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杜月笙全传》读后感
《杜月笙全传》读后感
阿凯君
起初是因为看了一本《梁启超家书》对北洋民国那段历史感兴趣,后来又看了罗辑思维里讲了一集杜月笙的代价,所以找了这本书来读。杜月笙从一个浪迹街头的小混混到叱诧风云的上海大亨,甚至于晚年时期的他受到蒋介石和毛泽东的拉拢,足以说明他的影响力。对于他八面玲珑的交际和深谙权术的运用,我认为大多数人是永远都做不到的。这不是我最佩服他的地方,最佩服的是他一个黑帮出身的人在民族大义面前挺住了身板,实在难能可贵。上海滩的三个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就属杜先生的影响最大,这应该和他挺身抗日有很大关系吧。
风云交际,跌宕起伏,是那个时代成就了杜先生的传奇事迹。有多少人,能在潮起潮落的动荡中全身而退?杜先生可以早点抽身走人的,而且他一直是个很冷静,考虑很周全的人。可他抽身那么迟,我觉得他的结局有点凄凉。可能我现在无法理解他的想法,他是一个那样的位高权重的人,又受到传统的忠义文化影响,他总得照顾好身边的一大群人。可当他落难的时候,没有几个人能真心帮他的,他会心痛吗?用忠义结交的一群人,却用忠义背叛了他,那些人只是在利用他,而杜先生应该比谁的心里都明白。
这本书的文字没有什么要说的,因为是一本人物传记,而且年代也久远了。只是想起之前听高晓松多次提起民国那个时代,他称是最好的时代,大师辈出,群星闪耀。不可否认那个时代各行业都有大师出现,但我认为那是中国刚从旧社会进去新社会,社会各行业都是空白,只要稍有机会去做事的人总会有开山的祖师爷。
一个社会有几个大师的出现就叫最好的时代,我认为这个是不太准确的看法,没有看到那个社会的真相。北洋民国的时代**,战争,天灾人祸,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绝对不是最好的时代。我认为最好的时代是现在我们的这个时代,是绝大多数的小人物可以通过勤劳努力换来体面生活的时代。享受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吧,唯有努力进步活到尽兴才能不辜负这个最好的时代。
第二篇:杜月笙全传读后感
前不久,黄姨电话里向我推荐《杜月笙全传》,并踏着夜色骑车往返两次送书上门,使我能有机缘阅读到这套书,从而对这个叱咤上海滩几十年的上海“教父”第一次有了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尤其是里面涉及到的许多为人处世之道,在今天的社会里,都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杜月笙全传读后感。
一堆烂骨头里挑出两枚鲜鸡蛋:
一。杜是个知恩图报、重情重义的人。
杜月笙投靠在黄金荣门下时,黄的老婆在打算重用他之前,有意地试探他,施出2000块钱,就是想看看他怎么去用这第一桶金。
杜月笙怀揣着这笔从天而降的巨款回到蜗居的地方,他的朋友问你:“你准备拿这笔钱做什么?存起来?还是买幢房子开片店,成家立业?”
杜茫然地回答说:“这些,我还都没有想到呢。我很久不曾到十六铺了。”(十六铺是他旧日朋友们居住的地方)。
第二天,他回到十六铺,首先找到的是他从前当伙计时的水果铺老板,他曾因为嫖和赌亏空太大,从铺子里挪用过大量的款项,最终无颜再回那里,但老板一直不计前嫌。
杜见到老板,把他拉到后房,表情严肃语气恳切地说“以前有些事情我对不起你。我知道你是不介意的,我每天夜里都会想起,你自己的境况并不好……钱还是要还你的”。
说着话,递给他一张纸条,上面所欠的公款虽只有50多块,却分门别类记得清清楚楚。随后,杜递过了200元大洋。
随后,杜又找到了他学徒时的师傅、引荐人,还有以前赌钱时欠过帐的那些人,有些赌客都早已经把他给忘记了,所有人都得到了双倍的偿还。
他的朋友忍不住说他“月笙,你这是干什么、“
杜笑着说:“这帮朋友,平时想意外得个三角五角的都得不到,一旦到手三五十块,你想他们有多高兴?”
“他们高兴,与你有什么相干?”
杜凑近他的耳朵,悄声地说:“不要忘记,我们自己也过过这种穷苦的日子的。”
看到这里,杜日后能在鱼龙混杂、江湖险恶的上海滩黑白两道上游刃有余、翻云覆雨,还会让人感觉奇怪吗?
