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律的随笔
严苛的宿舍检查标准看似不近人情,却如一把戒尺,对学生的行为起到了约束作用,让学生由“自律”走向“自觉”。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如果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活,社会将一片混乱。标准是“框”,行为规范为每个个体限定范围,让每个个体自觉形成规范,从而树立道德之框,在此基础上的自由才算是真正的自由。
孔子有“克己复礼”的高度自觉,文人士子只有“修身齐家”而后才能追求“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棵梨树,行人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人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摘梨吃,许衡说,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那人便笑他迂腐。许衡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这“主”便是心中的道德约束力。道德是“框”,它是每个人在不断深化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约束着人的行为。我们的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心中也应做到“我心有主”,要有伦理道德之主,党纪国法之主,理想信念之主。如果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任何人都能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清醒头脑,不跨底线一寸,不越雷池一步,我们的社会将更加风清气正。
来自外界的规则、法律的约束是道德之外的另一具“框”。它的强制力对于约束人的行为有着更大的作用。
自1954年我国第一部xx颁布以来,法律便成了每个国人心中无形的底线。你可以有在线上行使自由的权利,但一旦越线,便是两个世界。反腐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即便是昔日位高权重的“大老虎”也得落入法网。试想,若无法律的约束,将会有多少人肆意妄为,造成多少人的心痛?社会发展到今天,中国由一个“礼”制的国度开始向“法”制的国度转变。而法律的约束,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无论是“礼”还是“法”,都是人类在社会中形成的社会契约,都是用来约束人们行为的“框”。纵观整个人类社会,礼与法都是文化自律的体现。每个人都必须遵守内心的良知,都必须遵守社会的法规。正是因为漫长岁月中形成的条条框框,才让人们成为宇宙万物的主宰。
每一个人都生活在“框”里,“框”里的人都是自由的人。
第二篇:自律小人和偷懒小人杂文随笔
我的心里住着一个自律小人,它最讨厌的,就是放纵和偷懒。
所以我总是在制订计划、实行计划,对自律的标准越提越高,高的哪怕有哪一天、哪一个小时没有遵守计划,就会满心焦虑,觉得自己又偷懒了。
这种局面在我上大学时达到了顶峰,我的每日计划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二点,精确到每分钟要看多少页书、每分钟要跑多少米步,吃饭不能超过多少分钟,洗澡不能超过多少分钟,平均绩点要达多少,每月减肥要多少斤……
简而言之,我希望生活的每分每秒都不要浪费,都是处于绝对自律的计划之中。
就这样严苛的计划,我当时居然疯狂地执行了好几年,而且看起来收效确实不错,生活、学业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我对此也很满意,觉得自己会一直这样自律下去。
但毕业之后开始工作,问题来了。
踏入社会后的生活内容要比还在学校里时复杂许多,每天都有各种突发事件在发生,许多事情也不再是自己一个人说了算,而是涉及与家人、同事、客户的沟通协调。我突然发现,自己原来习惯的自律方式不管用了,因为变化永远要比计划来的更快更多。
这意味着我没有办法再像以前那样把生活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
原本预估一周能完成的项目都拖了两周了还没弄完,本想早睡早起又因为各种事情连着熬了几天夜,明明打算这几天都吃清淡的食物却还是因为晚上加班而吃了油腻的夜宵……
随着越来越多的计划被打破,我也越来越焦虑。
我觉得自己不自律了,堕落的不行。
由于没法接受这样的自己,所以我又拼命想把自己拉回绝对的自律,给自己制定了更为严苛的计划,像是每天晚上必须几点睡觉,一口甜食也不许吃,工作期间不许开一分钟的小差等等。
我以为自己能做到。
但事实上,在那样的高压环境下,我心里反而冒出来了另一个小人,偷懒小人。
这个偷懒小人专门对抗自律小人,让我明明该睡觉时还在玩手机,想减肥却在狂吃高油高糖的垃圾食品,越是重要的工作就越是拖着不想做。
可看似轻松的偷懒并不能给我带来丝毫快乐。越是偷懒,我就越是焦虑,可我越是焦虑,那个偷懒小人就越是强大,每天都把自律小人殴打的半死不活,让整个生活都陷入了一种彻底的无序状态,根本拽不回来。
那段时间我简直快要崩溃了。
我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明明想要自律,却反而越来越不自律了呢?
然后我听到自己心里一个弱弱的声音在回答:因为先前所谓的自律计划,实在是很可怕。
当一个人处于生活、工作的种种压力之下时,意志力本来就在不断地被消耗,需要时不时停下来歇口气,回回血。这时候再给自己安排一个分分秒秒都不得浪费、任何享乐都不得拥有、生活毫无弹性的计划,这完全就是反人性的嘛!
