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注解(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4 02:11: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长相思》注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长相思》注解》。

第一篇:《长相思》注解

《长相思》注解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长相思》及《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作于出关前后之途中。作者出关时冰雪未销,又离开了京城千山万水,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性德而言,一切都是那么荒凉,那么寂寞,于是不由人思念亲人朋友,作者有感而发,填下这首《长相思》。

《长相思》原文:“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的诗意

作者:纳兰性德朝代:清 体裁:词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注释】

①榆关:山海关。

②那畔:那边,指关外。

③聒:喧闹,嘈杂。

④故园:故乡,家园。

【译文】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倒倒水,我随同护驾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地向山海关进 发。夜深了,营帐中仍然灯火辉煌。夜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帐篷外忽然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同样的寒霄风雪之声,却觉得和家乡截然不同。

【赏析】

“山一程,水一程”描写的是伴随皇帝出行时的一路上的风景,也有山回水转 的意思。“一程”又“一程”,走了一山又一山,过了一水又一水,就像一个赶路 的行者骑在马上,回头看看身后走过的路的感叹。如果说山一程,水一程写的是身

后走过的路,那么“身向榆关”写的就应该是作者往前瞻望的目的地。“榆关”就

是山海关,作者是在伴随皇帝去山海关意外还有很远的长白山,“那畔行”正是说

明此行的最终目的地不是“榆关”,而是在“榆关”的“那畔”。“那畔行”三字

是通俗化语言,犹如“那厮”,“那边”“那处”,作者会脱口而出此俗语,很显 然既有一种放松,也有一种不情愿。

“夜深千帐灯”这一句写出了皇上远行时候的壮观。想象一下那副场景吧,风

雪中,夜幕空下,在群山里,一顶顶帐篷里透出的耀眼的灯光,景象该是何等的壮 观!

第二篇:《长相思》

《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长相思》。2.了解词人的写作背景,理解词意。

3.体会词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重点:通过诵读感悟词人的思乡之情。难点:通过想象,构建“征途”“故园”的意象,体味思乡之情。

一、激趣导入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学生欣赏并谈感受。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王安石在看到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盎然春意后,不禁感慨:“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洛阳城萧瑟肃杀的秋风吹起了诗人张籍的万千愁绪,让他在家书写好后:“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下面让我们来学习纳兰性德的《长相思》,看看又是什么引发了词人的思乡之情? 3.板书课题:长相思,解题。

长相思 词牌名,通常用来写思念之情。

二、初读,整体感知。1.思,词人因何而思?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词,注意读通生字和多音字。2.指名读词,教师及时评价,正音。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节奏。(播放音乐《怆》)4.指名读,齐读。

5.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再读,理解词意。

同学们都是善于发现的孩子,能从字里行间发现一些词隐藏的含义中。1.默读,结合注释理解词意。

2.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词意。3.小组派代表汇报。

四、三读,品味情感。

1.作者身在何处?从何得知?(征途)2.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3.作者的心又在何方?(故园)

4.在作者的记忆中,故园又是怎样的景象?请同学们将自己的想象写一写。播放配乐《琵琶曲》)

师:也许是在春光明媚的日子,带上全家老小,到郊外踏青,感受花儿绽放的芬芳,聆听春天的赞歌……

也许是在月凉如水的晚上,与三五知己把酒言欢,举杯邀明月…….又或者是在昏黄的烛光下,老母亲用细密的针脚缝补衣服,温柔的妻子轻声哼唱儿歌,榻上的孩子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5.指名读学生对于故园的想象。

6.故园是温暖的,而征途是天寒地冻的;故园是舒适的,而征途是疲惫的;故园是宁静的,而征途是嘈杂的。看着“身在征途,心系故园”这八个字,你有什么想问问纳兰性德的吗?

