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活着》有感:不要像福贵一样活着(精选)
读《活着》有感--不要像福贵一样活着
蒲怡菲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余华
《活着》是于1992年秋在上海诞生的,这本与我年龄几乎一般大的书,真正被我所知是在2004年3月余华因这部小说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后。电视、报纸、网络铺天盖地的宣传,开发商们也马不停蹄地加印《活着》,就这样这本书进入了我的视线内。但事实上这部书早在2004年前就被前人学者们奉为经典,经典有经典的好处,它历久弥新,但经典也有经典的坏处,它让人望而却步。于是真正将《活着》这本书和电影看完却是在近几日,而它也让我产生了强烈的诉说欲望。
我是先看的小说,后看的电影。事实上我并不是很喜欢看通过小说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但好在张艺谋没有让我太失望。电影,它土它乡村它深刻,但它不沉闷也不晦涩,尤其是里面本应该以务农为生的主人公唱起了皮影戏,那曲调那韵味,是任何一部文学作品也望尘莫及的。然而到底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相形之下,电影还是略显苍白,也空洞了不少。尤其是电影的结尾,福贵、家珍、二喜带着馒头向往美好的生活远远没有小说里只剩福贵与一头名为“福贵”的老牛相依为命来的更震撼人心。但好在前者还有希望,而后者只剩回忆。
余华很聪明也很残忍,同样是写人物,他不写大人物波荡起伏的一生,专写小人物默默忍受生活的艰辛。字里行间平实无华,娓娓道来,没有义愤填膺、没有怨天尤人,有的只是生活的缩影,真实、残酷,一次次给活着的人希望,再一次次骤然掐灭这丝希望,让人们一个个在活着中死去。
余华说,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正如书中的福贵嘴里常常念的“这都是命”。
毫无疑问《活着》这本书里给人印象最深、冲击力最强的就是徐福贵,他从嗜赌成性的地主少爷到一贫如洗的农民,再眼睁睁地看着亲人一个个死去,从痛苦到麻木,从麻木到欣慰。他饱经风霜,于是云淡风轻,可还有什么比一个深陷痛苦的人,为了超脱这种痛苦,拼命节制、强颜欢笑、举重若轻,更让人不忍呢?
福贵父亲的死是福贵逼的。嗜赌成性的福贵将家里全部的田地都输给了龙二,连祖屋也没剩下。但当福贵父亲说“赌债也是债,是债就要还”,然后毫不犹豫地将家里的全部财产给福贵还债的时候,我第一次被感动了。一个父亲为不争气的儿子,宁愿倾家荡产也求他浪子回头。福贵终于懂了,但父亲还是走了。
福贵放下了少爷身份后,学会了下地干活,家珍也在生完有庆后回到了这个一贫如洗的家,无论如何,这个家是全了。然而好景不长,母亲病了,福贵在去给母亲请医生看病的途中被拉去当壮丁。也是在这途中,余华借着老全的口第一次说出“活着”这个词--“老子死也要活着。子弹从我身上什么地方都擦过,就是没伤着我。春生,只要想着自己不死,就死不了。”带着对家的思念、对亲人的眷恋,“活着”两个字就这样深深地扎在了福贵的脑海中,从那以后他相信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只要你想就能活着。于是他会对得了软骨病认为自己连累了一家人的家珍说:“按理说我是早就该死了,打仗时死了那么多人,偏偏我没死,就是天天在心里念叨着要活着回来见你们,你就舍得扔下我们?”会对遭到批都后想要自杀的春生说:“那你更该好好活着,你想想,你走南闯北打了那么多仗,你活下来容易吗?”即便春生间接害死了他的儿子。“活着”,早已成了福贵的信仰。
在那之后福贵回到了家,母亲却也早已走了,但无论如何这个家还是完整的。之后的日子,福贵干活勤勤恳恳,他坚信“一只小鸡长大了会变成鹅,额长大了会变成羊,羊长大了会变成牛,牛长大了……日子也就好了。”但有庆的死却为徐家的“诅咒”正式拉开的序幕……
在小说中有庆是为县长女人输血活生生被抽死的,电影里则改成了县长开车撞到了墙,墙塌后砸死了有庆。我不能说这种改法不好,毕竟很多故事是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很多事情是只可意会不能明说。就像我读到有庆死后,福贵除了一开始的愤怒到后来知道县长是春生后就不再追究时,我却出离愤怒了,因为无法理解,无法理解医院怎么会忍心将一个孩子的血抽干,无法理解一位父亲怎么会原谅杀害儿子的凶手。其实人总是这样,当以自己的价值体系去看待其他许多人的生活方式时,我们是有理由惊讶的;但是,如果你知道他带着什么样的生活历程走到今天,也许就会多了一些谅解。我们没有办法再回到那个愚昧还未开化的时代,无法感同身受那些事情,也便无法得知福贵当时的想法,但我知道是痛的,而且会很痛、很痛,这个伤口不会痊愈,活着一天就被折磨一天,但是还是要活着……
