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两位数减一位数或整十数教学反思
把计算和生活结合起来,让计算有应用味;把计算和探究结合起来,让计算有探究味;把计算和学生自己的选择结合起来,让课堂富有生命力,是我设计的基本想法。
1.聊天式的课堂氛围。
课始,给学生看梅花山的场景片断,背诵《春到梅花山》这篇课文,激起学生外出游玩的渴望。然后课件展示课本插图:一辆45座的客车,已经坐了30人。引导学生获得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在没有束缚的环境中,才乐于参加,敢于表达。这个过程也能让学生逐渐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的信心。
2.结伴式的探究活动。
结伴式的活动是儿童的需要,在活动中学生才能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在探究“45-30”的算法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把他们所需学具集中放在一起,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根据需要选择学具摆一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由于有了小组这个团体的依靠,学生没有了胆怯。在一个心理安全的自由空间里大胆思考。互相交流,不断完善和修正自己的想法。
3.超市式的练习形式。
学生是课堂生活的主人,他们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和渴望。将练习改为超市式的,让学生自由挑选相应的减法算式卡片,将得数作为每位学生的座位号。学生有了自己选择的机会,练习时会更加主动积极。这样的练习形式,更能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使课堂更富生活气息。
第二篇:《两位数减一位数或整十数》的教学反思
把计算和生活结合起来,让计算有应用味;把计算和探究结合起来,让计算有探究味;把计算和学生自己的选择结合起来,让课堂富有生命力,是我设计的基本想法。
1.聊天式的课堂氛围。
课始,给学生看梅花山的场景片断,背诵《春到梅花山》这篇课文,激起学生外出游玩的欲望。然后课件展示课本插图:一辆45座的客车,已经坐了30人。引导学生获得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在没有束缚的环境中,才乐于参加,敢于表达。这个过程也能让学生逐渐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的信心。
2.结伴式的探究活动。
结伴式的活动是儿童的需要,在活动中学生才能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在探究“45-30”的算法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把他们所需学具集中放在一起,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根据需要选择学具摆一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由于有了小组这个团体的依*,学生没有了胆怯。在一个心理安全的自由空间里大胆思考。互相交流,不断完善和修正自己的想法。
3.超市式的练习形式。
学生是课堂生活的主人,他们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和欲望。将练习改为超市式的,让学生自由挑选相应的减法算式卡片,将得数作为每位学生的座位号。学生有了自己选择的机会,练习时会更加主动积极。这样的练习形式,更能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使课堂更富生活气息。
第三篇:《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1
在教学中,我首先营造春游乘车的情境,让学生看图说出图上的数学信息,启发学生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列出“45+30”,提出问题“怎样计算‘45+30’的得数呢?”学生先自己用准备好的小棒摆一摆,然后说一说怎么摆的。得数是多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追问“为什么要先把3捆和4捆小棒合起来?”接着让学生通过用计数器拨珠计算的方法来验证这道算式的得数是不是75,在学生拨珠的基础上提问“为什么要先在计数器的十位上先拨3颗珠?”通过摆小棒和在计数器上拨珠的操作活动以及师生共同交流、小组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要算“45+30”都要先把3个十和4个十合起来。然后,在前面这些活动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刚才我们是通过摆小棒和在计数器上拨珠来计算“45+30”的,如果不摆小棒,也不拨珠子,那怎么计算“45+30”呢?这个问题我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然后请学生来汇报。但学生汇报的还是采用竖式的比较多,基本上不能准确说出计算的顺序。看来,这种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在他们脑海中已经“根深蒂固”了,在肯定学生用竖式计算的前提下,我开始引导学生像书上这样进行口算表达。
但是,我当时并没有刻意去强调一定要学生按照这种方法来计算,也认为没有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这种思考方法。在引出计算“45+30”时,要先算40加30等于70,再算70加5等于75后,我仅让几位学生说一说,再读一读,并未刻意强调所有人一定要掌握。第二天,让学生再按照这种计算顺序来说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过程时,多数学生却说不出来。我当时认为,学生只要学会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就可以了,没必要非要掌握这种计算方法。而且说实话,自己也觉得直接采用竖式计算对学生来说,反而更简单一些。于是,我对教材上的编写产生了怀疑,我觉得,为什么不是直接让学生采用竖式的方法来计算呢?这样学生学起来不是更简单吗?教材中要求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先算几十加几十,再算几十加几,或者先算几加几再算几加几十,这样的程序对学生后面学习竖式笔算要先从个位算起,会不会引起负迁移呢?
经过和师傅纪老师的研讨与交流,以及对相关练习的分析,我发现,在很多综合练习中,经常出现这类口算过程的填空,说明这种口算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让学生都掌握,这是进行竖式计算的前提。即在理解这种口算过程的基础上才能深入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先让学生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先算几十加几十,再算几十加几,或者先算几加几再算几加几十,这是一种口算过程,这种口算过程是和学生的摆小棒和拨珠子的活动是一一对应的,也就是说,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过程再现了学生的操作活动过程。在操作活动和口算过程中,学生能够理解相同数位相加减的道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知道”。
其实,我在课前也粗浅地与学生进行了一些交流与了解。经过初步的了解,我发现,学生在没有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就已经学会计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算式了,但基本上都是采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的,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因而,他们对于这种类型的计算不难掌握,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地计算。但是,当深入追问为什么要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计算时?却很少有人能回答出来,有的学生告诉我,他在外面上辅导班早就学过了,那儿的老师说应该这样计算。看来,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并非是让学生学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而是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时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而教材通过直观摆小棒以及借助计数器就能够帮助孩子从直观角度来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此外,数学不仅仅是一门计算的学问,在进行计算教学时,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孩子只会算不会说,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也是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
因而,研读教参是非常必要,尤其是当我们对教材上的编写意图不明确时更要仔细揣摩、理解,然后才能更好地用教材教,如果只停留在表面的掌握,这对学生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的发展是不利的。如果学习数学只需要依靠学生的记忆力,那就将失去数学学习的本质——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的学习,自身的魅力并不在于那一大堆的概念、符号与原理,而在于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富有趣味性的思考,这才是孩子最感兴趣的东西!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2
这节数学课讲的是小学数学第二册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为了这节课的教学,我备了一天课,又精心设计了课件,想着以一种新鲜的方式来吸引他们的兴趣。但真正去教学是一切并不是和我预想的一样: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20+30=?及50—20=?这两个例题,是让学生由题目列出式子并会计算出得数。我想学生们也许习惯了我在音乐课上与他们有说有笑,所以上我的数学课时一点也不严肃,还跟我开着玩笑。一直到数学式子列出来了他们也没进入状态。在讲解20+30=?时,我提问了几个学生,有个同学竟回了句:“我们都会。”也不回答,引得全班哄堂大笑。没办法,我有提问了另一个学生,结果更让我火冒三丈,他竟答了句:“我懒得答。”当时差点没压制住自己吼一嗓子,但感觉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想想自己的心态也不是太好,学生们也都没在状态,我决定不再继续往下讲,当然,为了“灭灭”他们的威风,我在黑板上出了几道我“自认为”很难的题给那几位“懒得答”的同学做,看他们的反应及做题的结果我发现他们确实会做,除此之外,我还发现他们都挺像上讲台做题,好像很喜欢表现自己,这些发现为我以后的课积累了些经验,当然一种挫败感也一直笼罩着我。下课跟静远交流时他说学生们确实会做,不教他们也会,她也同意学生爱上讲台答题,这个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想想自己以前曾见过的资料,幼儿园出现了小学化的倾向,很多小学生的知识在幼儿园都学过了所以将这些可是学生往往都不感兴趣,但当我在批改他们作业时发现他们做得并不那么理想,依旧错很多,他们的知识只掌握了点皮毛而没有完全吃透,而这也一直是小学低年级学习的一个“坎儿”。
