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长留天地间》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19-05-15 16:14: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清风长留天地间》读后感1000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清风长留天地间》读后感1000字》。

第一篇:《清风长留天地间》读后感1000字

《清风长留天地间》读后感1000字

天航信睿

近日,在天锐1船党支部的“话廉洁 展清风”廉洁教育活动中,我认真阅读学习了廉洁书籍—《清风长留天地间》,令我印象深刻的除了一位位廉洁之士的高大形象,还有一股浩然正气。

通过阅读《清风长留天地间》一书中的文章我懂得了古代以来为官者的最高价值取向——廉洁、公正、爱国、爱民、奉献。这不仅是人民对为官者的期盼,同时也是对其廉洁从政的评判。《清风长留天地间》核心所讲的是“爱民如子,为民做主,以民为本”, 共收录了十二篇获奖的文章,这几篇文章语言幽默,富有趣味,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讲述了廉政建设和廉洁奉公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给我带来大大的启示。其中《背后的眼睛》这个小故事给我的感受最深。《背后的眼睛》讲述的是某市某集团副总——市委连书记的老同学,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那块土地,在三次不同地点不同场合,欲以金钱贿赂连书记,被连书记那句“背后有眼睛”为由给予拒绝的事情。文章只有短短的900多字,故事虽短,但内涵颇深,看似同学之间的礼尚往来,人情世故,其实那是一个没有硝烟的腐败与抗腐败的斗争,如何才能取得抗腐败斗争的胜利呢?在我看来,是因为该市委书记内心有一股廉洁的浩然之气,时刻谨记自己党员干部的身份,面对诱惑毫不动摇,真正做到以德为先,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革命气节,才获得这场斗争的胜利。

从这本书中不难看出,对于那些贪官的贪图钱财等违法犯罪的行为,他们谋取不义的钱财基本都来自于掌握在他们手中的权力,通过滥用这些权利演绎了种种的权钱交易。在他们的眼里,党纪国法、组织纪律一切都是空话,他们不顾及群众的利益,从各种法律漏洞上下手,这种欺上瞒下的腐化堕落行为,严重败坏了党的风气,并使人民群众的利益遭受了严重损失。

不管是在哪一个年代和朝代,“廉洁奉公”和“遵纪守法”都是我们每一个公民所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这些规范看似简单,但却是我们国家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需要和必须要求。然而,尽管有着明文规定,但是,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违反这种廉政规则的却是大有人在。而更令人们吃惊的则是,在这些人当中,不仅仅包括了普通的公民,甚至还包括了一些党员干部和领导。他们的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自己个人的良心,更是为我们国家的发展与建设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作为企业的一名青年员工,如何以史为鉴,从中吸取教训,如何从我做起,从自我管起,在未来的大风大浪中管得住自己,经受得住考验,是一个非常现实也是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重大问题,对此,我认为:

首先,要警钟长鸣,筑牢防线。任何腐化、腐败行为都是从思想的蜕化开始的,都有一个思想演变的过程。因此,把牢思想这一关是最有效的预防,加强思想教育也是反腐倡廉的根本之策。

其次,从严自律,管住自己。我们现在各方面的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越是在这种形势下,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越要从方方面面严格要求自己。稍有不慎,就可能犯错误、栽跟头。在大事上一定要泾渭分明,小节上时刻从严把握,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脑子里要有明确的界限,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清清白白从政,踏踏实实干事,堂堂正正做人。

最后,自觉接受监督。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滋生腐败;脱离监督的干部,往往会犯错误。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是一面镜子,经常地照一照,检查一下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及时加以改正和纠正,对自己的成长进步大有裨益。

无论处于何种身份,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要增强自身的拒腐防变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和权利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心怀一颗平常心,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认真履行我们的工作职责!(赵小刚)

