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半路出家如何造句
半路出家[bàn lù chūjiā]
【解释】原指成年后才出家做和尚或尼姑。比喻中途改行,从事另一工作。
【出自】《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便是半路出家的一般。”
【示例】他不理会内行的嗤笑,写啊改啊,改啊写啊,终于写出了好作品,成了一个颇有希望的~的作家。
1、他改行经营起蔬果进口,虽是半路出家,不料却弄得有声有色。
2、他本来是当老师的,后来半路出家,做起生意来了。
3、唱歌仔戏,我是半路出家,请别取笑哦!
4、我本行并非在物理学,所以今日半路出家,夸夸而谈,真是见笑大方了!
5、他不理会内行的嗤笑,写啊改啊,改啊写啊,终于写出了好作品,成了一个颇有希望的半路出家的作家。
6、“做酒店难,半路出家做国有酒店更难”,这是金泉大酒店总经理向青龙这几年从事酒店行业最切身的体会。
7、第二点,大多数中国模特都有专业的培训,而国外的模特很多都是半路出家。在这次马克。
8、而企业中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中绝大部分属于半路出家,往往缺少相关培训和实践,这催生了企业对高端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
9、或先天缺陷,半路出家而管理水平不高,经验不足。
10、架构和盈利模式,由于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的和尚,只能念些碎碎的经。
11、她自己说一口流利的法语,曾经被剑桥大学拒收。到不是因为成绩不好,而是学校担心她会半路出家演电影。
12、剧中的文清将横跨青年、中年、老年三个年龄段,对于“半路出家”的她来说,的确是个不小的挑战。
13、实际上更配得上这一殊荣的是罗纳德·里根,这位从演员半路出家的政治家,他的遗产是定义了美国的现代政治。
14、说起来没人相信,在人才济济的黄石,徐燕玲像十年前我在南方时一样,只是个半路出家的。
15、他是个半路出家的天主教徒。
16、他只不过是半路出家,对此不太了解。根据句子语境,他并不是真的出家,而是“并非专业”的意思,因此可以译成。
17、我刚半路出家来当教师,还没有什么教学经验。
18、我喜欢把自己装扮成半路出家的理性的纨绔子弟。
19、我有幸读到了《半路出家的投资银行家》一书,看到了那一张张“美丽画皮”下的“吃人嘴脸”。
20、物业管理者绝大多数是半路出家,一些基层单位或下属部门的领导是办事员及工人代职。
21、小公司老板和公司白领类似,很多都是白领半路出家去创业,成功的少,失败的多,小有成就的这批人。
22、也难怪乔纳森·尼在《半路出家的投资银行家》一书中发出这样的感慨:“银行家是这个世界上最贪婪的人,这句话一点也没错。”
23、有的祖祖辈辈是渔民,也有的是退休或下岗后半路出家的。
24、与不少在上世纪90年代末进入保险行业的人一样,陈勇也是半路出家偶入保险行业。
25、在你知道如何编程之后,数学更轻易学会。实际上,假如你先学数学,然后半路出家做程序员的话,你会发现编程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26、至于有5块金牌的国际跳棋,中国队在2007年才组建,队员都是半路出家,其中郑策、高文龙、邱浩纯,都是围棋选手。
第二篇:半路出家通过司法考试的心得体会
http://www.xiexiebang.com/ 半路出家通过司法考试的心得体会
半路出家通过司法考试的心得体会。2015年司法考试的序幕已经拉起,望着众多考生匆匆远去的背影,不由让我心生感慨。我也曾像你们一样,为了追逐心中的梦想,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在同样的路上历尽艰辛、执着前行。正是司法考试见证了我的成长!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备考心得,希望能对备考2015年司法考试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大学学的是学物理,毕业以后也是学非所用,从事了经济工作。因工作原因经常打经济官司,有的时候感觉哪方面有点不对劲也说不出来,请教那些律师也感觉是迷迷糊糊的听不明白,想来想去就是自己法律知识太匮乏了,逐渐自己对法律有了一定的兴趣,后来参加了自学考试,两年半毕业后就考过了,还算幸运吧。接触多了,竟也培养出了兴趣。
在长达一年多的学习中,要说没有懈怠是不可能的。学习需要兴趣,兴趣低下来的时候要自己鼓励自己,要不了多久你也许就不把学习当任务了,而把它作为自己每天应该做的事了,如果连每天固定的学习时间都保证不了,想通过考试是不可能的。我也常常想:别人也象我这样用功学习吗?我是否应该歇歇了?不过马上想到的两点都让我不寒而栗:一是考场上答不出题的窘迫;二是考359分的可怕后果。每当想到这些便备受鞭策!
