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朱熹》有感5000字

时间:2019-05-15 16:12: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朱熹》有感5000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朱熹》有感5000字》。

第一篇:读《朱熹》有感5000字

读《朱熹》有感5000字

文俊

关于朱熹这个人,争议很大,毁之誉之者皆有,不是很好操作啊,就勉强写写吧,他的一些哲学思想我也不是太懂,本篇读后感就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吧。一提朱熹,就不得不提他在理学上的学术成就,他是发端于北宋时期的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和北宋的理学家程颐、程颢并称为程朱,而“程朱理学”的思想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一直统治了大多数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从元到清末民初近700年的时间,而这段时间也正是中国逐渐黯淡,开始落后于世界的时期,因此,程朱理学、朱熹等,一直被很多人骂得狗血淋头,认为中国落后的很大一个根源便是程朱理学这套意识形态使得人们思想逐渐变得僵化和愚昧所致。在这里我们先不对此作评,我想先将理学以及朱熹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和梳理。

1.北宋理学五子。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星星的幸运儿,那么这里的巨人都有那些呢?那就不得不说说理学思想的发端及扩大过程中的几大人物:北宋理学五子。这五个都是很牛的人,分别是周敦颐(就是写语文课文中的“爱莲说”那位),程颢、程颐(这二人是兄弟,师承周敦颐),以及张载、邵雍。他们所创立的这门新儒学,往前推就是来自子思、孟子一脉的“心性儒学”.周敦颐发端,相当于是理学开山祖师的地位,而二程则在得到了周敦颐的传承后继续将理学思想发扬光大,张载就是那位说出了著名的“横渠四句”的牛人: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当我读到这四句话时很是震撼,一个知识分子的格局竟能如此宏大而且充满了使命感,但是随后又想了想,这会不会太过狂妄?一个儒家的知识分子,或者说思想家也好、教育家也好,真能有这么大能耐?或者这不过仅仅是一种士人的理想与情怀?再琢磨一下这个四句教,忽然脑海中又冒出儒家的经典著作《论语》里的一句话:“士不可以不弘毅”!是的,一个君子,志向不可以不宏大,品质不可以不坚毅。张载,应该就是特别符合儒家所倡导的这种“弘毅”精神的。

而还有一位邵雍更是神人一个,他精通易经,写过一本很有名的书《皇极经世书》,还有本《梅花易数》的占卜书据说也是出自他手。他算得上是一个比较纯粹的隐士,一生都远离政治,把自己的宅子取名“安乐窝”,不过就是这么一位不爱做官安贫乐道的隐士却得到了当时诸多大人物的追捧,富弼、文彦博、欧阳修、司马光、吕公著、二程、张载、王安石等等,一时的风云人物都十分仰慕他,据说他有对周易造诣极深,每卦必中。我记得以前看《了凡四训》时,里面就提到过有位孔先生,算卦算得特别准,他学的就是邵雍的《皇极经世书》。邵雍比周敦颐还大几岁,算是周敦颐哲学思想形成过程中的一个启蒙者吧。

这五人其实都算是儒家的学者型的人物,他们大都热衷于教育,在学术领域上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周敦颐的濂学(以濂溪得名),张载的“关学”(张载是关中人),二程的“洛学”(二程居于洛阳)。可以发现一点小规律,当时的这些不同流派的学术,都是以创始人所处的地名命名的,比较有名的还有苏轼那一脉的“蜀学”(苏轼是四川人),朱熹的“闽学”(朱熹在福建讲学,弟子多是福建人)。而有个例外就是王安石的“荆公新学”.2.朱熹。

朱熹生于南宋,其理学思想的道统血脉传承于李侗,李侗师从罗从彦,罗从彦拜杨时为师,而杨时则是二程(程颢、程颐)的弟子。有个很有名的典故叫做“程门立雪”,便是和杨时、程颐有关。

