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善良的回报散文
01
我以前在想,一句坏话都不说,只说好话,这恐怕很难,但我在教会里真正见到了。我的许多亲戚都是虔诚的基督徒,每年回老家省亲的时候,约定的见面地点常常是在教堂。
我参加过很多次早起祷告,5:00教堂就聚满了人,大家一起唱赞美诗1小时左右,然后有义工在台上带领大家祷告,祷告完毕有牧师讲道,讲述《圣经》中的故事和道理,告诉大家应该怎样做人和做事。
祷告的内容先是祈求世界和平、国泰民安,然后为世界上发生灾害或战争地方的人们祷告,接着为需要得到帮助的人祷告,比如上学的孩子、生病的人、年老体弱的、家境贫困的,祈求上帝帮助他们,赐予他们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困难。最后,要忏悔自己的罪,人都是有弱点的,在上帝面前不需要掩饰自己,我们为自己说过的恶言、行过的错事进行忏悔,只要是发自内心的反省,并在实际行动中把改正落到实处,就会得到上帝的原谅。
这些话如果放在日常生活的场景里,说出来可能会让人觉得很大很空,但在那样的环境里却非常和谐,我经常一边祷告一边泪流满面,一切都在不知不觉间发生。
0
2说好话容易做起来却难。不能保证所有的教友都说到做到,但确实有许多人是言出必行的,他们用行动印证他们对上帝的承诺。
有一年冬天,我的一个亲戚意识不清,白天离家后到夜里还没回来,他妻子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能找的亲戚家都找过了,能联系的朋友也都联系过了,还是杳无音信。后来她和教会的一个朋友说了,没想到这个教会的朋友发动教友们到大街上去寻找,他们当中许多人甚至和我亲戚并不相识,那么冷的天竟也二话不说就去找了!
北方冬天的夜里异常寒冷,两个多小时后,终于有人在一个剧场的台阶上找到了这个失踪的亲戚。如果当天晚上没找到的话,这个亲戚很可能会冻死在街头!事后他妻子为了表示感谢,要请大家吃饭,但被婉言谢绝了,教友们体谅她家境不宽裕。亲戚无法回报,就每天都去教堂当义工,多做事,多帮助别人,自愿把每次收入的十分之一都捐给教会,一直到现在还在坚持这样做。
教会里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都是真实发生在身边的感人故事。直到现在,这位亲戚家的经济条件仍然不能算富裕,但是夫妻和睦,父慈子孝,儿孙满堂,从来没听他们抱怨过生活,他们永远都是那样充满正能量,永远感恩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
这个世界上,是真的有人只说好话不说坏话,发自内心地帮助别人,并且从来不求回报。因为善良本身,就是给善良的人最大的回报。
《圣经》中的主祷词是这样说的——
我们在天上的父:
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
愿你的国降临;
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
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不叫我们遇见试探;
救我们脱离凶恶。
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
阿们
第二篇:善良的回报的心情日记
去年的一个周末,我与朋友到一家保龄球馆打球,一局没打完,一场事故却发生了。
相邻球道的一位小姐也许是第一次玩这要力气、讲技巧的运动,她提起一个10磅的球,碎跑几步,朝前奋力掷去。哪知她无缚鸡之力的纤纤细指没把球抓稳,球没朝目标飞去,却听“哎哟”一声尖叫在旁边响起,突惊左右。侧头一看,才知球重重地砸在了我朋友的左脚上。朋友双手紧握伤处,疼得嗷嗷直叫。我们顿时拥上去,发现朋友的脚背立马肿了起来。替他脱掉球鞋,血已浸透了袜子。再褪去袜子,见他左脚大拇指的指甲盖已经脱落。读者文摘在线阅读
这位小姐吓得脸色发紫,惊慌失措,一个劲儿地说对不起,请原谅,我该死,我是第一次打保龄球,请多多包涵。朋友不恼不怒,吃力地笑了笑,谁都没想到他竟然出语幽了她一默:“小姐,你再练练一定能够次次打全中,我的脚指头这么小你都能打中,球瓶那么大还能不中?”小姐想笑却不敢笑,更是满脸的难堪色,一心的内疚感。朋友咬着牙自嘲道:“嗨,没啥,就当是接了个绣球呗!”小姐终于忍不住扑哧笑红了脸:“你这么疼也不说疼,真是男子汉!”朋友又咧着嘴说:“我不是女人,也不是太监,只能是男子汉啦!”
我们送朋友去医院包扎,小姐也执意要去。后来,这个意外事故的尾声却是一个美好故事的序曲——朋友和这位小姐戏剧性地恋爱起来,并最终结成良缘。成了朋友妻子的小姐向我们夸赞朋友:“他坚强勇敢,胸襟宽广,为人和气,机智幽默,懂得体贴,谅解他人,是个值得终生依靠的男人。”朋友也说:“当初我要是骂一顿,吵一通,既不解痛,也不解气,何苦呢?我丢了个指甲盖,却捡来个好老婆,真是吃亏是福啊!”
