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税法基础理论》有感(定稿)
读《税法基础理论》有感
【作品】 《税法基础理论》
【作者】 刘剑文 熊伟
【出版日期】 2004-09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税法基础理论》是刘剑文、熊伟合著的一本税法知识理论书。刘剑文教授是大陆知名的税法专家,《税法基础理论》也是税法学研究文库中的经典专著。
《税法基础理论》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叙述,分别是上篇的税法总则,中篇的税收债法和下篇的程序税法。整本书的结构清晰,内容清楚,倘若想要认真做税法的学术研究,这本书是需要精读两三遍的。然而自己仅仅粗略看过一遍,做了下及其粗简的思维导读,并写了下读后感,远远没有把最精华的内容吸收到位。这本书需要反复读,细细品味。
《税法基础理论》的上篇税法总则开篇先介绍税收的概念和类型,区分财政学和税法学的区别,认为财政学更多关心的是税收资金的运动过程,研究的事如何提高税收经济活动的效率,减少税收的负面影响;而税法学更多着眼于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权利来源的角度考虑纳税人基本权的实现过程,以体现对征税权的制衡和对纳税人权利的保护。刘剑文教授认为税法学应该是独立的一门法学二级学科,它有自己的研究框架,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如果仅仅认为它是宏观调控法而归入经济法范畴那就大错特错。接着,刘剑文教授提出了“税收国家”的理论来源和在中国的财政实践,他认为“税收国家”的课税权力来源于人民主权理论,国家社会二元对立是税收国家存在的基础。并分析了“税收国家”课税权力的纵向和横向配置,横向配置主要有税收立法权、税法征收权、税收司法权和税收违宪审查权,纵向配置主要有地方税收立法权和地方税收收益权。刘剑文教授认为税法独成体系,它有自己的一套法律关系逻辑存在,例如税法的法律关系可以分成税法宪法关系,税法实体法律关系和税法程序法律关系,其中税法实体法律关系又可以分成税法债权债务法律关系和税法责任法律关系;税法程序法律关系又可以分成税法征收法律关系,税法惩罚法律关系和税法救济法律关系。而且以往是以权利关系学说来作为税法的理论基础,从而绑定了税法和公法的关系,认为税法是属于公法的范畴。而随着现代社会对于税法认知的不断加深,现在税法的理论学说逐渐从权力关系说转变至债权债务学说,从而使税法和公法发生脱离。在此基础上,刘剑文教授还论证了纳税人权利的由来,从宪法资源中、税法本身规定中抽离出保障纳税人权利的规定。例如宪法中规定的平等权、财产权、生存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等。税法征收中的保障权利、处罚中的保障权利还有救济中的保障权利等。并借此延伸出税法法定原则、量能课税原则和税收规避与实质课税主义、纳税人信赖利益保护原则等等。
在中篇的“税收债法”中,则进入了实体知识的学习。刘剑文教授从税法的发生、变更、溯及调整、消灭、扩张、税收的附带债务、优先权、返还请求权等角度以此详细解释了税法从无到有,从有归于无的整个过程。在税收的发生中,刘剑文老师阐述了税法发生的条件,主要涉及税收的客体、客体的归属、纳税人、税基和税率等要素;在税收债务的变更中,先论述税收债权人基于法律行为的变更,并断言一般情况下并不存在基于法律行为的更变;基于法律规定的变更则是存在的,例如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收益权的调整等,还有第三人取得法定代位权情况。但对于第三人取得的法定代位权的性质作者进行了区分,认为第三人取得的法定代位权属于私法性质上的权利。接着刘剑文教授又从税收债务人变更的角度进行辩证分析。他认为债务人的变更有可能是基于法律行为的变更,例如免责的债务承担和并存的债务承担。而对于免责的债务承担作者认为如果原债务人可以免除税法债务,并脱离税收债务关系,对税法机关来说就是一种处分债权的行为。但基于税收法定原则的要求,在法律没有规定的时候税务机关是不能处分税收债权的。所以免责的债务承担一般是不存在的,只能存在并存的债务承担情形。在基于法律规定的债务人变更就存在很多种情形,例如纳税人的死亡、纳税人的合并和分立、企业组织形式的变更等种种情况。还有一种是关于债务内容的变更,作者认为主要有给付类型的变更(这种变更在新中国成立前期存在,现在几乎不存在)、清偿期的变更,例如提前清偿、延期清偿等情况。在对于税收债务的溯及调整中,刘剑文提出了税收客体的二层次理论,认为税收客体的第一层次是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一旦行为完成,立法者即可以推定行为的经济效果已经产生。如果没有其他影响行为效力的因素,税收的目的就可以达成,税收征收过程也就由此结束。