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性思维读后感

时间:2019-05-15 16:04: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颠覆性思维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颠覆性思维读后感》。

第一篇:颠覆性思维读后感

颠覆性思维读后感

(一)风斯若

作者:卢克·威廉姆斯

译者:房小冉

出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时间: 2010.8

一、为了创意而创意是创意最大的危机

这是真正经典的一句话,但是目前市场中的人很少有能了解这一点的,更不要说用这个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工作了,如果你是市场工作领域中的人,你看看周围,是不是有太多的工作伙伴、客户都在标榜自己的创意,都在以创意为最自豪的工作成绩,可是,销售业绩呢?围绕产品、宣传的创意需要与销售挂钩吗?如果这是你的问题,我会回答,不需要吗?

二、不是一切都要靠利益来评估的,道德自有价值

书中有一些小细节很有意思,一是说废除奴隶制不是因为奴隶制不再带来经济利益了,另一是说一战的胜利不全归功于英法的军队,作者在解释这两件事情的时候,都谈到了道德的价值,虽然作者想说的是思维的方式,但是细细品来,却很有一番探讨人性的味道。

三、读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现在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大家获得知识的渠道也越来越单一,但即使在这些少数的读书人之中,又有多少是知道读书的“道”呢?

读书,不在于你记住了多少,死记硬背,不过如鹦鹉学舌,不知其然亦不知其所以然,即使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背,也是多是一知半解,实际上我觉得在读书的时候,或者说是在学习的时候,被别是在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是我们想到了什么。

作为一个市场营销人,在读一本市场营销书籍的时候,难道不该想到些什么吗?也许是和自己手里的工作相关的,也许是一种新的营销方法,也也许是别的国家的营销方法可以用在自己所生活的环境……,这才是读书、学习的真谛,才有价值,否则,读书的人都像学校里的小学生一样,永远无法超越老师的知识范畴。

颠覆性思维读后感

(二)颠覆性思维浅析

最近看了一本《颠覆性思维》的书。对于颠覆性思维的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下。

书中提到颠覆性思维的路线如下:

1.提出颠覆性假设

在这个阶段,需要大胆的假设,打破理性的约束。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思维定式,我们首先要找到那些陈规旧律,想想有什么地方可以逆向思考,有什么地方可以否定,有什么地方可以调整。譬如:如果筷子不是用来吃饭的?

2.找到具有颠覆性的市场商机

仔细观察消费者和消费者的需求,找到商机,把你的假设变为现实。譬如苹果公司的设计师在苹果商店中观察消费者的行为得出“消费者在苹果店中更注重的是亲身接触的体验感受,他们从不介意通过移动或触摸这些电脑来体验。”这对于苹果公司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商机。

3.找出一些具有颠覆性的创意

譬如上面所说的苹果公司获得商机:通过科学技术在消费者和电脑之间建立一种直接的身体接触体验,让消费着产生一种实实在在的控制感。苹果公司将商机转变为创意:可以触摸操作的平板电脑,以及一系列的手势操作的交互形式。

4.将上述创意整合成颠覆性的解决方案

这一步积极让终端用户参与进来,将颠覆性创意转变为实用的市场方案。可以制作模型,并根据你的产品初始模型拍摄一段介绍视频向用户展示。在此阶段,目标消费者已经对你的创意进行了监测,并对创意进行了建设性的修改,而你也通过制作模型将创意转变为一个具有颠覆性的市场方案。

5.演示颠覆性方案

这一步是推销工作,而大部分人之所以不能接受颠覆性方案正式因为方案的颠覆性,因此如果你想让他们接受你的方案,你就要让他们充分了解你的方案所蕴涵的价值。这就考验你对于PPT演说的技巧。

试着用上面的理论来分析一个案例。

日本“大便”餐厅的案例可能比较恶俗,但却是具备颠覆性。

首先,我们提出一个颠覆性的假设,如果厕所不是用来方便的,会怎么样?

