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长培训心得:应对新高考的三件法宝
校长培训心得:应对新高考的三件法宝
王德民
法宝一:以不变应万变——应对新高考仍需坚守
应对妖魔:“方向迷失怪”
新的高考模式对高中教育提出了诸多新的要求,有千头万绪的工作需要准备,我们在众多任务面前疲于应付,往往出现走得很远却忘记了为何出发的窘况,这就是“方向迷失怪”在作祟。应对“方向迷失怪”需要“以不变应万变”法宝。当我们静下心来听专家讲座报告后,发现,应对新高考仍有许多因素需要坚守。
“不忘初心”需要坚守。正如潍坊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周书坤所言:教育工作者需要有“两心”——为人父母之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不管改革如何推进,校长在引领学校前行时要明确和坚守“教育的初心”。教育之初心在引导激发、发展理性、鼓励从善、丰盈灵魂、温暖心灵。这正是新高考改革所倡导的。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坚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赵宏强专家的报告对校长公权力的来源进行了深入阐述:校长的公权力表面上来自政府,本质上来自纳税人。因此,教育即服务的理念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是一句口号,需要切切实实地贯彻落实。
党的教育方针需要坚守。潍坊市教育局井光进科长在讲座中反复提醒:校长办学需要有定力,教育改革不能随波逐流,党的教育方针就是“定海神针”,瞄准“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方向不偏移。对此,需要学校要创新加强党的建设,摒弃应付检查心态,扎扎实实地让党建在校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人民为中心,不忘教育的初心,继续前行,新高考带来的各种挑战将大打折扣。只有这样,我们教育的脚步才会越来越稳健,教育的脚印才会越来越厚实,教育的声音才会越来越宏亮!
法宝二: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
应对妖魔:“浅尝辄止怪”
曾经,我们也困惑于在有限的条件下如何打造一所有特色的学校,在听了昌邑宋庄初中姜勇校长的报告后,我找到了答案:行百里者半九十,失败者不是因为缺乏先进的理念和方法,而是缺乏将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的毅力和恒心。这就是被“浅尝辄止怪”所困扰的结果。打败“浅尝辄止怪”,需要用“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这一法宝。
主动出击。“等风来不如追风去”,姜勇校长面对挑战不回避退缩,勇于担当,主动谋求改变。回想我们走过的课程改革路程,更多时候是缺乏了这种主动迎战的勇气,往往是被改革的洪流裹挟着走,牵着鼻子走,被迫改变,很不适应,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例如家访这个“招式”,各个学校应该都练过,但是发自内心主动开展工作的不多。需知,“主动”是练就绝招的前提。
为爱出击。姜勇校长克服条件限制,能够把家长会开到社区、村委和农家院,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宋庄这片土地深沉的爱。没有爱的支撑,没有理想主义的教育情怀,家长会就不会走出校园,走进老百性的心中。因为,“挚爱”是练就绝招的助推剂。
恒久出击。姜勇校长“十年磨一剑”,在家访这一“招式”上不离不弃,扎实、坚守推进家庭教育,这是恒心和毅力的展现。教育是慢的艺术,更需要我们耐得住寂寞,坐的了冷板凳。因为,“恒久”是练就绝招的发酵剂。
真正的教育创新就在日常细节之处,主动、挚爱、恒久,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淋漓尽致,我们都将练就属于自己的“绝招”。
法宝三:推进学校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应对妖怪:“和谐失衡怪”
在培训中,多位专家指出,在当下新技术变革、社会转型变革中,学校与社会、家长、学生之间的关系失衡不和谐,需要重新审视学校自身建设和为学生提供的服务产品。简言之,学校治理模式需要应变,学校育人模式需要应变。着力推进学校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大势所趋,是击败“和谐失衡怪”的必备法宝。
