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5.感悟一切生命体的基本特征,乐于观察身边的各种生物,从而在观察的过程中理解实事求是的科学意义。
6.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分析
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有两点:(1)区别生物和非生物(2)生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本节教材内容的教学,不是从现代生物学发展水平的角度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而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在教学中不能直接讲述,而是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由学生自主获得关于生物特征的基本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2教学重点:
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的目标。
3.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4.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教学准备:
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建议
本节课的导入可这样设计:可让学生观察有山、水、虫、树、石头的多媒体画面,欣赏与画面协调的音乐,请学生描绘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出画面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关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这一问题,可与学生一起对照教科书上的描述,进行比较归纳。但是,这些例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在与学生讨论时,应让学生多举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补充,如生物对外界的不同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动物的不同繁殖方式等,以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
本节教学,以观察讨论为主,辅以阅读、讲授等法。
2.设计思路
首先让学生回忆在小学自然课里已学过的一些关于生物的知识,举例说明什么是生物,区分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关于生物的特征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教材中的10幅插图,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观察的方法和基本要求,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自然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小学的自然课里已经学过一些关于生物的知识,你能说出一些生物吗?(要求:每位同学说出一种自己熟悉的生物,不要重复)从而导入新课。
学生思考后回答。
2.新授
(1)什么是生物
教师:你能说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吗?请你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
⑵生物的特征
教师:请大家列举一下你所知道的生物,看看它们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存活?
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1—5,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边观察边讨论。
问题1:①每幅图说明了什么含义?②植物需要的有机物从哪里来?③植物也能进行呼吸吗?④人是有生命的,能进行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废物,其他的生物也会排出废物吗?⑤植物是通过那种方式将体内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
每组派代表回答讨论的结果。
学生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不了解的,教师可简单解释一下其概念,以加深学生对其问题的理解。
学生回答的问题可能不太准确,教师要加以指导。
再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6—10,并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2:①图6---7说明了什么问题?②请你用手触碰一下盆栽含羞草的叶片,触碰的含羞草叶片与周围的叶片相比,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师可告诉学生,这些都属于应激性,并补充说明含羞草叶片合起并垂下,其实是在保护叶片。在多数情况下,动物的应激性比较明显,植物的应激性大多表现在向光生长、向地生长和向水生长等方面。
让学生继续观察教材插图并思考问题
问题3:①图8—10 说明了什么问题?②想一想,生物还有那些繁殖方式?动物、植物、细菌是怎样繁殖的?
小组同学回答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出:狗、猫等动物可以产仔,有的植物可用种子繁殖、有的可用根、茎、叶来繁殖,有的还可用细胞来繁殖。还可补充说明细菌能进行分裂生殖,酵母菌能进行出芽生殖等。完成开放性作业3、4题。
问题4:你能准确地表达出生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吗?
师生共同整合得出结论
问题5:①你自己是否也有上述这些特征?②请任举一种你熟悉的生物,它也有这些特征吗?这些特征是否都应在一个生物体上体现?③假如有人问你“什么是生物”你怎样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3)练习:
①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师再提出问题:刚才你们描述的生物特征是怎样总结出来的?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观察的方法与基本要求。
3、教学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出: ⑴生物的共同的特征 ⑵怎样判断一个生物是否具有生命 ⑶ 观察的一般方法和基本要求
4、拓展
针对这节课,你还有什么建议吗?
第二篇:生物的特征教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他们的区别。2.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重点)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重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展示多媒体画面──乘坐宇宙飞船从太空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由蓝色、绿色和白色等编织而成的美丽的图案:蓝色是浩瀚的大海,绿色是广袤的森林和原野,白色是飘动在海洋和陆地上空的云彩。师:“这是一个充满无限生机的世界,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在这里生活和繁衍。地球表层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它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由此引出生物和生物圈。
(二)引导学习,推进新课
师: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一章 认识生物的学习。要想认识生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怎么区别这种生物和另一种生物?这都必须要进行观察,所以,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生:先请学生自己谈谈,科学观察需要哪些工具,在观察时要注意些什么?在教师指导下看书,并阅读这一部分的内容,看多媒体填空。一起朗读。(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鼓励学生平时要多观察周围的大千世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师:请学生翻到7页技能训练,观察这三种生物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是什么? 师:请同学们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识,试着说说在我们校园有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生:举例回答。
师:展示几张图片,请同学们判断哪些是生物,能不能告诉我你们是怎么进行区别的?得出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区别。生: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师:既然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那就说明生物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而非生物是不具有这些特征的。请同学们围绕多媒体上的三个问题进行思考生物的特征有哪些?(1、你们每天都干了些什么?