7.自古忠孝难两全,正是出于对家园的热爱,作者才会毅然决然地踏上征途。让我们带着对家园的无限眷恋一起来读读《长相思》。

五、拓展延伸

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是漂泊在外的游子永恒不变的甜蜜和心酸。下来,我们来品味古今诗人的思乡情怀。

多媒体出示思乡诗句,学生自由读。

板书设计: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身在征途

爱国 心系故园

爱家

第三篇:〈长相思〉说课稿

《长相思》说课稿 沈家小学

黄莉

一、说教材

《长相思》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诗词。它向我们讲述的是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事情。课文图文并茂,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借助课文插图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挚爱的思想感情,从而领悟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表达出来的,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根据大纲及教材的要求以及结合本文的特点,现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朗读课文。

2、在朗读中理解文本内容,体会“故园”二字所承载的无穷的韵味。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教学难点:

在移情想象中构建“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主要采用点拨、质疑、想象,诵读法教学模式。

依据:本课着重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通过抓关键词句进行点拨,以点代面,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寓讨论、探究式教学法一体。

学法:指导学生用读、思、议问等方法理解,在整个文本中走过来回。

三、说教学流程

怎么样教学这节课呢?我采用:直接引题,感悟诗蕴——按要求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读懂诗意——想象画面,读出诗情——提出疑问,寻找根源五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一)直接引题,感悟诗蕴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关于乡情的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读课题。

设计依据: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就会读出不同的感觉,从而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引出读诗就要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这就叫味道、这就叫感觉。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题疑问、印证想法。

孩子们通过读课题,我们就把疑问定格在一个字(生:“思”),由此我产生了猜想(生:这是不是在写与“思”相关的诗?”)打开书本,大声朗读课文,看看你的想法是否正确。

2、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3、抽生读、评价,齐读,定格初步印象。

设计依据:整体感知课文,带着问题读,让学生有目的地读,有价值地获取,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及时反馈,才能得知相应朗诵的情况,通过抽生的朗读,孩子们就能感受到这样一字一顿,节奏有序,就叫字正腔圆,就叫有板有眼,这就是诗的味道。在反复朗诵的础上,这时他们的头脑中已形成了初步印象。

(三)抓住重点词、读懂诗意

1、借助课文插图和注释,默读课文。

2、小组讨论两个问题:第一,作者“身”哪里;第二,作者“心”在哪里? 生汇报,师点拨。

读上阕,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预设 ——将士们翻过悬崖峭壁,渡过惊涛骇浪,向山海关前进,辛苦。你的感觉是辛苦,你来读

——夜晚,他们露宿营地,点起篝火,好壮观的场面,你的感觉是壮观,你来读。……

c、读下阕,感受心在“故园”。(相机板书,说出发现)

设计依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抓住时机,适时点拨如“拨云见月”。

(四)想象画面,读出诗情

师: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读——

1、想象画面,领略诗人意思。

此情此景,让我不由得思念起我的故园,因为故园——(生:无此声),此是什么意思,此声又指的什么呢?让们跟随纳兰性德,一起去感受他的内心世界吧。闭上眼,听老师朗读,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2、感受故园,写下感触,感受相思之苦。(配乐)。

那可能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一家人坐在一起,喝着下午茶……那也可能是一个寒风凛冽的早上,父母们端上热腾腾的饭菜……那还可能是……

但是,这一切的一切,已经不存在了,这里远离故园,没有鸟语花香,这里只有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没有了妻子的相伴,这里只有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没有了父母的嘘寒问暖,这里只有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山水程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雪更更,更更都是长相思。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设计依据:创造意境,才能把课文读得有滋有味。

(五)提出疑问,寻找根源

1、读简介,提问题。

2、回归课题,寻找根源。

设计依据:情到浓时自然水深火热,我们不仅要从读出情,更要从情中走出来。

四、说板书设计

身在征途

心在故园

设计依据:板书是文章结构的简缩,通过板书,能使学生直观地抓住线索,理清思路,体会中心,知道选材,因此,我的板书力求体现这些,以达到事办功倍的效果。

第四篇:《长相思》说课稿

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小编整理和搜集了五年级上语文长相思说课稿,希望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真正的作用。《长相思》说课稿范文1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各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长相思》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文章中的一首词。可以说,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作者通过对眼前边塞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和热爱。选编这首词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词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词《长相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用掌握的方法学习古词。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感悟作者的思想之情。

