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相思读后感
长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长相思·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长相思·冯延巳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闲庭花影移。忆归期,数归期。梦见虽多相见稀,相逢知几时。长相思·陆游暮山青。暮霞明。梦笔桥头艇子横。苹风吹酒醒。看潮生。看潮平。小住西陵莫较城。莼丝初可烹。长相思·林逋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争忍有离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长相思·晏几道 长相思,长相思。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长相思,长相思。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长相思·欧阳修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泪垂。长江东,长江西,两岸鸳鸯两处飞,相逢知几时。长相思·雨·万俟咏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长相思·山一程 ·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长相思·西湖雨中 ·陈子龙黛眉收,翠鬟流,恹损芳波一段愁。愁时梦未休。山浮浮,水悠悠,欲问行云何处留。有人天际头。
第二篇:《长相思》
《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长相思》。2.了解词人的写作背景,理解词意。
3.体会词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重点:通过诵读感悟词人的思乡之情。难点:通过想象,构建“征途”“故园”的意象,体味思乡之情。
一、激趣导入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学生欣赏并谈感受。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王安石在看到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盎然春意后,不禁感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洛阳城萧瑟肃杀的秋风吹起了诗人张籍的万千愁绪,让他在家书写好后:“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下面让我们来学习纳兰性德的《长相思》,看看又是什么引发了词人的思乡之情? 3.板书课题:长相思,解题。
长相思 词牌名,通常用来写思念之情。
二、初读,整体感知。1.思,词人因何而思?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词,注意读通生字和多音字。2.指名读词,教师及时评价,正音。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节奏。(播放音乐《怆》)4.指名读,齐读。
5.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再读,理解词意。
同学们都是善于发现的孩子,能从字里行间发现一些词隐藏的含义中。1.默读,结合注释理解词意。
2.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词意。3.小组派代表汇报。
四、三读,品味情感。
1.作者身在何处?从何得知?(征途)2.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3.作者的心又在何方?(故园)
4.在作者的记忆中,故园又是怎样的景象?请同学们将自己的想象写一写。播放配乐《琵琶曲》)
师:也许是在春光明媚的日子,带上全家老小,到郊外踏青,感受花儿绽放的芬芳,聆听春天的赞歌……
也许是在月凉如水的晚上,与三五知己把酒言欢,举杯邀明月…….又或者是在昏黄的烛光下,老母亲用细密的针脚缝补衣服,温柔的妻子轻声哼唱儿歌,榻上的孩子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5.指名读学生对于故园的想象。
6.故园是温暖的,而征途是天寒地冻的;故园是舒适的,而征途是疲惫的;故园是宁静的,而征途是嘈杂的。看着“身在征途,心系故园”这八个字,你有什么想问问纳兰性德的吗?
7.自古忠孝难两全,正是出于对家园的热爱,作者才会毅然决然地踏上征途。让我们带着对家园的无限眷恋一起来读读《长相思》。
五、拓展延伸
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是漂泊在外的游子永恒不变的甜蜜和心酸。下来,我们来品味古今诗人的思乡情怀。
多媒体出示思乡诗句,学生自由读。
板书设计: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身在征途
爱国 心系故园
爱家
第三篇:《长相思》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长相思》教案
授课者:董妮娜
教学目标
1.会读写“榆”“畔”“帐”三个生字,读准“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诵读及背诵《长相思》。
3.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理解这首词的大意。体会作者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4.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教学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的诵读,感悟作者浓厚的思乡之情,领悟作者的写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
一、教师导学
(一)教师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八月十五”你们是怎样过的呢? 生回答
2.师:为什么吃月饼呢?有什么寓意吗? 生回答
3.此时此刻离家的人会想什么呢? 生回答
(二)读课题,了解作者。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思念家乡的词《长相思》(出示课件)
2.生齐读课题,介绍作者。“长相思”,词牌名,内容多写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二、个体自学
(一)采用多种形式读,读出韵味。(出示课件,提出要求)
1.注意“更”“聒”“重”的读音。
2.通过朗读这首词有什么感受?结合书上的注释理解。3.在现形象:这首词主要写的是什么呢?
4、观察图:想象作者深夜站在军帐外,他在望什么?又在思念谁呢?
(二)教师巡回辅导,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三、同伴助学
(一)出示课件朗读
1.注意纠正字音,注意词的停顿,要读出韵味。出示课件长相思
2.再读这首词,讨论以下问题。出示课件
1.这首词大概讲了怎样的意思。
2.作者的“身”在哪里?你们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3.你们有些什么体会呢?(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四、展示评学
(一)再读词,注意节奏与停顿
(二)小组汇报交流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师问:作者的身在哪儿?板书上阕理解意思 一句话,作者身在征途。(课件展示)(板书:身在征途)
师:作者的“心”又在哪里?(板书:心系故园)师:你们是从哪儿读懂的?理解下阕的意思(课件展示)师:同学们,作者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学生口头说说整首词的意思。
(三)小结
师:身在征途,心系故园。你体会到什么?
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的那份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怀着这份感情,大家齐读《长相思》。
(四)想象上阕的情境
师:同学们自由朗读词的上阕,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什么? 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
(五)自由朗读词的下阕
师: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 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什么?听见什么?想到什么? 看到了-----听到了-----想到了-----„„
(六)朗读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感 男女生对比朗读,教师引读。
(七)小结
师:面对此情此境,纳兰情不自禁地在自己的词中大大地写下了这个让人心碎的“碎”字。同学们,什么碎了?