朱熹的家庭出身还是很好的,家族在当地颇有名望,而朱熹自小就很聪明,热衷于钻研学问,19岁即考中进士,22岁便开始在福建为官了。如果为了方便理解,个人可以给他贴上一个“学者型官员”的标签,即使朱熹在为官之时,他最热爱的也是钻研学问,著书立说很是用功。而他的政绩也很好,所治理的地方井井有条,不过在南宋,朝局常常被权臣把持着,要想在仕途上有多大的作为对于他这种学者型人格来说是很难的,因此朱熹也时常觉得当这些个官没多大个意思,便三番几次地辞职不干,还是想静下心来研究他的学问。朱熹还有个特点和之前的北宋五子差不多,都喜欢发展当地的教育,著名的“白鹿洞书院”也是由他重新修建起来的,热衷于教育是儒家圣人实现其政治理念的很重要的一个方式,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就是一位大教育家,而朱熹同样如此,算得上是自孔子以来的有一位影响力巨大的教育家了。

和朱熹同时代的学术大牛还有一个叫做陆九渊的,这位陆九渊又叫陆象山,虽然同为儒家,但是学术派别不同,陆九渊是心学的代表性人物,和明代的王阳明是一脉的,史称“陆王心学”.朱熹的理学和陆九渊的心学曾经在他们共同的好友吕祖谦的调和下进行了几次思想碰撞,位置就在江西信州的鹅湖寺,这就是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我这里尝试梳理一下二人的主要观点,以及说明一下为什么二人的思想是难以调和的。朱熹的理学,强调的是万事万物都有一个“理”,这个理就有点类似于“道”,读书人可以通过“格物”而“致知”,从而将这个先天就存在的“理”给挖掘出来加以研习领悟,这个“理”表现在天体宇宙和外物上就是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物理规律,表现在社会上就是人们都要遵从的一种人伦秩序。所以我们可以看出,程朱理学是强调有这么一个“死理”存在的,我们只要通过多看书、多格物的办法就可以逐渐将这些“死理”格致出来,这就是理学家的为学之道,他们强调的是事物背后有一个理在,可以通过“渐悟”的方式将这个理格致出来(心学在为学之道上更强调顿悟)。在社会领域,他们强调有一套“三纲五常”存在,这就是存在于社会秩序上的理,人们需要遵从它从而实现“国治而天下平”.而我们再来看看陆九渊的心学呢,心学宣布不认为有这么一个先天就存在的“理”,心学认为“心就是理”,怎么理解“心即理”呢?心学认为这些理学家口中的“死理”,其实不过是我们认识事物的一个阶段性认知成果而已,反应的是

我们当下的内心感知边界,就好比人们对于世界最开始的认知是“天圆地方”,后来又意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上,以为我们的地球便是宇宙的中心,于是有了“地心说”;再后来又意识到不对劲,认识到地球是在围绕着太阳在转,于是我们认知到的“理”便又推进到了“日心说”……,如此延续下去,大家可以看出,其实心学更贴近真实的世界,我们所处在的世界,所谓的“理”不是死的,而是活的,随着我们“心”的认知边界的扩张和深入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个人在认识论上也更认同心学的主张。可以假定一场世界大战使得整个世界又回归到了原始状态,我们今天所达到的认知边界,那些“理”,又会随着人类世界的消亡而清零,新的生物出现后,它们认知世界便又会出现它们自己的“理”,这个理反应的便是它们当下的内心认知。因此,在心学的认识论里,没有这个先天就存在着的死理;而在社会秩序领域,心学也没有那么死板的条条框框,更多强调的是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良知之心指导我们的行动,而非那些外在的形式主义的纲常伦理和教条。

3.理学家的抱负、工具以及途径。

朱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在很多不太了解的人眼中,朱熹是一个满口道德教化而内心虚伪龌蹉的一个伪君子,他真是这么一个人么?

