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战国策·赵三》原文及翻译
赵三·齐人李伯见孝成王
作者:刘向
齐人李伯见孝成王。成王说之,以为代郡守。而居无几何,人告之反。孝成王方馈,不坠食。无几何,告者复至,孝成王不应。已,乃使使者言:“齐举兵击燕,恐其以击燕为名,而以兵袭赵,故发兵自备。今燕、齐已合,臣请要其敝,而地可多割。”自是之后,为孝成王从事于外者,无自疑于中者。
文言文翻译:
齐国人李伯拜见赵孝成王,孝成王很喜欢他,把他封为代郡太守。才担任太守不长时间,有人向孝成王告发他谋反。当时孝成王正在吃饭,听到消息后,没有停止吃饭。没多久,告发的人又来到孝成王面前,孝成王不理他。随后,李伯派使者向孝成王报告:“齐国发兵攻打燕国,我担心他们以攻打燕国为名,而率兵偷袭赵国,所以发兵自己做好交战的准备。如今燕国、齐国已经交战,臣下请求率兵中途拦截疫敝的一方,可以多割取土地。”从此之后,为孝成王在外面办事的人,没有在心中怀疑孝成王不信任自己的。
第二篇:战国策赵策三原文翻译
导语:《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战国策赵策三原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战国策赵策三原文
赵惠文王三十年,相都平君田单问 赵奢曰:“吾非不说将军之兵法也,所以不服者,独将军之用众。用众者,使民不得耕作,粮食挽赁不可给也。此坐而自破之道也,非单之所为也。单闻之,帝王之兵,所用者不过三万,而天下服矣。今将军必负十万、二十万之众乃用之,此单之所不服也。”
马服曰:“君非徒不达于兵也,又不明其时势。夫 吴干之剑,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茧;薄之柱上而击之,则折为三,质之石上而击之,则碎为百。今以三万之众而应强国之兵,是薄柱击石之类也。且夫 吴干之剑材,难夫毋脊之厚,而锋不入;无脾之薄,而刃不断。兼有是两者,无钩缳镡蒙须之便,操其刃而刺,则未入而手断。君无十余、二十万之众,而为此钩缳镡蒙须之便,而徒以三万行于天下,君焉能乎?且古者四海之内,分为万国。城虽大,不过三百丈者。人虽众,不过三千家者。而以集兵三万,距此奚难哉!今取古之为万国者,分以为战国七,能具数十万之兵,旷日持久,数岁,即君之 齐已。齐以二十万之众攻荆,五年乃罢。赵以二十万之众攻中山,五年乃归。今者齐韩相方,而国围攻焉,岂有敢曰,我其以三万救是者乎哉?今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也,而索以三万之众,围千丈之城,不存其一角,而野战不足用也,君将以此何之?”都平君喟然太息曰:“单不至也!”
战国策赵策三原文翻译
赵惠文王三十年,相国安平君田单与赵奢交谈,他说:“我不是不喜欢将军您的用兵策略,让我不怎么敬佩的只是您使用的兵员太多。使用的兵员多,百姓就不能很好地耕种,粮食也要从别国卖入,远距离输送,不能保证军队供应,这是不攻自破、坐以待毙的办法,我不会这样做。我听说过,帝王用兵不超过三万人,天下就能归服。现在将军您每次一定要凭借十万乃至二十万的大量兵员才能作战,这是我所不佩服的。”
马服君赵奢说:“看来您不仅不通晓用兵之道,而且也不明了如今的军事形势。那 吴国的干将之剑,加之于肉体可以砍断牛、马,加之于金属可以割断盘、匝。如果把它靠在柱子上砸,就会折为三段;把它垫在石头上砸,就会碎为百片。现在用三万兵力去对付强大国家的军队,这就像是把宝剑靠在柱子上、垫在石头上砸它一样。况且那 吴国的干将之剑虽然锋利,更难得的是如果剑背不足够厚,剑尖就无法刺人;剑面不足够轻薄,剑刃就无法断物。如果同时具备了这样的剑背和剑面,但是没有剑环、剑刃、剑珥、佩带等辅助之物,那就只好手持剑刃去刺物了,这样的话,剑还没有入物,自己的手指就先被割断了。您如果不拥有十几、二十万的兵力作为像剑环、剑珥这样的配合部分,只想凭借三万名精英横行于天下,怎么能做到呢?何况,古时候天下分成很多个 诸侯国。即使是大城邑,城墙也没有超过三百丈的;人口即使多,也没有超过三千家的。如果用训练有素的三万军队去攻打这样的城邑,还有什么困难呢?如今,古代众多的 诸侯国已经归并成为战国七雄,它们可以召集十万兵力,打旷日持久的 消耗战,如果这样持续几个年头,就会出现你们 齐国(被燕攻破)那样的状况。齐国动用二十万兵力攻楚,五年才结束战争; 赵国出动二十万兵力灭中山,整整打了五年才告成功。假如说,现在齐、韩两国势均力敌,又相互围攻,有谁敢对我夸下海口,说他能用三万兵力去援救这两国呢?现在方圆千丈的大城、户口上万的大邑相互对峙,如果想用三万的兵力去包围千丈的大城,恐怕连城的一角都围不住,至于进行野战就更加不够了,你能拿这点兵力去干什么呢?”安平君田单长叹了一口气,说:“我确实比不上您的高明呀!”
