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著名教育家朱熹
著名教育家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朱熹的教育思想,朱熹长期从事讲学活动,精心编撰了《四书集注》等多种教材,培养了众多人才。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一是论述“小学”和“大学”教育,二是关于“朱子读书法”。朱熹在总结前人教育经验和自己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基于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初步认识,把一个人的教育分成“小学”和“大学”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阶段,并提出了两者不同的教育任务、内容和方法。朱熹认为8—15岁为小学教育阶段,其任务是培养“圣贤坯璞”。鉴于小学儿童“智识未开”,思维能力薄弱,因此他提出小学教育的内容是“学其事”,主张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行事,懂得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在教育方法上,朱熹强调先入为主,及早施教;要力求形象、生动,能激发兴趣;以《须知》、《学规》的形式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朱熹认为15岁以后大学教育,其任务是在“坯璞”的基础上再“加光饰”,把他们培养成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与重在“教事”的小学教育不同,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教理”,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对于大学教育方法,朱熹一是重视自学,二是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相互交流。朱熹关于小学和大学教育的见解,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增添了新鲜的内容。
朱熹的著作:朱熹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代表作有《菩萨蛮》
(一)、《水调歌头》
(一)、《南乡子》、《忆秦娥》
(二)等。其中以《菩萨蛮》
(一)最有特色,该词运用回文,每两句互为颠倒,八句共四对,十分自然和谐,毫不牵强,而且颇有意境,构思之精巧极矣,足见晦庵对语言的驾驭能力。除词外,还善作诗,《春日》和《观书有感》是他最脍炙人口的诗作。其词结有《晦庵词》。
我最认可朱熹的教育名言是: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第二篇:著名教育家约翰
小学英语学习与故事的课堂内外
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的学校教育理论认为,儿童的兴趣是他们学习基本技能与基本科目的出发点。喜欢故事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他们通过对色彩鲜亮、生动有趣的插图产生兴趣,通过倾听父母讲故事并参与到故事中获得快乐,获得与阅读有关的情感满足,这就是儿童阅读的最初目的,儿童的母语阅读如此,其外语阅读也不例外。《典范英语》以“故事”为核心,每个故事都配有大量精美彩色插图,插图不乏幽默生动,自然能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而故事内容本身更是引人入胜,贴近儿童生活,融文化、知识、道理于故事中,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如丽,“浅谈故事教学法”,《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 年第 7 期;
3.高敏,“讲故事 学英语”——“Big Book”的使用,《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 年第 8 期;
4.毛凌燕、毛辉,《故事教学的实践探索》,《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5 年第 2 期;
5.Andrew Wright(原著)Story Telling With Children,陈锡麟(导读)《讲故事 教英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
6.余素珍,《小学英语的故事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1期;
7.章志光 《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admin)
第三篇:著名教育家魏书生
第二篇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
人物简介 魏书生,男,1950年5月4日,出生于河北省交河县。1968年参加工作,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殊荣。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大代表。曾任盘锦市教育局长、党委书记职务。
1箴言集粹
教育事业
教育是一项可以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教育对象是人,是学生,是有思想、有语言、有感情的学生。教师劳动的收获,既有自己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更有学生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于是教师收获的是双倍的、乃至更多于其他劳动倍数的幸福。
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之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幸福感与自豪感,减少内耗,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教育改革
教育是研究艺术的科学,这就决定了它应该是千差万别的、百花齐放的。一个改革者应该有科学家的头脑,企业家的气魄,未来学家的眼光。
五大连池市第一小学校
以生本激扬生命,让教育充满阳光
教育管理
宇宙空间并不开会,但数千万星体,却照样井然有序地运转着,这不是对人的启示吗?
领导者应该研究什么问题呢?就是那些带规律性的问题,那些乱子还没有暴露出来的问题。
教学民主
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敞。
学校工作和班级工作应最大限度地依靠民主管理和制度管理,少一些人治,少一些无效劳动。
语文教学
讲思想教育,往往使人误解为政治说教,可不可以叫思想感染?感染,就更富有艺术性,富有人情味,符合心理学的规律。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并根据研究成果纠正自己的教学思想,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确实可以改变教与学不协调的现象。
教学方法
应该经常和学生商量一点教学实验,这样就使教学充满了源头活水。‚互助‛二字很重要,帮助学生学习,就不是让学生学习,更不是强迫、命令学生学习。从中我们这些老师也可以学到很多。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艺术园地,这一园地应该百花齐放。
语文教学厚古薄今、厚现代文学薄当代文学,不能算作什么好现象。
自觉学习
只把考试分数作为果实去精心培养,结果使许多学生舍本逐末,不顾大的方向,而用全身心的代价去挣分数。结果分数到手,学历到手,学习到头。
五大连池市第一小学校
以生本激扬生命,让教育充满阳光
许多知识漫不经心地丢掉了,至于更新更谈不上了。
人是有两重性的,幼稚也是相对的。不应该轻率地给那些智力较好而成绩较差的学生下幼稚的结论。他们灵魂深处,一般都有较复杂的闲思缠绕着,使他们无力自拔。
自学
学生最初没有自学习惯,好像一部静止的汽车,产生培养好习惯的欲望好像打着了火,第一次推动不能性急,要慢,慢才符合运动规律,才符合人的心理状态。
文章是越不写,越不会写,越不愿写,越不敢写。开发脑力
人的潜力无穷无尽,作为挖掘潜力的第一步,首先要树立起人的潜力无穷无尽的观念。
每个人的头脑都是一个蕴藏量极其丰富的矿区,谁没发现这一点,就说明谁的勘探能力落后;谁还没有开采,就说明谁的工作中心还没有转移到发展‚生产‛上来;谁开采的少,就说明谁的开采技术落后。
2谈做老师
三重收获
尽管生活清苦,绝大部分教师以为国分忧为荣,以为民吃苦为乐,情系祖国未来,心付颗颗童心,以自己的辛勤劳动表达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忠诚。许多教师甘心情愿在这住房条件差、额外收入少、耗心费神的学校工作着,甘心情愿当这许多人瞧不起的‚孩子王‛。
我属于愿意当教师的这一类人,这样,我们这些愿意教书的便常常聚在一起,谈我们这项又穷又苦的事业中的乐趣,以激励自己更踏实、更认真、更有效地做好本职工作。
我们觉得教师的工作尽管又苦又累,但又确实是一项很吸引人的工作,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劳动有三重收获。
五大连池市第一小学校
以生本激扬生命,让教育充满阳光
收获人才
农民劳动,收获粮食、蔬菜等农业产品;工人劳动,收获钢铁、机器等工业产品。
农民、工人看到社会需要粮食、机器,看到自己生产的粮食、机器服务于社会,满足人民的需要,于是产生幸福感、自豪感。
教师呢?教师的直接劳动对象是人。一个开始知识面很窄,各方面能力很低的娃娃,经过幼儿教师、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大学教师的精心培育,就成了知识较丰富,有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才了。看到自己培养的人才在工、农、商、学、兵各条战线上为党为人民做着实实在在的贡献,哪一位教师能不感觉到幸福、自豪呢?当然,人才的培养周期不像粮食、机器的生产周期那样短,那样很快就能看到效益,那样容易引起领导者的重视。唯其如此,才更使教师产生一种为祖国未来而鞠躬尽瘁的历史责任感,产生一种更加神圣的自豪感与幸福感。唯其如此,才使教师不那么急功近利,而是培养了较为宽阔的胸怀,较为远大的目光和较为坚强的韧性,并且强化了教师们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未来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观念。
许多教师之所以爱自己的事业,就是因为他们爱自己的劳动收获——各类人才,他们爱看着自己培养的学生们正在各行各业大显身手,他们爱想象自己正在培养的学生们将来去实现自己的梦。
收获感情
教师除了收获各类人才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收获就是真挚的感情。人是有感情的,特别是学生时代培养的感情尤为真挚。师生的心与心之间的呼应就像人们在群山之中得到回声一样,教师对着学生心灵的高山呼唤:‚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怀你……‛学生便在心灵的深处回应:‚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关怀你……‛
年复一年,教师就像从一条河的岸边接一届新生上船,用满腔热情与真挚的爱,把他们送到理想的彼岸,让他们奔向远大的前程。学生们不仅在船上时不断表达着对老师的满腔热情和真挚的爱,就在他们奔向远大前程以后,三年五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以后还不断表达着这种满腔的热情和真挚的爱。公式可能淡漠,定理可能忘记,而师生之间培养起来的真挚感情,却常常经
五大连池市第一小学校
以生本激扬生命,让教育充满阳光
年累月不仅不淡忘,甚至会越积越深。有许多毕业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同学不是相约重到母校聚会,去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吗?