我对朱熹的看法是:他是一个有极大抱负的儒家学者,也是一个有实际能力和业绩的地方官员,他在吸纳了北宋理学五子等理学大家的精华思想后,再兼容并包了一些佛学和道家的东西,想要将已经变得黯淡的儒学重新振作起来,并且也的确做到了,他著述颇丰,影响力很大,但在南宋他的学术一度被朝廷中的政敌定为“伪学”,在他去世时,朝廷曾大力阻止他的粉丝们前往吊唁,但是即使这样,也有上千人参加了他的葬礼。我想,如果不是一个人真有一定的人格魅力到了一定的程度,他的死是不会触动到那么多人内心的灵魂的,毕竟那时候通讯和交通很不方便,人们没有必要为一个伪君子之死千里奔波。因此我认为:朱熹或许人格中有他不足的一面被人们所捕捉到加以大扣屎盆子,但他真不是什么伪君子,他是一个内心比较纯粹的人,一个有着传统儒家知识分子理想和抱负的人。

还记得前面张载那著名的“横渠四句”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就是一个传统的儒家知识分子的充满理想化的抱负,还有诸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

中国传统社会里的知识分子,如果他够纯粹,够理想主义,够有真正的知识分子的风骨,那他心中一定有着这些政治上的理想抱负的,因为他心中有着一种崇高的道德追求,这种道德追求使得他不仅完善自己,也在心有余力的情况下救济天下苍生。在这里我想说立意是很好的,这是一个人自我价值的深化,也是人们对于自己人生意义的追求,想着让天下苍生脱离苦海,难道不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吗?

是的,立意很崇高,但是手段和途径却是有着极大的局限性的。儒家的这些学者包括朱熹,是一群内心有着强烈的道德热忱的知识分子,他们认为要做到天下太平要靠道德教化,当每个人的心性都往至善的方向发展,每个人都变成好人、贤人、君子甚至圣人的时候,这个世界不就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了吗,不就是实现了“平天下”了吗?因此,他们极其狂热地热衷于教育“心性哲学”、“道德哲学”,试图让每个人都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内敛、自我约束,对抗自己多余的私欲,克己复礼。

再简单地梳理一下:理学家们是一群有着崇高社会理想抱负的知识分子,他们想要实现这些理想抱负所借助的工具是一些心性哲学、道德哲学,以及诸如此类让人们自我收敛和约束的思想。(可以参考一下儒家的一些经典)而理学家们实现其社会理想抱负的主要途径:一个是搞教育,利用各个学院培养学生来推行自己的思想理念。这些思想理念的核心依然是道德;第二个就是通过影响统治者,让自己的思想得到统治者的认可,从而成为官方主导的意识形态。在这里可以参考一下儒家创始人孔子的经历,先是奔波于列国,四处贩卖他的“道德治国”的价值观,可惜得到的是一个四处碰钉子的结果。(儒家的这套玩意儿,个人选择用来修身养性,安身立命是可行的,但是想用来治国,则方法论显得过于单薄,儒家的治国理念之核心,个人认为就是“以意识形态治国”.),孔子在列国统治者间奔走贩卖其治国理念的行动失败后,便走上了之前介绍的第一个途径,“搞教育”,孔夫子有学徒三千,杰出的人物有七十二人,因此他的儒家思想理念也被传承了下来,并且后世一度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显学、官学。

4.意识形态。

在知识分子们盘算着通过向统治者贩卖其治国理念从而实现其社会理想与抱负时,统治者们也逐渐注意到了他们的存在。在遥远的春秋时期,正是周王朝逐渐分崩离析,诸侯国开始耀武扬威,纵横捭阖的时代,因此儒家的这套自缚手脚的理论得不到君主们的亲睐,君王们更想要的是能够使自己快速富国强兵有利于争霸的人才和理念(需要打天下的人才和思想)。而当时间进入到了西汉后,中国形成了第一个成熟的中央集权政权,这个时候,统治者们在诸子百家之中寻求一个比较适合这种大一统政权的学说时,统治者和儒家学者四目相对,瞬间便来了电,于是就有了西汉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下已经一统,需要治天下的人才和思想)。这是儒家思想第一次真正地走上历史舞台成为官方主导的意识形态。在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真正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是统治者阶级,一个国家权力的真正拥有者,儒家知识分子提供的思想理念是为统治者阶级服务的,而其思想也自然是经过官方的编修的,儒家的根本性局限就此显现:无论是儒家的知识分子还是儒家的学说,都是缺乏独立性的,它们只能依附于统治阶级,从而使得一种被阉割后的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儒家理念盛行,因为如果不选择依附统治者,那你那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因为这些东西的实现,需要的是国家权力的协助,()不是光凭几个儒家学者喊喊口号就能实现得了的。