但如果民事法律行为被确认为无效,无论是自始无效、还是溯及无效,税收即以行为的经济效果作为客体,以维持课税行为在税法上的效力,这就是行为税在第二层次的客体。对此,刘剑文教授分析了溯及影响税收债务的事项,包括基础裁决的作成或废弃、法律行为的无效、法律行为的撤销、法律行为的解除、解除条件的成就、税收减免条件的丧失、税收法规的溯及变更、以及强制执行的回转等多种情况。而在税收债务的消灭一章中,作者认为税收债务的消灭有履行、免除和抵销三种情况。并着重对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是否可以相互抵销展开学术讨论,最后认定存在相互抵销的情形。而在税收债务的扩张一章中,主要分析了债务补充责任和连带责任存在的事实,并对它们发生的时间的确定、地点的确认、救济的途径,消灭的可能性等多方面展开讨论。税收附带债务中则有利息债务、滞报金债务和滞纳金债务等存在,对于滞纳金债务的法律性质是属于损害赔偿、行政执行罚还是秩序罚等情况作者也展开详细地论述。接下来论述的就是税收债权的优先权以及税收返还请求权。
在下篇的“程序税法”,刘剑文教授则从程序的角度从申报、稽查到核定,从提供担保、保全、强制执行到处罚,甚至最后的争诉都做了细致的梳理。具体不再细细展开。
法律是一门技术,对于方方面面都有细致地规定。因此倘若需要精读法律书籍,读一遍是远远不够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法律书籍来说更是如此。这本书从总则、实体规定到程序规定让我对税法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对于想研究税法的机理,却是远远没有入门。学习的道路永无至今,我需要时刻都保持在路上的激情和动力。
第二篇:读税法有感
读税法有感
机场的免税商店、股票的印花税、饭店的发票、父母的工资单,税收其实无处不在,它不仅是教科书中明确的理论知识,更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读完《经济法》一书的第十八章“税法”,我恍然发现了许多以前没注意到的税收,并对他们所对应的税法也有了新的认识。
通读第十八章,我对于第六节“涉外税法”感触颇多,甚至有些愤慨。结合刚学过的“外商投资企业法”,本文主要想谈谈外资企业曾经的“超国民待遇”和逃税问题。
合营企业被允许设立的条件是该企业应当能够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中便不难看出,我国之所以热切想要吸引外资,就是希望能用金钱来换取技术。
也因此,国家对合资企业有着很多优惠政策,如“两免三减”政策。而“超国民待遇”税费,更是既丰富又实惠,涉及企业所得税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车船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牌照税、房产税和城市房地产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使用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竟多达9种税费。
并且,我国涉外税法的原则是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实行税负从轻、优惠从宽、手续从简的三大原则。这些种种宽松诱人的政策,都是为了提高对外资企业的吸引力,但却在同时,为偷税漏税埋下了隐患。
改革开放以来,招商引资已成为各地方发展经济的惯用主张,我们总认为外企的信誉是很好的,外资的进入不仅会带来资金、技术,也会促进国内企业信誉的改善。但是,国家统计局的一份研究报告称,2005年以前全国约2/3的外资企业存在非正常亏损现象。这些外企通过减收增支、转移商品定价、虚报成本等种种手段,给我国造成的税款损失达300亿元。连大名鼎鼎的微软(中国)有限公司都曾偷税,被税务机关追缴应交个人所得税5100万元。
在华外企在国外的纳税情况都很好,但是为什么在我国的逃税现象却那么严重呢?从经济人的角度来分析,投资方的目标就是利益最大化。外企来华投资就是来赚钱的,如果逃税收益大于逃税成本的话,那么这家外企就很有可能会选择逃税。
外企亏损是假逃税是真的事实说明,我国的逃税成本很小,肯定是低于国外的逃税成本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们的税务稽查人员较少,不能对所有的外企进行稽查;即使对这些外企查处的话,很多时候也是很表面化的,没有真正起到威慑作用。另一方面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把引进外资作为政绩考核指标,忽视经济效益,因而对外企一般都进行纵容。在这种形势下,外企就得寸进尺,在税收上,能逃则逃,能避则避,能漏则漏。
那么,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西方国家是如何查税的?
