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 教案

时间:2019-05-12 23:24: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长相思 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长相思 教案》。

第一篇:长相思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 2.掌握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3.领会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缘景明情,体会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诵读、赏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清代有一位满族词人,其词颇具李后主遗风,清新婉丽,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王国维曾赞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这“一人”是谁呢?他就是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的纳兰性德。

二、知人论世

1.作者: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二年进士,官一等侍卫,大学士明珠之长子。纳兰性德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写词。其词主要抒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词风婉约清新,自然真切,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2.背景: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词人随康熙出巡山海关。途中写下《长相思》。该词主要通过描述出巡时的所见、所闻及所感,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也反映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3.解题:长相思,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双调,三十六字,平韵。

三、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

1榆关:山海关的别称。2那畔:那边。指关外。3帐:指护卫皇帝军队的营帐。4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5聒碎:搅碎。聒,嘈杂。——山长水远,我朝着山海关那边前行;夜深了,成千上万的军帐中依然亮着灯。——风刮雪飘,风雪声吵碎了我的思乡梦,故乡可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四、重点字

1、“一”字赏析: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

2、“身”字赏析:点明身处之地及方向,“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而心却在关内,表明作者心系故园。

四、上阕分析

字词背后的画面中你们看到将士们身在何处?(1)从哪知道的?读。(身向榆关那畔行)榆关就是——(山海关)(2)身还可能在何处?(高山,大河。)从哪知道的?读!(山一程,水一程)想象一下,那是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啊?(崇山峭壁,飞流湍急、)

“山一程,水一程”六字,直写戍路途之曲折迢遥,侧写跋山涉水之艰险辛苦。叠用两个“一程”,突出了路途的修远和行程的艰辛。“身向榆关那畔行”,交代行旅去向。此处说“身”向榆关,而非“心”向。其实就是说,躯体越来越远离了故乡,而心灵却越来越趋向京师,越来越拴紧了故园。“榆关”是指山海关,“那畔”即“那边”。

上片中,哪个字,最能表现出作者的思乡的幽怨之情?

如果说到“灯”。帐营的灯火映照着作者的相思。但这个字还不够表达出幽怨。学生找到“身”,仅为身向,心理并不想,身不由己,心不情愿,一个身字既写出了前行的方向,也写出了对故园的依恋。故园渐行渐远。想象一下作者此时的神情,此时的步伐?

诗歌非常讲究相互关联,前后照应。我们体会作者此时的身不由己,此时的肝肠寸断,我们往前看“山一程,水一程”,你能从中读出什么?除了遥远艰辛,还能读出什么?身不由己,却还要一程山一程水,什么心情?(一程,一程:叠用两个“一程”,来形容“山水”,一段山路,一段水路,“行行复行行”,突出了路途的曲折修远和行程的艰险辛苦。不止有艰辛,还有无奈,愁苦,厌烦,度日如年)

(3)身还可能在何处?(帐篷)读。从这句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夜深千帐灯”一句,写的是夜晚宿营于旷野的情景:深青的天幕下,漆黑的旷野上,一座座营房,灯火熠熠,映照着永夜无眠的人。夜深人静的时候,经历了山山水水,劳累了一天,本应该是帐内每一个人熄灯早眠,可是每个帐下的人儿,无法入睡,仍然点燃着灯火,此时的这灯,照的不是光明,照的是帐内人儿的心情。

“千帐灯”是虚写,写词人这次出巡随从众多。为什么夜深了,而仍然营火闪烁呢?这就为引出下片的“乡心”蓄势。

(4)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我们读到这里,仿佛浮现出这样一幅图景:大队人马,翻山越岭,登舟涉水,风餐露宿,走了一程又一程,一直向山海关方向进发。而词人因为留恋家园,却是频频回首,步履蹒跚,望断白山黑水而不见故园影踪。遥远边塞,荒无人烟,狂风怒吼,暴雪纷飞!将士们跋山涉水,艰难前行!此时,你的脑海里一定浮现了一幅幅将士们塞外行军的画面!