当然,这堂课的失败跟自己是有很大的联系的,我听了其他老师讲的这节课,再对比自己讲的,发现了很多缺陷:
一、课堂重难点安排不得当,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如何列出式子而不是如何解式子上,教学目标难以达到也是必然的;课堂语言不够有活力,对学生的问题反馈都是统一的“好”“对”,没能准确反馈,同时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较少;
二、课堂奖励制度不够完善,在我听课及结合自己课上学生的反应我发现,适当的小小的鼓励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用很大;
三、自己成人思维占据大脑,不了解学生思维,不能让自己很好地以一个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这也是郭老师听我讲了节二年级数学课后对我的评价,这堂课自己依旧犯了这个错误;
四、忽视课堂纪律问题,在课的开始自己没对学生乱说话等不好的行为予以纠正,“头儿”没开好,所以整节课的纪律都很差,自己的教学也没要达到预想的结果。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3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本节课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捕捉图中的信息,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列出算式,并借助摆小棒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能区别两种算式在算法上的区别。
在观察主题图时,学生对于第一个小朋友提出的“还剩多少元?”的问题感到很容易理解,很快列出算式35—2=,但对于第二个小朋友提出的“我有20元钱买一个娃娃还差多少钱?”的问题,一小部分学生觉得有一定的难。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两个问题:
(1)“还差多少元”说明什么钱比什么钱多?学生很快领悟:买东西需要的钱比身上带的钱多,
(2)要求还差多少钱就是求什么?就是求35比20多多少。
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很快就列出了算式:35—20=。由于前面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我直接把两道算式呈现在现实面前,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摆完后自己说说怎样算,再把自己的算法与同桌交流。在反馈时,我要求学生结合刚才摆小棒的过程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学生积极性很高,说得也很到位:算35减2等于几,先从5根里面去掉2根,再把剩下的3根和3捆合并起来,也就是先算5减2等于3,再算30加3等于33;算35减20等于几,先从3捆里去掉2捆,在把剩下的一捆和5根合并起来,也就是先算30减20等于10,再算10加5等于15。你瞧,说的多好!会这样说的学生很多,这得益于我们在前面做计算练习时要求学生除了会算,还要把自己的算法与家长交流。
学生对两种算式的计算方法了解如此透彻,接下来将两种算式的算法进行比较就水到渠成了,老师稍加引导,学生就能归纳出两位数减一位数是从个位上减,两位数减整十数是从十位上减。除此之外,我还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在老师的的引导下,学生的语言逐步规范,概括出两位是加减一位数都是从个位上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都是从十位上算。
本节课不仅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理解算理、归纳算法以及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更主要的是,教师教得顺手,学生学得轻松。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4
本节课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是后面学习两位数笔算的基础,对于这节课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更好地发挥小棒和计数器的作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预防出现把数位搞反的现象,可能有少部分学生把3个十当作了3个一。因此,引导学生分清计数器上的数位,搞清数的组成,是学生正确操作计数器的关键。指名学生在计数器上演示完成后,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注意强调在摆好4捆和5根之后,在右边摆上3捆,然后把3捆移到4捆下面,展现动态的合并过程,学生对此印象才够深刻。
第二,在算理和算法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学生通过操作计数器或小棒理解了算理,但此时并不代表学生已经掌握了算法。在实际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头脑里有一个从算理走向算法的转变过程。这点是学生正确口算的关键一步。在这节课上,当学生弄清算理之后,应该及时追问一下:“你准备怎样计算像45+30这样的算式的得数?”让学生提炼出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即在算理直观和算法抽象之间架设一座桥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
第三,让动手操作与学生的思维过程真正结合起来。低年级学生在动手摆小棒或拨计数器时,往往有些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出现把学具当玩具的现象,把计数器上的珠子任意地拔上拨下,弄得呼呼作响或者把小棒弯来折去地摆图形。“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因此让学生在操作学具时,让学生边动手操作边说方法,真正实现手脑、口并用,把思维过程和动手操作过程完美结合起来。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5
在教学本节课时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引导。组织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小组交流,使其在交流中明白算理,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如10+20等于多少?学生出现了以下几种:
算法一: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三捆小棒,所以10+20=30;
算法二: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一个十,20里面有两个十,加起来一共是三个十,就是30;
算法三: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算法四:类似竖式的算法。这样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理念,使学生既在交流中锻炼了语言,明白了算理,又开阔思路。
在巩固练习阶段设计了加减对照练习。如30+40与70—30,为便于学生掌握,让学生自己摆一摆,使其在操作中体验整十数加减转化10以内加减过程,从而理解整十数加减法的算理,在计算30+40时,用10根一捆的小棒来摆。先摆3捆小棒表示30,再摆4捆小棒表示40,然后让学生依次回答:一共摆了多少捆小棒?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是用3+4算出结果的。接着,让学生说出算的过程。在计算时也有出现这种情况50+20=52。因为学生两位数中每个计数单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还不是十分明确,把第二个加数中2个“十”当作2个“一”来加。
教学中,我对有困难的学生借助计数器拨一拨,渗透竖式计算时的数位对齐意识。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6
今天邀请我的师傅刘老师听了自己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一课,课后我们师徒二人进行了交流讨论,刘老师对这节课给予了中肯的评价,同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受益匪浅。为了更好地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现将心得体会及自我反思梳理记录下来,督促自己快速成长。
这节课我的想法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摆小棒、拨计数器,经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更好的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学生在列出算式26+3之后,有的孩子能很快口算出得数是29。我让学生用小棒或计数器来算一算。指名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上用小棒摆一摆,这名学生摆好2捆和6根之后,又在6根下面摆了3根,然后又在计数器上拨一拨。体现了一位数应该加在个位上的道理。
学生在动手摆小棒或拨计数器时,让学生学习有明确目的性,让学生在操作学具时,边动手操作边说方法,真正实现手、脑、口并用,把思维过程和动手操作过程完美结合起来。
最后再用课件将小棒图和计数器图共同呈现来提升算法:无论是摆小棒还是拨计数器我们都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更加条理清晰的理解算理,为后面说算法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方法。
值得反思的地方是,当26+3等于多少?你想怎样算?这个问题抛出以后学生能说出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方法来算。但指名让学生到投影展示算法的环节时,没有让孩子充分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说,我急于规范孩子的想法:“先算什么,在算什么?”这个问题,将孩子摆小棒时最原始的算法给打断了,其实这一环节不用急于规范孩子的摆法和算法,只展示出孩子们最原始的想法就可以。所以这个环节浪费的.时间过多。