学校教育供给侧如何生产?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顺应时代发展变化,需要学校强化共同体治理体系。尤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条件下更需要校长与时俱进更新学校治理思维,正如山东拓维管理咨询公司老总张学东所说,互联网时代的组织、绩效和文化都要人本管理。构建扁平化、平台化、无边界的学校组织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目前,我校为了适应学校发展以及课程教学的变化,正积极探索适应新高考的管理与教师团队建设。在管理当中实行简政放权,进行了扁平化、精细化管理探索,践行“策必广益,行必专精”的管理理念,切实提升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逐渐形成“人人有事干,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管,定岗定位准确,目标责任细化,要求精益求精,考核及时严格”的治理思想和文化。学校深化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探索了低职高能高聘、高职低能低聘、设立首席教师、评选星级教师、多元评价师生、绩效多元考核等新办法。实行教师业绩多元评价,做到平时有记录、考核有结果、情况有反馈,注重平时与学期、过程与终结、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考核客观公正,让教师焕发干事创业的热情。
学校教育供给侧生产什么?从关注知识技能的“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体现了时代发展对于人才要求的变化。作为学校教育核心的课程和课堂也必须发生变化。我校通过顶层设计、总体规划,提出了“四化”课程建设方案,即“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精品化、社团活动课程化、人才培养多元化”。建构分层次、有选择的新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让更多的学生发挥好特长。课堂教学,转变教学方式,建设新课堂,我校提出了建设“生本课堂”,让教学真正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为本,不仅仅是学习学科知识,还要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展示能力、质疑能力、辩论能力等。指导教师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优化教学方式,精选教学方法,改革学习方式,赋予学生充分的话语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感谢这次校长培训,让我们找到了应战的武器。手握三件法宝,迎接新高考的到来,我们更加从容。
第二篇:新校长的法宝
新校长的法宝
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塔山小学任教。时光荏苒,至今有十来年了。我从一个青涩的新人成长为教学骨干,我所在的塔山小学更是享誉全乡,美名远播。其间所经历的曲折与困惑,我是难以忘怀的。
记得初到塔山小学时,正好教师新宿舍落成。许校长制定了一套分房方案:已婚且住校的一人一间,未婚且住校的二人一间,不住校的三人一间。方案虽说是校长个人自定的,但还算合理,大家都没说什么。到了实际分房时却变成:已婚住校的分两居室,未婚住校的两人一间,不住校的三人一间,校长主任不住校一人一间。有老师提出质疑,许校长说:“我是校长,我说了算!”于是校长老师吵得一团糟。为什么有事不商量呢?这样吵不是有损师德吗?面对我的诧异,老教师告诉我:“这是塔山的惯例,久了你就习惯了。”
转眼到了期末发奖金,校长的奖金制度上有这样一条:视工作量轻重,中高年级语文老师补贴200块,低年级语文老师补贴150块。而实际上,因为班级多,老师少,个别数学老师教两个班(不同年级的),英语老师甚至教三个班,相比之下,他们的工作量并不比语文老师少,但他们却没补贴。显然这种制度伤害了一部分老师的利益。不用说又引起一番吵闹,推搡,拉扯,影响十分恶劣。
来塔山一年了,我发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很差,闲谈时都是指责讽刺领导。整个学校教风浮躁、没几个人安心教育教学工作。学校逐渐沦落为全乡典型的“懒、瘫、散”学校。外出时,教师们都耻于说自己是塔山的。
我当教师的第四年,换了校长。新校长姓周,是个很精神的青年。在新学期的第一次教师会议上,周校长说,他要依法办事,绝不滥用权力。众教师嗤之以鼻,私下都说:“法是为校长服务的。”接着开了教学研讨会,订立相关制度。周校长提出老师每学期必须听评课16节并作反思,让大家举手表决。有些老师有抵触情绪,说有时间听课的叫没时间听课的人听课,有时间反思的人叫没时间反思的人反思。听了这些话,周校长并不生气,笑着作了一个小小的补充:校长带头每学期至少听二十节课并作全面反思。这回,大家都同意了——谁都想看好戏。想不到第二天,校长真的在七点五十准时进教室听第一节课,让上课老师大吃一惊。只要不外出开会,周校长天天如此。渐渐地,大家备课都格外认真起来。学校听评课蔚然成风,第一学期下来,校长听了四十多节课,做了二十多次课堂反思。在他的带动下,全校总听评课量达两百节以上。整个学校的教学面貌焕然一
新,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第三篇:2018新高考培训心得
新高考培训心得
为期两天的新高考培训,时间很短,但让我受益颇多。不得不说,本次培训所选课程,在当前新高考的背景下,其针对性、启发性和指导性都很强。奔着学习新高考而去,不虚此行,本此目的,也单就新高考谈点个人体会。
一、必须承认新高考改革的优势
鉴于当前高考种种弊端,高考改革势在必行,新高考方案的实施,无论是对于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成长,还是对推进素质教育发展,都可能起到非常积极的导向作用,因为它理论上体现了“以生为本”。