第二篇:《清风长留天地间》——廉文荐读

《清风长留天地间》——廉文荐读

腐败,是人类权力史上与生俱来的痼疾,也是国际普遍关注的社会话题。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为官清廉、堪称“中华民族脊梁”的清官,至今为人传颂。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读史可以明智。那么追寻清官的心路历程,在他们悲壮与悲怆兼有的经历中,或许能找到造就官吏清廉自守的若干历史规律,从而启发我们今天如何建设廉洁文化,减少贪腐现象的发生。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李小红著的《中国反腐败史话·清风长留天地间:清官的悲怆历程》给笔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全书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前人在长期的反腐败实践中积累下来的重要遗产,忠于历史、追求真实,以史为鉴、雅俗共赏。在这些清官中,最让笔者感慨良深的是“四知”却贿、清白传家的“弘农杨氏”杨震以及被誉为天下第一清官的“南包公”海瑞。

封建社会,贪官污吏盛行,官场上贿赂成风,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但也有个别官吏,为官两袖清风、廉洁奉公,不同流合污。他们的品格历来为人们所景仰,他们的事迹千百年一再被人们传诵,”杨震四知“的故事就是这样的一段佳话。杨震,东汉时华阴人(即今陕西),家贫却学识渊博,人称”关西夫子“,以教书为业,直至五十多岁才出外做官。其为官,一向廉洁不贪,且敢于“同腐败作斗争”。当时汉安帝乱用公款民财供他个人享受,甚至大兴土木,给他幼时的奶妈盖华丽的宅院。满朝官员附合者甚众,唯杨震敢于上书加以劝谏,即使为汉安帝不喜、为群臣所嫉恨也不在所不惜。

据《后汉书·杨震传》记载,杨震先曾做过“荆州刺史”,旋即调任“东莱太守”,在他去东莱上任的时候,路过昌邑,当地县令王密是他在荆州刺史任内举荐的官员,听说杨震到来,当即准备隆重接待。到了晚上还悄悄拜访杨震,并且带着黄金十斤作为赠礼。可是杨震立即不讲情面地拒绝了,痛心地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还道他不过是假客气,故意推让,便笑嘻嘻地说:“暮夜无知者。”谁知杨震更生气了,义正辞严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无知!”王密羞愧万分,只得带上原封不动的重礼,狼狈不堪地回去。这则故事千载之下读来,依然感觉痛快淋漓,大快人心,关键就在于杨震针锋相对的回答,表明了一种操守、体现了一种人格、展示了一种襟怀。“杨震四知”的警语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我们今天的某些“人民公仆”,论廉政却比不上这位封建官吏,其思想境界、道德水准、为官清正程度相距不可以道里计。那些时有曝光的“贿选丑闻”、“跑官卖官”者,大都以为行事隐蔽,“暮夜无知”,因此心怀侥幸,贪婪无状。但其实,“欲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一则反腐败力度加大,“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违纪违法者终究会受到追究;二则有社会舆论的监督,老百姓心里也有杆秤。更重要的是,无论行贿者还是受贿者,也必然内心惴惴不安,深受良心的谴责。可见,“天知地知”是他律,“你知我知”是自律,为官者常思“杨震四知”,见贤思齐,必然对反腐倡廉,廉政自守大有裨益。否则,自以为暮夜无知,像许多落马的官员东窗事发后再来忏悔反省,则无论多么深刻诚恳,也只会令人感到可悲又可叹。

杨震就这样因为清廉自守而清史留名,而说起清官,就不得不提到有明一代的海瑞,他的名字可谓震古烁今,足以与历史上任何朝代的清官相提并论。他不但生活清苦俭朴,为官两袖清风,而且刚直不阿,嫉恶如仇,不畏强暴,冒死谏诤,称得上中国古代清官的典范。

海瑞自号“刚峰”,特重个人节操,鄙视荣华富贵。在任福建延平府南平县教谕之职时,当地长官至儒学上香,左右教官皆跪迎,独海瑞长揖不跪,引起轰动。就职淳安县令时,他以身作则,饭粝羹藿,俸薪之外,分文不取,隆冬之际仍服一袭破敝的单衣。当时来往官员路过,必以各种方式索要财物,海瑞一反常规,从不招待,不惜得罪权倾一时的朝臣。嘉靖四十四年,海瑞把仅有的二十两银子托付给交往甚密的一位官员,冒死上著名的《治安疏》,直指世宗种种过失,言词激烈,世所罕见。虽然得以幸免于死,但被关进监狱。直至世宗驾崩才得以复出。后来他到应天府赴职,单车入官署,其清廉如此。当地豪门大族赶紧将来赭红色的大门漆成黑色,韬光养晦,生怕招惹海瑞。万历十五年,74岁的海瑞卒于官舍,其行囊中仅有俸银八两,葛巾一端,旧衣数件。