果不其然,杜几十年个人命运的血雨腥风中,可以说一刻都没有离开过“朋友”这两个字,读后感《杜月笙全传读后感》。军统头子戴笠就曾经在最落难的时候得到过杜的慷慨接济。而日后戴笠对杜的友情回报则是不可限量的。在“交友”方面,杜表现出的才能与天赋,绝对不是广结善缘、仗义疏财这么简单,更体现出的是他辨人识人方面的独具慧眼!
二。抗战中表现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气节!
“一.二八”沪战初期,日本帝国主义为施缓兵之计,谋与中国当局接触,协议“双方停战”。在这次会谈中,杜做为中方代表是寸步不让,显示了一个普通中国人对外敌所应有的骨气,让日本人吃惊。
沪战进入第二阶段,双方处于胶着状态,日企图从法租界出击,各国领事慑于日寇的气焰,囿于自己的私心,多持忍让回避态度,这时杜愤然起立说:“东洋兵要利用租界打中国人,如得到在座人同意,我杜月笙要在两个钟头内,将租界全部毁灭!”
淞沪停战协定达成后,在宴会上,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将军动情地说"35天血战以来,十九路军将永远不会忘记一个人,这就是杜月笙先生。杜先生是支援“一.二八”抗战的地方领袖。"
当然,我并不是来为这个上海教父翻案昭雪或是歌功颂德的.哈!我也没那么大的本事!不过呢,是人就有两面性,毛主席他老人家也不例外,何况杜呢?他身上的一些人性与智慧的闪光点,的确不足以抹杀掉他的罪大恶极——他靠赌起家、以嫖为业,心狠手辣、无恶不作,参与谋杀过共产党,一双沾满血的魔爪在上海滩上无处不在、令人半夜惊悚……
所有的是非功过还是留给高人们去评说吧!我只以我、一个普通读者粗浅的眼光来审视着扉页照片里的这个穿长衫、露暴牙的一代枭雄,我在想:都是出来混的。争名逐利、人心险恶的角斗场里,有几个是干净的?!做为一个男人,虽然成就的是一番霸业,无疑也是很成功的了!说句题外话:不是连梅派大师梅兰芳先生青睐的京剧名伶孟小冬都追随于他了吗!这个从高桥小镇上走出来的、自幼父母双亡的穷苦少年。
第三篇:李嘉诚全传读后感
李嘉诚全传读后感
工程11-4班
蒋荷月
3110512827 这个学期在毛概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始去“读书”,读什么书呢?——名人传书。
从我知道有李嘉诚这位商业巨星开始,我就很想去了解他。了解他的过去,了解他的经历,了解他成功的始末,但是我却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方法,现在老师的一句话点醒了我,我可以去读他,用最原始的方法去跟他学习,提升自我。
读了这本书,我不仅得到了知识,更是树立了自信心。李嘉诚创业的故事以及他的不平凡的工作态度、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深深激励了我,使我坚信,我的未来一定能功成名就!
一个人就是一部历史,李嘉诚的人生走过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经历了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太平洋战争、文化大革命等等大事件,可以说他是看着中国从乱世走向和谐社会的。他是一位商业巨子,更是一位政治商客,要不然他怎么能顺利的度过两次巨大的金融危机呢?
有人说李嘉诚的成功是必然的,为什么呢?因为勤奋、坚持、思考、学习是李嘉诚雷打不动的日常行动,早已成为他生活的一种习惯。当成功要素成为生活习惯,成功还会远吗?
李嘉诚出身在一个有着浓厚儒学气氛的家庭,他喜欢每天泡在古宅的藏书阁,孜孜不倦的阅读诗文,他有一个美好的童年。这些让我感觉很是惭愧,我后悔儿时读书太少,又不懂事,导致现在知识短缺。但是没关系,他有美好童年、有有利的学习条件、有家世,但是我们也可以从现在开始,学无止境,也不会分时机。现在应该做的就是认真学习每一科知识,留住每一本书里的财富。以后,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的经历、学识等等,去教育我们的下一代。
李嘉诚在父亲指导下学习英语、学说广东话;辍学后坚持自学英语;工友业余打牌娱乐,他抓紧时间自学文化。他说,具有判断力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凡事要充分了解,详细研究,掌握准确资料,自然能做出适当的判断。求知是最重要的环节,今天我还坚持继续学习,尽量看新兴科技、财经、政治等有关报道,每天晚上还坚持看英文电视,温习英语。求知已成为他的习惯,我们也应向他学习,随时拥有一个求知的心。
李嘉诚有今天的成绩,也离不开他父亲的教育,他留给李嘉诚的宝贵遗产就是做人的道理,其中有一条让我感触最深——做人一定要有骨气,求人不如求己。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失意时莫灰心,得意时莫忘形。
李嘉诚工作时真诚敬业、勤勉有加、善于观察学习。他在茶馆跑堂时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老老实实地工作,而是在工作中不断的揣摩顾客的消费心理,投其所好,真诚待人,使顾客感到特别的受尊重。这样不仅深得顾客的喜欢,还能时不时引导顾客消费,让茶馆生意越来越好。
他的步伐很快,手表始终比别人快15分钟;初做推销员期间,别人做8小时,他就做16小时,以勤补拙,后来居上,仅用1年的时间,他就实现了预定目标,超越了另外6名推销员,他的销售额是第二名的7倍。此时他并没有安于现状,因为他认为贪图现状只会磨去自己的斗志,要趁现在年轻,多学一些谋生的本领,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以实现他的夙愿——做一名驾驶大船的船长!
