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酉之变》读后感600字

时间:2019-05-15 16:16: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癸酉之变》读后感600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癸酉之变》读后感600字》。

第一篇:《癸酉之变》读后感600字

《癸酉之变》读后感600字

李军

癸酉之变已经过去200年了。当年一支飞舞的箭镞,至今还深嵌在故宫隆宗门的牌匾上,好像仍在回味着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因循疲玩”对我们党员干部仍然有警畏戒惧的现代警示意义。

当前,有些党员干部不适应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和高压惩腐的态势,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甚至“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在其位不谋其政,人浮于事、不思进取,不求有功、只求无过,敷衍了事、得过且过,胆小怕事、明哲保身,出现了为官不为的不良风气,不但贻误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也严重败坏了干部队伍风气,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党员干部要按照习总书记“三严三实”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把岗位当平台、把工作当追求,争做务实、实干型干部,做到守土有责、知责思为,敢于担当、主动作为,为官有为、为官善为,让党组织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

癸酉之变,给我们从事企业管理的人何种启示?

企业的正常运转和经营目标的实现,完全有赖于广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一是紧盯目标。要排除一切干扰、解决一切困难去实现目标。二是积极主动。“我的地盘我负责”,对自己管辖的工作,要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决不让“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三是见微知著。对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小问题,一定要以小见大,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小问题背后有什么大漏洞,及时采取措施、制定制度,补上生产经营管理体系的制度性缺陷。四是胸怀全局。在做好自己的工作、管好自己的地盘的同时,要站在上级领导的角度想问题,考虑如何为全局目标的实现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第二篇:《进退之变》读后感

《进退之变》读后感

常言道:道路宽,风水顺,进为先;顶不住,惹不起,退为上。只进不退,智者不为;只退不进,懦夫所为。

——题记

读了《进退之变》这本书,让原本处于迷茫中的我顿时重新找到了方向,每一章,每一句,每一字,都用简而易懂的论述形式,传递着各种人生的哲理,使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进与退,原本一线之隔,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一、交际罗盘。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无论我们身在何方,周围总有着形形色色的人们,我们与之相交、相知。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人与人相交,贵在谦让。所以,我们待人处事不可求全责备,不可任意猜疑,相互之间应该多一点谅解和宽容,谨守进退之道。进退应当有分寸,只要我们两指握真诚,在人们的心弦上轻拢慢捻,定会弹奏出人情味。之后,一张无形的“交际网”便会产生了。多一点“圆桌意识”,说话捏准分寸,敞开心扉说亮话,摒弃自卑,保持自信,坦坦荡荡做人,我们的交际网就会越织越密。

二、商海航行。商海茫茫,谁主沉浮?勇敢的舵手,胆略、智慧、经验是为我们导航的三盏明灯。在变幻莫测,惊涛骇浪中,舵手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风平浪静的时候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居安思危;在沉浮不定的时候,我们要处变不惊,能进能退。这才是一个合格的水手,一个精明的掌航人。商海航行,靠的就是胆略、智慧、经验。一进一退,有惊无险,进退之变,我们要善于应对。

三、头儿难当。如果你是一个领导,你是否有过“官难做,做官难,难做官”的感慨与无奈呢?这不禁让我联想到自身,身为学生会干部,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管理方面的问题,有些工作得不到同学们的支持,有些活动提不起同学们的兴趣。我想我应该好好地反省一下自己。除了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外,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接班人。鲁迅先生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得一知己难,真正能得一贤人,用贤于自己的人何尝不难呢?访察贤人,了解贤人,利用贤人的道理确实不易。所以说一个领导只有具备了识人用人的才能,才不会有“官难做,做官难,难做官”的感慨;才能驾人有方,进退有术。我们要进有招,退有术。

四、逆水行舟。人生是一叶扁舟,社会就是你航行的大海。当你踏入社会之后,你就是生命之舟的舵手。如何驶向理想的彼岸,进入人生的天堂,你就是自己的主宰。一个人之所以成功,不是上天的赐予,而是日积月累自我塑造的。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幸运之神永远偏爱那些辛劳的人,有恒心的人,坚持不懈的人。事功如此,德业也如此。如果你不懂得提升自己,时时都在捧着旧饭碗,没有丝毫的进步,而周围的人们都在不断地奔波着,渐渐地,你已经落后与别人,甚至再也无法赶超。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是真理。人生之周也许达不到希望的彼岸,但也不要消沉,因为奔波原本就是一种幸福。