2、你们的一生要干些什么?
3、在冬天感觉冷了,你们会怎么做?)
生:四个同学一组进行讨论,总结生物的共同特征。一一来看一下人类所具有的这些特征,是不是所有生物都具有这些特征!
师:展示图片,请学生得出动物需要的营养物质是什么?并思考植物需要营养吗?
生: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引导学生简单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得出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举例:人是铁,饭是钢。植物需要定期浇水施肥。动物需要捕食)
师:你们列举一下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它)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
生:人和动物需要蔬菜、瓜果、肉、粮食等食物,马、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豹要吃小动物。
师:人和动物需要营养,那么植物需要营养吗?
生:植物也需要营养,它们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中的肥料。(光合作用:绿色植物特有的生命活动。)
师:给予掌声鼓励。生物只有在营养充分的情况下才能健康地成长。生物还有什么共同特征,请举例加以说明。
生: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在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这就好像我们人呼吸一样,鲸鱼呼吸时也是在水面进行的。由于鲸鱼的鼻孔在身体的正上方,鼻孔打开吸气时,如果在水下,水就会进入鼻腔,引起窒息;呼气时由于体内气体比外界温度高,加之鼻孔外围不可避免的 有微量的水,所以在看到鲸鱼喷水雾柱时,就知道这是鲸鱼在呼气,稍后会有一短暂水面停留进行吸气,然后再下潜。)一只红翅黑鹂(Red-winged Blackbird)在枝头鸣叫。在寒冷的空气中可以看到它呼出的气体。红翅黑鹂(Red-winged Blackbird)又叫红翅黑鸟,分布在从加拿大到西印度群岛及中美洲的广大地区。体长约20厘米。雄鸟黑色的羽毛上有红色的披肩。(高原反应,养鱼)
师:很好!那么,同学们再思考一下,植物呼吸吗?
生:植物也呼吸,比如夜晚睡觉的屋子里摆放很多的花,容易使人憋闷,贮存白菜的地窖里也是这样。
师:对,植物在有光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需要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大量的氧气,而夜晚正好相反。人是有生命的,进行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废物,其他的生物会排出废物吗?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回答说:“其他的生物也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例如,小动物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作为比利时布鲁塞尔市的标志性雕塑,“撒尿小孩”建成已经300多年了。关于它的传说很多,最主要的是说,一次敌人夜袭布鲁塞尔,想用炸弹引爆城市。正巧一个叫于连的小男孩发现了燃烧的导火索,情急之下用尿浇灭了它,挽救了全城。从此,这座“撒尿小孩”的铜像就成为比利时英雄的象征。)
师:那么植物呢?也是出汗、排尿吗?点击一片叶子,叶片落下,同时出现声音:“再见,我带一点废物先走了。”
生:回答说:“植物通过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植物也能通过呼吸排出废物。”
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并举例说明生物还有哪些特征。教师点击多媒体图片中的含羞草,含羞草的叶片合拢起来,同时发出声音:“别碰我,我怕羞!”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说:“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到后,它会合起来。”
学生2回答说:“生物还能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例如,人用苍蝇拍打苍蝇,苍蝇会立即飞走。”
学生3回答说:“狗看到骨头就会流口水。”
师:这些都属于应激性。教师补充说明含羞草的叶子合起并垂下,其实是在保护叶片。含羞草不仅在夜晚将小叶合拢,叶柄下垂,在白天,当部分小叶受到震动时,也会成对地合拢。如果刺激较强,这种刺激会很快地依次传递到邻近的小叶,乃至整个复叶的小叶,此时复叶叶柄下垂。若刺激强度较大,甚至可使整株植物的小叶合拢,复叶下垂。但过一段时间,又可恢复原状。
含羞草这种遇到刺激所作出的反应,是自然选择中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例如,在热带地区经常下暴雨,含羞草对最初的雨滴即作出反应,可以减轻暴雨对植物体的伤害。含羞草的这一特征有利于它的生存。)让学生用手碰一下盆栽含羞草的叶子,亲自感受一下。继续说明多数情况下动物的应激性比较明显,植物的应激性大多表现在向光生长、向地生长和向水生长等方面。继续让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特性。
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点击一个鸭蛋,蛋壳破碎后出现一只小鸭。并点击水面上的鸭群,伴随着配乐童谣:“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说:“生物体可以从小长大。”
学生2回答说:“生物还可以繁殖。”
师:接着启发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繁殖方式。想一想动物、植物、细菌怎样繁殖。
生: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1回答说:“除了鸡、鸭可以产卵之外,猫、狗可以产仔。”
