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告别》读后感:人生的那个圆(最终五篇)

时间:2019-05-15 16:07: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最好的告别》读后感:人生的那个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好的告别》读后感:人生的那个圆》。

第一篇:《最好的告别》读后感:人生的那个圆

人生的那个圆 ——《最好的告别》读后感

你的林子 从终点出发

“所以可以说,我们已经是怪物,我们的寿命远远超过了给定的时间。当我们研究衰老时,我们试图理解的并不是自然的过程,而是非自然的过程。”

——阿图葛兰德 《Being Mortal》(最好的告别)

“科学只能帮助我们了解外部世界,但却不能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内心”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作为人,我们总是想要更多。

1943年提出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了五个层次:生理需求(Physiologo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简而言之,这5个需求在前一个满足了的情况下,后一个就有了追求的欲望,同理,如果前一个需求都无法满足,那后一个也就没有了追求的动力和意义;

这解释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很多问题,不说远了,就从我们的爷爷奶奶辈说起,他们的前半生都是在战乱和社会动荡的年代度过,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几乎成了生活的全部意义,因此直到和平年代来临,他们大多数仍然维持非常简朴低调的生活,往往对儿女孙辈任何额外的“好意”持拒绝态度,他们只关心一家人是否平平安安在一起,什么“社会的尊重”和“自我的实现”,无关紧要。而我们的父母辈,他们度过了饥饿、**的童年和少年,和平稳定正好在他们的青状年时代来临,他们抓住了所有的机会,付出了我们这一辈无法想象的代价去拼自己和家人的前程,赢得此前从未感受过的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最终达到“自我的实现”,甚至自己没实现的仍期待在子女身上实现。

然而,任何理论都无法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比如衰老、重疾、灾害等同时威胁到多个需求的特殊情况下,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选择序列。比如那些无论是新闻里还是在我身边的“伟大”的人们,有的为了确保腹中宝宝的健康,拖延自己的重疾治疗,有的为了“祖国和人民”,奋战在抢险救灾第一线,在他们眼里,“爱”和“自我实现”比“健康、安全”更重要。还比如那些暂时或永久丧失行动能力、交流能力的人们,或者经历过这样的危险的人们,无论他们是否年轻,往往会对“自我实现”开始意兴阑珊,“爱和归属感”成为了最重要的价值,他们不想为不确定的明天做太多的“牺牲”,也不想在那些“新奇”的事务上满足肤浅的好奇心,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开始倡导“回归古朴、回归本真”,自己种菜,自己做衣服,甚至自己去建一座房子,只是为了享受“今天”的每一分钟,对每一个还在身边的人给予真心的交流和爱。

除了这些“需求序列”的特殊情况外,到了如今的2017年,人的“重要”需求似乎又增添了新的内容——那就是70后开始实践的、80后玩出花样的、90后及其之后奉为原则的“自由”.“自由”的概念无法做一个准确的描述,但是人类主宰自我的意识,每一代人都比上一代人更为看重。在科技高速发展、人类分工越加精细化的今天,为了享受尽可能多的“自由”,我们无所不用其极:为了最大限度享有支配时间的自由,交通和交流的“速度”越来越快,为了最大限度享有选择的自由,商品和服务的“品种”越来越丰富,“品质”越来越追求卓越,为了最大限度地享有“自我实现”的空间,我们几乎可以把一切家务事“外包”,包括养育小孩、抚养老人……

在这个物质极度丰富的世界,我们享受着日新月异的自由和便利,但我们的内心呢?除开新奇、刺激的感官享受外,那些“吃穿住用行”每一步都必需面临的眼花缭乱的“选择”,那些越来越依赖于手机和电子产品的人与人的“交流”,我们越来越“自由”,可我们越来越“忙”,繁忙的工作之余,我们好像也失去了“享受生活中最琐碎事务”的能力,我们忙着购物,忙着带孩子上兴趣班,忙着去世界各地旅游,忙着把那些看起来精彩的时刻发到朋友圈……然而,对于我们生活中最普通的做饭、洗衣服、收拾房间、整理照片、和老人、孩子聊天的时间,成了那块不断被压缩的海绵。