一场过失性事故,演绎成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这是与人为善的绝妙回报。
第三篇:善良的散文
知足者常乐,善良的人不是软弱无能,受人欺负。善良是人的天赋,人的本能,人的最高精神。善良没有国界,没有地域,没有时空关系。
你待人接物,三心二意,没有诚意,久而久之,亲朋好友就会疏远你,使你忍受寂寞,孤陋寡闻,形如坐井观天。独来独往,单枪匹马缺少活力。没有人眿,缺乏进取心。久而久之你与“坏”同流合污。
善良的人左右逢源,如鱼得水,活力四射,春光无限。干啥啥都好,可以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啊!
有的人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是没有科学道理的!自然在某些人和事上有这种情况,但不全对。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一分为二的,有少数人把别人的善良当成了理应所得,这很自私自利,也很不公平,与其这样我们换作身份体验一下,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天长日久中善良的人办事情少才走弯路,容易积善积德,马到成功。
善良的人人见人爱,善良的人心胸开阔,善良的人前途光明,善良的人像早晨初升的太阳,朝气蓬勃,光芒四射。
人要知怜悯,要分清人的好恶,知道那些人好,要紧密团结,那些事情对错,要扬长避短,错的改正,对的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
时间是公平的,更是无情的,我们要惜时如金,更要看重善良的人,团结善良的人,学习他们做人处世的长处,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这个新时代。
人生路处,风风雨雨,要知道天高地厚,做一个知书达理的,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人的善良总会有好的报答,也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缘末了,情来了。
心善有德,善良德更高。善良之人心宽地阔天地广,喜事连连精神爽。
第四篇:母爱,无以回报散文
转眼,母亲节到了,想对母亲说些什么,又始终觉得无话可说。从呀呀学语的孩童到身强体魄的青年,以前与母亲十指连心、相依为命的日子渐渐远去,长大了结了婚做了父亲,不再是那个半天见不着母亲就会又哭又闹的孩子,也不再是那个牵着衣角转半天街生怕走丢了的小娃娃。
日子越过越长,感觉母亲离自己越来越远,以前在广东出差,会三天两头往家里打电话,老家是山区,接电话不方便,母亲就利用上街卖粮食的机会靠在小卖部的墙上等待我的长途电话。
偶尔,到了一些偏远的地方,怕母亲牵挂,会写信回家报个平安,母亲只上过二年级,不太识字,信稍微长一点,她就会请来堂姐帮忙阅读,每每读到高兴的地方,还会发出欢快的笑声。无意中,一封不起眼的信,竟给母亲带来了“家书抵万金”的快乐。
如今,家书早已不再写了,而我也从广东到了离家咫尺之遥的成都。几十公里的距离,不仅电话少了,连见面、吃饭的时间也因忙于工作少了许多。
从小母亲忙着送我上学,现在则忙着送孙子上学、忙着拾掇自己赖以生存的一亩三分田,忙着给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洗衣做饭,即使空闲下来,也要为简单的柴米油盐生计,周旋在鸡生鹅鸭间。
偶尔,会在出差途中遇见母亲,连句完整的话都来不及说,电话响起,又要匆匆赶回公司忙碌了。
只有到了春节,母亲才会真正闲下来,一边用柏丫薰着为儿孙们准备的腊肉香肠,一边念叨着在外面的儿子和儿媳,一边看管着孙儿孙女完成作业,母亲常说,有的人是活到老学到老,她则是活到老忙到老,言语间洋溢着累并幸福着的快乐。
母子之间是有心灵感应的,无论有多忙,只要一感觉耳朵发烧发烫,就知道是母亲在想念自己了,于是赶紧打个电话回去,那边接电话的肯定是母亲。
可能是分别久了,一向絮絮叨叨的母子也开始客气起来,母亲没有家长里短的闲聊,只简单的交代两句后,就赶紧把电话交给了一旁捣乱的孙子,她知道孙子是个单亲孩子,更加需要这个电话的温暖。
过节了,大家围着一张小方桌热热闹闹的吃着母亲用柴火烹饪的粗茶淡饭。从最初的四口之家发展到如今的七口之家,历经了草房到楼房的改变,母亲也顺理成章由妈妈升格成了奶奶。然而,八个人的小方桌,印象中从来就没有坐满过,不是我不在就是弟弟不在,要么就是儿媳妇不在,一家人有了很难聚齐的感觉。它
每次拿起筷子,母亲就会念叨起不在场的那一个人,然后扭头和父亲商量,该给没在家的孩子带点什么好吃的到成都。
其实,母亲真正忧心如焚的还是我的婚事,村里几个离婚男女很快离了又结了,有的还生了小孩,只有我还像一潭死水般波澜不惊,母亲所指的“聚不齐八个人”正是她的担忧。
十年前,因为一次争吵,老婆扔下半岁的儿子回了娘家,尽管中间去找过几次,但老婆去意已决,一段好好的感情说没就没了,无奈之中只有选择平静接受了。
在农村,老婆扔下孩子跑了是一种很没脸面的事情,在最初的几年里,全家人都要忍受人们在背后的指指点点,抬不起头来。
母亲是个很爱面子的人,一边带着呀呀学语的孙子,一边还要含糊其辞地应付着别人夹枪带棒的询问。再苦再累,母亲在别人面前都会以轻描淡写的微笑来显示自己的从容与轻松,其实,只有我才懂得这份沉甸甸的轻松里饱含了多少的辛酸与无奈。
勿庸讳言,那段时间是我人生中最为黑暗的日子,意志消沉,倍感屈辱,心情压抑,连工作也没有了,母亲除了担忧嗷嗷待哺的孙子,还要想方设法找人来开导我,生怕我会出个什么茬子来。
母亲曾经对我说过:一座草房漏雨了,时间长了自然会垮掉,与其坐等草房垮掉,不如静下心来,收拾一砖一瓦,重新建一个牢固的房子。母亲的话尽管简单平实,人生的道理却显而易见,家庭散了,心不能散,还可以重头再来!