第三篇:《战国策·韩一》原文及翻译
韩一·王曰向也子曰天下无道
作者:刘向
王曰:“向也,子曰‘天下无道’,今也,子曰‘乃且攻燕’者,何也?”对曰:“今谓马多力则有矣,若曰胜千钧则不然者,何也?夫千钧,非马之任也。今谓楚强大则有矣,若夫越赵、魏而斗兵于燕,则岂楚之任也哉?且非楚之任,而楚为之,是弊楚也。强楚、弊楚,其于王孰便也?”
文言文翻译:
“过去您说‘天下无敌’;如今您又说‘就将攻燕’,为什么?”虞卿回答说:“现在说马很有力量,那是事实,如果说马能力拖千钧就不是事实,为什么?现在说楚国很强大,那是事实,如果说楚国能够跨越赵国、魏国同燕军作战,那哪里是楚国所能胜任的!况且不是楚国能胜任的事情而楚国偏要去做,这是损害楚国啊,使楚国强大,使楚国受到损害,它们之中哪种情况对大王更有利呢?”
第四篇:战国策楚一原文及翻译
江乙欲恶昭奚恤于楚,谓楚王曰:“下比周,则上危;下分争,则上安。王亦知之乎?愿王勿忘也。且人有好扬人之善者,于王何如?”王曰:“此君子也,近之。”江乙曰:“有人好扬人之恶者,于王何如?”王曰:“此小人也,远之。”江乙曰:“然则且有子杀其父,臣弑其主者。而王终已不知者,何也?以王好闻人之美而恶闻人之恶也。”王曰:“善。寡人愿两闻之。”
文言文翻译:
江乙想要在楚国中伤昭奚恤,对楚宣王说:“在下位的人植党营私,那么居上位的人就危险;在下位的人互相争夺,那么居上位的人就安全。大王知道这个道理吗?希望大王不要忘记。有人喜欢宣扬别人善良的地方,大王认为这个人怎么样?”楚宣王说:“这人是君子,接近他。”江乙说:“有人喜欢宣扬别人丑恶的地方,大王认为这个人怎么样?”楚宣王说:“这人是小人,疏远他。”江乙说:“虽然这样,那么有一个做儿子的杀了他父亲,做臣子的杀了他的国君,然而大王最终还不知道,为什么?因为大王喜欢听别人的好事而讨厌听别人的坏事。”楚宣王说:“好。我愿意别人的好事坏事都听。”
第五篇:《战国策·赵一·秦王谓公子他》原文及翻译
谓赵王曰:“三晋合而秦弱,三晋离而秦强,此天下之所明也。秦之有燕而伐赵,有赵而伐燕;有梁而伐赵,有赵而伐梁;有楚而伐韩,有韩而伐楚;此天下之所明见也。然山东不能易其略,兵弱也。弱而不能相壹,是何楚之知,山东之愚也。是臣所为山东之忧也。虎将即禽,禽不知虎之即己也,而相斗两罢,而归其死于虎。故使禽知虎之即己,决不相斗矣。今山东之主不知秦之即己也,而尚相斗两敝,而归其国于秦,知不如禽远矣。愿王熟虑之也。
“今事有可急者,秦之欲伐韩梁,东窥于周室甚,惟寐亡之。今南攻楚者,恶三晋之大合也。今攻楚休而复之,已五年矣,攘地千余里。今谓楚王:‘苟来举玉趾而见寡人,必与楚为兄弟之国,必为楚攻韩、梁,反楚之故地。’楚王美秦之语,怒韩、梁之不救己,必入于秦。有谋故杀使之赵,以燕饵赵而离三晋。今王美秦之言,而欲攻燕,攻燕,食未饱而祸已及矣。楚王入秦,秦、楚为一,东面而攻韩。韩南无楚,北无赵,韩不待伐,割挈马兔而西走。秦与韩为上交,秦祸安移于梁矣。以秦之强,有楚、韩之用,梁不待伐矣。割挈马兔而西走,秦与梁为上交,秦祸案攘于赵矣。以强秦之有韩、梁、楚,与燕之怒,割必深矣。国之举此,臣之所为来。臣故曰:事有可急为者。