五、心灵港湾。人的心地,应该同雪一样的洁白,火一样的热情,日月一样的光明正大。人心本清静,一放开欲念就欲动,动了就不能得到静;人心本清明,一放开一物就会遮蔽一物,遮蔽了就不能得到明亮;人心本明静,一放开于红尘就染于红尘,感染了就不能得到明静。人的心地应该永无污浊。佛家说:“莫说佛心即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这便是养心的上乘境界。心累的时候,让自己平静下来,反省一下自己的言行举止,想想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心情平淡地,能让人获得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退一步,能进三步。

六、发展道理。历史的车轮在前进,走出“单行道”,进入现代化的“多行道”和“快行道”是时代的呼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不能一直停留在原点,不能一直遵循着永久不变的顺序定律,在稳定的基础上,我们应当积极地寻找突破,寻找不断发展的地方,只有不断发展,不断创新,我们才能不断地进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被它抛在身后的是一页页不老的记忆。时代在更新,它并不因随人们的意志而放慢它前进的脚步,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其实,它那向上的车轮并未停歇过一分一秒,只是我们不能亲眼目睹。当我们暮然回首,已是另一番光景了。这就是前进的力量!

七、婚恋围城。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有爱,欣然受之;无爱,坦然面对,只要爱心不死。人不仅仅是为了爱而生存的。难道男子的全部目标就是为了控制某一个女子,而女子的全部目标就是为了左右某一个男子吗?从来不是。婚恋,只不过是有着生活趣味和生活活动的复杂体的人生中的一个要件而已。有爱相随是件乐事。然而,退一步亦不乏洒脱。记住:心会永远跟爱一起走。爱情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却不是生活的全部。没有爱情,我们依旧可以美好的生活。虽然适当的爱情也可以增加生活的质量,但我们不能深深地沉浸于此,就把它当成一件美好的事物,进亦潇洒退坦然。

在合上书本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豁然开朗。掌握主动,契机进攻是现代人获取成功的基质和必备要素,但“退一步海阔天空”同样是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正所谓“以退为进”,“退中求进”。进退间,成功与失败早已注定。进,是兵家制胜的上上策;退,是赢家出手的高高招。《进退之变》教会我各种各样的为人处世道理,我将以此不断地激励自己,不断前进。

第三篇:玄武门之变读后感

玄武门之变读后感

(一)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孟宪实讲唐史: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里面讲了一代 明君唐太宗李世民波澜壮阔的一生。

李世民是一代明君,在他统治的23年中,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这段时间史称“贞观之治”。但在贞观之治的前夜,发生了一场震撼人心的夺门之变,史称“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亲手杀死了他的两个亲兄弟,然后逼他父亲退位,自己当上了皇帝,年号“贞观”。

李世民当上皇帝以后,称他父亲为太上皇。他之所以能把国家治理得那么好,是因为他能够广泛使用一大批贤能的大臣,君臣之间的关系达到历史上最好。

特别是重用魏徵,像魏徵这样触怒龙颜而面不改色的良臣,实在不多见。有一次,因为一件事唐太宗和魏徵又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后宫,一见了长孙皇后就说:“总有一天,朕要杀了那个乡巴佬!”皇后说;“哪个人哪?”唐太宗说:“魏徵,还不是那个魏徵,他在群臣面前让朕下不了台!”皇后听了,到后宫换了正装。太宗大惊到:“你这是何意啊?”皇后说:“魏徵是良臣,我怎能不向陛下祝贺呢?”

贞观十七年,魏徵逝世。唐太宗失声痛哭。哭完以后,太宗说了一句响彻千古的名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可见魏徵对唐太宗有多么重要。唐太宗本就贤明,遇到魏徵这样的良臣变得更贤明了。魏徵触怒龙颜而面不改色的品行是给我最大的震撼。

唐太宗还不冤枉人。有一次,一个叫杨贞的卫士经过卫洲到长安值班,住在小旅馆里。第二天,杨贞发现佩刀有血,恰巧头天老板又死了。许多人都怀疑这件事是杨贞干的。地方官吏一听把杨贞抓起来准备处死。但他们又没有处死权,于是就给李世民上信。李世民觉得奇怪,杨贞与老板素不相识,不可能杀他,就让卫洲府重新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是老板娘和她的情夫一起杀了老板。这说明李世民是个有作为的皇帝,不会让任何人屈死。