其实,选择司考的原因,主要是自己感觉司法考试是个竞争力相对较强的考试,也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在生活中懂法和不懂法,处理问题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大不相同。但我感觉通过这个考试,实现从事法律职业的梦想在我看来无疑是找到了和社会最佳的平衡点。我们拼搏的结果也是我们一生的骄傲。曾经为自己的理想真实的努力,会让你我的人生减少遗憾。不要轻言放弃,选择之初你有机会放弃,但走上这条路就不要放弃,那样的话,你也许会对自己失去信心。相信自己,你就很可能成功,但没有了信心一定会失败!任何人都是学而知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任何有基本素质的人,专心几年学一门专业,都可以成为该行的专家。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别人的学习也是时间和经验的积累,方法也要对头,同时在学习中要总结经验教训,发现自己的不足,只要付出了努力就一定有回报。当然,我们都应该活到老学习到老。年龄大也有年龄大的优势,当然,确实存在很多生活上的压力,但有所得必有所失,一定要把干扰学习的事情搁置起来,考完试再处理,实在躲避不了的事情也不要太深入了,因为精力是有限的,好容易记住的知识很可能被一个烦恼的事情干扰掉的,所以少一点“事事关心”是正确的。学习过程毕竟是个苦旅,http://www.xiexiebang.com/ 但习惯成自然,习惯以后一天不看书也许会觉得不舒服了,不要把学习看做负担,它是你生活的内容之一,是你的工作,不有一种说法:快乐司考吗?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在职备考无疑要面对学习、工作、家庭和外来干。大家不妨搁置不急的事情,对必须处理的问题能简单就简单,不要深入,放弃小利益。
司法考试各个科目的学习顺序是有讲究的。我大致是先民后刑,先实后虚(先民法后刑法,先实体法后程序法)先挑分数多的,后学分数少的,根据分数定学习的时间和强度。对于没有基础的学员最好用半年的时间全职学习,要注意把各部门的知识穿插起来学习。当初在朋友的介绍下,报了法律教育网的实验班,在老师们的指点下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学习,不仅加深了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建立了知识体系,同时培养了解题思路,提高了应试能力,令我受益匪浅!
要安排好学习计划,及时复习,不要学一点儿忘一点儿,在考前把记忆扩容到最大,不要相信那些短期就能通过的说法,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还是把握点一次通过吧,临场发挥靠不住的。法律教育 网整理
听课和看书的关系要处理好。在我看来,第一卷部分内容需要看以外,二、三卷不要再去看辅导用书,我的书到考完以后,二、三卷还和新书差不多。感觉听了法律教育网老师基础学习班和法条串讲班两个阶段的讲解后,不论是知识的广度,还是深度,都已经足够了。
另外,后面我以做题作为学习的主线,加强应试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发现自己的不足后,针对问题去听课,理解老师的理论观点,之后再去解决问题。当然,不要是题就做,要有选择,很多题是重复的,是拿来骗我们钱的,闹不好做了要中毒的。历年真题是必须要认真做的。法律教育网的老师常说,“做历年真题就是做来年真题”,简直就是“真理”!另外,适当选择一些,不要大搞题海战术。只要你对把握不准的知识,找到针对相关知识的试题做做就ok了,因为你会变换个角度去理解知识,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做题的时候要注意发现相关的知识点,不要做对了就以为自己懂了,也许你做对了完全是蒙上的,对考点却没感觉到。知识点的出处要在题旁标注,给今后的复习节约时间,最后你可以在很少的时间浏览很多题。
尽管自己半路出家。但在我看来,现在的大学教育不是完全适应司法考试的,这个考试主要还是侧重法律实践。司法考试的关键是理解和应用。如果对法律不是很了解,多关注一下现实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典型案例,会有很多益处的。学习的 http://www.xiexiebang.com/ 时候要手,眼,耳,口都动,要增加感觉,这只是个考试,应试能力的培养很重要,做题要有质量和数量,这也可以说是个实践的过程。
朋友们,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实现我们的理想,努力吧!祝大家2015年司法考试梦想成真!
