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逐渐深入,新课程标准改革也更加深入人心,而新课改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核心素养全面发展,从而使教育进入了“3.0时代”。所谓核心素养,即是全面发展的代名词,综合素养的培养包含对学生情感、技能、知识、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
一、教学理念落后
我国目前的高中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学习的传统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进行相关知识的灌输,学生不需要带任何思考,只需要将教师传授的相关知识记在脑中就可以。这种被动的传授知识方式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和自主能力,教师为追求上课效率而忽视了与学生进行交流,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并且学习效率也有所影响。大多数时间,学生只是在接受教师的知识,没有进行独立思考,导致其没有真正吸收理解课堂上的知识,只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形成肌肉记忆,这样的方法不但没有探究性和创新性,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有不小的隐患。同时,奋斗在一线的教学工作者的教学理念已经相对落后,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趋势。
(二)教学内容单
一、缺乏生活化
由于当前高中化学所使用的教学课本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践性,对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没有任何的帮助。这种脱离生活的教学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且对于他们未来的健康成长也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基于当前核心素养教学模式的要求,相关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需求,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知识面和更为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上课的积极性,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
二、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模式的培养措施
(一)激趣导入,创设学生的认知情境,感受化学学科带来的魅力
都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学生学习生涯里,不论哪个阶段,都离不开对科目的兴趣学习。只有有兴趣,才能学习好,兴趣是学习的导师。教师在化学课堂的开始,就要用引人入胜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待化学的态度即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例如,在学习《铝金属材料》这一节时,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先自行收集身边生活中的铝制品,并且思考铝制品还存在于生活中的哪些地方,可以大胆地想象,也可以拍照收集。学生的收集品可以在课堂中相互展示出来,而教师可以将神舟载人航天系列飞船的图片用PPT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铝制品用途的广泛,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
(二)探究实验,延伸学生的认知角度,体验化学学科的创新意识
化学科目相较其他科目而言具有一定的实操性,通过化学实验的引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精心编排课堂内容,完成相关教学内容的教学,并且将相关化学实验引入到课堂上来,使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和讨论学习完成相关知识点的学习,这样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进行相关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结合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做到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活性和逻辑严谨性,通过实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检验,做好相应的总结反思工作,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能够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大多数人是通过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学习的好坏的,这也造成了很多教师以分数为根本,忽略了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两千年前的教育学家孔子就说过要因材施教,这一理念执行到今天却被人们忽视。因此作为一线的教学工作者,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更新理念,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重新树立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观念,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不断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通过创新的课堂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并且能够加深学习印象,为其投入到化学课堂建设中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同时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质量也是一次不小的提升。教师应该加强对于先进教学理念的持续关注,为其在课堂的实践过程中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流学习,完成对学生相关知识的传授,体现公平教育。
三、结语
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加强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其不单单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次机会,也是更新教师教学理念的一次机会。因此作为所有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应该加强引导,并且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建设中来,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从而推进学生的素质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栓岐.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4).[2]伍敏.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亚太教育,2015(13).
第二篇: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
摘 要:高中化学教学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求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掌握实际问题。加强对学生的核心素质培养,有利于学生提高化学成绩,也有利于学生化学学习思维的培养。本文主要阐述了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核心素质培养的内涵和重要性,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的四种教学策略,最后对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进行了总结。
中国论文网 /1/view-13041657.htm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内涵
化学课程教学是现代高中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对学生化学能
力的提高和化学知识水平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注重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核心素质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化学能力素养的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核心素质培养包括:情景设计、实验教学、概念教学、训练设计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这些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高中化学教学水平的提升都有着显著地影响。
一、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核心素质培养的内涵和重要性
(一)核心素质培养的内涵