海瑞的清廉节操,使他的道德声名到达了巅峰。他的去世在南京掀起了哀痛的浪潮。据说当丧船行至长江之上时,身穿白衣冠,为海瑞送殡者夹立于两岸,长达百余里。但是,海瑞“不怕死、不爱钱”却在官僚阶层中引起非议,其刚直廉洁的风范使得整个官僚阶层自惭形秽,从而让其处于极端孤立的境地。由于他过分追求道德完善,并固执地将道德与世俗人情相对立,苛责他人,这是极不现实的。所以与他的道德建树相比较,其仕途可谓坎坷不平,一生多蹇,皇帝与权臣对他的态度是名扬实抑,根本不予重用。若论匡时济世的功绩,同时代的大改革家张居正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尽管张独断专行,生活奢侈,有结交宦官,贪污受贿之嫌,于道德有亏,但其历史功绩却是不容抹杀的。海瑞身怀治国安邦之志,但仅仅“立德”,而未“立功”,反被视为“异类”,这是海瑞的现实困顿,也是其无法摆脱的悲剧命运。

历史上这样的清官还有很多,在腐败成风的社会现实中,清官历来尤为人们敬仰。直至今天,仍有不少人把澄清吏治,救民水火的愿望寄托在一两位清官横空出世,树立楷模,从而扭转风气。其实这是相当靠不住的。历史上的封建王朝,虽然推行“官本位”,号称“学而优则仕”,而且“做官”与“发财”往往联系在一起,但官员的薪俸制度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根本矛盾是正常的报酬无法维系与其官职与身份相应的体面生活以及一家老小、仆役的生存需要。更有甚者,官还有薪水,吏却常常无薪可拿,故而官场上贪污受贿成风,腐败盛行,渐成惯例,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按正常薪俸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的。统治者其实也是心知肚明,但对此也无能为力,只好睁只眼闭只眼。所以,类似一般京官受收地方官员“冰敬”、“炭敬”居然形成了“制度”和潜规则。众多贪污受贿的官员中,虽然偶尔出现个把杨震、海瑞似的清官,终究无补大局。你清者自清,他浊者自浊,无法从根本上和制度上保障官员廉洁奉公。

建设廉洁,其中官员的廉洁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毕竟没有一个廉洁高效的官吏体制,一切都是空谈。可直到今天,官员的廉洁仍然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不少官员包括高级官员纷纷落马,案情触目惊心,反腐形势非常严竣。从历史的教训来看,根本的解决办法,除了官员自律,提倡清廉自守外,还要加强包括法律监督、组织监督、社会监督等多层级、全方位的督促体制的完善,形成强大的“他律”,让官员不能不廉洁。而从制度上根本加以约束,则是最为关键的,即一方面从源头上控制,确保高素质的人才进入官员队伍,实现“高薪养廉”,使得从政的杰出人才获得相当的待遇,至少不致于因生活困顿而作奸犯科甚至铤而走险;另一方面加强监督考核的淘汰机制和惩罚机制,一旦发现官员不廉洁行为,立即从严处罚并驱逐出去,加大其不廉洁成本,让其因代价巨大而不敢触犯,否则会因触犯法律政纪而受到严惩,并且丢掉其优渥的待遇而得不偿失。目前,广东经济发达,处于全国前列,财政收入充足,具有“高薪养廉”的物质基础,因此,提高官员正常收入,同时建立官员自律与他建相结合的机制,从制度上根本上杜绝贪腐势在必行。总之,与其寄望清官偶出,以个人的力量端正风气,不如建立“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廉洁体系,并且从制度上确保官员待遇优渥,遵纪守法,做一名合格的“公仆”,这就是读清官的历程这本廉洁图书带给我们的启示。

