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夏日的一天》解读及教学设计
《夏日的一天》解读及教学设计
文/郭微娜
绘本解读
故事发生在一个夏日炎热的午后:哥哥不在家,一个小男孩自己跑到外面去玩。他带着大草帽,手拿着捕虫网,可谓是全副武装。为了捉到大大的锹甲,他跑过田野、跑过牛棚,气喘吁吁地爬上神社的台阶,想尽了各种办法,终于来到了阴凉的树林里。在树林里,小男孩展开了一系列属于他一个人的行动——捉捕大锹甲。男孩为了捉大锹甲膝盖受了伤,在回去的路上还被淋成了落汤鸡,可他却度过了一个快乐、激动、充实,又永生难忘的下午。
《夏日的一天》绘本封面
《夏日的一天》是一本带有夏日气息的图画书,无论你翻开哪一页,你都会感受到夏天的味道。寥寥数笔的文字给我们每个人带来了快乐,色彩饱满的图画给洋溢着夏天的气息。在本书中,日本著名童书作家秦好史郎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向我们叙述了一个发生在炎热夏日里的故事。“我出去玩啦!”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很快就带我们回到属于自己的童年,整本书就像一幅夏日画卷,让童年的点点滴滴浮现在眼前:小时候采过的野花、捕过的蜻蜓、像书中的小男孩一样玩耍时不小心擦破腿……正像作者秦好史郎所说:“慢慢地去品味图画和故事,每一个人都会想起自己熟悉的‘夏天的声音’‘夏天的气味’‘夏天的空气’”。
在图画书里,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颜色有的时候也是一种语言。翻开《夏日的一天》,作者用蓝天、白云、绿色的田野勾画出专属夏日的颜色。在正文的第一页,作者巧妙地运用黑色来展现盛夏炫目的日光,就连小男孩刚才在屋里逆光下棕色的帽子,也一下子变成了明黄色,是那种阳光洒在帽子上的明黄色。仔细观察每一页的留白,你会发现每一张图画都好像会反射出夏日的光来。
作者运用极少的文字向我们交代小男孩寻找大锹甲的过程,从海边、田野、牛棚、神社到山谷,好像我们也回到童年,跟着小男孩一起去捉大锹甲。即使小男孩在回程的路上被浇成了落汤鸡,一句“多酷啊!”便道出了小男孩心中的喜悦和满足。另外,小男孩不顾酷暑出行的原因在于他要去捉大锹甲,好奇心强的孩子肯定会对大锹甲感到好奇,会问“什么是大锹甲啊?”还有在小男孩卖力地爬台阶时,细心的小朋友会发现小男孩背后的建筑和我们常见的风格不太一样,他一定会对日本的神社感到好奇。那么,这也将是拓宽学生视野的好机会。
作者介绍
[日]秦好史郎,1963年生于日本兵库县,毕业于京都精华大学,绘本作家、设计师、插画家,其作品以独特的造型和鲜艳的色彩在日本广受欢迎。绘本作品有《遇见春天》、《长大以后做什么》、《嗯嗯太郎》《夏日的一天》等,插画作品主要有《小男孩洋介》《小熊贝尔和小虫子唐唐》《说谎话的天才》等。
作者秦好史郎和孩子们读《夏日的一天》这本图画书的时候,会试着念出文字里没有的声音,把气味、湿度、触觉和故事一起讲出来。这本图画书,就是基于这种想法、历时四年创作出来的。
《夏日的一天》自出版以来,荣获很多奖项:
★日本儿童福利文化奖推荐作品
★日本平凡社年度优秀绘本
★入选日本全国学校图书馆协会选定图书
教学设计
授课对象:小学中段(三、四年级)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并能复述完整的故事,积累描述“蓝天”、“白云”、“大海”的词语,并了解什么是“大锹甲”和“神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掌握绘本阅读的基本方法,感受绘本的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故事情境的想象练说,培养学生的说话兴趣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和推断能力了解故事的基本结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学习积累描述蓝天”、“白云”、“大海”的词语,了解什么是“大锹甲”和“神社”,在阅读中感受绘本的乐趣和魅力。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想象力、观察力、推断能力了解故事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掌握绘本的基本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感官体验——听:课件播放“蝉、青蛙、蟋蟀、海浪、雷”声。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仔细听,这些都是什么声音?
师:听到这些声音,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生:夏天来了……(感受、联想)
师:是啊,蝉声、蛙声、雨声……就代表着夏天来了!