随着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的提高,人类对衣食住行等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之后,对感情的需要,对人际关系和谐,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尊重、帮助、信任、谅解的需要会越来越强烈。而教师的工作恰恰最容易使人的感情得到满足。有时候老师也批评学生,当学生咬着死理、脾气执拗起来时,也会使老师生气。然而一旦**过去,学生明白了道理、明白了老师的一片善心之后,师生之间的情谊会愈加深重。当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他们甚至把读书时受到老师的批评也当成了感激老师的理由。
我曾和一些原来教书,后来改行从政的同志多次谈心,发现大家有一个共同的遗憾:失去了来自学生的那些激动人心的、纯真的感情。
我们不为所动,偏偏眷恋着这又穷又苦的教师工作,问他们为什么这样,他们也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人活一生不单是为了名利地位,我们教书惯了,把一片真情捧给学生,也感觉到学生一片真情对自己,这才是人世间最美好的。这里应该补上一笔的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是一种崇高的美。老师在对事业、对学生的奉献过程中也从未希冀学生的报答;受到美好感情陶冶的学生,热爱的也不仅是自己的教师,他们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事业,热爱生活。
收获成果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千差万别的,要做好教育工作,就得充分发挥创造性。正是这种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必须学识渊博,并且每时每刻都要开动脑筋,针对当时的情况和学生的差异,创造性地处理各种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随时都有科学研究的机会。
不要说学校、社会这样的大范围内有科研题目。单讲学校教育,单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就各有数不尽的科研题目。这是无穷的素材源泉,以学生的注意力为例,就能写出上百篇科研文章,诸如《男女同学注意力的差异》、《一节课各类学生注意力的变化》、《练习题设计对学生注意力的影响》、《增强学生注意力的若于种办法》……这用武之地该有多么广阔!
我之所以爱教书,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觉得教师从事的是最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每一段时间,每一处空间都有科研题目,都能有新发现,能看到学
五大连池市第一小学校
以生本激扬生命,让教育充满阳光
生中新的、积极上进的因素;也能看到教师自己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潜能;还能看到环境中的各种有利因素。教书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我总想,同一课书,能有上百种甚至上千种讲法。我们应该努力研究更科学的讲法,即使今天这种讲法比昨天科学,那也仅仅是向后看得出的结论,向前看呢?一定还有更科学的方法等着我们去探索研究。这些年来,我边工作,边探索研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先后在报刊上发表了66篇文章,出版社先后出版了《魏书生教育方法100例》、《魏书生语文教育改革探索》、《魏书生文选》、《语文教改漫谈》、我主编的《中学生用功术》等。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劳动确实有利于收获科研成果。
3其它相关
从研究的角度看教育
常看常新,常干常新,不仅能增强工作兴趣,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我除了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并兼两班140名学生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外,还有一些社会兼职。许多同志问我,这么多工作怎么做,我觉得主要靠科学研究,从科研的角度去进行工作就能调动教师及学生们的积极性,使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大家以主人翁的姿态去研究教与学,自然就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每个人都有不同层次的多种需要,衣食住行的需要,劳动、学习、研究、创造的需要,人际关系和谐、亲情、友情、爱情的需要,为他人、集体、社会尽责任、尽义务的需要,追求理想社会的需要,……。不同层次的人对不同层次需要的强烈程度也不同。有的强烈地需要物质,有的强烈地需要感情,更有的强烈需要追求理想。尽管教师穷,不能满足人们物质的需要,但由于教师的劳动能有三重收获:收获各类人才,能满足人们为社会尽责任、尽义务的需要;收获真挚的感情,能满足人们感情和谐、融洽的需要;收获科研成果,能满足人们研究、创造的需要,所以,大部分教师还在穷苦的条件下,呕心沥血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年华。
五大连池市第一小学校
以生本激扬生命,让教育充满阳光“六步教学”
语言学家吕叔湘曾说:‚要是年轻一半,我一定要 魏书生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
拜他为师,向他学习。‛这个他,并不是什么语言学领域的大家,而是教育战线上的一名语文教师——魏书生。
1950年5月4日,魏书生出生于河北。1956年,他随父母迁居辽宁沈阳。1968年,魏书生作为知识青年下乡到盘锦农场。1969年,魏书生在新建农场的红旗小学教书,开始为期两年的教师体验。两年后,魏书生被调到电机厂工作。直到1978年,到盘锦三中担任语文教师,他才正式开始教师生涯,并为之奋斗一生。
魏书生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教学方法,包括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个步骤,即‚六步课堂教学法‛。‚定向‛就是老师和学生一起提出新课的重点、难点。然后学生通过‚自学‛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力求通过‚讨论‛找到答案。如果仍不能解决或者存在分歧,便再请老师‚答疑‛。问题解决后,学生自己出题或相互出题进行‚自测‛,检验学习情况。‚六步课堂教学法‛是让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来把握重点、难点和知识点,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巩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魏书生这套教学法是以信息论为理论基础创立的,其结构主体是建立信息、处理信息、反馈信息。在教学实践中,他还根据文章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理解课文的程度作出调整。例如:易懂的文章以学生‚自学‛解决问题为主,‚讨论‛‚答疑‛为辅。如果‚自测‛的效果很好,就可以略去‚自结‛的环节。这套教学法,加强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1984年8月,中共辽宁省委和省政府联合作出《关于开展向魏书生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并授予他‚特级教师‛称号。1990年5月,辽宁教育学院成立‚魏书生教书育人经验研讨会‛。从此,魏书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得到广泛研究和推广。
自此之后,魏书生每年都要奔赴各地讲学、开会、交流、介绍经验。很多人担心,他长期不在学校上课,学生们怎么办?魏书生却很放心。因为,他已经教给学生一个法宝,就是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交给学生
五大连池市第一小学校
以生本激扬生命,让教育充满阳光
一把探究世界的金钥匙。他说:‚一个教师最重要的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眼前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有利于未来,有利于人类的个性。如果学生把探求科学当成了自己最大的乐趣,最大的幸福,最大的利益,还有什么能阻挡住他们学习的步伐呢?‛通过‚六步课堂教学法‛,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极大锻炼。魏书生在外地介绍自己的教学经验时,也不断强调‚凡是学生能做的事,我不做‛。在其他学校上公开课时他告诉学生‚别总把自己当学生,要换一换位置,把自己当成老师和学者‛‚就像你在给学生讲课一样‛。这样的课堂,让学生充满了新奇感,并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和创造力。
在魏书生看来,如果学生学习到顾不得锻炼、唱歌的程度,也就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对此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说学习各科知识给学生成长提供了‘基本营养’,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一样,那么唱歌、画画、旅游等就是像钾、碘、钙那样的‘微量元素’,对人的成长来说,它们同样是不可缺少的‛。
他告诉学生:‚该玩就玩,该唱就唱,生动活泼,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平时他会指导学生画画,曾经有一段时间,学生画画成风。他还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种植大豆、玉米、向日葵等农作物,让学生通过劳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体会土地、空气、水、植物、动物给人带来的美好。回顾自己的教学经历,魏书生说:‚曾经有人认为,我的语文教学不像语文教学的样子,而是思想教育,是班主任工作。但我越往语文教学的深处探索就越感觉到:人脑这部机器应该分两部分,动力部分和工作部分。两者不能相互取代,学习的动力不能代替学习的实践;反过来,学习的实践也不能代替学习的动力。回忆自己走过的语文教改之路,我感觉最满意的一点,就是始终把育人放在第一位。我教语文极为轻松,根本原因在于育人,在于引导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4]
5社会评价
有人说,教师像蜡烛,燃尽自己,照亮别人。其实各行各业的人,也是如此,一个人来到世间,便像一支蜡烛点燃,燃尽自己是必然的,大家都相同的。不同点在于有人只燃自己却不肯照亮别人,甚至去伤害别人,有人却想方设法去照亮别人。同样是燃尽自己,为什么不去照亮别人呢?照亮别人不是一种幸福吗?教师的职业恰恰是最有利于照亮别人的职业。从文化积累
五大连池市第一小学校
以生本激扬生命,让教育充满阳光
对社会发展的意义上说,我们的理想社会,也是在人们的心灵不断地被照亮的过程中,通过无数心明眼亮的人去拼搏,去奋斗,去牺牲,才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思考,教师工作的深远意义又远不止上述的三重收获。
魏书生教育理念
一 课堂教学十条要求:
