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五》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胡颖,字叔献,潭州湘潭人。父,娶赵方弟雍之女,二子,长曰显,有拳勇,以材武入官,数有战功,颖自幼风神秀异,机警不常,赵氏诸舅以其类己,每加赏鉴。成童即能倍诵诸经,中童子科,复从兄学弓马,母不许,曰:“汝家世儒业,不可复尔也”。遂感励苦学,尤长于《春秋》。
绍定三年,范讨李全,檄颖入幕,颖常微服行诸营,察众志向,归必三鼓。后全败,遣颖献俘于朝,以赏补官。五年,登进士第,即授京秩。历官知平江府兼浙西提点刑狱,移湖南兼提举常平。性不喜邪佞,尤恶言神异,所至毁淫祠数千区,以正风俗。衡州有灵祠,吏民夙所畏事,颍撤之,作来谂堂奉母居之,尝语道州教授杨允恭曰:“吾夜必瞑坐此室,察影响,咸无有。”允恭对曰:“以为无则无矣,从而察之。则是又疑其有也。”颖甚善其言。
以枢密都承旨为广东经略安抚使。潮州僧寺有大蛇能惊动人,前后仕于潮者皆信奉之。前 守去,州人心疑焉,以为未尝诣也;已而旱,咸咎守不敬蛇神故致此,后守不得已诣焉,已而蛇蜿蜒而出,守大惊得疾,旋卒。颖至广州,闻其事,檄潮州令僧舁蛇至,载以阑槛,颖令之曰:“尔有神灵当三日见变怪,过三日则汝无神矣。”既及期,蠢然犹众蛇耳,遂杀之,毁其寺,并罪僧。
颖为人正直刚果,博学强记,吐辞成文,书判下笔千言,援据经史,切当事情,仓卒之际,对偶皆精,读者惊叹。临政善断,不畏强御。在浙西,荣王府十二人行劫,颖悉斩之。一日轮对,理宗曰:“闻卿好杀。”意在浙狱,颖曰:“臣不敢屈太祖之法以负陛下,非嗜杀也。”帝为之默然。(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五》)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进士第,即授京秩。秩:俸禄。
B.咸咎守不敬蛇神故致此臣 咎:责怪。
C.援据经史,切当事情 切:符合。
D.不敢屈太祖之法以负陛下 屈:曲解。
9.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胡颖“不喜邪佞”的一组是(3分)()
①成童即能倍诵诸经 ②所至毁淫祠数千区
③吾夜必瞑坐此室,察影响,咸无有 ④尔有神灵当三日见变怪,过三日则汝无神矣
⑤遂杀之,毁其寺,并罪僧 ⑥荣王府十二人行劫,颖悉斩之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颖自幼风神秀异,机警不常,他想跟从哥哥学习弓箭骑马,但母亲勉励他要承继世代读书的家风。
B.胡颖拆除衡州一座灵祠,修建了来谂堂奉养母亲,他怀疑这会带来不好的影响,于是在晚上独坐在屋子里观察。
C.潮州的百姓和先后在潮州任职的官员都信奉并礼敬寺庙里的一条大蛇,胡颖用事实向大家证明这不过是条普通的蛇而已。
D.胡颖博闻强识,出口成章;他为官正直,刚毅果断,面对皇帝意有所指的问询,他也能坦然直言相告,令皇帝无言以对。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赵氏诸舅以其类己,每加赏鉴。(3分)
译文:
(2)颖常微服行诸营,察众志向,归必三鼓。(4分)
译文:
(3)檄潮州令僧舁蛇至,载以阑槛。(3分)
译文:
试题答案:
三、12分。8.D。屈:使……弯曲,引申为枉曲。
9.C。①表现的是胡颖聪明好学,⑥表现的是胡颖“临政善断,不畏强御”。
10.B。胡颖“必瞑坐此室,察影响”是为了证明并无神异之事。
四、23分。11.(1)赵家的几位舅舅认为他很像自己,常常对他加以称赏和品评。
(看懂意思+字字落实+文脉贯通。类,像。每,常常。)
(2)胡颖经常穿着一般人的衣服在各军营间行走,观察了解士兵的想法和动向,三鼓时分才回来。
(看懂意思+字字落实+文脉贯通。微服,穿着一般人的服装。诸,兼词,“之于”。)
(3)下公文至潮州命令寺僧把大蛇抬起来,用栅槛把它关在里面。
(看懂意思+字字落实+文脉贯通。檄,下公文。舁,抬。)
第二篇:《宋史列传》练习题及答案
《宋史列传》
刘福,徐州下邳人。少倜傥,魁岸有膂力。周显德中,世宗征淮南,福徒步谒见于寿春。世宗奇之,因留麾下。每出战,则令福率卫士为先锋,与破紫金山砦。淮南平,录功授怀德指挥使。
宋初,迁横海指挥使,率所部隶步帅刘光毅,由峡路征蜀。比至成都,孟昶已降。大将王全斌部送降卒归京师,至绵州,降卒盗库兵,劫蜀旧将全师雄以叛,焚庐舍,剽财货以去。刺史成彦饶以同、华兵百余人守其城,全斌遣米光绪将七百骑及福所部以屯护之。光绪尽杀师雄妻孥,师雄领叛卒,益聚村民十余万众,攻城益急。会龙捷指挥使田绍斌率精锐百骑,由东山西北行,福领所部由山南行,出贼不意,夹击之。贼众大溃,斩首及溺江死者以万计,以功授虎捷都虞候。继隶曹彬麾下,平江南。还,授指挥使,领蔚州刺史。从太宗克并、汾,迁马步都军头、武州团练使。端拱初,出为洺州防御使。二年,改雄州防御使兼本州兵马部署。雄州地控边塞,常屯重兵。福至部,按行城垒,调镇兵以给缮完,出私钱以资宴犒,寇虽大至,而恃以无恐矣。淳化初,迁凉州观察使、判雄州事。二年,卒,年六十四。赠太傅。
福虽不学,而御下有方略,为政简易,人甚德之。领雄州五年,郡境宁谧。福既贵,诸子尝劝起大第,福怒曰:我受禄厚,足以僦舍以庇。汝曹既无尺寸功以报朝廷,岂可营度居室,为自安计乎?卒不许。既死,上闻其言,赐其子白金五千两,使市第宅。
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比至成都,孟昶已降比:邻近
B.为政简易,人甚德之德:感激
C.我受禄厚,足以僦舍以庇僦:租赁
D.赐其子白金五千两,使市第宅市:购买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福御下有方略,为政简易的一组是()(3分)
①每出战,则令福率卫士为先锋,与破紫金山砦。
②福领所部由山南行,出贼不意,夹击之。
③从太宗克并、汾,迁马步都军头、武州团练使。
④出私钱以资宴犒,寇虽大至,而恃以无恐矣。
⑤领雄州五年,郡境宁谧。
⑥福既贵,诸子尝劝起大第,福怒曰:我受禄厚,足以僦舍以庇。
A.①②⑥B.②④⑤C.③④⑥D.①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福年轻时身材高大魁梧又很有力气,因此世宗认为此人很有特点,于是他留作部下。
B.在王全斌押送降卒回京的路上,降部中的盗贼劫持了全师雄并且烧毁房屋,抢夺财物。
C.刘福跟随太宗攻下并州、汾州后先升后降,在被贬为洺州防御使两年后,又一次改任。
D.刘福最终也没有答应建造气派府第的请求,因为他认为依靠俸禄所住的地方已经足够。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福至部,按行城垒,调镇兵以给缮完,出私钱以资宴犒,寇虽大至,而恃以无恐矣。(5分)
译文:
(2)汝曹既无尺寸功以报朝廷,岂可营度居室,为自安计乎?(5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A
2.B
3.D
4.(1)刘福到了属地,巡视城池防御工事,抽调镇守兵卒来修缮加固工事,拿出自己的钱财来充当宴享犒劳的经费,敌人虽然大规模来进攻,我方却依靠刘福的准备部署而无所畏惧。(按行、给缮完、恃各1分,句意2分)
(2)你们这些人没有一丁点功劳来报答朝廷.怎么可以建造房屋,做使自己安乐(自安可意译为自己贪图安乐)的打算呢?(汝曹、营度、为计各1分,句意2分。)