然后对餐厅的用户进行分析,用户对于餐厅的感受不仅仅局限于食物的色香味,也在于环境的独特感受。这种用户追究环境的新奇感是一个很好的商机。

而把这个商机转化为创意就是,创建一家以厕所为原型的主题餐厅。这是一个真正颠覆性的点子,甚至颠覆到常人难以接受。

开始可以做一些小范围的测试,通过用户的直接反馈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最后日本“大便”餐厅的生意异常火爆。这是他颠覆性思维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当然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我们主要还是在于分析它的思维模式。

总结下我的看法,颠覆性思维的关键在于特立独行的思维,就像苹果公司的标语“Think Different”.它是一种追求与众不同的意识。在第一阶段,任何假设都是没有对错之分的,创意往往存在于那些非理性的想法之中。而在你对常规定式提出诸多颠覆性假设的时候,你需要找出最有价值的一点,通过

市场调研与观察,根据用户目标及利益确定产品模型,并及时让用户参与鉴定,最终修改调整为成功的具有颠覆性的产品。

颠覆性思维读后感

(三)hey

作者LUKE WILLIAMS ,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咨询顾问,教育家以及颠覆性思维方法与创新战略的演讲家。

作者凭借自己在青蛙设计多年的工作经验,向读者介绍了五步颠覆性创意法则:第一步,指导你突破常规,提出颠覆性假设;第二步,针对假设发现颠覆性商机;()第三步,将诱人的商机转化为切实可行的颠覆性创意;第四步,经目标市场检验后,整合创意形成颠覆性解决方案;第五步,以颠覆性方式演示方案,说服投资者。

在介绍第五步的章节中,作者提出著名的“9分钟演示颠覆性?案”,主要围绕四个维度展开。

1、10秒抓住注意力

为什么是9分钟?

9分钟9张幻灯片强迫演讲者提高演示的精确性。

保证演讲者总是记住演示关键内容,不会错失良机。

用10秒钟时间抓住听众注意力,然后剩下的8分50秒,仍让听众保持这种关注。

9分钟演示vs“电梯说服”

2、如何让听众感同身受

介绍当前市场现状中的陈规旧律,指出问题,描述现状。

解释说明指出问题的原因(通过观察得出到结),可以利用视频,照片以及用户的话来增强感染力。

描述消费者对此的不满(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听众与己相关的感情。

3、如何制造冲突

介绍听众不知道的情况(颠覆性结论),采取打破听众期望的方式介绍,重点强调“与听众共识不符”的部分。

介绍方案中的结论如何可以颠覆市场(颠覆性商机),先回顾形成方案的主要结论和商机,然后采用与听众期望相反、颠覆性的方式传达,再用大量的支持论据进行说明。

通过熟悉的例子(类比)帮助听众理解方案的潜能,控制好奇心,找一个不同行业的参照物,完善其中你认为最具代表性、能够完美地讲你的颠覆性创意与听众已知事物相类比的句子。例如:这就像喷墨打印机中的沃尔沃xc70客货两用车;我们专注袜子就像星巴克专注咖啡,耐克专注跑鞋。

4、如何获得听众的信任

介绍如何利用商机(你的市场方案),明确方案的核心价值和主要受益。包含:1)名称;2)简述;3)通过视觉化手段展示方案如何运作;4)差异性。(指出除你以外,还有其他人也在考虑同样的问题会增加演示说服力)

鼓励改变,说明消费者与股东采纳你的方案所获得的好处(改变的动力)。消费者更针对早期受众,股东要尽可能广泛:包括供应商,合作伙伴和商业同盟。

展望未来,介绍方案更高的追求和发展的可能(理念),具备超越功能或感情上的价值。例如:just do it.理念能为企业进军其他产品领域打开大门,让听众了解方案未来的广度和宽度。

第二篇:管理思维读后感

管理思维读后感

公司组织学习了曾仕强教授的管理思维,课程中他对中国、美国以及日本人的管理思维进行了总结:

三分法:这种管理思维以中国人为代表。三分法通常一方面给人迟疑和缺乏原则、标准的感觉,但是另一方面又会给人圆融变通的感觉。

二分法:这种管理思维以美国人为代表,是目前占据支配地位的管理思维。二分法一般给人是非分别的清晰感,但另一方面也会给人一种生硬呆板的感觉。一分法:这种管理思维以日本人为代表。一分法一般给人迅速决断的速度感,但是同时也给人一种缺乏思考的盲目感。

