一幕幕展现。随着作者一步步走上乡村小学的讲台,走进普通农村学生的家庭生活,读者的心已经伴随着这位年轻乡村教师深入到小坌的山水之间,同那些生活艰苦,朴实善良的孩子们在一起。大家一起在课堂上学习老师精心设计的课程,在放学路上追逐玩水,还一起在家常里短酱米油盐的平凡生活中走各自的成长之路。此情,此景,此境,已经远不止是一位乡村教师的生活回忆,更是对现实农村家庭生活的侧面素描。

老师,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崇高的称呼。老师是明灯,给在黑夜中蹒跚前行的孩子们以希望和光明。对我就是这样,从入学时的班级倒数几名,到毕业时的前十名;从“朽木不可雕”的英语差生,到获得留英双硕士学位,都是因为当年班主任陈老师给了我充分的方法论教育。不仅如此,他更身体力行,课程教与学的各个细节都被逻辑化的组织,就连学校劳动中的擦窗工作都能请同学总结出最佳的擦窗方法。这样的明灯,对于我这个在泥泞现实中挣扎的孩子,只要亮一亮,就足够了。这温暖的光亮一直支持着我的前进。在2004年,在最艰难的时候,我蜷缩在伦敦城中一个阴冷潮湿的朝北小屋,守着一个供热不足的电暖器,彻夜读书。面对窘迫的生活费用压力和繁重的课题研究,支持我的一直有这股温暖:无论困难如何,一定有好方法解决。在人生漫漫路上,支撑自己前行的明灯,每个孩子都需要。这样的明灯应该能在苦难中给人以信心和希望,在成功时给人以愿望和善良,在别人需要时,还能够亲手传递给他。

乡村孩子的明灯是什么样的?这样的问题现在真是不敢问,在这社会现实中,我们这些70后,充分接受过理想主义教育的一代,还有些许改变社会的和推动进步的愿望,也逐渐找到了在社会中的位置。不知道新世纪的孩子们还是否能接受怎样的理想,是否能在这物欲横流的现实中找到能支持自己的动力和方法。如果教育不能给乡村孩子们以发展的希望,如何谈社会的未来,如果社会不能给乡村孩子们发展的机会,如何谈国家的兴旺。吾国吾土吾民,前途未来莫大于此。

现实中,这个社会给了乡村孩子怎样的明灯?我们能给乡村孩子怎样的明灯?我回答不上来,只知教育了孩子们知识,没有教育出完整的心灵,而所谓的知识,已不能带来生活的幸福和心灵的满足。我只是希望,在将来,能看到这个社会不再划分“穷X代”;而每个中国孩子,无论是来自黄土累路的乡村还是高楼林立的城市,都有自己的明灯,都有自己璀璨的“中国梦想”。

见仁,见智,见义,面对这同样的乡村画卷,万般读者对会有万般的读法。可惜,我只是个一般的读者,在掩卷沉思时,回荡在脑海中的只有嬉戏的孩童和和蔼亲切的老师,却没有梦。

得师如此,人生之幸

——读《教书,不简单》

我并不能有幸与曾纪洲先生熟识,但总觉得,比起“大写的人”,也许“真性情的人”对他来说更合适更贴切。不是吗?看看《教书,不简单》里的曾纪洲:“数学没什么可讲的,1+1=2怎么解释呢”;学校硬件升级用电铃代替了手拉铜铃后反而觉得很遗憾,因为 “少了一样可以炫耀的技术”;被恶狗追逼跳进烂泥田狼狈不堪,还得意洋洋地向狗示威“有能耐你也跳下来”;穿着剪了破洞的牛仔裤大喊学生名字,被村民误认为“疯子”,事后还为自己辩解“当时我穿的T恤是新买的”(看到这里不禁大笑);对于素质教育,他直言“与其似懂非懂地谈论素质教育,倒不如踏踏实实地把学生的成绩提上去”••••••习惯了西装套裙电脑幻灯一脸严肃相满口新名词的老师,对他的这些言行大约会不屑一顾甚至哂笑鄙视吧,但,有什么关系呢?——率真可爱的史湘云说,“是真名士自风流”。