再一点就是,对于大班额来讲,全班动手操作来探究算法无疑是一种挑战,整节课无论怎么强调计数器、小棒放在桌角,总会有稀稀拉拉“哗啦哗啦’的声音发出,这与孩子们天生好动的特点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要求老师平时训练有素,如学生回答问题或质疑问题时一定要养成先举手的习惯。分组合作讨论时,开始结束都要做好统一要求,教师的言语或手势就要做到令行禁止。另外,还要多花精力精心备课,巧妙设计每节课,老师课上得有趣,才能更好的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将精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将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味。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7
反思《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课堂教学,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1、对教材的挖掘还不够深入、透彻。虽然课堂上注意了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但课本中的一些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好,挖掘欠细、欠深。
2、课堂教学机智还欠灵活。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在课堂上,一是未能及时抓住学生发言中的有关信息让学生充分利用学具进行验证,从而深入体验、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算法和算理。二是知识重难点的处理,教师“牵”的成分比较大,“放”的成分比较少,应尽最大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3、教师语言欠精练,板书不够适时。
这些,将激励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8
我认为,本节课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引导,只要发挥好辅助作用就好。所以整堂课,我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开始,通过书本提供的情景图,让学生先提出问题,备课前我预设了几个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然后,出示,让学生帮助我解决,而不是要求他们解决,提升学生的位置,可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然后通过学生间互相讨论,总结出多种计算方法,教师只需要在最后把学生的发现再做整理即可。
教学环节虽然进行的很顺利,教学目的最终也完成了,但是有几个问题还是值得深思。
一、计算课如何引导学生说明算理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虽然可以正确的算出结果,可是,当我问到“你是怎么想的”的时候,很多人都不能表达。该如何引导呢,为了节省时间我在课堂上是直接告诉他们计算方法的。事后回想,或许可以通过比如摆小棒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说理,明理。
二、如何让多媒体来辅助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手段传递教学信息,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以声情并茂的教学内容刺激学生的感官,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也使教师的教学过程简单轻松。但要利用得合理,要不就适得其反。
三、注意差生的练习
在课堂上,特别使公开课的课堂上,教师往往会避免选择差生回答问题,目的使怕暴露问题。不过,事后回想,如果差生可以在课堂上暴露出问题,然后得到老师的及时纠正,远远比课后教导要有效果。所以,在可堂上,教师不应该回避错误,而应该面对它,及时纠正它,也可以警示其他的学生不要范同样的错误。
四、语言上要更加的简练为好
不要替孩子说话。让孩子把自己的话语表述完整,由于怕孩子说的慢,总是提醒孩子说,这样会打断孩子的思路,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不信任,以后要慢慢的改正。
这节课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对于练习的形式,方法的指导,都应好好设计,练习是为了巩固新知的,精心的练习设计会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于练习的设计,我会更好的吃透练习的目的,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出他们喜欢的小游戏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练习中来,在欢乐中巩固学习的新知识。
第四篇: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反思一: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结束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的教学以后,仔细回顾了一下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反思如下。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是学生进行100以内加 减法的基础,所以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该重视。为了避免计算课的枯燥,我运用了生动的多媒体和情境创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堂课的教学目的再很轻松的氛围中得以完成。
我认为,本节课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引导,只要发挥好辅助作用就好。所以整堂课,我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开始,通过书本提供的情景图,让学生先提出问题,备课前我预设了几个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然后,出示,让学生帮助我解决,而不是要求他们解决,提升学生的位置,可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然后通过学生间互相讨论,总结出多种计算方法,教师只需要在最后把学生的发现再做整理即可。
教学环节虽然进行的很顺利,教学目的最终也完成了,但是有几个问题还是值得深思。
一、计算课如何引导学生说明算理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虽然可以正确的算出结果,可是,当我问到你是怎么想的的时候,很多人都不能表达。该如何引导呢,为了节省时间我在课堂上是直接告诉他们计算方法的。事后回想,或许可以通过比如摆小棒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说理,明理。
二、如何让多媒体来辅助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手段传递教学信息,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以声情并茂的教学内容刺激学生的感官,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也使教师的教学过程简单轻松。但要利用得合理,要不就适得其反。
三、注意差生的练习。
在课堂上,特别使公开课的课堂上,教师往往会避免选择差生回答问题,目的使怕暴露问题。不过,事后回想,如果差生可以在课堂上暴露出问题,然后得到老师的及时纠正,远远比课后教导要有效果。所以,在可堂上,教师不应该回避错误,而应该面对它,及时纠正它,也可以警示其他的学生不要范同样的错误。
四、语言上要更加的简练为好。
不要替孩子说话。让孩子把自己的话语表述完整,由于怕孩子说的慢,总是提醒孩子说,这样会打断孩子的思路,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不信任,以后要慢慢的改正。
这节课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对于练习的形式,方法的指导,都应好好设计,练习是为了巩固新知的,精心的练习设计会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于练习的设计,我会更好的吃透练习的目的,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出他们喜欢的小游戏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练习中来,在欢乐中巩固学习的新知识。
反思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本节课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捕捉图中的信息,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列出算式,并借助摆小棒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能区别两种算式在算法上的区别。
在观察主题图时,学生对于第一个小朋友提出的还剩多少元?的问题感到很容易理解,很快列出算式35-2=,但对于第二个小朋友提出的我有20元钱买一个娃娃还差多少钱?的问题,一小部分学生觉得有一定的难。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两个问题:(1)还差多少元说明什么钱比什么钱多?学生很快领悟:买东西需要的钱比身上带的钱多,(2)要求还差多少钱就是求什么?就是求35比20多多少.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很快就列出了算式:35-20=。由于前面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我直接把两道算式呈现在现实面前,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摆完后自己说说怎样算,再把自己的算法与同桌交流。在反馈时,我要求学生结合刚才摆小棒的过程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学生积极性很高,说得也很到位:算35减2等于几,先从5根里面去掉2根,再把剩下的3根和3捆合并起来,也就是先算5减2等于3,再算30加3等于33;算35减20等于几,先从3捆里去掉2捆,在把剩下的一捆和5根合并起来,也就是先算30减20等于10,再算10加5等于15.你瞧,说的多好!会这样说的学生很多,这得益于我们在前面做计算练习时要求学生除了会算,还要把自己的算法与家长交流。