正如阿图医生(《最好的告别》的作者)所说,我们都知道生命有限,但如今由于对科技的依赖,我们总有一种幻觉:我们的生命还很长很长,我们没享受到的还很多很多。阿图医生在书中总是会提到他的爷爷和父亲,我也无数次地想起我的外婆和爷爷。他们虽然都在90岁以上的高龄离开人世,但我父母和我,仍然有着深深的遗憾。爷爷、外婆去世前的那十年,是我父母创业最艰难的时期,也是我在外地学习、工作的时期,每年我最多回家两次。爷爷80岁以后,走起路来特别的慢,而且开始大小便失禁,我只要在家,总能看到他急急忙忙地往卫生间走,甚至很多时候都来不及,大小便只有滴落一地。他总是摔跤,结果最后一次摔跤之后,他就再也没能站起来,一直瘫痪在床。由于我父母每天要花一半以上的时间在公司,只有把公司的房间腾出一间来给爷爷住,另外请了一个看护,24小时照看他。我只记得每次回家去看他,他总是笑着,由于记忆力严重衰退,口齿也严重不清,大多数时候,我们相对无言,于是我就找些事情来做,比如给他剪指甲,剃头发,洗脚……,甚至有一次,我请父母公司的员工,协助我把爷爷拉到城里逛逛,那天太阳很好,爷爷脸上的笑容我到现在还记得。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爷爷一年也享受不了几次这样的时光,绝大多数时间,他只有孤零零地坐着,或者躺着。他总是抽烟,最开始我每次见他都要强迫他不抽,但是后来我不再阻止,哪怕他的衣服全是烟灰落下来烧的洞,因为我知道他需要那段抽烟的时光。后来我去英国留学,就在那期间,爷爷离开了我们,我没能赶回来见他最后一面。我的外婆在爷爷去世2年后走的,那时我已经回到家乡工作。她是突然离开我们的,那天晚上她住在乡下的舅舅家,舅舅来电话说外婆白天还还好的,突然昏迷不醒,让我们赶快来,我和妈妈、姨妈用最快的速度赶到,舅舅说外婆年纪大了,这下可能真的要去了,干脆不去医院了,然而我和妈妈不肯相信,执意要送到医院检查。我还记得在去医院的路上,是我一路抱着外婆,不断地叫着“外婆、外婆”,她前几天还健健康康的,不可能,不可能是今天。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天医生跟我说的话:“她突发脑溢血,血液已经覆盖脑部的70%,无法医治了”,结果外婆还没能等到回家,就在一路颠簸的车上停止了呼吸。

如果说最大的遗憾,那就是我父母和我,没能在他们有生之年多陪陪他们,但是这是现在这个社会最“普遍”的遗憾,这是一个“无解”的难题。那么从我的外婆、爷爷的角度,他们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呢?我的外婆在他去世前那几年,好像冥冥中有着某种征兆,她跟我们聊天的时候总是要提及她去世之后的事情,但是我的父母和我,总是条件反射式地拒绝她说下去,因为我们总觉得她还那么健康,甚至有时候看报都可以不用老花镜,就算要说也要等她身体明显不好的时候再说,然而我们没想到的是,老天爷根本没有再给我们时间和机会,这是外婆最大的遗憾吗?她最喜欢的是呆在乡下的舅舅家,虽然乡下路不平,各方面条件都没有城里好,但那里有她嫁人之后的全部回忆,而且她可以每天坐在房子前面,跟来来往往的乡邻说说话,不会像在城里那么孤单,然而,她最终也没能在她的“家里”离开人世。这也是她最大的遗憾吗?我的爷爷在去世前,每次我去看他,他总是跟我说他要见他故乡的亲人们,但是由于我爷爷很年轻的时候就离开了故乡,他想见的那些人,我们根本不熟悉,甚至没有见过,联系方式都没有,我们只有跟他说联系不到,来不了。结果直到他去世,他也没有见到他一直念叨的那几个名字。这是爷爷最大的遗憾吗?为什么当时的我不能好好跟外婆聊聊她的遗愿,为什么当时的我在外婆生命最后的几个小时,还要让她在路上颠簸?为什么当时的我从来没有跟爷爷聊过他的故乡?为什么当时的我不千方百计找到爷爷要见的人,不试一试怎么知道不行?这一切的遗憾是外婆、爷爷的遗憾,也是我如今想来最不应该让它们成为遗憾的遗憾。

