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要甘当失败者美文摘抄
记得著名画家黄永玉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人生难免摔倒,摔倒之后吸取教训爬起来的人可能会成功;摔倒之后不肯起来的人,只能成为失败者。”而实际生活中,有些年轻人摔倒后的确不肯爬起来,而是破罐子破摔,任由自己的人生在泥淖之中越陷越深,既不愿去寻找昔日的辉煌,在此基础上重树远大的目标和理想,也不去另辟蹊径。结果,在怨天尤人中为自己曾经的辉煌抹上了暗淡的色彩,因不能坚强地爬起来而成为人生的失败者。
张尚武,1983年出生,凭借其力量方面的优势,在12岁时入选国家体操队,成为一名令人羡慕且拥有美好前景的体操队员,而且一度是国家队重点栽培的对象。被选入国家体操队的张尚武经过刻苦训练,加上自己的虚心好学,其体操技能有了飞速的长进,被教练和队友们视为未来的体操运动明星。2001年,也就是在他18岁的时候,耀眼的明星光环终于降临到了他的身上。他在北京举办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一鸣惊人,在此届大运会体操比赛项目中,此前从未参加过国家大赛的张尚武除了夺冠吊环金牌之外,还和邢傲伟、杨威等名将一起夺得了男团比赛的冠军。
张尚武在体操运动中崭露头角后,便立下了参加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志向。心怀梦想,所以张尚武在体操竞技的训练中更加努力。然而在残酷的竞争中,张尚武却落选了雅典奥运会的主力阵容。对未来充满向往而上进心极强的他,经受不住这次打击,从此一蹶不振,于2003年选择了退役,然后回到了河北队。
张尚武回到省队以后,没有从头再来的勇气,而是选择了破罐子破摔这一消极的人生态度。他在省体操队既不肯积极参加训练,也不愿与教练和队友们进行交流,而是抱着一种混日子的心态消极地游荡于体操队之外。在这种悲观情绪和不思上进的心态主导下,张尚武的体操技能不仅难以保持大运会的冠军水平,而且在体能、素质、技术等方面也出现了倒退。在这种情况下,从国家队退役一年后,他不得不主动从省体工队退役。
这时的张尚武,因知识浅薄以及无一技之长,在找不到合适工作的情况下,便开始在社会上游荡。在生活窘迫的困境中,张尚武为了生存,毫不珍惜地以150元的价格卖掉了他一生的荣誉——北京世界大运会上获得的金牌。
退役后的几年间,张尚武曾谋得一份自食其力的稳定工作,但因餐馆服务员、养老院护工等工作太辛苦,都没能坚持下来,他最终走上了偷盗之路。2007年初,张尚武因盗窃而被天津警方判拘役两个月,然而这个惩罚并没有给他带来教训。从看守所出来后,他又重返北京,开始流窜在网吧等人员混杂的场所。2007年6月25日下午5点多,在北京的一所体校内,当网球队与乒乓球队的队员结束当天的训练回到宿舍的时候,发现宿舍里一片狼藉,队员们的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等物品都被人盗走。警方马上调看了体校的监控录像,体操队的一位教练当即认出是张尚武所为。后来,张尚武在一个网吧上网时被抓获。在警方的询问下,他又供认了先后在丰台光彩体育馆、西城什刹海体校等地进行的偷窃行为。张尚武因盗窃被捕后,被判服刑四年。今年四月,他提前两个月被释放出狱。
今年7月19日晚7点多,一位自称“浪风”的网友发出一条“前世界冠军乞讨”的微博并配有照片。经过网络的疯狂传播,该视频在24小时内已被转载一万多次,3天内已经直逼四万次。这个瞬间成为“网络红人”的流浪卖艺者就是张尚武。出狱后,在没有工作和经济收入的困境下,无奈中他选择了街头卖艺。在北京王府井地铁站通道内,张尚武利用当年赢得冠军的倒立、托马斯全旋等体操技能,通过表演换取围观者的一元、两元或五元面值不等的钞票。
记得有人曾经说过,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扩展生命的宽度。而张尚武却觉得,既然在心怀梦想朝着人生巅峰冲击的时候遭遇了失败,那么就一路滑落下去。选择失败,也许是自己的命中注定。也因此,他从希望之星、世界冠军到阶下囚,甚至沦为乞丐。也许他的人生悲剧,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原因造成的,但作为一个在起步阶段就创造出人生辉煌的年轻人来说,更多的原因还是没能把握好自己,从而给自己留下了一生的悔恨。