因此,就这样,儒家和大一统的政权统治者成为了亲密的战友,统治者们往往将儒家的地位提高到官方显学的地位,使得天下读书人都往这里面钻;而儒家也很是卖力地提供着一整套的治理天下人心与伦理道德秩序的方案;

而到了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更是发展到了极致,在元明清三代统治者的大力扶植下,成为了天下士人科举考试的唯一官方资料来源。从这里可以看出:统治者的价值观和格局决定了一个国家呈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想让这些底下的人都消停点,别乱惹麻烦,那就让他们都用“程朱理学”充塞他们的大脑吧。但是一个国家一旦被某种单一的意识形态所笼罩,这往往就是悲剧和衰落的开始,这也是人们的精神、思想失去生命力的一个过程,因为精神和思想是需要养分的,需要交流、沟通和碰撞的,而所谓的文明,不就是各种异彩纷呈的精神与思想的沉淀吗?

5.兼容并包与多元思维模型。

接下来最后想写一点建议和思考。首先在社会领域,个人认为兼容并包、百花齐放的思想氛围才是有利于文明、文化的蓬勃发展的,为什么中国的思想解放基本上发生在秩序崩溃的时期?因为那时候对意识形态的控制最疏松,自然诸多思想也就蓬勃而起,比如春秋时期,民国的北洋时期,等等。这个时候诸子百家辈出,而给我们中华文明提供的各种精神遗产也是最多的时候。

其次是就个人来说,我很是赞同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个人博采百家之所长,不狭隘地以某种单一思维模型来解释世界和解决问题,而是兼收并蓄各种优秀的思维方式,比如可以在这点上用物理学思维,另外一点用到心理学的思想,再另外一个地方又可以兼含墨家、法家的思维。不为自己的思维设限,天马行空,只要最终能完好地解决掉问题便是真理。而获得多元思维模型的途径之一便是“多读书”、“多接触持别人的不同见解”,多看看各种不同流派的思想和观点,不作是非对错的评判,而是抱着求同存异的想法,去感受一下这个大千世界异彩纷呈而又光怪陆离的精神世界。

朱熹关于读书的名言朱熹教子的故事朱熹的故事:五夫受教承师恩

第二篇:朱熹《观书有感》赏析

朱熹《观书有感》赏析

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半亩:形容池塘之小。

方塘:方形的水塘。

一鉴开:像一面镜子被打开。鉴,镜子。古时候,镜子用镜袱盖上,用时打开。意谓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此句将书比作半亩方塘,形容方塘极其清澈。

共徘徊:指都在如镜的水中来回闪动荡漾。

渠:它,指方塘。

活水:指流动不息的水。这句是回答前句的“问”。说是塘水清澈,能映照万物是因为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

古诗今译:

小小的池塘像一面打开的镜子,蓝天和白云仿佛悠闲自在地在水面上来回游荡。它怎么会这样清澈呢?那是因为发源处不断地有活水流进来。正如读书一样,要想能够清晰明确地领悟,也要长期不断地开卷。

赏析: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叉仲砖,号晦庵,晚号晦翁。古徽州婺源县(今属江西)人,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是中国十一世纪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问渊博的学者,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魏晋以来儒、佛、道、二程(程颢、程颐)的思想,把自然、社会、人生等方面的问题融於一炉,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朱熹《观书有感》是一首说理诗。从字面上看好像是一首风景之作,实际上说的是读书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这首诗包含着隽永的意味和深刻的哲理,富于启发而又历久常新,寄托着诗人对读书人的殷切希望。读书需要求异求新,诗作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读书,不断从读书中汲取新的营养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学生在读书时要克服浮躁情绪,才能使自己的内心清澈如池水。源头活水不断,池水才能清澈见底映照出蓝天云影,人只有经常开卷阅读才能滋润心灵焕发神采。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以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学习,要坚持开卷不断汲取新知,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诗的寓意多么深刻!