不可避免的,我也想到了如今还年富力强的父母和我自己。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正位于“而立”和“不惑”之间,我的父母则在“耳顺”和“从心所欲”之间。人的一生就是与自己的欲望博弈的过程,欲望是不断的“得”,而我们必须同时面对不断的“失”.也许我们身体所走的路,是一条面向远方的直线,但我们心的轨迹,却只能是一个“圆”.“生者寄也,逝者归也”,我们需要欲望的指引,也需要家的方向,与其将我们全部的精力都放在那个没有尽头的“远方”,不如开始学着回归那个你忽略已久的“眼前”.阿图医生对“养老行业”的所有运营模式都做了分析和探讨,但都归结为一点,最好的“养老院”就算不是家,也应该是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这既是所有养老行业从业者需要意识到的,也是所有家里有老人、自己也终将变老的每一个人,应该思考的。无论你如何努力,人生的幸福与苦痛的比例不会有任何变化,但我们起码能做的是让遗憾越少越好。

“漂浮在这条水流汹涌的历史长河中,我情不自禁地赶到无数代人的手穿越时间相握到一起”.通过把我们带到这里,我父亲帮助我们理解,他是有着几千年历史渊源的故事的一部分“.阿图医生的父亲是在印度赴美的移民,在父亲去世后,他遵照父亲的遗愿,把他的骨灰带回了恒河,并按照印度教的古老仪式进行了水葬。虽然他在得知仪式中会喝恒河水而恒河水污染及其严重,但他仍然提前服用了抗菌药品并全程参与,最终感受到了那些古老的”仪式“真正的”意义“.我也有自己的欲望,但希望我能和”它“好好相处,画好自己的那个”圆".

第二篇:《最好的告别》的读后感

这本书是闺蜜介绍给我的,从去年看到今年,看开头分分钟想睡觉,有种看不下去的感觉,但还放不下,总是想翻翻,越到后面越有带入感。

作者被寓为医生中最会写作的人。这本书荣获20xx年众多媒体大奖。在书名的下方有个副标题----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

我们都去过医院,医生的能力会让你有一种安全感,但是作者却认为对于自我认识的威胁,最严重的莫过于解决不了病人的问题。

我们终将都要面对家人、朋友和自己的衰老与死亡,其实再高科技的医学也不能帮助人类长生不老,高额的医药费也并不能挽救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生命。

作者说他在医学院读书期间学到很多东西,但不包括死亡。在病人家属问到:“她要死吗?”他不知如何回答。其实家属言下之意是病人如!何!死!

这本书信息量好大,一个个真切的故事,囊括了大量的心理学、社会学的实证,归纳起来主要从三大话题展开:临终医疗、护理以及养老。

作者从不同身份的角度来阐述医学、疾病和老年。使我们能更明智地思考这些本就无法回避的问题,并且做好应对的准备。

思考死亡是为了活的更好。作者这句经典让我不再惧怕谈论死亡。

曾经在重阳节,陪女儿参加舞蹈学校的活动,去过养老院,走进去的那一刻我就想哭,那里的老人大部分是因为患病子女没时间照顾才不得己送去。我询问了好几位老人,他们的实际年龄都比我目测的至少老5-10岁,简陋的房间里只有床、床头柜、衣柜和坐便椅,每天基本只靠发呆来打发时间。这样只会加速他们病情加速。

那次在养老院只有短短1个小时的相处,我和孩子临走时老人那种不舍的眼神我都不敢正视,拉着的手不愿松开。

可见心理关怀是多么多么重要。书中也提到:修复健康,也需滋养心灵。孩童时代,父母甚至是祖父母对我们呵护备至,他们老了,我们也应该对他们关爱有加。

“当我们无法准确知道还有多少时日时,当我们想象自己拥有的时间比当下拥有的时间多得多的时候,我们的每一个冲动都是战斗,于是,死的时候,血管里留着化疗药物,喉头插着管子,肉里还有新的缝线。”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我们无法选择生命的长度,但可以选择生命的宽度。

