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要乱用不拘小节的美文摘抄
当我发现汽车修理店的门上写着“不拘小节”时,我知道自己遇到了麻烦。实际上那招牌表达的是:“两条生活准则,1。不拘小节;2。万事皆小节。”
我想,这招牌的本意只是调侃而已,可它却令我望而生畏。一想到把我的汽车交给一位毕业于“并不在乎汽车技校”的人,委实让我一百个不放心。
就在同一天,我从《洛杉矶时报》上读了一篇关于小偷小摸日益泛滥的文章。文章中谈到,有位律师声称,他常常等待别人从投币式自动售报机中买报纸,他便顺手牵羊,白拿报纸。他本来买得起这张报纸,可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报社赚了那么多钱,拿一张报纸又算得了什么?”他辩解说。
到一个超市的果菜档转转,你肯定能看见一两个馋嘴驴“啃青”。显然,在某些人看来,一块甜瓜或一根胡萝卜价值无几,尝几块确实算不上偷。
有一次,我目睹了购物者与果品经理的一场争论。当一位母亲仔细挑选葡萄时,她的孩子就吃了起来。经理客气地告诉那孩子,这葡萄是卖的,不是供人们品尝的样品。没想到,那位母亲立刻反唇相讥,为她的孩子辩护。“噢,天哪!不就是这么一点儿小玩意吗!”她愤愤不平地说。我不知道她是怎么划分“大”与“小”的界限的。也许是按水果的个头划分吧,比如拿橘子与之相比。评判这孩子对与错的唯一区别,是他吃了还是没吃人家的东西。而他确实是吃了那些葡萄。
这位母亲私下里是否教训她的孩子,我们无从知晓。但她公开表达的意思十分清楚:偷“小东西”没事,这根本算不上偷。
当然,如果“不拘小节”是指“坚持你的立场”或者“避免反应过激”,它可能是好的忠告。但若随意乱用,这句格言便不再是规范理性生活的准则,而是成了无准则生活的原理。到那时,我们就很可能把随便拿走旅馆的毛巾和衣架,或者办公室的信笺或邮票,统统看作是区区小事。把自己垂涎的东西看作区区小事,是为小偷小摸寻找借口。
一天,在我讲授商业道德的课堂上,有位年轻女子提出一个关于公司财产的问题。她最近刚刚辞掉一份工作,同时她擅自抄录了那家公司的客户资料,打算以后开办自己的企业加以利用。她这样做有什么不对吗?
接下来的讨论,集中在她是否打算和原雇主进行竞争上。由于她并不是打算和原来的雇主竞争,所以很少有人反对她的行为。正如一位篮球球迷说的:“没造成损害,就不算犯规。”
不过,也不是人人都持这种观点。有少数几个人还是坚持认为,客户资料属于公司的财产,她对此没有权利。
“你为什么不先问问呢?”有人提出。
这位学生羞涩地笑笑,回答说:“我怕人家不同意。”换句话说,她是未经允许,自己找了难堪。
那些把荣誉看作只是“区区小事”的人,有朝一日付出的代价,可能是一场婚姻、一段友谊或一个职业。正像本杰明·富兰克林告诫的:“若不防微杜渐,恐有大祸酿成。”
第二篇:不要甘当失败者美文摘抄
记得著名画家黄永玉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人生难免摔倒,摔倒之后吸取教训爬起来的人可能会成功;摔倒之后不肯起来的人,只能成为失败者。”而实际生活中,有些年轻人摔倒后的确不肯爬起来,而是破罐子破摔,任由自己的人生在泥淖之中越陷越深,既不愿去寻找昔日的辉煌,在此基础上重树远大的目标和理想,也不去另辟蹊径。结果,在怨天尤人中为自己曾经的辉煌抹上了暗淡的色彩,因不能坚强地爬起来而成为人生的失败者。
张尚武,1983年出生,凭借其力量方面的优势,在12岁时入选国家体操队,成为一名令人羡慕且拥有美好前景的体操队员,而且一度是国家队重点栽培的对象。被选入国家体操队的张尚武经过刻苦训练,加上自己的虚心好学,其体操技能有了飞速的长进,被教练和队友们视为未来的体操运动明星。2001年,也就是在他18岁的时候,耀眼的明星光环终于降临到了他的身上。他在北京举办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一鸣惊人,在此届大运会体操比赛项目中,此前从未参加过国家大赛的张尚武除了夺冠吊环金牌之外,还和邢傲伟、杨威等名将一起夺得了男团比赛的冠军。
张尚武在体操运动中崭露头角后,便立下了参加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志向。心怀梦想,所以张尚武在体操竞技的训练中更加努力。然而在残酷的竞争中,张尚武却落选了雅典奥运会的主力阵容。对未来充满向往而上进心极强的他,经受不住这次打击,从此一蹶不振,于2003年选择了退役,然后回到了河北队。