家珍这个人物可以说是余华笔下希望的象征了。她先是得了软骨病,被医生告知准备后事后却奇迹般地康复了。这是个奇迹,但谁说生活中不能有奇迹呢?家珍的康复给这个已经濒临破碎的家再次带来了希望,毕竟福贵、家珍、凤霞,还算是一个完整的家。
凤霞的死我认为电影里比小说里诠释的更好,短短十几分钟的片段,不仅将文革背景交代的清清楚楚,而且让凤霞的死更显得在情理之中。至于小说后来二喜、家珍和苦根的相继死去,在电影里则全部删去。这样的处理方法或许是因为电影时间的限制,也或许是电影的意义在于正面教导观众,所以要留下希望,但不得不说这确实大大弱化了这本书给人心灵的冲击力。
其实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冲击是它让我陷入了深深地自我矛盾之中。在我看来这本书还是有着明显硬伤的,徐家的人一个个相继死去,连女婿也不能避免,这样的情节不是不可以,但在作者的笔下我却总有一种牵强的感觉,这种为了“死”而“死”的设置,不但很难让我难过,而且有时会觉得好笑。小说中凤霞难产,福贵和二喜都决定保大人不要孩子,后来医生又说大小平安,接着凤霞就突然大出血;二喜的死是工伤,没人知道出了什么情况,万二喜就被水泥夹扁了;至于苦根则是吃豆子活活撑死的……其实就情节来讲,我觉得这样的情节很好,贴近生活,使读者感同身受,很容易博得同情或是引起共鸣,而且很容易上升高度说:“事实永远都会比最恐怖的小说更恐怖,比最科幻的作品更科幻。”但就作者的描写而言,我却真真不敢恭维,看他的文字,你会觉得死亡的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仅仅只是一个代号,一个叫“凤霞”、“二喜”和“苦根”的代号。死了也就死了。我一直想如果作者能将这些人物写得再丰满点、真实点,他们的死因写得再深刻点,或许会给读者的冲击性更强。但偏偏是这种貌似无味的描写却让我感到另一种感动和恐惧。而这种感动和恐惧全部都是来自一个人--徐福贵。
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个人过了,我总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长了,谁知一过又过了这些年。我还是老样子,腰还是常常疼,眼睛还是花,我耳朵倒是很灵,村里人说话,我不看也能知道是谁在说。我也想通了,轮到自己死时,安安心心死就是,不用盼着收尸的人,村里肯定会有人来埋我的,要不我人一臭,那气味谁也受不了。我不会让别人白白埋我的,我在枕头底下压了十元钱,这十元钱我饿死也不会去动它的,村里人都知道这十元钱是给替我收尸的那个人,他们也都知道我死后是要和家珍他们埋在一起的。
这是在讲完苦根的死后,福贵说的话。那句“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让我久久难以忘怀。很难形容的一种感受,那种本该是声嘶力竭、痛彻心扉的感觉硬是变得踏实而又有那么一点幸福的味道。但这笑中带泪的幸福却更能揪住我的心,记得有人说过:如果知道必败,不如败得漂亮。没有人喜欢失败,但却可以败得光荣。席慕容曾在《时光九篇》中说:“故事一旦开始,再怎么曲折,也只是在逐步走进结束的方向,我当然明白,所以美丽的呈现只是为了消失,所有令人颤抖与焚烧的相见,只是为了分别……”生命必须由丰美走向凋零,必须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不是快乐,而是人生。徐福贵的一生,平凡却又不平凡,他亲眼看着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开自己,从一开始的痛哭流涕,到之后的奋力挣扎,最后只剩一句喟叹“这都是命”。阿甘说:“我不懂我们是否有着各自的命运,还是只是到处随风飘荡。”今何在问:“是不是选择任何一个方向,都会游向同一个宿命。”福贵最后认命了,没有大悲大喜,没有怨天尤人。我猛然惊醒,想知道作者的叙述方式是否是在复述福贵的话语?那些不够饱满的人物,那些乏味的描写,究竟是出自作者,还是出自一个名叫徐福贵的老人的口中?如果是后者,那需要多少绝望,才能看淡一切;又需要多么坚强,才敢念念不忘?