但《教书,不简单》的主要内容和目的显然并非向读者展示真实性情,而是总结、详述作者为师时的班级管理与课堂教学经验,传递他的教育理念。——也幸亏如此,这本书才有了更真实的价值,更深厚的意义。作为一个三岁幼儿的家长,我每天都在为孩子成长中不断出现的问题而伤脑筋,实在没时间也没兴致看很多书,但《教书,不简单》却是一口气读完的,原因很简单:书中所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不但帮助我教育孩子,而且也帮助我完善自己。

说《教书,不简单》中提及的小学教育方法、理念可用于三岁幼儿,大约不会使人惊奇。“一味地强行禁止往往适得其反,不仅会认为地制造出更多的安全隐患,还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只这一条,便是针对幼儿心理提出的最好解决方法。好奇是幼儿的天性,越受到阻止,好奇心便越强,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不顾一切地想满足好奇心,因此带来不可预料的后果。所以,对于有危险性的事物,倒不如一开始就主动与孩子一起尝试,让孩子尝试后觉得“原来也不过如此”,从此失去兴趣,主动远离危险。“学生一直在看着我们,自己就是他们最好的榜样。”这说的不就是幼儿教育吗?曾在电梯内听到一位两岁左右的男孩大骂粗话,他的父亲羞得面红耳赤,训斥儿子要讲礼貌讲文明——所用的正是儿子脱口而出的粗言暴语。大部分幼儿的言行、习惯都是父母言行、习惯的翻版,身为父母,实在不可不谨言慎行。“想着法子夸学生”、“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就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有责任可担”、“奖励应该着眼于品德方面,比如乐于助人”、“问一声„哪里疼‟远比大喝一声„谁让你们打架的‟更有效” “有威信的老师是有原则的”••••••诸如此类,都可把“学生”改成“幼儿”,把“老师”改成“家长”,直接应用于幼儿教育;年轻的父母们若仔细看看《教书,不简单》,应用这些方法,受益必定不亚于看专业育儿书籍。

然而《教书,不简单》最令人震动的却还不是这些实用方法,而是另一处:作者不断强调“对父母要孝顺”。——我们早就习惯于把父母的牺牲和关爱视为理所当然,忽略甚至无视父母望眼欲穿的期待,哪怕这期待不过是每周一个问候电话而已。幸运的是,当整个社会都忙着对权势点头哈腰、对金钱顶礼膜拜的时候,还有一个毫不起眼的乡村小学教师,苦口婆心地教诲学生“要听父母的话,要孝顺父母”。——如果不是还有这样的人,我们真的连之所以为人的根本都会忘掉。毫无差错地记住学生(他人)的名字,用最简单的方式表现对他人的尊重、“对于别人眼中的苦闷,既然无力改变,那就换个思路,欣然接受吧”、“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要让学生(他人)的心里装着老师(自己),老师(自己)的心里就应该先装着学生(他人)”、“很多话,虽然只是一时的气话,但会••••••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 ••••••如此种种,哪一条不是为人处世应该看重的?如果这些都忘了,或者装作忘了,看看《教书,不简单》吧,做一个更完善的人,归根到底总是不会吃亏的。

《教书,不简单》。教书之所以不简单,是因为教书的人用了心,留了意,费了神思,使学生在喜悦、感动中向上、向善。有了这样的老师,世间还有什么事业能比教书更伟大,更不简单?