唐太宗在玄武门之变中,失去了人性的光芒—亲手杀死了他的亲兄弟李元吉和李建成,这还能算人性吗?但令我惊讶的是,他竟能知错就改,以那些有人性之举来弥补那些无人性之举。这在中国2132年的历史上实在不多见。

公元649年5月,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驾崩,享年五十二岁。李世民是一位上马打仗,下马治国的好皇帝,“贞观之治”成为后来各代君王学习的典范。

玄武门之变读后感

(二)唐朝建立后,李渊以立嫡立长的原则,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

在这三个人中,当属秦王李世民的功劳最大,声望也最高。李世民在统一全国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特别是在公元621年,他一举击败了窦建德与王世充,更使他成为了一位名扬四海的人物。太子虽然在太原起兵时也有支军队,打过几次胜仗,可比秦王李世民的实力相差甚远!但是,因为李建成是太子,一大批皇亲国戚像跟屁虫一样围绕在他身边,甚至宫廷的守军都在他的控制之下,弟弟李元吉也一直是他的支持者。

李建成一面暗地里收买李世民的领将尉迟敬德等人,一面指使李渊的妃嫔在高祖面前使劲诋毁李世民,于是,以李世民为首与以李建成为首的两派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皇位争夺战。

李世民就任陕东道大行台(有权力处理境内一切事务)时,由于淮安王李神通有功劳,所以李世民便赏赐给李神通数十倾上好良田。这一举动得罪了高祖的宠妃张婕妤,因为张婕妤早想把这些上好田地划分给自己的父亲,于是她便跑到高祖面前诋毁李世民,结果高祖听信谗言狠狠地训斥了李世民。

公元626年,突厥侵犯,高祖命李建成等人领兵退敌,李建成与李元吉商议趁这会儿把秦王府一网打尽,没想到这事被李世民得知后,决定先发制人。()他跑到高祖面前,将李建成、李元吉害己图谋,私通妃嫔等不肖之举通通告诉了高祖,高祖听后惊愕万分,要让太子和齐王进宫当面说清楚。

第二天早上太子与齐王怀着不安的心情进了宫,当他们走到玄武门时,觉得周围充满杀气,可是为时已晚,这时埋伏四周的长孙无忌与尉迟敬德等人早已把他俩团团围住,一并杀死。李渊知道这件事后,叹了口气,事已至此只好下命令宣布李建成、李元吉作乱处死,诸军归李世民所管,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玄武门之变”。

提起唐太宗李世民,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他创建唐朝的功绩和贞观之治的辉煌,历史选择了他,却让他那伟大身影后有着淡淡的的血光。父子反目,兄弟相残,勾心斗角,血腥屠杀,中国历史上这黑暗的一页让所有的辉煌黯淡无光……

玄武门之变读后感

(三)我相信只要是有一定历史头脑的人,都应该知晓玄武门之变之事。他所讲述的是唐代唐高祖李渊的几个儿子争雄之事。

相传,高祖皇后产下四子:长子建成、次子世民、三子玄露(早亡)、四子元吉。本来吗,李建成是长子,按照传统的宗法制度,理所应当是大唐的继承人。但是次子秦王李世民却因为屡建奇功,深得民心,而且野心又大,也想当皇帝。因此他们兄弟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帝位之争,在双方斗争中,四子齐王李元吉站在长子建成一边。就这样,双方相互斗了两年。最终,次子李世民以莫须有的罪名,在玄武门门口,将长子建成与三子元吉杀害,而登上皇位。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唐太宗。在他的治理下,国运昌盛,人民安家乐户,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繁盛的一个时代。

而这些都败于李世民的雄心之下。但是,虽说雄心能成霸大业,还必须得有确实的实际行动。不然,你去想,如果说有雄心就能成霸大业,那么可以这样说,凡要这人是活的,心是活的,那么他就一定有雄心。

一国之主(总统)的雄心在于希望自己长生不老;永据宝座,四海升平;在歌坛、演艺圈的,都希望自己一夜爆红;商人希望生意888(发发发),办事666(顺顺顺),就连日常生活中的人,也都处处表现了雄心。有人希望事业顺心;有人希望婚姻美满;有人希望……总之人们的雄心是无可估量的!那么是不是有雄心就已经够了呢!不,不是的!光有雄心是万万不够的,雄心只是成霸“大业”的基本条件罢了。雄心十实际行动=成霸大业。