“及楚王之未入也,三晋相亲相坚,出锐师以戍韩、梁西边,楚王闻之,必不入秦,秦必怒而循攻楚,是秦祸不离楚也,便于三晋。若楚王入,秦见三晋之大合而坚也,必不出楚王,即多割,是秦祸不离楚也,有利于三晋。愿王之熟计之也急。”
赵王因起兵南戍韩、梁之西边。秦见三晋之坚也,果不出楚王卬,而多求地。
文言文翻译:
有人对赵武灵王说:“三晋联合秦国就弱小,三晋疏远泰国就强大,这是天下人看得明明白自的事情。秦国与燕国亲善则进攻赵国,与赵国亲善则进攻燕国;秦国与粱国亲善则进攻赵国,与赵国亲善就进攻魏国;秦国与楚国亲善则进攻韩国,与韩国亲善则进攻楚国;这是天下人看得明明白自的事情。然而华山以东的六个国家不能改变秦国的连横之路,是因为兵力弱小。兵力弱小的国家又不能团结一致,这是秦国何等明智,山东六国是何等愚蠢。这是臣下为山东六国忧虑的地方。老虎将要靠近野兽,野兽不知道老虎靠近自己,而两个野兽互相斗得很疲劳,可是最终它们都死在老虎口里。所以使野兽知道老虎靠近自己,决不互相争斗了。如今山东六国的君主不知道秦国正在靠近自己,而且互裙争斗两败俱伤,最终使自己的国家归于秦国,智慧比野兽差远了,希望君王仔细考虑一下这些事。
“如今有十分危急的事情,是秦国想要进攻韩国、魏国,向东很注意窥伺周王室,只有在睡觉的时候它才能忘。如今秦国向南进攻楚国的原因,是憎恶三晋的互相联合。如今秦国对楚国罢兵并免除它的赋役,已经五年了,侵夺了千余里土地。如今秦王对楚王说:‘您如果迈动贵步来会见寡人,一定和楚国结为兄弟之国,一定为楚国进攻韩国、魏国,返回楚国原来的土地。’楚王认为秦王的话很友好,恼怒韩国、魏国不援救自己,一定到秦国去朝见。泰国又谋划派使者到赵国去,用共同进攻燕国利诱赵国,而离阔三晋。如今君王认为秦国的话很友好而想要进攻燕国,进攻燕国,还没有从燕国得到多少利益而祸患就已经来到了。楚王进入秦国朝见,秦国、楚国联合一致,向东面的韩国进攻。韩国南面没有楚国的援助,北面没有赵国的援助,韩国没有等到秦楚进攻,就会拿着割让的土地向西跑到秦国去如同马和兔一样迅疾。
秦国与韩国有了好交情:秦国的兵祸予是就会移到魏国。凭借秦国的强大,有楚国、韩国可以利用,魏匡没有等秦国进攻就会拿着割让的土地向西跑到秦国去如同马和兔一样迅疾。秦国与魏国有了好交情,秦国看赵国就像自己环中的物。凭借秦国的强大并有韩、魏、楚的支持:加上燕国对赵国恼怒,他们共同对付赵国,赵国一定要被割取很多土地了。国家走到这种地步,臣下就是为此而来。
臣下因此说:事情有急于要做的。“趁楚王没有入秦的时候,三晋互相亲近坚定盟约,派出精锐军队戍守韩国、魏国的西部边境,楚王听到,一定不会到秦国去,秦国一定恼怒并像以前一样进攻楚国,这样秦国的兵祸不会离开楚国,有利于三晋。如果楚王进入秦国,秦国看到三晋联合并坚定盟约,一定不放楚王回国,就要求楚国多割让土地,这样秦国兵祸不离开楚国,有利于三晋。希望君王迅速谋划这些事!”赵王因此向南发兵戍守韩国、魏国的西部边境。秦国看到三晋坚定盟约,果然不放楚王回国而要求多割让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