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情感散文:乡间泥土亲
人们说乡村是泥土做的,泥土是乡村的灵魂。绿色的田园,葱郁的林木,肥沃的土地,袅袅的炊烟,总会让我生出一份别样的亲切。乡间的山,乡间的水,乡间的人,乡间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在我眼前都是如此的熟悉、如此的亲切。
岁月轮转,社会巨变。乡村,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茅草房已完全不见踪影代替它的是小楼幢幢和花砖红瓦,昔日农闲时走家串户闲聊的村民,如今骑着摩托车、开着小车忙着进城打工、经商。一切都在快速变化,惟独不变的是田园的风情,是那绿意盎然的激情,孕育着生命的勃动。
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都是在乡间度过的,即便是读了大学,学校所在地也是在距离城市很遥远的偏僻的乡村,参加工作后,我依然生活在泥土厚重的乡村,至今没有离开过。
恬静的清晨,被清脆的鸟鸣声划过,阳光、雨露和清风,带来了乡间特有的奏鸣曲,圈了一夜的鸡鸭鹅终于摆脱了黑夜的束缚,扑棱着翅膀飞快的向田野、池塘奔去,有的鹅还不时的伸长脖子“嘎嘎”地大声高歌。袅袅炊烟带着它特有的灵性从村庄的房顶屋脊冒出来,时而笔直如柱,时而飘飘渺渺,散乱在人家的房前屋后,散乱在林间树梢。散乱的炊烟犹如画布上的泼墨,淡淡然然如纱,轻轻悄悄似雾。于是家家锅碗瓢盆响,户户厨室飘清香,稀粥、薄饼、小菜、大酱、大葱,带着农家特有泥土的味道,香了口胃,醉了心田。
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踩着黑色的大地,身体涌动着大地的脉搏,任清风自然而然流淌过脸庞和身体,清爽干净,像是不染世俗凡尘。一阵微风吹来,泥土芬芳扑面而至。田野上、小沟旁叫不出名的野花正悄然开放,开的灿烂多姿。一只只彩色的蝴蝶和勤劳的蜜蜂时而在路边翩跹起舞,时而在花间忽隐忽现,悠然的沐浴着初夏的曙光。蒿草到处都是,一丛一丛,绛红的、银灰的、褐黄的,散发着一种苦而辛辣的气味,似乎还带着淡淡的清香,在微风中摇弋、轻摆,仿佛少女的轻歌曼舞,楚楚动人。一排挺拔的槐树,正摇摆着它那弯曲的枝干,一串串白色的槐花在阳光的的照耀下,被微风吹落下满地的花瓣,犹如仙女散花一般仙境。
四周满眼的绿,绿的青翠欲滴。山林下,一垌垌翠绿色的田野,一片片墨绿的果园,包围着一幢幢错落有致的花墙红瓦的农庄。那浓淡浑然的绿,顿时令我心境开朗,心旷神怡了。那浓浓的是母亲的绿,绿得深沉而真挚;那苍苍的是父亲的绿,绿得坦荡而质朴;那幽幽的是乡间少妇的绿,绿得浪漫而纯正;那浅浅的是农家女儿的绿,绿得天真而明丽。这温润的绿色正悄无声息地浸透了我的肌肤,渗入了我的血液,直入心脾了。我甚而疑心此时的我已不再是原来的我,已经变成了一株绿禾或是一片绿叶,在绿色的微风细雨中惬意地摇曳着。我贪婪地呼吸这甜丝丝的乡间气息,尽情地体味大自然的盎然生机——鸟语花香、群草芬芳、五谷泛绿、夏情甚殷。
一阵清香扑面而来,渗透到我的心田,掬一把黝黑的泥土,把它放入家中的花盆中,那花,茂然!这就是乡土浓郁的气息,是乡土自然的力量。
抬头仰望被风吹过的地方,不管是田野阡陌,还是乡间街巷,幸福的影子到处可见。简单,真实,又不缺乏温暖!
