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原谅我红尘颠倒》有感
读《原谅我红尘颠倒》有感
郑兆娟
会读《原谅我红尘颠倒》,不是因为慕容雪村,倒是因为2009年夏天和闺蜜一同赴北京参加万国司法考试集中营的考前集训,一位民法老师的介绍。展读该书且一下子不能自拔,也非因慕容雪村,实话实说,当初听到作者这个名字的时候,我还忍俊不禁,心想“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作者”还能写个司法题材的小说来?!也是难得,但此雪村非彼雪村,对此书感兴趣,莫过于“律师”、“法官”、以及书中提到的很多法律专业术语等等这些我很不陌生的字样。
起初阅读此书感觉黑暗、压抑、脊背发冷,是看不到边际的那种的黑暗。太过于现实主义的题材,看不到一点的光明和人性。书中的男一号魏达是一位执业14年之久,农村出身的律师。此人毫无感情可言,不相信任何人,是一个在算计和被算计中死去的反面人物。开篇就是讲魏达应同事之邀去陪同中院法官打“业务麻将”,玩法很简单,那就是律师只能输给法官,而且还要有技术含量的输,变相行贿,但当玩到最后一场时,魏达放弃了多次为他人提供点炮的机会,当自摸可以胡牌时,他为了赢得十五万,毅然决定不再输给法官,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围绕着经济利益与纷争全面展开,用诙谐的语言文字把人的贪婪、无情和社会的黑暗描写的淋漓尽致。前28章,主要写主人公魏律师执业过程的灰色交易,人与人之间的无情、贪婪、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比如魏律师为了办一个高院的上诉案件,在给高院任法官的校友馈赠贵重礼物,为其提供美色服务,所得风险代理费与法官均分。再如:为了争抢客户,魏律师不惜出卖陷害美女同事,给客户设套。在这部分章节中,魏律师也因为行贿的记录本和录像资料被情人和她的前男友陈杰威胁,并实施敲诈勒索,最后魏律师误杀了陈杰,并实施了碎尸、抛尸,犯下了滔天罪行。从第29到第30章节主要是描写魏律师深感自己罪孽深重预谋潜逃国外的情节,他将所有房屋抛售,回老家探望母亲,为情人预留了二十万元,在客户面前不再低三下四,多次描写了他矛盾的心理斗争。从第31至34章节主要是描写魏律师被抓并羁押在看守所的经历。这段期间他饱受煎熬和虐待,比如:当审讯警察编造魏律师母亲病危的虚假信息后,魏律师为了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他的孝心被审讯警察利用,最终定案证据材料才得以完善。在这部分的最后出现了全书唯一能看到点真情的地方,那就是他的情人陪他死去。第35章是结尾章节,作者戏剧性的把这前面讲述的所有故事变成了一个还没有取得律师执照的人做的梦。
我作为一名当时刚刚毕业便入行律师界的人看待本书,书中无论反映人心险恶,还是社会黑暗,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客观存在的,只是雪村哥把这些丑陋集中化、放大化。人性这东西谁也解释不了,人一旦恶了,中国人习惯给他一个冠名叫衣冠禽兽。魏律师绝对实至名归。小说中最最不能让我忍受的一个情节,不是魏达杀人,也不是他对情人以及同行的阴险。而是魏达酒后驾车与一位卖菜的老农相撞后的那种嚣张跋扈气焰。他腰缠万贯,竟然拿得下那个头破血流尚不知能不能保住性命的老农身上仅有的用以买化肥的330元!读到这里,我确实有窒息的感觉。而此后,涉及到的所有淫乱的、无耻的、罪恶的、腐败的种种,都不再有震慑我的力量。
也许世界本就浑浊不清,有些人便把自己也涂成黑色,当黑色的人越来越多,有多少人能够坚守自己的清白?或许有这样的人,只是代价却是用肉体的消亡换来精神的永存。值得吗?我不敢想。还记得小说里说:世上人有高下,却都在污水中过活,圣人把污水泼向整个世界,然后用金粉给自己塑身。但多数人明知寻不到净土,干脆就在污水中安身,饮脏食秽,乐此不疲。既弄脏自己,也弄脏别人。更多时候我们明明知道哪里有问题,只是模糊,只是随波,只是娱己。很多人认命,其实不过是对于现实的一种妥协,很多人学会城府,其实不过是在媚俗的基础上又学会踩着别人的头顶给自己寻个更高的位置。此之蜜糖,彼知砒霜。生命是一场注定输得很惨的棋局,我们无路可退,跌撞前行,以死亡为最终使命,从来不想去问前路是一袭红毯,还是万丈深渊。常常有人说不要逞一时之快,要看一世长远。可终究一世看不到尽头,一时却近在眼前。从古道今,其实历史很怕人的清醒。因为人一旦觉醒,会明确找到自己的位置。其实,我也不过是芸芸众生的一员,沉浮中拼命仰着头呼吸。我没力量抗拒时间、世俗,甚至没力量抗拒自己偶尔的灰色,我还在努力维持一个心理的平衡,把相信和怀疑都抛的很远,一路傻笑着生活。因为我始终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是披荆斩棘的英雄,也是被人疼爱的小朋友。
第二篇:《原谅我红尘颠倒》读后感
《原谅我红尘颠倒》这本书是我一位朋友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在此表示感谢!很喜欢!