首先,对于学生而言,不仅有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能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在新的高考方案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占有比较大的分值比重,相关科目的考试等级将赋以相应的分数计入总分,这可以引导学生学好每门课程。在此基础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优势和志向,来选择不同的考试科目,不再人为地被分成文理科,有助于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潜能和学科特长,更科学更全面的成长。
其次,对于学校而言,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需要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和引导。新方案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招考评价体系,将会促使我们的基础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将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新方案的文理不分科也将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得到保护。新方案取消文理分科后,学生可以在六门选修课中任意选取三门,一个班里的学生可能会出现很多种不同的选择,这么多不同的类型就需要教育者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业规划,学生在高中阶段就需要逐步明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对未来学业甚至是职业的志向,需要了解报考高校的专业情况,这单靠学生自己是很难的,此时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成为必需品。
二、客观看待存在问题
第一,否决“一考定终生”后,普通考生是否真正从两次考试中受益呢?不得不承认,选考科目和英语学科的两次考试带给考生更多的机会,第一次考试中存在的不足经过自己的总结和提炼,在第二次考试中能得到解决和改变,这样有利于成绩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考入自已理想的大学。但也有不少的考生反应,第二次考试带来的压力也是相当大的。不管成绩理想与否,为使自己成绩最大化,学生基本都会选择两次都考,这样就造成学生一直要放不少的时间在这门课上,这势必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先考的后考的都要兼顾,新高考方案中理想化的“减负”其实是加重了学生学业负担。
第二、“速成式”选考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质”让人质疑。原本三年完成的教学任务被压缩成两年或两年半的时间完成,让人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全面、完整和精确,产生怀疑。毕竟高中知识的建构需望按部就的一定的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原来需要三年才能掌握的知识,并不是所有学生能够胜任的,特别像物理、化学、地理这些需理性思维的课程,更需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赶鸭式”的教学会产生以下两种不良的现象:一是学生死记背,不求甚解,完全凭借自己的记忆能力硬生生吞下所有的知识点,然后去应付考试。虽然也能取得相当满意的成绩,但毕竟是没有消化的,对学生进入大学学习专业课肯定不利;二是很容易让学生顾此失彼,影响语数外知识的学习,学生为了先应付选考科目,势必会相当放松对这三门课的学习,学校也会考虑适当减少课时以强化选考科。这样,势必造成对语数外的忽视,而语数外成绩毕竟在学生高考的总成中占据了不少的分量,每门150分的高分值可以远远拉开考生之间的分数距离,决定胜负。
第三、分时段考试,谁来安慰语数外老师受伤的心?高考时间的错位同时也考验着不同学科老的心理承受力,语数外三门主科目的高考时间放在第三学年的6月份,这就意味着三门学科的老师必须全力以赴三年,而且不得有丝毫的放松,毕竟150分的分值足够影响考生的高考命运,而其他速考科目的老师,早者可以在高三的10月份完成选考任务,结束教学任务,迟点的也可以在次年的4月初结束教学任务。虽然学校根据不同情况会安排这些老师其他的任务,帮助语数外老师承担一些监考或班管理等方面的事务,但毕意没有压力,不用备课,不用辅导,更不用早晚自习,而语数外三科老师不但还要继续备课上课,晚自习更要接待更多学生的质疑解难,这其中的尴尬可想而知。
不管怎样,高考的指挥棒已经高高的举起,并指向了学生个性成长与学校特色办学的方向,这将深刻地影响我们的高中教育。学生如何在选择中学会选择,从而成就自我;老师如何在学生的选择中完善自我,从而实现自我;学校如何在挑战中抓住机遇,走向成功!未来三年,我们拭目以待!
