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访虎》有感】起于拼搏乱于忐忑陷于囹圄

时间:2019-05-15 16:17: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访虎》有感】起于拼搏乱于忐忑陷于囹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访虎》有感】起于拼搏乱于忐忑陷于囹圄》。

第一篇:【读《访虎》有感】起于拼搏乱于忐忑陷于囹圄

【读《访虎》有感】起于拼搏 乱于忐忑 陷于囹圄

孔德伟

读完《访虎》一书,不经掩卷而思。文章用朴实的语言、鲜活的素材、写实的手法,将7名落马官员从“领头雁”蜕变为阶下囚的政治生涯一一呈现给读者,其立意在于警醒广大党员干部用权若持火、慎行如履冰,一旦触碰党纪国法的红线,权力寻租堆砌的浮华不过是海市蜃楼,弹指间灰飞烟灭。

纵观书中的几位主人翁或出身贫寒、或家境普通、或来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并非出身家境殷实的豪门望族。他们的成长之路往往也布满各种艰辛和崎岖,最终在组织的精心培养下,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拼搏进取,一步步从基层岗位做起,最终走向领导岗位主政一方。翻阅书中“凋零的玫瑰”回忆,在仕途升迁途中,除了组织的培养之外,其个人综合素质和执政能力也是可圈可点,简而言之为脑子活、情商高、善观察、知小节、明进退。这些话不经让人陷入沉思:一个个如此出类拔萃的官员,却为何在面对“围猎”时候,从巅峰跌落深谷,最终身陷囹圄,这其中的缘由值得深思和反省。

党性原则缺失,理想信念动摇。公权力姓“公”不姓“私”,只能围着党和人民公用,不能围着个人利益私用。纵观本书讲述的7名落马官员,无一例外的存在权利寻租、非正当利益输送问题,没有正确处理好“亲”“清”的政商关系,在面对企业和商人的金钱诱惑、“美女”公关、花言巧语的凌厉攻势下,由忐忑不安到半推半就,再到欣然接受而理所当然,最终自我医学专用而飘飘然自我膨胀,对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来者不拒。

心灵防线失守,道德品格沦丧。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就像书中主政一把手所面临的“围猎”一样,只要暗示或者表露出一点不良嗜好或非正当需求,不等其开口便已有“老乡”“哥们”提前谋划安排妥当,这无疑是在告诫我们现实中从不缺乏奸诈的为利之徒时刻准备着陷阱和火坑请君入瓮。落马官员往往从行为操守不检点开始犯错,从收受一点小金额的红包和礼金、接受违规宴请和无偿服务,逐步演变到将世俗的“礼尚往来”“兄弟义气”、商品交换的“感谢费”“运作费”等歪风当做常态,最终贪念丛生、恶胆横生而掉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7个党员领导干部的违纪违法案例彰显了中央和省委反腐治腐的决心,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本书既是落马官员的忏悔录,也是告诫和警醒读者的警示录,作为一名基层普通党员干部,需常怀“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之心,正如陶渊明在归去来兮中所言“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规规矩矩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权责是对等的,有权必有责,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对权力保持敬畏之心,公权力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乱用。党员干部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之中,也像普通人一样都有七情六欲,但必须有节度、有原则、有底线。要时刻照镜子正衣冠,不能逾越党纪国法。正所谓“书中大起大落前车之鉴,平平安安后事之师”.荣辱成败一瞬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读罢本书,深知在为落马官员虎头蛇尾的一生感到扼腕叹息的同时,也要为捍卫党纪国法的“打虎英雄”拍手称快,正是他们让纪律“带电”,让制度“长牙”.

第二篇:读于丹论语有感

读于丹论语有感提起《论语》 对多数人而言是熟悉的,古旧枯燥的文言。提起于丹是陌生的;但读了《于丹〈论语〉心得》后,对《论语》有了新鲜的别样风味,于丹也渐渐靠近了我们的心岸。认识于丹,是因为中苑所的读书活动。翻开《论语》心得,我们看到,朴素的字句后面常常闪耀着一种理想之光。现今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一些必要的链接。于丹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灰色的孔子链接了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读于丹说论语,让我领略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

“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所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于丹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能纠缠在里面,翻来覆去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

个遗憾。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其实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朋友,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人生观、世界观。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是很相信这句话的。这并不是说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即使现实的可悲的社会中真正的平等仿如天方夜谭。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的机会总会相对多一些,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处世哲学……正是在诸多可以彼此理解容纳的基础上,才会成为朋友。事实上,你不能期望贵族会从心里真正接受平民成为他们的一份子。他可能对你和蔼可亲、体贴照顾,那是一种教养、一种礼仪、一种体现自身优雅高贵的表现形式。无法通彻地了解相互的生活习俗、知识结构、文化构成等等,又何来的沟通和所谓的心灵碰撞?又谈何长久的相处、融合及接纳?