第三篇: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及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卷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1拜授予官职为上卿,2以凭借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3为是赵宦者令缪贤4舍人门客。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5遗送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6徒见白白地被欺;欲勿予,即7患担心秦兵8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9知了解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10幸宠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11势情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12质同“锧”铁砧请罪,则13幸侥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14幸幸好赦臣。臣15窃私下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16宜应该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17不同“否”?”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18奈何怎么办?”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19曲理亏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20均权衡比较之二策,宁许以21负使…..承担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22必如果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23完保全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24指示指点给…..看王。”王授璧。相如因
持璧25却后退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26负依仗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27逆违背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28严尊重大国之威以29修修饰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30列观一般的宫殿,指章台,礼节甚31倨傲慢,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32急逼迫臣,臣头今与璧俱33碎撞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34睨斜视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35固坚决请,召36有司案主管官,同“按”察看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37特只是以诈38佯假装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39九宾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同“傧”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40度估计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41舍安置住宿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42衣穿衣褐,43怀怀藏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庭,44引延请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45坚明约束坚守信约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46间从小路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47一介一个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48汤镬一种酷刑,用开水烹煮犯人。49唯希望大王与群臣50孰同“熟”仔细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51引牵,拉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52遇对待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53卒廷最终在朝堂见相如,54毕结束礼而55归使….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56使出使不辱57于被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其后秦伐赵,58拔攻下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59为结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60毋不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61度估计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62望念头。”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63鼓弹奏瑟。秦御史64前书上前写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65为弹奏秦声,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66如前进上前进献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67刃用刀杀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68靡后退。于是秦王不69怿高兴,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70寿祝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71加胜致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72罢完了结束,归国,73以因为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74右上。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75素向来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