诗人以景喻理,形象而又深刻,巧妙地表达了一种微妙的而又令人愉悦的读书感受。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所领悟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愉悦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人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表面是写水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才“清如许”,实则预示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认真读书,不断求新求异,不断获取新知,才能达到至高的境界。

第三篇:《观书有感》[宋]朱熹

《观书有感》[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渠,它,这里指池塘中的水;清如许,这样地清,指池水如镜,能够使“天光云影共徘徊”)题目是《观书有感》,书是长方形的,所以说半亩。把书打开了,好像打开一面镜子。天光云影比喻书中的丰富内容。问那个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澄清,因为有源头活水流过来。这句话比喻书中的内容那样精纯,因为它有丰富的写作源泉。这首诗运用比喻修辞,说理形象。读时,自然就融进了读者的想象与联想。谢谢大家!* ――知人论世挖出主旨细评价值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1)从诗中______和______等句子,可以看出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混乱时期。(2)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1)戍鼓断人行,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2)在**时代,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思念故乡,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儿比其他地方的月儿更明亮、更清晰、更可亲。指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孟子??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要正确理解一个人的作品,就必须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1.了解背景,调用储备。(1)了解作品所反映的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2)了解诗人的个人经历,思想发展、个性气质等情况。(3)了解写作你读到的这一首诗时诗人的生活状况、思想情绪和创作意图。(4)了解诗中所涉及的历史知识、历史人物、历史典故等。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受权贵排挤,被逐长安。伟大的浪漫主义。诗风清新飘逸。杜甫:忧国忧民,颠沛流离。伟大的现实主义。诗风沉郁顿挫。高适:主要成就在“边塞诗”方面,诗中歌颂舍身抗敌的壮烈行为,表现他的建功立业的心情;也批判了某些将官的腐败作风;同时真切生动地刻画了边塞风光。诗风雄浑奇拔。如 王维,前期创作以边塞诗为主,体现出强烈的进取精神具有盛唐的浪漫豪情;后期转以山水田园诗为主,渗透着佛家思想,艺术成就更高。如 2.整体体味,挖出主旨。(1)具体地、逐句地阅读全篇。分清写什么、怎样写的,实现整体体味。(2)找出核心句。核心句可能是直露的,也可能是含蓄的。(3)充分利用标题、注释和题干说明,考查的主旨往往正在这些地方。(4)了解评价

主旨时常用的词语。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的暗示。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3.把握基调,细评价值。基调是分析的基础,分析是对整体体味(艺术感受)的深化和发展,是评价的基础。只有基调把握准了,分析才能妥帖;只有分析妥帖了,才能对诗歌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内容作出比较公允的评价。基调主要有:压抑、沉郁、忧伤、欢快、雄阔、委婉、含蓄、空灵、直率、自然、风趣、平淡等。对韦应物《寄李儋、元锡》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 去年花里逢君到,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答:基调是忧伤的。表现了关心人民疾苦的思想感情。因为诗人感到“愧俸钱”,但又没有办法,只是“思田里”――想辞官归隐。例 1.阅读下面两首古词,回答问题。观书有感朱熹昨夜河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琴诗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1)这两首哲理诗各揭示了什么道理?(2)这两首哲理诗表现理趣的方法各有不同,试作分析。答:(1)朱熹诗借大战船自在航行的条件说明事物都有其自身规律,不按照规律行事,硬是用人的蛮力去“推移”是不行的;苏轼诗通过琴音与手指的关系说明,单有好的客观条件或单有好的主观条件都是不行的,只有把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2)朱熹诗通过鲜明的形象体现理趣;苏轼诗通过两个浅显的假设提问表现理趣。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渔家傲①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②,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③吹取三山④去!注:①这首词写于南渡之后,辞乡别土,国破家亡,诗人饱经丧乱,颠沛流离,困顿坎坷。②帝