课程分别详细介绍对比了二构成一、一内涵二的特性、优点、缺点及相应的管理模式代表,即美国式管理和中国式管理。二构成一有六个特性、六个优点及六个缺点,核心理念就是照章办事。一内涵二也有六个特性、六个优点及六个缺点,核心理念则是变动平衡。课程还介绍了一统全局思维的六个特性、六个优点及六个缺点,接着介绍了这种思维的典型代表——日本式管理的五个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管理中用三分法整合一分法和二分法的主张,即:高层采用三分法,中间干部采用一分法,而基层则采用二分法。在提出整合方法之前,则详细对比了过去社会和现代社会的诸多差异,特别是信息传递上的发展,以此来表明当前整合三种思维的可能性及必要性。

课程重点总结了中国的太极思维、中国人的言行标准、中国人的综合考量 中国的太极思维,首先介绍了中国人的基本精神,即以不变应万变,同时解释了这种基本精神形成的原因。接着介绍了中国人的基本信条,即随机应变,并详细分析了随机应变和投机取巧的差别。然后又介绍了中国人的基本立场,即深藏不露,并分析了深藏不露的妙用。最后介绍了中国人的矛盾心态及其具体表现。中国人的言行标准。首先介绍了中国人的心灵状态,指出中国人的心灵自由从容。接着指出中国人一切以人为本的观念及其三个具体方面,即:人为万物之灵、人是自己主宰,以及人能心想事成。再接着详细介绍了中国人的三个衡量标准、拉长补短的六个表现、中国人的六个判断标准、一切为子孙着想的五个方面。最后则着重介绍和分析了中国人的六个基本态度,尤其强调了趋利避害、寻求合理点的态度。

中国人的综合考量。首先介绍了中国人的复合标准、质量管理以及必要修养。其次介绍了现代中国人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指出现代中国人所应该具有的素质,即尊重传统文化,不盲目崇外。

最后则提出21世纪中华文化将有可能成为主流文化,并指出了现代中国人应该做的五个方面的工作:

1.文化遗产丰富: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传世文献也是浩如烟海。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中蕴藏着深厚的思想精华,中国人如果能够充分运用这笔财富,就一定可以找到整合、并发扬传统文化的适当途径。

2.人口众多:中国人口众多,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一左右,具有充足的人力资源,足以为各个领域预备大量的人才。如果能够从中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对传统文化进行研究、整理和改造,定能使中华文化和现代社会顺利接轨。

3.市场繁荣:中国市场广大,并且正日益繁荣,这将使人民生活水平极大地提高,从而带来文化事业的繁荣。所以中华文化就更应当借助文化繁荣的大背景,抓住机遇提升自己的时代品格。

4.交通发达:现代社会交通发达,这为文化的迅速传播和频繁交流提供了极佳的便利条件。通过迅速传播,中华文化可以扩大自己的世界影响;而频繁交流则更有利于中华文化深入了解其他文化的特质,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生命力和活力。

5.不数典忘祖:现代中国人自身必须尊崇传统文化,不数典忘祖,才能真正有诚心、耐心和信心去复兴中华文化。

第三篇:决策思维读后感

《决策思维》读后感

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生活中方方面面都需要我们做出决策。迅速处理好大量的信息,有效做出决策并得到高效执行,是我们个人成长及企业经营获得成功的关键。从个人角度来看,通过阅读王嘉陵女士的《决策思维》这本书获益匪浅,无论是为个人日后工作和生活做决策还是有效融入公司都给予了许多指导性的意见。相信以后通过对此书的反复学习,不仅可以提高个人做决策的能力,同时也增加对公司高效、高质理管理决策的理解能力。

本书共十章,可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决策的真正含义进行了界定,并指出了决策的陷阱;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决策内容所包括的三个重点,即GPA;第三部分阐述了决策过程高质量的三个重点,即IPO;最后一部分就是文章的总结。