在你们心中,夏天是什么样子的呢?
(预设)生:夏天呀是美丽的,夜晚我们可以看着浩瀚的星空,尽情地想象;
夏天是炎热的,红彤彤的太阳像个大火球;
夏天是自在的,热了就可以从冰箱里拿出爽口的冰棍吃;
夏天是忙碌的,农民伯伯在努力干活;
夏天是多姿多彩的,弯弯曲曲的小路旁边长满了野花,五颜六色,形态各异。
师:那么,你们喜欢夏天吗?
(预设)生:喜欢。
师:真巧,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个关于夏天的故事,名字叫做《夏日的一天》!
二、教学过程
1.初读故事,感受夏日
师:首先,让我们一起看看图画书的封面,你都获取了哪些信息呢?
(预设)生:题目、作者、译者、出版社、画面等。(教师相机介绍本书的作者秦好史郎)
师:谁能向大家描述一下封面上的图画呢?这个小男孩在夏日的一天里要去做什么去呀?
(预设)生:蔚蓝的天空下是深蓝色的大海,两边是翠绿的植物。一个小男孩穿着白色短袖,手里拿着捕网,要去捉虫子。
师: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我们赶紧往下看,看看你们猜得到底对不对!
教师接下来有感情地为孩子讲读故事。
师:小男孩不经心的回头说:“我出去玩啦!”他一个人奔跑着,手拿着捕网说“好热,好热,今天好热。哥哥不在家,我一个人去玩。”
师:屋外真是一幅夏日的风情啊,湛蓝的天空,大朵大朵的白云,还有茂盛的大树。小男孩急速奔跑着。
你们仔细观察画面,他跑得快不快啊?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预设)生:他的帽檐跑得已经卷起来了!
他边跑边说要一口气跑到山谷里,一口气肯定是因为他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去做,所以跑得非常快。
师:在去山谷的路上,小男孩经过了大海边,这画面真是太美了!谁能给老师和小伙伴们描述一下?
(预设)生:深蓝色的大海,蔚蓝的太空,白云像棉花糖一样。远处的青山连绵,小男孩急切地奔跑着,他说:“今天一定要捉到,我要一个人捉到。”
教师出示关于形容“蓝天”“白云”“大海”的词语,并尝试运用重新描述画面。
形容蓝天的词语:
湛蓝 清澈 晴朗 一望无际 万里无云 晴空万里
形容白云的词语:
白云朵朵 云海飘动 云卷云舒 云海茫茫 云雾缭绕
形容大海的词语:
蔚蓝 无边无际 波光粼粼 一望无际 风平浪静 碧波荡漾 波澜壮阔 惊涛骇浪
师:翻过这页,小男孩来到了哪里啊?
(预设)生:田野
师:对,这就是田野,穿过铁路,小男孩来到了一片绿色的海洋——庄稼地!
看,青蛙都被他吓的蹦起来了,叶子上趴着一只蚱蜢,那边还有一只红色的瓢虫,更远的天空上,隐隐约约还有好多蜻蜓。(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说出内容)
师:你们能感受到小男孩的心情吗?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吗?说一说。
(预设)生:急切 激动 兴奋
师:是呀,小男孩真是太激动了,他边跑边说说:“等等我!大锹甲!”
(预设)生:大锹甲?什么是大锹甲?
师:你们猜猜它是什么?说一说。
好,我们再我们继续往下看,看看能不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师:接下来,小男孩全速冲过牛棚,臭!臭死了!
难怪他跑的那么快!
师:小男孩又开始卖力地爬阶梯,“呼哧,呼哧,呼哧……”然后坐在石阶的最上面,大口大口地喘气。
师:看着他的神情,老师也为他感到心疼,傻孩子到底要捉什么,这么卖力呢?
(预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学生对台阶后的建筑产生疑问,教师相机介绍日本的神社。
师:接下来,小男孩又要跑去哪里呢?老师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下面的几幅图,讲一讲他都做了什么?
(预设)生:刚休息了一会,男孩又满血复活了。他来到了山谷,山谷里有……他跳的那么高,像一只机灵的小猴子!可是他不小心受伤了,小男孩摸着受伤的膝盖,看着树干上:“在那!大锹甲!”可是他试了一次又一次,说:“再来一次,还是够不着。”他用尽全身力气爬上去,还是失败了。原来是大锹甲和他一起掉下来了!小男孩瞬间的失落化作了惊喜!
