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相思教案
《长相思》教学设计一、二、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1、导入:书写“思”什么意思?“相思”呢?“长相思”呢?
通过课前咱们的预习,你对课题长相思有什么样的理解吗?(《长相思》是词牌名,又名《长相思令》、《吴山青》、《山渐青》等。三十六字,平韵,上下片的首两句叠韵。唐教坊曲名,此调多抒相思缠绵之意。)查你都知道哪些词牌呢?什么叫词牌?是乐曲的名称(《西江月》、《忆江南》、《蝶恋花》、《念奴娇》)
2、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纳兰性德,你知道他是谁吗?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康熙朝内阁大学士、太傅明珠的长子,顺治十一年(1655年)出生于满州正黄旗。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太学读书,-拜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为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他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他又把搜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渌水亭杂识》,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表现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这首长相思是他随康熙出征时所写。
3、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他在思念谁呢?他当时在想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一定要把字音读准确。自由读《长相思》,开始。
4、同学们,谁来给大家读读这首词?这首词当中的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为什么读更呢?(时间)1更是多长时间?两个小时,古时一般从晚上7点开始算,到早5点是5更,到12点是3更,所以有三更半夜一词。同学们,那这首词中的风一更,雪一更,是说刮一更的风,再刮一更的雪吗?(叠韵、互文)也就是风雪交加,风雪掺杂的意思。
5、同学们,初读完这首词,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思念家乡
6、同学们,对家乡的思念,梦都做不成,觉都睡不好,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长相思》,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长相思》读。
7、在上次咱们学习古诗的时候,是分哪三步来学习的呢?(理解诗意——想象 1 画面——感悟情感)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三步来学习。
8、长相思长相思,作者为什么会如此的长相思?是什么让纳兰性德如此的长相思呢?请大家默读这首词,然后试着去想一想这首词大概在讲什么意思。默读《长相思》。
9、质疑(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
10、好了,老师提两个问题,看看你对这词大概的意思掌握了多少。
(老师板书:身)1):第一个问题听清楚:作者的“身”,身体的“身”,身躯的“身”, 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何方?
生:作者的身在前往山海关外。(身在征途)你在读读第一句,想想他的身在哪?山里,那是怎样的山(想象),他的身还可能在哪?水路上,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水路?(艰险的),他的身还可能在哪?继续往下看。(夜深千帐灯)在军营里。
是啊,他的身在崇山峻岭间,在大河小川间,在荒山野岭间。总之,他是身在征途。你能通过朗读,读出纳兰走过的路吗? 他告别了故园,告别了亲人,纳兰动身了,读 他继续跋山涉水读
他跨过一座座山,穿过一道道岭,还在行进着读 他离家越来越远,脚步却不停啊,谁再读 他再也看不见他的家乡了,只是向前行,读
2)、教师范读,作者身在征途,那么作者的心在何方?(心系故园)
3)、身在征途,心系故园,你怎样理解这八个字呢?他的身和心隔着一道障碍呀,一个远离,一个思念,同学们,就是这种感受,这种感情,这种心灵的回想,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长相思》。先自各读,试着把作者身和心分离的那种感受,那种心情读出来,自各读。
9、孩子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风)(教 2 师范读)
10、孩子们,睁开眼睛,现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仿佛处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里面?(让学生课前想象)
11、你们看到了跋山涉水的画面,你们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你们看到了抬头仰望的画面,你们看到了孤独沉思的画面。进入纳兰的内心世界我们再来读长相思。但是,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教师放音乐《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学生写片段。)
12:那可能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他和他的孩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那也可能是在月光皎洁的夜晚,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唱吟着什么……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也许……在故园,在家乡,你将会看到很多很多美好的画面和场景。
现在让我们一起到纳兰的故乡去看看,看到那是一幅怎样的场景。
13、天伦之乐,温馨融融,多美好的生活。但是现在,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全都破碎了,这样的情景全破碎了。他写了一个大大的字 “碎”
(板书:碎 在身在征途,心系故园上写“碎”),同学们,是什么碎了?(心碎了,梦碎了,回忆碎了)把这种感觉读进去。
14、师:谁来读《长相思》?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在这里有的只是——
(指名学生读《长相思》)
师:在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在皎洁的月光下和妻子相偎依在一起的那份温暖,那份幸福,在这里有的只是——(指名学生再读《长相思》)
师:孩子,听得出,你是在用自己的心在读。在这里没有郊外的踏青,没有和孩子在一起的捉迷藏,没有杨柳依依,没有芳草青青,这里有的只是一起读——长相思
(学生齐读)
15、:长相思啊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3 更更唤醒长相思。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进入诗人的那个身和心分离的世界,我们再一起读:长——相——思。
16、这首词讲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你身在征途,就一门心思去干你的事业,为什么对自己的故园又要牵肠挂肚,辗转反侧呢?