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那么什么样的朋友才算是好朋友,好朋友的标准是什么,会给我们的生活事

业带来什么样的帮助;什么样的朋友算是坏朋友,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如何来分辨好朋友和坏朋友呢? 于丹讲论语时,谈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友直就是说要为人正直,要坦荡要刚正不阿,一个人不能有谄媚之色,要有一种朗朗人格,在这个世界上顶天立地,他的人格可以映校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他可以在你犹豫不前的时候给你一种果断,这是一种好朋友;友谅,也就是宽容的朋友,其实宽容有的时候是一种美德,他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当我们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苛责还有一种批评,都不如宽容的力量来得恒久。其实有时候最让我们内心受不了的是一个人在忏悔的时候没有得到他人的怨气反而得到淡淡的一种包容,所以有一个好朋友,他会给我们内心增加一种自省的力量;宽容的朋友不会使我们堕落或者更多的放纵自己反而会让我们从他人的内心包容上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缺失。所以宽容的好朋友,是一种做人的情怀,是我们在失落时需要的关怀,是黑暗中所需要的光明。友多闻,就是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朋友,当你在这个社会上感到犹豫彷徨有所踌躇的时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广见博识为你做一个参考,来帮助自己做出选择。知道了三种好朋友,同时,还有三种坏朋友,叫做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这是三种什么人

呢?论语告诉我们,第一种坏朋友,友偏辟,就是指性情暴躁的朋友。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情况,当你还需要理智判断的时候,你的朋友却先自盲目下定了结论,这种暴躁的朋友往往因为盲目的激情影响你的判断,让你做出可能永远无法挽回的后果。第二种叫做友善柔。跟第一种相反,是说那种脾气特别优柔寡断的朋友。要知道,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竞争激烈,很多时候,机遇在我们面前只是一晃而过,你必须果断的去把握它,而善柔的朋友往往干扰了你的思维,使你犹豫不决,这种朋友总是让你错失良机。第三种,也是最坏的一种朋友,友便妄,就是那种不择手段来谋取个人利益的小人。他们往往会打扮出来一副善良的面孔,来博取你的信任,直到你发现被他利用,而这时往往你已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好的朋友是良师,他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思想、行动,令你觉得快乐幸福,生活处处充满阳光;好的朋友不见得时时刻刻陪伴在身边,却可以在你需要的时候默默地站在你身边,也许仅仅是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种态度、一份默契。

但是再好的朋友,也是需要距离的。否则就是非爱行为,就是事君数,思辱矣;朋友数,思疏矣。

那么如何可以结交到好的朋友?最根本的,让自己成为善良的、乐观的、幸福的人,使自己与这些美好的品德相贴近,那么至少可以在与这样美好的人相遇时共品一杯茶。

其实,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与朋友相处,考验的是我们的眼光和智慧,我们读论语,听于丹讲论语,从中学习到的是一种审视、明辨的能力,是宽容、不为己甚的态度。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能够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么样的朋友,自己站在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坐标上,只有明确自己的修身养性才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他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朋友,它是一个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艺术和智慧,多一份清醒与闲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心情。

《论语》的另一精华所在,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在今天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重要。

孔子说,“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君子因为有心态的平和、安定和勇敢,他的安详舒泰是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小人表现出来的则是故作姿态,骄矜傲人,因为他内心多的是一股躁气,气度上便少了一份安闲。

所以技巧不是最重要的,而技巧之外的东西则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感悟。

如果你的心很敞亮,很仁厚,你有一种坦率和勇敢,那么你可能会收获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每个人都愿意把美好的东西告

诉你;但是如果你与此相反,那么即使是有教无类的孔子,他也不见得会对牛弹琴。

孔子说过,一个人能够听你讲道理但是你没去跟他讲,就叫“失人”,你就把这个人错过了,不好;相反,假如这个人根本就不可理喻而你偏和他讲道理,那就叫“失言”,也不好。

你要想做一个别人愿意和你交流,也可以和你交流的人,最关键的是你要有一个敞亮的心怀。这就是《论语》中所提倡的“坦荡荡”的心境。

这种心境和胸怀,既可以弥补你先天的遗憾,也可以弥补你后天的过失;同时能使你有定力,有真正的勇敢,使你的生命饱满、充盈,让你有一种大欢心,让你的人生有最大的效率,让你的每天进行着新鲜的轮回,并且把这些新鲜的养分疏导给他人。

《论语》给我们的,不只是做人、处事、交友的一些借鉴,还是一个人生动态的系统,不可断章取义、不可僵死地去理解。这些古圣先贤的思想精华,当在血液中流动起来的时候,欢欣的态度本身就是今人对于古典最高的致敬!