师:尽管满身是泥,腿也受伤了,但没关系——因为,他捉到了大锹甲,老师都能感受到那股狂喜!
原来大锹甲就是这种甲虫啊。真为他高兴,他找到了。
(教师相机介绍有关大锹甲的知识)
师:回家的路上发生了一点意外,夏天的天空就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顿时就是瓢泼大雨。天空乌云密布,黑压压的一片,小男孩在下山的路上急速奔跑着,雨打在他的身上,看上去像亮晶晶的小豆豆。
师:可是你们注意到了吗?大锹甲在哪啊?
(预设)生:小男孩怕雨水淋了他千辛万苦捉到的大锹甲,把它藏在了衣服里!
师:你们觉得他在乎被淋成落汤鸡吗?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生:不在乎。因为很酷。
2.深入故事,升华主题
(1)
师:当小男孩拿着大锹甲回到家时,他会对哥哥说些什么呢?请你按照提示试着写一写。
“哥哥,哥哥!快来看,”
(2)故事里,为了捉大锹甲,小男孩跑过了许多地方。你能回忆一下,他都跑过了哪些地方吗?分小组讨论3分钟,将图片按顺序排列,每组派代表复述故事。比一比,看谁记得牢,表达清晰。
3.拓展延伸——画一画,写一写
回想一下,你有没有关于夏天的回忆?你会不会为了捉蜻蜓、知了像故事中的小男孩一样奔跑、快乐呢?你能试着把这样的故事画下来,再配上一段文字吗?
师小结:为了捉到大锹甲,故事中的小男孩跑过大海边、田野、牛棚、山谷,想尽了各种办法,最后终于成功了。你是不是也感受到了夏日的气息呢?是不是也被小男孩的执着单纯而感动呢?希望你们像故事中的小男孩一样,也能拥有一个快乐的夏日午后,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4.图书推荐:关于夏天的图画书
[澳]罗兰·哈维 文/图,张博 译 《海滩假日》
[日]林明子 绘,[日]松岗亭子 文,彭懿 译 《我爱洗澡》
[日]佐野洋子 著,唐亚明 译 《绅士的雨伞》
[日]西卷茅子 编绘,彭懿 译 《我的花裙子》
[日]田村茂 文,蒲蒲兰 译 《蚂蚁和西瓜》
[日]宫西达也 著,彭懿 译 《青蛙小弟睡午觉》
[美]莫斯、[美]普赖斯曼 著,张莹莹 译 《大家来听音乐会》
[荷]安娜玛丽梵哈灵根 著,郝依梵德海顿、孙鸿雁 译 《大海的起点》
[中]曹文轩 文 [英]郁蓉 图 《夏天》
教学价值
图画书,是国际公认最适合小学中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图书。图画书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画面丰富,故事生动,较之一般的纯文本读物,更能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利用《夏日的一天》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其掌握绘本的基本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语言首先是交流的工具。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使用语言。本节课意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读、描述画面、复述完整的故事、运用适当的词语表达内心的感受,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容,交流情感。另外,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在长期地模仿学习、语言实践等反复的感性接触中形成的,这就需要通过大量的读、写积累,而本节课关于“蓝天”“白云”“大海”的形容词汇总、对“大锹甲”“日本神社”的科普正是对知识积累、拓宽视野的重视。其实,读完整本书,我们会发现夏日的一天不仅仅是故事中小男孩的一个夏日午后,也是属于每个孩子、甚至是每个成年人的夏日午后,小男孩对大锹甲的那份执着更是打动了我们每个人,激励着我们珍惜当下、敢于追求自己心中的梦想。
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儿童的成长,如同从种子到花朵,从毛虫到蝴蝶,从丑小鸭到白天鹅,是一个漫长的蜕变过程。希望每一个儿童都能通过图画书去感受自然、亲近社会,去认识世界、探索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练思想、完善人格。
第二篇:夏日绝句教学设计及反思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对古诗修辞手法的赏析,使学生体味诗句表达的精妙。
3、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赏析,使学生明确做人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由《夏日绝句》的赏析方法,延伸到其他的赏析方法,使学生能融会贯通。
二、教学重点
从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入手进行赏析,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
通过赏析诗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阅读、上网等方式,搜集有关李清照、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1、播放“月满西楼”,学生谈感受。
2、导入:刚才我们欣赏的“月满西楼”柔美、清幽,这首词的作者就是堪称“婉约词宗”的李清照。你对她有哪些了解,能介绍给大家吗?