关注当下,而不是未来,随着年岁的增长,快乐程度提高,会比年轻时更少焦虑、压抑和愤怒。但我想奉劝朋友们,在能够享受生活的同时对自己的身体保持高度的警觉。

最最让我想跟大家分享并且我们可以及时做到的就是书中P34----脚才是老年人真正的危险,导致跌倒的三大主要危险因素是平衡能力差、服用超过4种处方药和肌肉乏力。没有这些风险因素的老年人一年有12%的机会跌倒,三个风险因素都占齐的老年人几乎100%会跌倒。

美国有专门的老年病医生,作者在跟着专家实习的时候,专家在聆听完老年病人的阐述后,观察他们从椅子上站起来是靠手推扶手还是轻松地自己站起来,然后都会仔细检查他们的脚。绝大部分老人暴露了问题:由于无法弯腰够到脚,所以不洗脚,不剪指甲,趾间有疮疡,脚球处有厚厚的老茧。

朋友们,从今天开始关注自己和家人的脚吧。减少服用处方药,增加平衡感和肌肉力量,把跌倒的概率降到最低。

第三篇:作文:最好的告别 2018

最好的告别

教室的窗户,还有一扇开着。夕阳的余晖轻轻地铺展在课桌上,像往常一样。课桌依然,一切如初。但是心里有一个声音在响起:整个初中生涯就这样落下帷幕。

教室后面的黑板,还留着我们写过的字,画过的画,以及一个个调皮的脚印。一块长长的黑板,就像电影一样一帧帧切换而过,镜头里盛满语言,那是我们拥有过的或喜或悲的记忆。而再长的记忆,此刻,却化为短暂的瞬间。我多么想伸手抓住,但是时光无法倒流,正如“谁错过了这一瞬间,它决不会再恩赐第二次。”

最后一节语文课上,老师跟我们郑重道别。同学们希望老师再多拖一点课,因为以后再也没有人给我们拖课了。可是老师一开始就开玩笑说:“这最后一课,我绝对不拖课,我知道你们巴不得提早结束。”

每个同学的课桌上,摆着一个语文老师提前准备好的信封。信封里是我们最后一课的讲义,还有一张写着老师亲笔祝福的明信片。记不清课堂里所有的内容了,但清晰地记得老师在最后一张明信片里写的是:“中考顺利,记得快乐!山高水长,江湖再见!”这才明白老师的用意,才明白这原来就是最好的告别。也许老师比我们都清楚,人生有太多的瞬间一晃而过,人生没有那么多第二次,第一次已是最好的恩赐。

也许正因为如此,所以他总是每逢过节就给我们写明信片送祝福,连儿童节也不放过。同学进步了,表现优异了,他也这么做。我和同学常常吐槽他:“你看别的老师都发汉堡、蛋糕庆祝,你每次都只是一张薄薄的卡片,你能不能有点创意啊!”他总是笑笑,然后为自己狡辩:“卡片里每次的祝福语都不一样啊,而且汉堡吃了就没,而卡片永远留着我手心的温暖。”这真是一个矫情的男子啊——我们忍不住发出一声鄙夷而悠长的“咦~”

老师,毕业后,我没有太多机会再“损”你了,但我现在知道,那些你送的小小卡片都是每一个刻的时光纪念,都在传递着你的关心与祝福。可是老师,你的那一张张明信片,承载着一款又一款的关心,像是一次又一次的珍贵的恩赐。

最后一课,你没有拖课。最后一课,像一个时间限定的瞬间,在铃声响起时,准时停止,戛然落幕„„

用拧干的抹布在讲台上最后一遍擦过后,我去把教室里开着的窗户关上。我站在门口回望一眼教室,再锁上那扇熟悉的门,转身离开。我知道我有点悲伤。但是这三年,我把所有悲伤都喜欢过了。远方,还有呼唤我的东西。