同情、怜悯、感动这些最表层的情绪开始浮动,但却终究没有压制住我内心里由徐福贵带给我的深深恐惧。
有人说:人生的游戏规则就像划拳喝酒,划输的人,反而可以畅饮美酒。曾几何时我也向往着丰富的生活阅历,想把一辈子活出好几辈子,觉得跌倒了就跌倒了,受伤了就受伤了,觉得挫折是成熟的过程,渴望经历一些大风大浪,然后正式进入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高人状态。其实说白了,真正吸引我的是“宠辱不惊”四个字,觉得这才是高人一等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了一些事情,也随着阅读量的积累,真的像池莉说得那样:“阅读让一个人活好几个一辈子”,慢慢地我开始恐惧挫折。闾丘薇露曾说:很多人曾羡慕我丰富的生活经历,说我好像一个人活了好几个人一样,但事实上,那些羡慕我的人只看到了我今天的成就、地位,却没看到我一路上的辛酸与泪水,如果我一开始就知道得到今天的成就和地位所要付出的代价,我不确定我是否还会选择同样的路。咪蒙也曾就文学方面提过伤痛与幸福给人生活带来的不同表现,“很多时候,伤痛就是文学的春药。如果你文章写不到顶好,不一定是才气不足,也可能是因为你太幸福。文坛即武林,幸福的人因为平和,少了锋芒和机关,携带的常常是钝刀。而不幸的人因为激愤,充满尖锐的痛感,往往怀抱利器。正如龙应台说的,做一个灵魂的漂泊者,那也许是文学的美好境界,却是生活的苦楚。”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大智若愚、云淡风轻的人往往是经历过巨大生活变革的人,他们都曾悲伤过、挣扎过、怨恨过,但终归他们看透了,或者说是认命了。而《活着》带给我的恐惧正是徐福贵的认命,他越是云淡风轻、越是宠辱不惊,我越是同情他,也越怕自己有一天跟他一样。
他说:“轮到自己死时,安安心心死就是了”,我却要说,不要死,也不要孤独的活。我们都会活下去,无论如何也要活下去,因为这样我们才不会互相失去。
我很害怕看深刻的文字,因为越是深刻的文字你越会去深刻思索,而越是深刻思索,你身上留下的锐气就会越少。就像刘瑜说的:“她小小年纪,怎可以放任自己的清醒。”我愿意糊涂一点,任性一点。年轻,什么都没有,可是有勇气。我愿意天真的活着,认为什么都可以把握在手,那些幸福,天长地久。所以我说:不要像福贵一样活着,那种悲伤、那种痛苦、那种被生活洗礼后留下的举重若轻、强颜欢笑,统统不要。
我们会怎样地老去呢
我渴望知道又不愿相信
那无法预见的命运
如果所有的声音和动作都无法重复
我至爱的 我们又如何能优雅地谢幕
“这无法尽兴的一生啊!”