第三篇:2014年司法考试——半路出家,实现价值
2014年司法考试——半路出家,实现价值
2014年司法考试的序幕已经拉起,望着众多考生匆匆远去的背影,不由让我心生感慨。我也曾像你们一样,为了追逐心中的梦想,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在同样的路上历尽艰辛、执着前行。正是司法考试见证了我的成长!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备考心得,希望能对备考2014年司法考试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大学学的是学物理,毕业以后也是学非所用,从事了经济工作。因工作原因经常打经济官司,有的时候感觉哪方面有点不对劲也说不出来,请教那些律师也感觉是迷迷糊糊的听不明白,想来想去就是自己法律知识太匮乏了,逐渐自己对法律有了一定的兴趣,后来参加了自学考试,两年半毕业后就考过了,还算幸运吧。接触多了,竟也培养出了兴趣。
在长达一年多的学习中,要说没有懈怠是不可能的。学习需要兴趣,兴趣低下来的时候要自己鼓励自己,要不了多久你也许就不把学习当任务了,而把它作为自己每天应该做的事了,如果连每天固定的学习时间都保证不了,想通过考试是不可能的。我也常常想:别人也象我这样用功学习吗?我是否应该歇歇了?不过马上想到的两点都让我不寒而栗:一是考场上答不出题的窘迫;二是考359分的可怕后果。每当想到这些便备受鞭策!
其实,选择司考的原因,主要是自己感觉司法考试是个竞争力相对较强的考试,也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在生活中懂法和不懂法,处理问题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大不相同。但我感觉通过这个考试,实现从事法律职业的梦想在我看来无疑是找到了和社会最佳的平衡点。我们拼搏的结果也是我们一生的骄傲。曾经为自己的理想真实的努力,会让你我的人生减少遗憾。不要轻言放弃,选择之初你有机会放弃,但走上这条路就不要放弃,那样的话,你也许会对自己失去信心。相信自己,你就很可能成功,但没有了信心一定会失败!任何人都是学而知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任何有基本素质的人,专心几年学一门专业,都可以成为该行的专家。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别人的学习也是时间和经验的积累,方法也要对头,同时在学习中要总结经验教训,发现自己的不足,只要付出了努力就一定有回报。当然,我们都应该活到老学习到老。年龄大也有年龄大的优势,当然,确实存在很多生活上的压力,但有所得必有所失,一定要把干扰学习的事情搁置起来,考完试再处理,实在躲避不了的事情也不要太深入了,因为精力是有限的,好容易记住的知识很可能被一个烦恼的事情干扰掉的,所以少一点“事事关心”是正确的。学习过程毕竟是个苦旅,但习惯成自然,习惯以后一天不看书也许会觉得不舒服了,不要把学习看做负担,它是你生活的内容之一,是你的工作,不有一种说法:快乐司考吗?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在职备考无疑要面对学习、工作、家庭和外来干。大家不妨搁置不急的事情,对必须处理的问题能简单就简单,不要深入,放弃小利益。
司法考试各个科目的学习顺序是有讲究的。我大致是先民后刑,先实后虚(先民法后刑法,先实体法后程序法)。先挑分数多的,后学分数少的,根据分数定学习的时间和强度。对于没有基础的学员最好用半年的时间全职学习,要注意把各部门的知识穿插起来学习。当初在朋友的介绍下,通过qq800086007报了独角兽司考网校的VIP保过班,在老师们的指点下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学习,不仅加深了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建立了知识体系,同时培养了解题思路,提高了应试能力,令我受益匪浅!大家不妨也试试吧!
要安排好学习计划,及时复习,不要学一点儿忘一点儿,在考前把记忆扩容到最大,不要相信那些短期就能通过的说法,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还是把握点一次通过吧。临场发挥靠不住的。
听课和看书的关系要处理好。在我看来,第一卷部分内容需要看以外,二、三卷不要再去看辅导用书,我的书到考完以后,二、三卷还和新书差不多。感觉听了独角兽司考网校老师基础和强化两个阶段的讲解后,不论是知识的广度,还是深度,都已经足够了。在听老师
讲解的时候,配合着视频底下的同步字幕,遇到听的不是特别清楚的地方,可以直接看字幕,省事更方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后面我以做题作为学习的主线,加强应试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发现自己的不足后,针对问题去听课,理解老师的理论观点,之后再去解决问题。当然,不要是题就做,要有选择,很多题是重复的,是拿来骗我们钱的,闹不好做了要中毒的。历年真题是必须要认真做的。独角兽司考网校的老师常说,“做历年真题就是做来年真题”,简直就是“真理”!另外,适当选择一些,不要大搞题海战术。只要你对把握不准的知识,找到针对相关知识的试题做做就ok了,因为你会变换个角度去理解知识,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做题的时候要注意发现相关的知识点,不要做对了就以为自己懂了,也许你做对了完全是蒙上的,对考点却没感觉到。知识点的出处要在题旁标注,给今后的复习节约时间,最后你可以在很少的时间浏览很多题。
尽管自己半路出家。但在我看来,现在的大学教育不是完全适应司法考试的,这个考试主要还是侧重法律实践。司法考试的关键是理解和应用。如果对法律不是很了解,多关注一下现实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典型案例,会有很多益处的。学习的时候要手,眼,耳,口都动,要增加感觉,这只是个考试,应试能力的培养很重要,做题要有质量和数量,这也可以说是个实践的过程。
朋友们,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实现我们的理想,努力吧!祝大家2014年司法考试梦想成真!
