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最好的告别》有感1000字

时间:2019-05-15 16:16: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最好的告别》有感1000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最好的告别》有感1000字》。

第一篇:读《最好的告别》有感1000字

读《最好的告别》有感1000字

作者:人民银行张掖中支 许琼方

当独立、自助的生活不能再维持时,我们该怎么办?在生命临近终点的时刻,我们该做些什么?应该如何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对于这些问题,大多数人缺少清晰的观念,只是把命运交由医学、技术和陌生人来掌控,而《最好的告别》则为我们提供了另外的答案。

作者阿图?葛文德是美国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影响奥巴马医改政策的关键人物。他用丰富的外科医生的经验、大量生死边缘的故事、流畅的文笔,讲述了一个我们都不愿意面对却又不得不面对的话题——衰老与死亡。作者揭示了医学界对末期病人的不当处置,提出了“善终服务”“辅助生活”“生前预嘱”等一系列理念,给了我非常大的启迪。

《最后的告别》告诉我们,医疗有其局限性,如果一味争取,医生在大多数时候可以运用各种手段延长患者的生命,但医疗救助的目的应该是让人回归有意义和有质量的生活,如果这些都无法做到,那么适时的放弃可以回归最终的宁静。作者提到的“善终服务”的概念,和世界卫生组织在90年代提出的“舒缓医疗”有相似之处:对末期病人,不以治愈疾病为目的,而是专注于提高生活质量,并帮助他们的家庭一起面对这个时期的困难和问题,维护生命,把濒死作为正常过程,不加速也不延缓死亡,减轻疼痛,为病人提供心理上、身体上、社会上、精神上的支持,直到他们去世。

许多饱受疾病困扰的人,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里,需要辅助呼吸,不能自理到连眼睛都无法转动,却依然被过度的治疗,也许是在艰难地求生,也许是子女为了自己良心的安慰,把原本回归家庭、回归亲人、回归本初的机会交给毫无意义的冷冰冰的医疗机器和医疗技术,没有尊严和价值地“活着”.亲人生病,当然要竭尽全力为他们治疗,但是如果濒临死亡的边缘,治疗已经没有意义,那么也许可以试一试舒缓医疗,注重心灵的安慰和精神的支持,在家里营造一个舒服、愉悦的氛围,默默等待那一天的到来。

也许有人会说,作为子女,没有为父母做最后一刻的治疗和更多的争取是一生的遗憾。是的,父母的衰老和疾病,直至最后的死亡,无论以何种方式结束,都是一种遗憾和无法言语的悲恸。我们能做的是,在他们还健在的时候,竭尽所能、毫无保留地爱他们,就像他们曾经也那样爱我们一样,在他们要离开的时候,接受死亡,维护生命最后的尊严和价值,按他们的意愿选择离去的方式,双眼噙住泪水,双手合十,在心里默默地祝福。

看书的时候,数度落泪。疾病与死亡是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要面对的问题,如何正确的理解和看待它们,也是我们一生都要学习的功课。我们要开始练习,慢慢练习,练习面对死亡的态度,学着像马可?奥勒留在《沉思录》中说的—“满意地结束你的旅行,就像一颗橄榄成熟时掉落一样,感激产生它的自然,谢谢它生于其上的树木。”

第二篇:读《最好的告别》有感1000字

读《最好的告别》有感1000字

文/张玉婷

生而为人,能够按照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是我所向往的理想状态,也是我所理解和定义的最好的告别,对我来说,生命的厚度更重要。

习惯了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阅读,就很难再沉静下来读完一本书。于我而言,这事还不算难,看书是我的爱好。“果然还是要好好活着,活得久才能读更多书,像是活了更久”,这是到目前为止,看过的最喜欢的书评。

最近在读美籍作家阿图·葛文德的《最好的告别》,作者还有另一个身份——外科医师。全书站在医生的角度探讨如何迎接、面对生命中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即衰老与死亡。该书一度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阿图·葛文德除了是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也是影响奥巴马医改政策的关键人物。可这些并没有引起我的兴趣,而是被书中的一句话吸引,“一个60岁健康人的视网膜接收到的光线也只是一个20岁年轻人的1/3”.简单的陈述句,却有力的击中内心,愈发增加了我对生命的敬畏感以及人终将衰老的无奈之感。

衰老、死亡的话题因为过于沉重,几乎不会被提及,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中,不会有人教我们怎样去应对它们的到来。去年夏天因为身体不适住院就诊,在ICU(重症监护室)住了两晚,临床是一位高龄爷爷,整夜的呻吟,厚重的喘气声以及反复重复的话语,让我深刻感受到变老或者死亡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在美国以及当今世界的其他很多国家都很缺乏老年病学医生这一现状,是值得全社会都该去思考的问题。在美国,身体还算健康的老年人一般是自己独自生活,独立完成衣食住行,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交际圈。儿女也会定期探访他们,可如果一旦身体健康状况变得不再良好,一切都会发生改变。