学生对两种算式的计算方法了解如此透彻,接下来将两种算式的算法进行比较就水到渠成了,老师稍加引导,学生就能归纳出两位数减一位数是从个位上减,两位数减整十数是从十位上减。除此之外,我还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在老师的的引导下,学生的语言逐步规范,概括出两位是加减一位数都是从个位上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都是从十位上算。
本节课不仅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理解算理、归纳算法以及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更主要的是,教师教得顺手,学生学得轻松。
反思三: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整十数加减法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计算课给人感觉总是与枯燥相连,其实只要合理安排也是种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
在教学本节课时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引导。组织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小组交流,使其在交流中明白算理,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如10+20等于多少?学生出现了以下几种:
算法一: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三捆小棒,所以10+20=30;
算法二: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一个十,20里面有两个十,加起来一共是三个十,就是30;
算法三: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算法四:类似竖式的算法。这样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理念,使学生既在交流中锻炼了语言,明白了算理,又开阔思路。
在巩固练习阶段设计了加减对照练习。如30+40与70-30,为便于学生掌握,让学生自己摆一摆,使其在操作中体验整十数加减转化10以内加减过程,从而理解整十数加减法的算理,在计算30+40时,用10根一捆的小棒来摆。先摆3捆小棒表示30,再摆4捆小棒表示40,然后让学生依次回答:一共摆了多少捆小棒?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是用3+4算出结果的。接着,让学生说出算的过程。在计算时也有出现这种情况50+20=52。因为学生两位数中每个计数单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还不是十分明确,把第二个加数中2个十当作2个一来加。
教学中,我对有困难的学生借助计数器拨一拨,渗透竖式计算时的数位对齐意识。
第五篇: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教案
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教案
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教案1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这些都是本课新知的支撑,特别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学习方法和计算方法更是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能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教学分析
结合数学新课程理念,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本堂课拟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以旧引新,促进迁移。
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旧知是新知的基础,新知又是旧知的延续,本堂课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引入新课,这样做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知识和学习的迁移,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新课程把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索、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强调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师教的基础。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着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他们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与机会,使学生在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敢于思考,勇于发现、不断创新。
三、加强对比,培养能力。
在教学中,通过对比、分析,沟通两位数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同时,使学生在分析、讨论、交流、归纳等活动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教学目的:
1、经历探索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
2、能用减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并与同学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揭示课题。
1、口算(卡片出示)
70 30 = 40 +5= 36+20= 21+50=
60 30 = 30 + 8 = 36+2 = 21+5 =
2、指名说说36+20和36+2这两道题是怎样计算的。
3、设疑: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方法同学们掌握的不错,那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呢,你们想知道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就明白了。
4、板书课题: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创设实现迁移的条件和情境,引出新知,渗透了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愿望,为探索新知作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
二、学习新知,探究算法。
1、学习例1。
(1) 多媒体出示例1的情境图。
师:春天到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是那么的美丽,同学们,你们想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吗?那好,让我们跟随一群小朋友一起上车吧!
(2) 提问:
①车上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已经坐了多少人?
②还有多少个座位?
③用什么方法计算?
④指名列出算式,板书:45 30 =?
●创设学生熟悉的乘车情境,拉近了教学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3) 学生探索算法。
①师:同学们,45 30 =?请你们开动小脑筋,如果喜欢借助学具的话也可以,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你们肯定会有收获的。
②学生设想,独立操作。
③组织学生交流、估计会出现几种算法(略)
④在其中一种算法上整理归纳出一般计算方法。刚才有同学利用数的组成,把新口算转化成已经掌握的口算,这种方法是我们计算两位数减整十数的一般计算方法。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在这个层次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索算法,在组织交流,展示思维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发展思维,享受成功的喜悦,又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和自信心。
2、学习例2。
(1) 出示情境图。
(2) 指导看图:一共有45座,还有3个座位空着。
(3) 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4) 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45 3 =?
(5) 你想怎样算?先考虑考虑,想好了跟好朋友所一说。指名交流算法。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板书算法。
●在上一层次学习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拓展思维,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3、比较45 30 和45 3 在计算方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 这两道题在计算方法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请你们仔细观察观察,相信你们肯定有发现的。
(2) 分组讨论、交流、补充归纳两题的异同点。
●数学的问题化,让学生学习思考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通过讨论、交流、补充、归纳,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计算方法上的异同,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突出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三、巩固深化。
做练习,设置奖励机制。
1、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
2、学做小司机。
3、摘苹果。
4、帮助小狗推木块。
5、买足球
6、借篮球。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采用学生喜爱的游戏进行巩固练习,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数学练习充满了生机,学生在亢奋的思维状态下进一步巩固新知,也促进学生乐学、善学。
四、课堂总结。
1、同学们,今天学得都很认真,肯定有不少收获吧!能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吗?