忘了是谁说过,人生就如同在路上不停地奔波,有顺境也有逆境。顺境中要心态淡然,逆境下要勇于面对,切不可因人生失意而消极悲观,甘当一名失败者。人生的路漫长又坎坷,我们只有不放弃、不抛弃,勇敢地面对挫折才能战胜挫折,迎来生命的曙光。
第二篇:完美主义者等于失败者美文摘抄
“完美”是人的终极幻想,在宇宙中并不存在。你越是争取完美,就越是陷入失望。如果你以非常挑剔审慎的眼光来看待事情,任何事情都可以再改进——每一个人、每一种观念、每一幅画、每一种经验、每一件事。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那么不管怎么做,你都是一个失败者。
我想向你推荐克服完美主义的几个方法。
1.面对恐惧
如果你想改掉你的完美主义,不要屈服于恐惧,而要直面这个妖怪,问一问自己:“我在害怕什么呢?”“如果这件事发生,最坏的情况又是什么呢?”然后写下你的下意识想法,把恐惧赶走。当你从一个恐惧者变成一个勇敢者时,你所体验到的这种愉快心情可以成为你更为自信去生活的一个开始。
2.重视过程而非结果
要把过程而不是结果作为评价事情的标准。
比如说,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不要把找到工作当成你的目标,尤其是在你想要得到这份工作时。因为结果依赖于好多因素,这些因素都不是你能控制的,比如:有好多应聘者,他们的学历很高,认识老板的女儿等等。
3.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如果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那你可能就是一个因循拖延者,因为你总是想把事情做得很彻底。保持快乐的秘密就是,设置适度的目标来完成它。如果你想改变,那你就应该计划每一件事情要花的时间。不管你是否完成了,只要一到时间,你就马上撤出来,然后着手另外一项工作。
打败完美主义的另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就是学会犯错。给自己写一个备忘录,提醒自己,如果你犯错了,世界不会终结,并且指出错误的潜在好处。然后在以后两周内,每天早上读一读这份备忘录。我相信这非常有助于你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4.暴露缺点法
如果你感到紧张或欠缺,就把你的感受与别人分享。要指出你所感受到的事情有欠缺,而不要掩盖它们。听一听别人的建议,看一看怎么改进,如果他们因为你的不完美而拒绝你的话,那就由他们去吧。如果他们对你所坚持的东西有疑问,问一问你自己,他们是否没有考虑到你犯错误的可能。
你这么做时,当然要准备好面对人们由于你的不完美而看轻你的可能。如果别人感到失望,错误事实上是他的,因为他对你有一种超越现实的期望。如果你并不接受这种愚蠢的期望,当你把事情搞糟时,你就不必生气,也不必为自己辩护,你也不必感到羞耻或尴尬。你的选择是:要么尽可能完美,最终以痛苦结束;要么成为人,有不完美之处,但总发现自己有提高。你选择哪一个?
5.贪婪法
假定你有一项工作,而你又发觉这项工作进展很慢,你或许会发现你已经“不在状态”,你最好着手开展另外一项工作。我并不是支持你丢弃这项工作,而是说,你或许会发现,如果你可以满足于许多成就,你就完全和别人一样了。
6.认识到所有人都会犯错
想一想你所犯的几个错误,写下你从中学到的每一件东西。有些东西只能通过犯错误和从错误中学习得到。毕竟,只有通过犯错误,你才学会谈话、行走和做事。你愿意放弃这种成长吗?你甚至可以进一步说,你的不完美和把事情弄糟是你最宝贵的一部分财产。珍惜它们吧!永远不要放弃犯错误的权利,否则的话,你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事实上,不妨想一想如果你完美了会是什么样。那样的话,你什么也都学不到了,也没有办法提高,生活缺乏挑战,缺乏通过努力掌握事情而获得的满足。你会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能够赢取所有的游戏。每一项计划肯定都会成功,因为你会正确地做每一件事情。与别人的谈话给你提供不了任何东西,因为你什么都知道。最重要的是,没有人会爱你或与你有关系,因为你不可能感受有缺陷的人的爱。这听起来难道没有一些孤独、枯燥和悲惨吗?你还肯定你希望完美吗?
第三篇:失败者的尾巴美文摘抄
在《皇冠杂志》读到一篇旅游作家张国立写的西班牙游记,很有趣。
作者在西班牙塞维尔一家餐厅吃当地著名的炖牛尾,那条牛尾鲜嫩无比,作者奋勇地把它吃得精光。然后,服务生用有限的英语告诉他,这家餐厅所卖的牛尾,都是斗牛场上失败者的尾巴!