这样的好老师最终也改行了。不用追究是谁的错;此岸彼岸这山那山,命运之手看不见也躲不开。他曾经是一个好老师,直接或间接改变过某些人的思想和命运,永远受到这些人的感激和尊敬,这已经足够了。至此不仅想起往事:初二做数学作业时不慎把一滴墨水滴在作业本封面上,因为擦不掉,就直接交上去了。第二天数学老师为此当众大发雷霆,并罚我把所有作业重抄两遍。其实我数学成绩本不差,但从那以后就永远在及格线边缘徘徊。我不是天才,因此谈不上被扼杀,但二十年后我仍然遗憾甚至怀恨:假如那个老师更用心一点,我的人生轨迹也许会比现在更为完美吧。无论如何我是没希望了,只愿我的女儿今后能够遇到一个像曾纪洲一般的老师,那便是她一生之幸了。

用什么改变世界

每个人都有自己改变世界的方法,好的,坏的,惊涛骇浪的,不温不火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则是个很特别的职业,他们改变世界,从每次改变一个孩子开始……

这是一个普通乡村教师的教育生涯回忆录,六年半的时间累计出来的育人点滴。从最初走上讲台,到最后离开又被学生感动的留下,整本书用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讲述了曾老师在小坌教书的经历,浸透着乡村恬淡气息的文字里穿插着曾老师的“教书经”。身为人民教师队伍的逃兵,我曾经十分庆幸未曾选择那么千篇一律的单调生活,然而忽然间我读到了这本书,窥见了当老师的策略与艺术,在那些被总结出的方法和技巧中我看见了身为老师的不简单。曾经想如果这其中的道理和教书的方法用更加教条死板的方式演绎出来该会是多索然而糟糕,如果没有了对于小坌景色以及风土人情的描写这本书将会少了多少的生动和灵气,还好作者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出一个纯净的世界,一个个改变孩子的故事。

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是在地铁上,周遭是眉宇间带着坐坐监狱在等待终点的人,然而透过这本书你仿佛可以看见一个很单纯干净的世界,那里有泥土的芬芳,有山野间的嬉戏打闹,有属于孩子的十分单纯的世界。我曾经试图在这本书中找到华丽的辞藻或是可以唬住我的大道理,但唯一被作者加以强调的字眼儿却是被总结出来的经验谈。我甚至曾经因为这些小黑子小小的埋怨了一下作者,他们不华丽,不深奥,不足够调动起我八卦的神经。然而,我不得不承认他们是实用并具有指导意义的东西,值得被强调。我一厢情愿的希望他们具备更多的广泛的意义,但却忘记了会有无数真正的教师会从中获益。

无数次的听闻同事抱怨现在的孩子,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掌握的信息海量庞杂,却仿佛从骨子里少了很多的东西。“老师,理想有什么用?最后还不是为了赚钱,那我现在就有了,干嘛还要理想和追求?”同事往往在这样的时刻尴尬无比,这些孩子的成长中究竟少了些什么,以至于他们对刚刚开始的人生变得兴趣索然?我们的教育在一天天的变得“高大全”,我们要顾及孩子的每一面所谓的素质,学习科目要高分,各项社会活动要高能,我们向孩子的脑中塞进知识的同时忘记了塞进品德,我们向孩子手中传递能力的时候忘记了传递美好的感受。乐观、感恩、孝顺、责任感以及梦想等等或许是不被考察的科目,但是没有了他们的孩子是多么的可怜,要让他们用什么去改变世界呢?曾老师说“做人永远比学习来的重要”,所以他的学生都在成长的过程中真诚的感受着周遭平凡而琐碎的日子,不用专门为自己“攒材料”也可以轻松的塑造出一个完满的自己。也许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当我们的孩子为了出国或是被某个名校录取的时候费尽周折的积攒经历,打造隐性品质,塑造完整人格的时候,他们的成长被人为的规定了,篡改了,他们未来改变世界的手段就只有“功利”,那样的世界会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吗?