说起这本书想起的第一句话便是:一副野猪猜地雷的模样,《原谅我红尘颠倒》读后感。当时笑喷我了,但是慢慢的开始进入了“黑暗”。
这本书黑暗的是这个世界,还是主人公本身呢?
看到本书的主角魏达,开始会被蒙住,觉得此人三头六臂,灵活机智不逊于韦小宝。
但是越看越觉得事情不对劲,他做了太多丧尽天良的事情,最终活该报应。
这就是我们说的“多行不义必自毙”吧。
虽然他的事情做得滴水不漏,但是早已经远远地偏离了轨道,贪财好色,铤而走险,根本就是自断前程。
这本书还是很让我心中百感交集的。
想着魏律师走过的人生,在烽火狼烟处,太累的走完了人生路。
可泣,可叹,可悲。
社会的现实,为了有着更好的生活,在很多时候只有适应社会的变革,他所生活的时代,就是我们的现代,读后感《《原谅我红尘颠倒》读后感》。
结局他肯定要被逮捕的,到最后的时候他还在想是谁在背后整他。
那么,我想问题出来了,从这本书来看到底是法律降服了他呢,还是“高人”降服了他?
虽然结局是一样的,但是二者意义完全不同。
如果是法律的话,我觉得我心中还算尚感欣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如果是私人恩怨,那么之前说的“法律迟早要健全的,一切罪孽都要清算的,谁都逃脱不了!”
这句话的意义又何在呢?这是不是还是对中国司法的一种嘲讽和否定呢?
另外想和大家讨论的一点就是,社会真的如此么?司法真的是那么黑暗么?
我涉世未深,是在校学生,未曾眼见,不得定实。
我始终相信一点,做人要有良心,得饶人处且饶人。
太多的阴谋和花招,总是要翻船的,出来混总是要还。
现在我们国家的社会正是在发展期、转型期,总是会有很多问题。
什么是司法?我觉得它的本质不是天下公理。
叛逆点的说是统治者制定的游戏规则,是在公理的标准尺寸上进行了适当修改的。
其中会有漏洞,会有不合理,我们只能期望通过努力使它渐渐完善。
可是中国司法不独立,我们难道该长歌当哭么?
这一番话无比曲折,自己也不知道信心到底在哪里,但是心中那一盏明灯,此生不灭!
第三篇:读《原谅我,小新子》有感
友谊>“清白”
——读《原谅我,小新子》有感
我常常想,一个人的“清白”是可贵的,然而,有一种东西比 “清白”更可贵!是这本书——《原谅我,小新子》告诉我的,它触及到了我内心那处的迷惘之地,让我一下子豁然开朗。也让我们深深的感动着她们之间那珍贵的友谊。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我的好朋友小新子写了一篇作文名叫《我最喜欢的人》,作文里说她喜欢的人是我。我们班的男同学就一起起哄,都咧着嘴朝着我坏坏的笑。当时我的脸一下子就红了,心里直怪小新子。为了我的“清白”,我当时就忍不住当着全班的面“臭骂”了她一顿。她的眼泪立刻夺眶而出,她擦着眼泪就跑出了教室去……后来,我才明白我错了,小新子这么写是因为她把我当成了她最好最好的朋友!