学生2回答说:“有的植物用种子繁殖,有的用根繁殖,有的用茎繁殖,还有用叶繁殖的。”
学生3回答说:“还有用细胞繁殖的。”
师:生物的繁殖方式有两种: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高等的生物一般进行有性生殖,而低等的生物一般进行元性生殖。
补充说明细菌可以进行分裂生殖,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等。
教师接着启发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书上没有说到的特征?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说:“生物还有寿命,有生老病死。生物也要休息。”
学生2回答:“生物也会传递信息。例如,蜜蜂发现蜜源后,会回到蜂巢附近跳“8”字形舞,然后引导蜂群飞到目的地采集花蜜。”
学生3回答说:“我从一本刊物上看到有一种高大的树,在长颈鹿吃它的叶子时,它的叶子会产生一种物质,使长颈鹿胃涨难忍,只好吃另外一棵树,结果一样难受,原来第一棵树已经把信息传给了附近的树。后来长颈鹿发现了这个秘密,它就跑到更远一点的地方去吃树叶,等树发觉时它就又跑到更远一点的地方去了。”
师:同学3的说法是否可信,还有待考证。
从同学们的叙述中,不仅可以看到生物之间传递信息这一本领,还可以看出生物适应环境这一本领。另外生物也能影响环境。例如,植被可以保持水土,增加大气湿度,从而可以减少沙尘暴的发生,改善空气质量。接着鼓励学生多观察生物,从而得出更多更新颖的建议。
请学生思考: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特征?任举一种你熟悉的生物,它也有这些特征吗?
生: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回答说:“有。例如,图片中的狗,它有情感,也要呼吸,也要营养,也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遇到情况会狂叫来传递信息,也能从小长大并繁殖后代。”
二、巩固练习
师:我们留意了这么多生命现象,相信你们一定会利用这些生物的特征去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了吧。我们来练习一下。教师打出图片,让学生指出图中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哪个是生物,为什么?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珊瑚虫是生物,因为只有它具备了生物的特征,具有生命。而钟乳石和珊瑚是没有生物特征的。
师:教师点击按钮,出现文字:“祝贺你,答对了!”同时发出掌声。
师:教师小结:学完这节课后,你们该知道什么是生物了吧?
生:学完这节课后,我知道了什么是生物,凡是具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生物。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结构基础,都要进行一系列的生理活动:需要呼吸,需要营养,进行新陈代谢,有生老病死,有传递信息的本领,活动有规律性,可以适应环境,还可以影响环境……
师:今天我们接触到这么多的小生命,看到它们的生命现象,你还认为路旁的一棵树,道边的一朵花,都是那么微不足道吗?
生:不是,它们都有生命。
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那些具有生命的物体呢?
生:我们应该热爱和保护那些生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病毒要寄生在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内才能表现出生命特征。
第三篇: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能举例说明生物的基本特征。
(二)能力方面
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勇于对他人提出的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质疑和补充,积极参加讨论活动。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生物的基本特征。2.教学难点
受学生知识基础所限,“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等内容是教学难点。教学过程:
(一)引入:展示图片,根据同学们对生物的认识,说出那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引出课题。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 充分质疑,分析讨论 1.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2.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引导学生根据多媒体提供的图片,小组讨论有哪些共同特征。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讨论题,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选出记录员、发言人,将讨论结果写在纸上。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看哪组正确率高,既激发了学生地学习兴趣,有增长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自主学习和合作的能力。教师可以提示:
1.人为什么要吃饭?动物都要东西吗?植物也吃饭吗? 2.人为什么要出汗?动物也要排出体内的废物吗?动物还有哪些排出废物的途径?植物是怎样排除废物的?
3.手不小心抓到热馒头,会怎么样?鹿群发现狮子会有什么反应?为什么?植物对刺激也有反应吗?怎样证明?
4.你上幼儿园的衣服现在还能穿吗?为什么?