现在,带上你看到的画面,带上你内心的感受,再来读一读上阙,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

(5)小结:将士们在高山、在大河、在帐篷里、在去山海关的路上,上片写行程之劳。起句突兀,既显空间之广袤,又寓时间之流逝,气象阔大。总而言之,他们——身在征途。(板书:身在征途)

五、下阕分析

“夜深千帐灯”这盏灯,还没有熄灭,为何? 在风雪交加的夜晚,旅途的劳顿,生活的枯燥,都不能让作者马上入睡。你听“风一更”,你看“雪一更”,风雪交加,声音嘈杂,身寒意冷,外面吵得这样了,这是外表,“风一更,雪一更”是导致梦碎、心碎的直接原因。“风一更”“雪一更”,突出塞外风狂雪骤的荒寒景象。这是以哀景衬伤情,风雪载途,行者乡思更烈。叠用两个“一更”,突出塞外卷地狂风,铺天暴雪扑打帐篷经久息的情景;也从一个侧面写出了天寒地冻之夜,人之辗转难眠的状态。一更一更就是在绵亘时间,狂风暴雪扑打帐篷经久不息,睡不着的根本在哪里?“聒碎乡心梦不成”,呼应上片的“夜深千帐灯”一句,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寝的原因。这聒噪了一夜的风雨,这让作者数着分分秒秒的时间挨过一夜的风雨,彻底不能让作者入睡,更无从谈梦,让作者想在梦中与故乡一聚的愿望也变成了妄想。搅扰了梦回故园,故而梦碎心碎。因为作者正强烈的思念着故园,所以此时的风雪就显得极为不识时务,哪怕风雪没有这么大没有这么久,打扰了作者的思绪,作者都会认为是聒噪的。但同样地风雪放在故园,无需思念的故园,再大的风雪,也具有风花雪月的意味。

“聒”字,看看这个“聒”字的字形,你能猜出它的意思吗?(耳朵旁边有舌头说话,很吵,很嘈杂。)

突出了风雪声响之巨;且极具拟人味,仿佛这风雪也通人心似的,彻夜念叨着故园的人事,让人心潮起伏。“聒碎乡心”,用的是夸张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一夜征人尽望乡”的愁肠百转的心态。“碎”字:因为聒噪的风雪声,让作者梦回故园的期望破碎,让作者的心也破碎,碎了梦,碎了心。

这心不在这儿,在哪里?“故园无此声”。心系故园。“故园无此声”是导致梦碎、心碎的根本原因。“故园无此声”,交代了“梦不成”的原因:故乡是没有这样的连绵不绝的风雪聒噪声的,当然可以酣然入梦;而这边塞苦寒之地,怎比钟灵毓秀之京都,况且又是暴风雪肆虐的露营之夜,加之“乡心”的重重裹挟,就更难入梦了。结尾这一句直截地表达了征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意。末一句“故园无此声”,使得浓烈的思乡之情跃然纸上,也引起人们对故园声音的好奇。是什么声音让作者深深牵挂,念念不忘?是妻儿的娇声软语?是故园柔风细雨的呢喃?还是门前山山水水的静默?一天劳顿的行军之后,依然使诗人在夜深之迹辗转反侧,难以入寐,一切大胆的猜测与想像都不为过。

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自由发挥:那可能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那也可能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唱吟着什么„„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

可能是晚上月光皎洁,星星一闪一闪的,亲人坐在窗前望着那圆圆的月亮,鸟儿不在唧唧喳喳地叫,外面只听见阵阵呼呼的微风,花儿合上那美丽的花瓣,亲人是多么希望纳兰性德能回到家乡与他们团聚啊!一个多么宁静多么安逸多么美好的夜晚啊!

可能是晴朗的天气下,妻子正绣着锦缎,孩子们在门外的草地里玩耍,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逮蚂蚱,汉子们正挑着一桶水回家做饭,做好饭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酒,聊天。

天伦之乐,温馨融融,多美好的生活。但是现在,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全都破碎了,这样的情景全破碎了 一个“无此声”,真是“于无声处胜有声”。这首词将写景、叙事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难道只有作者一个人思乡吗?

是的,还有千千万万个将士的思乡之情,所以这首词才会让人觉得壮美而浓烈,读来荡气回肠。来,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下阙。

故园无此声,句号,诗词结束了,但感觉是戛然而止,作者还有许多想说的话,都留下了那无声中。既说无,自然暗示着有,对于纳兰性德这样身份地位的人来说,故园有的东西太多了,温暖舒适的床,锦衣玉食,荣华富贵,你们觉得这些会是牵绊作者内心的东西吗?那么,你们认为属于故园,又最牵绊着作者内心的应该是什么?

河传(zhuan)忆当时,垂柳丝。花枝,满庭蝴蝶儿。当年最值得回忆的只是 柳丝,花枝,蝴蝶,春光绚丽 《浣溪沙》

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从这两首词,你觉得在纳兰性德的性情中,他最倾心的是怎样的生活?悠闲,自然

正如徐志摩对纳兰性德的评价:成容若君渡过了一季比诗歌更诗意的生命,所有人都以标准的凡夫俗子的姿态张望并艳羡他。但谁知道,天才的悲情却反而羡慕每一个凡夫俗子的幸福。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时,最值钱的是阳光,最不值钱的是时间。我想在那个有着垂柳,花枝,蝴蝶充满阳光的庭院,那些相守相望,互为知己的寻常日子里,时光缓慢的流逝,而幸福满溢。

但是,话说回来,作为一个二十几岁,出身于官宦豪门,又受皇上重用的人,为什么没有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呢?