其实,西方国家的税收查账,纳税人被筛选为税务稽查对象的概率并不高。比如说,在美国每年被列为税收稽查目标的纳税人一般不会超过纳税人总数的1/5,在西欧国家也不会超过1/4。但是将会对偷税漏税处以重刑。纳税人一旦被查处有偷漏税行为,轻者,补税罚款和进入诚信“黑名单”是少不了的;重者,大多都被搞的倾家荡产,乃至在大牢里蹲上几年。
在中国,拉关系、找门路,请税务局的个别人吃一顿饭,可能就会行很多方便之门,把税负降低一些。然而在美欧等经济发达国家,即便是送上几百美元或同等价值的纪念品,行贿者也将面临着最高达10年的牢狱之灾,何况还有一个“数罪并罚”。即便是有行贿的意思表示,也将面临被刑事指控的风险。在西方国家,贿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重罪!德国财政部甚至要求其属下的稽查官员在企业查账时对喝“白开水”说“NO”。
因此,即使美欧经济发达国家在税收征收环节的设置就像银行的收钱窗口,纳税人完全靠“觉悟”或凭一种“氛围”自报自缴,即使被列为税收稽查目标的概率很小,纳税人或企业也不会冒着被重罚和被列入黑名单的危险,去偷税漏税,道理很简单:得不偿失啊!
比较反思之后,我们必须明白:要摆正对待外资企业的态度,严格执行税法,取消“超国民待遇”等太过宽容“巴结”的政策。
2010年,国务院决定,自12月1日起,我国将统一内外资企业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对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至此,内外资企业税制实现了全面统一,外资企业在税收政策上享受的“超国民待遇”被彻底终结。
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但却依旧美中不足,就目前而言,尽管附着在外资企业的税收“超国民待遇”,已被彻底终结,但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的“超
国民待遇”,依然如故。
在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定义中,主体是中国的企业或经济组织与外国的企业、经济组织或个人。这里的一个显著区别便是外国人可以以个人名义直接与中方合作设立合资公司,而我国却必须是以一个集体的身份。当然,这个与中国传统思维习惯和年代因素有关,但不可否认,它体现出了国外的以人为本。可是偏偏就是这个区别,让部分人钻了法律的空子。
在国内,无论是演艺界的明星大腕,还是经济界的富翁,对偷逃个税进行严厉处罚,并判刑的已屡见不鲜。而对于外籍人员偷逃个税,大都发现后只追缴了事,处罚异常疲软。正因为如此,国内仿佛成为外籍高管偷逃个税的“世外桃源”。据权威税务专家估算,在中国的跨国公司外籍高管,每年逃税的规模在百亿元。
现在,本国企业和合资企业已经站在了相近的起跑线上,但是本国公民却依旧享受不到真正的国民待遇,处处被“客人”占尽了便宜。倘若个税的内外双轨制一直存在下去,不仅会加重我国公民的经济负担,抑制公民收入可持续性增长和生活水准的日益提高,也会使国家税收流失而减少国库收入。
因此,既然经过了大约五年的时间,国家最终取消了外资企业税收的“超国民待遇”,那么我们期待,在不久的未来,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的“超国民待遇”也将会被取消。外资企业逃税问题也将会因为税收制度的严密化、完备化以及一旦出现腐败后对行贿和受贿双方的严刑重典而逐渐减少乃至几乎没有。
以上,便是我读税法有感。
第三篇:税法基础理论与实训说课稿
《税法基础理论与实训》说课稿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以《会计基础》、《经济法基础》、《会计电算化》、《会计法规》、《会计》等课程为先期基础,又为《税务筹划》、《财务管理》、《审计》等后续课程提供知识准备。本课程以学校定位及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具备财务工作中涉税业务核算、各类纳税申报表填制及涉税账务处理能力为主要目的,本课程的主要特点是:
实务性,该课程直接对应企业财会部门办税员岗位或事务所税务代理岗位。需要学生具备财务工作中涉税业务核算及操作能力;
时效性,本课程教学内容变化较快,要求随时关注税收法律法规变化情况,注重知识的及时更新和补充,培养学生对快速变化的适应能力;
综合性,由于我国纳税核算采用借助会计核算资料,按税收法规进行调整,因此,本课程教学内容与法律、会计、财务等知识具有紧密联系。
2、课程作用
本课程的主要作用是:
Ⅰ、培养学生具备财务工作中,办税员岗位的企业涉税业务核算、各类纳税申报表填制及涉税账务处理等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Ⅱ、为《税务筹划》、《财务管理》、《审计》等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知识准备。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岗位课程一体化。本课程以企业财务工作中办税员岗位从业人员为主要培养目标,以岗位需求的应纳税额的计算、纳税申报表的填制及纳税申报、涉税财务处理为课程主要内容,从而实现岗位需要与课程内容的无缝对接。
2、教学模式导向化。建立以完成办税员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突出学生操作技能及职业能力培养的导向化教学模式。
3、教学实施层次化。以情景模拟、任务驱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形式提出问题;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启发引导,归纳总结分析问题;以完成课堂教学中提出的具体工作任务达到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
三、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1、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本课程内容主要依据以下三方面要求确定: 税务机关对企业办税员的要求;