一国之主,想要长生不老,永据宝座,四海升平,行呀,只要能听忠言,用忠臣,不念恋酒色这中,尽量贴近人民生活,使人们美满,成人人人忠爱的明君,那么就算他死了,他也将久据人心,做到长生不老,在历史上永夺宝座。而做为艺人,要一夜爆红,就必须有特长有才华,而这须要不断地学习、积累,从生活中吸取经验;商人要发,要顺,则要做到拥有一颗清明的商业头脑,对顾客诚信,做时应退则退,可进便进,而这些东西都只有在实践、学习与经验中提取。平常的人所向往的也一样,须要实践。

不是我夸大其词,相信紫禁城大家都略有所闻吧?紫禁城是明朝永乐皇帝所造,永乐皇帝朱棣是朱元璋第四个儿子,本来吗,这皇位跟他是八杆子都打不到一块儿的,可就是雄心与实际行动把它们联在了一起。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朱棣发兵南下,当了皇帝,建了紫禁城。使老百姓过上了小康生活。

雄心固然是成霸大业的基础,但我希望你的雄心用于正途,造福人类才行!还有——别忘了实际行动。

第四篇:高考作文十年之变

高考作文十年之变

从1999年开始至现在的十年间,考生针对“文体不限”的要求,应试呈现三个阶段的变化。

第一阶段,是1999年至2001年的三年,考生在“文体不限”的鼓励下,出尽奇招,书信体、日记体、演讲稿、辩论词、剧本、故事新编、科幻作文、古白话体、文言文体,甚至诊断书、实验报告的文体形式都出现了。形式上的出奇出新,博得了阅卷者的青睐。

第二阶段,是2002年至2005年的四年,文化散文(或称作“秋雨体”、“框架式作文”)独领风骚。文体上的出奇出新,经过前三年的燃烧,已完全耗尽阅卷者的热情,更何况各种新奇形式尽出,已难以为继。但是,从考场应试的实际情形看,记叙文写作常常流于肤浅,议论文写作又总是失于文采不足,因而,文化散文的写法便应运而生了。这种文体以古今中外文人、诗人、政治家、艺术家、哲学家的生平和轶事逸闻为写作素材,行文中喜引用古诗文或名言警句,文章的开头或结尾以整句的形式极尽抒情之能事。这种文体,当时的评价是思想上的沉思、阅读上的开阔视野、行文上的文采兼而有之,故几年间独领风骚。

第三阶段,2006年到现在,是提倡考场作文回归本真的阶段。2005年下半年,不少书刊报纸载文炮轰高考考场作文中文化散文的写作,将文化散文的写作斥之为考场“新八股”。文化散文的写作成为打击的对象,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大多文化散文缺乏真情实感。很多考场文化散文旁征博引,但考生自身认识与思考不多,“掉书袋”过分。第二,形式模式化。这种文化散文的写法,一般是开头整句的形式,中间加上文化名人的事例,结尾抒情。看得多了,自然觉得形式过于僵化。第三,此类文章大多属“套作”之文。不少考生考前强攻一、二位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以素材的不变应考题的万变,套作成风。考生阅读视野开阔其实是假象。2006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开始打击文化散文的写作,2007年打击力度进一步加大。从2006年开始,浙江省高考考场作文提倡回归本真。回归本真的内涵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写作内容上提倡写真情实感。二是写作形式上提倡文体分明,强化文体的本真回归,强调“文体不限”不是文体模糊(这与不少文化散文的写作文体“四不像”相关,同时,也否定了话题作文出现的前期种种五花八门的所谓文体创新)。

从“评改”方面看,阅卷者总是用能否达“文质兼美”这样的标准去评判一篇文章。这就是说,写作有没有文采,内容是否充实深刻,阅卷者最关注。当然,对文章的“质”,即对写作的内容与思想的评判是有变化的。文化散文独领风骚的阶段,阅卷者是从阅读视野、文化内涵等角度评定文章的“质”的。但现在是提倡考场作文回归本真的阶段,阅卷者将从是否有“真情实感”的角度去评价文章的“质”。在提倡高考作文回归本真的现阶段,能否“文质兼美”,能否写出“真情实感”,是高考作文应试能否得分突破的两大关键。