1.每堂课都要备课,老教师可以用旧教案,新教师的教案也不用写的太详细,但一定要有备课簿。
2.每堂课至少有三类不同的教学目的,以供同学们选择。最优秀的会了可以不听课,做自己认为有价值更深更难的题。后进学生听不懂也可以不听,要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浅题来做。老师一定要帮助‚陪坐的‛、‚待业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选择不同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3.教师讲课时间别超过二十分钟,大部分学生能看会的,老师不要讲,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去读、去思、去查资料、去讨论、去练习。
4.如果是讲新课,学生发言不少于10人次。学生也可以替老师讲难点,讲重点,当然也可以提问题,谈看法。
5.学生动笔练别少于10分钟。
6.处理偶发事件别超过20秒,以减少老师发火的机会,增长教育智慧。7.请学生做课堂教学总结,每堂课请一两名学生谈一两条看法。8.至少留三类不同层次的作业,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循序渐进的作业。
9.下课后的课间10分钟,不离开学生,学生们做操就和他们一起做操,学生在室类就坐在教室里找三五个学生谈谈心,聊聊天,商量商量怎么学习更愉快,效率更高。
10.备课簿上写一句话,这节课成功在何处。教师固然要反思,但我觉得首先要正思,找到自己的优点,找到学生喜欢的环节,坚守坚守再坚守,发展发展再发展,这样反思发现的那些不足,才会一点点减少。二 要求学生每天“七个一分钟”。
1.每天都要做家务,至少一分钟。2.每天写一分钟日记,至少写一分钟。
3.每天唱军歌,唱校园歌曲,唱好歌至少一分钟。
五大连池市第一小学校
以生本激扬生命,让教育充满阳光
4.每天挺胸,抬头,大摆臂,高抬腿,踏步至少一分钟。5.每天练一分钟注意力。6.每天练一分钟演讲。
7.每天带中外名著或好人传记上学,至少读一分钟。三 培养学生八个好习惯。
1.定计划的习惯。2.预习的习惯。3.适应老师的习惯。4.自己留作业的习惯。5.自己出考试题的习惯。6.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7.筛选质料,总结学习经验的习惯。8.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
近距离聆听魏书生的报告,领略教育大家的风采:平凡的穿着、平和的语言、平静的神态,娓娓道来的故事,让人感觉如沐春风,如饮甘露。三个小时的讲述竟然只是弹指瞬间。魏书生的教育思想不仅表现在他的报告中,体现在他的行为中,更是浸透在他的灵魂之中。他的不经意的一句话都可能令我们如醍醐灌顶,如梦方醒。一次报告,三个小时的讲述,时而令人捧腹,时而发人深省,轻松愉悦的气氛中,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已经深入人心。真可谓:真理总是在最平凡的言论中。
以下是魏书生报告中的一些经典言论,略做整理,以供分享。
对我来说,教课就像有些人愿意打麻将一样,纯粹是为了自己快乐才教这个课。(找到了教育的乐趣,从内心深处的热爱教育)
我用的都是长胡子的老办法。
我是个上得去下得来的人,上的多高,咱也不比老百姓高多少;下得多低,也能踏踏实实地做好。
做一件事做得对就把它守住,别乱折腾。
守住民主、科学,练注意力体操 【一小点】一松、二静、三匀、四乐。身体松、心灵静、呼吸匀、情绪乐
1、松,无论任何时候都要感觉到自己是世界上最轻松的人之一
五大连池市第一小学校
以生本激扬生命,让教育充满阳光
2、静。守住心灵的宁静是现代社会必备的本领。有效信息请进来,无效信息一边去。人生最累的是自己跟自己作战,消耗了大量的生存成本。
3、匀。对人的生存来说,排在第一位的是呼吸。对学生进行平常心的教育。守住平常心还能快乐的人,就能天天快乐。珍惜一呼一吸的时候,满怀感恩之心对待每一天的时候,你就会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
4、乐。乐观 = 观乐 观生活中的乐趣。坚守自己内心深处快乐的阵地。不嗔、不怨、不怒、不恨。宗教情怀。人生之苦产生在求不得之苦。爱到深处是无我。把上课时的成功快乐守住。
关于教学大纲改成课程标准的问题:在名上用力过猛容易忽视孩子的成长。
【两大点】关于民主、关于科学 关于民主:
一、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当老师的,俯下身子为学生服务,让学生一寸一寸朝前走。
凡是普通学生能干的事,班委不干;
凡是班委不干的事,班长不干;
凡是班长能干的事,班主任不干。
懒老师才能培养勤学生。
一个老师总是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出办法帮助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设计为某某学生服务的菜单,研究为他服务的标准和档次。
以不同的服务标准为不同的学生服务。
教育要为所有的学生服务,把80%的农民孩子教得不种地。
二、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
不请别人给我代课。我所有的同学都是我的副班主任。
干了22年班主任,没摸过学生的钱。班级有花长、校服长、手套长…
学生管理能力是在为班集体尽责任的过程中堆积起来的。越管越爱管。
三、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天性—追真向善求美
老师善待学生最占便宜的是自己。凡可气之人必有可爱之处。关于差生:何等顽强的意志(哪有能听懂的课啊!一坐八节课,天天如是)何等抗挫折的能力(屡考屡败,屡败屡考)
何等开阔的胸 怀(对看不上自己的老师还能恭恭敬敬,笑脸相迎)。
五大连池市第一小学校
以生本激扬生命,让教育充满阳光
教师假装不知道他的毛病,专门找优点长处。
训的角度对头,越训学生和你的心贴得越近(魏书生训学生:你怎么能没有长处呢?再找,你肯定有。)
学生长处越少越要珍惜。
同样的话换个角度去说。
考试得了8分,千方百计让他喜欢这8分。再帮助他分析:有没有不服气的题?
把语文画成树、排成串、分成类、列成表。定个目标,小一点。
养成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
元帅当不成,好好当士兵。
上边不着天,赶快要落地。
只要不放弃,就是了不起。
教育从来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魏书生是个有性的人:
(1)管理有个性。是人都当班长(班长轮流制)(2)教书有个性(基本不教课)指导不同的学生自学。
(3)生活上有个性。不追风。自己理发。当了11年局长没有手机。现在也没有。当校长时没有办公室,在教室中办公。闹中求静,忙中求闲,失中求得,苦中求乐。能站着不坐着,能走路不骑车,能骑车不坐车。把工作、学习、吃苦当成便宜去占。35年没请过一天病假。
是个爱活的人,扔到哪儿都高高兴兴地活着。
四、决策过程多商量。
学生作业如果会做了,再去做,就把脑力劳动变成体力劳动了。
人得乐观,就得想法观乐。
越让他做,他才会产生责任感。自习课,老师把嘴闭上,把时间还给学生。老师讲课别超20分钟,给学生去读去讲去想去学。
把难解决的问题交给班会。把班会开成西方的议会,我们的人大常委会。班会:讨论问题,制定措施,找到办法,形成规划。
真理只要前进一步就是谬论。我所有的方法都是谬论,是有针对性的,针对一定的时空。要树立辩证的方式,不走极端。
老师进入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活动,和学生的距离越近,办法越多。关于科学:
五大连池市第一小学校
以生本激扬生命,让教育充满阳光
一、建立计划系统。民主的层次越高,制度的规范越细。
当你学会在法纪的范围内施展才能的时候,你是最自由的。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之内,人人自由。
1、按时间范畴定的制度: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
2、按空间: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引导学生从小做能做的事情,尽能尽的责任。
五个一:做一次家务,写一篇日记,唱一首好歌,大课间,让学生每天跟自己搞一次‚每天一分钟‛注意力比赛。
幸福既可外求,也可内取。不能外求时,便要内取。
什么是大事?一分钟一分钟的小事就是大事。
有多少人是做给自己享受的,有多少人是做给领导检查的。
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创新首先是坚守。没有坚守,何来创新?不断往深处打出新的深度。
辽宁省所有考场全安监控器。
每年10月16日,培养习惯现场会。
二、监督检查系统。
五道关口:
1、自检关(良心关)。老师别把自己推到监督检查的第一道防线。引导学生跳出自我看自我。
2、互检关。同桌、保护
人、互助组、学校间。
3、责任人检查。
4、集体舆论关检查。
5、局长抽查。不轻易出马,尽可能不露面。把干事当成享受。给干部印 工作日记。
教育必须奖励惩罚并重。改进惩罚的方式。
三、总结反馈系统。
收集学校、家长、学生的意见、反馈,不断调整和补充。
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快节奏,高效率,做实实在在、平平凡凡的事情。
练气功(后改为做早操)以做操代替签到
用公家时间锻炼咱私人身体,为什么不珍惜?(每天早晨领着机关全体做早操)
五大连池市第一小学校
以生本激扬生命,让教育充满阳光
第四篇:著名教育家名言荟萃
教育经典名言—关于教育与教育学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植物的形成在于栽培,人的形成在于教育。”
康德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我相信,不论孩子将来从事哪一种事业,都应当从小做起。真不知道有多少父母能够认识到他们给予孩子们的所谓“教育”,只会迫使子女陷于平庸,剥夺他们创造美好事物的任何机会。
—(美)《邓肯自传》
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
—(英)洛克
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法)爱尔维修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李贽
棍棒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心灵更为懦弱,更为固执。—(法)蒙田
只有家庭、社会、学校三者配合起来,才能够使孩子健康成长。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已经就受到教育了。
—(法)卢梭《爱弥儿》
教育经典名言—教育功能与教育规律
1、“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陶行知
2、拿破仑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强大的力量,即刀枪和思想。从长远来看,1
刀枪总是被思想战胜的
3、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12岁。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及至以后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经是扎下了深根,以致永远也把它们拔不掉了。
—(法)卢梭《爱弥尔》
4、学生在学习上大致可分为四种:“生而好学为上,熏染而学次之,督促而学以次之,最下者虽督促不学。然而生而好学与督促不学的人究竟是少数,大多数得到相当熏染、督促就学习。”
——陶行知
5、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著名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种下行动就会收获习惯,种下习惯就会收获品格,种下品格就会收获命运。”