当我们衰老到不能照顾自己,进行基本的日常生活时,该用什么方式继续有尊严的活下去?书中提及到养老院、疗养院等等机构,但随即作者也提出这些机构的弊端,它们与监狱有着相似之处,生活在一个被允许的范围之内,会有人监督你按时做每件事,包括吃饭、喝药和睡觉,日复一日,超出范围之外的活动是不被允许的。我们老了但对生活的要求不能仅仅是安全,针对如何平衡善意的保护和自立的尊严,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晚年生活的伊甸园里是不能只有安全和保护,有价值的生活也是我们需要的”.书中关于在生命最后阶段的人什么时候该努力医治,什么时候放弃治疗,也提出了相应的观点,作者试图通过自身丰富的医师工作经验让读者理解个人生命的有限性,“善终不是好死而是好好活到终点”.思考死亡是为了活的更好。作为凡人,我们都将面对人生的终点,我们离告别还有一段旅程,在最后的阶段到来之时,望内心能更从容。读完这本书,我并非从此不再害怕衰老与死亡,还是会害怕。今生任何事情都有第一次去经历的时候,大家都一样。生而为人,能够按照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是我所向往的理想状态,也是我所理解和定义的最好的告别,对我来说,生命的厚度更重要。

END

第三篇:读《最好的家长》有感

遇见教育的另一半 ——读《最好的家长》有感

我经常把教育比作是一条河,老师在河东,学生在河西,我们的共同目标是一同踏入这条河流,一同品尝河水的甘甜。我曾经固执地以为孩子的教育是老师和学校的重要责任,与家长的联系甚微。直到读到李镇西《做最好的家长》一书中的一段话让我恍然大悟:“每一届新生入学,在第一次家长会上,我都会对家长们说,我们是同事关系。我们也许在社会角色,专业知识,性格特征,气质修养等等方面都不太一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我们有着共同的使命——教育,而且我们的教育对象也完全一致,那就是你的孩子。”

原来,教育的确是一条河,只是并不是教师和孩子在河中央的相见,而是家长领着孩子与教室的相见。

一.一个好老师也是一个好家长

李镇西曾经写过《做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折不扣的好教师才会拥有“做到最好”这样的信念;只有不折不扣的好教师才能百分百地理解孩子与家长;只有不折不扣的好教师才能以对待儿女的姿态对待自己的学生。因为在成为一名好教师的过程中,他也在向成为最好的家长而努力。

一直以来,一直有这样的想法,老师的孩子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被教育得很好,非常杰出,我们便会说不愧是老师的孩子,对他们的要求自然严格;另一种情况,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很是纵容,我们便会说,教室教了那么多的学生,深知学生的苦处,于是对自己的孩子则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这两种情况在我们身边也屡见不鲜。

其实,处理教师和家长这双重身份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当教育的一半与另一半时刻交替时,他们就不知自己应当站在怎样的角度来行使自己的教育权利了。

我认为,一个好老师,首先要是一个好家长。只有他能够正确处理最近的教育,才有资格去教导别人。

李镇西在书中无比自豪地说:我一直把女儿作为我的第一教育成果。我的名片背后罗列着我的“主要作品”,是这样写的——“一个美丽而善良的女儿,数以千计合格的中学生,十多本受读者欢迎的著作。

他就是在随处可见的学校和家庭教育中不断正视和提高了自己。

二.一个好家长也是一个好老师

我并不否认,老师对孩子的爱与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不一样的,因此他们的教育也自然会有所不同。前者是先有专业后有实践,而后者只能凭着一腔发自天性的爱在实践中越发地专业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责任感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成长。我曾看过小说家池莉所写的有关教育她女儿的书《来吧,孩子》。作家笔下的教育更加让人动容,她可以用很真切的语言向读者传达真实的想法。她说:“孩子出生的时候,医生在第一时间,把她的小脚丫子印在了病历上。我当时就像欣赏一朵花,一朵从自己生命里开放出来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花,那个浪漫和新奇啊。后来,一月月,一年年。孩子的小脚不断长大。某一天我替她这双大脚剪指甲,发觉浪漫和新奇再也没有了,这熟悉的一双大脚让我心里竟然全部都是沉甸甸的责任感。”家长对自己的责任也是非常珍视的,他们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成为最好的家长,然后给孩子带来最好的未来。