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76列排列位次。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77引掉转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78所以……的原因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79同列相同的位次,廉君80宣宣扬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81羞以…..为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82不肖不才,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83孰与和…..相比,哪一个(更)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84驽无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85徒只是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86所以…...的原因为此者,以87先以….为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88负背着荆,89因通过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90宽宽容之至此也!”91卒相与最终互相欢,为刎颈之交。
二、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
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质,同“锧”铁砧 2.可予不
不,同“否” 3.臣愿奉璧往使
奉,同“捧” 4.拜送书于庭
庭,同“廷”议政的朝堂 5.召有司案图
案,同“按”察看 6.设九宾礼于廷
宾,同“傧”
7.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缪公,同“穆公” 8.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同“熟”仔细 9.为一击缻
缻同“缶”盛酒浆的瓦器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均之二策
形作动,权衡 2.宁许以负秦曲。使动,使….承担
3.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名作状语,向西
4.臣请完璧归赵
形作动,保全 5.乃前曰
名作动,上前 6.怒发上冲冠
名作状,向上 7.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形作动,尊重 8.大王必欲急臣
形作动,逼迫 9.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形作动,撞碎 10.秦王恐其破璧 形作动,撞破 11.舍相如广成传 名作动,安置住宿 12.乃使其从者衣褐 名作动,穿衣 13.怀其璧
名作动,怀藏
14.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形作动,坚守;动作名,盟约 15.间至赵矣
名作状,从小路 16.卒廷见相如
名作状,在朝堂 17.毕礼而归之
使动,使…..归 18.秦御史前书曰
名作动,上前 19.令赵王鼓瑟
名作动,弹奏 20.左右欲刃相如
名作动,用刀杀 21.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名作动,祝寿 22.而相如廷叱之
名作状,在朝堂 23.且庸人尚羞之
意动,以….为羞耻
24.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意动,以…..为先 25.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形作动,宽容
四、解释下列成语
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渑池之会:本指战国时赵国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秦王,为赵国立下功勋。后泛指为国立下巨大功勋。
布衣之交:平民之间的交往、友谊。也指显贵与无官职的人相交往。
负荆请罪: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自请严厉责罚。
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划线句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判断句 2.以勇气闻于诸侯
介词结构后置 3.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判断句 4.徒见欺
被动句
5.求人可使报秦者
定语后置 6.何以知之
宾语前置 7.君何以知燕王
宾语前置 8.而君幸于赵王
被动句 9.今君乃亡赵走燕
省略句 10.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省略句 11.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省略句 12.故燕王欲结于君
介宾结构后置 13.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判断句 14.谁可使者
宾语前置 15.拜送书于庭
介宾结构后置
16.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介宾结构后置 17.设九宾于廷
介宾结构后置 18.乃设九宾礼于庭
介宾结构后置 19.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被动句 20.使归赵
省略句 21.使不辱于诸侯
被动句 22.会于西河外渑池
介宾结构后置 23.遂与秦王会渑池
省略句 24.不肯与会
省略句
25.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判断句
六、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使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者
幸
大王亦幸赦臣:幸运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则幸得脱矣:侥幸
因
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 因跪请秦王:于是,就
七、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以
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借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来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传”与“示”承接
负
秦贪,负其强:依仗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权衡这两个策略,宁可答应(给秦国和氏璧)来让秦国承担(不给城)的理亏的责任。
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秦王害怕蔺相如撞破和氏璧,于是婉言道歉,坚决请求,召唤主管官察看地图,指着从这里到那里十五个城给赵国。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一个更厉害?