第三篇:《花未眠》读后感:俯仰天地间

俯仰天地间

——《花未眠》读后感

高一1班 邹书琪

“我们仔细观赏画中花,却不怎么留心欣赏真的花。”

在现代信息化世界的包围圈中,我们日渐沉迷于网络——网上购物、网上旅游、网上阅读。我们舍去了曾经与朋友一起逛街的欢乐,开始独自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下午;我们舍去了曾经与亲人一起出游的天伦之乐,开始满足于网上那些残留PS痕迹的名胜照片;我们舍去了在书店享受一个飘着安逸书香的下午,而是连夜盯着手机看网络小说……

多久了?我们有多久没有接触自然了?

我还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站在家乡的山野里窜来窜去,有时和领居家的小孩一起爬上未经开发的山野,山上的野果子,哪些能吃、哪些好吃,我们都一清二楚。偶尔有一个小小的身影从脚边一蹿而过,我们马上就知道那是什么小动物。有时和邻家小姐姐并肩躺在又绿又密的草地上,夏天有蝴蝶从我们头顶飞过,我们就一跃而起,争先恐后地去捕捉最漂亮的那只蝴蝶。天空晴朗清澈时,我们就看天,看那如玻璃般的蓝天,看那如棉花糖般的白云。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

后来,我长大了,上初中了,学习的压力和青春期的烦恼使我变得多愁善感起来。那时的我格外喜欢雨天,好像上天也知道我的忧伤,为我下起了雨。不管是瓢泼大雨,还是绵绵细雨,都能使我脆弱的心灵得到滋润和慰藉。瓢泼大雨时,我躲在家里,坐在书桌前,写数学题时头脑也变得清醒了。绵绵细雨时,我常常在雨中漫步,有时撑一把小伞,有时干脆连伞都不撑,就那样俯仰于天地之间,欣赏雨中最纯粹的大自然。抬起头,雨线从天而降,向四周散去,细密的雨滴落在我的脸颊上,清凉而舒适。门前小池塘里的黄色鸢尾花开了,雨水打在柔嫩的花瓣上,她却毫不畏缩,傲然孑立于风雨之中。她的盛放,含着一种哀伤的美,正如川端康成凌晨四点看到的海棠花一样,因为美,所以哀伤。而我也正因曾留心观察过,才能够明白川端康成发现花未眠的欣喜,才能与他产生共鸣。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远胜过人工的美的。那些名家的画作、雕像,哪个不是经过仔细地观察,用心感受,融入自己的想法,才创造出来的呢?那些人工作品的美,是来自自然的美,是因为曾身处于自然之中,留心观察过天地间那些美好事物的人,与作者产生共鸣,而诞生的美。只有乐于俯仰天地间的人,美景才能渗入他的心中;只有善于观察的人,才能用双眼捕捉转瞬即逝的美好。

川端康成在《花未眠》中引用了雷诺阿说的“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和米开朗基罗说的“事物好不容易如愿表现出来的时候,也就是死亡”。这两句话使我感触颇深,一切事物都盛极必衰,如未眠的海棠花,因而越是接近完美,就越是接近死亡。但人生本该如此,我们的一生不就是在追求更好吗?若能绽放光芒,趋于完美,就算粉身碎骨又何妨?若是死亡能使一个生命更美好,那死亡也是美的,又有什么可怕?

未眠的花走上了它一生的巅峰,它美极了,令作者不由自主地自语“要活下去”,可作者也深知,它已经好不容易如愿表现出了它的美,而事物好不容易如愿表现出来的时候,也就是死亡。

俯仰天地间,我们得到的不只是视觉上短暂的一场盛宴,更是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那是永恒的东西。

第四篇:《歌声和爱心长留人间》读后感

想起自己最记忆犹新的名人故事,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出《歌声和爱心长留人间》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叫“丛飞”的人身上。

丛飞叔叔是善良的。他不顾自己的胃病,去为残废人表演哑剧,逗得大家开怀大笑,而他的胃却越来越痛,表演到他痛苦地直不起腰,他也真的撑不住了,趁势假戏真做,掏出止痛药吞下,仍继续演出。