住久了都市的楼房,厌倦了车水马龙快节奏,疲惫了霓虹灯的五光十色,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开始向往农村的田园生活。每逢节假日,来到农家小住几日,品尝一下农家菜,体味一下农家屋,感受一下农家情,天空是那么的纯净、乡音是那么的亲切,乡亲是那么的纯朴。庄稼是多么地茁壮。。。那是多么惬意悠然的心灵婉畅。
寂静的夜晚,枕着蛙声入眠,疲惫紧张的身心顿然间得以释然。完全释放了自己所有的工作生活压力和重负,心中充满着平静和祥和。此刻,我一个人静静的做着简单而温馨的梦:绿色的田园,葱郁的林木,肥沃的土地,袅袅的炊烟------这是属于我的世外桃源。
第二篇:缺了泥土的故乡情感散文
故乡,之所以称为故乡,是因为它不仅有着至亲的人,更是因为故乡有一种特殊的东西——泥土。
我的故乡不是城市,而是浙江省东部的一个小村庄。故乡的记忆总是有着梦里的人,重要的是还有泥土,故乡是充满了泥土的气息的。
从我记事开始的时候就是在农村,我一种难以分清农村和城市的差别。只是感觉农村的土多了些,城市里的泥地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柏油马路,水泥路等等。
又一次回家,是故乡拆迁的时候。本来藏在泥土中的村庄要接受“新农村”,所以就只能拆迁。那时候心情是复杂的,我是一个念旧的人,离开故土,这对于中国人本来就是不愿意接受的。更何况是一片养育我长大的故土。有一份情是难以割舍的,从心底上是难以舍弃的。
年少的我常常走在那阡陌交通上,一条条切割出来的田间小路连着一片片的水田,是那个精致,动人。水田里,夏日有绿油油的秧苗,有邻家大伯打农药的身影,有爷爷下田拔秧的影子;秋日有成片成片成熟的稻子,一簇簇弯着腰向行人致意......我是泥土地的孩子,我很庆幸生活在这样的一片故土。因为在与城市孩子的交流中,我发现了泥土的孩子和水泥路孩子的不同。前者,他们知道什么叫做节约,知道谦逊,后者,他们对于“汗水”一词了解地太少了。但是泥土的孩子也不是完整的,他们总是带着一份怯懦,少了一分主见,但是水泥地的孩子们却拥有。而且他们会更好地把握机会。
我一直在长大,不知道缺少了故土的滋养,我的人生会如何,但是却不知未来。未来本就是未知的,这才会叫生活嘛。
日后,我还要给自己的孩子,给我未来的学生讲“泥土地的故事”。
第三篇:泥土经典优美散文
前几日,有同学从家乡来,给我带了不少的豆面、莜面,还有一小袋泥土。同学说,城市里的水,不认这些长在乡村的杂粮,你在水里放入家乡的泥土,等泥土沉淀后,再取上面的净水和面,做出的面才最地道,看着洁白细腻,吃起来也有筋骨。提到泥土,同学的脸上现出庄重的神情,他接着又说,你别小瞧了这些泥土,在家乡,很多人出远门都要带上它,在喝水时放一点进去。无论是去了哪里,只要喝了浸润过家乡泥土的水,就不会因水土不服而生病。
对同学的话我深信不疑。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坚信植物和人都与泥土有着隐秘的关系。
同学走后,我把那一袋家乡的泥土放进了书房。闲暇的时候,打开袋子,轻轻触摸这些绵密松软的泥土,嗅着那熟悉而又有点陌生的气息,不由得觉出了亲切与温暖,同时也在心头浮起淡淡的感伤。
离开家乡很多年了。这些年里,我还是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泥土。在城市里,想见到一点泥土太难了。据说,我所在的这座城市里,曾经有过大片的菜地,夏夜里总能听到溪水的流淌和青蛙的鸣叫。但那已经成了历史,现在的城市,四处都是高楼,四处都是水泥路,惟独看不到泥土。即使是一阵急风掠过,卷起的也是沙尘,而不是泥土。城市人想要养点花,种点草,却找不到泥土的踪迹。于是,乡村的泥土被运进城市成了商品,经过交易后再进入城市人的家里,为他们养育可怜的一点点绿色。