1、性格向往自由,侍卫,对于他来说如同身处网笼,他曾在一首律诗中把自己比作穿着金衣的黄莺鸟,栖息翠幕之中,但却羡慕着自由的飞翔。

2、与父亲有关,纳兰性德的父亲,纳兰明珠为代表。纳兰明珠,可以说是八面玲珑,非常会钻营,最擅长讨好迎合皇帝。在坐到内阁大学士后,纳兰明珠更是挟功自傲,开始“擅政””。对于父亲的恶迹,纳兰明珠知道得非常清楚。但这位长子,这位“性至孝”的词人,除了失望,除了逃避,什么也不能做。那些雄心壮志早被污浊的官场撕得粉碎。

3、伴君如伴虎,皇上最忌讳身边的人太聪明,能猜透自己,而纳兰性德却偏偏是一个心思极度敏感之人,天天处于生命的煎熬中,没有片刻安宁。

所以,他选择了放系,放系人人羡慕的前程,逃避到闺阁红楼中,在最平淡的生活中寻求心得安宁。

这就是纳兰性德,一个对爱专一,对情执着,至情至性的翩翩公子;一个背弃名利,背弃污浊,至真至诚的真情才子。

小结:就这样,纳兰性德将自己对故园的无限思念和依恋写进了这首感人肺腑的《长相思》中。

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长相思。

纳兰性德的乡愁是山的阻隔,水的阻挡,那就是:山一程,水一程。纳兰性德的乡愁是亲赴赶往山海关的行程,那就是:身向榆关那畔行。纳兰性德的乡愁是夜景下塞外营帐中的灯火,那就是:夜深千帐灯。纳兰性德的乡愁是风雪交加的凄凉之音,那就是:风一更,雪一更。纳兰性德的乡愁是辗转反侧后的难眠心境,那就是:聒碎乡心梦不成。纳兰性德笔下的乡愁是众多征夫对故园无此声的久久回忆。

第二篇:长相思教案

《长相思》教学设计 执教:章源中英文小学刘小燕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2.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教学难点】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春风又绿”,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意恐匆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二、初读古诗,了解作者。

1、教师伴乐范读。

2、作者简介

3、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正确、流利。

4、指名读。好,谁来读一读《长相思》。来,孩子。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词当中的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

3、注意“更”、“聒”的读音。(你怎么知道读geng?)

4、齐读这一句

5、指导朗读过渡:(如词题)

6、划分节奏

7、齐读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1)初步理解词的大意

1、默读,结合书中插图和注释,说说你读理解了什么?

2、汇报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介绍词牌名、上下阙、叠词、互文 理解“更”、“此声”、上下阙的意思

(2)深入理解词的内容,想象画面(大家知道了词的意思,那老师出题考考你们)

1、作者的“身”,身体的“身”,身躯的“身”, 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何方? 学生思考 汇报交流

师小结(板书:身在征途上)

2、纳兰性德的心(稍做停顿)心在哪儿?(教师板书:心系故园)

3、好,孩子们,作者身在征途,心里却想着故园,你感觉到了什么?

4、带着对家乡的思念,齐读这首词。(3)想象画面

1、孩子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出示课件)

(你们都看到了,是吗?你们看到了跋山涉水的画面,你们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你们看到了抬头仰望的画面,你们看到了孤独沉思的画面。)

2、但是,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出示课件)

3、小结(那可能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那也可能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唱吟着什么……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在……在故园,在家乡,你将会看到很多很多美好的画面和场景。在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在皎洁的月光下和妻子相偎依在一起的那份温暖,那份幸福,在这里有的只是——

(指名学生再读《长相思》)

师:孩子,听得出,你是在用自己的心在读。在这里没有郊外的踏青,没有和孩子在一起的捉迷藏,没有杨柳依依,没有芳草青青,这里有的只是一起读——长相思

(学生齐读)

师:长相思啊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进入诗人的那个身和心分离的世界,我们再一起读:长——相——思。

4、齐读词

四、拓展

学习作者描写思念家乡的其它词: 采桑子〃九日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菩萨蛮〃黄云紫塞三千里

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茄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五、作业