17、你们可曾知道这些问题纳兰性德也在问自己,就在征途上,纳兰性德还写了一首词,题目叫《菩萨蛮》其中有这两句就是纳兰性德问自己的,谁来读一读?(出示课件“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学生朗读)(一年能有几个团圆的时候,问自己为什么要轻易离别呢)
18、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再读《长相思》,默读,你从哪儿体会到纳兰性德没有轻离别呀?我不是轻离别呀!长相思的什么地方让你体会到这一点。
19、是的,我何曾是轻离别呀!我是那样的重离别呀!但是我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我重任在肩,我责任如山,我不得不离,不得不别啊!长相思,我的重离别,我的重重的离别,我的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化在了《长相思》中了。(学生有感情朗读《长相思》。)
师:这就是为什么我身在征途却心系故园的原因所在,这就是为什么我的那个梦会被破碎,我的那颗心会被破碎的原因所在。为了我的壮志和理想,思念家乡的孤独和寂寞,就这样化做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教师出示“长相思”三个字,放音乐《怆》)
师: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生齐说: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生齐说:长相思)。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做(生齐说:《长相思》)。20、表现了纳兰性德什么样的情感?(思念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将作者推为宋后第一真词人
21、长相思是词牌名,很多诗人都写过长相思,南唐后主李煜也写过一首长相思,我们一起来读读。李煜——长相思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1.烟水:烟雾迷蒙的水面.2.鞠花:菊花.鞠通菊.3.塞雁:边塞的大雁.上片从山起.山一重两重,层峦叠嶂,就如同心中的相思层层叠叠,连绵不绝.山远天高望不到尽头,就如同相思无际无涯.而寒的不仅仅是烟雾深锁的水面,更是思人的心情.相思日久,已到暮秋,枫叶正红,而红不过相思之苦.下片从花起.花开花谢,相思经年,边塞的大雁也高飞还故乡,而远去的人却还没有回来,相比塞雁之还,离人之苦更甚.远人不归,便只好任那风月闭于于帘外.人静帘闲,而不静不闲的,是心中无穷无尽的思念之情.帘闲而心乱.这阕小词,以景状情.在词人笔下,远山,烟水,枫叶,菊花,塞雁,共同构建了一个清冷的深秋.在这样的深秋中,相思之情就越发的寂寞幽怨.词中的远人,也许指的就是入宋不归的弟弟从善.22、我们学的这类词叫相思词,今后我们见到这类词该怎么学呢? 相思的对象
借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思念之情。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 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第二篇:《长相思》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长相思》教案
授课者:董妮娜
教学目标
1.会读写“榆”“畔”“帐”三个生字,读准“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诵读及背诵《长相思》。
3.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理解这首词的大意。体会作者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4.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教学重难点
通过有感情的诵读,感悟作者浓厚的思乡之情,领悟作者的写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
一、教师导学
(一)教师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八月十五”你们是怎样过的呢? 生回答
2.师:为什么吃月饼呢?有什么寓意吗? 生回答
3.此时此刻离家的人会想什么呢? 生回答
(二)读课题,了解作者。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思念家乡的词《长相思》(出示课件)
2.生齐读课题,介绍作者。“长相思”,词牌名,内容多写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二、个体自学
(一)采用多种形式读,读出韵味。(出示课件,提出要求)
1.注意“更”“聒”“重”的读音。
2.通过朗读这首词有什么感受?结合书上的注释理解。3.在现形象:这首词主要写的是什么呢?
4、观察图:想象作者深夜站在军帐外,他在望什么?又在思念谁呢?
(二)教师巡回辅导,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三、同伴助学
(一)出示课件朗读
1.注意纠正字音,注意词的停顿,要读出韵味。出示课件长相思
2.再读这首词,讨论以下问题。出示课件
1.这首词大概讲了怎样的意思。
2.作者的“身”在哪里?你们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3.你们有些什么体会呢?(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四、展示评学
(一)再读词,注意节奏与停顿
(二)小组汇报交流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师问:作者的身在哪儿?板书上阕理解意思 一句话,作者身在征途。(课件展示)(板书:身在征途)
师:作者的“心”又在哪里?(板书:心系故园)师:你们是从哪儿读懂的?理解下阕的意思(课件展示)师:同学们,作者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学生口头说说整首词的意思。
(三)小结
师:身在征途,心系故园。你体会到什么?