张尚武回到省队以后,没有从头再来的勇气,而是选择了破罐子破摔这一消极的人生态度。他在省体操队既不肯积极参加训练,也不愿与教练和队友们进行交流,而是抱着一种混日子的心态消极地游荡于体操队之外。在这种悲观情绪和不思上进的心态主导下,张尚武的体操技能不仅难以保持大运会的冠军水平,而且在体能、素质、技术等方面也出现了倒退。在这种情况下,从国家队退役一年后,他不得不主动从省体工队退役。
这时的张尚武,因知识浅薄以及无一技之长,在找不到合适工作的情况下,便开始在社会上游荡。在生活窘迫的困境中,张尚武为了生存,毫不珍惜地以150元的价格卖掉了他一生的荣誉——北京世界大运会上获得的金牌。
退役后的几年间,张尚武曾谋得一份自食其力的稳定工作,但因餐馆服务员、养老院护工等工作太辛苦,都没能坚持下来,他最终走上了偷盗之路。2007年初,张尚武因盗窃而被天津警方判拘役两个月,然而这个惩罚并没有给他带来教训。从看守所出来后,他又重返北京,开始流窜在网吧等人员混杂的场所。2007年6月25日下午5点多,在北京的一所体校内,当网球队与乒乓球队的队员结束当天的训练回到宿舍的时候,发现宿舍里一片狼藉,队员们的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等物品都被人盗走。警方马上调看了体校的监控录像,体操队的一位教练当即认出是张尚武所为。后来,张尚武在一个网吧上网时被抓获。在警方的询问下,他又供认了先后在丰台光彩体育馆、西城什刹海体校等地进行的偷窃行为。张尚武因盗窃被捕后,被判服刑四年。今年四月,他提前两个月被释放出狱。
今年7月19日晚7点多,一位自称“浪风”的网友发出一条“前世界冠军乞讨”的微博并配有照片。经过网络的疯狂传播,该视频在24小时内已被转载一万多次,3天内已经直逼四万次。这个瞬间成为“网络红人”的流浪卖艺者就是张尚武。出狱后,在没有工作和经济收入的困境下,无奈中他选择了街头卖艺。在北京王府井地铁站通道内,张尚武利用当年赢得冠军的倒立、托马斯全旋等体操技能,通过表演换取围观者的一元、两元或五元面值不等的钞票。
记得有人曾经说过,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扩展生命的宽度。而张尚武却觉得,既然在心怀梦想朝着人生巅峰冲击的时候遭遇了失败,那么就一路滑落下去。选择失败,也许是自己的命中注定。也因此,他从希望之星、世界冠军到阶下囚,甚至沦为乞丐。也许他的人生悲剧,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原因造成的,但作为一个在起步阶段就创造出人生辉煌的年轻人来说,更多的原因还是没能把握好自己,从而给自己留下了一生的悔恨。
忘了是谁说过,人生就如同在路上不停地奔波,有顺境也有逆境。顺境中要心态淡然,逆境下要勇于面对,切不可因人生失意而消极悲观,甘当一名失败者。人生的路漫长又坎坷,我们只有不放弃、不抛弃,勇敢地面对挫折才能战胜挫折,迎来生命的曙光。
第三篇:不要靠得太近美文摘抄
查姆斯是一名成功的零售商,上个世纪70年代,他曾在丹麦开了十几家大型超市。在经营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超市里的导购员并非越多越好,超过一定数量后再增加导购员销售额反而会下降。为什么会这样呢?查姆斯是个喜欢钻研的人,通过半年多的观察研究,他揭开了奇怪现象背后的原因。
在查姆斯的超市里,导购员的工资收入是和销售额挂钩的,他所负责的货区销售状况越好,他的收入就会越高。因此每个导购员对于进入自己“区域”的顾客都是非常热情的,他们要么殷勤地为顾客挑选、拿放商品,要么滔滔不绝地向顾客介绍、推荐商品。按道理,导购员们这样殷勤、周到、贴身的服务,是有利于销售的。然而,查姆斯通过对大量顾客问卷调查后发现,事实情况恰恰相反,导购员的这种贴身式服务让很多顾客不满,甚至厌恶,反而消弱了顾客的购买热情、减少了顾客的回头率。
为什么这种“热情”反而引起顾客的反感呢?其实答案很简单,过度热情剥夺了顾客购物时的那种自由自在、随意随性的休闲感觉;导购员那种跟前随后的全程陪同,还容易让人有被窥视、被监视的感觉;如果超市中导购员过多,顾客可能一进入超市就被包围、被游说,就像一个被“热情”绑架的人,没有了自由选择的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私密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购物氛围绝对不会让人有愉悦感,这样的卖场谁愿意多去呢?