三年的年华之火就此熄灭,可是我会带着老师、亲人、朋友,以及我自己的祝福,继续燃烧自己,迈向远方。尽管瞬间一瞬而过,尽管告别在所难免,但我知道:不忘给自己温暖,心中有一朵永远的火焰。

【刀神李流水 一刀断流水 剑圣陆青山 一剑斩青山】

第四篇:《告别青春》读后感

品味经典,青春飞扬

____《告别青春》读后感 挥别青春的欢声笑语,握别往日的泪水苦心。在边成长边成功的路上,告别了青得发紫的青春,在青春的纪念册上末页,轻轻写下:告别青春,珍重!

——题记

“在白茫茫的车站广场上,马强和罗蕊的身影很快就被暴风雪吞没......”合上《告别青春》这本书,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细细品味、反复琢磨,感悟出来的是一份浓浓的真情,揭示出来的是生命的真谛。

读完这本书之后令我受益匪浅,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篇篇、一则则小故事,而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深刻的大道理,带给我们又一个人生的启迪。告别青春,有亲情,有友情,有一份份厚重的情谊。

初三男孩马强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和同学们眼中的优秀分子。同时,他是个篮球健将。和同学罗蕊一段密密恋情使他整个人都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色彩。但其实,马强也有不为人知的苦涩,那就是他贫穷的家庭和含辛茹苦抚养他成长的父亲。苦难的生活教会他学会了勇于承担责任,敢于挑起生活的重担,让他知道,他没有像同龄人那样躲在父母的羽翼下撒娇的权利。除了成熟地面对这个现实的世界,他别无选择。

这本书教会了我坚强,教会我学会承担。让我看到亲情可贵,让我看到友情无价。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坚强,学会承担。孝敬父母,爱惜朋友。哪怕是为父母端杯茶,捶捶背,那怕是对朋友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亲情可贵,友情无价,请珍惜!

亲情是一种声音。在我们劳累时,它给我们舒活筋骨,让我们全身舒适;在我们悲观时,它给我们鼓气,手牵手的把我们从失败的阴影中拉出来;友情是瞬间开放的花,而时间会使它结果。友情是一把雨伞下的两个身影,是一张课桌上的两对明眸。友情是理想土壤中的两朵小花,是宏伟乐章中的两个音符。

在青春之路上唱着青春之歌,心情那样的舒畅洒脱,不知不觉中我已走过青春之河,回眸巴!回眸青春的神气,几乎每一瞬间都有鲜花绽放,回眸青春的美妙,几乎每一处都有生命的奔息,无论你选择哪个角度透视青春,都是那么玲珑剔透。

第五篇:读《最好的告别》有感1000字

读《最好的告别》有感1000字

作者:人民银行张掖中支 许琼方

当独立、自助的生活不能再维持时,我们该怎么办?在生命临近终点的时刻,我们该做些什么?应该如何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对于这些问题,大多数人缺少清晰的观念,只是把命运交由医学、技术和陌生人来掌控,而《最好的告别》则为我们提供了另外的答案。

作者阿图?葛文德是美国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影响奥巴马医改政策的关键人物。他用丰富的外科医生的经验、大量生死边缘的故事、流畅的文笔,讲述了一个我们都不愿意面对却又不得不面对的话题——衰老与死亡。作者揭示了医学界对末期病人的不当处置,提出了“善终服务”“辅助生活”“生前预嘱”等一系列理念,给了我非常大的启迪。

《最后的告别》告诉我们,医疗有其局限性,如果一味争取,医生在大多数时候可以运用各种手段延长患者的生命,但医疗救助的目的应该是让人回归有意义和有质量的生活,如果这些都无法做到,那么适时的放弃可以回归最终的宁静。作者提到的“善终服务”的概念,和世界卫生组织在90年代提出的“舒缓医疗”有相似之处:对末期病人,不以治愈疾病为目的,而是专注于提高生活质量,并帮助他们的家庭一起面对这个时期的困难和问题,维护生命,把濒死作为正常过程,不加速也不延缓死亡,减轻疼痛,为病人提供心理上、身体上、社会上、精神上的支持,直到他们去世。

