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努力,是为了可以选择》读后感
《努力,是为了可以选择》读后感
于辰顺
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为了响应医院的号召,我阅读了《努力,是为了可以选择》这本书,并从中学习到了很多的知识和道理。
首先,我们来看看作者的简介。沐丞,简书签约作者,Linkedin专栏作家,随手记理财专家。目前就职于国内知名软件公司,担任设计总监,曾任世界500强公司高级产品经理、设计主管等职务,著有发明专利20余件。正是因为作者拥有丰富的职场经验,涉猎不同的领域,担任过各种职务,所以才能以自身的经历写出这样一本书。作者在书中多处引用自身的经历,摆事实,讲道理。而事实证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更容易让读者引起共鸣。
作为一个进入医院还不满一年的新人,这本书在多个方面给我启迪。
作者在书中介绍到自己在刚进入公司时,作为一个普通学校毕业、没有突出简历的新人,事业也并不顺利。刚开始接手的工作大都是一些细微的、琐碎的小事。但是他并没有气馁,把任何不起眼的小事都安排得妥妥当当,这正是他成功的开始。同样的,我们每个人从踏入社会开始,都是从零开始的,无论做任何工作,都要戒骄戒躁,脚踏实地。
在某一章节中,作者提到,做事情之前要充分、全面的了解自己工作的内容,这对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将有很大的帮助。想要做好一件事情,有很多不同的环节。某些环节可能不是你的本职工作,但你要把事情做好的话,一定要了解不同环节的不同工作内容。这不是正印证了一句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必然事半功倍。
作者在书中写到:“技能和经验随着工龄会增长,但是态度从一开始就决定了”。我们可能会由于经验不足或者能力不足等各种原因,在工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某些差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我们一定要要端正的态度,做事的时候认真负责,出现差错的时候反思自身,思考下次要如何避免此类错误。
书中有一个很有意思、值得尝试的建议,就是利用碎片化时间工作,注意平衡生活和工作的关系,合理利用自己的工作时间。我们可以根据情况安排不同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医院的工作忙碌且繁杂,那么,合理安排时间对我们而言很重要。对于大的工作,应该攒出一个大的时间段来完成。在这个时间里,我们屏蔽所有的事情,专心做好这件事。对于一些小的工作,应该穿插到一些零碎的时间里。这样对提高效率有很大的作用。另外,对于工作,书中提到了一个“二八原则”,()也就是说高价值的工作占20%,低价值的工作占80%,我们应该分清主次,不要把时间花在次要的问题上而不够重视主要问题。
木桶定律一直以来被大家熟知,其意思为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由它最短的一块木板所决定。换而言之,为一个人的能力大小由他最不擅长的部分决定。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各方面的能力要均衡发展。然而,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一个不同的观点,他认为,木桶定律并不适合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相对于弥补短处而言,发挥长处的优势,并使之更加精进更为重要。我们可以把一个团体看作是一个木桶而非个人,每个人有不同的长板也可以拼凑成一个完美的木桶。每个人完成各自最擅长的部分将更能提高工作效率。这个理论对于医院而言更为适用,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科室都应当拥有不同领域的人才。当然,于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拼凑这个完整的木桶最重要的就是合作二字。同事之间合作愉快又默契是做好工作的重要条件。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地利固然重要,但成功的关键确是人和。
最后,书中提到,量力而行。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处理好所有的工作,但是总有力不从心的时候。在这种时候,我们不要强迫自己一下子做完所有的事情。不妨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或者与他人沟通分配完成工作,也是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对自己负责,同时更是对工作负责。
现如今,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与发展,纸质书已逐渐没落。乘此机会,难得静下心来,专心阅读一本书,并从中获得感悟,这一切本身又何尝不是一种收获呢?不仅仅是从书中获取的知识,更是自己心态的调整,偶尔在这忙碌的生活中,慢下脚步,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
第二篇:党的选择是为了人民
党的选择是为了人民
2011-07-19
白峰
近期,中央媒体陆续刊发了一系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文章。这些文章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全面介绍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回溯了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辉煌历程。长篇理论文章《民族复兴与中国共产党》,长篇述评《选择,凝聚在信仰的旗帜下》等文章,全面地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宗旨和理想信仰,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是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中国人民,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才迎来光明的曙光,迎来了美好的新时期,迎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的选择是为了人民,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人民,就是为了中国的发展,人民的幸福。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历史征程中,自始至终是“实现人民利益”。胡锦涛总书记曾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深刻总结道:我们党进行的一切探索,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民利益。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改革开放,都是为了顺应人民意愿、实现人民利益。现在,我们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同样是为了顺应人民意愿、实现人民利益。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党的依托,更是党的生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凝聚在对中国共产党信仰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发展,更加关心人民群众,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党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并将“民生”视为最大的政治,将“共享”视为重要的发展思路,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的治国理念。民生,一头连着百姓的锅碗瓢盆,一头连着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而结点就是不断发展,不断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得民心,因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因而始终把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肩头,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深切信任和拥护,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始终成为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核心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选择是为了人民。从物质到精神、从生存到发展,党始终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出发,并全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民看到了党和政府攻坚克难的决心信心,看到了社会主义中国更加美好的前景,因而始终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跟随党开拓事业发展的新天地。党带领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发展之路,是实现现代化之路,是中国的美好未来之路,更是为人民服务的辉煌之路。
第三篇:这么努力的读书,是为了什么
这么辛苦的读书,是为了什么?
