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为学而教:沈百军教数学》有感

时间:2019-05-15 16:13: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为学而教:沈百军教数学》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为学而教:沈百军教数学》有感》。

第一篇:读《为学而教:沈百军教数学》有感

读《为学而教:沈百军教数学》有感

苍南县三小 钟政营

“学生在哪里?学生去哪里?学生怎么去?……”这一连串的问题深深得吸引我,寒假里踹着工作室“每月发文”的任务,说实话有压力才有阅读的动力,断断续续的品读完了《为学而教:沈百军教数学》一书,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敬佩于他对数学教育的执着,敬佩于他对数学课堂的践行,更敬佩于他对自我的超越……

1内容简介

(一)作者介绍

沈百军,1969年出生,浙江余姚人,研究生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著名特级教师,宁波市鄞州区东裕小学校长,宁波大学兼职教授。十余年坚持在一线上课和教学研究,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努力探索开放式、活动化的数学课堂教学,形成了“开放、灵动、大气、厚重”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的喜欢。曾应邀到北京、四川、江苏等地上示范课和讲座,先后执教公开观摩课60多节,作学术专题报告百余场,发表文章4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编、参编了多部教学设计和教学辅导用书。

(二)内容介绍

本书记录了作者十多年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与思考:第一部分是个人的成长经历,介绍了自己从一个不称职的小学数学教师到特级教师的不一般的人生历程;第二部分是对课堂教学的思考,通过大量的课堂案例表达了我对学生、教材和小学数学课堂的所思所想,提出了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的个人见解;第三部分是十二个能代表我教学风格的实践课例并邀请了十二位名特优教师作点评。全书以全新的教学角度,诠释小学数学教学的全新模式,并展示了独特的教学结构与教学内容的处理方式。本书文风清新,内容丰富,很有借鉴价值。

2二、精彩分享

第一章节:成长历程

片段一:接任“差班”故事

书中说到,从教师到图书管理员,再从图书管理员到教师,任教21个数学成绩比较差的学生组成“临时班级”.人生如同牌局。顺境不骄,逆境不馁,坦然面对,从容处置,方能跨越生活的坎坷,获得心灵的慰藉,享受生命的高贵。很多教师因为带好班而成名,他却因为带一个最薄弱的班级而使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站稳了脚跟。总结为:一是他说更加了解小学生尤其是基础薄弱、智力一般的孩子是如何学习数学的,能从学生学的需要出发来思考教学;二是他说在尝试中积累了很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方法,也锤炼自己克服急躁情绪、善待学生的品性。

片段二:评上“特级”之后

书中说到,2006年评上特级到2011年,他依然坚持在一线上课,和一批志同道合的老师们组成一个以万里小学数学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团队,共同实践研究,共同发展成长。主要收获了:一是把一个班级从一年级一直带到六年级毕业。坚守一个信念——把数学课变得简单好玩,让学生感兴趣、能学会……;二是开展了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开发和使用的行动研究。坚定一个目的——探索有利于教师教、学生学的教材使用方法,并最终促进学生和教师双主体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指导和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坚持一个心态——心境善,事事皆善,心境美,事事皆美……

第二章节:教学思考

片段一:走进学生

书中提到,如何走进学生?大致分为三个维度:一是课前了解,正确把握教学起点;课中了解,及时调整方案(介绍了课中了解学生起点的两种基本方法:问题交流和尝试解决新问题);课后反思,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多数课堂三个环节足矣,分别是导入、探究、练习——导入“简约”而“有趣”,探究“缓慢”而“透彻”,练习“精炼”而“灵活”

片段二:跳出教材、书中提到,教材不是揭示知识、告诉结果,更是赋予方法、体验过程、启迪思维。第一维度阐述:教材不只是一个例子(教材四大功能:教材是最基础的课程资源、教材是教学活动设计的指南、教材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范本、教材还是数学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第二维度阐述:教材不可不尊重(如何研读教材?一是以系统联系的视角,研读整套数学教材、二是以目标定位为导向,研读整册教材、三是以目标量化为手段,读出单元教材的整体目标与内涵、四是以学生学习需要目标,研读课时教材)