三、说教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突破重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诗歌的特点和学生个体差异,本堂课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朗读感悟法:

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边读边想像,配乐朗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并将之内化、沉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2、想象感悟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通过的情景设置,让学生置身诗境,进入作者的内心,与作者进行对话,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境教学法:有景、有情、有境是诗歌教学的基础。本节课中,我极力为学生创设诗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诗歌文意,享受审美情趣。

4、评价激励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珍视学生的独特的阅读体验,只要言而有物,言而有理,都给予认可与鼓励。

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还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等。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前面我们学习了两首描写思乡之情的古诗,我们一起来背一遍吧!(齐背《泊船瓜洲》《秋思》)

2、我们学习前面两首古诗时,运用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谁能说给大家听?(读古诗、知作者、解诗句、展想象、悟诗情)

这节课我们就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长相思》

齐读课题。解析词牌名。

(首先我通过复习导入让同学们对前两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并引入本课学习古诗的方法。在此环节并对词牌名《长相思》进行解读,让学生对词有大致了解。)

二、初读古词,知晓作者。

1、初读提示:诵读全词,读准字音。

2、检查字音,指名读古词。

3、知作者。(生介绍,师补充)揭晓词人创作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这一环节通过初读自学掌握字词句,然后创设情景将学生引入这首词的环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学词句,悟词情。

1、朗读古词,结合注释,理解句意。(将句意写在练习本上)

2、指名说句意。

3、师生交流。

(1)感读古诗。

师:作者的“身”在哪里?生:身在征途。

师:你们是从哪儿读出来的?(齐读上半阙)

师:上半阙你读出了什么?生: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

师:作者的“心”又在哪里?生:心系故园。(齐读下半阙)

师:下半阙你又读出了什么?生:将士们在风雪交加的夜晚思念家乡。(指名读,读出思乡之情。)

展开想象。

现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仿佛处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里面?(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的画面)

师:《长相思》读到这里,你们感受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

4、再读古词,感悟词情。(小组竞赛读。指名合作读。)

(首先我让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词意,指名说词意练习学生的表达能力,然后再通过朗读感悟法和想象感悟法进行师生交流,感悟和想象将士征途中的困难以及思乡之情。当学生理解这首词后便会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这时我让小组赛读以及指名展示读来升华情感。)

四、板书设计。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读古诗

知作者身在征途抒发思乡之情

解诗句心系故园

展想象

悟诗情

《长相思》说课稿范文2

一、说教材

《长相思》是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中的第五课《古诗词三首》,其中《长相思》是第三首,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写得一首词,这首词主要描写的是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情景。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热爱家乡”,选编这组课文的目的就是一是让学生能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能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和事情表达出来的。三是通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本单元教学,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的语言,感受人物的美好情感。

二、说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长相思》,背诵《长相思》。

2.通过借助注释、插图,查阅资料,感知诗词大意。

3.能过朗读、感悟、想象,体会作者所要表达思乡之情,并想想作者的感情是能过哪些些景物或事物表达出来的。由于它的体裁特点,所以我将

三、说重难点

品味诗情,体会作者的思乡怀乡之情。

四、说理念

1.构建课内外阅读体系。新“课标”明确规定了各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凸显了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本节课我采用了“铺垫”与“延伸”这两种方式,构建了课内外衔接的教学机构。开课时用本课的前两首诗引出乡愁,而且两首诗是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乡愁,从而引出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进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由课内知识的积淀走进文本。在拓展,解词心部分,我引用《菩萨蛮》中“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来读透词心。

2.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它们相得益彰,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着永久的活力与生机。鉴于这样的认识,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从教师与学生共同运用教材的角度出发,创设积极有效的教学情境。课堂上,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由开始的初读正音到有节奏地读及带着词的味道读、入情入境的读再到最后的背诵,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走进作者内心,去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既突出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又实现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生成,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3.教师做好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合作者,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在读词,懂词意部分,让学生借助注释插图,同桌互助来理解词的大概意思,既教给了他们该如何学,又让他们有自主、合作的意识。