第四篇:关于投行的那些事---《半路出家的投行家》书评
关于投行的那些事---《半路出家的投行家》书评.txt爱情就像脚上的鞋,只有失去的时候才知道赤脚走路是什么滋味骗人有风险,说慌要谨慎。不要爱上年纪小的男人,他会把你当成爱情学校,一旦学徒圆满,便会义无反顾地离开你。拉开投行“黑屋”里的灯
2008-12-19 13:17:41来自: jiaon买书破产(自嘲、自我、自信、自立)
半路出家的投资银行家:华尔街10年变迁内幕的评论
EEO书评人 焦建 现在就阅读有关这次金融危机会让人进退两难:一方面你会害怕,这些在危机一开始或者在局势仍不明朗的时候写作的书是否包涵了足够的洞察力去帮助你了解问题本身,因为一切都还没有尘埃落定,所以宣称自己把握了事实的判断都显得面目可疑;而另一方面,假如你真的因为上述理由拒绝阅读一本以非凡的洞察力写作的书时,也许你又免不了在危机结束时埋怨自己的小心翼翼。因为你可能事后会发现,解决的方案早就已经成为了白纸黑字。历史经常证明,这些在危机结束前就给出准确判断的书,一定会成为经典。一个解决方案是,我们应该多找一些“保鲜”时间更长的书来阅读——譬如历史,譬如那些只对事实真相做出描述而不试图在现有基础上就过早给出判断的书。当然,给出判断和提出建议依然是有意义的,因为假如它们具备足够的建设性,就有可能让历史真的按照它的方案走下去。这样的阅读指导思想虽然不一定会给你提供正确的答案,正如即使吸收了历史教训也并不一定就能够让人们在新的阶段里摆脱短视不再陷入危机一样,但它起码会让你离正确的道路更近一点。
《半路出家的投资银行家》具备上述多种优良品质——它早在危机之前写就,它具备非凡的洞察力,它写作历史描述事实并很少得出判断。也许阅读它并无力帮助人们找到解决方案,但你一定会对为什么投行在这次危机中之所以扮演了如此不光彩的角色,有更清晰的了解。
虽然世界上应该没有什么由人所做的事是在所有的时间都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的。但事实上,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里依然充满了隐秘——每个行业都有它的潜规则和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局内人都清楚,局外人却无从得见。假如它们都跟金融业一样具备如此重大的影响力的话,任何一个走偏,都可能导致一次危机。各种危机爆发的原因正如一个个的小黑屋子。假如没有熟悉形势的局内人在屋里把灯拉开的话,外行如我们,将很难找到屋里的开关。这本出版于06年的著作便是一本由局内人撰写的“拉灯之作”。并在危机爆发之后获得了更多的关注——也许还有抱怨,为什么早些时候没有这样一本揭露内幕的书呢?但我相信,即使是这本书早已流行,人们也会用类似阴谋论的方式来解读它。因为我们总是充满侥幸和自信,认为这一次的形势很可能就跟上一次危机爆发时不同。你无法在悲剧爆发前就判断它是不是悲剧,可惜你得出结论之后,一切都已经太晚。
读完全书你可能会得出这样一个疑问——你不知道这次危机是不是完全可以称之为人祸。但显然,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因素。华尔街投行们在过去很长时间内形成的以客户为核心的金融服务文化,在新世纪开始之前就逐步开始瓦解。而之后的网络泡沫破裂既受它的影响,又反过来加剧了局势的恶化„„
很难想象一项美国金融业的法令会对今天的局势造成如此之大的影响(而这也就要求今天的政策制定者必须小心自己今天的决定)——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后诞生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规定了投行与商业银行必须各自分开经营不同的金融市场。前者专注于证券发行和交易,后者则是银行信贷。这项运行近七十年的政策决定最终在2000年之后被推倒,后果是——商业银行携雄厚的资本进入了前者的私密之地。它们以证券承销跟贷款挂钩的经营政策使得投行们不得不无所不用其极。即使是类似与高盛这样的一流投行也放弃了早先由西德尼温伯格开创的“以一流方式做一流生意”的老传统,温伯格的价值观——忠诚、谦卑、独立、公共服务意识、诙谐幽默——现在经常被念叨,却很少被实践。投行们开始聚焦于短
期利益,它们开始有一单生意就做一单生意„„