3读后反思

1.阅读是成长之“道”

教师通常是从模仿上课开始走上教学之路,慢慢地从教学走上研究之道,名师成长之道亦是如此。首先,书中介绍了他的成长三部曲:入职学习期——坚持才能穿越;高速发展期——学习改变人生;平稳前行期——心态决定命运。

我们要剖析自己专业所处的阶段,即:新手、高级新手、胜手、熟练、专家。我也试图问自己如今处于哪个阶段?就具体教师个人而言,也许能够经历五个阶段,成为专家教师;也许只能停留于某一个较初级阶段而结束教学生涯。这或许就是我们每位教师要面对的专业发展“瓶颈”吧!

其次,成长需要专业研究离不开阅读与写作。他以三次学习从学生走向导师,他以四本书(即参与编写《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新题在线小学新题》、参与撰写样稿《新课标新教案小学数学》、合编《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撰写与举例》)从理论走向实践,他从三级跳从普通教师到特级教师。回想我们的团队,每月一次的读书笔记,参与微信编辑发文,参与拓展性课题的研究,参与教辅资料的编写等等,我们的学员在兰特的指导下,不也是围绕着这几件事去努力呀!心里倍感踏实、欣慰!

2.反思是教学之“法”

于漪老师曾说:今天的反思是为了明天的教学。教师应该反思什么?一是我的教学设计为什么与学生的实际不吻合,问题出在哪里?二是为什么我的问题学生很难回答,是问题本身过难,还是问题的表述不适合学生?三是今天学生意外的表现事先为什么没有想到?今后如何弥补?

3.实践是课堂之“路”

反复拜读沈百军老师的十二节课例,犹如春风拂面,豁然开朗。每节课例遵循简约的风格,他的教学内容十分简约并不简单,但却很充实,能抓住本质内容,重组教材,同时巧用素材,做到一材多用,一境多回,使学习材料与情境中发挥出极致的作用。如“握手的学问”、“交换律”、“分数的意义”、“可能性”等教学案例都充分体现了简约这一风格。

“道可道,非常道”.只有不断的思考与实践,将束缚自我发展的原因去掉,才能破茧而出,走上一条成长之路。

下个月书单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第二篇:《为"真学"而教》读后感

《为“真学”而教》有感

将军墓中心完小 孙书丽

《为“真学”而教》这本书是冯卫东教授的新著,我很庆幸自己能第一时间读到这本书,这本书中关于教学的理念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学习无处不在,像呼吸一样自然,学校或教室里所进行的学习是一种特例,本书主要围绕课堂上的“真学”展开,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讲了“确立三个重要”真学“理念。中篇主要讨论了六种典型的”假学“情形。下篇提出了九种有效的”改课“措施。”真学“,从儿童立场出发,在质量与效率的和谐共生中发生,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学生获得来衡量。它们分别是真学的起点问题、真学的发生生态或过程问题、真学的效果及其评价问题,有着从起点到终点的鲜明脉络。告诉了我们学生学习到底是怎样发生的,从教的视角看它,看教师如何促成学习的真正发生,并用实际课例来研究”真学“方法,有利于一线教师结合自己教学进行思考与改变。

”授人以渔,不如助人自渔“,学科知识是有温度的,教师要让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情感,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奥秘,所以教方法比教知识更重要。

我很幸运听过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一节课,她讲的是”平均数“,她从一开始上课就用聊天的方式,先拉近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再给出学生一个比较开放性的问题”你心目中的平均数是什么样子呢?“学生开始活跃起来,这个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产生兴趣,然后就有学生说到了全班的考试成绩,全班同学就围绕着考试成绩去探索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学生的每一个人的观点都能让吴老师发现一个问题,再引导学生去解决这个问题。整节课学生都在积极参与学习,学生完全沉浸在课堂中,都没有注意到下课时间,”真学“就这样发生了。正好我教的是四年级数学,当我讲”平均数“这一节是,我就模仿吴正宪老师的课,由于个人原因,课堂效果没有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效果那么好,但是我能感觉到要比我以前的课堂效果好。曾经我只是在教知识,而现在我在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教学生会学习。我个人认为这就是冯卫东教授所说的”教方法比教知识更重要。“学会学习的方法才会有”真学“.学生如果不能筹划他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寻找出路,他就学不到什么。事实是,学生能学到很多很好的东西,除了得益于来自教师的”渔“,也肯定得益于自悟自得的”渔“.知识的一半就是知道在哪里和怎样获取它。方法作为一种知识也是如此,教师常常不必告诉学生”哪里“和”怎样“,而要鼓励他们去发现与建构。