2、这堂课,你们积极动脑,勤于思考,收获可真多呀!你们肯定会变得越来越聪明的。
●让学生参与本堂课的总结,既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在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同时,又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更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使学生加深对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理解。
2、能力训练点:提高学生的口算准确性和速度,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
小棒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9-6=
30+2=
8+51=
50-20=
2、口答
(1)5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4=50+( )
(2)6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68=8+( )
3、摆小棒算一算。
30+(7-2)= 70-40+5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时,是通过什么办法找出解题方法的?(摆小棒)这节课我们还是利用这种方法来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2、教学例1。
(1)出示35-2。指到学生用小棒摆一摆,还剩多少根?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引导学生总结:35-2,就是从35根小棒中去掉2根,要先从单根的小棒中去掉2根,剩下的再和原来整捆的小棒合起来,结果是33根。
(3)启发学生结合操作过程归纳计算方法。
① 35分成3个十和5个一。
②先算5-2=3(即个位上的数先相减)。
③再算30+3=33(即再把个位上的数与整十数合起来)
(4)反馈练习。
做一做第2题。
3、出示35-20。
(1)学生摆小棒计算35-20,边摆边口述。教师巡视指导,启发学生明确:两位数减整十数,先把整捆和整捆相减,也就是先要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个位数,再把整十数相减,然后再加上各位上的数。
(2)指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①把35分成30和5
②先算30-20=10(即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先相减)
③再算10+5=15(即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3)学生互相叙述计算过程:先算30-20=10,再算10+5=15,所以35-20=15。
(4)反馈练习:做一做,注意叙述计算方法。
4、比较两题的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方法,请同学们结合例1的两题,试着说一说计算方法。
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提高口算的速度。
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谁能说说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本第72页练习十六的第6题。
判断算法是否正确,不对的改正。
2、课本第72页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新知
课本第72页第8题。
先说说得数十位上的数字,再计算。
四、全课小结
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教案4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
2、能用减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并与同学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掌握两位书减整十数和两位十减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能比较两位数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在计算过程中的异同。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
73+30=答案
40+5=答案
36+20=答案
21+50=答案
60-30=答案
30+8=答案
36+2=答案
21+5=答案
2、指名说硕6+20和36+2这两道题是怎样计算的。
3、板书课题: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二、探索新知
1、情境图。提问
①车上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已经坐了多少人?
②还有多少个座位空着?
③用什么方法计算?
④指名列出算式,板书45-30=?
学生探索算法。
A、同学们,45-30=?请你们开动小脑筋,如果喜欢借助学具的话也可以,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你们肯定会有收获的。
B、学生设想,独立操作。
C、组织学生交流。估计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第一种:用摆小棒或拨算珠的'方法来计算。在学生交流时让他们到黑板上来摆一摆。着重让学生说说:减30怎样减。
第二种:想30+(15)=45
第三种:把45分成40和5,40-30=10,10+5=15
2、出示情境图。
(1)指导看懂图意:一共有45座,还有3个作为空着。
(2)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3)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45-3=
(4)你想怎样算?先考虑考虑,想好了跟好朋友说一说?
3、比较45-30和45-3在计算方法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这两道题在计算方法上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呢,请你们仔细观察观察,相信你们肯定会有发现的。
(2)分组讨论、交流、补充,归纳出两题的异同点。
三、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用算珠拨一拨,并说出结果。
54-20=( )
86-50=( )
54-2=( )
86-5=( )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比较。
3、想想做做第3题
读懂题意,学生根据已知的条件列算式解答。
交流时,提醒单位名称,让学生尝试口答。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学得都很认真,肯定有不少收获吧!能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吗?
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教案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0~31页的例题想想做做.1~2
教学目标:
学会两位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口答:
45里有几个和几个一?
86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口算:
70—40 32—20 60—40 45—30+5
60+36 3+26 27+40 5—3+40
3.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二.新授.
1.教学“两位数减整十数”
1)出示例题图,提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大巴有45个座位,已经坐了30人,车上还有多少个座位空着?)
“要求还有多少个座位空着”怎样列式?(板书:45—30= )
2)45—30怎样计算?同学们可以借助学动手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拨摆的情况,及时辅导.
集体交流摆小棒和拨算珠的过程并集体摆一摆,拨后,你们还有别的算法吗?
3)老师小结:根据同学的摆法,在计算45—30时,可以从4个十里减去3个的'一个十,再把1个十和5个一合成15.
板书: 45—30 =15
40 5
10
4)结合老师的板说一说45—30怎样算?(同桌互说)
2.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
(1)出示图提是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一辆大巴共有45个座位,车上还有3个座位空着,车共坐多少人?)
“求车上共坐了多少人”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板书:45—3)
(2)45—3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想一想。
学生独立思考,独自计算,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不同算法。
集体交流45—3的计算方法’,对想出多种算法的给予表扬。
(3)老师小结:计算45—3时,我们可以先从5个一中减去3个一得2个一,再把4个十和2个一合成42。
(4)请学生结合老师的板书说一说45—3怎样计算?(同桌同学先互说,再指名说o)
3.比较“45—30”和“45—3”计算的异同。
想一想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相同的,有什么不同的?
(它们都是先把45分成40和5,45—30先算40—30=10,再算10+5=15,而45—3先算5—3=2,再算40+2=42。)
老师小结:两位数减整十或一位数,都是先把两位分成几十和几,然后再算几十减几十或几减几。
三、教学“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l。 - ·
要求学生先用算珠拨一拨,并说说为什么这样拨?再说出结果.
2. .完成“想想做做”2.
独立口算,集体交流说说计算过程,比一比每组的计算有什么不同?
四.布置作业.
五.教学后记:学生能够动手操作,感兴趣.
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教案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思维过程,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六一快到了,很多小朋友都想了很多的方式来庆祝,有的小朋友想去公园,有的小朋友想用自己攒的零花钱去买玩具呢,我们也和他们一起去看看吧!(电脑出示玩具店的货架和玩具的标价。)
二、自主探索,提出问题。
1、仔细看图,提出问题
师:看货架上都有哪些玩具?你喜欢什么玩具?你从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观察后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两个小朋友的对话
师:货架下的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指明生说出题意)
师:怎样才知道左边的小朋友买大象玩具后还剩多少元?右边的小朋友还差多少元呢?(用减法算)
师:你知道这么列式吗?(师根据生回答板书算式)
师:大家会算上面的算式吗?先在小组里摆一摆,算一算。
2、分组操作,形成思维。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操作。
3、信息反馈,抽象算法。
师:大家摆出了上面两道题的`得数吗?谁来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师:谁来说一说35-20又是怎样摆出来的呢?
师根据学生说的板书算法。
师: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
4、小结算法。
师:你能根据刚才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吗?