互联网兴起的“沸腾的岁月”里,投行们更加聚焦于新型的看似可以提供高额回报的业务。随着人才的短缺,投行们不断的降低对人才要求的标准,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原本不可能进入摩根史丹利高盛这些大投行的人开始成为投资银行家。而这些人在泡沫结束之后并没有离开,相反,一波波的裁员之后,正是原本优秀的人才为他们留出了宝贵的名额。
所有发生在华尔街投行身上的故事都牵扯到人性本身最丑恶的一面。因为这里亘古未变的法则就是要上演权力争夺获取更多的金钱权势。而正是这种局势的不断恶化使投行们失掉了自身原本存在的意义——它们可以为公司提供更好的财务金融顾问并帮助实施它们。这让有志于以影响那些有影响力的企业家进而影响社会的银行家们失掉了自己荣誉感的来源,早些年份就已经离开了大投行的乔纳森尼的这本书并没有涉及到引起此次危机的投行行为。但是你可以通过之前华尔街十年的转变中找到为什么会发生危机的答案——至少你不会再对投行们做出如此之多的错误行为感到迷惑不解。
这里能够符合里克尔在《写个一个青年诗人的十二封信》提出标准的投资银行家越来越少——“这足以做出判断„„如果感觉不写作也能活下去,那就不要去尝试写作。”这里越来越多的人是因为“挣不到高薪就无法活下去”,他们投行的传统一无所敬因此毫无禁忌。正是在过去十年中发生在高盛和史丹利为代表的投行内部的文化转型,酿成了今天的悲剧。而这种转型还对投行是否有必要存在提出了根本性的质疑——假如投行们仍然继续抛弃“以客户为导向”的经营策略继续以“利润为导向”的话,这就会使得投行们的公众形象进一步的恶化使得越来越少的才俊希望加入这一行当,这将是一个恶性循环„„
乔纳森依然对几十年前的投行与公司的融洽关系抱以期待。他虽然一直在复述“投资银行家可能是最差的投资者”,而且他对自己实力依然存在着的质疑,但你可以看出他对这一行业的热爱,他依然期望西德尼式的投行文化的复兴,“影响有影响力的人”,依然是一个值得期许的目标。而至于这样的文化是否还能够复兴,投行们在彻底消失前是否能够拯救自身,应该是另外一本书里的故事了。
相关阅读:
《华尔街的肉》安迪?凯斯勒,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铁三角——透视凯雷集团的秘密世界》布赖奥迪,上海远东出版社2007年版《庞兹的骗局:一个金融奇才的真实故事》朱科夫,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除了保持长期贪婪并坚守最基本的原则,我们别无选择
2008-11-18 17:37:48来自: [已注销]
半路出家的投资银行家:华尔街10年变迁内幕的评论
1,业余爱好者的快乐
有一段时间我想通过考博士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便稀里糊涂地接触到投资。结果博士没考上,却阴差阳错地与资本市场发生了非正式关系。
相对于资本市场中的从业人员,我们这些业余投资者显然要好玩儿得多。原因很简单,再有兴趣的领域,一旦成为谋生的手段、成为职业,你就免不了要做许多不愿意去做的事情,忍受大量不得不忍受的东西。而作为个人投资者,你只需要对自己的钱袋子负责任,你需要的只是良好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近乎完美的耐心,并不需要看任何人的脸色。
2、推销员就是推销员
证券公司的朋友推荐我看《半路出家的投资银行家》,花了大约两个晚上读完。内容十
分精彩,收获也不少。
作者勇敢地褪掉了投资银行家那件皇帝的新装,告诉我们,“说到低,投资银行是一种推销员业务,尽管投资银行家不愿意承认这一点。”
我认为,这种态度是客观的,也有助于从业人员更好地把握自己的职业生涯。按照销售人员的要求来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恐怕要比按照研究人员的方式来开展这项业务,更容易获得成功一些。
3、职场政治无处不在不要以为只有中国存在职场政治,也不要以为只有政府部门存在阶级斗争。任何国度的任何单位,都不会纯净到没有职场政治。
因此,我们追求的,不是完全没有阶级斗争的职场,而是理解职场政治的性质,并尽可能找到在这种职场生态下生存和发展的方法。
4、西德尼?温伯格的传统
作者在谈到曾经的高盛掌门人西德尼?温伯格时说,“温伯格所代表的价值观——忠诚、谦卑、独立、公共服务意识、诙谐幽默——现如今经常被念叨,却很少被实践。这些价值观所带来的一些特殊规则虽然长久以来一直被沿用着,但看上去却无可挽回地过时了。” 由这些原则确立的投资银行风格被作者界定为“关系银行”,大体意思是靠长期忠诚、专业的服务获得业务,而不是像后来那样注重短期、忽视长期,注重盈利、忽视责任,注重收益、忽视风险。