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平衡思想以及变化观念、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探究、模型认知以及证据推理。对这三个方面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化学素养的提高,还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以及综合素养,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显著地影响。
(二)核心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核心素质培养有利于学生的态度情感、知识技能以及价值观世界观等多方面的发展,它可以给学生提供适合社
会发展的化学知识、原理、方法以及观念,使学生具备学习化学学科的关键能力。高中化学教学也要注意对学生化学信息素养、跨学科综合创新素养、化学思维素养以及学生交流合作能力的培养。
二、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的四种教学策略
(一)通过情景设计激活学习思维
任课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教学情景的创设,对教学教材内容的重点讲解,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地找到切入点。对教学情境的设计方法包括:实验展示、图片展示、播放视频、举例子以及分析数据等方法,这些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课堂带来活力。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可以利用学生的关注点,利用生活认知来解决问题。教师可以用提问题的方式让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进入到文本的学习中,这种方式可以
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例如,在进行“焰色反应”一节内容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会产生一些疑问:“除了无锈铁丝和铂丝外,是否其他金属丝也可以进行实验?”“钾的焰色反应过程中,是否一定需要借助蓝色钻玻璃进行观察吗?”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的提问来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思考、探究,并通过情境设计还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掌握上述内容,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
(二)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点内容,有利于学生学习认知、模型认知以及证据推理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除此之外,化学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思维严密性以及动作的敏捷性,从而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品质的形成。在化学实验中要尽量减少教师对实验的演示,增加学生亲自参与实验的机会,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实验教学中应多设置一些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设计能力,教师要加强指导避免出现危险,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实验结果来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学习。给学生提供实验机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学生也可以从��验的成功中获得成就感,有利于增加学生参与实践操作的主动性。例如,在“金属钠的性质”一节内容教学过程中,只有借助实验探究才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如金属钠质地柔软、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空气中易被氧化、可以用小刀切割、与水的反应比较剧烈等,从而得到比较理想的实验教学效果,更好地提高高中学生的化学素养。
(三)强化概念教学
概念教学包括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适合的解读方式,使学生可以更容易的接受。教师要注意对基础知识的梳理,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学生的思维展开教学。掌握学生认知规律,从而更容易的进行重难点的突破,进行针对性教学。
教师也要注意对教学方式的筛选和优化,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化学物质分类”过程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化学概念进行总结和归纳,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化学概念归纳方法,这样既可以加深他们对分散系、元素及化学反应类型等的了解和掌握,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概念的运用。
(四)运用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化学教育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化学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化学教育信息化具有资源全球化、教学多样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等等优势。信息资源的来源可以是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学生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等来了解到与化学相关的社会新闻,使他们可以走出课堂,对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对热点新闻中的化学知识进行剖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互联网中的海量
信息,如物质的微观结构、化学史与科学家、各种有趣的实验等等,可以为学生展示出一个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通过网上的化学实验视频可以增加化学的趣味性加深学生的印象。学生也可以自主参与学习,通过上网收集整理信息,与同学讨论交流,从而得出结论。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为我们提供物质微观结构的图片和比例模型、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参考、化学史、化学实验视频以及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等等信息。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和监督,防止学生沉迷网络以及其他负面效应的产生。例如,在进行“氨气的制备实验”一节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微视频的方式,把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节点共享到本班的微信群或QQ群里,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自主点击下载、观看,其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总结
随着人们对核心素养培养的不断关注,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高中化学对核心素质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各项素质的发展,使高中化学的教学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对高中化学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的同时,也有利于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三篇: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研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研究
[摘 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对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素养提出挑战。迎刃教育时代难题,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剖析化学学科本质,立足于课堂教学,可采用聚焦核心知识、建构思想观念、注重宏微结合、引导实验探究、启发科学思维等策略。