作为一个老师,我常常会听到同学们抱怨,学习好苦好累呀,还是大人好,朝九晚五,下了班想干啥干啥,哪象我们,一天到晚学习学习学习,周末还得写作业,上补习班。孩子,上班辛苦不辛苦咱暂且不说,但我问你,比起面朝黄土背朝天,比起建筑工地的烈日暴晒,比起在寒风中叫卖蔬菜水果,咱这叫辛苦吗?
其实,我们可以选择安逸,可以选择舒服,我们干嘛非要熬夜写那些永远写不完的作业,早早躺下多好!干嘛非要三更起五更鸡,被窝里呆着多安逸,睡觉上网打游戏,这样的生活多惬意。这种放纵自己的感觉确实很爽!
可是,在人生路上,每个人要付出的总量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前期过得越省心、越偷懒,后期要付出的代价就越大。没办法,世界总是公平的,你前期轻松,后期必然要多付出!
很多同学会为自己的不努力找一千个一万个理由,比如,说读书无用,现在社会上也流行读书无用论。
“北大毕业生卖猪肉”的新闻不知道被人说了多少年,很多人觉得,“你看,读书有什么用!北大毕业又怎么样,还不是去卖猪肉!我小学毕业,也一样卖!”但他们不知道的是,那个“卖猪肉的”北大学生,叫陆步轩,而有一个叫陈生的人,发现了他的厉害之处:“一个档口,自己一天卖1.2头猪,这已经算相当了不起了;而这小子居然一天能卖12头猪,太厉害了。”陈生后来和陆步轩合作成立“屠夫学校”,再后来,他们开了几百家连锁店,陆步轩和陈生双双身家过亿。
无独有偶,秦玥飞从耶鲁大学毕业之后,去衡山县当了一名村官,很多人嗤之以鼻:“耶鲁大学毕业,怎么不也得个世界500强的企业,跑来当村官,啧啧!”“一定是在耶鲁混不下去了,不然怎么可能去当一个村官呢?我大字不识一个,我也能去当一个村官。”
后来,秦玥飞利用自己在耶鲁的人脉资源,启动“黑土麦田”项目。利用在耶鲁学到的金融知识,引入资本和营销团队,发展村里的商务产业。于是,他成了中国最美的村官。有一篇文章写到:读了985/211,你才知道读书无用论是骗人的,985/211这些人,不仅有能力有实力进入更好的企业、平台,即使是在毫无门槛的卖猪肉卖花生瓜子这个行业,他们也有很大概率能做的更加出色。
所谓读书无用论,所谓名校毕业生素质不行,其实都是非常极端的例子。而无知的人,最喜欢扯虎皮当大旗,用极小概率的事件,去为自己辩护,并以恶意揣测他人。
不要把学习看得过于功利,读书,绝不只是为了混一张大学文凭,开启顺风顺水的世界。
读书,是为了让你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是为了让你在跌宕起伏的生活中,拥有处变不惊的内心,让你在未来,能独自混过那些漫长幽暗的岁月而不怨天尤人。
读书,是为了将来能和你的爱人,不止讨论柴米油盐酱醋茶,还可以谈论琴棋书画诗酒花。
再精致的花瓶都有碎掉的一天,再美好的容颜都有老去的一天,唯有你读过的书、写过的字,都会逐渐积累在你的身体里,变成你的财富。
读的书多了,你会发现,以前从未注意过的大千世界,竟然如此鲜活,手机屏幕之外,自有一番万水千山;读的书多了,你会发现,在无涯的知识海洋面前,再大的烦恼,也只是沧海一粟。就算最终你跌入繁琐,洗尽铅华,面对同样的工作,你会有不一样的心境;面对同样的家庭琐事,你会有不一样的情调;培养同样的后代,你会有不一样的素养。这,就是世界对努力读书、认真学习的人最大的奖励。
同学们,知道你学习苦,但如果在最该努力的年纪选择了庸碌无为,却借口平凡可贵,我敢保证,将来你会非常后悔,却无法言说。十几年的读书生涯,足能撑起你的梦想,让你的目标落地生花,人生充满无限可能和希望。
孩子,不要抱怨读书苦,那是你通向世界的路。终有一天,你会发现,那些你吃过的苦,熬过的夜,做过的题,背过的单词,都会铺成一条宽阔的路,带你走到你想去的地方。
第四篇:《活着是为了讲述》读后感
《活着是为了讲述》读后感
江少CB
我年轻过、落魄过、幸福过,我对生活一往情深。
这是马尔克斯的自传《活着是为了讲述》封面上的一句话,似乎是对马尔克斯一生的总结,对生活永怀热情,永远热泪盈眶。
对马尔克斯的第一次接触源于《苦妓回忆录》,是在福州路的大众书局。一个秋末下雨的午后,上午逛完上海书城,吃过午饭,顺便到这看看。