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马卡连柯
6、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苏霍姆林斯基
7、人类的精神与动物的本能区别在于, 我们在繁衍后代的同时,在下一代身上留下自己的美、理想和对于崇高而美好的事物的信念。
—苏霍姆林斯
8、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教育上操之过急和缓慢滞后,都会摧残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野性难驯的马儿,只要合适地加以训练,是可以成为骏马的。
—(捷克)夸美纽斯
教育经典名言—关于教育目的
1、“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
——爱因斯坦
2、犯了过错的人应当受到惩罚。但是他们之所以应受惩罚,并非因为他们犯了错„„而是为的要使日后不去再犯。——(捷克)夸美纽斯
3、.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人’。——陶行知
3、“教育者,养成人性之事业也。”——蔡元培
4、陶行知:“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5、“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爱因斯坦
6、教育的事业并非使年轻人能完美地从事科学研究,而是要开阔年轻人的心胸,使其能尽力运用自己之所长。——洛克
教育经典名言—教师和学生
1、教师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大机构中的一个活跃而积极的成员,是过去历史所有高尚而伟大的人物跟新一代人之间的中介人,是那些争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的神圣遗训的保存者,„„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
——乌申斯基
2、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爱因斯坦
3、“如果老师只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只像父母那样爱学生,那他会比那种通晓课本,但既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教师。”
——列夫.托尔斯泰
4、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
—(英)罗素《教育与美好生活》
5、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待儿童没有同情,他们就变得没有同情;而以应有的友情对待他们就是一个培养他们友情的手段。
—(英)斯宾塞《教育论》
6、“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陶行知
7、美国第威夫人:“时时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爱他们,大家喜欢他们,是因为他们的品德,与他们的成绩单没有任何关系。”
8、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爱因斯坦
9、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
—乌申斯基
10、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乌申斯基
1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
—卢梭
12、“教师”应该是个具有高超的德行、持重、明达、和善的人,同时又要具有能够经常庄重、安适、和蔼地和学生交谈的本领。
——(英)洛克《教育漫话》
13、一味地挖苦、贬低,会导致孩子的反抗,反对父母,反对学校,或者反对整个世界。
——布鲁诺
14.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
——苏霍姆林斯基
15.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
——卢梭
16、孩子是活生生的生命,美好的生命,因此对待他们就该像对待同志和公民一样,必须了解和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享受快乐的权利,担当责任的义务。
——马卡连柯
17、“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 ——美国教育家爱默生
18、“人生中最深切的禀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 ——詹姆斯
19、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
20、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
教育经典名言—关于教育内容
1、“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
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
2、教育的伟大目标不只是装饰而是训练心灵,使具备有用的能力,而非填塞前人经验的累积。——(美)爱德华兹
3、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并作为一个负责的公民参加工作。
——(美)赫钦斯《教育中的冲突》
4、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
——(美)赛珍珠
5、“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前主席埃德加•富尔《学会生存》、美国人类资源研究所心理学家赫伯特。格乔伊、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涅•托夫勒
6、“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好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不仅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陶行知
8、“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德育)
9、“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
10、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6
是善、美和真。
—爱因斯坦
11、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
12、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达尔文
13、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
——狄德罗
14、如果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的无法偿清的债务了。
——乌申斯基
15、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
——洛克
16、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
17、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18、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
——美国诗人惠特曼
18、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培根
19、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
——布鲁姆
20、读史使人明智,读私诗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培根,英国哲学家
22、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上所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
23、狄更斯:“顽强的意志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山
24、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错误本身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环节”,“由于错误真理才会发现”
25、爱因斯坦: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
26、苏霍姆林斯基:“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教育经典名言—关于教学过程
1、布鲁纳:“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
2、布鲁纳曾经指出:“教一门学科,不是建立一个小型的图书馆,而是要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去。”
3、唤起独创性的表现与求知之乐,是为人师者至高无比的秘方。
——(德)爱因斯坦
4、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德)第斯多惠
5、“思维由惊奇和问题开始。”——亚里士多德
6、“拥有一颗好奇心最重要。”
——“DNA之父”、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生物学家詹姆斯.沃森
7、如果没有情感的沟通,智慧的交流是无法达成的。
——皮亚杰
8、“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陶行知
9、美国教育界流行一句话:“I HEAR,I FORGET。I SEE,I KNOW。I DO,I UNDERSTAND!”(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我做了,我懂了!)
10、当代科学研究最新成果表明:学习效果=50%的学习策略+40%的努力程度+10%的智商
11、“卓越的激励是找到能力和忠诚的可靠途径。”
12、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13、“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少的差异,但这种很少的差异却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别!很少的差异就是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
——拿破仑•希尔博士《人人都能成功》
14、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
——爱因斯坦
15、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爱因斯坦
16、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