[关键词] 化学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标志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启幕。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弄清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关系、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立足课堂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科独特的教育价值在学生身上得到体现和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五个方面,[1]体现了化学学科的本质特征,内涵丰富,价值多元。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聚焦核心知识。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化学课程标准的魂,是化学课堂教学的根,是化学教学评价的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以具体的化学知识为依托,让学生在化学知识学习的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从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做出化学学科应有的贡献。化学学科知识就其重要性而言,可分为核心知识、次要知识和外围知识,核心知识就是指那些在整个知识系统、学科结构中处于轴心地位,对周边知识领域起着统摄、关联作用,发挥结点功能的课程内容。[2]化学核心知识犹如植物的根系和经脉,具有内核性、统摄性和生长性。加强化学核心知识教学,有利于理清教学内容的主次,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让学生集中主要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最有价值的核心知识,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例如,硫的氧化物中的二氧化硫,从知识主线上看,它位于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酸-盐知识链的节点上;从化学性质上看,它既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又具有还原性和漂白性等特性;从化学与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上看,它与日常生活、环境污染及防护密切相关,是培养学生绿色化学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素材;从它所处的课程模块上看,它属于化学必修模块的学习内容,体现了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上看,它几乎涉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所涵盖的五个方面的内容。因此,有关二氧化硫知识应当作为化学学科的核心知识来组织教学,而三氧化硫则属于一般性的次要知识。教学中可通过物质分类、实验探究、证据推理和宏微结合等,引导学生对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性、还原性与漂白性等知识进行自主探究与建构,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建构思想观念。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观念以及绿色化学观念等,多个条目均与化学学科思想或学科观念相关联。化学学科思想是化学科学在认识物质、改造物质和应用物质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具有化学学科特征的最具影响力的思想集合体[3],例如物质变化思想、质量守恒思想以及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等。而化学学科观念是个体对化学研究对象、化学研究过程以及化学学科价值的本体的见解或意识,具有超越具体事实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4]例如,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实验观和化学价值观等。长期以来,广大中学化学教师对于化学学科思想与学科观念的区别模糊不清,事实上它们是化学研究者基于不同角度做出的阐述。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共同体在头脑中构建的学科观念等同于学科思想,而科学教育的目标是期望学生通过对学科内容的学习达成与学科思想相一致的观念。[5]所以,笔者以为在化学教学中不必刻意地区分学科思想与学科观念,重要的是要通过无痕教学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知识学习过程中自觉领悟与形成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和观念,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达到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例如,氨属于必修模块中重要的元素化合物内容,喷泉实验是学生学习氨的溶解性和氨与水反应的重要实验,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将教学重点放在喷泉实验的原理上,而将氨与水的可逆反应简单告知。笔者认为,喷泉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学重点应放在基于实验现象的证据推理、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等核心素养的培养上,虽然必修模块中没有出现化学平衡的概念,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不应对平衡思想有一定的认识。相反,锦程论文之家服务因为只有部分学生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就更应该在必修模块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平衡思想,以满足国家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为此,可在喷泉实验之后提出3个问题:(1)通过喷泉实验,了解到氨有哪些物理性质?(2)氨溶解于水仅仅是物理变化吗?(3)氨溶解于水后得到的溶液(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变化观和微粒观,并建议再补充一个实验:用吸管在喷泉实验的圆底烧瓶中吸取少量溶液注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上套一个气球以达到密封的效果,将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冷却后再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此实验操作虽然简单,但实验现象的变化却可以让学生对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有具体的感性认识,相关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化学必修课程学习中也能得到有效落实。
三、注重宏微结合。
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宏观辨识、微观探析和符号表征是化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基本特性之一。宏观辨识要求,能通过观察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的宏观现象。微观探析要求,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能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质和可能发生的变化。符号表征要求,了解化学符号的蕴涵,使符号表征成为概括、提升宏观认识与微观认识的重要环节。[6]有专家指出,化学学习存在三种水平:宏观水平、微观水平、符号水平。[7]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把能运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置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条目之下,一方面规定了高中阶段学生化学学习水平的层级要求(宏观水平和微观水平),另一方面又要求对化学符号表征有所了解,能从基本的化学符号表征中解读出它们的宏观意蕴和微观意蕴。
例如,学习乙烯的加成反应时,要求学生从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宏观现象入手,推断出乙烯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能从乙烯与溴的分子结构上分析和理解反应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正确书写乙烯与溴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而推测乙烯与氯化氢、乙烯与水、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产物。教学中注重了宏微结合,化学方程式就不再是冰冷抽象的符号,而是赋予了灵魂的宏微结合的载体,这样的学习体验不再需要死记硬背,而是富有意义的建构活动。
四、引导实验探究。
化学是一门与实验相关的自然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实验探究,有助于学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根据问题解决,明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有助于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相互合作完成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信息加工并获得结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合作意识。所以说实验探究既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要素,又是综合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种有效方法。
例如,学习苯酚的酸性时可采用发现探究式的教学模式[8],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在实验探究中解决问题。
[引导发现]观察苯酚样品及分子结构模型,展示苯酚软膏,阅读说明书有关条款,从不能与碱性药物并用,引出问题。苯酚具有酸性吗?酸性强还是弱?