本书第一部分对决策的定义清晰而且深刻。不能对决策的含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自然难以做出明智的决策。反思自己过去,确实没有完全把握住决策的内涵,所以往往做出来的决策最后并非能让自已满意。王老师指出:决策就是一组具有长远影响的决定,是一系列的资源分配。从决策的定义可以看出,决策的目的就是为了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因为资源是有限的,不明智的决策将会导致有限资源会被白白浪费。另外,每做出一个决策都是有机会成本,如果决策不是高效、高质量的,我们所面临的机会成本将会很大。

因此,做出高效、高质的决策意义重大。那么,怎么才能做出高效、高质的决策呢?文章指出高意愿和高能力是两大主要决定因素,其实在决策中意愿与能力的配比就相当在于在财富追求中欲望与能力配比。对于决策而言,高意愿代表从主观层面决策者有做出明智决策的欲望,高能力代表决策者具有实施过程中的客观能力。

此后,文章指出了决定的六个心理陷阱及管理决策的三大陷阱。这些陷阱是需要我们日后必须铭记的,增强对这些陷阱的了解,将来就会无形中减少掉入陷阱的机率。就个人而言,感受深刻的是管理决策过程的问题陷阱及机会陷阱,这两大陷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对于问题陷阱,我们平时做出决策往往是以现存问题作为决策的起点,以解决问题作为目标,问题不来我们往往懒得去思考好的决策了。我们应当首先定下明确的目标,做出的决策的目的就就是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另外,对于机会陷阱,是指我们常常陷入只有一个选择的情况下就做出了决策。对于决策者,要做的是“选择题”,而不是“是非题”,所以我们要打破狭隘的目光,当我们缺少选择方案,明智的做法并不是牵强做选择,应该是探索更广阔的路径。

本文的第二大部分阐述是高质量的决策所必须的三大决重点,即GPA系统化方法,其中G代表目标,P代表优先级,A代表可选方案。目标既是起点又是终点,对于个人而言主要是要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于团队而言,更是要确立一个明确、共享的目标。目标明确可以避免我们埋头苦干而不明方向,明确阶段性的目标更是可以帮助我们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共享有助于确定团队共同的前进方向,并增强团队互助合作;优先级要求我们弄清事情的轻重缓急,这是我们做事顺序有效法则,永远从重要的事情做起,对无关紧要的事要进行必要的取舍;可选方案要求我们进行有效创新,往往更好的方案隐藏在开放性思维之中。要考虑多种方案的可行性,不要轻易的接受显而易见的方案。任何决定都不会比最好方案更好,所以的决定可能随着更好方案而发生改变。因此,需要进行有效创新,好的方案通常许多创新想法的组合。

做出好的决策,还得依靠决策方案的高效实施,因为实施过程能够决策者的想法同最终的结果结合在一起。实施方案的重点可以体现为IPO体系。IPO代表人员、信息、客观推理三个方面。客观推理是指对各种方案可能带来效果进行评估,从而找出最好的方案。因此,可以认为客观推理就是我们找出最优方案的方法;信息方面,是指要收集到正确、全面的信息,才能去评估决定,以便做及时、适当的调整。因此,可认为信息因素是我们做出及调整的决策的依据;人员方面,应当考验清楚什么样的人可能参与在决策过程中,并区分各人员在决策过程所扮演的角色。如高效、高质的决策需要三种人参与和支持:决定者、支持者及参与者。做到人员的有效配合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决策最终实施还是得依靠人来完成。

最后,本书指出决策还与有效的领导风格有关。通常领导风格可以分为六种:强制式、权威式、关系式、民主式、领跑式及教练式。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讨论哪种风格更好,每种风格在特定的环境下都有其独特之处。领导者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人适时的运用不同的风格,这样才能达到有效带领团队的目的。

通读全书,发现做决策重要的是思维方法,王嘉陵老师在《决策与思维》这本书中提出了简单有效的决策架构,即GPA与IPO。这个架构值得反复揣摸,并在以后的学习生工作中,纪律性的不断加以实践,以实现熟能生巧。就个人而言,该书对本人有极好的指导作用,通过逐步加强决策方面的煅炼,以提高做决策的效率及质量。另外,对个人以及团队的发展也十分有裨益。做为一个学习团队,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并为之这一目标奋斗,相信无论是团队还是个人都会迈向辉煌。