八、文学常识
《史记》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史记》又称《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五个体例,它们分别是“书、表、本纪、世家、列传《史记》是我国正史二十四史的第一部,鲁迅评价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九、阅读理解
1、文章第1、2段的作用是
简要介绍廉颇蔺相如的身份和地位。突出廉颇功绩地位不凡,为后文廉颇居功自傲、鄙夷蔺相如打下伏笔,同时也与后文蔺相如地位的尊贵形成对比。
2、在“完璧归赵”的段落中表现了蔺相如的什么特点? 随机应变、机智勇敢、忠诚正义、有勇有谋。
3、“渑池会”的开头和结尾对廉颇的一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体现其忠心及具有政治头脑,为下文勇于认错做了铺垫。
4、说说“将相和”中,廉颇和蔺相如性格有什么异同?
不同:蔺相如顾全大局,胸怀宽广;廉颇意气用事,争个人名位。显得狭隘。共同点:都对赵国忠心耿耿。
5、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是《史记》塑造人物的一大手法。请以廉颇为例,说说对话的作用。
廉颇的对话在课文中只有三处,一是渑池会前与赵王分别的一段话,表现出他很有政治头脑;二是在“将相和”中,他先前对蔺相如不服的一番话,表现了他的自高自大和心胸狭
窄;而后来他知过改过,负荆请罪,第三次的语言就更突出他的坦率真诚:“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6、本篇人物合传中,作者如何安排廉颇蔺相如其人其事这两条线索的?
此传以廉颇“上卿”与蔺相如“舍人”身份的对比开头,高下贵贱悬殊。先以廉颇“以勇气闻于诸侯”,不知不觉之中,埋下了日后廉颇蔺相如争功怄气的种子。文章接下去就撇开廉颇,用浓墨重彩写了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会的两个故事,通过惊心动魄的斗智斗勇的场面描写,表现了蔺相如的大智大勇。不过,在叙述这两个故事时,廉颇这条线也是隐而不断,秦王想得到赵国的和氏璧,赵王计无所出,一筹莫展,这才推出了无名人士蔺相如,使他有了一展才能的机会。在渑池会上,对蔺相如固然作了淋漓尽致的正面刻画,但也没忘记交代出廉颇与蔺相如一起建议赵王赴渑池,以及将赵王“送至境”并商定赵王万一不归所采取的对策。文章明写蔺相如的外交才能,暗写廉颇的忠勇,虚实交错,互为衬托。
蔺相如从渑池会回来后,因功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时,文章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廉颇这条线索由隐而显,与蔺相如这条线双重并行,合为一体了。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狭窄,蔺相如的豁达大度,以国家利益为重,一进一退,矛盾冲突的结果,识大体的老将廉颇终于向品德高尚的政坛新秀蔺相如负荆请罪,演出了一幕感动人心的将相和的故事。
第四篇:《宋史列传第二十一》阅读理解及答案
赵上交,涿州范阳人。本名远,字上交,避汉祖讳,遂以字称。上交身长七尺,黑色,美风仪,善谈论,素刚正,负才任气,为乡里所推。
后唐同光中,尝诣中山干王都。有和少微者亦在都门下,忌之,颇毁訾上交,都遂不为礼。上交不得志,乃南游洛阳,秦王从荣开府兼判军卫,以上交为虞部员外郎,充六军诸卫推官。从荣素豪迈,不遵礼法,好昵群小。上交从容言曰:“王位尊崇,当修令德以慰民望。王忍为此,独不见恭世子、戾太子之事乎?”从荣怒出之,历泾、秦二镇州节度判官。从荣及祸,僚属皆坐斥。上交由是知名。