课后收集纳兰性德的词,并试着背诵下来。

【板书设计】

身 在 征 途

长 相 思 思念家乡

心 系 故 园

第三篇:《长相思》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长相思》教案

授课者:董妮娜

教学目标

1.会读写“榆”“畔”“帐”三个生字,读准“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诵读及背诵《长相思》。

3.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理解这首词的大意。体会作者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4.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教学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的诵读,感悟作者浓厚的思乡之情,领悟作者的写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

一、教师导学

(一)教师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八月十五”你们是怎样过的呢? 生回答

2.师:为什么吃月饼呢?有什么寓意吗? 生回答

3.此时此刻离家的人会想什么呢? 生回答

(二)读课题,了解作者。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思念家乡的词《长相思》(出示课件)

2.生齐读课题,介绍作者。“长相思”,词牌名,内容多写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二、个体自学

(一)采用多种形式读,读出韵味。(出示课件,提出要求)

1.注意“更”“聒”“重”的读音。

2.通过朗读这首词有什么感受?结合书上的注释理解。3.在现形象:这首词主要写的是什么呢?

4、观察图:想象作者深夜站在军帐外,他在望什么?又在思念谁呢?

(二)教师巡回辅导,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三、同伴助学

(一)出示课件朗读

1.注意纠正字音,注意词的停顿,要读出韵味。出示课件长相思

2.再读这首词,讨论以下问题。出示课件

1.这首词大概讲了怎样的意思。

2.作者的“身”在哪里?你们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3.你们有些什么体会呢?(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四、展示评学

(一)再读词,注意节奏与停顿

(二)小组汇报交流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师问:作者的身在哪儿?板书上阕理解意思 一句话,作者身在征途。(课件展示)(板书:身在征途)

师:作者的“心”又在哪里?(板书:心系故园)师:你们是从哪儿读懂的?理解下阕的意思(课件展示)师:同学们,作者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学生口头说说整首词的意思。

(三)小结

师:身在征途,心系故园。你体会到什么?

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的那份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怀着这份感情,大家齐读《长相思》。

(四)想象上阕的情境

师:同学们自由朗读词的上阕,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什么? 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

(五)自由朗读词的下阕

师: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 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什么?听见什么?想到什么? 看到了-----听到了-----想到了-----„„

(六)朗读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感 男女生对比朗读,教师引读。

(七)小结

师:面对此情此境,纳兰情不自禁地在自己的词中大大地写下了这个让人心碎的“碎”字。同学们,什么碎了?

(学生自由发言)

师:《长相思》读到这里,你们感受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孤独、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伤感„„)

(全班学生齐读《长相思》)

五、提升延学 师:这次出行,纳兰性德写下了好几首诗词。在一首《菩萨蛮》的词中,他留有这样的词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出示课件

师: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再读《长相思》,用心体会。师:就这样,纳兰性德将自己对故园的无限思念和依恋写进了这首感人肺腑的《长相思》中。

尝试着背诵这首词。板书

身在征途(难)

长相思

心在故园(苦)

第四篇:长相思教案

长相思教案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

榆关:山海关的别称。那畔:那边。指关外。帐:指护卫皇帝军队的营帐。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聒碎:搅碎。聒,嘈杂。

一、教学目标(字幕)

1、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

2、掌握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3、领会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二、导入(字幕配图)

王国维曰: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澄江静如练、山气日夕佳、落日大旗中、中天悬明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奇观。求之于词,则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夜深千帐灯”……差近之。(配图)

三、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洲正白旗人。清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一等侍卫。生平避谈世事,故词也主要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词的风格直抒胸怀,婉约清新;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配图)

四、配画面朗读

山水、山海关、风雪、千帐灯、故园。(配图五六幅)

五、预习指导

1、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你能确定是哪里的景物吗?

2、体会出这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六、感知理解(字幕)

纳兰性德推崇南唐李煜,词风清丽自然, 缠绵悱恻, 反映到这首《长相思》上,虽然 写旅途思乡,也写得悠长动情。

词的上片从“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下片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孤寂情怀。风雪打断了他思乡之梦,懊丧之余,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详和,作者于清丽哀婉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这两者结合到一起,就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七、赏析加点字(字幕)

1、“一”字赏析: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

2、“身”字赏析:点明身处之地及方向,“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而心却在关内,表明作者心系故园。

八、知识归纳(字幕)

长相思,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双调三十六字,平韵。

九、拓展练习(字幕配图)

长相思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李白此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与纳兰词有何不同?