第五篇:读《癸酉本石头记》有感

读《癸酉本石头记》有感

读《癸酉本石头记》有感

《红楼梦》是千古一文,其格局文笔,思想性艺术性完美融合,是古典文学的巅峰,放眼世界文坛,无出其右。少时看老版电视剧,深爱之。高中时得红宝友相助,第一次系统的读了全书,是程高通行本,大为震撼,尤其是读到黛玉去世时,天空中似乎隐隐传来哀乐,当时也心中大痛!到北京后多次到西山脚下的黄叶村曹雪芹故居去过,那种萧索悲苦,令人感慨万千。

这段时间老友小马哥推荐,读《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刚刚看了两回,有点不喜。为何?看着宝玉一会为了这个妹妹悲伤,一会为了那个丫鬟流泪,基本没有点正事,纯粹一个纨绔子弟,哪有什么正道?宝玉说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觉得女子清灵,应该让宝玉修修白骨观不净观,他就知道红粉骷髅了。不过仔细想想,红楼梦的重点不在于此,而在于封建王朝大厦将倾的悲鸣,曹雪芹吴梅村都是春秋笔法,微言大义,还是耐着性子好好看看吧!

读完了全本,情绪莫名,这样的结局,也太震撼了。偌大贾府,一点点囊里淘尽了,最终死的死,逃的逃,作鸟兽散。元春被皇帝杀,贾府被抄,贾赦流放死在途中,贾政被儿子贾环杀死,贾琏被砍头,王熙凤死在狱中,史太君病死,王夫人被鬼吓死,邢夫人被杀,贾环赵姨娘贾蓉贾蔷柳湘莲冷子兴薛蟠等率领流寇在贾府中杀来杀去,几进几出,基本杀绝了,也都不得好死。黛玉上吊自杀,宝玉湘云沦为数十年的乞丐,宝玉风雪孤独中跳海自杀,宝钗嫁给贾雨村为妾,最终却死在贾雨村当年欺凌的门子手里,妙玉惜春虽然遁入空门,但末世中庙庵也不得清净,妙玉被和尚欺凌,沦落风尘,鸳鸯司琪等成为恶奴,尤其在原版中为贾母自杀陪葬的忠奴鸳鸯,于此却最恨主子,与外敌窜通,致使黛玉屈杀小红,逼得黛玉自杀,贾府彻底沦陷……曾经风华绝代的荣宁二府,只留下李纨贾兰,多少有点念想。

一个家族如此,国家亦然。皇帝先是被流寇推翻,又有戎羌杀来,立了新朝,这就是活脱脱大明王朝末年的景象了。李自成起义军杀进北京城,最终却是满清夺了江山。书中多次出现王朝覆灭,汉人心中不甘为亡国之奴,戎羌也要屠尽前朝余孽。封建王朝的倾颓覆灭,终究是不可阻挡。这短短28回,从个人到家族到国家,一个个零落成尘,再也不复荣华景象!

我不是红学家,也不敢妄议这突然出现的《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是否是曹雪芹真笔,既然是吴氏本,也有人说是明末吴梅村所写,或者是别人写的交到吴梅村手里,到清代又转到了曹雪芹手里。如此种种,与我等无碍。但我个人感觉,这个版本,写的太悲惨,太直白了,矛头又直指清政府,曹雪芹毕竟出身贵族,而且曹家和满清皇族曾经走的很近,在当年文字狱盛行的年代,曹雪芹断不会如此幼稚。而在原版中,是没有明确的朝代概念的,这就更能指向两千年的封建王朝。

>中国文学的精髓,最要中正平和,得之中道。红楼梦的地位,很大程度在于曹雪芹的春秋笔法,所谓哀而不伤。虽然程高本有这样那样的不足,结局也还圆满,不至于太悲惨。这是红楼梦能够保存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这癸酉本,还是过于直接了。在这个版本中,宝玉黛玉也没有往日的清灵俊逸,动人心魄,黛玉小性子太狠,宝玉还爱男风,更别提宝钗见异思迁,心狠手辣了。一部文学作品,如果都是阴郁厚黑,没有一丝温暖,虽然往往是事实,却总是不让人爱之深的。

