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有感1000字
读《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有感1000字
海北中支 谈岩莹
在12月初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团委“悦读”活动第三期书单新鲜出炉后,看完书单后被《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这本书深深吸引,便在网上购买了这本书。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被它的厚重与华丽惊到了,这部书的封面设计,选用了最具中亚民族、宗教和文化特点的纹饰,华美绝伦又极具品味,来展现丝绸之路上中亚、中东各民族独有的宗教和文化特性,如果用一句成语形容它,我想一定是精妙绝伦。
说起丝绸之路,记忆一下子回到从前读书时候。个头儿不高的历史老师一遍一遍在讲台不厌其烦地讲述丝绸之路,并不忘再三叮嘱同学们一定要牢记,这是考试必考内容。于是,我和同桌默默在书本上打一个星号,算是做记号。然后晨读的时候开始阅读背诵。那时所了解的丝绸之路是狭隘的,大多仅限于课本。它是这样定义的:“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但是翻开这部包罗万象的史诗巨著,你将发现,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世界史,丝绸之路就是人类文明最耀眼的舞台。两千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军队、商人、学者、僧侣、奴隶,往来在这条道路上,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慧、宗教、艺术、战争、疾病和灾难。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罗马和波斯在路边缔造了各自的南国;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沿着丝绸之路迅速崛起并传遍整个世界;成吉思汗的铁蹄一路向西,在带来杀戮的同时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大英帝国通过搜刮丝绸之路上的财富,铸就了日不落的辉煌;希特勒为了这条路上的资源,将世界推入了战争和屠杀的深渊。它不仅塑造人类的过去,更将主宰世界的未来。时至今日,丝绸之路上的恐怖主义,依然是美国争霸道路上挥之不去的梦魇。
读完这本书,我们更加清楚的了解到世界的运作,并从中学习到很多令人深思的道理。它不仅是一部世界文明史,更是一部哲学史。作者从不同角度观察历史,激发读者重新探索和了解世界的欲望。这部世界史更加具体,所描述的史实更加深刻,历史发展路径更加清晰。当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球村已经形成,全球一体化是必然的趋势,各方面的链接会越来越紧密,彼此尊重,合作共赢才是长久相处之道。作者也提出:“未来还要面对很多挑战,如:气候变化、人口的快速增长、资源短缺、权力从西方向东方的转移等等”.这对中国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在这历史的洪流中,中国只有自身富强了,才能担起引领的重任。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想我们在为我们的国家逐渐强大感到自豪的同时,也应从自身做起,从生活工作的点滴做起,加强自身修养,积极投入到这伟大的事业中去。
第二篇:读《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有感
读《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有感
设计管理部 丘科
此书架构上十分独特有别于其他的历史书籍,从第一章“丝绸之路的诞生”到结语新丝绸之路,中间是各种之路,这样的章节编排架构强烈地提示读者丝绸之路上所流通的远非丝绸一种物质。
丝绸之路,1877年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他根据中国和欧洲史家关于中西贸易的记载,在地图上绘制了一条横贯欧亚的贸易路线,并命名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最大的影响,并不在于货品的流通,而在于丝路上穿行的人们将他们各自的文化像种子一样沿途撒播,包括观念、信仰、技术以及它们在物质上的表现。因此,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诸种文明的穿行与交流之路。历史上,不同文明在此相遇交流,古老文明在此创生成长。而当今,这里既有世界级的金融中心和时尚之都,又是世界上最为动荡不安的地区。
丝绸之路是生活在这条道路两端、沿线的民族共同开辟的;它一直都存在,而且不仅仅通往中国,还通往南亚次大陆;它不仅仅是经贸之路,更是思想之路、文化之路、宗教之路、战争之路、资源之路;它不仅牵涉到沿线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更关涉整个世界的发展大局。丝绸之路对于人类文明进步非常重要,因为它将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紧紧相连。彰显出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把世界上其他的文化和文明影响缩小甚至掩盖。