丛飞叔叔是坚强的。他经常参加义演,那时丛飞叔叔病情已经十分严重,饭菜难以吞下,但他仍然坚持了下来,当他演完最后一场时,他开始大口吐血,并昏倒许久。

丛飞叔叔是有爱心的。他帮助了许多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他每次看着一张张面露稚气的脸庞,一双渴望求知的眼睛,他心里都很刺痛,他把自己歌唱生涯挣得300多万元捐给贫困山区的孩子读书。就是在被确诊为胃癌晚期时,在这生死攸关里,他依然挣钱给他的“孩子们”,想尽一切办法来帮助他们。因为经常去山区,而耽误了自己的病。

丛飞叔叔是伟大的。在他知道自己的病情恶化后又勇敢地捐出了自己的眼角膜,好让失明的孩子重新恢复光明,看到美好的世界。

丛飞叔叔所做的一切,带给大家的都是快乐和幸福,却用无私的奉献换走了生命。这让我很感动:丛飞叔叔伟大的爱心,让我明白了人间真情,他常说:“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只要给我生命,就要给别人带来快乐”,这时我也明白了助人为乐的真正含义!

第五篇:毛泽东选集读后感留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

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也就是教育的竞争。因此,教育的战略地位显而易见。

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发展道路,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留下了极为辉煌的一章。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的时刻,我们缅怀毛泽东同志光辉的一生,重温毛泽东同志的教育改革思想,对我们当今的教学改革实践,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百业俱兴的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都极为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事业看作是革命的有力武器,是整个革命事业的一条重要的战线。毛泽东认为教育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路线中的一条必要的和重要的战线。教育是传播马列主义、培养革命骨干的重要阵地。革命的依靠力量是人民,人民大众只有接受了革命的教育,掌握了文化工具,掌握了革命的理论,才能成为革命的力量。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强调教育要为革命战争服务,要“根本改革过去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制度”(引自《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改革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引自《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

历史跨过了一个世纪,当今,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们要进一步发扬毛泽东同志一贯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作为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手段的优良传统,深刻领会邓小平同志“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的指示精神,按党的十六大要求,与时俱进地进行教育改革。

目前,我区小学一年级语文已全面启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用好新教材的关键是执教老师的理念是否与时俱进。我听到个别一年级教师担心怎么教得好这本教材。我希望他们将这种担心化作实践的动力,通过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思想是指导行动的指南。相信这样的教改实践,会培养出一批骨干教师。因为,我深深感到,优秀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过程,都伴随着教改的实践过程。

读《毛泽东选集》 打造平凡的我 每次拿起《毛泽东选集》,都会被伟人毛泽东那朴实的文风和字里行间透出的果断刚毅的风范所折服。毛泽东的人格魅力、领导风采、丰功伟绩……时时萦绕在耳边、浮现在眼前,重重地震撼我的心灵。

一、打造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我

在阅读《毛选》中的文章时,民主的群众观时时刻刻在文字间跳跃,这是一种内化的思想的体现。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

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又再次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唯一宗旨。

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同志也曾经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原则问题。”一名党员干部如果在“是不是真心实意地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是不是拥有热爱人民的思想和感情”、“是不是真心实意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等这些根本问题、原则问题上过不了关,也就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我们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作为一名共产党人,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是大公无私的,是舍小家为大家的,是全心全意的,是处处装着人民、事事想着人民的。一所学校的发展需要一位有创新教育理念的校长,也需要一位为人民服务的校长。因此,在工作中,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时时刻刻都要把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放在第一位。每遇学校的重大决策就先充分听取意见、建议,一切着眼于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在工作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尊重广大教职员工的创造,虚心向他们学习,倾听教职工的呼声,反映他们的意愿,集中全体教职工的智慧,发挥群众的优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更好地带领广大教职工为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学校在设计、开展各项工作和活动时,必须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群众,广泛调研,了解教师们缺什么、急什么、想什么、盼什么,并反复进行比较、鉴别和论证,使多数人的意见得到体现和表达,使决策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民主的群众观不是空洞的、枯燥的语句,而是体现在我们工作的点点滴滴中。