此外,文字功底上,这个版本还是差了些,略显粗糙。加之又有很多议论,尤其是黛玉,很多对国家世事议论,有很明显的末世微言特征,虽然讲的很好,却不一定符合黛玉的性子。尤其是92回,93回,96回,黛玉的言语,确实讲的振聋发聩,'天地之间,最尊贵的是人,人代上苍辖理方地,使之风调雨顺。若人间昏庸,或泰极丕来,盛极必衰。天厌世人,当可以洪水,地震,狂风等天灾减摧人口恒之,人有何资质夺天之权行凶霸道?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人人皆可死,他们为何不死?管他八大王,九山王的,迟早会有报应,真真人若无知可以祸国殃民矣!'这里的八大王,不就是张献忠吗?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个版本才是曹雪芹真迹。也附录于此,共勉。

《红楼梦》遗失的部分终于出世了

——读《吴氏石头记》后二十八回有感

李晓鹏

昨天熬夜读完了《癸酉本石头记》(又称《吴氏石头记》)后28回,非常确信这就是红楼梦遗失的后二十八回原作者所著真本。多少年的疑惑全都解开了。结局太惨了,惨不忍睹。

我不是红学专家,但是《红楼梦》前八十回庚辰本和甲戌本也各读过四五遍,从胡适到俞平伯到周老先生等大家的一些研究红楼们的代表作也读过,网上各种探轶闲聊也颇喜欢参与。这28回我只读了一遍,没有去做任何考证对照。里面有些地方要想挑刺是能挑的出来的,比如林黛玉在危难关头与贾府家人激辩男人应该怎么样才算是男子汉之类,似乎有些现代口语的痕迹,有后人传抄修改的可能。但我仍然非常确信这是原著,因为《红楼梦》作者的那种文字功底和写作水平那绝不是能模仿得来的,这后28回整体来说文字之好、构思之神是超过了前八十回的。

前八十回的写作水平有目共睹,所以很多人读到程高本就不往下看了(我也是这样),因为程高本后四十回写作水平就掉下去了一大截子。读一百二十回本就好像走路走着走着突然从悬崖上跌下去一般,是没法读通顺的。还有一些好事者像什么刘心武之类的续,那就不说了,我捏着鼻子也读不下五百个字。

我自己也写过一些书,非常理解作者构思一本书的那种思考过程。作者写一半之后,若后人想要来续,难度极大。齐白石跟学生们说过一句话:'学我着生,像我者死'.文学艺术领域的顶级大师是无法模仿的。若有些人想要故意模仿红楼梦,写出来的东西一定是蹩脚的。若要把红楼梦基本不漏破绽的接上,而且文字水平又不输前八十回,而且还要保持原作的语言风格。那么这个伪作者的聪明才智恐怕须得是原作者才智的两倍以上,方能胜任。前八十回已经堪称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了,难道原作者死后世上竟然会有文学才能倍之的人为之续书而自甘于不留名字默默无闻吗?我是不相信的。

我个人写作水平未必怎么好,但对文字本身是非常挑剔了。单就小说来说,基本不读翻译过的外国名著,当代小说也很少看,只读中国古典文学,此外也就是金庸了。核心问题不是>故事,主要就是觉得文字读着无法忍受。像莫言、高行健之流写的那些个东西,简直就是文字垃圾,用来侮辱中文的,得一千个诺贝尔文学奖也是无用。

这个二十八回本我只刚读了一千字,就已经很确信这跟前八十回是一个作者所写了。只是显然前八十回是经过精心修订的完成稿,而后二十八回还有些粗糙,但那种文学巨匠鬼斧神工摄人心魄的才华,是一以贯之的,绝无疑问。不需要再考证了。

昨天晚上虽然有很多事,但仍然毫不犹豫的放下一切,连夜读完,一直读到凌晨三点过。今天中午起来就早饭也不吃开始写这篇文章。

只有读完这后二十八回,才能理解前面八十回。之前包括俞平伯和周老先生在内的红学专家们的各种分析跟这二十八回相比,都显得非常小儿科了,就是文学天才和文艺工作者的区别。它的很多情节发展是让我这种读过多遍前八十回的人不敢相信,但是读了之后又不能不相信,无法不相信的。仔细思考思考之后,才发现前八十回确实是那个意思,只不过未读这二十八回之前自己想不来而已。