五、说设计思路

1.还词的“完整性”。教学这节课,我没有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进行背景叙述,也没有过多地进行语言上的肢解分析,哪个词哪句话是什么意思,而是把重点放在了悟诗情、解词心部分,从开始的两首诗不同的乡愁导课到最后的《菩萨蛮》,我追求的是一种意境,一种词的意境,一种边关将士浓浓的思乡的意境,我觉得这正是这首词的终极意义,也是古诗词教学的终极意义。

2.把握一条情感脉络。《长相思》这首词,通过描写征途的艰难,在一个风雪之夜勾起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所以在教学时,我紧扣这一感情脉络,设置相应问题,如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是什么使作者如此的长相思?作者的心在哪里?纳兰性德的故园是怎样的一副情景等问题贯穿全课,让课堂始终是环节在变,方法在变,唯有这一情感脉络不变,整堂课都处于浓浓的乡愁之中。

3.落实一个训练点。按照国家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的说法:“诗活在诵读的当下,诵读保护了诗的存在,诗即诵读”。所以,在这节课上,我以读为主,有十几次要求学生诵读诗歌,但是,每次的诵读,学生所带得任务不同,要求不同,所获得的情感不同,意境也不相同,每一次的诵读,都向诗的本体意义更进了一步。如开始的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也就是课中讲到的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再到后边的带着词味读,带着身和心分离的感觉读、带着想象读等以及自由读、默读、指名读、齐读、男女生对读、引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从而发扬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将阐释的自由还给了学生,把想象留给了学生,这种想象,使诵读者完成了对作品“空白”的填充,也从而完成了诗歌作品的意义。

4.培养两种学习习惯。培养“诵读、想象”和“主动搜集资料”的学习习惯。这两种习惯,既是学习的习惯又是学习的方法,它时刻体现在教学中。如在诵读中想象身在征途的情景及故园的情景,而在学生对作者的简介及作业的布置内容都是对学生主动搜集资料的习惯体现。

《长相思》说课稿范文3

一、说教材

《长相思》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本单元的课文,不论诗词还是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也是这样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表达了羁旅怀乡的主题。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词的上下两阕开头对仗,“一”字的运用,有连续不绝的含义,使词风缠绵。“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亲人送行的依依惜别情;“身向榆关那畔行”激荡的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萧萧豪迈情;“夜深千丈灯”催生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烈烈壮怀情。这情感的三级跳,既反映出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下阕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细致描写将士的心理。夜的静谧更显出了风雪的声音之聒耳,睡梦被无情地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睡意全无。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感受着袭来的阵阵寒意,更加怀念故园的温暖、宁静和祥和。“故园无此声”虽寥寥几个字,却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乡之意自然酣畅地流淌出来。

二、说教学目标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是第三次接触词这种文体了,可以说对词这种文体并不陌生。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并背诵。2、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想象意境,领会诗情,品读诗句,背诵积累语言。难点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词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说教法学法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学情,下面,我把教法学法融合在一起谈谈本课时采取的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

教学本首诗,我通过音乐渲染情境,导语创设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多种手段,创设各种学生乐于接受,并能享受其间的情境,能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体会词人绵绵的思乡情。

2、读悟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朗读中训练语言文字,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品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感悟。

3、想象法:挖掘教材的空白处,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抒发内心的情怀,发表独立的见解,揣摩人物的内心,产生情感的共鸣。

四、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五大教学板块:

(一)、学生对诗,创设诗韵课堂

因为五年级的学生已积累了很多古诗,所以我用以“思乡”为主题的诗句进行生生对话的形式引入,让学生快速地进入诗的课堂。之后就导入课题,介绍作者资料。

(二)、读诗文知词意

这个环节我准备分三步:第一步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形式指导学生把诗读正确。第二步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读得字正腔圆;第三步提升读的要求,从读的实践中要求学生“争取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来”。读出感觉来,读出作者浓浓的思乡情。第四步,指导学生读懂词意。指导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即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来读懂词的大意再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三)悟诗情,想画面