Jc

2007-4-11

第三篇:读于丹《论语》有感

读于丹《论语》有感

早就听说的于丹老师的大名,也经常从电视上看到她的一些精彩片段,终于有一天,手捧着于丹老师的《论语》,感怀着里面精彩的只字片语,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自己的心仿佛豁然开朗了很多。

孔夫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这么多学生,也是家家都有难心的事情。那么他们是怎样看待人生遗憾的呢?孔子的学生司马牛有一天忧伤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偏偏我没有!他的同学子夏就劝导他说:“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子夏自称自己的名字叫“商”。他的话分几个层次:既然死生、富贵这些事情都是天命所归,个人无法左右,那就要学会承认并且顺应。但保持一颗诚敬的心,减少过失,对他人谦恭有礼,却可以通过提高自身修养做到的。一个人能做好自己,普天下的人就会爱敬你如同手足兄弟。所以,做一个有良好修养的真君子,又何愁没有兄弟呢? 尽管这段话不是出自孔子之口,但代表了《论语》所倡导的一种价值观念: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读《论语》,让我领略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

每一个人走上社会的时候,都会怀抱一种理想和憧憬,希望能够有所作为。但是为什么这些理想在现实中会一一破灭?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是我们的“恒心”

不够。我们在兴奋、激情的驱使下,在众多选择中摇来摆去,难以决定。这还是是缺乏“恒心”的表现。

有一句谚语说得好:两朵云只有在同一高度相遇,才能成雨。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用恒心来面对所有的困难,才能跨越失败,收获成功。

我是一个启英幼儿园的语训教师,工作中也曾不断地接受挑战,遭遇困难和挫折。但是,当生活的困难来到面前的时候,我选择的是勇敢地面对,用自己的恒心来解决一切的难题。作为语训教师,也曾经有过很多困惑,为课堂教学的不如意而苦恼,为家长的不理解而难受,为教研组的深入研究而焦躁,为幼儿园的工作而忙碌顾不上家庭。但是,当你用另一种视野去关注身边人的时候,你发现,只要你不懈地追求,你就会获得周围的支持和鼓励,你就会收获另一种心情。所以,不要气馁,不要烦躁,收获一种心情,就会收获一种成功。于丹和她的《论语》,将千万颗心中的一心之得呈现于观众读者,解读当下社会和生活,让我们豁然开朗,让我们坦然微笑,还让我们掩卷而思。

第四篇:读于丹庄子有感

《于丹〈庄子〉心得》之总有路可走读后感

在于丹的书中是这样写道的: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们总会遇到种种困难,有的人天生丑陋,有的人身有残疾。

而善于讲寓言的庄子,却借用一个个或身有残疾,或外表丑陋的怪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无论人生遇到什么情况,世界上总有路可走。庄子在《人世间》篇中写过一个叫支离疏的人。他的双肩高过他的头顶,头低到肚脐以下,他的五脏六腑都挤在后背上,还是一个驼背。他就像是一个怪物一样。像他这样的人怎么样生活呢?据说他替别人缝衣服,洗衣服,足以养活自己。写到这里我不经想说:像支离疏这样的人,他只要自食其力,一样可以养活自己,那在我们当今社会的现实中,也有这样的人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会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有一个武汉的男孩叫舟舟,他是患有先天智障的孩子,大家应该听说过吧。他的智力相当于三四岁的儿童,而且再也没有成长发育。但他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世界—音乐世界。

每当有大型的交响乐演出的时候,指挥在前台,他在后台,一个人心醉神秘地指挥。他跟音乐好像有一种超越任何知识的默契。后来他不仅家喻户晓,还可以站在国际舞台上参加比赛。舟舟的故事应该说是一个生命奇迹。

庄子告诉我们

在天地之间,如果一个人真的顺应生命形态,那么首先把这些遗憾和残缺都接受吧,不要委屈,不要较劲,而是想怎么样使自己更好。而那些表面看起来稀奇古怪的甚至形貌恐怖的人,他们的内心有一种大境界,是我们健全人不能比拟的。看了庄子的文章我想到一句名言:这个世界上无所谓垃圾和废物,所谓废物,只是放错了地方大的财富。有很多财富无非放错了地方。