晋初,废翰林学士,以上交为中书舍人、刑部侍郎。尝上言:“伏睹长兴中诏书:‘州县官在任详谳刑狱、昭雪人命者,不限岁月赴选,随给优牒,庶绝欺罔,以存激劝。’诏止言州县,未该内外职司。乞自今但能雪活冤狱,不限中外官,并加旌赏。”诏从之。俄迁户部侍郎,拜御史中丞,弹举无所阿避。
周广顺初,拜礼部侍郎。会将试贡士,上交申明条制,颇为精密,擢扈载甲科,及取梁周翰、董淳之流,时称得士。转户部侍郎。明年再知举,谤议纷然。时枢密使王峻用事,常荐童子,上交拒之。峻怒,奏上交选士失实,贬商州司马,朝议以为太重,会峻贬乃止,但坐所取士李观、侯璨赋落韵事,改太子詹事。
显德初,迁宾客。二年,拜吏部侍郎,多请告不朝,时出游别墅。世宗因问陶穀曰:“上交岂衰老乎?”穀对曰:“上交昔知贡举,放鬻市家子李观及第,受所献名园,多植花卉,优游自适。”世宗怒,乃免其官。
宋初起为尚书右丞建隆二年正月卒年六十七上交所莅官以干闻当时称有公辅器。尤好吟咏,有集二十卷,张昭为序。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一》,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颇毁訾上交 毁:诋毁 B.僚属皆坐斥 坐:受牵连
C.明年再知举 知:掌管,主持 D.多植花卉,优游自适 适:去,往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避汉祖讳,遂以字称庶绝欺罔,以存激劝
B.负才任气,为乡里所推 王忍为此
C.乃南游洛阳乃免其官
D.独不见恭世子、戾太子之事乎? 及取梁周翰、董淳之流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宋初/起为尚书右丞/建隆二年正月/卒/年六十七/上交所莅官以干闻/当时称有公辅器。
B.宋初/起为尚书右丞/建隆二年正月/卒年六十七/上交所莅官/以干闻当时/称有公辅器。
C.宋初起/为尚书右丞/建隆二年正月卒/年六十七/上交所莅官/以干闻当时/称有公辅器。
D.宋初起/为尚书右丞/建隆二年正月/卒年六十七/上交所莅官以干闻/当时称有公辅器。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赵上交是涿州范阳人。本名是远,他风度仪表俊美,善于谈论写文章,为人刚正但又很自负。
B.后唐时,赵上交曾经到洛阳投奔秦王,但秦王听不进他的谏言而听信门下小人的谗言,把他逐出幕府。
C.后周广顺初年,赵上交担任礼部侍郎,负责朝廷科举考试,他订明了有关条例,使科举能公正进行。
D.赵上交担任吏部侍郎时,由于年老体衰而经常告假不上朝,加上又被同僚陶穀诬陷,因此被世宗免了官。
9.根据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王位尊崇,当修令德以慰民望。(3分)
②乞自今但能雪活冤狱,不限中外官,并加旌赏。(4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赵上交 “刚正”的两个具体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参考答案:
5.(3分)【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B。
答案:D.“适”在此与“优游”意思相近,“满足、快乐”的意思。
6.(3分)【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掌握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B。
答案:C.连词,于是,就(A.介词,用/连词,表目的B.介词,表被动/动词,做;D.助词,的 /指示代词,这,这类)
7.(3分)【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句子的含义”及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B。
答案:A.