像宝玉的婚事。看了前八十回的判词等暗示,都知道宝玉和黛玉是结不成婚的,而宝玉是和宝钗结婚的。所以有人就推测这是贾母死后王夫人力主促成的。因为王夫人和薛姨妈是亲姐妹嘛。而黛玉是贾政妹妹的女儿。一般外婆(贾母)疼爱外孙女是天性,而嫂子(王夫人)和小姑(黛玉之母)则往往没有什么亲情。但这二十八回本里面,贾母去世以后,贾政提起宝玉的亲事,王夫人一开口就是黛玉,没有给贾政任何选择,完全没有提包括宝钗在内的任何替代人选。

这个看起来突兀,但细想之下其实必然如此。因为王夫人就宝玉一个命根子,这个亲儿子的幸福是比什么都重要的。宝玉每天干了什么,她肯定是天天盯着有人给她汇报的,很多事她嘴上不说但心里知道。像宝玉只喜欢黛玉这么明显的事情,当妈的会不知道?如果强迫宝玉娶宝钗,会有什么后果,她肯定翻来覆去想过。此外宝钗还有薛蟠这么一个到处闯祸的哥哥,将来保不定会出事连累到宝玉。这些事情她必然早想好了。娶黛玉,然后找个懂事的袭人来帮衬着。站在当妈的角度来看,这就是最好的安排。

而贾政竟然也没有提宝钗,却说的是妙玉。一方面是担心薛蟠,一方面似乎也对宝钗的人品有些意见。宝钗在同龄人中算早熟有心计的,但这点心计在贾政王夫人这样的过来人眼里还是不难看穿的。这一点上贾政和王夫人完全一致,都没有把宝钗列入考虑的范围,初一看颇为惊讶,细想之下也是理该如此。妙玉其实是贾政早安排好的人选,因为他跟妙玉父亲关系好,早年把她接到大观园来住就是为的这个。对于宝玉对黛玉的感情,贾政常年在外不太了解。他更多的从黛玉身体不好、性格冷漠这些比较浅的方面来看待宝黛关系的,而不像王夫人那样心细。后来王夫人意外去世,贾政在跟宝玉谈了之后,对自己的意见作了修正,让妙玉为正,黛玉为副,两个都嫁给她。宝玉竟然同意了。但妙玉经过反复思考,知道他这是被逼所为,遂偷偷离开贾府独自远游去了。贾政也就同意了宝黛的婚事。

后来宝钗的表现较为恶劣,设计害死了黛玉。而且这个计策是非常恶毒的。这是一大想不到。黛玉死后她和宝玉结婚,天天逼着宝玉读功名,宝玉无法忍受遂离家出走多年不归。在这种情况下,宝钗偶遇贾雨村,觉得贾雨村才是一心功名、有雄心抱负的男子汉,喜欢上了这个老男人。当时贾家薛家都完全败落,贾政、王夫人、薛姨妈和薛蟠都已死,宝钗竟然甘心嫁给雨村作了妾。后来她命运还可以,雨村正室死后就把宝钗扶正了。二人感情很好,对于经济仕途的学问有说不完的共同语言。贾雨村也一直步步高升,宝钗当了几十年的贤内助,这段时期应该是她十分幸福的时光。虽然后来贾雨村犯案抄家,她又跟着他被发配东北,最后死在那里,但相对于其她女孩儿来说,已是最好的结局,毕竟享受了多年幸福的家庭生活。

若单看前八十回,虽然觉得宝钗功利了一些,但绝想不到她对宝黛这样无情。可细想之下,前八十回仔细描写'冷香丸',说她的冷是娘胎里带来的寒毒,其实已说的颇为刻毒了。而贾政王夫人完全不考虑宝钗,对金玉良缘的说法不屑一顾,看似奇怪,实则必然。这些说法,在前八十回没有回应,是应在后二十八回的。

参与害死黛玉的人里面,还有鸳鸯。这也是一奇。因为她在前八十回里面扮演的是受迫害被逼反抗的正面形象,同时对贾母十分忠诚的。但其实她作为贾府里的底层奴婢,对整个贾府上层一直怀恨在心。不仅仅是恨一个贾赦,除了贾母外几乎所有的人她都恨。贾赦说她想嫁给宝玉,她是非常愤怒的。宝玉逗她玩儿,在宝玉看来是亲昵的举动,在她看来则近乎于侮辱,不过不得不强颜欢笑罢了。贾家败落以后,她一直想找机会报复并且占据一些贾家财产。只不过一直没找到机会。后来参与害死黛玉,有被逼的成分,也有自愿的成分。