在教学过程中,我围绕“征途”与“故园”,引领学生在吟咏中放飞想象,感悟“征途”与“故园”的情景与画面,体味作者“身”“心”分离的情感。

通过播放背景音乐,引领学生走进词的境界,走近词人的生活。学生们在音乐和语言的感召下,展开想象,通过形象再现,让学生自己走进纳兰性德的世界,走进他的“征途”。学生们在“征途”的画面中舒展着所思所想。然后话锋一转,让学生展开想象,把在作者的家乡,在作者的故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学生又在《琵琶语》的伴奏声中展开对“故园”的想象。写话时,我用舒缓的语调提示词人在家乡的生活有多种可能性,借以拓展学生的思路。纳兰性德的“聒碎乡心”丰富和激活着学生的精神世界,构成了“长相思”的精神主题——思乡与卫国、壮志与理想。学生对文本的感悟,通过言语实践,积淀为语言、语感能力的培养。在《长相思》教学中我通过想象进行了言语实践的两次设计,对“征途”的想象采用“说”来展示,对“故园”的想象则采用诉诸文字“写”的方式。学生的想象极其丰富,在想象中,学生们感悟到词人跋山涉水、辗转反侧、抬头仰望、孤独沉思等等画面,感悟到了家乡的美丽、温馨,安宁、祥和。学生用言语和文字释放着“故园”二字所承载着的无穷韵味。两次想象的对比更使学生感受到征途的艰辛,倍感家乡的美好,亲人的温暖!

(四)拓展相思内涵,在情感对话中体验。

为了深入展开“词人为什么身在征途,心系故园?”这个话题的讨论,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文本的拓展,将纳兰性德《菩萨蛮》中的一句词——“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引入课堂。直面词人的心灵深处,感悟词人的“理想”与“壮志”,体悟到词人何事离别,是为了保家卫国。

(五)布置作业。让学生课下搜集有关思乡的诗词或歌曲背一背或唱一唱,以丰富学而生的语言积累。

上完了这节课,觉得还有不少缺憾,也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整个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我愈发感觉到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的语文教学基本功还不够扎实,对文本的解读还不够细致深刻,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工作在实小这个团结奋进的大家庭中,对我来说,是一种鞭策,也是一种动力。今后,我唯有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无愧于学校对我们的培养。

我的说课内容结束,谢谢大家。

第五篇:长相思读后感

长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长相思·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长相思·冯延巳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闲庭花影移。忆归期,数归期。梦见虽多相见稀,相逢知几时。长相思·陆游暮山青。暮霞明。梦笔桥头艇子横。苹风吹酒醒。看潮生。看潮平。小住西陵莫较城。莼丝初可烹。长相思·林逋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争忍有离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长相思·晏几道 长相思,长相思。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长相思,长相思。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长相思·欧阳修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泪垂。长江东,长江西,两岸鸳鸯两处飞,相逢知几时。长相思·雨·万俟咏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长相思·山一程 ·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长相思·西湖雨中 ·陈子龙黛眉收,翠鬟流,恹损芳波一段愁。愁时梦未休。山浮浮,水悠悠,欲问行云何处留。有人天际头。

下载《长相思》注解(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长相思》注解(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长相思》说课稿

    《长相思》說课稿 宜君县高级中学 罗朋娟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教学反思......

    长相思说课稿

    长相思说课稿 龙塘小学 尹易斯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标第九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三首《长相思》一词。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

    改写长相思

    改写长相思 呼,呼,呼……”寒冷的北风不停的刮着,大雪纷纷下着。远处的群山被大雪覆盖了。我们的战旗在狂风中飘舞。山脚下,一顶顶帐篷在雪雾中若隐若现。我们的队伍正跋山涉水......

    《长相思》说课稿_文档

    《长相思》说课稿 一、 说教材。 《长相思》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5课中的一篇词。它向我们讲述的是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

    长相思教案

    《长相思》教学设计 执教:章源中英文小学刘小燕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

    长相思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 2.掌握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3.领会词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缘景明情,体会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诵读、赏......

    《长相思》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长相思》教案 授课者:董妮娜 教学目标 1.会读写“榆”“畔”“帐”三个生字,读准“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诵读及背诵《长相......

    长相思教案

    长相思教案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释】 榆关:山海关的别称。那畔:那边。指关外。帐:指护卫皇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