李镇西指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家长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或各种能力的提高;同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家长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忽视孩子的道德培养。

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似乎对自己的教育真正职责所在的理解有所偏差。家长是孩子一生的老师,应当站在一个更加高远的角度去考虑自己怎样的言行和态度才能成就一段可持续的教育。我们也向往卢梭笔下的爱弥儿一样一生只从一位老师,但现实的教育就是这样,学校的老师总是过了几年就会更换,在每一段的过渡期,家长就应毫不犹豫地为孩子填补哪怕是一丁点的精神上的空缺。家长更大的作用在于辅佐,就如池莉说得那样:我希望,我和我的孩子在一起,永远都不是我呼喝她去做什么,而是她告诉我她要做什么。我的责任,就是润滑她,疏通她,为她创造想做什么的心理条件。

三.将合作进行到底

教育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事情,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不仅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同时也要努力使自己与教育的另一半相融合,呈现完整的教育体系。从理论上说,教师会更偏于关注学生的短期发展。他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任教的短短几年内让学生有所得,而成绩就是最好的证明;而家长则会更偏于关注孩子的长期发展,一生的进步。这两个角度本有所冲突。但就现实来说,很多家长“主动协调”了这一矛盾,他们只关注孩子的分数和成绩,最终导致教育天平的严重失衡。这便不再是双方面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作,反倒是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一种趋炎附势,甚至是妥协。

每个老师都应将家长看作是自己的“同事”,每个家长也都应将自己看作是孩子的“副班主任”,老师和家长共同创造的伟大事业就是孩子的前程和发展。在教育上,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座右铭应当是: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家长。

在教育的河流中,既然遇见了另一半,就让我们将合作进行到底,携手奔腾汇入大海吧。

第四篇:读《最好的我们》有感

读《最好的我们》有感

所有的美好似乎都与高中有关,所有的青春似乎也都是有关于高中,那是走过这段路的人最美好的时光。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拥有着一个兵荒马乱的青春,那里有着最美最纯的友谊,有着小芽破土来到这世界的羞涩暗恋,有着迷惘,有着失意&&仿佛好像人一生所要经历的,都先尝试了个遍。然后,成长。

耿耿和余淮,简单和韩叙,洛枳和盛淮南,好像无意有意就这样把我们的青春摊到了所有人面前,于是所有人,对着过去默默回忆。

我羡慕洛枳,那个如水一般的女子。在条条框框中起舞,不是为了什么,只是因为写出来的东西本来就是让人看的,那个努力闪光的女神为了卑微的暗恋低声询问学妹认不认路的声音不自觉会带上一点点的期盼,只为了带路去见上某人一面;那个温柔微笑的女神会鼓励失落小学妹说阴天的时候就从身边那些像太阳能电池一样的人身上感受阳光;那个从容淡定的女神会小心翼翼的在表白墙写下那全世界都不知道的心事,然后微笑的祝福着他和另外一个人的幸福。

我羡慕简单,那个敢爱敢恨的女子。一见钟情的她大胆而怯懦。鼓足勇气与喜欢的男生同桌,却从不逾越。默默在旁一年,记下了关于他的所有,甚至文理分科留在了最不擅长的理科。这是一场一厢情愿的赌博。不经意撞见冷面神韩叙和后桌那关于自己及小伙伴得天独厚的言论,毅然决然在高三去了文科。简单败了吗?不,她在这场赌博中知道了父母对自己的宠爱,知道了自己对父母的愧疚,最重要的是,她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

我羡慕耿耿,那个乐观却又敏感的小女生。不是因为她的同桌是那个好像无所不能的同桌,而是她的自愈能力。她敏感,害怕家庭重组,害怕好友分离,害怕优秀的同桌余淮,害怕新的妈妈和爸爸误会她伤害了弟弟。她乐观,父母都会幸福,友谊天长地久,余淮说要一直做同桌,她坚强,在和新妈妈发生了不愉快之后为了以后同在一个屋檐下的生活勇敢走出妈妈的怀抱。

一切的一切之后,所有人好像都找到了自己。就连那个敏感别扭的耿耿,都知道了自己的未来,也为之努力。可是谁也都知道,永远不会忘了当初那个迷惘痛苦寻路而后为了一个目标疯狂前进的岁月。而我们,终将成为最好的我们。

第五篇:读《最好的自己有感》

读《做最好的自己》有感

学号:2011122126 姓名:黄韵豪 专业:教育技术学(师范)上课时段:周四晚9,10节

这本书是什么?这是一本指引你走向成功的经验之谈。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的名字,告诉我们成功,不是靠书,而是靠你自己!李开复先生,在我的印象中并不是信息技术领域的天才,更是一位育人的学者。接触他的时候,不是因为我的计算机专业,而是他写给大学生的信。在宋健先生代序中,我们读懂也许人们尊敬开复先生的不仅是他的科学贡献、事业有成,更是对青年一代的热枕、爱心和奉献。也许作为一名至今还未理解人生的大学生来说,此书如珍世之宝,也许对于那些生活中充满困惑迷雾的大学生来说,此书将令你豁然开朗。毋庸置疑,此书中包含着大量的有益的信息,但是每个人的思考方式不同,所以在这里我只能将我最印象深刻的章节,对我最为重要的章节罗列出来,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什么是最好的自己?