在16世纪西方崛起成为世界霸主以前,东方的丝绸之路“一直是世界的中心”: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和帝国都出现在丝绸之路上,世界主要宗教都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壮大,丝绸之路上的贸易让全球化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形成,古代学者聚集在丝绸之路上创造交流智慧和艺术。
丝绸之路是人类诸文明展示其魅力的共同舞台,也是诸文明获取资源和文化的共有路径。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在争夺丝绸之路的硝烟散去之后,是沿途文明接力传递、利益共享的常态。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世界史,丝绸之路就是人类文明最耀眼的舞台。它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过去,更将主宰世界的未来。透过这部包罗万象的史诗巨著,“一带一路”的战略价值将变得一目了然。
第三篇:《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读后感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读后感
宣 安
感谢《银发书香》读书活动,得以接触到推荐书目《丝绸之路: 一部全新的世界史》。这部牛津大学历史学者彼得·弗兰科潘的著作由邵旭东和孙芳合作翻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此书在世界范围引起轰动和高度评价。正是循着对此书的报道与重视,我开始了阅读。阅读伊始,不禁被丰富的史料和引论所震惊,更被每一章节中的各种物质丰富色彩的精彩描述所深深吸引。读完此书不禁感叹,的确是本超棒的历史书籍。读完这部史诗般的书也有些肤浅的心得体会,包括书的独特架构,丝绸之路新概念,中东之古今,以及语言的重要性的启示。
一、独特的架构
《丝绸之路》全书共25章加前言和结语。在架构上十分独特是因为此书有别于其他的历史书籍。彼得·弗兰科潘并没有按照传统历史书籍中的时间轴描写。书的架构从第一章“丝绸之路的诞生”到结语新丝绸之路,中间是各种之路,有关于宗教的信仰之路、基督之路、天堂之路,有关于物质的丝绸之路、皮毛之路、黄金之路、白银之路、黑金之路、小麦之路,有关于意识形态战争冲突的信仰之路、冷战之路、美国之路、霸权之路、中东之路、伊战之路等等。这样的章节编排架构强烈地提示读者丝绸之路上所流通的远非丝绸一种物质。
复旦教授邹怡在《光明日报》发表的《丝绸之路串起的世界史》评论中说,《丝绸之路》并非一部丝绸之路的专史,而是一部世界史,其“全新”则在于它是一部由丝绸之路串起的世界史。以往读史书,人物,时间,事件的罗列会让人感觉枯燥。而这部史书,通过多达1000篇文献的查阅和引用,则给人无数的细节,从文明,宗教,财富的流动和争夺,串起了跨越2000年的历史。牛津大学历史学者彼得·弗兰科潘的思路就相当巧妙,他选择了丝绸之路这一多文明间的通道为切入点,透视人类诸文明的接触与演进。
在这种架构下,这些某某之路章节的具体名称引领读者深入到所述事件本身细致的描绘和分析,但又不仅仅注重历史转折事件,更引导读者把视点放在了国家、宗教、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冲突上,这也使得没有生气的历史从点点汇聚转变成了线流交汇,诞生了一条崭新的丝绸之路,把章节之间的跳转连接向读者展示了这样一条充满魅惑的、富有立体感的、类似镂雕的丝绸之路。
二、丝绸之路新概念
丝绸之路最早于1877年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他根据中国和欧洲史家关于中西贸易的记载,在地图上绘制了一条横贯欧亚的贸易路线,并命名为“丝绸之路”.以往觉得丝绸之路是由中国人开辟的,张骞出使西域探明了道路,两汉驱除匈奴保障了通行;丝绸之路是历史之路,其间随着中原政权的兴衰而时断时续;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与中亚的经贸之路,将中国的丝绸带往中亚,将胡地的胡椒、胡瓜之类带到了中原。
然而,这仅仅是从带有局限性的中国角度衍生出的看法。弗兰科潘引导读者站上一个高度看得更远,告诉我们丝绸之路是生活在这条道路两端、沿线的民族共同开辟的;它一直都存在,而且不仅仅通往中国,还通往南亚次大陆;它不仅仅是经贸之路,更是思想之路、文化之路、宗教之路、战争之路、资源之路;它不仅牵涉到沿线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更关涉整个世界的发展大局;它并没有被淹没到沙漠中,化为历史尘埃。从这个角度来看,丝绸之路对于人类文明进步非常重要,因为它将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紧紧相连,从而更彰显出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把世界上其他的文化和文明影响缩小甚至掩盖。
如果以丝绸之路来划分历史,似乎会带来不一样的视角:第一阶段,丝绸之路开通之前,为各个文明相对独立的发展阶段,期间各主要文明不断向周边拓展;第二阶段,丝绸之路开通之后至15世纪90年代地理大发现,也就是汉武帝时期至明朝初年,丝绸之路的开辟,将四大文明发源地连在一起,各种文化、思想在这里交融交汇,亚洲是世界的中心;第三阶段,15世纪90年代至冷战结束,大航海时代让海上丝绸之路连成一片,西欧崛起为世界中心;第四阶段,二战后,全球利益格局重新划分,苏联在冷战中崩溃,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中国逐渐崛起,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全球化进入崭新阶段。