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的那份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怀着这份感情,大家齐读《长相思》。
(四)想象上阕的情境
师:同学们自由朗读词的上阕,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什么? 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
(五)自由朗读词的下阕
师: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 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什么?听见什么?想到什么? 看到了-----听到了-----想到了-----„„
(六)朗读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感 男女生对比朗读,教师引读。
(七)小结
师:面对此情此境,纳兰情不自禁地在自己的词中大大地写下了这个让人心碎的“碎”字。同学们,什么碎了?
(学生自由发言)
师:《长相思》读到这里,你们感受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孤独、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伤感„„)
(全班学生齐读《长相思》)
五、提升延学 师:这次出行,纳兰性德写下了好几首诗词。在一首《菩萨蛮》的词中,他留有这样的词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出示课件
师: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再读《长相思》,用心体会。师:就这样,纳兰性德将自己对故园的无限思念和依恋写进了这首感人肺腑的《长相思》中。
尝试着背诵这首词。板书
身在征途(难)
长相思
心在故园(苦)
第三篇:长相思教案
长相思教案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
榆关:山海关的别称。那畔:那边。指关外。帐:指护卫皇帝军队的营帐。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聒碎:搅碎。聒,嘈杂。
一、教学目标(字幕)
1、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
2、掌握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3、领会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二、导入(字幕配图)
王国维曰: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澄江静如练、山气日夕佳、落日大旗中、中天悬明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奇观。求之于词,则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夜深千帐灯”……差近之。(配图)
三、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洲正白旗人。清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一等侍卫。生平避谈世事,故词也主要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词的风格直抒胸怀,婉约清新;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配图)
四、配画面朗读
山水、山海关、风雪、千帐灯、故园。(配图五六幅)
五、预习指导
1、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你能确定是哪里的景物吗?
2、体会出这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六、感知理解(字幕)
纳兰性德推崇南唐李煜,词风清丽自然, 缠绵悱恻, 反映到这首《长相思》上,虽然 写旅途思乡,也写得悠长动情。
词的上片从“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下片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孤寂情怀。风雪打断了他思乡之梦,懊丧之余,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详和,作者于清丽哀婉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这两者结合到一起,就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
七、赏析加点字(字幕)
1、“一”字赏析: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不但对仗工整,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
2、“身”字赏析:点明身处之地及方向,“身”与心相对,身向榆关,而心却在关内,表明作者心系故园。
八、知识归纳(字幕)
长相思,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久别思念之情,故名。双调三十六字,平韵。
九、拓展练习(字幕配图)
长相思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 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李白此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与纳兰词有何不同?
第四篇:长相思教案
《长相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读四个生字,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榆、聒。
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词,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3、感受思乡情的不同表达方式。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查
复习背诵前两首古诗,同学们前两首古诗学习的很好,希望第三首也能学好。
二、导入
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在张籍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清朝第一词人”纳兰性德去品读这一首长相思。
板书课题
三、朗读诗句,整体感知
(一)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这首词,读的时候要注意词中的生字和多音字。
2、指名学生读
“更”字在这里读作——,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有的词语有三更半夜,还有一个读音是——组词——
3、指导书写
(1)这首词中有四个生字,都在我们课后的生字表中,观察这几个字,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都是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2)书写“榆”“聒”
提示:木字旁最后一笔,上边不是人字,聒字底下是个方口,耳朵旁最后一笔是提。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二)再读词,读准节奏,随文理解
1、读准字音
谁再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特别注意他在读时是如何停顿的?是不是有板有眼(1)“山一程,水一程„„”
A、你有没有注意到在读“身向榆关那畔行”时是如何停顿的?夜深千帐灯呢? B、我们一起来读这两小句。这样读就叫有板有眼。C、山一程,水一程,是说走了一程山、一程水吗?
看来诗人所在的军队已经走了很远的路,可以说是跋山涉水,十分辛苦,真是“山一程,水一程,山一程,水一程”啊。(齐读)
D、请同学们再来读一遍,注意词的节奏和感情。(2)理解“身向榆关那畔行„„”
A、这样跋山涉水的行走是要去哪?理解“榆关”“那畔”
他在去往山海关外的路上,他走过山、趟过水,也许还经历了许多的地方,一句话,此刻他的身正向着远方行走。
板书:身在远方
B、历经千难万险向着远方行军,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小句
2、随文理解
身在远方,心在哪?你从哪句读出来的?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A、这两小句应该如何停顿读,指名学生读 B、故园无此声,此声是什么声?想象一下没有风雪交加声的故园会是什么样子的?