无论他们是后天受刑罚的,还是先天残疾,无论是肢体上残疾,还是智力上有缺憾,他们都是我们的镜子。

想想自己,我有些惭愧,我没有在他们的残缺里面照健全,反而在我自己的健全中照出了残缺。我不应该有时埋怨上天,埋怨这个不好,那个不公平……,跟他们相比我觉得自己很渺小。

我想这篇文章就是庄子对于我们今天的人们一种最好的启示。我相信每个人都应该保有一颗平常心,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只要相信“世界上总有路可走”心情就会轻松很多,事情也会迎刃而解。

初二(3)班 马天惠

《于丹〈庄子〉心得》之总有路可走读后感 马天惠 900字

第五篇:读于漪文章有感

读“教育的姿态”学科德育重在融合一文有感

“教育的姿态”于我来说是一本厚重的书籍,书中囊括了于漪老师从教60年来发表的各类文章和讲稿,是一本揭示教育本源、展示教育奥秘的教育职场秘笈。需要细细品味、慢慢研读。在读到“学科德育重在融合”一文时,我觉得与现在提出的大德育观不谋而合。用时髦的的话来说就是,德育融合应该成为教师工作的新常态。作为我们一线教师,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应该是一个仅处于指导性的、意识形态上的空化概念,而是一个需要我们努力“物化在课堂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中的现实任务。”

下面我就来谈谈美术学科中德育资源开发的一些初步探索:

一、学科教材蕴涵的德育元素

从学科教材中挖掘其蕴涵的德育元素需要一个教材德育化处理的过程。所谓的教材德育化处理,就是说将教材中本身存在的或可以结合的“德育元素”通过一定的教材处理进行挖掘和融合,实现学习与育人的价值统一,和谐发展。

具体来说有两种途经:

1、教材本源中的德育元素——从教材的本源中发现和提炼德育的价值元素,通过一定的活动载体予以实现。

在我们的学科教材中,如果我们认真负责地去作些深层次的挖掘,我们会发现学科教材的本身蕴涵着许多在我们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以小见大”得以运用的德育元素。

这种德育元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显性的德育元素。这体现在教材中的有:如《我的好朋友》等各种绘画人物的课程,可以渗透“友谊、亲情、奉献等的教育”;《游泳真快乐》等的教材中,可以渗透“面对困难勇敢去克服和面对弱势同伴努力去帮助的品质与精神的培育”;《绿色植物》系列教材中可以渗透珍惜绿色、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环保意识的培育。还有如《参观博物馆》,可以渗透“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认同感,以及对自身未来成长的一些思考”等。另一种就是隐性的德育元素。如《国画系列》、《欣赏》等内容都蕴涵着充分的人文精神与“美”的教育的养分。

2、教材外延的德育元素。

我们在关注和发挥教材本身的德育价值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教材外延的德育元素,因为,我们的学科中有许多教材是可以进一步加以“资源的开发,从而让我们的教材体现出更高的育人价值”。如将教材与现实生活中的热点、典型人物结合,使其产生更高的德育价值。如我们的各类国内外艺术家介绍等,以及身边的一些热点,通过一些小事例,将学生引入更广的视域去认识。如从马蒂斯的野兽派绘画和毕加索的立体派绘画中辨析“何为美与丑,评判标准又是什么?”;从徐悲鸿的绘画《愚公移山》中去认识“人总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再从绘画世博会,让学生了解世博口号的内涵,理解人与社会、大自然应该如何和谐相处的理念。

二、教学活动中预设与生成的德育元素

1、预设性德育元素。

这种德育元素的价值体现是依靠执教者在备课的过程中进行预设的,如在设计《下雨了……》教学时,我预设了几个绘画场景,让学生说说应该怎么办?“放学回家时,看到没带伞的小朋友不能回家……”、“看到小朋友不小心摔了一跤”、“爷爷奶奶急匆匆的给你送来了伞”等等,其用意很明确:要学会分享、学会感恩、学会关心他人。又如在设计“警察叔叔”的教学活动中,特意让小朋友讲述“你对警察叔叔的印象”环节,通过各种生动事例,让学生了解警察叔叔职业的辛苦和特殊性。这里正存在着一个设计者的“德育用意——假设社会没有警察叔叔的维护,我们还会这样快乐和安全吗?”