失败者的尾巴不知道是什么滋味的呢?我总是觉得,世上所有的失败者,在失败的那一刻,都是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的,动物如此,已经进化的人类,也是如此。
你试过失败吗?我试过了。失败的感觉或许比失败本身更让人难过。我本来没有尾巴,可是,失败的当儿,我觉得自己好像忽然长出了一条尾巴,沉重而且垂地。
我拖着那条长长的尾巴,在昏黄的街灯下,步履蹒跚。
失败的时候,我们总是垂头丧气。假如有机会看到自己的背影,也会惊讶那个背影是多么的颓唐。
颓唐的时候,尾巴就走出来了,我们又退化成为原始人,拖着尾巴回去自己的洞穴躲起来。
尾巴是弱者的眼泪,苍蝇也斗胆在它上面盘旋。我们都是这样走过失败的瞬间,然后,重新振作,决不再让那条懦弱的尾巴露出来。
第四篇:不要靠得太近美文摘抄
查姆斯是一名成功的零售商,上个世纪70年代,他曾在丹麦开了十几家大型超市。在经营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超市里的导购员并非越多越好,超过一定数量后再增加导购员销售额反而会下降。为什么会这样呢?查姆斯是个喜欢钻研的人,通过半年多的观察研究,他揭开了奇怪现象背后的原因。
在查姆斯的超市里,导购员的工资收入是和销售额挂钩的,他所负责的货区销售状况越好,他的收入就会越高。因此每个导购员对于进入自己“区域”的顾客都是非常热情的,他们要么殷勤地为顾客挑选、拿放商品,要么滔滔不绝地向顾客介绍、推荐商品。按道理,导购员们这样殷勤、周到、贴身的服务,是有利于销售的。然而,查姆斯通过对大量顾客问卷调查后发现,事实情况恰恰相反,导购员的这种贴身式服务让很多顾客不满,甚至厌恶,反而消弱了顾客的购买热情、减少了顾客的回头率。
为什么这种“热情”反而引起顾客的反感呢?其实答案很简单,过度热情剥夺了顾客购物时的那种自由自在、随意随性的休闲感觉;导购员那种跟前随后的全程陪同,还容易让人有被窥视、被监视的感觉;如果超市中导购员过多,顾客可能一进入超市就被包围、被游说,就像一个被“热情”绑架的人,没有了自由选择的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私密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购物氛围绝对不会让人有愉悦感,这样的卖场谁愿意多去呢?
看来,“热情”也是一把双刃剑,你运用得恰当,就会拉近和别人的距离;如果运用得不恰当,就可能把别人推得更远。
第五篇:不要以为别人看不见美文摘抄
在一次会议上,我认识了一位教授,此君一遍遍向我吹嘘自己出了多少本书、发了多少论文、做了怎样数量的课题,在业内具有何等的知名度。我立即怪自己孤陋寡闻,我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圈子里混的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怎么对此君的情况一无所知呢?回到单位后,我用百度搜索了一下这位教授的名字,总共的词条不过一百条,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他博客上的文章。
有位朋友是画家,作品动辄几十万元一幅,中国美术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些发达国家的国会大厦都收藏了他的画作,但我最初认识他的时候,连他的画家身份都是别人介绍的,更不知他在美术上的成就了。后来,我们熟了些,不时有机会在一起吃饭、喝茶、聊天,朋友跟我说过他对美术的一些见解,但对自己的美术造诣依然只字不提。
人活在世上,就像山立在天地间,彼此有高矮、美丑之分。一个人希望别人关注自己、了解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原本很正常,我只是觉得一个人如果真正高大,别人是可以自然而然地看见的,就算一时没看见,时间长了,也一定会被别人发现。相反,假若你没有足够的高度,即使反复向别人吹嘘自己如何雄伟、高大,怎样出类拔萃,别人也不会真正认可你的高大。
生怕别人看不到自己,源于一个人过度的名利欲。我从来不否定名利对人生的作用,始终认为正当的名利欲是一个人攀登人生高峰的重要推手,也是社会之轮滚滚向前的动力,但人的名利欲必须建立在实实在在的付出上。你足够多地付出了,社会自然会给你必要的补偿,名利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只有用心血换来的名利才是真正的名利,才经得起时间的淘洗。如果你没有做足够的贡献却企求大的名利,这是不道德的,是被人唾弃的。
历史上那些获得过大名大利的人往往都是淡泊名利的,鲁迅拒绝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他认为自己不够格;钱钟书拒上央视“东方之子”,他觉得这样的名誉对人生没有什么意义;爱因斯坦不愿做以色列总统,他的观点是自己是一个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是本分,至于其他东西,都是身外之物。然而,说也奇怪,在乎并喜欢炫耀名利的人,社会上没有几个人知道他,而上述这些视名利如浮云的大师们却一个个名满天下,人们只要提到他们就会肃然起敬。
常听那些学问大家说:“人要耐得住寂寞。”年轻时候不懂,觉得要求一个人耐得住寂寞,岂不是希望他碌碌无为、默默无闻吗?现在才懂得老一辈人用心良苦。耐住寂寞的过程,其实是一点一点地练内功的过程,一个人的内功练够了,眼界打开了,思想深刻了,做事的技巧成熟了,想干的事业才会慢慢地成功。这样,我们才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日思夜想的成功的珍珠。
世界上没有一个高大的人是别人发现不了的,真正看不见自己的人,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