人生在世,“清白”是何等的可贵,但却比不上朋友之间的友谊。对于这个我深有体会。
那一次,我那支最贵的,最漂亮的,也是我最喜欢的自动笔不见了,我就在教室里把能找的地方都找了一遍,还是没有找到。最后我无意间在一个女同学的课桌里发现了那支自动笔。我就愤愤不平地对大家说:“原来她以前那种助人为乐的行为是假的,爱拿别人的东西才是她的真面目啊!”大家听了都一起指责她。接着她进了老师的办公室。之后我们全都回家去了,只有她还在办公室。第二天,老师早早的把我叫去跟我说:原来我的那支笔掉在了垃圾桶里,她倒垃圾时才发现的,本来她就想直接还给我了,可是她看见
笔太脏了,就想先擦干净再还给我。她当时不解释,是因为她实在是太伤心了,作为好朋友的我居然不相信她……
后来,我去跟她道歉,她只说只要我以后相信她就可以了。她就这么简单的原谅了我。
原来友谊真的比“清白”重要啊。我要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友情啊!
第四篇:读《红尘》有感范文
读红色经典------《红尘》有感
法本101孙熙婕
岁月荏苒,我们又一次迎来了党的生日。不知不觉间,我们的祖国在党的指引下走过了90个春秋冬夏。历史的车轮也倾轧出党90岁生日里最美的脚步!很荣幸能借着“品鉴红色经典”这个平台重温红色岁月的点滴。不论多么猛烈的时间冲刷,也淘洗不去革命年代的赤子雄心,沉淀下来的只会是历久弥新的奉献牺牲精神和不变的爱国热情。
在党成立90周年这样的神圣时刻,无法敷衍了事的“百度”出所谓的红色感悟。就这样带着对革命前辈的敬畏之情,在我们学校——沈阳工程学院图书馆淘了一本红色经典书籍《红尘》。显然它绝对没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类的作品声名显赫。但《红尘》这本书的精神内涵在红色历史大背景下,折射出来的革命精神却同样厚重!
《红尘》这部长篇小说,是作家杨佩瑾继《霹雳》、《旋风》之后的又一部作品。很遗憾我没能够把这两部书也找到,相信其中也会有相当的闪光点吧。这部《红尘》写的是1933年夏天到1934年春天、第五次反“围剿”时期,王明的“左”倾路线客观上同蒋介石集团里应外合,毁灭了龙门山红军游击队的故事。小说以大土豪丁诗咏的三女儿丁月英的命运来串连故事。通过她的曲折经历,同龙门山红军游击队的艰苦斗争和各种矛盾冲突,表现出“左”倾机会主义者得可憎面貌,土豪劣绅的奢侈淫逸,尼姑庵里德暮鼓晨钟,南昌、九江的等地的人情世态。在红色革命经典读物中,《红尘》的情节安排是比较富于传奇色彩,能够引人入胜的。
初读《红尘》,太久不接触革命年代的文字,会有种陌生的疏离感。觉得小说里的人物塑造的太过生硬,似乎每说一次话都要配合一个掐腰望远的经典姿势。人们的精神面貌似乎稍显机械化。总之读《红尘》在嘴上,别扭在心里。但是真正走进故事里,尝试去感受小说写作背景里的疾风骤雨时,渐渐喜欢上小说里的人物。大土豪丁诗咏的三女儿丁月英是一个单纯可爱的知识分子,怀着满腔热忱跟几个女同学共同演了一场文明戏《新木兰从军》,对于共产党的认识自然是只停留在只字片语宣传“赤匪”怎样怎样的程度„.但是对于一个大土豪的女儿这样的身份显然是“天理不容”忤逆行为,这个有着革命萌芽思想潜质的女孩子正是在这样思想蜕变与传统伦理打压的夹缝中艰难成长。当丁月英作为龙门山游击队的准“俘虏”置身于有血有肉的“赤匪”间时思想又一次震动。共产党竟然这样可亲可爱、有情有义。他们身上的民族大义与爱国情怀也悄悄的改变着倔强小女子的思想。当认清爹爹丁诗咏的嘴脸丑陋时,丁月英的思想开始坍塌„.革命萌芽也于此悄悄萌发!