关于这一点,温伯格的继任者格斯?利维概括为,“高盛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它放弃短期的贪婪而追求长期的贪婪。”作者解释到,“也即放弃短期的商业机会,来投资于长期的客户关系,而这正是使高盛鹤立鸡群并形成优越的业务模式的奥妙所在。”
后来的投资银行家在短期利益面前,几乎完全放弃了温伯格的传统。结果造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并给整个行业留下了难以弥补的文化损失。
5、谨记格雷厄姆和巴菲特的传统
与温伯格传统类似,在投资领域,我们也不应该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忘记长期利益。毫无疑问,在投资领域,格雷厄姆和巴菲特的传统依然代表了最稳健的投资风格。
作为个人投资者,如果想在资本市场上获得超过平均水平的收益,除了遵循格雷厄姆和巴菲特的参与原则外,我看不出有哪种方法可以长期、稳定、持续地导致成功。
要之,这种方法对投资者而言有两大基本要求,一是选择投资对象时遵循严格的标准,二是购买后耐心持有。
为了追求长期的贪婪,我们必须放弃短期的贪婪,以及与此同源的恐惧。
6、近期操作策略
今天市场下挫6.31个百分点,我个人的投资组合下挫幅度似乎要比这个还猛一些。不过,我没有做任何操作,也不再有任何恐惧与担心。
我依然不知道明天市场会朝哪个方向发展,有多大幅度的调整,猜测市场运行情况是我力所不能及的。但是,我知道,自己所持有的股票,长期而言有足够的投资价值。这是唯一能让我保持镇定的理由。
我将继续耐心坚守,如果前期关注的几只股票运行到合理的价位,我将毫不犹豫地重仓买入。不过,我得更加耐心一些,直到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出现。
要想在这个短期贪婪泛滥的世界上获得成功,除了保持长期贪婪并坚守最基本的原则
外,我们别无选择。
《半路出家的投资银行家——华尔街10年变迁内幕》(The accidental investment banker,中信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0版)。
点和圈
从北京飞到广州,三个小时,正够读一通。书好,关键在作者和译者恰当。作者先后供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职位做到董事总经理,某些决策曾经有份参与,或“有缘与闻”,因之较某些从未登堂入室的低级职员的“管中窥豹”自然要深切得多。主要的译者乃中金的董事总经理——贝多广——审校者亦署了他的大名,这是行家译行家,大的错译得以免矣。这实在是读者的福气。
而尤为精彩的人物是约翰·桑顿(John Thornton),根据作者叙述,他实际上相当于作者的“导师”。这个约翰,1994年在投行的一个内部会议上面对两千名银行家讲述他的哲学——他在白板上画了一堆黑点,然后在黑点外面画了很多圈,很多圈有重叠的地方。
桑顿解说道:“黑点代表世界上的重要人物......我不知道确切有多少人,但肯定没有这些黑点多”,圈则代表这些人的生活范围,“他们认识谁,做什么样的生意,在想什么,全在这个圈里。这个世界上发生的大事基本在这里。”他指着圈图上重叠最多的地方说:“这,就是我想去的地方。这,就是我们的战略。”(第51页)
接下来,作者叙述桑顿坚持指派他去香港,为李泽楷的盈科数码动力做一次私募,筹集资金资金开展VSAT服务。这个项目的荒谬一望可知,负责与李泽楷保持日常联系的银行家就直截了当地说:“几周前我们已经拒绝了这个项目。”对桑顿的坚持,作者的解读是:“1994年,桑顿认为李泽楷就是一个重要的黑点”,又或者,我们可以延伸为:“桑顿就是想进入李嘉诚那个圈。”
桑顿后来的故事更精彩,有的写在书里,有的则还没有。他在1996年出任高盛亚洲区总裁,期间他做了一个大项目——中国移动的IPO。1999年,他开始担任高盛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然后在2003年,他拐了一个大弯——辞去高盛的职务,来清华大学做了教授,一做数年,于2008年获得中国政府颁发给外国专家的最高奖项“友谊奖”。
清华大学官方对此的介绍——仿钱学森故事的笔触——是:“约翰?桑顿(John Thornton),高盛银行全球前总裁兼首席运营官。5年前,辞去高盛总裁职务,放弃高达1120万美元的年薪到清华大学当一名年薪1美元的客座教授。”
