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被埋没了的天才》的读后感
尼古拉?特斯拉1856年7月10日出生在克罗地亚,是一位世界知名的发明家、物理学家、机械工程师和电机工程师。他被认为是电力商业化的重要推动者。他是一位绝世天才,也是被世界遗忘的伟人。
这是一位具有天生丰富想象力的天才,他的发明为人类方方面面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在交流电贡献外,对机器人、弹道学、资讯科学、核子物理学和理论物理学等很多领域都有贡献。其实尼古拉?特斯拉的才华还远远不止如此,他的精神意识和历史或通俗文化上的名声也丝毫不逊色。这让我不由得想到列奥纳多.达芬奇,两个人都可谓是人类有史以来的旷世奇才,跨领域的才华横溢,实在让人高山仰止,对人类带来的福祉远达几百年不息。
只是我看到百度上对特斯拉的介绍,心中不免疑惑,这么伟大的科学家,为什么会被世界遗忘?是他走的太超前,正所谓高度不胜寒?亦或是他的深居简出,不喜与俗人交往?或者他触犯到当时既得利益者们的利益而受打压?比如和爱迪生。这类出类拔萃的人物之间的矛盾很难只是被定义为个人之间的矛盾,而是决定了一个社会文明到底走向哪里。
这个社会不是真正公平的,不论中国还是外国,人们贡献所获取的回报也往往大相径庭。这个社会往往是那些不图虚名不为私利,潜心研究和探索的人为全人类的持续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那些打着社会精英和领袖旗号的人们中,不少人努力宣传着自己却在通过打压异己和掠夺社会资源而为自己牟利。
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往往是极少数天才和英雄般的人物为线性的发展曲线以冲击性的波动,从而阶梯似的前进。自然,人类的发展也因某些极端性人物和事件而向着反方向倒退着,我们暂且不谈他们。除了这些标杆的历史性人物对人类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我们这些尤如蝼蚁般的普通人,缺乏天赋也没有资本站在历史洪流的最前端,只是享受着他们巨大付出带来的物质和精神的享受。
坐在18层的办公楼,看着窗外高楼林立,表面看似繁荣。我不禁问自己,在人类发展的洪流中,没有奇异的禀赋才华,自己是凭有限的力量积极地助推一把还是被挟裹着被动前进,或者根本就是背道而驰的那一种?我们国家如火如荼的建设为全人类的文明和进步有做哪些积极的贡献?
本书还没有读完,其实我也只是不晓得这位伟大科学家的人中其中一位,随着阅读的深入和网上资料收集整理的越多,我对这位天才有了越来越多的兴趣。
第二篇:《被埋没的天才》读后感
《被埋没的天才》读后感
—李贵吾
总的感觉来说,让人耳目一新,不像刚刚看完CCTV-10的那种感觉,特斯拉的形象更加充实了,让你感觉到他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对他的了解更加全面了,他也有自己的情感世界
奢华的生活,在他事业得到顶峰时期,整个纽约的社会名流都想与他结交。他住在最豪华的饭店,很注重自己的穿着打扮,也经常参加各种晚会(不过大都是为了寻找投资人)
他对女人是十分敏感的,不喜欢和女人们说话,特别是见不得女人戴任何首饰,(但也有那么几个例外的)。
至于他的贡献,我就不必多说了,大家都知道,他的很多发明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也有一些过分抬高自己之嫌,他后来推销他的无桨片涡轮时自己说的。
他的朋友很多,他与马克·吐温、凯瑟琳和罗伯特之间的友情是十分深厚的。
大家有可能不知道,特斯拉也接受了 爱迪生奖章(许多人的努力促成的,当时爱迪生已经over了),在会上他还好好的把爱迪生表扬了一番。
他说过他这一辈子挣了200万美元,其中100W是当时G.威斯丁豪斯一次性付给他的。但老特却是花钱如流水,特别是有钱的时候,到后来穷得差点把爱迪生奖章卖了··
他晚年却没有了年轻时候的那种冲劲,却有心思喂鸽子,还收养了好多啊。