师:同学们可真棒,我们在计算时一定要看清楚是在个位上去减还是在十位上去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68 的做一做的第一题
要求:1、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3、独立完成P69 练习十二的1—3题。
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教案7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2、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重点: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理解退位的道理。
教法:演示法、归类法、讲解法
学法:说一说、做一做
课前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铺垫练习,揭示课题(5分)
1、口算:
12-7= 20+4= 35-3=
27-4= 38+4= 46-2=
44-3= 87+4= 78-6=
2、学生完成口算练习后,师生根据口算,回顾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强调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时先用个位数减个位数。
3、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1分)
1、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2、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三、探究新知(20分)
1、教学例题。
⑴设疑导入:
引入:刚才同学们回顾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你们能不能按照刚才的口算方法做一做这道题呢?教师出示例题。
(板书:36-8=)
⑵操作探疑:
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位同学拿出两捆小棒表示3个十,再拿出6根小棒,表示6个一,在课桌上摆好。
从这些小棒中要去掉8根小棒,想一想应该怎么办呢?
同学们自己动手试一试。同桌同学可以互相议一议,说说你是怎么摆的?怎么想的?
在学生操作的同时,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⑶解疑明理:
指名说说学生的操作过程,然后依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进行演示。教师引导学生有序回答。
先摆两捆小棒和6根小棒。单根小棒不够8根,就得把一捆小棒打开,变成10根。
打开的`10根小棒和原来的6根小棒合起来就是16根单根小棒。从16根单根小棒中减去8根,还剩8根,和剩下的一捆小棒合起来就是28根小棒,所以,36减8应该得28。
⑷归纳算法:
①引导学生对照黑板上的操作过程议一议:算式中的36应该先怎么办?再干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个位上的6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拿出1个十,也就是10个一,与个位上的6合起来,然后用16减去8得8,再把8和剩下的2个十加起来。
②学生回答计算过程,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
③师生回顾学习过程,强化口算方法。
2、反馈练习。
3、看课本:并完成“做一做”第2题。
四、课堂小结(2分)
小结时启发学生找出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与以前学的不同之处,教师点明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五、堂清练习(8分)
1、口算
74-6= 60-3= 92-5= 53-4=
74-60= 60-30= 92-70= 53-40=
2、完成课本72页6、7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退位)
36-8=28
先算:10-8=2
再算:26+2=28
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教案8
一、教学内容:数学第二册第67页、第68页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用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3、培养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合作探究等能力。
三、教学重点:掌握口算方法,理解算理。
四、教学准备:小棒、课件、口算练习纸
五、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买过玩具吗?今天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一(1)班的“小玩具店”开业了,你们想去看看吗?出示主题图
2、谁来介绍一下这些玩具的.名称和价格?
3、现在有两个小朋友来买玩具了,你们能根据她们提供的信息来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吗?(课件演示)
(1)读题目:说说已知哪两个数学信息,要我们求的问题是什么?
(2)列出式子:35—2= 35—20=
(3)揭示课题:
(二)学习新知,探索算法
1、尝试(有些同学能直接说出得数)
2、验证a 35—2=33 b 35—20=15分别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加法口算方法的迁移)提醒学生操作学具,用小棒或算珠摆出式子的意思。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如果学生有不同算法,应给予鼓励)
3、知识应用
(1)四人小组合作,并汇报总数(拿出信封里的钱,数一数一共有多少钱?)
(2)每个小组商量一下要买哪种玩具?
(3)根据玩具的价格和人民币的总数,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
(4)汇报:(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提出数学问题,并展示有代表性的算式)
29 — 6 87 — 30 64 — 40 38 — 3
(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小结:刚才这些题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
(有些题目是两位数减一位数,有些题目是两位数减整十数)
师:大家比较一下它们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如果减数是一位数,就从个位的数里减去,然后和整十数相加;如果减数是整十数,就从整十数里减去,然后再和个位上的数相加。)
(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口算练习(学生每人一张练习纸)
76—4= 57—3= 68—5= 99—6= 85—2=
76—40= 57—30= 68—50= 99—60= 85—20=
反馈时选几题说说口算过程,并比较上下两题有什么异同?
2、开锁游戏(课件出示).
这里有5把钥匙,每把钥匙都能打开一把锁,只要你细心计算,就能成功.试试看.
3、游戏:爬楼梯夺红旗(课件出示)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你能自己编一道两位数减整十数吗?试试看.谁还能编一道两位数减一位数的?(77-5、68-7)当出现33-6时,问:你能很快说出得多少吗?
小结:当个位够减时,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的不退位减(板书:不退位),当个位不够减时,就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退位减.你们回去可以想一想33-6怎样算?
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教案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页的想想做做。3~7.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两位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一填:
74—30 = 74—3 =
2.口算:
76—60 = 85—70= 93—50 =
39—8 = 67—6 = 49—5 =
直接写结果,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第一组题是怎样想?
3.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整十或一位数,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看同学们掌握得怎样。
二、练习。
1.教材第32页“想想做做”4.
独立填表,集体订正时复习一下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如被减数39,减数5,差是34.自选一两组说给同学听。
2.教材“想想做做”5.
游戏题,同桌两人一组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3.“想想做做”6.
在圆圈填上>、<或=。
1)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比较方法。
2)集体订正后提问:你是怎么比的?(计算出结果再比较大小)。还有别的比较的方法?(没有计算)
4. “想想做做”3.
(1)出示第3题图,提问可小男孩付出多少元?阿姨找回多少钱?求什么?
指名说一说这道已知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列式算,集体订正,并回答“怎样求出一个足球多少元?”
(3)这道题做完了吗?还少了什么?
(口答)(集体口答一遍)
5.“想想做做”7.
(1)出示第7题图,要求学生弄懂图意,并指名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同桌同学说说“怎样求出还剩多少个?”再指名说一说怎样求?
(在学生作业时提醒学生不要忘记口答)
三、作业布置。
《练习与测试》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2)
四、教学后记:
能培养学生说话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
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教案10
设计说明
学生刚学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整十数,再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整十数对多数学生来说不算困难,他们可以利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迁移来突破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根据这一点,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学时,把教材中的情境图进行了创编,充分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能顺利地进行知识迁移做好铺垫。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中感知算理。
《数学课程标准》在学生评价中提出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理解算理,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拨计数器来理解,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探究新知。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计数器
学生准备
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
(课件出示复习题)
1.口算下面各题。
73+295+367+488+576+2059+1048+3034+10
(1)指名口算,并说明算法。
生: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
(2)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或整十数。
2.把上面的算式“改加为减”并出示:
73-295-367-488-576-2059-1048-3034-10
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或整十数。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整十数,既巩固了前面学习的重点内容,又自然而然地通过“改加换减”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形式上和算理上进行了巧妙的铺垫,为知识的迁移做好了准备。
学习新知
1.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一(1)班的“小小图书角”正式开业了,同学们借书的积极性非常高,我们也去看一看吧。(出示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们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看图回答)有35本故事书,借出2本。
有35本动漫书,借出20本。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还剩多少本故事书?