泥土,已在城市里消失了。就是在菜市场,也见不到一点泥土。早些年,城市人买了菜,看到根须上带着些许黝黑的泥土,就觉得很脏,就放了水使劲地洗。而今买的菜看不到泥土了,都是清清爽爽的,干净得仿佛不是生长在土里。城市人却更不放心,洗得越发起劲,可是洗得再起劲,还是担心洗不去化肥和农药的残留。于是又怀念起那些带着泥土的,施用农家肥长大的蔬菜了。
泥土在城市的高楼和路面下谦逊地隐没,城市人却不得不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很远的地方寻找泥土,寻找泥土上生长的花草和森林,寻找花草和森林带来的清新空气———城市人的心底,其实是对泥土心存怀想的。当我和家乡的泥土相对而坐浮想联翩时,才知道人和泥土原来是如此地亲近。
第四篇:乡间小路的经典散文
乡村的路有千万条,条条牵动着我的乡愁。而我最熟悉最钟情最难以忘记的,就是从我家通往场院、通往柿树林、通往苹果园、通往田野的那条乡间小路。这条乡间小路上,留下了我大大小小的不规则的脚印,也留下了我的青春梦想。小路弯弯,乡愁满满。
我从记事起,就记得推着一个三个轱辘的学步车在这条小路上嘻嘻哈哈撒着欢跑,其实我那时早就会走了,好奇心驱使着,我和小伙伴总爱闹着玩似的推着学步车在这条乡间小路上跑,路旁边就是几米深的陡崖坡,这让看着我的祖母总是担心,常常迈着“三寸金莲”在后面撵,十次有九次撵不上,撵不上就气喘吁吁地在后面大声吆喝,听到一声紧似一声的吆喝,我这才调转学步车头,小跑着回来,儿时走这条路的时候,总是走不多远。现在想来,这条小路就是我从小的蹒跚学步路,路上印记着我的蹦跳,留下了我的欢笑。路旁有坡,留下了祖母的担心,父母的呵护。这条小路上留下了密密麻麻的大人孩子的脚印,铺满了数不清的亲情。
随之慢慢长大,我沿着这条路慢慢延伸,小路分岔了,一路向西,走向我家的柿子树、杏树,在杏树、柿子树下玩耍、乘凉、捡杏、拾柿子、看蚂蚁搬家、追撵“臭大姐”,听“吱吱”蝉鸣,观翩然蝶舞……小路吸引着我辨识了自家的树木,遍尝了水果,充盈着童年生活,感受了童年生活的丰富和甜蜜。
那时的小路一如一条飘带,不知不觉间牵着我和小伙伴走向了场院,宽敞的、平平的两个大场院自然成了我和小伙伴理想的玩耍天地,在这里嬉闹着、奔跑着、追逐着、叫喊着……无拘无束,任意放纵自己。那时候的其他娱乐节目虽说很少,可不像现在这样拘谨、封闭,自娱自乐的游戏可真多,偌大的两个场院里就成了游乐场,男孩子们滚过碌碡来就可在这里碰钟,“铃、铃”的响声荡漾在场院里,一个个铅钱飞舞在场院里;有的从家里带上楗、楗棍,用楗棍击打起的楗在场院里飞舞,小伙伴们一边观赏着在空中飞舞的楗,一边欢呼;有的从家里带上皮球来场院里玩,在那个年代属新鲜物,没有规则,胡打胡有理,一会儿用手拍,一会儿用脚踢,一只皮球带来了许多人的欢乐。那时的女孩子们也不闲着,结伴沿着小路蹦跳着来到场院里,跳房、踢毽子、后折腰……男男女女的小伙伴把个场院舞动的花枝招展,灵动自然,这都是因为这条小路来的。
沿着这条小路再往里走,走到一个小坡的旁边,就是一片苹果园和一片柿树林,苹果园里有上百棵国光苹果,柿树林里有数十棵柿子树,都是大集体时代的产物。鲜艳的国光苹果、熟透了的红柿子曾勾起了许多人的味蕾,每每到了苹果园、柿树林的时候,都不免要多看上几眼,那时的苹果、柿子可真诱人啊!正因为苹果的贵重,村子里派了两个严厉的老头看管着,白天来回溜达着,晚上在小屋里静听着,在苹果院内还赫然立着一块牌子:内有地枪,这两个严厉的老头把苹果树和柿子树看管得真是无可挑剔。我有时沿着这条小路到柿子树下粘知了、听鸟叫,碰巧也能拾到红柿子,嘴里咀嚼着甜甜的红柿子,两眼观望着一片片的柿树林,心里在想着:村子里竟有这么多、这么粗的柿子树,分到个人该多好啊!没过多少年,改革开放了,两个老头两手拍拍屁股回家了,柿子树、苹果树确实像我说的分了,只不过分到几户人家承包了。又过了几年,柿子树、苹果树都不见了,多好的柿子树啊!