三流教师教知识,二流教师教方法,一流教师教思想。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学会”用孩子的方法教孩子,用孩子的方法教方法“,那就不仅仅是在教方法而是教思想了。这就需要教师要尊重儿童,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以儿童的心灵做教学!从儿童立场出发,才能了解儿童,才会有”真教“,有了”真教“才会有”真学“.现在,每当我准备上课时,都要想想冯卫东老师所说的六种”假学“情景,观察自己课上是否有”真学“发生,只有有了”真教“才会有”真学“.”真学“是衡量教师”真教“的标准。我要为”真教"而努力。本书让我在教师的成长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第三篇:读《简单教数学》有感

读戴曙光老师的《简单教数学》

前几天,看了戴曙光老师的《简单教数学》一书。戴曙光 1969年出生,小学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校长助理,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建设特约专家,福建省“送培下乡”讲师团成员,厦门市专家讲师团成员。曾应邀到北京、安徽、四川、海南等地上示范课和讲座。

【读后的感受】

戴老师在书中用简明的语言,具体的教学事例深入浅出地将他一路走来的思索和心声娓娓道来,戴老师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使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他的教育经历告诉我们:当我们把教育教学工作作为一项事业,就会为之奋斗,无怨无悔;当我们把教育教学工作作为一门科学,就会不断的探索,乐此不疲;当我们把教育教学工作作为一种艺术,就会追求更加美好的境界,创造出神奇的效果。

戴曙光老师告诉我们,其实,可以把课上得简单一些。简单课堂真实,朴实,扎实,实实在在,没有过多的华丽色彩,没有过多的热热闹闹,没有过多的刻意追求。简单课堂看似简单,却有内涵;看似简单,却有韵味;看似简单,却不简单。“简单”的课堂显得更加厚重、更有思想、更有学科味,学生更为喜欢、学得更为轻松。

在日常工作的真实环境下,我们要如何教数学,如何给学生减负、给教师减负,让教师们快乐地教,使学生们快乐地学、快乐地成长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浪费了很多时间?教师付出的劳动到底有多少价值?课堂上是否要承载得满满当当?学生做的、教师改的作业发挥了多大作用?„„

【内容简介】

此书是福建省小学数学界被出版社认可、面向全国发行的个人专著。这本书从“什么是简单教数学”、“如何打造简单数学课堂”、“简单数学课堂赏析”三个方面阐述了简单教数学在理论实践上的价值和意义。

【内容的摘录】 “什么是简单教数学”

回首20多年的数学课堂教学经历,上过“失败课”“表演课”“精彩课”“研讨课”“示范课”“名师课”,简单地说,可概括为“简单课——复杂课——简单课”

我在想:教学过程中浪费了多少时间?教师付出的劳动到底有多少价值?课堂上是否要承载得满满当当?学生做的、教师改的作业发挥了多大作用„„我认为要把课上得简单一些,于是,“教得简单,学得轻松”就成为我所追求的理想目标。20多年过去了,我的课堂教学之路走了一个“轮回”,“简单”的课堂显得更加厚重、更有思想、更有学科味,学生更为喜欢,学得更为轻松,体现出简单之中的不简单。

如果没有品尝过“山珍海味”,就无法嗅到“粗茶淡饭”的香味。做数学教学的研究,就得把简单的事情想得更加深入一些、复杂一些;反之,把研究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用在课堂上,就应该把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一些,使学生学得快一些。“如何打造简单数学课堂”

我需要站在教师们日常工作的真实环境下思考如何教数学,研究如何给学生减负、给教师减负,让教师们快乐地教,使学生们快乐地学、快乐地成长。

让学生快乐的秘籍:首先,要想办法让学生喜欢你;其次,让学生体验数学本身的魅力,从而喜欢数学;其三,努力把复杂的知识变简单,把高深的数理变简单,把枯燥的知识变有趣,让学生学得快乐。