这二十八回和前八十回的判词和脂批是完全对得上的。但是它不是那种感觉——根据脂批去编故事。而是浑然天成,既合理又奇妙,不是通过探轶考证能想出来的。看了之后就知道,一定是这二十八回故事先写成,脂批和判词再来根据它来写的。

全书原本是明末著名诗人吴梅村所作(也可能是别人所作而吴梅村保存的),后来到了曹雪芹手里。他看了之后估计是很激动,联想到自己家族败落的经历,对全书的悲剧性情节特别有感悟,于是用毕生精力对其进行增删润色,基本完成了前八十回,后二十八回没修改完就去世了。作者前八十回就是在拉弓,后二十八回是在放箭。前八十回竭尽全力描写了一个世外桃源一般美好的世界,年轻富贵的男孩和女孩们在大观园里嬉戏打闹。外面世界的险恶虽然偶尔会渗透进一些到这个桃花源里,不过都是伏笔引线,不影响整体安静祥和的美好气氛。读完之后是一种十分舒适悠闲的体验,适合在一个阳光美好的下午,泡上一杯清茶,在一个窗明几净的地方细细的品读。里面有些不祥之兆难免让人为未来担心,但也不会影响阅读心情。

然而这一切原来都是作者狠心的安排,把这些写的越美好,后来撕碎了给人看,才能越显得惨烈无情。作者撕碎的不仅是那么一个大观园的美好生活,还有就是很多前八十回看起来还不错的人的人性,让人产生一种更深刻的绝望。最后的悲剧不是以曹家犯事被抄家为背景来展开的,而是以明朝灭亡的大背景来展开的。曹雪芹不过是根据这个大悲剧,结合自家的家庭遭遇来对原稿进行补充修改罢了。原作者的立意比曹雪芹更高,不是写的自己家庭的悲欢离合,而是深刻的亡国之恨。所以他才能这么狠心,把这些的美好写的那么惨、那么痛。前八十回的王熙凤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只有看了二十八回才明白,它真的是写的末世,一个国家一个王朝的末世,不是写的家族衰败。这似乎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它会失传数百年。程高本有可能不是高鹗出于兴趣续的,而是满清贵族让他们补上的,以替代原来的二十八回本,不希望它流传。程高本和这个二十八回本之间,有些内容是重合的,应该是高鹗从这个本子上抄了一部分过去。加上这二十八回之后的红楼梦,是比之前的八十回本更伟大更深刻的文学作品。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成就如果由八十回本来代表,我觉得是分量不足的。只有加上这二十八回之后,它才配得上中国古典文学史巅峰之作的桂冠。

下载《癸酉之变》读后感600字word格式文档
下载《癸酉之变》读后感600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瓮安之变心得体会

    观看《瓮安之变》警示影片心得体会 瓮洞计生站杨小红 通过观看《瓮安之变》警示影片的学习,深刻认识到从瓮安之乱到瓮安之变与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是迷不可分的事件发生后,该......

    青岛之变作文500字

    青岛之变作文500字是一篇关于描写青岛变化的作文,将自己眼中的青岛变化描述出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青岛之变作文500字范文青岛之变作文500字范文一我喜欢高大的摩天大厦,喜欢畅......

    初中作文之变式作文

    中考变式作文 第二章 中考变式作文 原文展示 【1】餐桌上的规矩 我对父亲一直怀有畏惧心理。 在我印象中,父亲脾气很坏,生起气来不仅暴跳如雷,而且动手殴打别人。 记得那是我......

    读后感600字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600字 (1)美丽而又善良的女神艾丝美拉达,和相貌丑陋却品德高尚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他们演绎着一段传奇,令人久久不能忘怀。1482年,法王路易十一统治下的巴黎城沉浸......

    600字读后感

    篇一:卖火柴的小女孩600字读后感时候我以为现在的生活一点也不好,因为老师每天都给我们布置一大堆的作业回家做,还有,如果考试的时候考的不好,家长就得批评和惩罚我们。所以我们......

    读后感600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600字~900字:假日里,我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后,佩服不已,备受启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一个工人家......

    读后感600字

    《爱的教育》,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 带着这个思考,我与一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去探寻案. 《爱的教育》采用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长的......

    读后感600字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600字(2)我觉得人应该学习他这种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无论何时何地都坚强地活下去,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争取,决不能放弃!我们要像鲁滨逊那样有志气、有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