——杨振宁
17、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林格伦
18、乌申斯基说过:“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
教育经典名言—关于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1、夸美纽斯说过“寻找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却可以因此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动,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
2、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法)卢梭《爱弥儿》
3、教育孩童首重激发兴趣和爱心,否则只是填鸭式的灌输,毫无意义可言。
—(法)蒙田
4、美国学者布鲁巴克:“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
5、郭沫若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
6、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
7、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
——苏霍姆林斯基
8、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
9、为了在教学上取得预想的结果,单是指导学生的脑力活动是不够的, 还必须在他身上树立起掌握知识的志向, 即创造学习的诱因。
——赞科夫
10、.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
——斯宾塞
11、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陶行知
12、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陶行知
13、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 11
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
——魏书生
14、我们要提出两条教育的诫律,一、“不要教过多的学科”;
二、“凡是你所教的东西,要教得透彻” ——(英)罗素《教育目的》
15、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时开始。——(英)罗素《教育的目的》
16、.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
——(英)斯宾寒《教育论》
17、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英)斯宾塞《教育论》
18、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来得好,但是鼓励法也不可用得太滥,一滥恐失其效用;刺激法若用得其当,也是很好,不过只可偶一为之而已。
——陈鹤琴《家庭教育》
19、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陶行知文集•师范生第一变》
20、假如一个先生想用知识去启导一个葬身在无知之中的学生,他便先得激起他的注意,使它能用一种贪婪的心理去吸取知识。-----夸美纽斯
2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
22、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陶行知
23、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赞科夫
24、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法)卢梭《爱弥儿》
26、“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是一种方式,但是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孙云晓《一个故事一堂课》(中山大学出版社)
27、一个坏的教师廉价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29、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
30、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引导学生作答。”
31、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陶行知
32、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
33、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苏霍姆林斯基
34、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卢梭
35、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陶行知
36、.知道事物应该是什么样,说明你是聪明的人;知道事物实际是什么样,说明你是有经验的人;知道怎样使事物变得更好,说明你是有才能的人。
——狄德罗
37、一生的生活是否幸福、平安、吉祥,则要看他的处世为人是否道德无亏,能否作社会的表率。因此,修身的教育,也成为他的学校工作的主要部分。
——裴斯泰洛齐
教育经典名言—关于德育与班级活动
1.没有情感, 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 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苏霍姆林斯基
2.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
——苏霍姆林斯基
3.对父母和同志,对集体和社会,对人民和祖国的义务感,要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人的一生。不懂得什么是义务和缺乏义务感,就谈不上人的道德,也谈不上集 14
体。
---苏霍姆林斯基
4.只有在有良心和羞耻心的良好基础上,人的心灵中才会产生良知。良心,就是无数次发展为体验、感受的知识,正是在它的影响下,必然会派生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
——苏霍姆林斯基
5.爱人吧!对人的爱是你道德的核心!应当这样生活:让你的道德核心健康、纯洁、强大无比!做一个真正的人,这就是说要为你周围的人贡献出自己心灵的力量,让他们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让你生活中接触的每一个人从你那儿,从你的心灵深处得到一点最美好的东西。
——苏霍姆林斯基
6、情感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不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种努力和创造外表上是多么高超。
——爱因斯坦
7、幸福与其说是用任何其他方法,不如说是用情感的这种敏感性来达到的。如果一个人具有了那种能力,他由趣味的愉快中所得到的幸福,要比由欲望的满足中所得到的幸福更大。他从一首诗、一段推理中获得的欢乐要比昂贵的奢侈生活所能提供的欢乐更大。——休漠
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苏霍姆林斯基
9、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
—苏霍姆林斯基
10、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马卡连柯
11、只有儿童集体的丰富多彩、生气蓬勃的生活,才是使每一个学生的才能开花结果的条件。如果认为只要对学生进行个别工作就能使他得到多方面的发展,那是一种很大的误解。
——(前苏联)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
12、人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儿童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集体生活要具有应有的思想方向性,而同时也要反映出学生的动因、愿望和意向。
——(前苏联)赞科夫《教学与发展》
13使是最好的儿童,如果生活在组织不好的集体里,也会很快变成一群小野兽。
——马卡连柯
14、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陶行知
15、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
——陶行知
16、教师常常忘记,品德首先是在人们相互交往中形成的。伟大的义务感,只有当它能在生活实践的每一步中得到生动体现时,才能成为人的行为准则。在培养未来的一代人时,我们应当首先在个人领域,即在青年人靠良心的驱使而产生并得到控制的相互关系领域里,培养最纯洁,最富有人道主义的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
17、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
——苏霍姆林斯基
18、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 16
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苏霍姆林斯基
19、要使孩子们从小就懂得和领会到:他的每一步、每一个行动都会在他身边的人——同志、父母、教师和“陌生者”的精神生活引起反响。只有当他不给别人带来灾难,不欺负和扰乱别人时,才能成为一个生活得平静而又幸福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
20、抽打自己的鞭子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在漫长的人生道路的每一步上,都要经常鞭策自警,万不可以为有过一两次抽打就可以沿途平安了。“自新应似长江水,日夜奔流无歇时。”
——魏书生
22、儿童需要管教和指导,这是真的,但是如果他们无时不刻和处处事事都在管教和指导之下,是不大可能学会自制和自我指导的。
——林格伦
24、当劳动是种快乐时,生活是美的;当劳动是一种责任时,生活就是奴役。
—高尔基
25、在道德教育方面,只有一条,既适合于孩子,又要对各种年龄的人来说都最为重要,那就是:绝不损害别人。
——(法)卢梭《爱弥儿》
第五篇:中外著名教育家简介
中外著名教育家
朱永新,1958年生,江苏大丰人,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新教育改革发起人,主张以人的个体生命为本位,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的目标并实施教育,为了一切人,为了一切人的发展。著有《朱永新教育文集》、《中华教育思想研究》、《我的教育理想》、《困境与超越——当代中国教育述评》、《回到教育原点》、《走近最理想的教育》等。
名言: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叶圣陶(1894-1988),叶圣陶,江苏苏州人,卓越的教育家、文学家,现代文化教育的一代宗师。他认为,中国现代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学生能够自己学习,并且适应社会变化,自学一辈子。他提出了一个以自学为基础、以讨论为深化、以应用为发展的基本教学模式。阐述了“引导自学”的八条教学原则以及相应的一整套方法。《叶圣陶教育名篇》收录了叶圣陶先生有关教育的精华文章。