智慧学。在课堂上,例题出示后,也让学生先尝试,然后收集学生的不同想法和做法进行小组讨论,各小组发表各自的看法。老师的任务变得简单,只要做出回应和评价就行了。但是评价的内容不只是学生做的对不对,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好。智慧学的“秘籍”:首先,鼓励学生自己学;其次,发现、总结、推广学生的学习经验;其三,引导学生有方法的学习。

“放权”给学生。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德尔一句话让我豁然开朗:儿童能够独立达成的水准与经过教师和伙伴的帮助能够达成的水准之间的落差,叫作“最近发展区”。儿童能够独立达成的水准应该是现在发展区。根据这句话,可以把学生的发展区细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智力任务,二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能完成的学习任务,三是学生独立或合作无法完成的学习任务。那么,学生能独立完成的,为什么不让他们自己完成呢?学生能合作完成的,为什么不让他们合作完成呢?教师唯一要做的是教学生独立或合作完不成的任务。如果学生能独立完成80%的任务,那么,教师的教只承担20%的任务就可以了。

主体性原则。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给学生解开束缚在他们身上的那根无形的“绳”,充分相信他们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做到“有所不为”。这样,教师也可以从中解放出来,从而“有所为”。

简约性原则。要从量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就要做到作业前置,争取在课内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作业前置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如何缩短新授课时间,以节约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完成作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思考:哪些环节是重复的,可以不要;哪些知识是学生自己能掌握的,可以不教;哪些讲解或者提问是啰嗦的,可以不要,哪些活动是

无效的,可以不要。课堂教学要聚焦教学重点与难点,深入内容的核心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体现数学教学的简约性,从内容的整合、教学过程与环节的简约、教学方法的优化以及数学知识的归类压缩,使教师的教学简单有效,使学生的学习轻松快乐。

成长规律。不要把犯错的孩子看成坏人,因为人往往是在犯错误中成长与成熟起来的。人一旦有了学习的兴趣与愿望,进步的潜力则是巨大的。数学教育应遵循人的成长规律,切忌急于求成。要回归自然,回归常态,学会等待,寓教育于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用我们的教育智慧点亮孩子迷惘的双眼。

教学目标准而实际。“教什么”与“怎么教”哪个更重要?“教什么”具体而言是指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学目标如果定偏了,直接影响“怎么教”,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教学环节“少”而实效。我的三环节:一是导入,二是探究或讲解,三是练习。在三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导入做到“快”而“趣”,探究做到“慢”而“透”,练习做到“精”而“活”。在时间安排上,导入一般不超过3分钟,探究一般不超过15分钟,其他时间都用在练习和作业上,前10分钟边讲边练,后10分钟独立作业,练习的题型和形式决定了练习的质量。

教学媒体“简”而实用。教学环节归纳起来有三个 :导入、探究、练习。导入“快”而“趣”。课堂导入要做到“快”,就是给探究核心内容留出更宝贵的时间,使新知的学习更“透”一些;导入做到“趣”,就是让学生对新知产生好奇心和价值追求,增强学习的“内驱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探究“慢”而“快”。练习“精”而“活”。练习与作业的设计要在“量”上做加法与减法,减少课外的、重复的、机械的、书面的作业,增加阅读的、实践的作业及课内作业。在质上做乘法,内容上突出针对性、层次性,做到“精”而“活”;在形式上突出多样性、变通性,一题多练,一题多变。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落实课内作业。一堂课如果没有10分钟以上的独立作业时间,无论你的课有多精彩,这堂课的教学质量都是令人怀疑的。有效的方法是把作业安排在课内完成,课内作业是在规定时间、规定题量、同样的环境下完成的,每个学生的作业质量是真实可靠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做一定量的作业,教师就可以在这一段时间里对学困生做个别辅导,批改学优生提前做完的作业,从而全面掌握每一个学生当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