每当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总是在想它给予了我们什么。我想如果你是一名教师,会从这本书中获得启发,得到很多方法,为工作中的很多疑问找到参考答案。如果你是一个教育的冷眼旁观者,你会被一位值得尊敬的老师以及他的学生所引领,到达一个干净纯洁的世界,那里住着每一个最初的我们,那个想要改变世界的我们。

桃李漫天香灿灿——读曾纪洲先生所著的《教书,不简单—...这本书的味道有股清香。还有前香和后香,前香是江西乡村的自然之香,后香是人情浓于水的醇香。

看这本书仿佛走进了树林里,是一条条郁郁葱葱的山间小路,还有呼啦啦的山风轻抚过你的脸庞。大伙还都唱着歌!

这是一座生机勃勃的山,当然里面还有个生机勃勃的乡村学校。在欢声笑语中,在朗朗书声中,学生和老师都在茁壮成长。

做一个灵魂工程师,这是个多么美好的事。

兴许现在的年轻人都要特立独行或者讲究个性了。一听,别人要塑造自己,都是不乐意的。总觉得自己是在自己的控制之下那才好。可是,有哪个人又是无中生有的学习知识,甚至是无中生有的塑造性格的呢?

人和环境总是在互动中互为依托,共同成长的。世间事,总是不一样背景,同样的事情。

好比乡村的学校和城市的学校,甚至是以前的学校和现在的学校。书中提到的简易兵乓桌、手抄报、知识竞赛,同学间的友情、乡情,甚至朦胧的爱情,不都是一样的吗。只是在这个乡村里,不跳橡皮筋,而是跳毛线;乡村里摘了花蕊吸里面甜蜜的花是映山红,而笔者记忆中的则是一串红。

再好比教书育人,正确的教育方法总是在哪里都会得到印证。书中对学校教育的方式做了很多理念上的阐述与实践上具体方法的描述。有些是属于“独门秘方”,如“拳打玻璃窗”、“游泳探险”等,都是创新出奇的;而多数的理念,却都是目前公允的价值。如对别人的尊重,即使是对疯子的尊重也是很重要的;鼓励一个人比惩罚一个人更能修正一个人,等等。

创新通常意味着某种程度的反常规,而公允的价值亦有其本身的沿袭轨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步得到大家的承认。作为一个有创新能力的老师,曾先生还颇有儒家风范。以“家长比老师重要”(大意)的基调,再突破家长及社会环境对学生隐性权力的控制,梳理了人性,从行为到内心地发掘出人们善的种子。从而改变了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对社会的态度,对世界的认识。这个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

不仅如此,书中很多段落中提到那些“硬块”家长,要使他们变得“柔软”——似乎比教导小同学们更为不易啊。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毕竟几十年了。“老顽固”——越老越顽固。也只有曾老师可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向他们吹拂去公允价值的春风。

书中的人物都是来源于曾老师的亲身经历,来自于真实。所以寥寥数笔,无论是同学、家长,还是老师都生动鲜明,跃然于纸上。

就拿他本人来说,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戴着眼镜,清瘦的,上了几次讲台都还脚抖的城市青年(虽然生于农村),如何一步步融入村小,如何一步步带动学生创造好的学习氛围,得到好的学习成果。一个会语文数学画画,却不会打兵乓球的小青年。爬着树带动学生;以真诚带动学生;穿着乞丐裤翻过几个山头去家访;后来才教有所成,得到了同学、家长、甚至乡亲的爱戴。成为了一个桃李漫天下的好老师。

这一幕幕的事,一片片的情。在曾老师的流畅行文下,毫不拖沓地述说了出来,让人感觉清爽简洁。此书要不是一气呵成的,再多些修辞润色,那一定是部赏心悦目的杰作。尽管如此,初翻此书时,尽仿然有阅读作家韩少功的《马桥词典》之感,其内容松(轻)而不散,意趣和思想并驾齐驱。书中很多的民俗点缀和俨然天地是我的自然风情更给人以曼妙的感受。最让人回味的,则是师生间那浓浓的,久久不散的情谊。