在大众书局的展台上看到《苦妓回忆录》,薄薄的一本小书,想着能很快看完,就打开看了两页。描写一个即将90岁的老人在一家报纸上开设了一个专栏,这个专栏已经运行了几十年,因为年纪太大了,老人准备把专栏停掉,并着手为自己准备一个特别的生日礼物——再享受一次处女的身体。
对,你没看错,是处女的身体。90岁高龄与处女的身体联系到一块,画面是不是太美。但如果再往这里面注入文学性、西洋风情,再用老练独到的地中海文风讲述出来,完全就成了一项艺术。
为此,这个老人动用了老关系——联系了妓院的老鸨,让她帮忙促成这件事,由此而发生了一些事,顺带讲述了生活的细节,娓娓道来。每句话、每个逗号都散发着文学的光芒。
建议你去看一看。
在《活着是为了讲述》这本书的第二页,有这样一段话:下个月,我就满23岁了。我逃过兵役,得过两次淋病,义无反顾的每天抽六十根劣质香烟,在哥伦比亚的沿加勒比海城市巴兰基亚和卡塔赫纳游荡,为《先驱报》撰写每日专栏赚取聊胜于无的稿酬,天黑了,就随便在哪凑合一夜。前途一抹黑,生活一团糟……
这句话画面感真是太丰富了。当读这段话的时候,脑海中立马呈现出一个20郎当岁的文学青年,也许还在大学读书,留着盖到眼睛的长发,穿着松松垮垮的汗衫,宽松的裤子,一手拿着一份文学报纸,一手拿捏着香烟,在年代久远的街道上踱步,这条街道上有书店、咖啡馆或者报社……如果你喜欢看电影的话,这个画面你一定在某个经典的电影里看过,似曾相识;也许会让你想到韩寒、许知远,如果你对他们够了解的话。
这段话的信息量颇丰。逃过兵役、得过淋病(还两次)、每天抽六十根劣质香烟、撰写每日专栏,虽然寥寥数语,却每个词都引人遐想,期望接着往下读,去探索背后的故事。
这段话的文学性很高,看起来是简单的叙述,却把想要表达的东西表现的淋漓尽致,每句话都值得细细品咂。
这本书很厚,有450页,但也只介绍到前半生。买来之后几度放下。因为里面描写的事情很琐碎,很多地方花大量篇幅去介绍时代背景,讲述当时哥伦比亚(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这是一个国家)国内政治、**,令人乏味;而且里面的人名都很长,常常分不清谁是谁,要翻到前面去回顾。但又几度拿起,因着对马尔克斯的极度信任——觉得不读完就是损失;更因着对马尔克斯叙事文风的深深迷恋。
马尔克斯是有天赋的,不仅在文学方面,还有音乐等等,稍加练习就能做得很好;他也是有短板的,比如数学,常人觉得很正常的事情,他却觉得难到不行。这是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最直观的感受,尤其是他在一些领域的天赋,能把读者气的直跺脚,慨叹上天为何如此不公。这让我想到了钱钟书考上清华的故事,也许凡是在一个领域能成为大师的都是需要一些天赋的,勤奋固然很重要,但是缺了那一点天赋是做不到极致的。
马尔克斯在这本书的第四页写到:我按照当年的方式,用头一根的烟屁股点下下一根,一边吸烟,一边重读威廉?福克纳的《八月之光》。当年他是我最牢靠的精神导师。
《活着是为了讲述》读完一半的时候,我就迫不及待的去买了《八月之光》,那段时间下班之后回到家里洗完澡,就泡上一壶茶,坐在躺椅里一会儿看《活着是为了讲述》,一会儿看《八月之光》,直到腰酸背痛、夜深人静,爽到不能自己,似乎已活在了书中,不再有自己。
这本书仅仅描写了马尔克斯的前半生,还没有写到《百年孤独》的创作过程,马尔克斯已经于2014年去世,我们再也见不到这位大师后半生的自传了,这是让人异常觉得遗憾的地方。无论怎样,马尔克斯留给后人的文学作品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仅以此文向一生放荡不羁的马尔克斯致敬。
第五篇:选择大于努力
选择大于努力
人往往都是行动的矮子,每次只说不做。面对中考失利,父母操心,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学校来继续。安徽华夏旅游学校专注航空服务、高铁乘务、学前教育、旅游管理(导游、高星级酒店)、电子商务、高尔夫六大专业,可以帮忙你消除迷惑,寻找一条通向成功的捷径之路。机会不容错过,更不容等待,如果你想成功,那就改变现状,让自己有一个可以成功的方向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