特斯拉所处的那个时代确实是一个风起云涌诱的时代,人才辈出,科技大跃进,大家相互争夺专利,有许多发明也说不清到底是谁发明的,在那种年代,专利官司是免不了的希望我们看特斯拉时不要只是把他和什么交流电等同起来,他的技术的确让人着迷,但他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本身也非常值得去研究。
第三篇:《天才》读后感
读《天才》有感——天才出于勤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我读完《天才》这本书所想到的。天才,并不是天生的。郭沫若说过,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是勤奋。正所谓,天才出于勤奋。这也是我在尤金身上看到的,所学到的。
尤金,也就是这本书的主人公,他是一位正直诚实的小镇青年。他聪明勤奋,热爱艺术,喜爱大自然,他极富幻想,不安于现状。于是他来到大城市谋求发展,一心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从芝加哥到纽约,通过不懈努力和追求,终于在艺术界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可人往往在名利面前容易迷失自己,他竟然为了一位富家小姐――苏珊,放弃自己的地位和相濡以沫的妻子――安琪拉。他一下子从大有所为的青年才俊沦落到声名狼藉,苟且偷生。当安琪拉生下孩子并且死去,他才大彻大悟,重新振作,成为了艺术界闪耀的巨星。从默默无闻到成功,再到失败,最后再成功。在这整个过程,是多么的曲折,多么的艰辛。但是,尤金的坚持不懈努力,不被困难打倒的精神真的深深地感动了我。
一个人之所以被称之“天才”,并不是因为他的智商比常人略胜一筹。而是他比别人勤奋比别人努力,只有这样才能通往成功的大门。曾经,有一个孩子,四岁才会说话,七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脑瓜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还曾经遭遇退学的命运。这位被认为脑袋迟钝的孩子就是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聪明,他也是通过勤奋,刻苦钻研,才提出“相对论”的。可见,天才出于勤奋。
我还记得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古时候,金溪有一个孩童叫方仲永,他长到五岁时,从没见过读书写字的工具,有一天他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就从邻居出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下四句诗,并题上自己的名字。并且只要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他都能立即完成,而且文采出众。因此被大家称为“神童”。就在此时,有很多人用钱财和礼物讨取仲永的诗,他父亲也因贪图钱财,每天要仲永随他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随后他变得越来越平庸,再也写不出文章了。这是多么可悲啊!可见,就算小时候天资聪颖,极有天赋,但是后天不努力不勤奋,天才也会变庸才的。所以说,天才出于勤奋。
手捧着这本书,沐浴在夕阳的余辉中。我闭上了眼睛,似乎看到了尤金在昏暗的灯光下,拿着画笔在纸上描绘着属于他的蔚蓝天空。我也仿佛听到有句话在耳畔回响,久久不绝。那就是高尔基说的―――天才出于勤奋。
第四篇:《天才》读后感
应试教育制度下,分数依然是教师或者家长眼里判断好坏学生或许好坏孩子的法宝。似乎只有分数最高才能证明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刚好现在是各高校发放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君不见名列榜首者就有一种光宗耀祖之感,而反观名列孙山者,几人眉眼笑呢?