当自律的标准被定的违反人性,目标放的太高,以至于自己踮着脚尖往上跳也根本没法达标,那这个标准也就没有意义了。
或许正是为了对抗因为过于严苛的计划而变得面目可憎的自律小人,我的人性本能才弄出来这么一个偷懒小人来反抗它,逃避它,这也是为了保护我自己。
想通这一点,我突然感觉轻松多了。
之后我抛弃了原先那个过度严苛的自律计划,转而开始给自己一些探索的机会。
探索的内容主要在于,究竟要自律到什么程度,才能让我不至于产生太多抵触心理,能够长期承受并坚持下来。
比如每天都运动是不可能坚持下来的,那我隔一天或者两天运动一下行不行?今天如果很抵触长跑练习,那就出去散散步行不行?从来不吃油腻的食品做不到,那吃了这一顿高热量的,下一顿稍微吃清淡点行不行?工作时无法保持连续几小时的全神贯注,那我每隔一段时间停下来放松一下行不行?
因为不知道那条做得到的和做不到的分界线究竟在哪里,所以我允许自律小人和偷懒小人之间不停地讨价还价,有时候是自律小人占上风,有时候是偷懒小人占上风,但我不会再为此而过分焦虑。
我接受自己只是个普通人的现实,没法达到太高标准的自律,能保持一种愉快稳定的状态去面对工作和生活,就已经是我所能做到的极限了。
在这样调整了大概几个月后,我渐渐习惯了这种新的自律方式,也摸清了自己在各种事项上的极限值在哪里,我允许自己偶尔偷偷懒不守规矩,也鼓励自己的该休息时好好休息。我承认,在这种状态下,我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效率,确实没有最早期保持极端自律时高。
但只有这种程度的自律我才能坚持下去,有足够的弹性空间去面对各种压力,不会因为急功近利反而崩溃。
这比什么都强。
毕竟人活一辈子的时间还是很长,从长期的效果来看,循序渐进的积累效果并不会比仅仅一时的爆发效果差。
自律的目标也并不是自律本身,而是用一种自己能承受的方式把事情做好。
我想,自律小人和偷懒小人应该会一直同时住在我心里,不停地打来打去,永远也不会有谁占据绝对的上风,分出胜负。
但没关系,这就是我所习惯的自律方式。
第三篇:做个自律的人,从早起开始杂文随笔
闹钟铃响了,在一片寂静的凌晨显得十分突兀。
半眯着眼睛摸索到了手机,关掉闹钟。那一瞬间大脑是不太清醒的,但如果选择继续闭上眼睛,下一秒就又会沉沉睡去。你无法控制这样的惯性,闹钟也无可奈何。
人天生就是有惰性的,悲哀的是,很多人折服于自己的惰性,并不觉得有多么难堪。小时候自以为是个比较勤奋的孩子,但随着年岁渐增,惰性便日益猖狂,一点点吞噬着我,窒息的感觉慢慢逼近,濒临死亡。
可我还是幸存下来了,在不像高中那样忙忙碌碌的大学生活里,暂且苟活。这里我需要感谢那些拯救了我的——一本本经典著作。或许它们并没有完完全全拯救我,而是在我想要放弃的时候给我一些忠告,让我打消念头。
与优秀的人对话是一件无比高尚的事,更何况我可以穿越时空,与几千年以前的智者谈笑风生。书成为了枯燥生活的一种慰籍,让一颗原本孤独的心,渐渐融进了阳光,绿叶,高山流水,融进了万物生灵。可以的话,我宁愿一直在这样的桃花运生活下去,可我终归还是要回到现实世界里去,生活还是要继续,不容丝毫懈怠。
于是,我与自己有了一个约定,每天早起,然后在太阳将出未出的时候,心满意足地品读书卷。微风袭来,躺在被窝里的那种欲罢不能立即烟消云散。
阳光一倾而落,一泻千里荧光。我慢慢合上书,沿着操场踏过一地落花,买了早点带回去,嘴角微微上扬。
宿舍里的灯还灭着,嗯……不过也不需要了。看了看叠的整整齐齐的被子,脑海里还是挣扎着从被窝里不情不愿起来的情景,不禁莞尔。舍友陆续醒了,失笑问我怎么每次都起这么早,我也失笑回答,“可能天气好。”剩下的,都隐在了淡淡的笑意中。
那种迎着初阳,闻着不知名的花香的舒适感,远远要胜于躺在床上。更重要的是,我没有错过约定,早已与想见之人在向往之地见过了面,相谈甚欢。这种克服了惰性的满足,这种刚刚从桃花源走出来的清醒,别人又何从晓得。
美好的一天,就从早起开始。做一个自律的人,不会因为贪恋一点小小的舒适,就忘了自己的心之所向,忘了明天以及未来的种种设想。
早起会减少内心的迷茫感,会留下更多的时间独自思考今天要做什么,是不是离梦想越来越近了。远方那么遥远,但也不是不可以向往,你看天边初升的太阳,会不会觉得,原来那个心心念念的地方并不是很远,至少,我们看到的,是同一个太阳。
下一次,闹钟响的时候,记得晚一点关掉。
日出的一瞬圆满的像一个梦
第四篇:自律
自律,是人生最尊贵的标配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书中提到,“不自律的人就是情欲、欲望和感情的奴隶。”
在纷扰的世间,我们会面临很多诱惑,生活中也有很多事情要处理。如果缺乏定力和远见,不懂得约束自己,生活的方向就很容易失控,以致随波逐流,迷失自己,成为受外在牵制的奴隶。
唯有一个自律的人,才能理清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让其各安其位,稳当妥帖,串联起井然有序又自在轻盈的人生。