此说不能说错,因为究竟桑顿“5年前”(如今为6年前)从高盛去职的原因如何,旁人究竟难以揣测。不过作者的版本,是认为桑顿离开高盛,是因为在权力斗争中败给了保尔森——后来布什政府的财长:
“保尔森刚上任CEO的时候,他表示愿意立即将日常的管理权交给桑顿,并且在两年内由桑顿接任CEO......2002年桑顿返回美国前后,他开始向桑顿施压来落实接班的时间表......不然他就离开公司......但到了2003年年初,保尔森决定不让贤......保尔森已经获得董事会中外部董事的支持,桑顿进退维谷,只得按照自己之前说的离开公司。”(第111
页)
第五篇:艺考热折射教育缺陷 为上大学“半路出家”
舞蹈艺术类考生正在准备最后的冲刺。实习记者和乐/图
近日,全国高校陆续拉开帷幕。寒冬里,莘莘学子怀揣着梦想,奔走在艺考路上。报名人数逐年增加,培训机构门庭若市,艺考考点车水马龙„„艺考着实成了冬天里的一把火。
是的,艺考火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走钢丝”这类词也适用于艺考了。面对持续升温的“艺考热”,不由得想问:“元芳,你怎么看?”元芳略想后说道:“嗯,此事必有蹊跷!”
“学艺术,考大学更容易”,“怎么着也得让孩子有个大学文凭”,“多招艺术生,我们学校也能多收些学费”,学生、家长、学校的功利心态无疑给艺考添了把最旺的火。九州一学网
“童子功”也罢,“半路出家”也罢,对于即将奔赴“战场”的考生,12年寒窗苦读终于接近尾声,愿他们梦想成真!但同时,我们要为艺考把脉,希望让更多理性之光照进艺考。
考生现状
热爱艺术者与临时抱佛脚者并存 因为热爱所以选择 1月15日16时,在山西大学附近的一所艺术培训机构内,记者见到正在琴房练习钢琴的郭霞。郭霞是今年艺考大军的一员,她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喜爱唱歌跳舞,小时候一听到音乐就手舞足蹈。从7岁开始便学习声乐和钢琴,多次参加省市比赛并获得名次。
高中时期,尽管学业紧张,但她一直坚持自己的爱好。为了提高自己钢琴专业课的水平,她从高二开始往返于临汾和太原两地,每周坐火车来太原上课,上完课后又急匆匆地赶回临汾。
高三的时候开始上考前培训班,母亲干脆和自己搬到了太原,在山大附近租了一间房子。“以前没想到艺考这条路这么辛苦,既要学会专业课,文化课也不能落下。周围的同学实力都很强,基本都是从小开始学的,我要稍稍不努力,就怕考不上,统考前都是每天练琴6个小时以上,还要做大量的乐理题,一天只睡5个多小时。”郭霞说。“我艺考的目的,就是不想荒废我的专业,想在大学里让自己有更高的造诣。”在培训班的其他琴房内,还有许多正在练琴的考生。小董告诉记者,自己从5岁开始学习拉小提琴,这次统考成绩还不错,想在考前再拼一拼,争取到时候能有个好成绩,考上一所好大学。简单和记者说了两句话,小董又开始练琴。
实习记者 曾磊 为上大学“半路出家”
1月15日,在太原师范学院门外,聚集着一大批背着画板、画架和绘画工具的考生。记者随机采访了20个考生了解到,他们当中有16人是从高三才开始学习绘画的。其中一个考生小高告诉记者,他是到高二后半学期才决定走“艺考路”的。
“我觉得自己文化课成绩不好,跟家长商量后,觉得高考时报考艺术类专业比较‘保险’,高三才开始学习绘画。”小高说。他并不喜欢绘画,纯粹就是为了能顺利上大学,才“半路出家”的。没有一点绘画功底的他,开始学习时特别吃力。
省城一家高考培训机构的韩老师介绍,学员中从小学习绘画的很少,大部分都是到高中才开始学习的。他们大多数想通过艺考弥补文化课方面的不足。“很多孩子都是临时抱佛脚,高三才来突击绘画。”韩老师说。
随后,记者来到山西大学附近的一所艺术类培训学校。考试临近,考生们开始全天专攻专业课,从早晨7:30一直到晚上6:00结束,中午只休息2个小时,一天下来有近10个小时的强化训练。“我文化课不好,只能改学艺术,舞蹈分数相对于音乐、体育低很多,为了圆大学梦就选择了舞蹈。”练舞之余休息的张婷说,她今年18岁,只学了两个月舞蹈,也是临时突击,只为顺利上大学。“这里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高三才开始学习舞蹈,由于没有舞蹈基础,短时间内的高强度训练,对于他们的骨骼、韧带、肌肉都是有损伤的,有些‘拔苗助长’。”在校任课的张老师说,许多学生急于考进大学才选择了舞蹈,从长远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培训机构