各行业中小型企业财会部门办税员岗位或事务所税务代理岗位从业人员应具备的涉税业务核算及操作能力;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与助理会计师考试。
2、教学内容的适用性: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具备以下三种能力: 各类企业主要涉税应纳税额的计算能力; 纳税申报表的填制及网上报税操作能力; 主要涉税业务会计账务处理能力
四、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与实施
1、教学内容的组织
税法基础理论与实训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根据企业办税员岗位的工作任务及日常工作要求,我们将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序化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纳税基础,简要介绍税法的基础理论 第二部分,企业纳税的基本程序及开业税务流程实训
第三部分,流转税类应纳税额的计算、纳税申报表的填写及 涉税会计处理
第四部分,所得税类应纳税额的计算、纳税申报表的填写及涉税会计处理
第五部分,财产行为税及资源税类应纳税额的计算、纳税申报表的填写及涉税会计处理
2、教学内容的安排
从企业的生产经营看,缴纳税种是有一定顺序的,比如日常应缴流转税类,年终汇算清缴所得税,因此教学内容基本上按照工作顺序进行安排。、教学内容的实施
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及任务要求,通过情景模拟、任务驱动、角色扮演、分组讨论、案例分析提出问题,将理论学习寓于应纳税额的计算、纳税申报表的填写与申报、涉税会计处理的具体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归纳总结来完成工作任务。
本课程共72学时,其中,理论课+理实一体课38学时,实训课30学时,综合训练课4学时。
五、教材及其它资料
本课程使用由主持人阎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的高等职业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税法基础理论与实训》,该书紧紧围绕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点突出、体例新颖、理论实训并重,突出技能训练与学生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能够完全满足中小型企业财会部门办税员岗位从业人员所需要的涉税业务核算及操作的要求。
重要参考资料及资源:
《税务代理实务》 中国税务出版社 《税务会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
《办理纳税人涉税事项操作指南》 山西省国家税务局编 《税务导航》情景模拟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模式:针对本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构建了以完成办税员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应纳税额的计算、纳税申报表的填制与申报,企业涉税业务核算财务处理等为主要内容,以突出对学生操作技能及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2、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及任务要求,采用情景模拟、任务驱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启发引导、分组讨论等方法完成。
3、教学手段: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软件及网络资源。
网络教学资源主要有:税法背景资料,税收政策法规,税法的改革与发展,学科前沿动态,习题库,主要税种纳税申报表及填写说明,真实案例及其分析,开业税务流程FLASH动画短片,网上模拟报税操作。硬件环境方面,建有三个ERP实验室,配有价值80多万元的150台电脑,能完全满足学生上机操作的需要。
七、师资队伍建设
本课程经过几年的建设,逐步培养了一支学术水平较高、梯队结构合理、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教书育人,团结协作的优秀教师队伍,双师特色明显。
课程组10名成员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5人,高级职称占30%;其中:硕士1人;
社会认知度:有2名教师被山西省商务厅聘为“山西省市场运行调控专家库专家”;有1名教师担任山西大运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参与过多家公司的年报审计;有1名教师担任山西和信达税务师事务所注册税务师,参与所得税的年终汇算清缴纳税申报审核鉴证工作。课程组的外聘人员,均为本行业的业务骨干和行业专业,在本行业享有较高社会声誉。本课程组聘请6名来自税务机关、税务师事务所及企业专家,他们从实务操作、岗位能力要求、开业税务流程等方面参与教学活动,受到学生的欢迎与好评。
八、实践条件与利用
1、校内实训条件与利用
(1)实验条件:本课程实验、实训条件较好,有与实践配套的实验设备 150套,能满足 50 人的3个班级同时在实训室上课。有一套完整的《税法基础理论与实训》教学实验实训大纲、实验实训指导书、课件等。目前与课程实践教学相关的场地有: 会计电算化实验室3个,会计手工实验室2个,开业流程实训室1个,税收征管实训室1个。
(2)学院拥有供学生查阅和阅读的图书馆、阅览室,收藏有税法相关专业图书几百册,订阅专业期刊十多种、报纸十多种。本课程组建有自己的税法资料库1个,年平均新购专业书籍几十册,以供教师和学生了解税法、会计及其相关学科理论前沿,掌握最新学科发展动态。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利用