因此,丝绸之路的概念不应该单单是中国向外贸易的孤独之道,古“丝绸之路”是个网路,横亘数千年,网路上的全球贸易带动的交流沟通,宗教的生成、抵触和再相融,贸易的品种也随着文明的流动,权利的崛起而不断改变着,丝绸、香料、皮毛、马匹、小麦、黄金、白银、奴隶、黑金等等物资都诉说着丝绸之路所带动的全球贸易之曾经的过往和辉煌,也代表着各个不同时期权力围绕着这些物资所挑起的各种战争和冲突,其中了解了德国希特勒当年正是为了小麦、粮食才发起侵略前苏联的战争,而不仅仅是为领土之争,我对丝绸之路的概念有了些许更新。
三、中东之古今
不同于以往中国人看世界总是将中国放在中心,西方人看世界总是将欧洲看成中心,《丝绸之路》作者将地中海东岸至喜马拉雅山以西的大片区域,也就是现代意义上的中东地区看成了世界的中心。这片区域,也是连接地中海与中国的丝绸之路沿线地带。记得上世纪60年代,每日参考消息和电台广播的中东中亚地区似乎天天是战火纷飞、教派冲突,那时由于信息的局限,我小时候心中的疑问从未得到根本的释疑。成年后才对于中东的战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是仍然缺乏深层次全方位的解读。在阅读中在作者的引导下,我们可以看到几千年前的这片区域,曾经是世界的中心,曾经是人人向往的美丽圣地,曾经是财富流通的“黄金通道”.这里是两河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的发源地,曾经是三大宗教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是丝绸之路的西端,蕴藏着将近世界三分之二的石油,不仅是各种思想交汇、多元文化交融、几大文明冲突的所在,更是西欧列强、美苏竞相争夺的战略要地,可谓“得中东者得天下”.从波斯到拜占庭,再到阿拉伯帝国,以及这期间各王朝的兴衰,都证明这里曾是世界的焦点,在那些年代里,这片广袤的土地就是权力的象征。
通过弗兰科潘第十七章黑金之路的描述,我们了解了诺克斯-达西在澳大利亚由于投资开矿而富甲一方,波斯的奇塔卜基与他接上了头,邀请到波斯进行矿产的投资。在1908年5月28日凌晨,随着喷涌而出的黑金,麻烦也开始酝酿,这一石油特权带来了政治混乱,协议的条款让外国投资者控制了波斯王冠上的宝石,这使得当地人对外部世界的仇恨日益加深,进一步导致了民族主义,最终体现为现代伊斯兰世界对西方更深层次的怀疑和排斥。试图控制石油的野心将成为未来许多问题的源头,我们能够看到之后西欧列强竞争和美苏争霸背后的血腥与肮脏。中东之古今是截然不同的历史和当下:中东地区交织着古老的辉煌和现代战争混沌。
四、启示——语言的重要性
语言的重要性也是我读完此书的启示。作为一名英文教师自然也敏感地注意到书中有关语言的作用。作者在前言中提到他因为学习了俄语,而且他的俄语教师坚信掌握俄语及其语言灵魂的最佳方式是通过了解其灿烂的文学和农村音乐。同时阿拉伯的授课又让他接触到伊斯兰的文化和历史,受到了阿拉伯古典文化精髓的洗礼。语言的学习为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打开了一扇大门,得以重新发现一个新世界。()正是这语言的特殊背景是作者有利于思考的写作基础。让我们对他的资料采集有了更多的可信度。也给了我们启示,语言不单是一门可学可不学的工具,学好一门外语对于直接理解外国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便利。本书也正是由英文翻译成中文才让我们有机会一探新史,更好的理解西方国家如何理解我国“一带一路”宏图。在《结语:新丝绸之路》中作者提到,这一曾经孕育了世界上最杰出学者的地区如今再次涌现出新的学术中心:波斯湾地区遍布着由当地政府和富豪资助,并由耶鲁、哥伦比亚等大学管理的校园;中国在他们与地中海之间的每个国家都开办了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的非盈利机构“孔子学院”,用来展示北京的慷慨和善意。让外国人学好汉语也有着重要意义,加强不同文明民族间的友谊纽带和文化交流交融和传承。这些巨大的投入和成效对于未来一带一路之新丝绸之路计划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注意到作者在文献索引中多次引用了有关中国历史人物文化宗教的文献。在结语新丝绸之路的文献索引中,也出现了Beijing Times, Xinhua等权威现代媒体文献,还有最新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引用,再次说明语言的媒介对于宣传中国国策和弘扬中国文化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和深远影响,给本书添加了不可忽视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英国作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读史使人明智。读罢精彩的《丝绸之路》,可以说既使人沉醉于人类古老文明曾经的辉煌和丝绸之路的繁华,又痛心于千余年来战争对丝绸之路沿途古老文明的破坏。我踏着书上的丝绸之路,由作者带领着我巡回往返于各种不同的路,观看几路辉煌文明,几路财富流通,几路融和风光,几路战争风云。一切的一切,使我对世界史又有了更明晰的理解。让我们带着新的视野,期待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的实施在热切探索外部世界的过程中给世界历史上留下更加精彩的新篇章。
第四篇:读《丝绸之路》有感
读《The silk roads》有感