渐成艺考路上“必需品”一学网
每年12月至次年3月,是传统的“艺考季”。可是,艺考培训机构经常是“艺考季”还未到来就已经门庭若市了。艺考培训机构除了开设针对应届生的“冲刺班”,还会为来年备战艺考的高二学生提前开设“基础班”。“我们学校的播音主持培训班中目前有三名高二学生,他们现在学习的是基础课,提前为2014年的艺考做准备。”省城ATC艺术教育中心的一位负责人表示,专业课基础班开设于每年的七八月份,共设有三期,主要是针对零基础,对艺术专业感兴趣的学生。“有些高二学生为了使艺考成绩突出,会在高二后半学期开始前预先学习专业课。这些学生每周双休日上课,总共学习16个课时,每个课时学费为3000元。”该负责人表示,专业课培训班报名火爆的时间段,集中在每年的六七月份。
实习生 李泽锋 家长支持
为了孩子上大学 不惜砸重金
“我家姑娘从小就爱唱爱跳,在她上高二的时候就选择走上了艺考之路。”张格的父亲张先生告诉记者,女儿高中基础培训课大概花费2万元。同时,培训班、形体班、声乐班等课程还花费了1万元左右,化妆课、化妆品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张先生表示,尽管学艺术花费高,但是为了让女儿能接受高等教育,实现大学之梦,全家人哪怕是省吃俭用,也要不遗余力地支持女儿。
目前就读于河北传媒大学表演系的张格说,“我的专业是表演,虽然以后面临的就业问题大,但是我热爱我的专业。既然选择了它就应该坚持,积极挖掘自己的专业特长,并在此基础上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不断充实自己。”“父母从我一开始学表演就为我的学费、学校、工作发愁,我现在利用周末时间在一些培训机构教学生,参加一些礼仪活动,为自己的将来打基础的同时也为父母减轻负担。”张格说道。
实习记者 张欢 就业分析 毕业后多数人转行
2011年,海南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的苏鹏回到了家乡临汾。“读大学期间,我们班有30个人。毕业后,3个人继续读研深造,8个人从事了和专业对口的工作,剩下的和我一样基本上都转行了。”目前在临汾市一所中学当辅导员的苏鹏说道。“进银行的,卖保险的,当公务员的„„”苏鹏表示,他的大学同学现在干什么的都有,但是继续在艺术这条路上走下去的同学少之又少。山西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一位负责人介绍,类似于苏鹏这样的美术类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大概有两种:一种是相对固定的工作,比如成为广告公司、设计公司的设计师,或者在杂志社、出版社做美编;另一种则是自由职业,个人开设工作室、画廊等。
该负责人表示,随着艺考持续高温,毕业生大幅增加,但相应的就业岗位却没有成比例增加。在供需比失衡的状况下,不少艺考生不得已选择了转行。另外,从事与美术有关的工作,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扎实的绘画功底必不可少。“不少艺考毕业生是‘半路出家’,缺少艺术天赋及扎实的专业技能,这些短板在找工作时就显现出来了,这也是一些人选择转行的原因。”
实习记者 席瑞 专家把脉
艺考热折射教育体制缺陷
“现在的艺考已经跟以前有很大的不同,掺杂了许多其他因素。我当年参加艺考纯粹就是出于热爱艺术,现在许多学生并不是出于喜欢的目的。”从事艺术教育多年的刘老师表示,在许多人眼中,艺考已经成为了上大学的捷径,许多文化课成绩低的学生走投无路,为了考上大学只能选择艺考这条道路。“导致艺考热的因素很多,最本质的因素还是我们的教育体制有缺陷,从学生到家长,从学校到社会,都存在问题。”刘老师说,家长和学生为了实现大学梦,成绩不好就参加艺考;高中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强制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艺考;大学进行扩招,艺术类专业收费高,能为学校创收;社会对于学历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着艺考。“艺考热是教育体制缺陷中的一个缩影,学生、家长、学校以及社会都应该冷静下来仔细思考。”九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