5.小狗和狗妈妈很像,但花纹却不完全相同?说明了什么? 6.生物还有哪些特征?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逐渐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师生共同评价、补充,纠正错误观点,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
【讲解1】月季能够从小长大,到一定时候就能繁殖下一代。【讲解2】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植物通过落叶、呼气排出废物。【讲解3】植物需要水分和无机盐,还有需要有机物,所需的有机物由自身制造。
【讲解4】绿色的汁液是从植物细胞里流出来的。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三)课堂小结:
通过观察和比较,我们以月季为代表,找到了生物和非生物的一些不同点,也认识了生物的基本特征,请学生归纳生物的基本特征。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向学生提问:图片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我引导学生分析,学生会在我的引导下分清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生命,是否具有生物的特征。在观察图片之后我让学生讨论生物的基本特征,然后我与学生一起对照课本上的描述比较学生归纳的特征,并引导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在与学生一起讨论时,我还让学生据了很多生活中的实例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这节课我感觉是比较成功的,本节课以讨论为主,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气氛热烈,同学们对知识的学习也非常成功,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教学目的,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被极大的调动了起来,使学生体会到生物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各项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特别是通过小组有组织的讨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得到加强。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 究性学习,已成为新的课程理念。在课堂上,巧妙地设置情景和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究,在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了培养。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而且小组讨论、全班讨论可以使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大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节课的存在问题:在讲课过程中将课上常见考题加入。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多的让学生进行总结。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选择一些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进行讨论、探究,使学生感到真切、自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七年级生物 生物的特征 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 生物的特征 教学设计
题
生物的特征型新授个
性
化修
改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通过观察一些生物与非生物,会比较它们的区别。2
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教学重点1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2增强热爱生命、保护自然的情感。教学难点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展示实物】石头、菊花(带有枯枝)、树叶、蝗虫、蚯蚓、杯子、水等。【提出问题】观察并区分以上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你区分的理由是什么?
二、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2-并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生物?(2)生物有那些共同特征?(3)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怎样区分生物与非生物?(4)教材中的10幅图片各说明生物的哪项特征?()观察一下教室,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人是生物吗?拖把、扫帚是生物吗?粉笔是生物吗?菊花的枯枝是生物吗?)(6)说一说科学观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展示交流,释疑解惑独立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共同总结。【总结要点】:(1)有生命的物体称为生物,根据某一物体是否需要营养、呼吸、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等特征,来判断其是否是生物。(2)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3)植物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获得方式不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所需的有机物。(4)动物和人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有:出汗、呼气、排尿。【你说我辨】下列现象,各反映了生物的哪一特征?
1、蟑螂捕蝉,黄雀在后。
2、葵花朵朵向太阳。
3、蜻蜓点水、金蝉脱壳。
4、望梅止渴、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
四、视野拓展,感悟提升本知识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对于生物的特征,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生物现象你有疑惑,提出来,大家一起探究……
1、阅读以下短文,说出小球藻是生物吗?从文中找出证据。宇宙航行时代的到来,使“宇宙食品”的供应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于是人们想到了小球藻:它的直径只有3—毫米,却能够吸收人们排出的二氧化碳,利用阳光,使自身产生大量营养物质并且放出氧气,净化太空飞船中的空气。它还能用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繁殖,一昼夜产生2—3代。
2、一个苹果、一个鸡蛋、一粒小麦种子、一棵小树苗,它们都是生物吗?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3p6练习
2五、巩固训练,检测反馈
(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是()A机器人弹钢琴
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D馒头上长出“白毛”2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对刺激作出反应D生长和繁殖4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
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花开花落
B北雁南飞
孔雀“开屏”
D潮涨潮落
(二)、拓展题
请说出散曲名家马致远的《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曲中的生物有:
曲中的非生物有:
判断依据是;
___2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
。(2)猫生小猫属于
。(3)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现象属于。
六、梳理总结,反思升华:本节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知识网络】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除身能产生的废物
2、生物的特征生活需要营养 能进行呼吸 能排除身能产生的废物
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教后反思:
第五篇:1.1生物的特征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三 课前准备: 1.生物的录像。
2.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3.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放录像,让学生仔细观察录像中出现的生物与非生物。
1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
3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
4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5总结:除了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外,还有其他别的生物特征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
补充:
6.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7.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生物体能遗传变异
9.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 四 能力训练:可用书上练习
(1)分析图片弹钢琴的机器人、慢慢生长着的钟乳石为什么不是生物?
(2)珊瑚和珊瑚虫都是生物吗?详细说明。教学后记:
本节课我的安排主要集中在除书本上举出的生物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别的特征这一问题来让学生讨论,所以很多学生对生物的特征包括哪几方面了解得不够深入。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