指名交流,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资料。
李清照的词成就最高,多是离愁别绪,婉约缠绵。今天,我们共同赏析她的一首诗:夏日绝句(板书课题)是否也是这种风格呢?
二、初读,感知古诗
1、出示古诗朗读,生谈与《月满西楼》的区别。
2、生自由朗读古诗,出示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注意诗句的节奏和停顿。
3、指名朗读,纠正错误读音。
三、再读,了解诗意。
要求:结合注释进行自学,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有问题的可以标出。
1、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2、全班交流、出示:人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做鬼中英雄。到现在人们还在思念项羽,就是因为他不肯回到江东。
3、学生质疑,可能会问“项羽是谁?他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出示项羽的资料)
四、品读,悟情入境
1、师:现在你已经了解了诗的大意,能不能告诉老师你最喜欢哪一句?
生自由谈感受并说明理由。
2、小结: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这位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放弃了生的希望,“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行”,这就是“士可杀而不可辱”的英雄气慨,这就是“死不惧而辱不受”的壮志豪情!所以李清照赞颂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生读)这两句诗千百年来吸引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共同赏析,去感受它独特的魅力吧!
3、从修辞入手,体味诗句表达的精妙。
思考:从字面上看,你有什么发现?
(1)生:“生”与“死”是一组反义词。“人杰”和“鬼雄”„„
(2)小结:“生”与“死”、“人杰”与“鬼雄”,就是这样的对比,构成了对偶句,让我们感受到诗句工整,富有音乐感。在我们学过的诗句中,有很多这样的句子,你能举出一个例子吗?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3)生再读这两句诗,体会其语言美。
4、从思想入手,理解诗人的感情。
过渡:楚汉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李清照,一个柔弱的女子为什么要去思念一位千年以前失败的英雄呢?这和她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直接的关系,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当时情景?
(1)生自由谈,师补充“靖康之耻”资料。
(2)国破家亡,风雨飘摇,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饮酒作乐,歌舞升平,不思恢复中原。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她大声呼喊“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面对金兵,为什么不能像项羽那样„„”,“祖国的大好河山已失,百姓的美好家园已毁,你们什么时候才能像项羽那样„„”(师生接读进行语言训练)
(3)小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李清照做人的标准,那就是:有正气、有骨气、有气节。让我们读出她豪迈的情怀吧!
(4)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诗。
五、研读,融会贯通
1、你还知道哪些有气节的人,谁是你心目中的英雄?
生自由谈。
2、根据生的回答,相机补充。
3、共同欣赏名言警句,古诗。
六、总结全诗,感情升华
1、你想用哪句名言或诗句来激励自己?
2、小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有气节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同学们只有从小勤奋学习,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不会受别人欺辱,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
七、知识链接
屏幕出示,诗歌赏析方法,推荐给大家。
板书:
夏日绝句
(怀古诗)
李清照
生
人杰
有骨气
死
鬼雄
有气节
教学反思
《夏日绝句》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开头两句是针对那些贪生怕死,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者而说的。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意思,举一个历史人物继续发挥。李清照用项羽的骨气来强调自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观点。全诗围绕一个“思”字,直抒胸怀,写出了英雄对待生死的态度,特别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已经成为格言警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读者。
本节赏析课我主要采用:初读,感知诗句;再读,了解诗意;品读,悟情入境;研读,融会贯通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潜移默化地感受赏析诗歌的方法。课堂上我抓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两句诗,从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入手,进行深入赏析,体会项羽的英雄气节,李清照的赞颂、悲愤、担忧等复杂的感情。课堂上给孩子创设情境,出示李清照、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从而使孩子们能融情于文本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在一次一次的朗读中将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并能结合古诗赏析明白做人的价值取向:有正气、有骨气、有气节。每个孩子心中都有崇拜的英雄,也激励自己努力去做这样的英雄,预设的教学目标就完成了。最后通过欣赏名言警句、古诗,拓宽学生的视野,也感受到中华古诗词的魅力。
每节课都会有遗憾,我的这节赏析课也不例外。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心中有一份失落感,因为教学效果没有用自己班的孩子时好,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教师的激情没有更好地带动学生的激情,在情感上没能产生理想化的共鸣。
2、教师心情有些急躁,当学生的回答有些茫然时,没有更好地去引导他们去思考,而是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孩子。
3、课堂上有个别学生的回答中有错误时没有及时纠错。
4、赏析方法的推荐只是泛泛而谈没有深入介绍。
第三篇: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夏日绝句
设计理念:
这是一首起调高亢的诗歌,诗人鲜明地提出了自己人生的价值取向。根据这首古诗的特点,本教学以情为主线,体现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品情;力图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去体验、感受、升华、拓展;使学生自主地与文本、与诗人进行跨时空的心灵对话,感受诗人的爱国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古诗中重点字的意思和在诗中的含义。
2、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3、通过熟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诗文,结合具体语境展开想象,从而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体会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宁死不屈的品质,感悟其强烈的爱国热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悟诗人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1、搜集诗人的相关资料及写作背景。
2、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
1
3、自读《四面楚歌》等成语故事,了解历史人物。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文题目
1板书:司马迁。师:知道这个人吗?生:不知道。师:他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的成就主要是——
板书:《史记》,师:知道这部著作吗?生大多数不知道。
板书:四面楚歌,师:听过这个故事吗?生:听过。师:这是司马迁记载在《史记》中的一个故事。在《有故事的成语》一文中我们学过。那么哪个勇敢的孩子来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呢?