所:天帝住的宫殿。③蓬舟:像蓬草一样的轻舟。④三山:指蓬莱、方丈、瀛洲这三座传说中的仙山。梁启超评论这首词说:“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见《艺蘅馆词选》乙卷)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理由。3.阅读辛弃疾的《鹧鸪天》,简析作者的观点。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芥菜花。答:表达了对南宋朝廷苟安的忧郁。咋看上去清丽,其实悲痛。用反衬手法,先从愉快的景象写起,悄悄地转出悲苦的基调。“寒林”“暮鸦”“愁风雨”等都是作者对寒意未尽的早春景象的描写,象征了表面上热热闹闹的南宋王朝。但沉痛不等于失望,“春在溪头荠菜花”句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对南宋的偏安局面还寄托着极大的希望,这希望是由在乡村中看到人民从事农桑的景象所引起的。答:梁启超的评论是正确的。诗人把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离骚》《逍遥游》和神话传说化入词,通过神奇的想像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势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它与诗人其它作品的清丽、婉约确是不很相同。*

第四篇:元宵节对联5字

元宵节对联5字

元宵佳节,象征吉祥的对联是一定不能少的,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元宵节对联5字,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1、上联:银花开火树

下联:铁锁启金桥

2、上联:笙歌归院落

下联:灯火接楼台

3、上联:锦城灯接彩

4、上联:火树祥光丽

5、上联:灯月千家晓

6、上联:灯楼灿明月

7、上联:千家春不夜

8、上联:天上冰轮满

9、上联:天上冰轮满

10、上联:一团拥宝炬

11、上联:九陌连灯影

12、上联:万家元宵夜

13、上联:兔魂连银海

14、上联:放手擎明月

15、上联:春阳调玉烛

16、上联:火树银花合

17、上联:花市千门雪

18、上联:青阳调玉烛 下联:花市月含华 下联:星桥宝炬红 下联:笙歌万户春 下联:火树暖春风 下联:万里月连宵 下联:人间玉漏迟 下联:人间彩灯明

下联:千点灿银星

下联:千门庆月华

下联:一街太平歌

下联:鳌山接紫微

下联:开心乐元宵

下联:华月送清歌

下联:星桥铁索开

下联:灯衢万里春

下联:华月送清歌

19、上联:元夕万家宴

下联:宵月千里明

20、上联:明月千门雪

下联:银灯万树花

21、上联:万家元夕宴

下联:一路太平歌

22、上联:天上一轮满

下联:人间万里明

1、一曲笙歌春似海/千门灯火夜如年

2、一帘春色门垂柳/万斛珠光地涌莲

3、九华灯炬云中挂/五彩鳌山海上移

4、中天皓月明世界/遍地笙歌乐团圆

5、五夜星桥连月殿/六街灯火步天台

6、火树光腾城不夜/银花焰吐景长春

7、火树银花家家晓/淑气鸿禧处处春

8、光腾月殿流蟾魄/花灿星桥吐凤文

9、笙歌声拂长春地/星月光映不夜天

10、淑气鸿喜家家乐/彩灯春花处处新

11、寒笳送走人间腊/晓角吹回雪里春

12、晴空一镜悬明月/夜市千灯照碧云

13、街头灯影逐花影/村中梅香伴酒香

14、赏月极乐繁华地/秉灯同游不夜天

15、三五星桥连月阙/万千灯火彻天衢

16、三千世界笙歌里/十二都城锦绣中

17、万户春灯报元夜/一天瑞雪兆丰年

18、万户管弦歌盛世/满天焰火耀春光

19、万里阳和春有脚/一年光景月当头

20、万家灯火同秋月/大地光明不夜天

21、万里河山铺锦绣/满城笙管乐太平

22、及时大放光明夜/与物同游浩荡天

23、飞龙舞凤成夜市/击鼓踏歌皆春声

24、天空明月三千界/人醉春风十二楼

25、天空明月一轮满/人醉春风万里明

26、溶溶月色连灯市/霭霭春色满夜城

27、蜃楼海市落星雨/火树银花不夜天

28、碧树银台万种色/野花啼鸟一般春

29、舞凤飞龙成夜市/踏歌击鼓助春声

30、耀眼宏图灯映月/动人春色画中诗

31、凤舒五彩龙衔烛/鳌驾三山蜃结楼

32、玉烛长调千门乐/花灯遍照万户明

33、玉宇无尘一轮月/银花有艳万点灯

34、玉宇无尘千顷碧/银花有焰万家春

35、匝地楼台春富贵/喧天歌舞夜风流

第五篇:5字春联

5字春联大全

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5字春联大全,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1)春色大文章 云书大有年