(2)还剩多少本动漫书?
师: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从学生生活中借阅图书的情境入手,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也使学生在借阅图书的情境中,自然地提出有关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或整十数的数学问题。这样的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增强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2.探究新知。
(1)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道题,35-2等于多少?应该怎样口算呢?
①独立学习。
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从35根小棒里拿出2根小棒,还剩多少根?
独立完成后汇报。
师:谁还能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②同桌互学。
师:为什么从个位上拨走2个珠子呢?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汇报完后,教师可随机进行引导。
师:这个过程大家都明白了,谁能用上“先算……再算……”比较简单地说一说?
生:先算5-2=3,再算3+30=33。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谁还能再说一遍?(多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小学数学
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教案11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提高口算的速度。
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谁能说说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课本第73页第11题。
2、课本第73页第14题。
说说这些是什么样的.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3、课本第73页第13题。
说说从图上可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要求的是什么。
思考一下,该怎样列式?
三、巩固新知
1、课本第73页第12题。
2、课本第73页第16题。
四、全课小结
课后反思:
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教案1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指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用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和整十数的算法和算理
教学难点:
渗透在计算中要把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的算理
教具准备:
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填空
73=+394=()+9054=50+()
68=8+()49=()+()82=()+()
2、随意说一个两数,再说出这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
二、探究新知
例1、
1、出示例1的'挂图,让学生观察图货架上有些什么,你可以从图上知道些什么?(货架上有几种不同的玩具,每种玩具上都有价格)货架上的小朋友在说什么?(两个小朋友说在买玩具的事,左边的小朋友有35元,买一个大象的玩具,右过的小朋友…………
2、怎样才知道左边的小朋友买大象玩具后还剩多少元,右边的小朋友还差多少钱?(可以用减法算一算)
3、结合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35-2=35-20=
4、同学们会算上面的算式吗?大家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5、大家摆出了上面两道算式的得数吗?谁来说一说是怎样摆的,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35-2=33,35-20=15。左边是从3捆5根小棒中拿去2根,表示减去2,右边是从3捆5根中拿去2捆,表示减去20。
6、根据上面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2、练习十二第1、2、3、4题
三、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教案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的口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运用知识迁移的学习能力和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难点:
区分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54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 )个十和( )个一组成68。
54=50+( ) 68=8+( )
2、口算:30+(7-2)= 70-40+5=
40+(9-5)= 50-40+3=
17-3= 15-10=
问:你是怎样口算17-3和15-10的?
(17-3=?先算7减3等于4,再算10加4等于14.)
(15-10=?先算10减10等于0,再算0加5等于5.
或想:15是由10和5组成的,去掉10就剩5,所以15减10等于5.)
3、导入
十几减几、十几减十的题目,同学们会算了,那么如果把十几换成几十几,也就是任意一个两位数,你还会计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的36-2=
(1)师:下面就请你自己算一算这道题,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
(2)学生自己研究36-2=?
(3)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做的.(可以边演示学具边说明)
教师板书:
a。用数数的方法(从36往前再数两个数:35、34.)
b。先算6减2等于4,再算30加4等于34.
(4)问:为什么先用6减2,用十位上的3减2行不行?为什么?
(因为要减的是2个一,不是2个十,所以要用个位上的数去减.)
学生说明理由.
问: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第二种方法比较好,如果36减去的数比较大,再用数数的`方法就太麻烦了.)
(5)老师演示课件“”第1步,学生练习说36-2的计算过程.
(36减2等于几?先用个位上的6减2等于4,再用30加4等于34.)
2、教学例1的36-20=
(1)师:刚才,同学们自己探索出了36-2的计算方法,如果把题目中的2改成20,该怎样计算呢?(板书:36-20=)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这道题,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
(2)学生试算36-20=?(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
(3)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用倒着数数的方法(十个十个地数:35、34.)
(2)先算30减20等于10,再算10加6等于16.
问:这道题为什么要用30减20,不用个位上的6去减了?
学生说明理由.
(4)老师演示课件“”第2步,学生说36-20的计算过程.
(36减20等于几?先用30减20等于10,再用10加6等于16.)
3、比较:
(1)同学们自己探索出了36-2和36-20的计算方法,这说明你们很会学习,老师要奖励给你们集体一颗智慧星(在黑板上贴出一颗金星).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道题,说一说这两道题在算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小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相同点:都要把被减数36分成30和6.
不同点:减2要从个位数里减,减20就要从十位数里减.)
强调: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57页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订正.
比较:这两道题中的减数有什么不同?减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第1题减去的是3个一,要从被减数的个位去减.第2题减去的是2个十,要从被减数的十位去减.)
2、一组一组地出示口算卡片:56-3=47-4=99-9=
56-30= 47-40= 99-90=
同桌对算.
3、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前五名同学发“小红花”)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和第3题
2.57-3= 99-6= 89-7=
65-4= 48-5= 26-2=
3.30-10= 50-20= 76-40=
38-10= 57-20= 95-70=
四、课堂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问题?板书:(不退位)
问:做这样的题目要注意什么?(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
五、作业
完成教材第58页练习十四的第2题.
2.53-50= 69-40= 85-4=
89-70= 96-60= 78-5=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教案1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通过拨计数器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口算。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一些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和类比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口算方法,能够正确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把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与两位数减整十位数在计算过程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35+3=46+2=42+5=25+4=
35+30=46+20=42+50=25+40=
2.对比:
(1)你能说说35+3和35+30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吗?
(2)想一想,为什么35+3这个3要加在个位上,而35+30这个4要加在十位上?(体会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
(1)创设情境:班级图书角有35本故事书,借出2本。
师:谁来说一说从图中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出示问题:还剩多少本故事书?请同学们试着列出算式:35-2。
(2)尝试解决。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如果口算不出来,可以用计数器来帮忙。
(3)汇报交流。
预设:
①用计数器算。
指生当小老师来拨计数器计算,教师问题引领:35怎么拨?35-2从哪减呢?
(要从个位上去减。)
为什么这个2要从个位上去减呢?