名言:唯有老师善读善写,乃能导引学生渐进于善读善写。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最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等。
名言: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徐特立(1877—1968),湖南善化人。他创立了“群众本位”教育科学发展,通过延安自然科学院的实践,首倡教育、科研、经济“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他的新道德教育和创造教育学说,为当代中国推行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他主张教育“重在育”,教学“学为主”。他“对自己是学而不厌,对别人诲人不倦”,著有《徐特立教育文集》等。
名言:教育的作用是按一定的社会形式,培养一定的人格,为一定的社会服务。
魏书生,1950年生,河北省交河县人,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他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培养学生人生态度和学习动机的“松、静、匀、乐”四字诀,并以此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他的建立互助关系、发展学生人性与个性、多跟学生商量等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诠释了他先进的教育理念。至今已发表了100多篇文章,主编、撰写出版了15本书。其中《班主任工作漫谈》、《家教漫谈》和《魏书生文选》(一、二卷)越来越受欢迎和好评。
名言: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敞。刘京海,1950年生,山西灵石人。成功教育改革与研究的主要发起人、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之一。上海市成功教育研究所所长,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2003年9月评为上海市首届“教育功臣”。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他积极搜集国内外学困生研究资料,创造性地运用成功教育思想,提出改变习困生的主要对策,取得显著成效。主编并出版《成功教育》、《成功教育探索》、《成功教育100例》等专著,有多部(篇)著作或论文获全国及上海市社会科学、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
名言:如果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那么,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级。
李镇西,1958年生,四川乐山人,著名教育家。他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和从事语文教学,一直致力于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他在语文素质教育、青春期教育、班级民主管理、后进生转化方面成绩卓著。他的“爱心、民主”教育思想和实践模式在广大教师心目中有巨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著有《青春期悄悄话》、《爱心与教育》、《走进心灵》、《从批判走向建设》、《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有所思》、《民主与教育》等。
名言:班级的纪律管理变化,与其说是靠教育,不如说是靠爱的感化。
李吉林,女,1938年生,江苏省南通市人,儿童教育家,全国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中央教科所、华东师范大学兼职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南通教育学院兼职教授。长期坚持教学改革,创立了情境教育理论体系及操作体系,得到教育部领导及专家的高度评价,出版了《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李吉林情境教学详案精选》等教育专著。
名言:诗人是令人敬慕的。其实,教师也在用心血写诗,而且写着人们最关注的明天的诗——不过,那不是写在稿纸上,是写在学生的心田里。
不要
顾泠沅,1944年生,江苏吴江人。他对中国数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了系统的总结与提炼。探索了专业引领下教师行动教育模式,为国内外教育界所公认。主持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研究”,以学校案例研究的形式,总结全国改革创新前沿的40多年中小学办学的新模式。主要著述有《学会教学》、《教学实验论》、《当代教学策略》、《寻找中间地带》、《教学改革的行动与诠释》。
名言:我有两句话,第一句:教师事关重大;第二句: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这个课堂既是教学的小课堂,也是整个社会的大课堂。
冯恩洪,1946年生,上海市人,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他致力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注重研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育的不同要求,主张人的社会化和人的个性化和谐发展,主张优质教育资源社会效益最大化。他推行“走班制”,首创并践行“合格+特长”的办学理念。业界有“北魏(书生)南冯”的说法。他不仅具有远见卓识,还是“艺高人胆大”的教育实践家。著有《探索明天的教育》、《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等。
名言:教师要“照亮了别人,发展了自己”,千万不要“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子民,绍兴山阴人,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清末创办了上海爱国学社和爱国女校,发起组织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他是第一位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主张五育并举,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教育论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
名言: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头像改老年时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祖籍江西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南宋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宋代集理之大成者,也是宋以后一位重要的哲学家、影响深远的教育思想家。朱熹长期从事讲学活动,精心编撰了《四书集注》等多种教材,培养了众多人才。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一是论述“小学”和“大学”教育,二是关于“朱子读书法”。
名言: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王守仁(1472-1528)浙江余姚人,明代中期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和“静处体悟、事上磨练、省察克治、贵于改过”的道德教育方法。在知与行的关系上,他认为既然知道这个道理,就要去实行这个道理。如果只是自称为知道,而不去实行,那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道,真正的知识是离不开实践的。比如,当知道孝顺这个道理的时候,就已经对父母非常的孝顺和关心;知道仁爱的时候,就已经采用仁爱的方式对待周围的朋友。真正的知行合一在于确实的按照所知在行动,知和行是同时发生的。传世著作有《 王文成公全书 》、《 传习录》、《 大学问》、《阳明先生文录》等。
名言: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荀子(前313-前238),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赵国人,儒学大师。他曾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学说主张。曾在齐国的稷下学宫长期执教,成为资望最高的“老师”。他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化性起伪”, 是不断地积累知识、培养道德的过程。教育目的就是将士最终培养成圣人。他否认了道德先验论,肯定了人是后天环境与教育的产物,具有唯物主义因素。著作有《荀子》、《劝学》等。
名言: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墨子(前468—前376),名翟,春秋末战国初宋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后来他的弟子收集其语录,编成《墨子》一书。墨子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性形成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著名的“素丝说”,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他除了主张进行政治和道德教育、文史知识教育之外,还特别重视科学技术知识教育和思维能力的教育。在教育原则和方法上,提倡“虽不叩必鸣——积极主动地去说教。他重视实践在教育中的作用,认为“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他还注意到施教过程中应顾及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他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明确提出量力而行原则的教育家。名言: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老子(前571—前471),字伯阳,谥聃,又称李耳。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他的“尊道贵德”,“清静为天下正”“无为而无不为” “慈悲为怀”等教育思想,内容极其丰富而深刻;其中“知行合一”、“行不言之教”和“ 图难于易,为大于细”等教育方法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名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头像偏红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他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他继承了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思想,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注意发挥弟子的主观能动性,强调获取知识必须“专心致志”。他还认为教学要循序渐进,坚持不懈。他还用拔苗助长的故事来说明学习不可急躁冒进,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孟子的这些教育思想直到今天依然还为教育家们所推崇。