生讲“四面楚歌”的故事。刘邦和项羽大战,项羽却大败,最后被刘邦给围在垓下,但项羽是猛人啊!于是刘邦就想了一计,即四面楚歌,找了许多会江东的乐曲的人在垓下周围弹奏,歌唱,表现繁华的一面,这样,项羽的部队就军心不定了,许多兵听到家乡的曲便想家老,再也无心战斗,最后项羽的部队投降了一大半。
2揭示课文题目。
1)师:项羽被刘邦打败,逃到乌江边上,想到江对岸的百姓觉得愧疚难当,便拔出宝剑自刎了。
2)板书:李清照,师:你了解这个人吗?生通过资料作介绍本诗作者。
3)师:多年以后,李清照来到项羽自刎的乌江边上,想到自己的生世,感慨万千,于是作下《夏日绝句》这首诗。3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夏日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是有一定的背景的,孩子们处于二年级,单独来理解这首诗的话会显得很吃力。如果把它放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中去,结合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四面楚歌”这个故事来理解就比较容易了。
二、合作学习生字,初读古诗
1教师范读古诗。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地读古诗。
2同方或小组相互纠正字音。
3复习我们常用的记住生字的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顺口溜„„鼓励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4检查孩子们的预习情况。开火车请孩子来讲自己想讲的生字,从音、形、义三方面进行讲解,其他的孩子可以补充。教学中着重指导“鬼”、“亦”的书写。5 开火车抽读生字并组词。
设计意图:初读古诗,先要扫清字词障碍。这个环节在课前布置了预习作业。课堂上就采用检查汇报的方式。这个过程充分发挥孩子们的自主合作的意识。
三、读中悟诗,讨论交流
1 学生自读古诗。
2师:字音准确,声音洪亮而又整齐。读得真不错。掌声响起!对孩子们的朗读给予充分肯定。师再范读,请孩子们仔细听诗的节奏如何把握。
预设生:
1、2行采用1、2、2节奏,3、4行采用2、1、2节奏。师:为什么要这样朗读呢? 预设生A:“生”与“死”是反义词,“人杰”与“鬼雄”相对; 预设生B:整个整个的词画在一个节奏里,这样才不会把句子读破。4 学生自由读。
5、小组比赛读。
6、个人展示读。其他孩子听后谈谈自己的看法,作出评价。
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诗句意思,感受项羽的悲壮之举,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设计意图:孩子处于小学低段,对古诗朗读的节奏把握不准,还处于模仿阶段,所以在教学中采用听范读,找节奏,再模仿读这样的方式进行。但因为孩子们有一些诗词积累,所以我们又提出“为什么要这样读?”让孩子们感受如何不把句子给读破了。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诗句意思,感受项羽的悲壮之举,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四、读出韵味,深入体会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首古诗,看谁读得最好。
2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师:孩子们,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惑?(这个环节主要采用孩子们自己内部解决的方案:一个孩子提问题,请其他孩子帮忙解决。)
预设问题1:理解第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人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预设问题2:“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
预设问题3:“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的故事。)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亥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预设问题4::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
师小结: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决不屈膝投降。这种精神就叫做“舍生取义”。
3齐读古诗,在朗读中感受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如“生”与“死”相对,“人杰”与“鬼雄”相对。
4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学习是在自身已有的基础是有所提高这样一个过程。孩子们在学习这首诗之后,究竟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这个环节的设计就是让孩子们对自己本节课的一个小结与反思的过程。谈谈自己的收获或者疑惑,促进自己的成长。
五、指导书写
1老师在田字格里示范写一遍生字,提醒学生注意笔顺笔画。
2学生选出难写的字交流写好它们的办法。
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4 展示学生书写作品,大家一起欣赏评价。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仍然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识字教学中,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回顾常用的记忆字形的方法,让孩子们自主识字。写字教学中,我将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对本课容易出错的字,进行板书示范,孩子一观察,二描,三书写,四评价,经过四步走,扎扎实实提高孩子们的书写能力。