第四篇:新高考培训心得
新高考培训学习心得
—生物学科的应对
从2018年开始,广东开始试行新的高考方案。其中语文、数学和外语为高考必考科目,而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6门科目,则设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其中,不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科目为合格性考试科目,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科目是等级性考试科目。学生在完成必修内容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兴趣和优势有一定的了解后,从以上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确定3门等级性选考科目。参加等级性考试并取得合格以上成绩的学生可不参加相应科目的合格性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位次由高到低分A、B、C、D、E 五等,0分不记等级。各等人数分别为参加当次当科学考考生总数的比例依次为15%、30%、30%、20%和不超过5%(含E等和0分)。在公布成绩时各“等”成绩将再细化为若干个“级”,等级细化具体办法另行规定。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或用于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录取的学考成绩,应届生当届有效,往届生当年有效。
新高考模式,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选择老师,选择符合自己的兴趣、特长的科目。同时借着选择的机会,把学习的责任还给学生,谁选择,谁负责!
作为一名生物学科的教师,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主动学习新高考方案,找到新高考模式下生物学科正确的应对方式,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学课程应以提高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生物学课程学习: 1、以核心素养为宗旨
以核心素养为宗旨,即要求我们生物学老师在课程学习中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发展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着眼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需要。2、聚焦内容大概念
为确保学生有相对充裕的时间主动学习,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和应用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生物学课程教学就做到少而精,即聚焦大概念,精简容量、突出重点。3、重视实践
生物学教学应进一步加强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科学的观点、思维并能用于现实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的探讨或解决。4、完善学业评价
完善学业评价,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重要参考,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规划人生,积极主动地健康、多样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8年9月
第五篇:新高考与生涯规划培训心得
新高考与生涯规划培训心得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势在必行。指导和帮助高中生做生涯规划,就是要帮助学生在不断认识自我的性格特质、兴趣爱好、能力倾向的基础上,协助学生找到自己的生涯发展方向,并教会学生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人生生涯。
“生涯规划”亦称“人生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就是要帮助并引领高中学生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学业和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2014年12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两项政策,明确提出“全科覆盖”“分类考察”“不分文理”“两次机会”“严格公示”等措施。学其所爱,考其所长。未来高考将实施“3+3”模式,除了语数外之外,考生自主选择三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加入总成绩中。新高考的改革,将进一步推动高中生选其所爱,考其所长。
改变一考定终身,引入多元录取机制。《实施意见》倡导的“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把单一评价方式扩展为综合评价方式。在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更加凸显其重要性。
学生要根据报考高校的要求和自身的特长,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门学业考试当中选择三个科目计入总成绩。根据什么选?如何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报考适合自己的专业,这些正是学校要给予学生指导的地方。
高中阶段就要让学生释放自我,寻找自己的兴趣志向,要求学生和家长提前计划未来学习和职业的发展方向。学校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将教育从“升学主义”转向关注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引导学生将学习与社会及未来职业选择连接起来,更多地认识和探索自身、关注并了解社会,不断思考和明晰自身发展的道路,理智地寻找自己的学业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