2、落实课内批改。

3、落实课内辅导

怎样教才算简单。做一个好老师不容易,从宏观上分析,必须具备两种知识:一是学科知识——对数学的理解,对数学本质的把握。二是教学方法的知识。教学的对象是人,是活生生的还处在幼稚阶段的儿童,因此,教学需要方法:

1、把握数学本质,2、把知识

串起来

3、发挥自己的优势

4、备单元教材

5、备课时教材

6、改造教材。

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教材无论怎么编,都无法顾及所有的学校、学生和教师。适合城市学生使用的,不一定适合农村学生;适合北方学生使用的,可能不太适合南方学生;适合优秀的学生学习的,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能不太适合;这位老师用起来顺手的,另一位老师用起来可能会有困难。因此,不能完全依赖教材,而应该根据教师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使教学的材料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使教学方法更加科学、合理,这就是教师要做的工作。

无论教师怎么重组教材、改造教材,都必须尊重教材,不能“舍近求远”、“漫无目的”。或者可以这么说,同样的内容,同样的落脚点,可以有不同的演绎。聪明的教师不会去推翻教材,而是在原有的教材编排内容的基础上修改,让例题与习题价值最大化。

让例题教学更适合学生。例题是学习新知的重要载体,例题教学是课堂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例题教学成功与否决定了整个课堂的质量。让例题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教学的目标,是教师课前准备时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学习材料的艺术包装。教学方法的“深加工”

让习题练得更为有效。有效的课堂练习不仅是学生减负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快乐学习的重要前提。在设计数学练习时,要着眼于那节课的教学目标,充分解读和挖掘教材的设计意图与丰富内涵,然后在用足教材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思考,这样才能设计出融合操作性、开放性、生活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富有智慧的练习,从而服务于有效的课堂,服务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学生更好的成长。如果把学生看成是一窍不通的人,那么你就要做100%的事情;如果你认同学生有能力学会60%的知识,那么你就可以减少60%的负担,去做40%的事情;如果你认同学生有能力学会80%的知识,那么你就只要做20%的工作;如果你认为学生能学会100%的知识,那么你什么事情都不用做。

常问学生三个问题。备课时了解学生非常重要。了解学生,能准确的把握教学的起点;了解学生,能准确的定位教学的难点;了解学生,能提供学生喜欢的学习材料;了解学生,能科学的利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总之,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前备课时,主要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学生已知什么?学生会怎么想?学生有什么困难?

第四篇:为学生而教

为学生而教——古诗《静夜思》教学谈 2009年09月13日 星期日 20:16 为学生而教——古诗《静夜思》教学谈

张鹏飞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其所著《教育心理学》一书的扉页上写了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句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这就是说,教师在面对一个班级进行教学时,必须先了解学生究竟“知道了什么”。只有了解学生的实情,才能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也才能找到适合这节课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此,我尝试设计了古诗教学的备课思路,下面就以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静夜思》为例谈谈自己的初步设想。

由于当前的一些早期教育,学生在入学前后,对于《静夜思》这样浅显易懂、妇孺皆知的经典篇章,早已烂熟于心。如果课堂上教师仍然囿于常规,从头讲到尾,大部分学生肯定会兴趣索然,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因此针对这一实际,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采取了“分层教学”法,即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高层次”的要求,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对于低层次的学生,主要采取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形式,循序渐进的提出要求,最终使生生有所得,生生有创新。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我确定《静夜思》一文的教学目标如下:

1、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并背诵。

2、学会四个生字“目、耳、头、米”,会认“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十个二类字。

3、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背诵全诗,积累语言。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释题,了解学情。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根据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所以,在导入诗题后,我首先了解学情:小朋友们,听过这首古诗吗?(大部分学生听过)对这首古诗你有哪些了解呢?(学生有的知道作者、有的会读、有的已经会背)

正是在这种了解学生“所知”的基础上,我尝试了分层教学法。

二、循情,因材施教。

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学习方式,我首先提出要求:(1)已经会读会背的学生找学习伙伴开展竞赛,看谁读得准,背得好。(2)不会的同学找值得信赖的学习伙伴(包括老师)一起借助拼音合作学习。