什么是成功,李开复老师在书中的第一章第一页告诉了我一个成功的例子,虽然并非是自己的个人例子,但是却使我激发起一种强烈的阅读兴趣。因为,在我的价值观中成功正是不虚度此生。

也许,我的人生并没有书中潘金辉--这位微软女才子那般的辉煌,也许我的人生十分的平凡,淡然无奇,支撑着自己就只有一个信念,不虚度此生。我一直相信着世界上有这么多成功杰出人士,怎么也轮不到自己,所以,从小的梦想便是成为一名教师,过着自己那淡淡的人生。也许这个想法,不积极,不进取。但是自我读完此书,心中的观点随之而改变,要是我往后的人生果真能如我想一般,我便是成功。

什么是成功?在我还没有看到此书前,我一直以为成功与名利是相互关联,你若无权无名无利,何以称之为成功。第一章我只记住了一句话,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成功的标准也不止一个。简单来说,成功就是自己按照自主选择的方式生活(并非生存)不断去超越自我的过程。尽管你的人生多么平凡简单,只要是自主选择,只要积极主动,只要每天都不断超越自我,这就是成功,这就做到了做最好的自己。

什么是最好的自己?在我的理解上是努力做自己的最好,主动选择,主动把握生活应有的态度。在这点上按照我个人体会来说就是不断的去制定目标,在工商管理中,以目标去考虑一个人的绩效,称为目标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一个重要的弊端,忽略了形成性评价(即完成目标的过程)。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上,有计划的人和混日子的人十分的明显,我们需要不断的去制定目标,制定一个计划,作为个体的人来说,我们十分难以去忽略过程,因为,过程就是我们的每一天。所以,做最好的自己就是能不断通过努力完成你所制定的一系列可行的目标。

成功,这个原本不属于我的词汇,现在又重新回到了我自己的生活中。也许有人说,成功需要天赋,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早已从出生的那一刻注定。但是,成功是需要自己不断的争取,不断的选择,成功也许是一个结果,但更多的时候,它是一个过程。

李开复老师曾说过:不要人人都成为李开复,而是要更多的人理解李开复的成功哲学,利用其经验和方法,找到自己成功之路。在这一章中,他提出了指导整本书思维的定论—成功同心圆,更是指导我们如何去增加成功的概率。

诚信是最好的美德

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长久以来所推崇的美德之一,也是立本根基。在此章节,令我感触太深的不是开复先生的立论,更多的是他为突显诚信重要性的论据。一个事实论据,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也许我们的专业都是计算机,不同点在于我这个专业更侧重于将技术应用到教育上。但是,在别的人眼中都是一样,是搞计算机的,是编程的,所以,学院管理网站,管理机房的重任也落在了我们系身上。我很幸运的被选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网站维护管理员,对于大一新生(现在大二)的我来说,这是一份荣耀,很多时候常常认为自己很实力很强,但是也许如同开复先生在他的例子中所说,这个工作有很多繁杂的细节是我根本没有预料到的。我们结果都是一样,由于忽视了这个工作,导致失去了老师的信任。

言出必行真的十分难以做到,有时候嘴巴就会不自如的说出一些吹捧夸大的事。但关键的不是在嘴巴上,更多的是你的心。诚信,不是光靠嘴巴说,更是用心做。李开复先生在书中教给我一个很好的办法:报纸头条测试法。每当去做一件事情应该在心里想,要是明天把自己所做的那件事登在报纸头条上会怎么样。也许,我们就会因为良心的谴责而不去做这件事情。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这样:“黄韵豪高数挂科了”还有“黄韵豪高数作弊通过了”,如果明天报纸的头条是前者,我承认自己因没有努力而导致不合格,重修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学习。如果明天报纸的头条是后者,我只能躲在宿舍里面,因为作弊就是一种失信于人的表现,作弊这个词将会在我人生烙下深深的印迹。