他在推销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有借鉴意义的经验供我们学习:对于有可能争取的顾客,要坚持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相反,对那些根本没有可能做成生意的客户,则应当机立断,绝不磨蹭;作为一个推销员,要揣摩客户的态度,然后综合分析推销成功的概率有多大,如果毫无希望,最好立即告辞,这样可以争取时间。时间就是金钱,在你无端耗掉的这段时间里,在别处也许你早就做好了另一桩生意。推销的实质就是推销自我,能把自己推销给别人,推销就成功了一半。
另外,李嘉诚曾说:“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较难;让生意跑来找你,你就容易做”。如何让生意跑来找我们呢?当然得靠朋友。如何交到朋友呢?关键要注重信誉,讲义气,处理好各方利益问题。善待他人、利益均沾是生意场上交朋友的前提,诚实和信誉是交朋友的保证。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注重的就是做人的道理,做个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的人,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好生意。
李嘉诚丰富多彩的人生让我震撼,而他留给我们的为人处世准则也多不胜数,下面只是我所了解的一小点,用以自勉:
1、勤奋是一切事业的基础,是一个人成功的要素。勤奋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人所得的报酬和成果,与他所付出的努力往往成正比关系。我们要勤力工作,对企业负责,对股东负责。
2、让小利、赢大利,利可以是人脉、名声、金钱、权利。对自己要节俭,对他人要慷慨。处理一切事情以他人利益为出发点。
3、在人的各种素质中,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是上帝赋予的重要财富,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第一桶金”。
4、善待他人、利益均沾是生意场上交朋友的前提,诚实和信誉是交朋友的保证。
5、决策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应开阔胸襟,统筹全局。等到一旦决策之后,则要义无反顾,始终贯彻一个决定。
6、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生命的源泉;信誉、诚实也是生命,有时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7、“从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稳健”,获得收益,就要回馈股东及公司员工,只有利益权衡,才可长久发展。
8、有新发展但也不忘老本行,喜新不厌旧!古人云:每一个成功的人物,都要重视“固其根本,浚其源泉、积其德义”。
9、要了解下属的希望。除了生活,应给与员工好的前途;并且,一切以员工利益为重,特别在年老的时候,公司应该给与员工绝对的保障,从而使员工对集团有归属感,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10、用别人的钱赚钱。钱可以拿来消费,但绝不能用来浪费。读书不是完成任务,我买下了这本书,以后可以反复品读,陶冶情操,升华思想,激励人生。
第四篇:全传读后感
固然有许许多多的事情值得我们去思考,唯有诚信是不容质疑的,全传读后感。不管你现在做什么,将来要做什么样,我们必须以诚待人,以诚待事。
今天终于把《李嘉诚全传》读完了 ,在此想写点我读了此书的感受
这个读后感,写的时间太久太久,想对于以前的读后感,这次总是有些事情困扰着我,所以现在我先把我读懂的一部分与大家一同分享!