将是我们最后最轻的喟叹
第二篇:福贵 ——活着读后感
福贵
福贵和村里的许多老人一样,和他们穿一样的衣裤。从福贵租了龙二的那五亩田开始,福贵就成了一个农民。其实福贵又不是一般的老人,对于自己这一生的经历,他能很清楚,很流利的讲出来。福贵的大半生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活过来的,他的一生经历了亲人的一一离去,最后与老牛为伴。福贵给牛取名也叫福贵。两个老不死的相依为命,那是经过漫长的苦难之后换来的。会看牛的说这牛也就能活两年,可这两个福贵又活了十多年。福贵似乎融为一体了,两个生命一同等待生命的垂暮。“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就是这样的命。”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福贵是少爷的时候,他压根没去想光耀祖宗那些累人的事。福贵成了佃农,穿了绸子的衣服觉得像滑溜的鼻涕,浑身不自在。两种命,两种活法。福贵去拉大炮那会儿,福贵才想活着的。后来真的活过来,也就活到了现在。从福贵的一生看来,福贵没有那么多坚韧的品质,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就像他自己说的,做牛耕田,做狗看家。整部小说试图告诉我们的是:活着,就是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这种忍受不是“好死不如赖活着”,更不是行尸走肉。这种忍受只是一种存在,一种生活的方式。
看完整部小说,我并没有想有的人说的感触那么深。福贵的坎坷的一生也是平凡的一生。余华并没有刻意的去渲染,而是以“冷”的笔触去叙述这个故事。整本小说就像作者说的那样: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而并不是控诉战争、社会、贫穷给人的压迫。也没有去挖掘所谓的福贵身上的民族劣根性。刻意的去追寻这些大道理其实根本没有意义。福贵在谈到死去的亲人的时候,“眼睛里流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伤,还是欣慰。”在这里你根本没必要去追究他到底悲伤的是什么,欣慰的是什么?我觉得这也是小说和电影《活着》的你区别之处。电影比小说表现的更尖刻,更戏剧性,有更多东西值得你去挖掘。
小说通过我,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和福贵老人的偶遇引出整个故事。余华以一种冷静的笔触,一步一步的把读者引入福贵的生活。一切都来的那么自然,使人心里有一种不可名状的隐隐的情绪,福贵的感情一点一滴的渗透进你的心底。小说的最后留下一句令人回味的话,“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黑夜的降临使小说的结尾处又恢复了宁静和悠远。让人感到死亡的回归和循环。没有死亡,就没有新生,就如同四季轮回、昼夜更替。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
第三篇:像猪一样活着读后感
像猪一样活着
这一段我一直在尝试一种活法,每天懒懒的,吃了睡,醒了吃,不去看,不去想,实在想去想点什么了,就看武打片、枪战片,让武力驱走所有的思绪,恍惚间真的就像猪一样活着。而一切都只是表象,体重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在消瘦,镜子里看到一张憔悴的脸。每天悠悠荡荡――身与灵,就如同生命的终结。像猪一样活着,只是一种方式,一种理想(疏狂语)。
冬日的天空灰蒙蒙的,没有生气,大地弥漫着一种浊气,让人感到混沌,似飘忽不定的幽灵在游走,夹杂着在大地与空灵中散步的思想者。我不是思想者,更不是智者,我把自己定位为一个闲着没事的闲人,或者说是一个病人。常常看似简单的东西,却偏偏往复杂了看,有时自己掉进去了都找不到出来的路。比如眼前的一杯水,或喝或倒,而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杯水,看到的是一壶水、一盆水、一缸水、甚至是一条河,我看到了上面的尘埃,看到了水里的生物,又想到:尘埃会不会污染水?生物的生存问题等等,于是问题中又有问题,无穷无尽,是不是有病?
走在熙熙攘攘的街市上,听着叫卖者凄唳的声音,看着蘸着口水数钱的老板的胖脸,内心不禁忧郁起来。人到底被生活逼迫着,本质上与觅食的兽们无多大差异。我看到漫天飞舞的都是钱,满世界都是渴望的脸,到处都是伸出的手臂,都在尽其所能去抓住它,不惜一切手段,想尽一切办法,不惜用弱者垫脚,于是有了富人,于是有了穷人,于是有了乞讨者。
富人挺直了腰板,即使是二等残废似乎也长高了一节,于是置房、置地、购车、换妻,颐指气使,好不威风,而我分明看到了赤身裸体的两脚兽。穷人羡慕着富人,痛恨着富人,拼命地抓住机会想成为富人,一旦成了富人也就成了两脚兽。余下的一面感叹命运的不公,一面讨好主人,以换取微薄的口粮使生命延续,我又分明看到了狗的影子。
而对于乞讨者本就没人把他们当人。大千世界还有人吗?还有多少? 我眼里的一切都千疮百孔,世界是不是病了?要不就是我真的病了。
也许只能像猪一样活着,至少还有暂短的轻松与快乐!可当我看到猪在屠夫的刀下被切割成血淋淋的一块一块,又在厨师的手里变成了碗里、盘里的美味儿,我不禁呕出声来,那里面会不会有我身上的什么东西?