名言: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名列“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提倡“有教无类”,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他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范。孔子的教育活动不但培养了众多学生,而且他在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教育学说,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
名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换头像
夸美纽斯(1592—1670),捷克伟大的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他首次提出分科教学法和班级授课制。他对教师职业给予了极高的称赞,他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他提出了泛智教育、教育适应自然等理论,在这些理论中无处不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可以说人本主义思想是他教育思想的灵魂和主旋律。主要著作有《母育学校》、《大教学论》、《语言和科学入门》、《世界图解》等。
名言:职业本身就责成一个教师孜孜不倦地提高自己,随时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
赫尔巴特(1776-1841), 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近代教育史上,没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与之比肩。他的教育思想对当时乃至之后百年来的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他根据心理活动规律,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同这四个阶段相应的心 理状况是“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后来被他的门徒发展成为“五段教学法”。主要著作有《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等。
名言: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中——道德。
约翰·杜威(1859—1952),美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他就教育本质提出了“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等主张。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等。其中《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是理论体系相当完整的教育巨著。
名言: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
布鲁纳(1915年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发现学习”理论在世界教育领域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其主要观点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主动地去发现知识,主动探索事物,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认为“所谓知识,是过程,不是结果”;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使学习者通过体验所学概念、原理的形成过程来发展思维能力。把布鲁纳的这种观点应用于我国的素质教育中,是具有一定启发意义的。主要著作有《教育过程》、《论认知》、《教学论探讨》、《教育的适合性》)等。
名言: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头像偏红
让·雅克·卢梭(1712—1778),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代表作《爱弥尔》集中阐述了他的“自然教育理论”。他将教育理解为“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后二者在遵循前者的基础上实现三者的协调一致。他的自然教育理论存在着天性至上,把教育视为自然生长等偏激的观点,但在当时这种思想有着巨大的反封建教育的进步意义,这种强调儿童是教育主体的思想,开辟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他的论证初步触及遗传、环境、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问题。
名言: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卓越的教育家、思想家和作家。他从多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个观点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他还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指出这一原则不仅要求世界观教育、道德教育也必须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来进行。主要教育著作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
名言:教师的话是感化受教育者心灵的工具,它是任何东西都不能取代的。教育的艺术首先是说话的艺术,对待人的心灵的艺术。
赞可夫(1901—1977),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教学与 发展问题”的实验研究,在长期的实践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指导各科教学工作的五条“教学原则”,即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他重视教育实验,认为教育实验是揭示“教学与发展”客观规律的基本研究方法。他的《教学论与生活》和《和教师的谈话》等书,被誉为“广大苏联教师的必读书”。
名言: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凯洛夫(1893—1978),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共产主义教学目的论,教学过程的认识本质论,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强调双基和系统学科知识的掌握。他主编的教科书《教育学》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第一部比较系统的著作,50年代在中国教育界广为流传,并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名言:教育永远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机能。
巴班斯基(1927-1987),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把辩证的系统论观点作为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以整体性观点、相互联系观点、动态观点、综合观点、最优化观点等指导教学论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他的理论在苏联和世界各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主要著作有《教学过程最优化——般教学论方面》、《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一一方法论原理》等。
名言:一堂课上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为了引起笑声或耗费精力。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积极化。
约翰·洛克(1632—1704),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巨子,绅士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虽仍带有贵族色彩,但它注重健康体魄的锻炼、举止仪态的修养、实用知识的掌握。这种德智体并重,造就身心和谐发展的人的新教育,较之中世纪培养出世僧侣和封建贵族的旧教育前进了一大步。《教育漫话》一书,集中反映了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体系,是洛克教育思想的最集中的表现,在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名言:一个人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
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他以哲学家的沉思和教育家的责任来审视和指导现实生活,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经验,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识即德性”、谈话法教学等,对我们的教育工作和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苏格拉底一生述而不作,他的言行主要由其学生柏拉图记载。
名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柏拉图(前427—前347),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家。他受斯巴达和雅典教育实践的影响,设计出一种层层淘汰的“金字塔”式的教育制度,其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出“金字塔”顶峰的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他论述了普通教育,主张体、智、德、美和谐发展。他的教育思想体系是以唯心主义为基础、为奴隶主贵族政治服务的,但其中仍有一些发人深思的积极因素,对后世教育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他的教育思想主要表述在其《理想国》和《法律篇》中。名言:教育是约束和指导青少年,培养他们正当的理智。每个人最初所受教育的方向容易决定以后行为的性质,感召的力量是不小的。