8.(3分)【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内容要点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
答案:C.(A.“善于写文章”“为人很自负”不符合文意;B.“听信门下小人的谗言,把他逐出幕府” 不符合文意;D.“由于年老体衰而经常告假不上朝”不符合文意,是否“诬陷”原文也未确定。)
9.(10分)【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B。
参考答案:(1)①王位尊贵崇高,您理当立美德以符合百姓的期望。(3分,“尊崇” 1分,“令”1分,句意1分)
②请求今后只要能够昭雪冤案救活人命的,不限朝中还是地方官员,都给予表彰奖赏。(4分;“雪活” 1分,“中外”1分,句意2分)
(2)①王位尊崇,当修令德以慰民望。王忍为此,独不见恭世子、戾太子之事乎?
②时枢密使王峻用事,常荐童子,上交拒之。
③弹举无所阿避。(写对一个2分, 写对两个3分)
参考译文:
赵上交,涿州范阳人。本名远,字上交,为了避汉祖的名讳,就只称表字。赵上交身高七尺,肤色黑,风度仪表俊美,善长言谈论事,一向刚正,仗着有才华而任性使气,被乡里人所推重。
后唐同光年间,赵上交曾经去中山拜谒王都。有个叫和少微的也在王都门下,妒忌上交,诋毁辱骂他,王都也就不礼遇他了。上交不得志,就南游洛阳,当时秦王从荣开府兼判军卫,任命上交为虞部员外郎,充任六军诸卫推官。从荣向来性情豪迈,不守礼法,喜欢亲近小人。上交从容进言说:“王位尊贵崇高,您理当立美德以符合百姓的期望。秦王您忍心这样做,难道不知道恭世子、戾太子的事吗?”从荣恼怒,逐他出府。上交后来又做过泾、秦二镇州节度判官。从荣遭遇灾祸,他的幕僚下属也都获罪(受牵连)被贬。上交也因此出名。
后晋初年,朝廷废除翰林学士,任命上交为中书舍人、刑部侍郎。曾上书说:“我见到长兴年间的诏书:‘州县官员在任时审理案件,能昭雪人命的,不限任职时间长短参加选拔,随时发给优待文书,可以杜绝欺瞒,以起到激励作用。’诏书止说州县官员,未提到内外职司官员。恳请今后只要能够昭雪冤案救活人命的,不限朝中还是地方官员,都给予表彰奖赏。”下诏采纳了他的建议。随即又升为户部侍郎,担任御史中丞,平时弹劾或荐官员从无讨好或回避。
后周广顺初年,担任礼部侍郎。碰上将开科考贡士,上交订立申明条例制度,十分精密,提拔扈载为甲科,并录取梁周翰、董淳等人,当时被称赞是得士。转任户部侍郎。第二年再主持科举考试,诽谤议论不断。当时枢密使王峻执政,经常推荐童生,上交拒绝了他。王峻恼怒,上奏说上交选士失实,贬为商州司马,朝议以为处分太重,碰上王峻被贬才中止,但因为所取士李观、侯璨写的赋不押韵一事,改授太子詹事。
显德初年,转任太子宾客。第二年,任吏部侍郎,常请假不上朝,时时外出到别墅游玩。世宗因而问陶穀说:“上交是不是衰老了呢?” 陶穀回答说:“上交昔日主持贡举,出卖功名放富家子弟李观考中,接受他所献的名园,种植了许多花卉,优游自了。”世宗恼怒,就罢免了他的官职。
宋朝初年,起为尚书右丞。建隆二年正月,去世,享年六十七岁。上交所担任的官职都以干练闻名,当时人们称赞他有宰相之才。上交特别喜欢作诗,有诗文集二十卷,张昭作序。