(学生自由发言)
师:《长相思》读到这里,你们感受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孤独、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伤感„„)
(全班学生齐读《长相思》)
五、提升延学 师:这次出行,纳兰性德写下了好几首诗词。在一首《菩萨蛮》的词中,他留有这样的词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出示课件
师: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再读《长相思》,用心体会。师:就这样,纳兰性德将自己对故园的无限思念和依恋写进了这首感人肺腑的《长相思》中。
尝试着背诵这首词。板书
身在征途(难)
长相思
心在故园(苦)
第四篇:长相思教案
长相思教案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
榆关:山海关的别称。那畔:那边。指关外。帐:指护卫皇帝军队的营帐。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聒碎:搅碎。聒,嘈杂。
一、教学目标(字幕)
1、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
2、掌握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3、领会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二、导入(字幕配图)
王国维曰: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澄江静如练、山气日夕佳、落日大旗中、中天悬明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奇观。求之于词,则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夜深千帐灯”……差近之。(配图)
三、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洲正白旗人。清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一等侍卫。生平避谈世事,故词也主要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词的风格直抒胸怀,婉约清新;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配图)
四、配画面朗读
山水、山海关、风雪、千帐灯、故园。(配图五六幅)
五、预习指导
1、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你能确定是哪里的景物吗?
2、体会出这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六、感知理解(字幕)
纳兰性德推崇南唐李煜,词风清丽自然, 缠绵悱恻, 反映到这首《长相思》上,虽然 写旅途思乡,也写得悠长动情。
词的上片从“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下片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孤寂情怀。风雪打断了他思乡之梦,懊丧之余,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详和,作者于清丽哀婉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这两者结合到一起,就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七、赏析加点字(字幕)
1、“一”字赏析: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
2、“身”字赏析:点明身处之地及方向,“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而心却在关内,表明作者心系故园。
八、知识归纳(字幕)
长相思,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双调三十六字,平韵。
九、拓展练习(字幕配图)
长相思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李白此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与纳兰词有何不同?
第五篇:长相思教案
《长相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读四个生字,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榆、聒。
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词,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3、感受思乡情的不同表达方式。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查
复习背诵前两首古诗,同学们前两首古诗学习的很好,希望第三首也能学好。
二、导入
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在张籍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清朝第一词人”纳兰性德去品读这一首长相思。
板书课题
三、朗读诗句,整体感知
(一)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这首词,读的时候要注意词中的生字和多音字。
2、指名学生读
“更”字在这里读作——,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有的词语有三更半夜,还有一个读音是——组词——
3、指导书写
(1)这首词中有四个生字,都在我们课后的生字表中,观察这几个字,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都是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2)书写“榆”“聒”
提示:木字旁最后一笔,上边不是人字,聒字底下是个方口,耳朵旁最后一笔是提。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二)再读词,读准节奏,随文理解
1、读准字音
谁再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特别注意他在读时是如何停顿的?是不是有板有眼(1)“山一程,水一程„„”
A、你有没有注意到在读“身向榆关那畔行”时是如何停顿的?夜深千帐灯呢? B、我们一起来读这两小句。这样读就叫有板有眼。C、山一程,水一程,是说走了一程山、一程水吗?
看来诗人所在的军队已经走了很远的路,可以说是跋山涉水,十分辛苦,真是“山一程,水一程,山一程,水一程”啊。(齐读)
D、请同学们再来读一遍,注意词的节奏和感情。(2)理解“身向榆关那畔行„„”
A、这样跋山涉水的行走是要去哪?理解“榆关”“那畔”
他在去往山海关外的路上,他走过山、趟过水,也许还经历了许多的地方,一句话,此刻他的身正向着远方行走。
板书:身在远方
B、历经千难万险向着远方行军,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小句
2、随文理解
身在远方,心在哪?你从哪句读出来的?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A、这两小句应该如何停顿读,指名学生读 B、故园无此声,此声是什么声?想象一下没有风雪交加声的故园会是什么样子的?
C、是啊,在故园,有„„有„„,而此刻我站在军帐外看到的却只有——,此情此景,难怪纳兰性德说:“聒碎乡心梦不成”破碎的乡心是怎样的一颗心?(孤独、悲伤、思念)D、带着诗人的这颗乡心再来读一读这一句。
3、思乡情
A、思乡的只有我一个人吗?从哪读出来的?
是啊,面对这风雪交加夜,这遥远的地方,大家心中都在——(思念着故乡)板书:心思故乡
B、带着将士们这浓浓的悲伤地思乡情再来读这一句。
4、借助插图,想想场景
看看我们课本中的插图,结合这首词,你能用自己的话像我们描述一下画中的场景吗?
5、扩展思乡情
如此的思念家乡,何不早早归家? 战争未结束。
看来诗人虽深深地思念着自己的故乡,但更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国家,要保家卫国。思乡情,爱国心,这是一种怎样艰难的取舍,内心的纠缠也许只有身在战场远离故乡的人才能体会。这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 这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 这思乡情,爱国心,字字化作——长相思 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深情,读一读这首词。
6、尝试背诵
四、扩展思乡表达方式
1、长相思,长相思,思乡的又岂止是这些身居关外的将士们,那数不清的他乡游子,无不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故乡的思念。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 齐读——自读体会思乡情——尝试背诵
2、前边我们学习了两首思乡的古诗,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首思乡诗,还有我们刚刚积累的诗句,比较一下,他们在表达思乡的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王安石的乡愁融于春风,张籍的乡愁寄予书信,纳兰性德的思乡则有风雪勾起,思乡情一样,思乡的方式却因人而异,引发思乡的事物也各不相同。在本单元接下来的课文中我们还可以品读到不同的思乡表达方式。
五、作业
课下搜集思乡的古诗或文章,品一品,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