本课程建有校外行业企业实训基地40余个,如:太原市迎泽区国家税务局、山西恒山实业有限公司、山西悦鸿明税务师事务所、正大会计师事务所,银海宾馆,山西圣通装饰有限公司、大运会计师事务所等。基本满足了教学实习的需要。
九、课程特色
1、课程设计特色
课程设计方面,实现了岗位课程一体化。本课程以企业财务工作中办税员岗位从业人员为主要培养目标,课程内容以岗位需求的各类企业主要涉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各类纳税申报表的填制、涉税财务处理等为主要内容,从而实现岗位需要与课程内容的无缝对接。
2、课程教学特色
教学中我们十分重视师生的互动,还原“教与学”的本来面目,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提出问题,做必要的引导之后,主要知识通过学生 “自主探讨”“合作交流”来解决,遇到疑难不解的问题,由教师引导剖析,最后由师生共同的“归纳总结”,完成教学任务。
3、课程资源特色
与教材配套的,我们还建立了内容十分丰富的数据库,主要包括:背景资料、政策法规、税法的改革与发展、前沿动态、为有备考助会的税法习题库、主要税种的纳税申报表及填写说明,开业流程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山西国税、地税等网址等等,为学生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更多的税法知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十、创新项目
本课程是在对行业企业日常涉税业务深入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税法理论知识的进一步梳理,系统地将各类企业与应纳税税种紧密地联系起来,而且对同一大类中不同的企业又以缴纳共性税与个性税所区别,填补了该课程体系的一项空白。通过该项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各类企业应缴纳的税种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为日后从业或更好地服务企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四篇:读《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有感
读《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有感
通览整本书所述内容,其主要针对于具有中医特色的心理学理论进行详细阐述。每一门学科的诞生,必然有其自身的历史根基。即使作为20世纪80年代才被确立的新兴《中医心理学》,也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同时,因为其年轻的学科姿态,也必然蕴藏着更大的发展空间。
详细品读,可以深刻体会到:这门学科虽然年轻但其自身笼罩着的时代沧桑感依旧存在。从其形成学科的时期来看,其稚嫩之处甚至不敢和其他任何一门中医类学科相比较,但关于中医心理的探索在过去并非只是一片空白。详究发展历程,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虽然这一时代还并未形成中医心理学理论的概念,但在日常生的活经验积累中,不乏有些人,他们已感知到心理情感的变化对于一个人身体健康影响的微妙之处。有许多人也已经开始专注于这一领域的开拓,这便是当今这一理论成立与不断发展的萌芽。他们用执着进取的精神,在陌生的道路中不断探索。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之下,在《内经》时代,逐步确立了中医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秦汉三国时期、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宋金元时期、明清时期,经过各个朝代们的医家及相关著作的影响之下,这一思想得到了不断的进步与发展,直至作为学科被承认之后,其思想内涵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值得一提的是,明清时期思想家们有关心理思想的论述,虽大都属于哲学层面,但同样对这一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营养,其对于这一学科的促进仍旧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文中运用大量的语篇,详细论述其主要核心理论。“形神合一论”、“三才整体论”、“心主神明论”、“心神认知论与心神感知论”、“五脏情志论”、“心之意志论”、“阴阳睡梦论”、“人格体质论”构成了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的基本框架。
一个人拥有了良好的形体素质,必然会具备昂扬的精神动力。拥有了充沛的精神力量,必然会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这便是形、神之间通俗的解释。换言之,形、神之间相互对立、制约。正如文中所言:神本于形而生,依附于形而存,形神具备,乃成为人。不错,这一简单的形神特点,用以更加严谨的科学理论来解释,更加具备迷人的气息,这便是这一理论的伟大诱人之处。将我们每个人平常自身遇到的问题,将模糊的感性认识用以更加准确的理论加以诠释。这便是一门新兴学科诞生的重要意义。不可否认,这一研究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指导意义。仔细回想,在上学期所接触过的有关中医基础理论的“藏象学说”, 内脏的病变可以通过体表的改变获知,通过“象”的变化了解内脏气血的变化,而“象”便是“神”的表露,这便是形、神结合的良好的契合点。