缺乏约束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只不过是一匹脱缰的野马,面临的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克雷洛夫寓言》中,有一个关于马和骑师的故事。
骑师驯了一匹好马,他认为给这样的马加上缰绳是多余的。有一天,他骑马出去时,就把马缰绳解除掉了。马在原野上飞跑,当它知道什么束缚也没有的时候,就越来越大胆了,它一路狂奔,把骑师摔下马来。它往前直冲,什么也看不见,什么方向也辨不出来,最后冲下深谷,粉身碎骨了。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乔布斯也曾说过,“自由从何而来,从自信来,而自信则是从自律来,先学会克制自己,用严格的日程表控制生活,才能在这种自律中不断磨练出自信来。”
唯有拥有对事情的掌控能力,以及自律的精神,才能收获真正的自由。唯有懂得自律的人,才配拥有心中的远方。
其实,于很多事情而言,还轮不到拼天赋的地步,自律与坚持才是更为可贵的品质。
曾看过《严歌苓:写作是自律并坚持的日常生活》一文,里面提到我国华裔女作家严歌苓的自律生活。她每天写作六小时,每隔一天就要游泳1000米。每隔一两年,严歌苓的名字就会出现在畅销书架或者改编的影视作品上。
她出书就像交作业一样“规律”,她总会被问:“你怎么能写那么多书?”严歌苓的答案跟她每天的生活一样简单:“我当过兵,对自己是有纪律要求的,当你懂得自律,那些困难都不算什么。”
难道因为难就不做了吗?对于一个真正有追求的人来说,打破心中筑起的藩篱,用自律与行动突破眼前的障碍,才能走向心中的远方。
美好的人生从自律来,自律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
美好的人生从不将就。唯有自律的人,才会得到岁月的厚爱。丁尼生曾说,“自尊、自知、自制,只有这三者才能把自己引向最尊贵的王国。
意味着尊贵的人生,你可以自己去成就。换言之,你想活出什么样的人生,取决于自己对人生的掌控能力。
唯有懂得自律的人,才能形成自由行走世间的底气,成就你想要的人生。
第五篇:自律
自律
自律,换而言之,就是严于律己。它是与监督想对立,更强调自我约束和自觉规范的一种意识。自律,就是要在思想,品德,行为上从严要求自己。古人云;君子责己,小人责人。从古至今都把能否严于律己当作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高下的标准。因此,我们应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时候情况下都做到自律。
要想做到自律,首先要理解监督和自律的关系。监督意指被动地接受来自外界施加于自身的规责和看管。而自律则是主观的,能动的适应。它们均能达到约束行为的目的,自然都是必要的。但想较之下,自律显得更为重要和积极。就作用而言,监督也是为了使人们更好的自律。
要真正做到自律,并不容易,它是自己与自己的约定和承诺。还需要做到很多。
先之,要从自身严格要求。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现在我们所身处的世界真得很复杂。有无数的新奇和诱惑,如何正确的对待关系到我们的一生。来自网络的纷繁复杂的虚拟,来自现实无花八门的骗人把戏,我们的确很难应对。所以,自律就非常的重要。保正不做第一次就是一种拒绝,就是一种自我保护。
再之,要经常自省,自察,自我批评和自我约束。德过哲学家海涅说,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够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机会改正。一个人的愚笨不在他的无知,而在他不知自己的无知。一个学会审视自己的人才有可能认清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有自知之明。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醒砸己,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什么坚决不为。我们要问自己,你在做什么,你该做什么,对你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们所做的一切的前提是没有妨碍到别人,而不是只为了自身。
次之,不怕丑,不怕痛,不护短,有过必改,有错必究。一个多么高尚的人,也不免会犯错误,而勇于改正会让他更加高尚。斯威夫特说,公开认过有益于灵魂。是的,一个人不羞于承认自己犯了过错,说明他变得更加豁达。中国自古就有谚语: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勇于认错不但是自律的态度,更是做人的气度!
作为学生,我们更应该学会自律,学会做更好的自己,只有自律,我们才可以自尊自爱,只有自律,我们才可以自省自知,只有自律,我们才可以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