许多饱受疾病困扰的人,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里,需要辅助呼吸,不能自理到连眼睛都无法转动,却依然被过度的治疗,也许是在艰难地求生,也许是子女为了自己良心的安慰,把原本回归家庭、回归亲人、回归本初的机会交给毫无意义的冷冰冰的医疗机器和医疗技术,没有尊严和价值地“活着”.亲人生病,当然要竭尽全力为他们治疗,但是如果濒临死亡的边缘,治疗已经没有意义,那么也许可以试一试舒缓医疗,注重心灵的安慰和精神的支持,在家里营造一个舒服、愉悦的氛围,默默等待那一天的到来。

也许有人会说,作为子女,没有为父母做最后一刻的治疗和更多的争取是一生的遗憾。是的,父母的衰老和疾病,直至最后的死亡,无论以何种方式结束,都是一种遗憾和无法言语的悲恸。我们能做的是,在他们还健在的时候,竭尽所能、毫无保留地爱他们,就像他们曾经也那样爱我们一样,在他们要离开的时候,接受死亡,维护生命最后的尊严和价值,按他们的意愿选择离去的方式,双眼噙住泪水,双手合十,在心里默默地祝福。

看书的时候,数度落泪。疾病与死亡是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要面对的问题,如何正确的理解和看待它们,也是我们一生都要学习的功课。我们要开始练习,慢慢练习,练习面对死亡的态度,学着像马可?奥勒留在《沉思录》中说的—“满意地结束你的旅行,就像一颗橄榄成熟时掉落一样,感激产生它的自然,谢谢它生于其上的树木。”

下载《最好的告别》读后感:人生的那个圆(最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好的告别》读后感:人生的那个圆(最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最好的告别》有感1000字

    读《最好的告别》有感1000字文/张玉婷生而为人,能够按照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是我所向往的理想状态,也是我所理解和定义的最好的告别,对我来说,生命的厚度更重......

    人生一个圆美文

    一个商人在海边散步,看见一个渔夫躺在网边晒太阳,于是问:“正是大好天气,为什么不去捕鱼?”被吵醒的渔夫眯着眼:“我为什么要捕鱼呀?”“捕鱼才能赚到钱嘛。”“赚钱干什么?”渔夫反......

    暑假作文:告别2005,那个属于我的暑假

    暑假作文:告别2005,那个属于我的暑假 今天是八月二十九号的晚上。我选了三号的华文行楷来写这篇文章。我很清楚,不论我选什么字体,别人也是看不清楚的。现在的创网上充斥着千篇......

    人生最好的教育

    人生最好的教育(二) 一个相貌平平的女孩,在一所极普通的中专学校读书,成绩也很一般。她得知妈妈患了不治之症之后,想减轻一点家里的负担,希望利用暑假这两个月的时间挣一点钱。她......

    最好的人生规划

    人生规划 时间:2018 年 04 月 28 日 人生如戏,如何演绎好这一出戏,剧本尤为重要,人生规划就是给自己的人生写好基本的戏剧脚本,剩下唯有用心演好这出戏,做到斯人去时,无悔一生。 一......

    最好的人生美文

    人,总是被心情左右着,有什么样的心情,就有什么样的人生。生活,总是被梦想包围着,有多大的梦想,就有多大的希望。人生,总有一些得不到的东西,在失落的情怀里,我们唏嘘感慨;也总有一些轻......

    专家支招 告别“敏感”人生

    专家支招告别“敏感”人生 每年的7月8日是“世界过敏性疾病日”,世界卫生组织呼吁人们远离过敏原,积极治疗过敏性疾病。今年的主题是“摆脱过敏、控制鼻炎、远离哮喘、自在人......

    人生总在告别美文摘抄

    1996年,我读高三。临近高考,为放松,班里组织了一场毕业晚会。我们聚集在学校附近的一个舞厅,彩色球形灯在头顶亮起,同学们一个个走上台表演节目。一个男生说,我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