第五篇:《宋史·种放传》阅读练习及答案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种放,字明逸,河南洛阳人也。沉默好学,七岁能属文,不与群儿戏。父尝令举进士,放辞以业未成,不可妄动。每往来嵩、华间,慨然有山林意。未几父卒,数兄皆干进,独放与母俱隐终南豹林谷之东明峰,结草为庐,仅庇风雨。以请习为业,从学者众,得束脩以养母,母亦乐道,薄滋味。放别为堂于峰顶,尽日望云危坐。每山水暴涨,道路阻隔,粮糗乏绝,止食芋粟。所著《蒙书》十卷及《嗣禹说》、《表孟子上下篇》、《太一祠录》,人颇称之。多为歌诗,自称“退士”,尝作传以述其志。
淳化三年,陕西转运宋惟干言其才行,诏使召之。其母恚曰:“常劝汝勿聚徒讲学,身既隐矣,何用文为?果为人知而不得安处,我将弃汝深入穷山矣。”放称疾不起其母尽取其笔砚焚之与放转居穷僻人迹罕至太宗嘉其节诏京兆赐以缗钱使养母不夺其志有司岁时存问。母卒,水浆不入口三日,庐于墓侧。
咸平四年,兵部尚书张齐贤言放隐居三十年,孝行纯至,简朴退静,无谢古人。复诏本府遣官诣山,以礼发遣赴阙。九月,放至,对崇政殿,询以民政边事。放日:“明王之治,爱民而已,惟徐而化之。”即日授左司谏、直昭文馆,赐巾服简带。翌日,表辞恩命,诏不听其让,赐绯衣、象简、犀带、银鱼。六年春,再表谢暂归故山,诏许其请。
放终身不娶,尤恶嚣杂,故京城赐第为择僻处。然禄赐既优,晚节颇饰舆服。于长安广置良田,岁利甚博,门人族属依倚恣横。王嗣宗守京兆,放尝乘醉慢骂之。大中祥符四年四月,求归山,又赐宴遣之。所居山林,细民多纵樵采,特诏禁止。放遂表徙居嵩山天封观侧,遣内侍就兴唐观基起第赐之。然犹往来终南,按视田亩。每行必给驿乘,在道或亲诟驿吏,时议浸薄之。
八年十一月乙丑,晨兴,忽取前后章疏稿悉焚之,服道士衣,召诸生会饮于次,酒数行而卒,归葬终南。
(节选自《宋史·列传隐逸上》,有删改)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兄皆干进 干:谋求。B.尽日望云危坐 危:端正。
C.诏不听其让 让:谦让。D.细民多纵樵采 纵:释放。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放称疾不起/其母尽取其笔砚/焚之与放转居穷僻/人迹罕至/太宗嘉其节/诏京兆赐以缗钱使养母/不夺其志/有司岁时存问/
B.放称疾不起/其母尽取其笔砚焚之/与放转居穷僻/人迹罕至/太宗嘉其节/诏京兆赐以缗钱使养母/丕夺其志/有司岁时存问/
C.放称疾不起/其母尽取其笔砚焚之/与放转居穷僻/人迹罕至/太宗嘉其节诏京兆/赐以缗钱使养母/不夺其志/有司岁时存问/
D.放称疾不起/其母尽取其笔砚/焚之与放转居穷僻/人迹罕至/太宗嘉其节诏京兆/赐以缗钱使养母/不夺其志/有司岁时存问/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种放性情沉默,爱好学习。他七岁时就能写文章,不与小孩们玩耍;父亲曾令他考进士,他以学业未成、不可以妄动为托辞。
B.种放志在山林,归隐多年。他年轻时就有隐居山林的意思,父亲去世后,他与母亲一起在终南山筑庐而居,隐居长达三十年。
C.种放很有才华,深受器重。他曾以授徒为业,所著颇丰;他对策于崇政殿,答对得体,皇帝对他非常器重,屡次满足其要求。
D.种放表面退隐,内心骄横。他晚年注重浮华装饰,广置良田,恣肆骄横,行为不法,甚至诟骂驿吏,当时的舆论对他非常鄙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常劝汝勿聚徒讲学。身既隐矣,何用文为?(5分)
(2)放终身不娶,尤恶嚣杂,故京城赐第为择僻处。(5分)
答案:
4.(3分)D(纵:肆意,随意。)
5.(3分)BC正确标点为:放称疾不起。其母尽取其笔砚焚之,与放转居穷僻,人迹罕至。太宗嘉其节,诏京兆赐以络钱使养母,不夺其志,有司岁时存问。)
6.G.(3分)D(“表面退隐,内心骄横”评价不当,“态肆骄横”的是他的门人族属而非其本人,“行为不法”无中生有。)
7.(10分)(1)(5分)我常劝你不要聚集学生讲授文学,你已经隐居了,还写文章干什么?(“徒”
“身”“何……为”各1分,句意2分)(幻(5分)种放终身没有娶妻,尤其讨厌喧嚣尘杂,所以京城赐宅
为他挑选了一处僻静的地方。(“娶”“恶”“第”各1分,句意2分)
[译文]
种放,字明逸,河南洛阳人。种放性情沉默,爱好学习,七岁时就能写文章,不与小伙伴们玩耍。父亲曾让他考进士,种放以学业还没有完成、不可轻率行动为托辞。常常往来于高山、华山之间,慷慨地有隐居山林中的意思。不久父亲去世,几个兄长都营谋官职地位,唯独种放与母亲一起隐居在终南山豹林谷的东明峰,用草搭建房舍,仅能遮蔽风雨。种放把互相学习作为职业,跟从他学习的人很多,得到学生送的肉干用来供养母亲,母亲也乐从天道,淡薄美味。种放在峰顶另外构建房子,整天端正地坐立遥望云彩。每逢山中雨水暴涨,道路被阻隔断,食物缺乏断绝,就只吃红薯板采。著述有《蒙书》十卷以及《嗣禹说》《表孟子上下篇》《太一祠录》,人们很称赞他。所写诗歌很多,自己称为“退士”,曾写自传以记述自己的志向。
淳化三年,陕西转运使宋惟干提到种放的才能操行,皇上下诏派人召见种放。他的母亲抱怨说:“我常劝你不要聚集学生讲授文学,你已经隐居了,还写文章干什么?如果你真的被人知遇却得不到安身的地方,我就离开你深入到山沟的尽头。”种放称有病没有动身。他的母亲全部拿出他的笔、砚烧掉,与种放转移到山沟的尽头偏僻得人很少到达的地方。宋太宗称赞他的气节,诏令京兆府赐给他婚钱让他供养母亲,不强迫改变他的志向,有关官吏每年按时令抚恤慰问。母亲去世,三天不吃不喝,在母亲坟墓旁边构屋居住。
咸平四年,兵部尚书张齐贤说种放隐居三十年,孝敬的品行纯正至极点,简朴隐退清静,不亚于古代贤士。皇上再次下诏,令洛阳府派遣官吏到山中,给种放赠送礼物,让他到朝廷候旨。九月,种放到达朝廷,在崇政殿回答皇上的策问,皇上拿百姓和边关的事情问他。种放说:“贤明的君王治理国家,爱护百姓罢了,唯一的办法是慢慢地感化。”皇上当天就任命他为左司谏、直昭文馆,赐给头巾衣服简册腰带。第二天,种放上表辞谢皇上的恩命,皇上下诏不顺从他的谦让,赐给排衣、象简、犀带、银鱼。咸平六年春天,种放又上表谢恩请求暂时返归故山,皇上下诏准许他的请求。
种放终身没有娶妻,尤其讨厌喧嚣尘杂,所以京城赐宅为他挑选了一处僻静的地方。但是体禄的赏赐非常优厚,晚年很讲究装饰车子衣冠。他在长安广泛购置良田,每年获利很多,学生以及同族中的人依仗他患肆骄横。王嗣宗做京兆太守,种放曾经趁着酒醉辱骂他。大中祥符四年四月,种放请求返回终南山,皇上又赐给酒宴为他送行。他所居住的山林,很多平民百姓随意砍柒采摘,皇上特地下诏予以禁止。种放于是上奏章请求迁居高山天封观旁边,皇帝派内侍就着兴唐观地基建造府第赐给他。然而种放还是往来于终南山,巡视田地。每次出行官府都要供给择马乘坐,在路上有时亲自垢骂择吏,当时舆论渐渐非议他。
大中祥符八年十一月十九日,早晨起来,种放忽然取出前后奏章奏疏的草稿全部烧掉,穿道士衣服,召集门生一起在旁边饮酒,酒过几巡之后就去世了,归葬在终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