《教书,不简单》的读书心得

1一星期之内读了两遍《读书,不简单》这本书,第一遍读,惊讶、兴奋之情促使我迫不及待地往下看,第二遍读,共鸣、感动之情让我不断咀嚼、回味。这是我第一次对看有关教育教学类书籍的反应,近乎狂热,爱不释手,从而想要拥有,于是随即买了一本回家好方便自己随时翻阅。

《教书,不简单》,这本书打破我一直以来对教育教学类书籍的观念,整本书没有出现类似某某某大教育家说之类的名言,也没有出现长篇的令人费解的理论概述,而是一个个清新的教育教学小故事,一句句质朴的大白话。因为我也是一位从农村走出来的至今奋斗在教育教学工作岗位第一线的教师,因此看着这些故事感觉就像是昨天刚在自己身上发生过,或者就是现在正在自己的学生身上发生着,令人倍感真实与亲切。其中笔者的一句句教育教学感悟,让我一边读着一边不断对照着、反思着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2在面对学生的某些兴趣爱好会存在安全隐患或影响学习时,曾老师说:“一味地强行禁止往往适得其反,不仅会人为地制造出更多的安全隐患,还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他的做法是陪着孩子一起去河边玩水,一起去后山的小树林里荡秋千,甚至一起“偷”红薯,在和学生玩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安全的指导和建议,告诉他们玩水要去安全的地方、有结伴而行、不能再水里开玩笑、不可玩类似“高空跳水”这种拿生命开玩笑的游戏等,在与学生一起玩的过程中又对学生玩的去处了解得一清二楚,并取得学生的信任,又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真是一举多得,本来看似放纵学生危险游戏的事情却在曾老师的引导下走上了安全的道路。我想,这就叫疏导吧。看到这一片段,不禁让我回想起自己也有一次类似的让我微微得意之举。记得几年前学生中疯玩“悠悠球”和“战斗陀螺”,学生课堂上手伸在桌肚里偷偷地摸,同学间“眉目传情”;课堂下交流经验、切磋技艺,怎么禁也禁不住,“悠悠球”“战斗陀螺”没收了很多也不见效,学生反而更不专心学习,与老师打起了游击战。后来我改变了策略,在班级里公布了不久后班级将举行“悠悠球”表演,“战斗陀螺”赛,欢迎同学们报名参赛,但有个条件:必须做到课上认真,课后作业完成后才能玩,不然比赛取消。一开始学生半信半疑,几个胆大的试探着来问我是不是真的。在得到我的肯定,并在我露了一手“悠悠球”表演后(跟我儿子苦练的),报名空前热烈。从那以后,大部分学生课堂面目有了很大的改观,个别学生在老师一个眼神提醒下也能慢慢自觉,作业也不再拖拉,甚至还有同学互相督促着学习,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正式比赛的那天,学生“悠悠球”表演花样百出,姿势优美,引来阵阵掌声,“战斗陀螺”比赛在操场举行,引得其他班级的学生羡慕连连,使得我们班的这帮小屁孩子得意跟什么似的。我想,对于大批孩子共存的特点,对于孩子追逐儿童世界的流行,光靠传统的谈话、说教收效是甚微的,而简单的堵更是不可取的,因为孩子们往往会阳奉阴违,有的还会产生逆反心理,但是不堵则会放任自流,那更不行,所以,我很庆幸当时的我堵导结合,以导为主,既满足了学生的玩,又让他们明白了怎样摆正“玩”与“学习”的位置。感觉这与曾老师的做法不谋而合,心中真是有点小小的窃喜。

曾老师说:“无论是跳绳,还是拔河,引导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找出技巧,而且让这种技巧的归纳和总结成为无论做什么事的时候都有的习惯,这显得更为重要。”“找出问题所在,然后作出相应的调整。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要赢得比赛,依靠的不只是力量。”