[猜想与假设]根据苯酚、乙醇、水分子中均含有羟基,猜想苯酚能电离产生H+,可能具有酸性。
[制订计划]设计苯酚与指示剂、Na、NaOH溶液作用,判断苯酚能否电离产生H+;设计苯酚在非水、非醇条件下与钠反应。设计苯酚钠溶液与HCl、CO2反应,进一步判断苯酚酸性强弱。
[进行实验]
(1)将少量苯酚溶于热水中,向其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液。
(2)将少量苯酚溶于苯中,向其中加入一小粒金属钠。
(3)将少量苯酚晶体与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并振荡。
(4)将制得的苯酚钠溶液分为两份,向其中的一份中滴加稀盐酸,另一份中通入CO2.[收集证据]苯酚不能使指示剂变色,能与金属钠缓慢反应放出H2,能与NaOH溶液反应,苯酚钠溶液中加入盐酸或通入CO2,均出现浑浊。
[推理与结论]由于受苯环的影响,苯酚分子中的羟基变得活泼,能电离产生H+,表现出酸性,其酸性比H2CO3弱。
五、启发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科学思维主要包括科学推理、科学论证、模型建构、质疑创新等要素。
科学推理和科学论证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具体表述为证据推理,上述苯酚的酸性探究实验中,学生根据苯酚的分子结构做出猜想,通过实验收集证据,并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得出苯酚具有酸性的结论,就是在实验教学中基于证据推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一则教学案例。
模型建构源自科学研究,是人类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因而模型认知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它是在已获得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以理想化的思维方式对化学事实进行近似、形象和整体的描述,进而揭示其本质和规律的认知方式。化学教学中借助于模型认知有利于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化深奥为浅显,加深学生对于具体事物的复杂联系或本质属性的深刻理解和认识。
例如,原电池教学时就可以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很好地体现出来。首先组织学生实验,通过铜丝与锌粒在稀硫酸中接触,铜丝表面产生大量气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引发猜想锌失去的电子转移到铜上去了.果真如此吗?学生通过实验收集证据,验证猜想得出结论,从而形成原电池的概念。猜想验证的过程其实就是证据推理的科学思维过程。然而,这一装置具有普遍意义吗?将铜片换成石墨、稀硫酸换成乙醇试试?在此基础上建构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模型,了解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如何判断一个装置是否属于原电池?就需要借助模型认知,学生尝试从电极、电解质溶液、闭合回路、氧化还原反应等方面做出判断。借助于模型认知,不管遇到怎样陌生的情景,只要将复杂的反应、陌生的装置与模型中的要素一一对应,就能很好地解决相关问题。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必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渗透社会责任教育,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强与其他学科核心素养的相互融合,共同致力于培养学生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云生。基础教育阶段学科核心素养及其确定--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2):7-9.[2] 龙宝新。走进核心知识的教学:高效课堂的时代意蕴[J].全球教育展望,2012(3):21-24.[3][4][5] 毕华林,万延岚。化学基本观念:内涵分析与教学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4(4):76-83.[6][7] 吴俊明。对化学语言及其教学的再认识[J].化学教学,2015(7):3-9.[8] 徐宾。新课程化学教学方式的基本特征与有效设计[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4):16-18.
第四篇:核心素养论文
我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与教学中的应用
‚知识核心时代‛已逐渐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学校的任务绝不再是‚灌输‚知识,而是给未来发展提供有核心素养的学生。那学生的核心素养指的是什么呢,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
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从结构上看,基于中国国情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圆心来构建。此外,它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
核心素养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在个体终身发展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许多素养来应对生活的各种情况,所有人都需要的共同素养可以分为核心素养以及由核心素养延伸出来的素养。核心素养也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并且,‚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这也符合我们的国情,落实起来更好一些。‛用核心素养来梳理培养目标,可以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偏失‛。核心素养的获得是后天的、可教可学的,具有发展连续性,也存在发展阶段的敏感性。
授人以渔,有素养的老师教数学,会给学生以‚种子‛;有素养的老师教美术,会给学生以‚种子‛。素养的种子,本质来讲,不在于老师教什么。素养的种子不是教出来的。素养的种子,是‚浸‛出来的、‚润‛出来的。一个老师成熟与否,专业技术水平只是其一。一个专业技术过硬的老师,能否在‚友善‛‚独立‛‚思考‛上,给学生以‚人‛的影响、濡染。这才是我们要经常思考的。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是难以培育出核心素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图做到教学设计与课程相匹配,由教师引导转向学生独立应用、说明和解释,发展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教师而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个巨大挑战。首先是观念转型——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学科教师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教某个学科的教师,要清楚作为‚人‛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学科本质是什么,才会明白教学究竟要把学生带向何方。