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工作需要在借鉴中成长-班主任工作经验
班主任工作需要在借鉴中成长
新学期伊始的班主任座谈会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展开,大家畅所欲言。弃去了理论的说教,有的只是心灵的沟通;摒弃了条条框框的限制,留存的是真诚的交流。这次座谈会上使我又学到了很多有关班级管理的典型经验,真的是受益匪浅。现将其简单整理如下:
1、公开排座原则,争取家长支持:不按身高排,按成绩与表现进行排座,把自律性差的、学习成绩有待提高的孩学生放在前面,这样学优生有了自信,有了成就感;学差生有了目标,更有了被重视的感觉,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这样一来班级的各项工作就会形成一种动态的、良性的循环。
2、注意班级文化,展示班中每一个人的风采。凡是班中的事,件件评比,样样争优。并且将小组表现与个人表现结合起来,在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课堂表现、标志佩戴、下课纪律、个人卫生、认真值日等诸多方面形成一个过程性、综合性的评价,并将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以此促动每一个学生都你争我比,从而营造赶超先进的班级氛围。
3、合理分组,各司其责。我们每个小队都有8个人,都有号码,可以安排小队的1号检查小队卫生,2号检查座位备品摆放,3号监督小队下课纪律,4号监督上课的表现,5号检查标志佩戴......在人人都是“主人”的小组里,试想谁会主动去做错事呢?
4、注重细节,让孩子成长。教他们怎样扫地、拖地、读课文、系红领巾、擦桌子、擦玻璃......要知道一个智者是事事皆显智慧的,而这智慧的源泉就是个人的经历和经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此次交流,自己又学到了很多新的班级管理的好方法,汲取并应用到班级管理中,相信一定会对我们日后的班主任工作有所帮助的。能跟这么多优秀的班主任为伍,真好!
第二篇:班主任工作需要在借鉴中成长
班主任工作需要在借鉴中成长
新学期伊始的班主任座谈会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展开,大家畅所欲言。弃去了理论的说教,有的只是心灵的沟通;摒弃了条条框框的限制,留存的是真诚的交流。这次座谈会上使我又学到了很多有关班级管理的典型经验,真的是受益匪浅。现将其简单整理如下:
1、公开排座原则,争取家长支持:不按身高排,按成绩与表现进行排座,把自律性差的、学习成绩有待提高的孩学生放在前面,这样学优生有了自信,有了成就感;学差生有了目标,更有了被重视的感觉,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这样一来班级的各项工作就会形成一种动态的、良性的循环。
2、注意班级文化,展示班中每一个人的风采。凡是班中的事,件件评比,样样争优。并且将小组表现与个人表现结合起来,在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课堂表现、标志佩戴、下课纪律、个人卫生、认真值日等诸多方面形成一个过程性、综合性的评价,并将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以此促动每一个学生都你争我比,从而营造赶超先进的班级氛围。
4、注重细节,让孩子成长。教他们怎样扫地、拖地、读课文、系红领巾、擦桌子、擦玻璃......要知道一个智者是事事皆显智慧的,而这智慧的源泉就是个人的经历和经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此次交流,自己又学到了很多新的班级管理的好方法,汲取并应用到班级管理中,相信一定会对我们日后的班主任工作有所帮助的。能跟这么多优秀的班主任为伍,真好!
第三篇:班主任工作需要爱心
班主任工作需要爱心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设计师,是培养学生成才的主要责任者,是同学们的良师益友,面对独生子女占主体,要求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新形势,班主任该怎么做呢?总结我在担任十年班主任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体会:爱心、理解、退让。
我在班主任工作中,深深体会到,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用真情去感动他们,才能达到与之思想上的沟通和交流。其实也就是要求教师要用心灵去感化他们,要用自己真诚的爱心去感化他们的心灵,做到心理相容,相互理解和信任,进而达到引导进步和教育的目的,在与之交流的过程中,应把握他们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找出师生间的“共同语言”,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使学生乐于亲近我们,愿意与我们交流,在我班上有这样一个学生,他在班上总是影响课堂纪律,有时还无故欺负其它同学,并且爱说风凉话,因此,大家都疏远他。我找他谈过几次话,可没几天毛病又犯了,真拿他有些头痛。正好有一天课间时,他下楼时由于跑得
快与另一个班的同学相撞,撞倒后跌在墙上,我带他去医院,医生给他检查,幸好没大事,只是腿走路不方便,放学后送他回家,跟他家长作业解释。第二天,又让全班同学去关心他,午间让其他同学给他端午饭,放学代他做值日,我不时询问他、关心他。从那以后,他对我信赖,以前的缺点少了,意想不到的是有一次下雨天,有一个女同学没带伞,他主动与她同打一把伞,把她送回家。我认为,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善于把握机会,让学生都知道老师是爱他们的、关心他们的,这样在班务管理,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第四篇:班主任:在随笔中成长
班主任:在随笔中成长
李镇西