二、打造一个求真务实的我

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毛泽东同志讲到:“……应用马克思列宁注意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不是单凭热情去工作,而是要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向认为: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的中心环节,从客观实际出发、找出薄弱环节又是制定正确针对性的政策和进行科学决策、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所在的前提。一所学校就好比森林里的一棵树,要经营好必须要有扎扎实实的“根基”,勤劳聪明、乐于奉献的“播种者”——教师。教师们一天天的劳作和创造来不得半点虚假、无法走通浮躁之路,是否求真务实与教育管理的成败紧紧相连。的确,学《毛选》的时候,我就好比在聆听伟人的教诲,“身处复杂困难的环境,要向身边的人们学,从书本学,从实践中学,从经验教训中学”。我默默地为自己树立了一个永恒的人生坐标:求真务实!

三、打造一个会“领”会“导”的我

翻开《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我边读《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边梳理其中的基本脉络观点,边对照思考自己的工作。

1、一般和个别相结合,是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认识规律。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既要考虑事物的普遍性,又要考虑事物的特殊性,将二者紧密结合,才不会顾此失彼,认识和工作才可能全面、到位;

2、处理好工作中的“一般性号召”与“具体深入实施”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着力于前者,落实于后者;

3、作为校长如果一味眼睛向上或是一味依赖听汇报,必然会出现“少数人说给个别人听”、“少数人做给个别人看”、“少数人为个别人忙”的局面。校长思想及其行为,让教师们感到“陌生”。形成不了齐心协力的工作局面,调动不起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4、领导和群众相结合,是党的本质所决定的--脱离了“水”的“鱼”,不仅一事无成,而且还无法生存。所以,在工作中我一定要不断地提醒自己“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倡导“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领”到实处、“导”在真处。

5、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推进改革过程中的宣传舆论工作,着力营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良好氛围,营造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的良好氛围。紧密结合广大教师们的思想实际和生产生活实际,善于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大家熟悉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做好宣传教育,使号召不停止在嘴上、纸上、会议上。

四、总结历史是为了指导现实

今天,学习理论,尤其是通读《毛选》,将使我打开思考的空间,更加深刻地思考昨日、今日、明日的工作。今天,读《毛泽东选集》,学习伟人,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增强群众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打造一个为人民服务、求真务实、平凡的我,是我学习和工作的归结点。

下载《清风长留天地间》读后感1000字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清风长留天地间》读后感1000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留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姓名:学号:班级:专业:毛泽东选集读后感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也就是教育的......

    九品廉吏留千古 廉政清风扑面来

    九品廉吏千古留芳廉政清风吹进机关 ——吴中区统计局组织参观廉吏暴式昭纪念馆7月11日,吴中区统计局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走进吴中区廉政教育基地——金庭镇明月湾暴式昭纪念馆,通......

    读后感(长)

    学知识真有用 ——读《聪明的小白兔》有感大象是森林里的大力士,个子大,力气大,发起脾气本来能拔起一棵小树。它仗着自己力气大经常欺负森林里的小动物,尤其是森林里的小白兔。......

    《留侯世家》读后感

    《留侯世家》读后感 《留侯世家》读后感1 相信阅读过《史记》的人都知道刘邦评价张良的话“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能让一个帝王如此称赞,他张良到底有何......

    泥泞留痕读后感

    咖啡虽苦,滋味尽在朋友,你有没有想过,你现在的懒散将会是以后生活的预兆;你现在的付出将会为将来打下基础?《泥泞留痕》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泥泞的路上才能留下脚印,世上芸芸众生莫不......

    《长日留痕》读后感

    两个月前就读完了英国作家石黑一雄的代表作《长日留痕》,拖到现在才写读后感,万分抱歉。首先介绍一下作者:,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 1954年11月8日生于日本长崎,著名日裔英国小说......

    长歌行读后感

    长歌行读后感1 《长歌行》既是一幅自然的图景,也是一曲人生的咏叹调。“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诗歌先是为我们描绘了园圃的一角:清晨,园中的青葵亭亭玉立,叶脉上滚动着的颗......

    长相思读后感

    长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 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 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长相思·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 相思枫叶丹。鞠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