关于情志理论的探讨,则更加详细和深入。“情”字表示情感、情绪;“志”更多的是指意志、志向。“情”与“志”二者结合时,便成为情感、情绪的专属性名词术语。作为一个人,生存在这个纷杂的世界,必然会在某时某刻产生不同的情志变化,这也组成了每个人心理变化的重要部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合理的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是我们每个人变得成熟稳重的标志,而这些不同的情绪的产生,其气血脏腑基础,即是该情志理论所研究的方向。具有代表性的“五脏气化论”指出:人的情志变化是以五脏精气为物质基础的气化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脏腑气血的生理基础。将怒、喜、思、悲、恐不同情志特点对应于不同的五脏所主。形象生动、富于哲理性的论述,将抽象的心理活动与具体的脏腑器官特点相结合,()进而从情志活动联系到对脏腑的影响,两者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在此之外,中医心理学提倡了心神的主导作用,通过心神的感知与主导,才是各种情绪和情感产生的直接原因。
最后,希望能根据自己的浅表认识理解文中所讲的“人格体质学说”.首先,该理论强调了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即人格。从现代和古代的对比中,剖析了不同时代对“人格”的认识。通俗来说,就是指每个人所独有的有别于他人的“个性”.何为个性?即每个人的独特特点,正因为有了个性,人们才有所差异,世界因此而缤纷多彩。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你和我。之所以非要强调人格与体质的关系,正是基于“形神合一”的生命观。人格归属于“神”的范畴,体质则属于“形”的范围。一定的心理现象必然有相对应的生理基础。一定的人格则拥有相应的独特体质。随着心理学学科的发展,人们对人格的认识逐渐深入。书中所列举的国外心理学对人格的分类方法,如:盖伦“四液”分类、巴甫洛夫神经类型分类、艾森克人格类型维度。依照不同的标准,通过不同的分类方法,将拥有不同人格特点的人划分为不同的人群。而在国内,《内经》阴阳五行人格分类,则更加具有中医特色,具有独特的心理学基础。按照阴阳之气多少,具有哲学特点的划分,将人格特征划分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及阴阳和平5中类型。这种五态的划分,进一步运用了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阴阳学说,其具体的应用更加让我们感受到这门年轻的学说秉持着谦虚、谨慎的发展特点,而又发挥出自己独特的心理学魅力。
可以看出,该理论虽然已经取得了相应的成绩,但就其长远发展来看,目前依旧是一个弱势学科,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学科内容还尚不成熟,其进一步的实际应用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希望有更多的有志之士加入到这一建设行列中来,为中医学学科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供稿:樊长佳
第五篇:读《中医基础理论》体会
读《中医基础理论》体会
内科---梁金池
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苍畴,但亦具有浓厚的社会科学的特点,同时还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医学科学。《中医基础理论》是一本彻彻底底的医学本科教材.作为中国医学/哲学的文化瑰宝,中医理论在中国社会的演进上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她系统的科学观点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积累深深影响了每个中国人的思想、道德、观念,深深影响着整个中国社会的运作方式。正是如此,我才打算读一读中医的入门书籍,通读之后发现它所蕴涵的思想是如此的有冲击力,我深深的被他的魅力所折服。
《中医基础理论》一书,分为9章,系统的介绍了古代经典中医理论的方方面面的内容。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当属中医哲学基础、藏象学说、经络学说。中医哲学基础,以阴阳学说为基础。它认为宇宙中万事万物都可以归类为或阴或阳。阴阳两性是相互对立却又统一的整体。凡属发热、表面、上升、光明等即为阳;反之则为阴。而且不仅事物整体可以又阴阳之分,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也可有阴阳之分。总之,阴阳是事物的特有属性。在阴阳学说的基础上,中医又发现了五行学说。五行是阴阳的再分化,用以描述不同的脏腑的行为特性。就这样阴阳、五行就组成了中医的哲学基础。
至于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则是中医理论在医学上的实际应用,中医不是完全照搬解剖学结论,而是有自己独特的创举。说它是创举,其实一点也不为过,因为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体现了中医学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系统论。在中医看来,人体甚至是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系统。系统内部、系统和系统之间都时时刻刻相互影响着。这就很好的解释了医学中的疾病转移、变化规律。
中医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系统里论和研究方法。他的研究方式和西方科学的研究方法不同,但这并不能抹杀中医对社会的进步所做出的贡献。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中医再现代科学的发展史中将写下更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