谢 高 强

第四篇:互联网思维读后感

互联网思维读后感

传统意义的社会资源为劳动力、土地和资本,这三样东西主宰了整个社会发展几千年。到18世纪末,加入了一个元素:技术,工业革命因此引领社会发展二百多年。时至今天,信息成为社会资源的最为重要的元素,人类发展进入了信息时代。

信息能成为社会资源是因为信息是不对称的。信息不对称一直存在,它决定其他社会资源的分配,拥有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就占据主动和优势。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不对称将不断地被消弱,足不出户,不仅遍览全球信息,也可发布信息至全球。在这个发展变化中,社会将天翻地覆,谁为消弱信息不对称做出贡献,谁就是英雄;谁充分利用消息不对称被弱化的趋势,谁就能成功。当今国外的GOOGLE、AMAZON、FACEBOOK,国内的百度、腾讯、淘宝、京东等因迎合时代的变化而脱颖而出。

互联网思维这本书描绘了9大思维和22法则,在一定程度上在如何弱化信息不对称和如何利用信息不对称的弱化方面给与了一些参考和建议。

对于吉峰来说,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解决农户在采购农机时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让农户能方便地找到真正适合的产品和服务,包括透明的价格,将“买放心农机,选吉峰连锁”落到实处,从而树立吉峰品牌。为实现这个目标,要在战略层、组织层、业务层等方面进行变革,投入全集团的力量,才有成功的可能。

第五篇:民法思维读后感

《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读后感

班级:10法五姓名:陈穎欣学号:20100803268

暑假期间阅读了王学鉴先生的《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这本书是以台湾地区的“民法”为论述对象,其主要参考价值应在于其方法论上的运用。并且在法律思维上对我们读者有着深刻的影响,需深入细致品读。书中道出了许多我们作为学习法学的人的心声,更是为我们编出了一条新的学习民法的道路。

在第一章的法律人的能力和法学教育这两节中,我看到了王学鉴老师给大家展示的另一种不同于课堂上面的法学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理论性虽然强,但不会因此而索然无味,更多的是让人发人深省的教育模式。在我看来,书中关于我们法学人怎样去形成属于自己的法律思维和法律能力的培养都应该通过更多的案例去剖析深层次的内涵。这无异于我们在学习法理学,通过案例说明理论与实际相符合。促使我们在学习民法的时候加深对法学认识的合理性和客观性。书中的案例事实、实例演习和实例的设计都是亮点,虽然都是台湾地方的民法案件,但通过思维整合同样适用于大陆的案例分析当中,而这些新颖的方法都是大陆未能普及的。所以在看书之余,更可以联系国情和大陆现今的民法制定的合理性,让现在学习法学的学生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法律思维和逻辑思维从新的角度从不同的模式配合理论论证方法和新式的解决途径去理解清楚法律的各种关系问题研习民法加深对民法架构的认识。

法学乃实用之学,旨在处理实际问题,实例研究是依据法律论断具体案件当事人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为发现可适用于案例事实的法律,一方面须本诸案例事实去探寻法律规范,另一方面须将法律规范具体化于案例事实。我认为,《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一书都达到了这两方面的要求,建构请求权基础的理论体系,为实例解题提供可资遵循的思维及论证方法,增进法律适用的合理性及客观性。

书中提到了一个令我获益良多的学习方法。“学习法律的最佳方法是先读一本简明的教科书,期能通盘初步了解该法律(如《民法总则》的体系结构及基本概念。其后再以实例作为出发点,研读各家教科书,专题研究,论文及判例评释等,作成解题的报告。在图书馆,经常可以看到同学们抱着一本厚重的教科书,反复阅读。口中念念有词,或画红线,或画蓝线,书面琳琅满目,此种学习法律的效果,甚属有限,因为缺少一个具体的问题,引导着你去分析法律的规定,去整理判例学说,去触发思考,去创造灵感。”

在我看来,学习的思维,学习的方法本身重要于知识的本身。所有的法律知识都会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改和调整,而拥有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是作为法学人士不可或缺的条件。