这也是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的必然要求。可以以德育教育主题为抓手,抓好学生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学科教育(1)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小组间实现合作、互动和分享信息;即教师要学会放手,做到学生自己会做的教师精良不讲,学生可以通过讨论解决的,教师尽量不讲,学生能讲的,教师精良少讲;(2)教师要做好充分的预设,对课程设计要进行大胆的创新,活用和用好教材,不能把教材作为教材来教,即教师要敢于创新;(3)教师与学生保持沟通,建立一种乐观的教育文化气氛,积极影响学生的学习。(4)、在课堂教学中,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5)、要灵活设计问题,要求少而精,一般情况,每堂课,初中阶段最多不超过四个问题,但每个问题必须要有价值,要有讨论和探究的价值,也必须围绕课题设计,同时我们还在教学设计中,加了一个内容叫做考试链接,作为学生训练和提升学习能力的内容。
总之,核心素养在老师的教育里自觉生长,学生的心田里才能播下素养的种子.‚分数、等级、排名‛等沿用了多年的‚关键词‛,要转变为‚友善、独立、思考‛的‚素养的表达‛。
第五篇:论文核心素养
论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的“史料实证精神”
2014 年 3 月我国教育部明确提出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研制与构建作为推动教育发展、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这就为适应国际教育改革趋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目标
作为历史教学的一线教师,我们自己应该充分理解和把握对核心素养,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在课堂中成为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践行者。首先明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历史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五大方面。
历史的魅力在于其真实性。因为真实,才能让人对已逝的历史产生深重的敬畏之意,史学的真实具有双重性,不但要反映历史的真实,而且要反映史家当前的真实,而历史史料实证素养我认为尤为重要,是历史学科区别与其它学科的重要素养所在,也是历史课堂学科素养培养的特色与重点。
史料实证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将史料实证作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希望学生通过历史教育教学达到以下四点素养提高
1、是能够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
2、是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
3、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
4、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
史料实证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学习历史,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史料。史料包括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资料等等。例如在讲:《古老印度的抗争》这节课时,对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印度时,运用史料中的数据向学生展示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在印度进行的大肆掠夺和野蛮扩张,运用图片和文字资料向学生展示了印度人民生活的艰苦,从而体会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与血腥,体会西方文明是建立在对东方的掠夺和侵略之上的,印度人民反抗殖民侵略是觉醒的表现,是正义之举。史料使课堂文字和课堂内容更具有说服力,更能加深学生印象,有利于增强历史认同感,和而纵观翟老师的课堂,支撑课堂的史料是课堂的筋骨,所以在一节课的教学中首先要求我们老师要对教材理解透,将教材中的史料理解透,再引导学生去判断史料,去提取有效信息,去体验实证精神,培养史料实证的素养。在课堂的最后可引用英国议员威廉 富拉登的原话“我深信,地球上任何一个文明政府,也没有东印度公司更为腐败、更为背信弃义、更为凶恶的了”,材料引发思考为什么连英国议员都有这样的看法,思考问题中再次用史料求证,体会资本积累的不人道,从教材中寻找史料,透析教材,既学生可以在史料中学习历史、在读史料中认同历史,体会历史表达意图,同时也让学生对历史保存一份了解和思
考的热情,引导学生养成重视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另外在课堂中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所选取的史料必须精挑细选、切合课堂主题,还要在课堂中训练学生不光要会学习史料、研读史料、体验史料内涵,更重要的是能主动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寻找史料,并能在这个过程中初步判断史料真伪和价值性,并恰当运用与课堂适当环节中。例如在讲《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的教学中,可以首先指导学生了解课堂基本内容,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内容、深圳等经济特区腾飞及历史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首先指导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课前可以采用调查访问,也可以搜集有关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关的图片、文字、音视频资料,对比改革前后的变化;收集深圳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前后的面貌的图片文字,并进行整理对比,课堂中利用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展示,在展示中再次向全班同学解释说明自己的史料,体会史料的实证性和说服力,证明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还可以增加讨论评价环节,提高学生史论结合能力。
史料实证是研究历史的主要钥匙,史料实证与历史教学的本质相适应,符合社会发展及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是培养新型人才实现人文素养的提升的新课改目标之一,相信只要我们一线教师明确目标,不懈努力,一定会更好的落实历史教学中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修养,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做出课堂教育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