我还沿着这条弯弯的乡间小路,走向辽阔的田野,走向高高的山岗,剜野菜、打猪草、割柴草、挖山药、逮蚂蚱、撵野兔、烧山雀、掏老鼠窝、爬树、游泳、打水漂、望大雁……这条乡间小路上留下了我和小伙伴们去时轻装追逐的身影,不时荡漾着欢乐的笑声;也留下了我们背负柴草、身挎菜篮满载而归的身影和气喘吁吁声。有时行走在乡间小路上,就会听到天空中传来“咯咯”的大雁叫声,仿佛在与我热情对话,抬头望去,只见成群的大雁一会儿“一”字排开,一会儿成“人”字形,翩然飞去。因为在前面领飞的大雁都是很有力量的,若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头雁扇动翅膀带动气流,就会使后面的大雁飞起来轻松。兴致来了的时候,我见天空中的大雁飞不齐的时候,也会对着大雁喊上几句“大雁大雁飞得齐,回去见你老大姨。”有时听到喊声,大雁碰巧就飞齐了,我看着齐飞的大雁心里就乐了。
在这条乡间小路上,我看到男女老少忙碌的身影,我看到他们迎着朝阳从这条小路上走向田野,我还看到他们背着夕阳从这条小路上荷锄而归;在这条乡间小路上,我听到暮归的老牛“哞哞”的叫声,悠长的牛歌在小路、村庄荡漾;在这条乡间小路上,我还看到了大集体时代的景象,从生产队里分得了粮食,小车推的,两人抬的,肩挑的,肩扛的……男女老少急匆匆地走在这条小路上,多么富有诗情画意。
有了这条乡间小路,带动了父老乡亲致富。“要想富,先修路。”改革开放后,村民们一齐动手,把这条乡间小路加宽了,平整了,又在路旁的承包地里栽上了红富士苹果树,三五年后,苹果树见果了,丰收了,这里成了一片片绿油油、红艳艳的果园,挂满枝头的苹果露出了红红的笑脸。一辆辆拖拉机、三轮车沿着这条乡间小路,开到了一片片果园的地头边,一箱箱、一筐筐红红的苹果装满了车,一个个果农心里乐,笑意写在脸上,其实他们心里明白,就因有了这条乡间小路,他们才能在路旁的田地里种植苹果,把一车车化肥、鸡粪拉到果园里,再把丰收的苹果运送到苹果收购站、点,远销省内外,这条小路功莫大焉!
前些年,我仍沿着这条乡间小路走向田野、走向果园,我在帮着家人采摘着累累果实,分享着丰收的甘甜。每每走在这充满希望的乡间小路上的时候,我思想感情的潮水在荡漾。我在想,这条乡间小路,曾伴我成长、欢乐,让我度过了那个贫穷落后的年代;现如今的这条小路,又在承载着家乡的父老乡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致富路上奋勇前进!
乡间小路不直不宽,窄窄弯弯,却让我想了半天。因为,它是承载着一代代父老乡亲摆脱贫困、走向致富的路,这是藏匿在我心中的唯一一条乡间小路。
第五篇:春天去乡间优美散文
春天来了,一年中畅游大自然的最佳季节到了。
离开乡下老家,久居闹市,难得去一趟乡下,一切都使人感到新鲜。春日的某一天早晨,我们一家三口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空气特别清新,阡陌农田上金灿灿的油菜花,与青青麦苗相映,一派田园春光。路边的野花怒放,树上的鸟儿啼鸣,切切的、脆脆的、悠悠的,紧—声、慢—声、长—声、短一声,声声幽幽,好一幅诗情画意的花鸟图景。我们走走说说、谈谈笑笑,不知不觉地来到一块芳草地,便席地而坐。眼前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河,田野上不时地掠过野鸡和结伴飞翔的小鸟。金灿灿的油菜花丛中,几只蜜蜂围着嗡嗡叫,在辛勤地采蜜。微风吹来,阵阵清香扑鼻,一家人尽情地享受春天赐予的乐趣,我们仿佛来到了陶渊明吟唱的“世外桃源”。此时此刻,平时的烦躁愁情变得无影无踪,世间的功名利禄,皆丢之九霄云外,身心得以宽松而感到格外舒畅。
下午,我们又去河畔钓鱼。乡下的池塘水质清清,没有一点被污染,河中的小鱼在水面上不时地追逐嬉戏,岸边青柳和红艳艳的桃花在河水中倒映,春燕穿梭其间。不到半日工夫,钓上的鱼,小鱼多,大鱼几乎没有,拎回家一称还足有1.5公斤,老母亲见了乐开了怀。晚饭,我们全家品尝着钓来的鲜鱼,再各人斟上一杯绍兴加饭酒,大家吃得比在星级饭店里还有滋有味。
一家人徒步于乡间,涉田野,临河畔,少一份红尘,多一份淡泊。让身心松驰,放飞自我;让喧嚣远去,饱览春色,让家庭生活充满欢乐。朋友,不妨去乡间追寻春天的踪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