我又掉进去了,找不到回家的路!……
第四篇:像小强一样活着观后感
《像小强一样活着》观后感
土木工程2班戴青洋
刚开始看电影,觉得小强这个人很搞笑,但也很聪明,虽然是些小聪明,但却帮他度过了许多困难,包括警察的抓捕、黑社会的为难。
而后面帮助警察和跳楼大叔家要钱,体现了小强的热心肠和正义感,也说明这个人本性是好的,只是有些坏脾气,也有着好色,贪财的人性本色。正是这些毛病、缺点让这个人物更贴近生活,他的台词也让这部电影充满了时代感,很多地方让观众忍俊不禁。
这部电影跟那些山寨喜剧最大的不同在于《像小强一样活着》更关注社会现实生活。中国电影第一次将视角交给社会底层灰色地带的街头骗子,关注他们的灰色人生,同时透过他们的灰色视角,用灰色幽默的眼光去观照我们今天万花筒一般光怪陆离的灰色现实生活。影片的主人公张小强是一个街头小混混,他就像一个现代版的韦小宝、江小鱼,亦正亦邪的他无论是黑白两道都能两头吃得开,为什么呢?就因为他深谙当今社会的各种明规则、潜规则,所以他能够在这个社会金字塔的最底层也能活得游刃有余。这个打不死的小强,他的生活态 度,他的价值取向,他的机智乐观,他的善良天性,乃至他的成功学本身,都能给现实中的80后带来很多启迪,这就是《像小强一样活着》区别于当下许
多山寨喜剧的最主要特征。
我们也能从这个小人物的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比如他的淳朴、对母亲的孝顺、对兄弟的仗义、对承诺的坚持,即使他知道面对的是黑社会,他依然勇往直前。只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地方,现实中的我们也会遇到很多困难,有多少人能不管前方是很么都能不懈努力?有多少人能不在乎结果只在乎过程?有多少人能为了刚认识的人就上刀山下火海?很多人都不敢拍拍胸膛这样保证吧………………..他经常去求饶,可能看起来很怂。但这也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当你不得不低头的时候,能不能低头也是一种能力,能屈能伸的人才更能在社会上立足。
像小强一样活着,是一个口号,也是一个道理,我们活着是为了改变世界,却没想到自己被世界改变了。在这什么都会变的世界里,我们很难看到永恒,也就是说,我们一直在改变着自己,却没注意到坚持自己活着的方式,于是我们纠结着,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到后来,我们开始寄情与所有的媒体信息,开始寻找活着的方式,并模仿。虽说所有的电视,电影都是虚构的情节但也确确实实反射出现实的生活状况,将视角交给底层灰色地带的人们,使他们关注并认识他们的灰色人生,同时透过他们的灰色视角,用灰色幽默的眼光去观照我们今天万花筒一般光怪陆离的灰色现实生活。
第五篇:像狮子一样活着演讲稿
1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像狮子一样活着。
2不知道各位有没有看过狮子王这部电影,看过的举个手可以吗?好的。我想开头的话,先给各位介绍狮子王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故事讲的主要就是辛巴经历千辛万苦最终拯救了森林王国的动物们,重新让世界归于安宁的故事。
我为什么要把这样一部电影放在今天的演讲里面呢?或者说,这部电影究竟跟我们演讲的主题青春梦想与使命有什么样的一种联系呢?
3这就是我要表达的: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一头狮子,一头雄狮。当我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发现每个人的生活,其实都像是动画片中的主角辛巴在一开始的时候那样,还只是处于一个懵懂的阶段,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的一种场景,也不知道未来自己要做什么,更不知道自己身上所肩负的使命。可是,我们的身体里面确确实实有着一股能量,一种我们所还暂时不能知觉不能使用的能量。所以我觉得我们的成长的过程就是要不断的去学习如何去应用它们,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
而恰恰就是在现在这个时间里,我们正处于这一个青春年华的阶段。所以,青春,使我们最好的资本。青春是无价而短暂的,展现自我是上苍赠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才能,让青春尽情飞扬,让展现自己成为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课程。
4所以,在这样的一个美好的时刻里,我想我们应该明白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我们应该每时每刻都要问自己的。一个人是为了什么而活在这个世界上?