20世纪末叶,经济热成为全球性的时代大潮。一代超人李嘉诚,人称香港首富,同时又是世界华人首富,在华夏经济史上耸起一座丰碑,举世瞩目。因此,我是带着对他经商道路的追崇心情来读书的,希望从他经商之路看出些什么。
读完嘉诚传奇的一生,让我心存最深的不是他如何以超人之术创立的宏基伟业,而是他那和睦的待人处事态度和他对做任何事情的诚信态度.我想就是因为拥有这个才成就了他今天的事业,这就是”超”之所在。就诚信而言,(书中令我佩服的还有很多,但李超人的诚信是我最敬佩的.)中讲了这样一件事情,他还在开塑料花厂的时候,有位欧洲批发商看中了李嘉诚的企业,想大量收购,可这时刚好李的企业资金发生了问题,所以那位批发商在和李做生意之前附带一个条件,那就是找一家实力雄厚的公司或个人做担保。
李嘉诚在找不到担保人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去开发新产品,结果他通宵赶出了9款样品。
第二天连忙去和那个批发商交涉,他用自信而执着的口气说:”请相信我的信誉和能力,我的原则是做长生意,做大生意,薄利多销,互利互惠”。批发商微笑的说:”我早已找好一个担保人了,那个人就是你,你的真诚和信用就是最好的担保”,读后感《全传读后感》。此次生意的成功更使长江公司实力上了一个台阶。
后来的李嘉诚用7亿资产的中小型企业,成功地控得资产价值60亿的香港第二大英资洋行和记黄埔。他正是用怡和大班对他的信任和支持,收购时才做到兵不血刃。为什么怡和大班会如此的看重李嘉诚呢?这正是李嘉诚的诚信说服了他们。收购和记黄埔后,李嘉诚由此被誉为”超人”.外在如今李嘉诚的企业中,仍然还有着建厂时进厂的老员工,虽然企业涉及的行业和专业越来越复杂,他仍然把老员工留在自己的企业中,无不体现他对老员工的关怀,从中也反应了一个“诚”字。用他自己的一句话就是“你必须以诚待认,别人才会以诚相报”。
读完李嘉诚传奇的一生,固然有许许多多的事情值得我们去思考,唯有诚信是不容质疑的。不管你现在做什么,将来要做什么样,我们必须以诚待人,以诚待事。
---------------------
暑假里,我看了一本书,叫做《说岳全传》,讲的是岳飞的一生.本书主要讲述了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传奇故事.岳飞出生三天,家乡汤阴县就遭遇洪灾,父亲遇难,母亲抱着他坐在花缸中逃生.漂流至内黄县,被王明收留.岳飞在母亲严教下读书识字,又与王贵等从周侗学艺,少年时即文武双全.岳飞与王贵,牛皋等结义兄弟赴京考武举,因枪挑小梁王闯下大祸,逃回乡里.不久,金邦四太子兀术兴兵南犯,掳走徽,钦二帝.康王逃回即位,召岳飞抗金.岳飞在牛头山上一战,大败金兀术.接着又挥师北上,在朱仙镇大破金兵.正当岳飞准备直到兀术老巢黄龙府时,兀术派去的内奸秦桧用12到金牌召岳飞回京.并以“莫须有”的罪名,屈杀岳飞,岳云和张宪于**亭.不久,秦桧暴死,高宗驾崩.孝宗为岳飞平反昭雪,岳雷率“岳家军”打破金兵.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这件事情不太理解:岳飞被12道金牌召回,甘愿落下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他还是忠于朝廷,没有违抗.我觉得这样并不好,他死了,就没有像他那样有勇有谋的忠臣良将去抵抗金兵.他这样做,不但没有忠于朝廷,还对不起天下老百姓.因为,这个朝廷就是老百姓的,只是有奸人在贻害朝廷.他不去抵抗金兵,只会让老百姓受苦.要是我,就不会回去受死,我会与金兵抵抗到底,宁可自己落下一个不忠之名,我相信老百姓会谅解的.
第五篇:曾国藩全传读后感
曾国藩全传读后感
前段时间去出差,返程乘坐火车,由于到站时间较早,就在候车室的小书店看看,一本《曾国藩全传》吸引到我。此前在手机上看过电子版的《曾国藩传记》,对此人甚是敬佩,所以就买了这本《曾国藩全传》,用闲暇时间和工作之余读了这本书,现在谈谈我的读后感想。
这本书用了一周多的时间读完,感觉还不错,材料翔实,立论客观,让我对曾国藩的认识也渐渐有了一点概念。对于曾国藩的评价,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不乏其人。早在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时,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送其绰号曾剃头。到了1870年天津教案,不少人骂他是卖国贼,以致曾国藩也觉得内咎神明,外咎清议,甚至有四面楚歌之虑。但在本书里,作者立场鲜明:曾国藩是清朝的中兴之臣,正是因为他成功的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才得以使清朝又延续了60年寿命,中国没有提早分崩离析。