(2表示2个一,也就是先算5-2=3,30+3=33。)
请大家都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②把刚才拨珠的过程用算式来表示。
35-2=33,先用5-2=3,再用30+3=33。
请小朋友们用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说一说怎么算35减2的。
孩子们,看你们多棒呀,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算式转化成了一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这些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来解答。
(4)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引出两位数减整十数。
(1)提问:有35本动漫书,借出20本,还剩多少本动漫书?
(2)尝试列式并解决。
(3)交流汇报:
①拨计数器,引导思考:25-20在计数器上怎么拨?
(在十位上减掉2个珠子,为什么在十位上去减呢?2表示2个十,要用3个十减2个十。)
②35-20=15,先算30-20=10,再算10+5=15。
(同桌互相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学生观察主题图。
(1)说说从图中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生:一共有36个足球,借走8个,还剩多少个足球?
分析尝试列式:36-8=(板书:36-8=)
师:刚才在36-5=中,6-5够减,现在36-8中6-8不够减,怎么办?
(2)操作探疑。
方法一:借助摆小棒计算。
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位同学拿出三捆小棒表示3个十,再拿出6根小棒,表示6个一,在课桌上摆好。
从这些小棒中要去掉8根小棒,想一想应该怎么办呢?同学们自己动手试一试。同桌同学可以互相议一议,说说你是怎么摆的?怎么想的?在学生操作的同时,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解疑明理。
指名说说具体的操作过程,然后依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进行演示。教师引导学生有序回答。
先摆三捆小棒和6根小棒。单根小棒不够8根,就得把一捆小棒打开,变成10根。
思路一:从打开的10根小棒中减去8根,还剩2根,和剩下的26根小棒合起来就是28根小棒。
思路二:打开的10根小棒和原来的6根小棒合起来就是16根单根小棒。从16根单根小棒中减去8根,还剩8根,和剩下的两捆小棒合起来就是28根小棒,所以,36减8应该得28。
方法二:利用数的组成和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
思路一:把36分成26和10,10-8=226+2=28
思路二:把36分成20和1616-8=820+8=28
(4)归纳算法。
①引导学生对照课件上的操作过程议一议:算式中的36应该先怎么办?再干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个位上的6不够减时,可以把36分成26和10,先算10-8=2,再算26+2=28或把36分成20和16,先算16-8=8,再算20+8=28
②学生回答计算过程,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板书:36-8=28)
③师生回顾学习过程,强化口算方法。
4.观察对比,归纳总结。
让学生说一说:观察这两组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总结: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减,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减,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
三、巩固练习。
1.口算。
6-4=9-5=7-3=8-2=
26-4=49-5=87-3=38-2=
(通过本组练习,使学生感知到两位数减一位数时个位相减,十位不变,提升学生的口算速度。)
2.口算。
30-10=50-20=70-40=60-50=
38-10=57-20=76-40=69-50=
3.学生当小老师出题全班比赛算。
四、课堂总结。
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教案15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69页例1。本节课教学的是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的,它的基础是整十数减整十数和10以内的减法。教材仍是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在图书阅览室里有关借书的问题引出数学知识,采取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对比编排的方式,按照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动手操作——整理算法——突出重点的层次进行编排,同时将直观图与表示口算过程的算式相对照,突出算理。本节教学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减的问题,这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基础。
(二)核心能力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属于数与代数的“数的运算”领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三)学习目标
1.利用计数器的演示操作,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解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口算的计算过程,通过对比分析,会选择优化的方法,提升运算能力。
3.能用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四)学习重点
理解和掌握口算的方法。
(五)学习难点
弄清相同数位的数相减的道理。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名师教学课件、整捆和单捆的小棒、数卡、骰子。
二、学习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说一说。
54=50+()68=8+()
师:5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6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口算(说出口算方法)
30+60-2=
70-40+5=
3.回答问题:结合35+2和35+20说一说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怎样计算?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来阅览室借书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阅览室有什么数学问题。
师:(出示主题图)你们都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师:先来解决故事书的问题:还剩多少本故事书?
师:谁能把信息和条件完整地说一说?
师:怎么列式呢?(35-2)
2.探究35-2=
师:请同学们先自己尝试着解决35-2的'问题,为了便于大家的表达,可借助计数器来拨一拨,说一说。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先在计数器上拨出35,然后去掉2个,还剩33。
师:针对这位同学的讲解你有问题要问吗?
如果学生没有提,教师要追问:为什么在个位上去掉2个珠子?
生:因为去掉的是2个一,所以要从个位的5个珠子里面去掉2个。
师:讲得清楚,拨得正确,特别是给大家讲明白了35-2的时候为什么要从个位的5个珠子里去掉2个珠子的道理。
师:谁能结合刚才拨珠子的过程给大家说一说35-2的计算方法?
师:说得好!35-2应先算5减2,再算30+3=33,也就是先把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减,再用30加3得33。
【设计意图:借助计数器让学生明白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道理,在此基础上明确算法。】
3.探究35-20=
师:下面我们继续解决动漫书的问题。
师:谁能结合刚才故事书的学习模式来带领大家解决动漫书的问题?
生:模仿教师:寻找信息、提出问题、列式解决。
师:请同学们按下面的程序自学。
(1)拨:先在计数器上比拨一拨。
(2)想:怎样从35里面去掉20?
(3)算:说说是怎样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学生口述计算过程,老师板书:
及时口算练习:(先说口算过程再说结果)
69-40=38-10=96-60=
42-30=
66-40=
81-50=
4.引导学生对35-2和35-20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师:请同学们讨论上面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四人一组,下面开始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不同的地方:计算35-2时,要先从个位数里减;计算35-20时,要先从十位数里减。
相同的地方:都是两位数的减法,都是要求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三)巩固练习
1.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并说出口算过程。
2.口算两位数减整十数,并说出口算过程。
3.解决问题。
(四)全课小结
师:谁能给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起个名字?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大家看个位上的数相减,都够减吗?这叫做不退位减法。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
师:在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计算时,要弄清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别忘了把两次计算的结果合起来。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减法和前面学习的加法在计算时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小结:无论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还是两位数减一位数或整十数都要按照相同的要求: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
(五)课时练习
1.做一做
6-4=
9-5=
7-3=
8-2=
60-40=
90-50=
70-30=
80-20=
【知识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答案】6-4=2
9-5=4
7-3=4
8-2=6
60-40=20 90-50=40 70-30=40
80-20=60
【解析】用开火车的游戏方式进行练习,了解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并能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2.
【知识点】应用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答案】68-5=63(箱)
【解析】通过观察题目中的信息,了解题目中的信息,分析信息之间的关系,并解决。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