在丁月英接连遭遇思想地震、情感变故、家庭纷争、身世变故之后,柔软的心渐渐坚韧。单薄的肩膀可以为自己抗起属于自己的半边天,不靠曾经疼爱自己的爹爹、不乞求曾经的爱人文辉表哥。她就靠她自己!我以为这个小女子会在思想强大之后毅然投身到革命事业中去,至少会跟着龙门山游击队一道去革命。然而小说的结局是丁月英披上了尼姑装,青灯古佛不问红尘。小说这样安排是意料之外却更是情理之中吧。或许这也是那个时代的局限,这个土豪女儿的命运局限。她终究还是一个柔弱的女子,尽管经历了种种的磨难。但是着眼于她的抗起共产主义的大旗的能力来说还是有些牵强。毕竟电视剧里的女革命者们还是少数。小说这样处理合情合理,更具现实意义。
我想在革命年代动荡的岁月里,不论是身份显赫的地主家的金疙瘩、还是普通百姓家的泥娃娃。同样接都经受着时代洪流的冲击,只有足够的顽强的才会走向革命最前沿、稍逊色的则留在时代的尾巴上。共同的是他们都是时代里某个位置的牺牲元素之一,只是意义不同。
但是透过故事我们浅议红色岁月。除了叹息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更多的还是关注众多顽强的人凝聚起的革命力量的内在魅力!这就是品鉴红色经典的意义所在。我们这幸福的一代需要这样久违的清风吹拂下焦躁的心,更需要用爱国赤子的热诚荡涤下悄然迷失的灵魂。我们过的太幸福,幸福到忘记感恩。忘记要一步一个脚印认真生活的真谛、自然也将本应该铭记于心的革命精神抛诸脑后。因此当代幸福的人们需要回望过去、尤其是在党的90岁生日的时候。
小时候我们就学过一句话“吃水不忘挖井人”,老师教育过我们不要忘本。父母教育我们不要丢根。是啊,我们在幸福生活的同时,有必要关注下精神世界是否幸福!也有必要问问这所有的幸福来自哪里!正是因为90年前那颗颗火热的救国救民心,才缔造了共产党坚韧的身躯。才有了带领我们祖国走过90载风雨复兴路的浓墨重彩!
从翻开《红尘》到合上《红尘》,跟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了一回,自己的思想也有从明到暗、又从暗到明的过程。大概是感染了红色经典的精神吧!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的不是丁月英的软弱无力的样子而是逐步成长的青年形象。形象挺拔飒爽出落成一抹不断壮大的中国红!它属于过去,亦属于中国未来!这正是红色经典恒久醉人心的真谛所在!
备注:《心理健康与教育》作业 2011、5中
第五篇:读《红尘往事堪回首》有感
世上有贤明雄霸的英雄,也有聪明惊艳的红颜。长期以来,我们并不吝啬对男性、对英雄的赞美之词,而女性往往成为了陪衬,更以外在的艳丽成为其主要特征。其实,古今以来,女性所展现的光辉同样耀眼,特别是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开化,她们带给世界的惊奇、梦想、智慧和感动,如高岸红杏,引领春喧;亦如雪岭横梅,点染江山。
从我的阅历来说,张爱玲、林徽因等算是熟知较早的名字,著作也略读了两三本,但认识还是偏于感性,并没有在内心形成立体形象。当然,不论是对历史人物还是近现代的传奇,我们的认识来源主要是书籍和影视剧作,而书籍的接触有限,影视剧作上表现人物的点面又侧重不同,这就多少局限了我们对很多人物的真实看法。或许我们了解到的人物总是有些脸谱化,不是好就是坏,而往往缺乏更多层面的集合。
近日读的红尘则在剖析个性及人性方面有深入的研究,使我们可以更加透彻地、立体地建立形象。如介绍林徽因的篇章就从多个层面展现了她的风华绝代,我们不仅可以看见作为建筑学方面的专家,也可以看到作为人文领域的通才。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样的诗句着实让人对林徽因有无限的联想。而关于张爱玲的篇章则从“被虱子吞噬的女人”为题,用作家与作品人物的同构关系,向我们展示这位奇女子的人生面。很多时候,我们都喜欢将好的事物与事情和那些成就卓越的人物联系起来,或者说是出于人性的善良本质,我们单纯的认为在某些方面如此突出的人,其生活和人生也应该是多姿多彩、醇美幸福的,只是我们算错了生活这张网、人生这场戏。张爱玲如同她笔下的人物那样,承受着生活的许多不幸,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寂寞和病态的折磨。这或许不应是我们想象的张爱玲,但这却是活生生的张爱玲。幸福的人总是相似的,而不幸的人则各有各的不幸,很是感触。书中还有许多的传奇人生,如苏青、萧红、谢冰莹及宋氏三姐妹等,无不是熠熠生辉。
人生是多彩的,而多彩并不局限于鲜亮,也有灰暗,甚至是漆黑一片,这都是人生的表达。
红尘归来,往事历历,巾帼人生,点点入心。
人生有许多许多的方程式需要我们去求解,人生有许多许多的变数需要我们去应对;我们以解方程思维求解人生,以不变应万变,我们也能写下多姿多彩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