2、生成性德育元素。这种德育元素的生成是有着一定偶然性的,需要教师的敏感性和教学机智。如在一次小组合作活动中,某生因为有些特殊,几次分到一些小组时被一口同声的“予以了坚决的拒绝”,这使我措不及防。我马上意识到这是一种非常不正常的现象,而且隐约感觉到这是一种不健康的“集体保护主义”,因为他们都不想被这位外来者拖后腿。我没有强硬命令孩子们“被动接受”,而是又宣布了一个特殊的规定:哪个小组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基础上,又能帮助这位同学一块完成绘画的,在评奖时可以考虑同等条件下优先获奖。这下马上有几组同学表示可以接纳,这就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偶然生成的蕴涵极高德育价值的教育场景。

三、学生榜样的德育元素 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对象学生,他们本身就是德育价值的蕴涵者和体现者,如果我们将自己的目光敏锐的、及时的触及到孩子们中间去,注意到他们,那我们就会发现蕴涵在他们身上值得同伴学习的、鲜活的德育元素。我举一些就近来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案例:如:蒋伟鸿、龚向旭、刘明硕等等,他们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而进步的动力源之一就是我给他们树立了班级中榜样,我平时积极表扬班中优秀学生和进步明显学生,一些学生因此而明确了自己进步的目标。所以利用孩子们中的榜样进行教育其价值是巨大的。

四、学科管理中的德育元素

所谓学科管理中的德育元素是指:蕴涵在执教者学科管理的措施中的德育元素。我在我的学科中尝试执行一项管理策略——“组长负责制”,根据优、良、一般的分类原则,我把学生拆为若干小组,即4——6人为一组,然后从中选出组长,明确组长的权利:1.主动帮助组内绘画上需要帮助的同学。2.负责约束组内同学画画时的纪律问题。3.负责下课时组内卫生保洁。对于组长我采用任免制,一段时间后,组内同学认为做的不好的组长要予以引咎辞职,再让学生自我推荐新的组长。得到同学拥护的、有一定实际效果的,我会适当给予组长和全体组员进行奖励。他们作为我的小助手,发挥了我左膀右臂的作用。应该说,组长负责制实施以来正发挥着它的作用:好多组长都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己干部身份的责任意识,自身也得到了锻炼,组内同学也因为有人监督自觉了许多。而这种组长负责制的背后,从德育价值来说,这是一种同伴互助的教育,引导孩子们学会自律、自控、自强,为团队意识、责任意识的培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认识。如文中于老所说“德育有其自身的规律,要立竿见影,毕其一役是不可能的;需要的是对学生满腔热情的爱”。相信,只有“大德育观和谐统一在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角落”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焕发生命活力,这是于漪老师编这本书的初衷,更是二期课改的精髓所在。

下载【读《访虎》有感】起于拼搏乱于忐忑陷于囹圄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访虎》有感】起于拼搏乱于忐忑陷于囹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访"虎"》有感】以人为镜方知得失

    【读《访"虎"》有感】以人为镜 方知得失一个星期的时间,我把《访虎》一书细细研读完成。掩卷沉思,感触良多,内心无比沉重。"人之初。性本善。"人生来本是善良的,谁也不想被别人......

    读《访虎》有感 访虎反腐纪实心得体会

    读《访虎》有感 访虎反腐纪实心得体会最近读了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纪委宣传部编写的《访虎》一书,心有触动,久未平静,遂将点滴感受记述下来,留下所学所获,也用来鞭策自己,助学习、成......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读完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心灵有所触动:它使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让我领略到了一种独特的智慧,一种正确的心态,一种融入到当今社会中理性的道德, 在我的心......

    读《于丹论语感悟》有感

    读《于丹感悟》有感 黄冈小学 赵晶莹 人生是一艘驶向未知的航船,在光怪陆离精彩无限而又充满艰难险阻的航程中,我们需要有大智慧为我们保驾护航,我们需要知识的力量作为奋勇前......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近日拜读了于丹的《论语心得》后,感触颇深…… 我想《论语》给予我们现代人的意义就在于让那种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现代的规则之下圆润地融合成一种有效......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读了《于丹〈论语〉心得》之后,才突然发现两千五百年前的哲学思想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得如此紧密;原本晦涩深邃的宏篇巨著原来传递的是这样一种简单......

    读《庄子行于山中》有感

    读《庄子行于山中》有感 我读了《庄子。山木》中的庄子行于山中这个故事,受益匪浅。有一天,庄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伐木的人站在旁边却不去砍这棵树。他的学生......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今年学期初学校组织全校教职工看了于丹教授的《论语》,听了她对《论语》的解读,使我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其实《论语》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