于是正读书备考者无论高低年级,年龄大小一股脑都是学习学习再学习,目的一个考出高分数,成为天才!只是当你真的成为天才,一切真的美好?看了这篇《天才》的文章,或许你的心里就会有一篇心里反酸的读后观感了。
有个孩子就是个考试天才,逢考必赢!这份成绩的取得还得归根于他的父母。母亲是教师,父亲是局长,孩子尚在腹中俩人便为孩子规划:上名校,去留学!高考结束孩子获得名校录取通知书,只是孩子看着通知书竟然发呆的坐在那里,无论母亲怎么问他都回答没意思。
最后母亲想了个办法,将问话变成选择题。结果孩子突然来了精 神,比如今天吃啥?A米饭B面条结果孩子就选一个A,而后再陷入呆滞状况,再问话若想让孩子回答,就得再以出题形式进行。一觉醒来,母亲来到孩子房间,看到孩子把房间整的乱七八糟,母亲问孩子怎么了?找什么?孩子没有反应。于是母亲提笔在纸写着:论述题:你在 找什么?孩子立即写道: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他们在找童年,而我不知道童年是什么,醒来就找......母亲看到这里转过脸泪水不住的流.....看到如此的《天才》,作为父母的朋友您是不是有我所说的心酸读后感觉呢?今后您会不会还逼着孩子机械的学习呢?别的我不知,只知道我周围朋友的读后感中可都是不喜欢如此天才的!当然自己也不会作天才那样的父母!
第五篇:创新天才读后感
“创新天才”读后感
一、作者简介
彼得〃菲斯克(Peter Fisk)是研究创新问题的专家和畅销书作者,是一位引领全世界公司的顾问,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商业领袖。彼得曾与世界上许多最有创意的公司合作过,曾是很多大型企业的非执行性总监。彼得现在掌管Genius Works,这是一家“加速创新”的公司,与很多公司领导者合作开发能够更加激励人的战略和程序,在公司中使用最好的创意,吸引人们去思考怎样才能更有效且更出色地完成工作。
彼得〃菲斯克不但是世界公认的商业战略学家、世界各国众多企业掌门人的顾问、鼓舞人心的商业演说家,还是一名商业企业家。他与世界顶尖的大型企业合作多年,如英国航空公司、可口可乐、英国玛莎百货、微软、维珍等。他曾经担任全球规模最大的专业营销机构“特许营销协会”的CE0,全球战略营销咨询公司PA咨询集团的领导人。独立的品牌价值研究机构Brand Finance的常务董事。还是战略创新机构Foundation的合伙人。菲斯克著有畅销书《营销天才》和《完全CE0》,其中《营销天才》被译成24种文字。《商业战略评论》称他为“杰出的新商业思想家”。
二、全书概要
《创新天才》共50章,276页。该书主要是从“设计模式”的角度来研讨和归纳创新的方法,深入分析了创意的形成、提炼、发展
和实现,并告诉我们如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如何开阔思维,如何探索未知世界,如何把看似不可能的事物转化为可能,如何把商业规则和独特创意融合在一起,借助于创新来实现企业的发展,以及走向商业成功的方方面面。本书受到了达〃芬奇的想象力和视野的激发,从而驱动创新,以更加激进和强大的方式来设计和创新,讲述了如何全身心地投入到创新中,以及如何处理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还给出了实用的方法和工具,告诉我们如何运用科学的思维和大胆的设想来制订创新策略和模式,如何才能获得敏锐的洞察力,从而感知周围的世界。在介绍了创新思想和方法之后,还列举了50个精彩的成功故事,每章列举了1个案例,每个案例都是一个传奇。作者描述了应该如何向这些最富有创新精神的公司和个人学习,借鉴他们的思想、战略和方法。正如本书最后所总结的:天才=智慧+想象力=非凡的成果。
三、重点解读
“创新”这个词儿今天很流行,其内涵丰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创新不是个别灵光一闪的创意,是产业的变革与社会的重大改变,它是社会性和经济性的用语,而不是科技性和技术性的名词。此外,创新是可以加以训练、可以学习和可以实地运营的。
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创新大体有三类:(1)产品的创新即产品或服务的创新;(2)管理的创新即制造产品与服务,并且将它们推
出上市所需要的各种技能与活动的创新;(3)社会的创新即市场、消费者行为和价值的创新。
本书重点谈“创新的原则、创新的来源以及相关保障机制”。书中从达•芬奇能站在“远超过他所处时代”的位置上,指出不断创新需要具备的7个才能,位列其中的有好奇心、洞察力、思维能力、建立联系、兼容矛盾、勇于实践以及开阔的思路。