我始终认为,法律的学习并非独自一人苦读就可以成功,法律乃实践的科学,其间纷繁复杂,非一人可掌握,必须和其他同学共同研习,经常交换看法与意见,就某问题展开讨论,这才是学习正道。王学鉴老师谈到:“邀约五六位同学组成一个民法学习会,至少每个月聚会一次,配合课程,轮流由一位同学提供实例题,在一个小时内作成解答,并影印共同讨论后,再自己整理一份答案。由同学轮流出题有助于广泛深入阅读资料(教科书,专题论文,判例,判决,考古题等),发现争点,构思问题。体认发现问题的思考过程。共同讨论可以互相观摩,取长补短,养成论辩的风度及能力。实例非供阅读或背诵,而在于研究实习,必须反复演练,改正错误,精益求精,始能成为一种思考的方法”。我们在学习民法,甚至在学习其他法律的时候应该运用这种“自己救济”的学习方式,围绕一个案例展开讨论,在争论中发现和学习其他同学的思维方式和看法,从而完善自己的知识理论体系,学会从不同的方面看问题。

另外,让我获益良多的第二章中,提到了如何彻底了解与把握案例事实,及如何解答案例。王学鉴老师谈到实例解题的第一步骤,就在彻底了解案情,把握事实。也总结出了从当事人、时间、地点和法律关系四个方面分析案例,把握了案情后方能准确地解答题目。问题的模式及解答方法,王老师也一一为我们民法初学者列举出来。通读本章后,我对案例分析题的解答方法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明确了方向。

此后的章节,王老师列举的很多的民法实例,但由于对台湾地区民法的不了解,在阅读上有一定的困难,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自己对老师列举的案例做了简单的解答,后来发现可以通过大陆的民法思维理出一点头绪。虽然解答还欠准确,但一边看老师谈到的方法一边把案例做下来,掌握的解题要点也渐多,可以说作出感觉来了。

总而言之,《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一书值得我们法律初学者的仔细研读,若能善用此书,把握解题方法的要点,自行解答,深信必如王老师所言,能获得处理实例的要领,培养法律人所以为法律人的能力。

下载颠覆性思维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颠覆性思维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策略思维》读后感

    身背博弈走天涯 -------《策略思维》读后感 最近看了《策略思维》这本书,感触颇深。策略思维又名战争的艺术, 耶鲁大学教授奈尔伯夫和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迪克西特的这本著作,用......

    改变思维读后感

    改变思维读后感 最近花了几天时间读了一下钱校长的《改变思维》这本书,书中引经据典、融贯中西,以一种非常全面的观点来向读者介绍关于思维,关于改变的一些道理。 通读了整本......

    《策略思维》读后感

    《策略思维》读后感李超(制造部)国庆假期拜读了阿维纳什。K.迪克西特和巴里。J.奈尔伯二人所著的《策略思维》这本书,它让我受益匪浅。咱们中国有句偈语"人生如棋,步步惊险".所......

    《故事思维》读后感

    《故事思维》读后感原创: 珺儿万事开头难,任何一件事的开始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一个好的故事,需要一个好的心态一个好的故事其实就是在做我们的人生展示,不断的去改变我......

    全新思维读后感

    全新思维读后感(一)宾仲本周读了《全新思维》一书,对作者提出的有些观点是无法完全接受的。下面就作者提出的观点发表下个人的意见。作者在贯穿全书中提出的:全新的以设计、共情......

    美国未来六大颠覆性基础研究

    美国未来六大颠覆性基础研究 美国国防部提出了未来重点关注的六大颠覆性基础研究领域(Disruptive Basic Research Areas)。包括:超材料与表面等离激元学(Metamaterials & Plasmo......

    《创新思维训练》读后感

    《创新思维训练》读后感在当今时代,创新已经成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创新的内涵十分丰富,但其本质的要求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明、有所创新、有所前进。创新在当今时代是十分重......

    超越性思维读后感

    超越性思维读后感王健提出了一套创新思维的法则和创新的思路,提出了起点超越、性质超越、时间超越、位置超越、方向超越等一系列思维。爱因斯坦说:“我们的观念决定我们所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