最近大课间活动中我和学生新玩了一项游戏,叫“双人合作跑跳绳”,由一人站在绳子里,一手拿着绳子的一端,另一个孩子站在绳子外面,拿着绳子的另一端,然后两人一起甩绳,绳子里面的孩子要向前跑跳。刚开始,孩子们一点头绪都没有,不是甩绳不一致,导致绳子要么套在了其中一个孩子的头上,要么扭得像跟油条从而没跳过;就是两人步调不一致,一个跑得快,一个跑得慢。而我的做法是在旁边替他们干着急,不断地指导他们应该怎样,或者替他们喊着口令,嗓子都喊疼了,效果却十分不理想。直到练了一个多月,大部分学生才基本掌握其中技巧。看了曾老师的做法,我想,如果当时我示范以后让一组同学先试,其他同学观看,发现问题后马上请学生说说问题在哪里,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然后根据学生提出的意见进行改正再练,出现新的问题再一起想办法解决,这样由学生自己想出解决的方法,他们就会记得更牢,练起来时也就会更加注意。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告诉他遇到问题要发现出现问题的关键所在,并努力想办法解决。要赢得比赛,除了实力,还要动脑子。而像我这样在旁边不停地喊着、指导着,其实在比赛中的孩子是听不清楚的,及时听见了也来不及反应过来该怎么做的,而不在比赛的孩子则是听见了却记不到心里去了。虽然一个多月下来学生的能掌握基本的技巧,但自从读了《教书,不简单》曾老师的这本书,让我发现我和学生玩的这项游戏只是单纯地成为了游戏,没有使孩子更好地提升能力,心里不免有点对自己的懊恼。但开心地是我想我以后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因为我已从中学到了该怎么做

4书中,在对待学生上,曾老师说:“只有保有一颗童心,走进学生的内心,揣摩学生真实的心理状态,与学生“换位思考”,最终才能和学生做真正的朋友。”“平日里,传统的师道尊严观让太多的老师“端”着,不仅累了自己,也累了学生。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和学生一块儿疯,只有真实的自己才会让学生感到亲切,因为真诚源于真实。我想,真诚才是打动身边所有的人的制胜法宝。当然,也包括学生。”在对待家长时,曾老师说:“与家长打交道,不必费心思。只要你对学生好,学生在你的教育下一天一天地变好,家长自然就认可你了。”在对待工作上,曾老师说:“作为老师很多话气话不该说。很多话,虽然只是一时的气话,但会让学生不理解、瞧不起,更有甚者,会给学生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严重地损害了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的形象。”在对待生活上,曾老师说:“生活永远都有美好的一面。对于别人眼中的苦闷,既然无力改变,那就换个思路,欣然接受吧。”

《教书,不简单》,让我看到了一位充满爱心与责任感的老师,看到了一位真挚、睿智的老师。

教书不简单

读后感

读这本书脑海中经常浮现出曾教过的五年级孩子的纯真面容。虽然没有在乡村教学的经历,但我所见过的那些孩子眼中透露出的天真、纯洁与书中所提到的那些孩子并无二致。正确的教育方法在哪里都会得到印证。《教书,不简单——一位乡村教师的教育生活》写的是乡村教育,与城市中学校教育有所区别,但同为教育,最终目标应当一致——做人永远比提高成绩重要。

多与学生交流,给他们学习成绩之外的肯定

要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就得先让学生喜欢上你这个人。而“要让学生喜欢上教师,就得从课间10分钟开始”。作为教师,曾纪洲下课后并不急于离开教室,而是尽可能地与学生交流。这种交流可以是对学生学习的指点,可以是家长里短的闲聊,可以鼓励,也可以提醒。正是因为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多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才会有情感上的交流,教师才有可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曾纪洲非常善于表扬学生。“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就不要吝惜自己的表演,尤其要给予学生学习成绩之外的肯定。”他会和学生分享一些自己当年的糗事,给学生自信的理由;他会在学生的名字上做文章,让学生向往名字寓意的“那个自己”;他会拜学生为师学方言,帮学生树立自信的同时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善意地向学生索取帮助,其实就是让学生觉得自己对于老师来说是重要的,这时的学生往往也是快乐的。因为有时候,爱就是一种索取。