其次,教师巡视,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后,学生交流时也分层次进行,先让低层次的学生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再让高层次的学生与伙伴开展竞赛,学生自己评议。这期间,教师一定要兼顾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力求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并能持之以恒,使其成为学生头脑中的一种精神积淀。

另外,对于诗意的理解和朗读指导也不要牵强,不能用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感悟,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在《静夜思》这首古诗的朗读教学上,我注重联系学生对生活的切实体验:“你们有过想念亲人的体验吗?具体说说当时的感受。那么大诗人李白和你们一样也是在这种心情下写了这首古诗。”可以说,情感的共鸣,独特的感受,会使学生在浓浓的思乡情中再次诵读这首古诗。

三、指导书写,巩固识字。

课标中要求写字写笔画简单的字,不求多,贵在精。教师应指导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本课共四个字,都是以前学过的。教师先让学生认读,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但不要做过多的字形分析。然后由教师指导书写。范写在一年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笔顺规则,但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最后让学生练写,练写上可体现弹性,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没必要提出相同的要求(至少写2个)。写完后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字向学习伙伴和老师展示,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识字和写字的乐趣。

四、巩固练习,强化积累。

为了巩固这节课的内容,我又设计了以下练习:

1、学生领读生字,扩词。

2、游戏:小刺猬摘苹果。(开展背诵竞赛)

3、拓展积累: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不知道也没关系,不做过高要求,只要有积累的意识即可。)

4、教师拓展资料,把搜集到的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会读,有能力的可以尝试背诵。

五、总结全文,布置实践作业。

在作业安排上,我布置学生观察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说给同学听,同时又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收集李白的其他古诗并摘记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可以问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也可以自己查找。)这样既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又培养了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了阅读面,真正做到了为学生而教!

2007、11

第五篇:《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读后感

读《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有感

戴维·珀金斯是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哈佛大学资深教授,“零点项目”创始人。他从事的是教育心理研究,他的作品当然是理论性很强的。阅读这类作品,一般需要静下心去慢慢品味。教育理念是无形的,但它们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却是实在的。清除陈腐的教育理念,是时代的呼唤,是教育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本书围绕“什么才是有价值的学习”展开四个方面的探索:辨别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选择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为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而教;建构具有生活价值的课程。

正是“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一说吸引了我。使我好奇许久朦朦胧胧,欲说还羞的教育理念豁然开朗,从此昂首挺胸起来。戴维·珀金斯认为,知识必须能够在某些场合实际运用,才值得学习。作者多次提到“二次方程”的问题,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学过二次方程,可是,成人之后,除了专业的教师,很少有人用过二次方程。类似的例子多着呢,还有人调侃过高数,说你买菜需要高数吗?试问我们大人们,有几个人在生活中用到了中小学时花了很多功夫学习的知识呢?我们是不是也有人抱怨,有些人没读过什么书,如今混得比我们好得多。是没读过书的人能力不如我们吗?不是。很多人失去了我们所谓的常规学习,却学到了很多意外的知识。过去,我们做了许多没有生活价值的学习,今天,我们是教师,同样教授了许多没有学习价值的内容,更忽略了大量极有价值的知识!长期不用的知识渐渐会被大脑遗忘,它们会逐渐消失,无论知识本身具有多么重要的内在价值,只要它被大脑遗忘,就不可能再具有生活价值。我们今天的传统教育大多是“了解性教育”,背、练、重复,使我们失去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面对这一说法,我们老师,家长,管理者都会很无奈地说:“不学,可是要考试啊。必须学!”这也许就是戴维在中国尚还受冷遇的缘故吧。我们国家还是处于一试定终身的阶段,还没有找到打破比目前高考更合理的升学方法。于是,学生们还得面对自己毫无兴趣的课程死死去读,去记,去练习。甚至,为了出人头地,不惜花大价钱去补习。为了上个名初中,光补习费就是好几万!就说我所了解的小升初名校招生培训吧,把大量初中甚至高中学习内容拿到即将毕业的小 学生面前,故弄玄虚,吸引家长把孩子送来,非培训不可。不光是家长,学校、教育局、各级教育主管,为了很快出政绩,不惜置学生终身不顾,为一纸考试花大力气补课,做许多重复性机械训练,拿考试分数排名。可是,这样的劳苦结果是什么呢?厌学!逃避!自杀!比比皆是。就算勉强上了个名校,不少人到了社会,仍然一事无成。