那一段日子,母亲把攒下来的几千块钱塞到了我手里,让我在成都租个房子,好好找一个工作先稳定下来,为了年幼的孩子,人生要有一个醒目的活法。于是,我在九眼桥畔有了一个小窝,也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在长达五年的日子里我放弃休息时间坚持笔耕,写出了不少作品。
知子莫若母。现在回头看来,如果没有母亲在那段时间的鼓励与支持,我的人生肯定会是另外一番光景,如今,儿子已经成为了四年级的小学生,而我在打工之余努力笔耕成长为了两个作家协会的会员,在当地也有了小小的名气。在玉成街头经常有人问起母亲:“xxx是你儿子吧,他的文章写得真好!”母亲听后,笑容满脸点个头,其实,她根本就没有看过我写的文字。
母亲常说,人一辈子不容易,三穷三富才活到老,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即使得到了,也只是短暂的。
母亲的话,让我感慨良多,在经历人生的几番曲折之后,我更能感受到母爱的难能可贵!
母亲辛辛苦苦养大了我,没有做片刻停留,又要继续带着孙子成长,我知道母亲柔弱的肩膀承担了太多世间的风雨,这份情义我是难以为报的。
母亲节到了,对母亲说一声:辛苦了,儿子永远爱你!
第五篇:善良是一种基因散文
工作不忙的时候,写点东西表达自己的想法,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
朋友圈里那些光怪陆离的爱情故事,真的是已经足够吸引眼球了。但是你知道吗,所有的故事背后,都有着深层次的意识流在起作用。当我们能够静下心来,从浮躁当中跳出来,慢慢地学会从人性的内核出发,去分析、去领悟、去感受,而不只是“听故事”,慢慢地,你就变成了可以左右所有“表象”的“因”了。但是这种哲学思考无法速成。需要潜移默化地积累和引导。
经历了一些事情,我曾以为,人是可以通过适当的“教育引导”而具有真诚善良、襟怀坦荡的优秀品质的。我们也看到一些教育界人士,他们试图通过各种事例、各种典故,来引导人们逐渐认识到 : “与人为善”其实最终的受益者是我们自己。
经历了很多事情,我终于明白,人的善良是天生的,那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基因。如果你天生是善良的人,无论你经历了什么,无论你处在怎样的境遇里,你始终都不会改变。你想要改变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与任何人相处,凡是让别人不舒服的事情,对你来说,那就是你最大的“痛苦”,你为了让自己不痛苦所以才“与人为善”的,这是你的天性。
而另外一些人呢,与任何人相处,做任何事情,他们首先必须让自己舒服、必须首要符合他自己的心意和诉求,他才感到舒适,否则他就是痛苦的。为了不让自己痛苦,所以他做任何事情都以自己的诉求为主。
于是,“好人”与“坏人”的区别就是 : 大家感到痛苦的“点”不一样。“好人”因为自己让别人不舒服而更痛苦;“坏人”因为别人让自己不舒服而更痛苦。这一切都是本能,无关品质,也很难改变。所以,从某个层面上来说,或许并没有好人和坏人之分。
即便是通过各种引导,我们已经认识到了,与人为善最终其实是自己受益。但是呢,据科学家研究,我们的所有行为中,只有10%是依靠我们的“意识”,剩下的90%都是由不受我们控制的“潜意识”决定的,而潜意识呢,就是受我们的本性和本能在主导的。
所以,教育引导,对一个人的人格塑造、品德形成,只能说是“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它起不到决定作用。更多时候,还是我们的本性在起作用。
教育引导的作用微乎其微。
于是,也就释然了。我们改变不了什么。一切的一切,都只能“顺其自然”。包容,适应。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