一月之前,我有幸在水环图书柜中发现了这本靛蓝色封皮的《The silk roads》,它沉重华美的色彩吸引着我,带我走进那神秘的道路,让我在百余本书中选择它,打开一扇了解世界的大门。近来,时间紧张,未有把这本书细细品读学习完,但是其中的历史、人物、思想已经使我一次次震惊、叹息,找回了初读再读朗诵《史记》的快感与乐趣,回想习总书记自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我感受到它的前瞻性,认识到这是一件利于各国人民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好事。
《The silk roads》中文名称为丝绸之路,它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这本书是由牛津大学伍斯特学院高级研究员Peter Frankopan所著,邵旭东与孙芳翻译的,约有一寸厚,参考文献百余页,共计二十五章内容,详细介绍了丝绸之路的诞生、各个时期的发展,并对新丝绸之路进行了展望。
在未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中西亚的印象停留在早已消失的古巴比伦、古埃及文明,《倚天屠龙记》中的波斯总教以及记录片中贫困瘦弱的人民。在我的观念中,那里仿佛是被人类发展所忽视的角落,通常所说“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局部冲突”一句中的局部指的便是这里。这里是世界矛盾冲突的焦点,有着西方对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干涉,各方宗教激进主义的兴起、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摩擦以及中国西部的极端民族主义分子,每日的时政要闻都有这个地区的报道,因此对于这个地区新的矛盾冲突并不放在心上,本能认为它理应如此。
近日,读了这本书才发现,这些冲突纷争不是偶然,不仅存在于现在,历史上多个时期即是如此。丰饶的自然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高价值的土地都是此地区动荡不安,矛盾冲突的焦点。局部战争的局势影响着全球的汽油价格、使用技术的成本、甚至是面包的价格。一些农作物的价值如罂粟甚至影响到全球戒毒治疗和康复护理以及打击贩毒组织的成本。
一直以来,以不同方式占据着世界历史上的枢纽位置。东方的使者张骞、班超、玄奘、郑和等人分别在西汉、东汉、盛唐、明各个时期或者穿越沙漠,或者航渡大海完成各自的历史使命。当然,西方也不断派出商队、探险家一次次找寻东方帝国的宝藏,各地经济的发展一次次因为新道路、新贸易的发现而改变,从罗马帝国的没落、君士坦丁的崛起,基督教的兴起、伊斯兰教曲折的发展、佛教的传播、威尼斯的变身、蒙古人的征服、奴隶贸易的开始、葡萄牙与西班牙瓜分地球、白银流入中国、大不列颠帝国的华丽登场、一战的爆发、纳粹的报复、美苏冷战,美国霸权主义到中东伊朗等地的战争,每一次城市国家的兴起、战争的发生无不与东方的联系相关。沟通交流带来的不仅是贸易财富、新大陆的发现,更有思想的冲突,文化复兴,还会有疾病与战争。
站在历史的角度,面对这个地区的冲突,可以把它视作一个地区再次崛起过程中的阵痛。而它不同于世界其他地方,是两千年来始终主宰人类文明的世界十字路口,需要各个国家协同合作,完成它的分娩,使得全球化完成一次完美蜕变。因此,对于近日正在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我深刻认识到这表明中国正在与其他国家协商,为未来着想,积极面对新世界诞生过程中的分娩阵痛,承担一个大国应负的责任。
本科第二党支部
1005133110 张卓然
第五篇:读《丝绸之路》有感
读《丝绸之路》有感
读《丝绸之路》有感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名为《丝绸之路》。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两个内容,略写了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那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和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栩栩如生,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详写了在公元前115年的一个天高气爽的早晨,张骞的副使带着中国的产品和文化来到了安息国,从此与其它地区发展了自己的文化和技术,吸收了其它的文化,促进了亚欧各国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让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听同学说,通往西域的一路上艰难险阻纷纷向他们袭来,路途中还要经过世界上最热的沙漠,交通工具就只有骆驼,还要带上充足的水和食物,一旦没有,就要以血止渴,以肉充饥,十分困难。我很佩服张骞,虽然他曾被大汉皇帝贬为庶民,流浪四地,但他依然不怕众人反对,走上了这条漫漫长路,从此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
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进行着贸易活动,由张骞带领的一队队骆驼商队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文化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产品、动物、文化带到我国。虽然一路上风吹雨打,极有牺牲的可能,甚至行走的道路只有10厘米至2米宽。但他们仍不怕风吹雨打,从这条大路上带来了文化,带来了动物,带来了贸易,带来了产品,但是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