教师应该想的不是禁止,而是引导

有些教师总是苦口婆心地告诉学生,不要干这个,不能做那个。然而“作为大人,脑子里想的永远都不能是禁止,而是引导”。可小孩子通常都精力过剩,那该干点儿什么呢?曾纪洲组织孩子们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考虑到乡村孩子每日都走很远来上学这一现实,他果断放弃跑步,选择进行技巧类的活动。无论是跳绳,还是拔河,他都注重“引导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找出技巧,而且让这种对技巧的归纳和总结成为无论做什么事的时候都有的习惯”。对技巧的归纳与总结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这种总结技巧的习惯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为人处事的方式。

身为班主任,曾纪洲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他认为,学生只有树立了主人翁意识,才会对班级、学校有责任感。班级是学校的一部分,所以,首先要让学生有意识地成为学校的主人。他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学校的绿化带,该种些什么,怎么种,都由学生作主,让学生真正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另一个“家”。“如果先对学生进行这样一种着眼于学校大局意识的培养,那么,加强整个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是一点就透的事情。”

先做好孩子,再做好学生

学生需要榜样,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他们才知道如何去做,如何去改变。在曾纪洲看来,榜样完全可以通过“偏心”的方式来树立。生活中的细节,哪怕是上课的眼神,都能成为曾纪洲“偏心”某个或某几个学生的理由。“不必避讳学生说自己是个偏心的老师,重要的是要告诉他们你偏心别人的理由,而这个理由绝不能仅仅是学习成绩优秀。”爱与尊重是每个人都希望从他人那里得到的礼物。多数学生都会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的“偏心”,那么便不必怀疑以“偏心”之名树立榜样的激励效果了。

曾纪洲认为,孩子的问题家长最好在孩子不在场的时候跟教师沟通。“家丑不可外扬”,只有保护学生的自尊,才能促进学生取得长足的进步。即使学生对他言听计从,曾纪洲也不会让家长产生“孩子被老师夺走了”的想法,因为他总是告诉学生,“先做家里的好孩子,其次才是做学校里的好学生”。在他心里,成绩不是目的,成“人”才是目标。

无论是教育琐思还是乡趣随笔,我们都从中看到了一个乡村教师的付出与收获,看到了一个让家长放心、让学生骄傲的教师。做人比提高成绩更重要。教书,不简单。

第五篇:读书不简单读后感

《教书不简单》读后感

教书不仅仅是课堂上技能的展示,更是教师自身性灵的修炼与提升,是自己的生活态度和点滴言行如春风化雨般对儿童的熏陶。今天读了一位乡村教师(曾纪洲)记录教育生活的书《教书,不简单》,读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只要怀有一颗善良之心,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真诚关爱学生,懂得自信、责任对学生而言之关键,才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好老师。本书中讲到很多这位老师和学生的故事,讲到老师如何有技巧地处理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

我认为,教书育人的“小技巧”都是不断积累的,对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效果,是建立在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读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教书,不简单,但是,如果拥有一颗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真心关爱孩子的心,似乎又没有那么难了。作者的语言十分通俗易懂,仿佛就是和你坐在绿草如茵、花开四野的山坡上促膝交谈,娓娓到来,让人似乎感到一丝山风的吹拂,神清气爽,那一个个教育生活中的幽默、机智的小故事,让人忍俊不禁,又让人羡慕不已,许多事情就发生过在我的身边,许多事情又闻所未闻,读着读着就让人心生佩服,就让人感受到作者对教育的热爱与眷恋。我想作者不仅是记录自己的教书生涯,更多的是想通过这本书激励我们吧。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书育人,正确的教育方法总是会得到印证。曾老师在书中对学校教育的方式做了很多理念上的阐述