诚信的价值我们其实都知道,归根结底,诚信就是你在社会上的立足点。换位思考一下,我们不难发现,自己想交的朋友,想合作的伙伴是不是应该有诚信。那么如果你想在这个世界上成功的话,请你言出必行。

积极进取的人生

在大学期间,我学到了一种能力,就是任何事情都是要去尝试,要去争取。每当你在考虑一件事情是否应该尝试的时候,往往会列出很多很多的理由,往往会想要是不成功怎么办,但是你却忽略了所以的思考都是你尝试了一件事以后才发生的。

在我大一的时候,有幸接到了一份勤工俭学的工作,工作内容是维护和管理一个网站。在大一的时候,完全没有这方面的知识的我,答应了去试一试。我那时并没有想那么多,试了再说,如果不合适就让老师另找他人。就这样,我有了第一份勤工俭学。大一升大二的时候,学生会要进行换届,经历了一年干事生涯的我去竞选部长,面对不算太激烈的战况,我成功留任。所以,很多事情试试也许就可以成功,有很多机会试试就能抓住。成功就是这样简单,就是要自主选择,积极进取,大胆尝试。

我是一个喜欢制定目标的人,人活着就一个目标:活出自己,活得幸福。但是,我们不可能立马能达到。所以,我每个年龄段又会制定不同的目标。从一段时间到一天,我都会有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目标指导着我。坦然的说,有很多目标会因为自己的惰性无法完成,但是我总会记在心上,今天没完成的事明天必须完成,今年没达成的目标明年一定完成。开复先生所说只要有了积极主动的态度,没有什么目标是不能达成的。不要轻易的说我办不到,我无法达成。也许大家都听过心里暗示法,只要每天不断的重复着自己座右铭,用语言有意识的训练自己,很多时候就会达成自己预期的目标。

把握机会,积极进取,也许这就是最好的自己。

后记

当自己迷茫时,翻翻此书,获得不少启示;当自己苦恼时,翻翻此书,聆听不少箴言;当自己傲慢时,翻翻此书,击退不少冲动;当自己冷漠时,翻翻此书,燃烧不少激情。9月初,刚买此书,在别人眼中,这本书就是一本条条框框的道理,毫无意义。这本书,在我的眼中并非如此。Be Your Personal Best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而不是强调李开复。也许这本书的封面印了一个大大的头像。但是这本书只是他的经验方法,只是他成功的方法论。如何看待,关键在于我们的价值观。这本书的最后几章,还没看完。但是书中的思想,仿佛奔腾的野马冲击着我的大脑。一切一切,围绕着同心圆。成功同心圆并非开复先生所特有的,我们也可以拥有,只要确立自身的价值观,确立能准确描述自身的形容词,指导着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找寻最好的自己,找寻自身的价值观,找寻希望能不断接近的形容词,做最好的自己,或者说成功。

下载读《最好的告别》有感1000字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最好的告别》有感1000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最好的党员有感

    在这个的通信技术飞速发展时代,网络信息已经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每天的生活,似乎除了工作,就是应付那些令人目不暇接、难以辨别真、善、美、丑却又包罗社会百态、人间万象......

    读《最好的老师》有感

    读《最好的老师》有感这几天,我的脑海中经常会浮现出李镇西校长的音容笑貌,耳边会萦绕书中的只言片语。我想我是被他震撼了。看他的书我觉得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一次思想上的洗......

    读《最好的员工》有感

    读《做最好的员工》有感企业给员工提供了一个舞台,员工在这里实现职业梦想,实现自我价值,各自完成着各自的职业生涯考卷。那么,怎样才能提交一份漂亮的考卷,拿到优秀的成绩呢?“路......

    读《最好的老师有感》

    读《做好的老师》有感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时时会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最好”是相对的,因为这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

    读最好的老师有感

    读了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老师》一书后,改变了我对后进生的看法。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在李老师的字典里是没有差生的,而我们眼中的差生,只是我们长期以来的一种偏......

    读《影的告别》有感(5篇)

    读《影的告别》有感 形影一直相随,现在影要告别,启程独自远行,为什么?那么它又要前往哪一站呢? 天堂和地狱是宗教编出来的结果,可望而不可即,影不愿去;辉煌的黄金世界它也不乐于去,因......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新街中学刘榛 开学初,翻看《做最好的老师》的书之后,我感觉这不愧是一线的老师,其中的案例非常吸引人,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老师对学生的真诚的情感是那么......

    读《做最好的自己》有感

    读《做最好的自己》有感 保养车间机械维修班---吴祖英向来喜欢读励志的书,不仅可以洗净心中因现代的生活压力和快节奏积淀下的灰尘包袱,轻松上路,更可以使心灵得到放松升华,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