2)山河添秀色 天地英雄气

3)政善山河美 九州归一统

4)大地浴春晖 山河浩荡春

5)天清日月明 两岸共千春

6)万紫千红地 良辰逢雪霁

7)清溪吟雅韵 江山增秀色

8)花团锦簇天 瑞气霭春晖

9)皓月洒春晖 大地换新装

10)春风柳上归 皓月洒春晖

11)年丰雪献花 大地遍春光

12)大地春来早 春为一岁首

13)寒去草先翠 吟竹诗含翠

14)农家福降多 梅在百花先

15)春来花最红 画梅笔带香

16)雪里江山美 红日千秋照

17)千林华光动 竹影摇风雨

18)花间岁月新 神州万载春

19)四海瑞气高 花溪入画图

20)喜报传喜讯 大地发春华

21)春风桃李香 春归柳色青

22)青山披锦绣 竹疏烟补密

23)红日出林海 庆新春肇始

24)绿水溢春华 梅瘦雪添肥

25)春光追鸟音 祝大业终成 26)九州开泰运 银蛇腾瑞雪

27)云霞出海曙 远山含紫气

28)万福启春华 骏马舞东风

29)梅柳渡江春 芳树发春辉

30)青山添秀色 九州生瑞气

31)江山添秀色 华文春日丽

32)碧海泛春潮 万户报新春

33)天地共长春 瑞色紫云高

34)民奔小康路 春降千门福

35)兴邦凭改革 勤是摇钱树

36)国臻大治年 花开万户欢

37)致富在勤劳 俭为聚宝盆

38)勤劳携福至 好景年年好

39)日子天天好 安定千家乐

40)科技引财来 新春岁岁新

41)生活步步高 辛勤五谷香

42)风声读竹韵 春水鸣琴韵

43)堂上归来燕 梅竹呈秀色

44)月影写梅痕 康民乐岁华

45)厅前新种花 莺燕送佳音

46)日月光华照 放怀歌胜岁

47)太平真富贵 彩结宜春字

48)乾坤春意浓 挥翰颂新春

下载读《朱熹》有感5000字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朱熹》有感5000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朱熹范文

    朱熹(南宋) xī]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朱熹《小学》全文

    朱熹《小学》全文《小学》,旧题宋代朱熹撰,实为朱熹与其弟子刘清之合编。书的发凡起例出于朱熹,而类次编定则有出于弟子刘清之。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也是著名的儒家人物......

    朱熹《家训》5篇

    朱熹·《家训》君子所贵者,仁也。 臣子所贵者,忠也。 父之所贵者,慈也。 子之所贵者,孝也。 兄之所贵者,友也。 弟之所贵者,恭也。 夫之所贵者,和也。 妇之所贵者,柔也。 事师长贵乎......

    著名教育家朱熹

    著名教育家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

    朱熹诗歌大全

    朱熹 【诗人小传】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号晦翁,又号遁翁、沧州病叟,自称云谷老人。婺源(今属江西)人,寓建阳(今属江西)人,寓建阳(今属福建)之考亭。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

    朱熹《小学》(合集)

    朱熹《小学》全文&翻译 《小学》,旧题宋代朱熹撰,实为朱熹与其弟子刘清之合编。书的发凡起例出于朱熹,而类次编定则有出于弟子刘清之。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也是著名的儒......

    朱熹诗词名句

    朱熹诗词名句 朱熹诗词佳句? ?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1、嘉赏未尝喜,抑挫未尝惧。 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

    读有感

    读有感 人们都知道有许多向命运挑战的人,比如说张海迪,爱迪生,奥斯特洛斯基,海伦凯乐,吴运铎等.其中,霍金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我读《向命运挑战》这篇课文后,使我对霍金有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