六、拓展延伸
1把这首诗的意思讲给同学听。
2课外收集李清照的词读一读,如《声声慢》等等。
设计意图:中国古代诗词是祖国文化中的瑰宝,本课只是一个引子,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孩子们去读去了解更多的优秀诗词,把优秀的文化进行传承。
板书设计:
司马迁
《史记》
四面楚歌
李清照
夏日绝句
教学反思:夏日绝句这首古诗围绕一个“思”字,直抒胸怀,写出了英雄对待生死的态度,特别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已经成为格言警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读者。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初读,感知诗句;再读,了解诗意;品读,悟情入境;研读,融会贯通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潜移默化地感受赏析诗歌的方法。课堂上我抓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两句诗,从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入手,进行深入赏析,体会项羽的英雄气节,李清照的赞颂、悲愤、担忧等复杂的感情。课堂上给孩子创设情境,出示李清照、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从而使孩子们能融情于文本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在一次一次的朗读中将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并能结合古诗赏析明白做人的价值取向:有正气、有骨气、有气节。每个孩子心中都有崇拜的英雄,也激励自己努力去做这样的英雄,预设的教学目标就完成了。最后通过欣赏名言警句、古诗,拓宽学生的视野,也感受到中华古诗词的魅力。
每节课都会有遗憾,我的这节课也不例外。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心中有一份失落感,因为教学效果没有用自己班的孩子时好,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教师的激情没有更好地带动学生的激情,在情感上没能产生理想化的共鸣。
2、教师心情有些急躁,当学生的回答有些茫然时,没有更好地去引导他们去思考,而是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孩子。
3、课堂上有个别学生的回答中有错误时没有及时纠错。
4、赏析方法的推荐只是泛泛而谈没有深入介绍。
第四篇:《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及反思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邓小平是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生前非常关注教育,关心下一代的成长。《难忘的一天》记叙了“我”为邓小平爷爷进行计算机表演的故事。既写出了我的兴奋与激动,还写出邓爷爷的平易近人,以及对下一代的关心和期望。文中“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这句话充分表现出了一位伟人的高瞻远瞩。课文篇幅较长,但内容易于理解,故事性强,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材选配的照片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了素材。设计理念
曾经学过了《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学生对邓小平爷爷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故事情境的变化,使学生体会“我”心情变化成了本课的一个重点。为此教学时应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体会小作者的心情,使学生懂得自己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树立理想。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作者的激动,紧张和对邓小平爷爷的崇敬之情。
3、激发对计算机的兴趣,认识自已肩负责任的重大。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习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小作者的心情,激发对计算机的兴趣认识自已肩负责任重大。教学策略:
教法:质疑法,朗读感悟
学法:自主识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信息资料:
1、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2、搜集有关邓小平爷爷的图片、资料和小故事,了解关于计算机的知识。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及新词,学写4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兴”。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体会小作者的激动,紧张和对邓小平爷爷的崇敬之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
难点:书写美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引入