与实践上具体方法的描述。有些是属于“独门秘方”,如“拳打玻璃窗”、“游泳探险”等,都是创新出奇的;其他很多理念,是大家公允的价值观。如对别人的尊重,即使是对疯子的尊重也是很重要的;鼓励一个人比惩罚一个人更能修正一个人,等等。曾老师鼓励学生,关注学生的自尊心,不在家长面前批评学生,“报喜不报忧”,发自内心的告诉家长他的进步和闪光点。其实,孩子是聪敏的,没有一个生命会自甘落后,但也许就是某一个不恰当的表述方式摧毁了他前进的动力,于是一个人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蝴蝶效应”就没有发生。最难忘,曾老师对那个大家一致认为他有小偷小摸得孩子的“庇护”与鼓励,那真的是一个太好太好的教育范本。很多的人学坏了,是因为从一开始我们就给他下了一道“诅咒”,我们也是他的悲剧的参与者,甚至把他的悲剧当喜剧去把玩。看到那个孩子后来幸福的结局,我心里暗想,曾老师是个好老师!

教师在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寻生活之源,立教材之基,举学生之力,激学生之情,让我们的课堂充满魅力和活力。曾纪洲老师是个面带微笑、对生活充满激情、对工作充满爱心、深爱学生和受家长喜爱的教师。从曾老师的《教书不简单》看到了他是如何进行课堂管理,常常面带笑容的面对生活,面对学生,书中充满了课堂管理策略的智慧启迪。他在教学中的循循善诱,在平常言语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方法,孜孜不倦的培养他们的好强心。常与自己比,做学校的主人,要学会感恩,尤其是在家里感恩父母,这一切都是曾老师为我指明了教学之余的思想教育。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位热爱生活、充满智慧、乐观向上的优秀乡村教师,我佩服他能毫无差错地记住学生的名字,用最简单的方式表现对他人的尊重;佩服他对艰苦的工作环境毫无怨言,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佩服他不用看教辅书,随手就能出一份优秀的试卷;佩服他能成为一个让家长放心、让学生骄傲的老师。读完这本书,我领悟到:作者的成功源自于他对教育事业的那份热爱。今后,我也我会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心,用爱、真诚以及智慧去教育学生,做一个让家长放心、让学生骄傲的老师。

下载《教书,不简单》读后感[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书,不简单》读后感[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不简单》读后感5篇

    《教育不简单》读后感 今年11月,我认真阅读了岳亚军编著的《教育不简单》,作者在书中通过案例的形式向我们传递着如何观察和倾听学生,如何照顾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如何识别学生......

    《植物不简单》读后感400字

    《植物不简单》读后感400字冯泽祺生活中,无论你栽花种草,还是吃蔬菜、水果,都与许多常见的植物有关。植物世界是一个看似无声无息,实则纷繁复杂,其乐无穷的世界。《植物不简单》......

    《教书·读书》读后感

    读《教书·读书》有感 初次看到冷玉斌冷老师这本书时,我被封面深深吸引了。“教”和“学”重叠在一起。正如冷老师书中所说:教师的专业成长,归根到底,决定于两件事。一是学习与......

    《专注的孩子不简单》读后感

    《专注的孩子不简单》读后感对于孩子学棋,很多家长有着各种疑问和困惑,如果你也是一位学棋孩子的家长,那就快来翻开这本书,让棋坛皇后、冠军妈妈来为您答疑解惑吧!翻开这本书,你会......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我捧起了《不跪着教书》这本书。为什么取名为“不跪着教书”呢?在我从教的这些日子里,有没有跪着呢?带着期待、怀疑、审视,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本书,便放不下了,胸中涌起无限的温......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初识吴非缘于李镇西老师的博客,因为他常常在言语之间流露出对吴非的欣赏。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开始逐渐关注起他!都说,书如其人,我决定寻找他的著作。吴非一......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山门中学语文组郑增委 "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按照年初的阅读计划,这个月我开始阅......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不跪着教书》是我们家袁先生在很多年前买的,是他推荐给我看的。我有空时就翻翻,感觉不像一般的教育专著那么枯燥乏味。作者吴非本身是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与我们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