头像 更改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也是很有影响的教育家。在教育上,他根据他的灵魂论把教育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体育、德育、智育。他主张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且在不同时期各有所侧重。对西方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和影响。他的教育观点,散见于他的《政治学》和《尼各马科伦理学》两部著作中。
名言:教育的根须是苦的,但果实是甜的。
昆体良(约35—95),古罗马著名的教育家。他是教育史上大大发展完善教育方法和思想的先驱。他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大致有下列几点:教师应该是德才兼备的,教师对学生应宽严相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有耐心,教师应当懂得教学艺术,教师要注意儿童之间在能力、资质、心性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雄辩术原理》是他留给后人的唯一著作。
名言:教育的作用应当与人的自然本性为基础,教育者应当尊重受教育者个性差异和年龄差异。
新增
叶澜,女,1941年生于上海,祖籍福建南安,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她在探索新基础教育的过程中,通过与中小学师生对话,建构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发出了20世纪末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之音。对于基础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基本理论问题,她做了全面而深刻的思考,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思想,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专著有《教育概论》、《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等。
名言:课堂上,教师要封住自己的嘴,让自己少说一点,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
肖川,1963年生,湖南望城人,教育学博士,我国生命教育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他关注实际,深入课堂,在多所学校开展教学改革实验。他指出当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一、鲜明的人性化;
二、蕴涵着浓烈的生命意识,关照独特的生命主体;
三、强调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的培养与生成;
四、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关照学生个人的幸福;
五、注重教育的生态学意义,引入“生态伦理教育价值观”;
六、强调教育和人自身的完整性。出版了《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等20多部著作,在全国各地讲学1000余场,受到广泛的好评。
名言:有效的学习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这必定不可缺少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钟启泉,1939年生,广西玉林市人,在“国际视野、本土行动”理念指导下,他对很多教育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奠基了中国课程论研究领域,引领了中国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验,在比较教育研究和课程论研究两大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1979年以来在海内外发表 论文190多篇,著作(著、译、编)23部。其代表作《现代课程论》出版以来多次获奖。
名言: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
裴斯泰洛齐(1746—1827),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通过实物教学的实验,第一次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这一伟大理论,使教育与心理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给后世的教育和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他对人类教育最重要的贡献之一。著作有《林哈德与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等。
名言:实践和行动是人生的基本任务;学问和知识不过是手段、方法,通过这些才能做好主要工作。
第斯多惠(1790—1866),德国教育家。因其终生从事师范教育,致力于发展国民教育,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德国教师培养指南》是他的教育代表作。他提出“全人教育”的理想,把“自动性”视为人的发展的主观基础,而以社会中的真、善、美为教育的客观基础,认为两者结合才算是培养了“全人”。他提出教育自然适应性原则和文化适应性原则,认为教育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规律。
名言:任何真正的教学不仅是提供知识,而且是予学生以教育。
雅斯贝尔斯(1883—1969),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和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什么是教育》是他论述教育的代表作。他认为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的交流活动。教育的本质是精神的,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是对终极价值和真理的虔敬和追求,而不是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他提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自我选择、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以促使学生自由发展。他认为大学有四大任务:研究教学和专业课程,教育与教养,生命的精神交往,学术。
名言: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布卢姆(1913—1999),美国著名教育家,曾任芝加哥大学名誉教授。他经过长年的心理教学研究发现: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待,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就是著名的布卢姆效应。他继承了泰勒的研究成果,率先建立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他的整个教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掌握学习”理论。主要著作有《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掌握学习》和《人类特性与学校学习》等
名言: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
蒙田(1533-1592),法国作家和教育思想家,古希腊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是《散文集》。他认为培养判断力是教学的头等大事和中心任务,也是全部教学方法的基础和出发点。他提出的教学方法具体有:
1、不要死记硬背;
2、不要轻易服从权威;
3、不要只学书本知识,“把世界作为书房”;
4、要因材施教;
5、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多引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6、多练习;
7、“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培养对学问的兴趣和爱好,否则我们将只是教育出一些满载书籍的傻子”。名言:真正的学者就象田野上的麦穗。麦穗空瘪的时候,它总是长得很挺,高傲地昂着头。
保罗·朗格朗(1910年生)法国著名成人教育家,终身教育理论的积极倡导者和理论奠基者。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议上,他以“终身教育”为题作了学术报告,引起与会者极大反响,他于1970年写成并出版了《终身教育引论》。他的《学会生存》发表之后,终身教育的概念更为全面、清晰、具体,促使终身教育由一种思想转为各国主导的教育政策和普遍的教育实践。
名言:教育的真正对象是全面的人,是处在各种环境中的人,是担负着各种责任的人,简言之,是具体的人。
马卡连柯(1888—1939),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集体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在他的教育理论中,最受重视、被研究和运用最广泛的是他关于集体教育、纪律教育和劳动教育的理论。他在家庭教育方面作出了独特的贡献。综合和系统化了先进的儿童家庭教育的经验,提供了严格的和深刻的令人信服的关于家庭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体系。另一个值得重视的是他的乐观主义教育观与精湛的教育技巧。主要教育文艺著作有《教育诗》、《塔上旗》、《父母必读》;主要教育理论著作有《教育过程的组织方法》、《儿童教育讲座》、《普通学校的苏维埃教育问题》。
名言: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乌申斯基(1824—1870),俄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主张教育理论应该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而不仅仅是局限在教育的成规惯例之中。在教育过程中十分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因而就要进行全面的教育。在教育内容方面,注意研究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并指导教师注意利用这些规律。他对俄国师范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俄国教育科学的创始人”、“俄国教师的教师”。主要著作有《论公共教育的民族性》、《人是教育的对象》。
名言: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郑校长,您好!
稿件全部编好,等定稿做成图片时,最好让我再校对一遍。
李中宝
20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