出示课文《邓小平爷爷植树》中的相片,小朋友,你还记得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身影吗?还记得他说过“”植树绿化要世世代代传下去吗?今天我们又要和邓
小平爷爷见面了,他会是什么样子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原有的学习经验引入,实现知识的迁移,在情感上学生也会感到亲切。】
2、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难忘的一天》齐读课题,你们读了课题,有什么想知道的吗?(学生提问)学习了课文这些问题都会弄明白。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激发求知欲,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学习。】 二、感知全文、识字
1、通读全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互相读文,大体了解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3、出示生字,小组内认读。
4、请小老师领读
5、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编顺口溜如:“算” “睁大眼睛算仔细”;“步” “走了一步,路程就少了一点”
6、组词,造句展示。
7、生字歌谣: 计算机要普及学龄娃来抓起 展览馆去表演紧张之心怦怦然 握握手稳操纵慈祥爷爷露笑容。
【设计意图: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热情,是为识字本身服务。教给识字方法的同时,力求加以运用。】
三、朗读
1、认识了生字,谁能把生字放在课文中读通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错字、漏字。
2、用“开火车”的形式让各种程度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情况,做到全员参与。
3、刚才我们读得时候遇到了一些困难,主要是句子太长了,再读课文,把你认为难读得句子找出来请教一下大家。
指导读长句。如:①我为邓小平爷爷/做了/电了计算机表演。②想到马上就要/见到邓爷爷,我又紧张/又激动,心怦怦地/跳个不停。③我沉着地/操纵着计算机,顺利地打出/各种各样的图形来。教师要范读,画“/”处要做自然停顿处理。
4、学生练读长句。做到正确、流利。
5、几个比较难读的句子读流利了再回到课文中去读,一段一段地读流利,全篇课文就能够读流利了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能力,增强读书的效果。】
四、写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及、身、仔、细、次”,学生认读。
2、观察这些字的字形、结构,分析写字应注意的地方并交流。
3、教师范写,指导重点笔画。如“及”的笔顺,“身”字的第六笔右边不出头,最后一笔右边要出头等。
4、学生练习,同桌互相点评。
【设计意图:加强同桌的互相评价,促进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养成良好 的写字习惯。】
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学写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作者的激动,紧张和对邓小平爷爷的崇敬之情。
3、激发对计算机的兴趣,认识自已肩负责任的重大。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小作者的心情,激发对计算机的兴趣认识自已肩负责任重大。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找出表示我心情的词语。
2、出示三句话,指名读:
(1)想到马上要见到邓爷爷了,我又紧张又激动,心怦怦地跳个不停。(2)看到邓爷爷和蔼可亲的样子,我紧张的心情一下子就平静了下来。(3)走出展览馆,我兴奋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设计意图:知识的复现,在练习中加强巩固,促进积累与运用。】 二、研读句子
句子1:想到马上要见到邓爷爷了,我又紧张又激动,心怦怦地跳个不停。
1、齐读。
2、理解“紧张”:想想什么时候,你会紧张?板书:紧张 课文中的“我”为什么紧张?
“激动”:“我”又为什么激动?板书:激动
3、自由读这句话,你能从哪里体会到“我又紧张又激动”? “心怦怦地跳个不停”是怎么样的?
4、指导朗读:指名读,其余学生把手放在胸口读。
过渡:就在我又紧张又激动的时候,看,邓爷爷来了(出示图片)和邓爷爷打个招呼。邓爷爷是什么样子的?
句子2:看到邓爷爷和蔼可亲的样子,我紧张的心情一下子就平静了下来。
1、找出和紧张意思相反的词语。板书:平静
我紧张的心情为什么一下子就平静了下来? 和蔼可亲
2、打开课文,读读第三段,你从哪些词语当中能体会到邓爷爷的和蔼可亲?用波浪线画出。
交流:慈祥的微笑 高兴地点头 紧紧地握手
3、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词语的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
4、师生合作读4、5自然段。
游戏:新闻发布会(学生准备读熟4、5自然段,接受记者(老师)的采访)采访要点:
(1)你表演得怎么样?(好)
(2)你是从哪句话感受到你表演得好?(用浪线画出)
我沉着地操纵着计算机,顺利地打出各种各样的图形来。a.比较句子:我操纵着计算机,打出图形来。b.说说哪句好,好在哪里?
(沉着:不慌张 顺利:说明完成得很成功)
各种各样:说说我会打出什么图形来? c.指导朗读
邓爷爷仔细地看了我的表演,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a.引导学生抓住:仔细地看 满意的微笑来体会 b.指导朗读
邓爷爷还问了什么?口语交际:师生合作表演邓爷爷询问我年龄的情境
(3)邓爷爷听到一个刚满十岁的孩子就能打出各种各样的图形来,心里高兴极了,他一定会去称赞他。谁来学邓爷爷称赞一下这个小男孩?
邓爷爷还说了什么?