1)不懈的好奇心:用永不满足的求知欲去探求更好的答案,用绘画展 现思想,并提出新的可能性。好奇心是对生活充满无尽好奇的探索和持之以恒的学习,它是一种对自己和他人为断提问的能力,学习提出更好的问题来对知识和真理不懈追求的能力,保持开放的心态去解决最具挑战性问题的能力。我们的世界比以往更不确定,变化永无停止,技术以惊人的速度涌现,市场和行为极其复杂。思考未来有助于挑战目前的常规。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更好开端,了解问题发生的背景更有助于理解症状本身。了解人们对产品的需要而非对产品的现状。
2)丰富的洞察力: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用各种感官去欣赏更丰富的细节,从而提升洞察力和理解力,由此更好地理解事物的主题。
3)开阔的思维:鉴别艺术和科学、逻辑和想象,他的思维更开阔,在提倡严谨分析力的同时坚信自己的直觉。
4)建立联系:把未联系的事物联系到一起,拥抱自然与物理世界的融 合和交汇,怀着探究一切的精神,从最小的种子到天空中的星星。
5)兼容矛盾:在模糊和不确定中成长,创造神秘与深奥。无论是他的 素描的反差,还是他所提出的没有明确答案的问题,无不体现出这一点。
6)勇于实践:总是通过探索来求证他的假设,去实验和测试,使他的 思想变得触手可及,并且去做前人从未做过的事情。
7)开阔的思路:不断充实新的思想,保持活力,探索新的领域以激发 新的思想火花,不要成为工作的奴隶,而要创造一个完美的人生。
除了在创新具体的角色分工,分享图形化的创新工具之外,书中传递的一个重要信息是“创新的根本是造福社会,它与企业利润并不冲突”。创新型企业可以造福社会,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能力——造福社会与赚钱并不冲突,而创新能成为企业上升的动力之源。
四、读书总结
不论你从事什么行业,都离不开创新,阅读《创新天才》让自己醍醐灌顶。特别是自己又是处于要计划、处理和协调的资材部岗位,面对着每天自己处理错综复杂的各种采购计划、开发和评审供应商、品质货品交期等等,都需要自己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创新性地解决问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受制于有限的知识及冗余的信息、太容易放弃或妥协、“此处无解”综合症、不能遇测未来、解决错误的问题的主观感受,经常与创新擦肩而过,而在我们的潜意识里面思维的惰性是很强的,通常只在我们感觉舒服的专业领域内寻找解决方
案,依赖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都有着“我们一贯是这么做的”综合症、“不要找麻烦”“如果没出问题,就别理”的信条,也作毫无证据的风险或回报率的假设,被传递过程消磨掉创新力。而本书给自己的最大体会是创新是一种赋予资源新能力的活动,并使资源创造出财富。
资源约束导致目标冲突,现实中可以找到许多类似的情形,人们经常追求资源分配最优化,可是现实的情况告诉我们,要想照顾一些目标,势必牺牲另外一些目标,不可能改善任一目标而不损害其它目标,更不能使所有目标同时都得到改善;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分配状态,在没有使一些人状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使另外一些人状况变好,这需要思考以达到均衡。创意思维有助于我们重新整理和组织原有的知识,从中发现智慧的火花,同时也能提高我们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热情。
想法是成功的新支流,思想比方法更重要,一个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源自于对创新思想的深刻理解,而不是对创新方法的生搬硬套。创新方法离不开创新思维,创新方法重要,创新方法中的创新思想更重要,我们要学会运用创新方法,更要总结、研究创新方法中的创新思想,知道创新方法是怎么来的,否则,只讲方法不讲思想,就容易让创新方法变成教条。同时,创新源自于经验,创新源自于条理化的经验,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应进行知识储备,应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和外脑,突破界限,使用最好的创意,更多思考怎样才能更有效且更出色地完成工作,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