看来,“热情”也是一把双刃剑,你运用得恰当,就会拉近和别人的距离;如果运用得不恰当,就可能把别人推得更远。
第四篇:那个不拘小节的雅士,我们不要
那个不拘小节的雅士,我们不要
学校:辽宁大学院系:文学院新闻系班级:新闻一班学号:
姓名:范伟青班级号:
——观《不拘小节的人》有感290103124031
《不拘小节的人》是1956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情景喜剧片。影片以作家李少白在来外市作报告期间的种种,反映和嘲讽社会上那些不文明的现象,给人深思,发人深省。
李少白是个流行的讽刺文学作家,而自己却是个不讲公共 道德的“不拘小节”的人。在去某市做报告的过程中,以文人雅士自居的他,却做了一系列不文明的事:在火车上睡觉影响他人乘车,在街上乱扔果皮,在公园攀折花朵,乱刻姓名,游湖和身旁的女性暧昧不清,受到人们的指责,结果,却是文联的赵主任跟在他后面替他处理问题。李少白未见过面的女朋友敏英恰巧亲眼目睹了他的所作所为,因而,在真正见面后,两人的恋爱也彻底告吹。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古人之语,常常挂我们在嘴边,但真正反映到生活中,却令人很失望。就像片中李少白在报告中所说的“哪怕是生活小细节,只要是违反公共道德,我们就要加以无情的讽刺,我们要以讽刺的烈火,把一些落后的,不健康的,不道德的东西统统烧毁”。但对于自己的行为,我们的李作家是没有概念的,最后对敏英的逐客令,他却理解为是“这么严重啊”“小题大做”,但一切也归结为他最后所说的“完了……”
没有一种礼貌会在外表上叫人一眼就看出教养的不足,正确的教育在于使外表上的彬彬有礼和人的高尚的教养同时表现出来。李少白是一位名作家,他气质不凡,衣着得体,长相干净洒脱,是一位大众性情人。在和敏英见面之前,两人对彼此都非常有好感,至少,敏英对于此次的见面是憧憬的,她憧憬着与自己的偶像,自己的白马王子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坠入爱河,但在第一次正式见面时,她却倍感失望,甚至没有说上什么话就赶走了思恋已久的“心上人”。缘何于哪?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细节。
辱,莫大于不知耻。火车上忘我酣睡,影响正常乘车秩序,他独霸座位睡觉,脚翘在过道上,影响过往的乘客,甚至还绊倒了卖水果的乘务员。胖乘客本来就行动不便,他仍不以为然。不以为然不可怕,关键是他不以为所然,不知为所然。
公园里随意折花,“雁过留痕”。拍摄于同年的《新闻简报》中有这么一段“一提起公园,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美丽的花,清秀的山水……公园小亭子的木牌上写的并不是古老难认的甲骨文,可是居然就在这下面……”这下面写的不是别的,就是那些所谓的像李少白的雅士们“雁过留痕,人过留名”。这些现象,在现在仍屡见不鲜。长城,从某种方面上讲,是中华民族民族气节的象征,是我们面相世界的一条纽带。然而,在长城的每一面墙上,每一块城砖上,都是用小刀刻下的或是名字或是图案。“长城上的刀痕,国人脸上的疤痕!”这些图案不仅刻在了城墙上,更刻在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形象已失,何来颜面?