反观当下,我们的学生想象力差,生活能力差,动手能力差,不是我们没有努力,是我们努力做了无效的工作。诺贝尔物理学家获得者伊西多·拉比说,大部分母亲在孩子放学回家后都会问“你今天学到了什么吗?”而他的妈妈当年问的却是“拉比,你今天有没有提出一个好问题?”瞧,这就是人才,是真正的学习,是未来智慧所需要的潜质。本书作者多次科学调查统计,发现“思维能力,自我理解,同情,伦理道德,交流,学会学习”等是未来人才最重要的素质。未来在等待的人才是什么?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具有普遍重要的个人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也就是综合能力。学校教育是否足以帮助学生发展这些能力呢?

反思我们的学校教育,除了应付各类行政检查,得来一项项荣誉的光环,是否拿出精力和物力来思考研究过“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的问题?是否重心放在实现“知识——智慧”的深远目标上,放在能够通达智慧的知识上?是否建构了合理的具有生活价值的课程,整合学科,交叉学科,重构学科,更新学科?是否在学习的过程中包含思考、运用、注意、感兴趣的体验,点燃创造力的开放性问题?是否鼓励孩子有打开潘多拉魔盒的好奇心?是否仍然教授大量没有任何意义的了解性信息,忽略了许多有价值的,回报率较高的知识?是否为学习者未来的生活而重新调整传统课程?

我们不能只看到拿个什么第一名,进名校的大门,要看到进社会的大门。为生活价值而学,为未来而学。戴维的理念是超前的科学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才是受益终身的。我们要以一种“未来智慧”的新视角来看待教育,在教育中既关注已知,也关注未知。在今天这个复杂而多变的世界中,努力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启发智慧、增进自主性和责任感,引导他们积极、广泛、有远见地追寻有意义的学习。培养将来“闯荡未来社会必备的能力”。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社会,学校,家庭,把眼光放远,赢得未来,才是真正的成功。真希望从上至下的教育工作者都读过这本书,都怀揣这种理念,2 都坚持这种信仰。那样,考试方式变了,命题形式变了,检查方式变了,教材变了,教学模式变了。我们的孩子学得有积极性了,家长也不走那么多冤枉路了。我们的国家真正的人才也多了„„

一切该多么好!

下载读《为学而教:沈百军教数学》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为学而教:沈百军教数学》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为未知而教 为未来而学》后感[合集]

    读《为未知而教 为未来而学》后感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已经有十余年了,几乎每年都能碰到几个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要学英语?英语在未来生活中到底有用吗?”我总是用平时生活中的......

    读《我教小学数学》有感

    读《我教小学数学》有感碧莲镇中心小学 徐仙乐随着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标"、"新课程理念"等一系列的名词被追为时尚,与之有关的书籍也像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在......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读书心得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读书心得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读书心得1 利用假期,我再次拜读了《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这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戴维·珀金斯......

    读《学与教的心理学》有感

    读《学与教的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获益匪浅,今后还需要多多阅读这类的好书。相信有丰实的理论来指导自己如今的教育教学实践,我的教育教学实践的路也会走得越......

    读《为学》有感

    读《为学》有感“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这是清代彭端淑说的,有错吗?读了《为学》,我心里就......

    读《为学》有感

    ~-7-9 字数:716昨天我看了清朝作者彭端淑写的一篇文言文——《为学》。文言文注解,我明白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通过两个和尚去海南的故事,用简练的语言为我们阐述了“是上......

    读《我这样教数学》有感 20170920

    《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读后感 遂宁绿然国际学校小学部 杨晓凌 拜读了华老师的这本书给我的感触颇多: 感悟之一: 华老师的课 1、设计新颖——坚持“课前慎思” 首......

    读《怎样教小学数学》有感600字

    读《怎样教小学数学》有感600字陈瑛读了《怎样教小学数学》一书,深深地被邱学华老师折服。他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值得我学习。读了这本书后,觉得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