出示句子: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
想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是小时候开始学计算机)
邓爷爷这话是1984年说的,都过去多少年了。我们来看看当年这位电教老师28年后的感受。(音乐《春天的故事》响起,投影出示图片)(讲述)就是这样一位老人,说了这样的话,现在我们就像使用钢笔一样地使用电脑;就是这样一位老人,说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我们的教育才走向素质化;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在深圳画了一个圈,那里就奇迹般地崛起一座座城,一座座金山;就是这样一位老人,提出“一国两制”的设想,香港、澳门才顺利回归;此时此刻,让我们静下心来,再来看看邓爷爷,让我们来表达对邓爷爷的爱。
一句话,邓爷爷,我们爱您!所以,我们看第一段,再来读一读。文章的作者现在已经三十多岁了,但他忘不了1984年2月16日的这一天,因此,他特别兴奋。
我忘不了1984年2月16日,忘不了我为邓爷爷作计算机表演,忘不了肩上担负的责任,肩上的责任是什么?(读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让我们把邓爷爷的爱化作一种责任,我们忘不了邓爷爷对我们的——(生齐说“爱”)句子3:走出展览馆,我兴奋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1、出示句子:齐读。理解兴奋:什么叫兴奋?我为什么兴奋?板书:兴奋
2、此时,在我眼中,天——(生接读)仿佛格外的蓝,阳光——仿佛更加灿烂。
读着这句话,你感觉怎么样?(体会美与温暖)
【设计意图: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在阅读中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让学生说说从这篇韵文里读懂了些什么,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三、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外、计、怦、礼、加”,学生认读。
2、教师示范书写,指导重点。如“礼”左边是示字旁,不要写成衣字旁。
3、学生描红、练习,教师巡视。
4、同桌互相欣赏,评价。
【设计意图:注重示范与评价,让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激发学生写字的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实践活动
通过阅读课外书、向别人请教或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上网查阅等途径,搜集邓小平爷爷的事迹、故事或他说过的一些名言,在班上展示、交流。【设计意图:把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通过收集资料进一步了解邓小平的人品,激发对他的崇敬之情。】 板书设计:
8 难忘的一天 紧张 激动平静 高兴、兴奋
第五篇:《一天的垃圾》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天的垃圾》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这些垃圾一经丢弃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过程和方法:调查统计家庭中一天产生垃圾的名称、重量和种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对环境会造成破坏。关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难点:布置学生按要求带垃圾来进行称重测量。重点:引导学生对垃圾产量大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每组派一位学生把垃圾带到学校来进行分类和称重统计。
2、收集垃圾堆、垃圾场的图片和垃圾污染河道的图片。
3、教师准备弹簧秤。【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
布置:每组派一名同学把自家一天的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统计工作。(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在家称量好再把数据带到学校来进行统计,但一定要事实求是。教师也可以把自家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和称重演示。)课前布置:
1、调查走读生数量
2、要求将垃圾家庭垃圾带到学校。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先自学课本第一课,将垃圾在家里分类后进称重。二、一天垃圾的分类、称重和填写记录表
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我家一天会有多少垃圾?垃圾里有些什么? 教师演示垃圾的分类和称量。
2、学生分组分类,称量并填写“我家一天产生的垃圾统计表”表。(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卫生。)
三、关于垃圾的讨论
1、请学生说说各种垃圾的来源。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张大表格,统计全班所有家庭产生垃圾的总重量。
3、学生汇报后填写表格,计算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阅读北京人均日产垃圾量资料,分组交流你对垃圾产量的一些想法。
5、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至少提炼以下几点:(1)人们的家庭生活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2)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商场、学校也会产生大量的垃圾。(3)大量的垃圾丢弃后,会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健康。
(4)垃圾需要科学的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课堂小结:
讨论并记录通过学习懂得的与垃圾相关的知识,也记录下学习了这节课产生的一些思考。板书设计:
一天的垃圾————污染环境————? 来源:工业垃圾分类: 生活垃圾 建筑垃圾 …… 教学反思:
1、让学生完成在家进行垃圾的分类统计任务,具有一定的难度。导致一是许多学生不完成任务,使老师无法完成后面的统计与教学。二是许多垃圾的重量很难称重,学生估计也不准确,以致得到的数据不科学。这节课中反应出的如有些学生数据特大,有些学生垃圾种类不全,有些甚至是自己瞎编的。这样就失去了让学生对家庭垃圾分类统计的意义。
2、上这课,我就简单制作了几张幻灯片,让学生看看,学生也会有感官的体验,加深了印象。我觉得这个投影的确不错,很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