其次,还有诸如,在戏院内大声欢唱,不顾旁人感受,在图书馆里我行我素,吸烟,大声喧哗,更可笑的是,他还烧坏了一本书。作为作家,这一行为是旁人不能相信的。
高尔斯华绥说:尊敬别人就是尊敬自己。在与女性的交往中,要大方而适度,热情而不越位。赵主任和小芳在湖上饭店招待李作家,还带李作家游湖,偏偏李作家是个“不拘小节的人”,亲密的拉住小芳的手,搂住小芳,因此也闹出了笑话,搂错了对象,在给人笑料的同时,我们要清楚那句话,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
也许,有人有人会说,这是被扩大化的社会批评。“《不拘小节的人》中作为
一个作家,竟做出那许多莫名其妙的事情,这是不能使人信服的……”(1957年《大众电影》)我们说,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是多生活的在现。在生活中,还不是有类似坐公交不排队,上车抢座不礼让的现象?在食堂,是否每一位同学都能做到把吃完的餐盘送到该送的地方,而且不在桌上乱丢粮食?自习室是我们学习的地方,但又有多少情侣不顾旁人的感受,卿卿我我,你侬我侬的……在大学,这个文化气息浓厚的地方,不拘小节的事情频频上演,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便可想而知了。
人生处处有礼仪,人生时时有礼仪。我们需要一个礼仪规范蔚然成风的社会,不拘小节不是大方的代名词,不是斤斤计较的反义词。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呼,就让我们从平时的点滴小事做起,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慢慢向文明人这个方向大踏步前进吧!
第五篇:不要以为别人看不见美文摘抄
在一次会议上,我认识了一位教授,此君一遍遍向我吹嘘自己出了多少本书、发了多少论文、做了怎样数量的课题,在业内具有何等的知名度。我立即怪自己孤陋寡闻,我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圈子里混的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怎么对此君的情况一无所知呢?回到单位后,我用百度搜索了一下这位教授的名字,总共的词条不过一百条,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他博客上的文章。
有位朋友是画家,作品动辄几十万元一幅,中国美术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些发达国家的国会大厦都收藏了他的画作,但我最初认识他的时候,连他的画家身份都是别人介绍的,更不知他在美术上的成就了。后来,我们熟了些,不时有机会在一起吃饭、喝茶、聊天,朋友跟我说过他对美术的一些见解,但对自己的美术造诣依然只字不提。
人活在世上,就像山立在天地间,彼此有高矮、美丑之分。一个人希望别人关注自己、了解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原本很正常,我只是觉得一个人如果真正高大,别人是可以自然而然地看见的,就算一时没看见,时间长了,也一定会被别人发现。相反,假若你没有足够的高度,即使反复向别人吹嘘自己如何雄伟、高大,怎样出类拔萃,别人也不会真正认可你的高大。
生怕别人看不到自己,源于一个人过度的名利欲。我从来不否定名利对人生的作用,始终认为正当的名利欲是一个人攀登人生高峰的重要推手,也是社会之轮滚滚向前的动力,但人的名利欲必须建立在实实在在的付出上。你足够多地付出了,社会自然会给你必要的补偿,名利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只有用心血换来的名利才是真正的名利,才经得起时间的淘洗。如果你没有做足够的贡献却企求大的名利,这是不道德的,是被人唾弃的。
历史上那些获得过大名大利的人往往都是淡泊名利的,鲁迅拒绝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他认为自己不够格;钱钟书拒上央视“东方之子”,他觉得这样的名誉对人生没有什么意义;爱因斯坦不愿做以色列总统,他的观点是自己是一个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是本分,至于其他东西,都是身外之物。然而,说也奇怪,在乎并喜欢炫耀名利的人,社会上没有几个人知道他,而上述这些视名利如浮云的大师们却一个个名满天下,人们只要提到他们就会肃然起敬。
常听那些学问大家说:“人要耐得住寂寞。”年轻时候不懂,觉得要求一个人耐得住寂寞,岂不是希望他碌碌无为、默默无闻吗?现在才懂得老一辈人用心良苦。耐住寂寞的过程,其实是一点一点地练内功的过程,一个人的内功练够了,眼界打开了,思想深刻了,做事的技巧成熟了,想干的事业才会慢慢地成功。这样,我们才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日思夜想的成功的珍珠。
世界上没有一个高大的人是别人发现不了的,真正看不见自己的人,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