C、是啊,在故园,有„„有„„,而此刻我站在军帐外看到的却只有——,此情此景,难怪纳兰性德说:“聒碎乡心梦不成”破碎的乡心是怎样的一颗心?(孤独、悲伤、思念)D、带着诗人的这颗乡心再来读一读这一句。
3、思乡情
A、思乡的只有我一个人吗?从哪读出来的?
是啊,面对这风雪交加夜,这遥远的地方,大家心中都在——(思念着故乡)板书:心思故乡
B、带着将士们这浓浓的悲伤地思乡情再来读这一句。
4、借助插图,想想场景
看看我们课本中的插图,结合这首词,你能用自己的话像我们描述一下画中的场景吗?
5、扩展思乡情
如此的思念家乡,何不早早归家? 战争未结束。
看来诗人虽深深地思念着自己的故乡,但更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国家,要保家卫国。思乡情,爱国心,这是一种怎样艰难的取舍,内心的纠缠也许只有身在战场远离故乡的人才能体会。这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 这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 这思乡情,爱国心,字字化作——长相思 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深情,读一读这首词。
6、尝试背诵
四、扩展思乡表达方式
1、长相思,长相思,思乡的又岂止是这些身居关外的将士们,那数不清的他乡游子,无不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故乡的思念。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 齐读——自读体会思乡情——尝试背诵
2、前边我们学习了两首思乡的古诗,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首思乡诗,还有我们刚刚积累的诗句,比较一下,他们在表达思乡的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王安石的乡愁融于春风,张籍的乡愁寄予书信,纳兰性德的思乡则有风雪勾起,思乡情一样,思乡的方式却因人而异,引发思乡的事物也各不相同。在本单元接下来的课文中我们还可以品读到不同的思乡表达方式。
五、作业
课下搜集思乡的古诗或文章,品一品,读一读。
第五篇:长相思教案
《长相思》教学设计 执教:章源中英文小学刘小燕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2.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教学难点】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春风又绿”,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意恐匆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二、初读古诗,了解作者。
1、教师伴乐范读。
2、作者简介
3、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正确、流利。
4、指名读。好,谁来读一读《长相思》。来,孩子。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词当中的一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
3、注意“更”、“聒”的读音。(你怎么知道读geng?)
4、齐读这一句
5、指导朗读过渡:(如词题)
6、划分节奏
7、齐读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1)初步理解词的大意
1、默读,结合书中插图和注释,说说你读理解了什么?
2、汇报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介绍词牌名、上下阙、叠词、互文 理解“更”、“此声”、上下阙的意思
(2)深入理解词的内容,想象画面(大家知道了词的意思,那老师出题考考你们)
1、作者的“身”,身体的“身”,身躯的“身”, 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何方? 学生思考 汇报交流
师小结(板书:身在征途上)
2、纳兰性德的心(稍做停顿)心在哪儿?(教师板书:心系故园)
3、好,孩子们,作者身在征途,心里却想着故园,你感觉到了什么?
4、带着对家乡的思念,齐读这首词。(3)想象画面
1、孩子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出示课件)
(你们都看到了,是吗?你们看到了跋山涉水的画面,你们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你们看到了抬头仰望的画面,你们看到了孤独沉思的画面。)
2、但是,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在他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出示课件)
3、小结(那可能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那也可能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唱吟着什么……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在……在故园,在家乡,你将会看到很多很多美好的画面和场景。在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在皎洁的月光下和妻子相偎依在一起的那份温暖,那份幸福,在这里有的只是——
(指名学生再读《长相思》)
师:孩子,听得出,你是在用自己的心在读。在这里没有郊外的踏青,没有和孩子在一起的捉迷藏,没有杨柳依依,没有芳草青青,这里有的只是一起读——长相思
(学生齐读)
师:长相思啊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进入诗人的那个身和心分离的世界,我们再一起读:长——相——思。
4、齐读词
四、拓展
学习作者描写思念家乡的其它词: 采桑子〃九日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菩萨蛮〃黄云紫塞三千里
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茄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五、作业
课后收集纳兰性德的词,并试着背诵下来。
【板书设计】
身 在 征 途
长 相 思 思念家乡
心 系 故 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