而近代关于太平天国的历史评价早已从教科书上一边倒的积极褒扬转为较客观的历史评价,太平天国起义虽然是一次大型的农民起义运动,但是它并没有给农民带来解放,只是换了某种名义把农民仍旧束缚在封建剥削制度之上,从洪秀全入住南京后给后宫嫔妃立下的十不准就能看出其与腐朽的清朝统治政权没什么区别;另外太平天国不加分析地反对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当时和后世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曾国藩与太平天国的较量,与其说是一次封建地主阶级对广大农民的镇压,不如说是两者迥然不同的政治思想之间的一次较量,因为曾国藩是铁杆的儒教卫道士,而洪秀全拥护的则是基督教,宗教这个东西是最具有排他性的。书里曾提及记得有一位日本学者说起,曾国藩和天平天国的战争,是一幕东方的宗教战争,这话实在有几分可信。
历史这个东西是最讲不清的,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种历史,这里就不纠缠于曾国藩的历史功过了,只谈一点,我对曾国藩本人的印象。全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曾国藩的虚心求过及持之以恒。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曾国藩过人之处在于他平时每天自己找出过失,请旁人指出过失,等到感觉过失存在时,再用极大地毅力来改过。他曾在日记里写道:前以八德自勉,曰:勤,俭,刚,明,忠,恕,谦,浑,近日于勤字不能实践;于谦、浑二字,尤觉相违,涑愧无已,读后感《曾国藩全传读后感》。(甲子四月)曾国藩求过的第二方法,便是请求朋友和兄弟直言相告。他说:余身旁须有一胸襟恬淡者,时时伺吾之短,以相谏规,庶不使‘矜心’生于不自觉。
联想今日,许多红了的所谓名人,别提自查过失了,就连别人的意见主动送上门来都懒得理会,臵若罔闻。一时间批评意见听得多了,甚至会恼羞成怒,反咬一口,比如前段时间李少红携新版《红楼梦》中的年轻演员们到上海录制节目时突然情绪失控,指责媒体如今对新《红楼梦》满是挑刺和负面报道。我认为新《红楼梦》播出以来媒体一直以挑刺的眼光来看待我们,从不写我们好的地方,只写负面报道,这是什么心态?反复黑《红楼梦》,这太武断了。我想曾国藩如果活到今天,听到此番言论,不知作何感想。不管怎样,不管处于什么时代,这种虚心求过,严于律己的精神还是值得提倡和借鉴的。
曾国藩在年轻时曾立下著名的日课十二条,作为他每日生活的规范:
一、主静:无事时整齐严肃,心如止水;应事时专一不杂,心无旁物。
二、静坐:每日须静坐,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绝不恋床。
四、读书不二:书未看完,绝不翻看其他,每日须读十页。
五、读史:每日至少读二十三史十页,即使有事亦不间断。
六、谨言:出言谨慎,时时以祸从口出为念。
七、养气:气藏丹田,修身养性。
八、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随时将自己当作养病之人。
九、日知其所亡:每日记下茶余偶谈一篇,分为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十、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不可一味耽搁,否则最易溺心丧志。
十一、作字:早饭后习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皆作为功课看待,绝不留待次日。
十二、夜不出门:临功疲神,切戒切戒!
其中有四条他一直持之以恒,坚持到最后。分别是:
一、起早;
二、写日记;
三、读史十页;
四、记茶余偶谈。这四件事,他终身未间断,从而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修身理论和修身方法,并为世人留下了著名的家书和日记。
有人可能认为写日记并非难事,但写日记用楷书,并且终身不断,还是需要相当大的毅力的。即使在他军务最繁忙的时候,他也不肯荒废,直到他临死的前一天,我们还可以看到他最后一天的日记,这种有恒的精神,正是他一生辉煌的地方,也是我们最值得效法的。至于读书,曾国藩在同治十年的时候,已经六十一岁,并且右眼失明,许多人劝他静养享福,但他仍旧读书不息,决不使光阴虚度。
有意思的是,曾国藩的失败经历在此书中也有记载。他年轻时曾连考两次会试不中,随后又努力复习一年,在虚岁28岁时,道光十八年(1838)殿试考中了同进士,从此之后,一步一阶的踏上仕途之路,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在他初战太平天国时,也曾初失利于岳州,后挫败于靖港,愤急之余,两次投水自杀,都为左右救起,得以不死。可见曾国藩虽终生修身,但终归也是个凡人,也有曾经过不去的坎儿,若非左右救起,那么中国后期的历史恐怕就要改写了。这两件事情,也再次佐证了失败是成功之母,如果年轻的曾国藩在两次落第之后放弃走仕途之路,很有可能他会重复他父亲的老路,去当私塾先生了,那对风雨飘扬中的晚清和中国无疑都是一巨大损失。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见不着后天的太阳。这是马云在阿里巴巴经常说的一句名言,亦即要永不放弃,我想曾国藩是深谙此理,并身体力行之。
总而言之,这本书对于喜欢曾国藩或喜好历史真相的人,还是值得一看的,推荐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