有的人为了金钱忙忙碌碌,等到死去的一刻还不知道这一生是为了什么;
也有的人为了生活而生活,最终是生活了,还是被生活了;
现在我们的身边可能也会有很多这样的人,整天浑浑噩噩,过一天算一天,当考试周来临了,就拼命的去追赶。等考试周过去了,他又陷入了迷茫。我想起有人回答竺可桢老校长的那两个问题的时候是这样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来到浙大做什么的?混。第二个问题,离开浙大后要做个什么样的人?混混。我想这两个回答,也许可以概括很多人现在的状态。每天就是这样混过去的,也没想过自己未来是要做个什么样的人。
我想问各位一个问题,诸位有没有想过自己的梦想究竟是什么?我发现一个很奇妙的问题。小的时候,爸爸妈妈,亲朋好友以及老师们常会问我们一个问题,长大了你想要做什么。那个时候的我们可能会想也不想的傻傻的说一句,我要当个科学家,为社会做贡献。我记得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那个时候很多同学会这样写:我会做一名辛勤的园丁,照顾我们可爱的花朵’。其实我们都知道这是假的,因为那时很怕老师,所以几乎全班同学的理想都是老师。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渐渐的会淡化理想这样的一个概念。
我想如果现在在路上去问:同学,一个人你的理想是什么呀?也许那个人会揪着你看,也许他心中就想着,哎,这人是不是傻的?也许,有的人的理想也会是这样的:我的理想就是‘钱’很多很多的钱’我喜欢钱,那就是我的理想。也有的人,在大学的校园了里,会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也不会去想,去思考。
我们应该学会思考。思考自己究竟是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一个人。
其实要我说吧。一个人的理想不应该是一种物质层面的,应该要在道德层面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再从道德层面推及到现实生活,这样你就会懂得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了。
也许,理想并不是一定要想明白的,相反的,它是你一生都要追寻的事情。在这一生的时光里,我们要不断的去探索去寻求,才能找到属于自己内心的天堂。
在这样的一个青春年华里,在我们的生活里柴米油盐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不要让自己太现
实。理想,应该是青春的代名词。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北宋时期的张横渠的这几句话,我想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来思索。
6电影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一次偶然之间,辛巴和儿时的伙伴娜娜相遇了。娜娜告诉辛巴,自从刀疤当上国王后,大家就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她要辛巴回到狮子王国,去拯救那里的难民。可是辛巴却拒绝了。并对娜娜说道:“你以为你的出现就能改变我现在的生活吗?你跟本不知道我经历了什么!”
他说:I‘m afraid I’m at the shallow end of the gene pool.(恐怕我没有太多狮子的基因)
所以,很多人都是像辛巴一开始一样,不知道自己的使命有多么重要,即便知道自己是一只狮子了,也还不停地对自己说:我身上没有太多狮子的基因。这是在逃避。这是懦夫的行为。也有的人,懂得了自己有必须完成的使命的时候,却是退缩了,却步了,犹豫了。他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够,不足以改变这个世界,所以就把自己的理想定义为一个很低的层面。我想,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看到这样的一句话:Remember who you are,you are my son and the one true king.(要记住你是谁,你是我儿子,真正的国王)
我们应该告诉自己:besides,this is my kingdom.If I don't fight for it,who will?
(还有,这是我的国度。如果我不为它战斗,那谁会呢?)
也许,生活在这个社会上,你会看到你很多自己不愿意看到的,像小悦悦这样的事件的发生,像包身工这样的事件的发生,你也会有很多想看到的却还没看到的,像台湾的回归,像中国在这个世界上的崛起。
我们浙江大学的学生占有着全国百分之0.25的资源,可是很多的时候只是占有着而没去利用好他们,有很多人看到社会的不公的时候,很多人更多的只是去吐吐槽,去埋怨,希望着有人来改变这个世界。可是,他们忽略了重要的一点:我们明明占有着这样优秀的资源,可是为什么还要希望着让别人来改变世界。那剩下的百分之0.24的人不是压力十分巨大了吗?
7所以我觉得,更多时候我们应该把自己放到一个高度,我们要学会思考,要懂得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使命是什么,而不是在大学里混日子,挥霍着青春的美好。
人生就像一场几十年的电影,我们必须一直在寻找一些灵魂的东西,找到灵魂没有归宿,就像大树无根必然死亡,风筝无线必然坠落。如果多年之后你发现自己还是原来的自己,世界依然浑浊不堪,没有了灵魂只剩下一副臭皮囊可以无法改变了。你才会知道原来理想是多么的重要,使命是多么的重要。
8食指的《相信未来》,“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便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所以,我想让各位举起手来,看看自己的手心。看到没有,你的命运线是握在自己手中的,这说明你的命运是自己掌握的。未来的一切都是你的选择,你想要过怎样的人生你就可以过怎样的人生。只要你愿意,青春可以永驻于我们的身上,只要你愿意,你一定可以等到理想实现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