第五篇:长相思教案

《长相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读四个生字,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榆、聒。

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词,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3、感受思乡情的不同表达方式。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查

复习背诵前两首古诗,同学们前两首古诗学习的很好,希望第三首也能学好。

二、导入

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在张籍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清朝第一词人”纳兰性德去品读这一首长相思。

板书课题

三、朗读诗句,整体感知

(一)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这首词,读的时候要注意词中的生字和多音字。

2、指名学生读

“更”字在这里读作——,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有的词语有三更半夜,还有一个读音是——组词——

3、指导书写

(1)这首词中有四个生字,都在我们课后的生字表中,观察这几个字,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都是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2)书写“榆”“聒”

提示:木字旁最后一笔,上边不是人字,聒字底下是个方口,耳朵旁最后一笔是提。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二)再读词,读准节奏,随文理解

1、读准字音

谁再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特别注意他在读时是如何停顿的?是不是有板有眼(1)“山一程,水一程„„”

A、你有没有注意到在读“身向榆关那畔行”时是如何停顿的?夜深千帐灯呢? B、我们一起来读这两小句。这样读就叫有板有眼。C、山一程,水一程,是说走了一程山、一程水吗?

看来诗人所在的军队已经走了很远的路,可以说是跋山涉水,十分辛苦,真是“山一程,水一程,山一程,水一程”啊。(齐读)

D、请同学们再来读一遍,注意词的节奏和感情。(2)理解“身向榆关那畔行„„”

A、这样跋山涉水的行走是要去哪?理解“榆关”“那畔”

他在去往山海关外的路上,他走过山、趟过水,也许还经历了许多的地方,一句话,此刻他的身正向着远方行走。

板书:身在远方

B、历经千难万险向着远方行军,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小句

2、随文理解

身在远方,心在哪?你从哪句读出来的?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A、这两小句应该如何停顿读,指名学生读 B、故园无此声,此声是什么声?想象一下没有风雪交加声的故园会是什么样子的?

C、是啊,在故园,有„„有„„,而此刻我站在军帐外看到的却只有——,此情此景,难怪纳兰性德说:“聒碎乡心梦不成”破碎的乡心是怎样的一颗心?(孤独、悲伤、思念)D、带着诗人的这颗乡心再来读一读这一句。

3、思乡情

A、思乡的只有我一个人吗?从哪读出来的?

是啊,面对这风雪交加夜,这遥远的地方,大家心中都在——(思念着故乡)板书:心思故乡

B、带着将士们这浓浓的悲伤地思乡情再来读这一句。

4、借助插图,想想场景

看看我们课本中的插图,结合这首词,你能用自己的话像我们描述一下画中的场景吗?

5、扩展思乡情

如此的思念家乡,何不早早归家? 战争未结束。

看来诗人虽深深地思念着自己的故乡,但更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国家,要保家卫国。思乡情,爱国心,这是一种怎样艰难的取舍,内心的纠缠也许只有身在战场远离故乡的人才能体会。这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 这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 这思乡情,爱国心,字字化作——长相思 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深情,读一读这首词。

6、尝试背诵

四、扩展思乡表达方式

1、长相思,长相思,思乡的又岂止是这些身居关外的将士们,那数不清的他乡游子,无不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故乡的思念。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 齐读——自读体会思乡情——尝试背诵

2、前边我们学习了两首思乡的古诗,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首思乡诗,还有我们刚刚积累的诗句,比较一下,他们在表达思乡的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王安石的乡愁融于春风,张籍的乡愁寄予书信,纳兰性德的思乡则有风雪勾起,思乡情一样,思乡的方式却因人而异,引发思乡的事物也各不相同。在本单元接下来的课文中我们还可以品读到不同的思乡表达方式。

五、作业

课下搜集思乡的古诗或文章,品一品,读一读。

下载长相思 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长相思 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长相思教案

    《长相思》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更”和“聒”,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本词,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通过想象了解“山一程、水一程”的互文手法,感受“千......

    长相思教案

    《长相思》教学设计 一、 二、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1、导入:书写“思”什么意思?“相思”呢?“长相思”呢? 通过课前咱们的预习,你对课题长相思有什么样的理解吗?(《长相思》是词牌......

    长相思xiangxi教案

    《长相思》教学设计 一、 二、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解题,知作者。 1、导入:书写“思”什么意思?“相思”呢?“长相思”呢? (《长相思》是词牌名,什么叫词牌?是乐曲的名称。你都知道......

    长相思 说课稿 教案

    纳兰性德《长相思》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3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理念、学情分析、重点难点、教学......

    长相思1教案(精选合集)

    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 3.通......

    《长相思》

    《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长相思》。 2. 了解词人的写作背景,理解词意。 3. 体会词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 重点:通过诵读感悟......

    长相思教案1(5篇)

    《长相思》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

    《长相思》注解(范文大全)

    《长相思》注解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长相思》及《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作于出关前后之途中。作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