尽管对“班主任专业化”的提法,可能还会有些争议,但这个概念所包含的积极意义越来越被更多的教育者认可——班主任不但应当具备班主任工作技巧等一般教师的素质之外的特定素质,而且这种特定素质应还当得到持续提升。正如“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一样,“班主任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发展”首先意味着“自我发展”,即“自我培养”。我一直认为,任何一个领域的人才首先是自我培养而非他人培养,从根本上说,只有自己才能够培养自己。班主任当然也不例外。
我不止一次听到一些教师对教育写作的怨言。在我的经验中,坚持写随笔是班主任“自我发展”或者说是“提高专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于我而言,结合班主任工作写教育随笔,是自身成长的“捷径”。
如果我们把教育实践看做“采矿”的话,那么,写作就是一种“提炼”。1987年我在乐山工作时,乐山市教研室的唐建新老师对我说:“你不要只是不停地奔跑,还应该适当停下来沉思——通过写作,整理、反思、总结自己的教育实践。”正是这种“反刍生活”式的写作,使我对自己的教育得失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对教育的本质以及教育科学规律有了相对正确的理解与把握,对我每一天的工作有了一种持续不断的动力与激情。事实上,没有教育实践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写作。对教育的理性思考源自对教育实践的梳理,通过写作成为我自觉的信念,进而又指导我的教育实践。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全身心地投入丰富多彩的教育生活,使我们每每有一种写作的冲动;而写作之中的思考与写作之后的成功又激起我们投入教育生活的更大的热情。教育写作,让我们成为一个头脑清醒的教育者。
最早读苏霍姆林斯基时,我为这位伟大的教育家30多年如一日地坚持写教育随笔的精神所感动。正是这几十年的教育随笔,使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被后人称作“活的教育学”“教育的百科全书”。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融真挚的教育情感、生动的教育故事和深刻的教育思考于一体,语言平易,娓娓道来,但又不乏
文学的魅力。在读过一些硬着头皮也读不下去的教育“理论”著作后,读到这样朴素亲切而富有感染力的真正的教育名著,我感慨不已:没有令人仰视的“理论框架”,没有故弄玄虚的深奥术语,通篇只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这样的文字,其实我也可以写呀!当然,我绝非想要写什么“教育名著”,但用文字记录下自己青春的足迹,总是一件有意思的事。于是,我也试着写我的教育随笔了。
第一篇教育日记写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我因开玩笑而无意伤了班上一位残疾同学的自尊心。于是,当天晚上我怀着内疚到了他的家里,向他赔礼道歉。现在看来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事,当时却一定是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不然,我不会写得那么详细:我开玩笑时的得意忘形,孩子委屈的表情,我内疚的心理,我晚上家访迷路时的焦急,我在学生家里和他们的对话,以及告别学生后在回家的路上看到满天星斗时的轻松与喜悦„„都写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今天读来还有身临其境之感。其实,当年的日记大多是这样一些真实而琐碎的故事。带着学生在郊外原野上的一次“疯狂”;春游时与几个“调皮大王”的“较量”;与一位陷入“早恋”而深感苦恼的学生的谈心;带着几个学生以主人的身份走进市长办公室向全市最大的仆人询问家乡的改革大计;我班学生与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同志的友谊„„在写这样的随笔时,我没有一点“写文章”的感觉,也没有想发表的功利性目的,只觉得应该用文字铭记一段平凡而纯真的日子而已。但现在翻开我当年所写的几十本教育随笔,我自己都禁不住感动:那一页页发黄的文字,化作一张张老照片在我眼前变得清晰起来,分别多年的学生们正向我走来,他们调皮的笑声穿过遥远的时空扑面而来„„
当然,随笔不仅可以写故事,也可以记录下自己平时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一些思想火花。“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大脑去探寻,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这些句子,都是从当年的教育随笔中提取出来的。这些思考,也许并不深刻更不“前卫”,但它们是我对自己教育实践的真切感受,因而也逐渐成了我百折不挠的教育信念。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教育随笔的写作不仅仅是单纯的写作,它必然伴随着实践、阅读与思考。它与实践相随,与阅读同行,与思考为伴。实践是它的源泉,阅读是它的基础,思考是它的灵魂。对于教师来说思考尤为重要。人们常说“一个作家应该同时是一个思想家”。同理,教育者往往也是一位思考者。班主任的随笔写作,便是教育思考的重要途径。写作的过程,就是我们反思、审视、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的过程。
当一位班主任在写作中记录、思考自己的工作时,他便进入了教育科研状态,而这种研究带有鲜明的人文风格与个性化色彩。我认为,这是一线老师结合自己的实践进行教育科研的最佳方式。
教育研究之所以与一般的自然科学研究不同,在于它关注的未必是因果、规律、物性,而是价值、精神以及人性。教育学研究的教育现象,不是精确的,而是模糊的。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不是人与物的的关系,而是人与人的关系——准确地说,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已经融为一个整体。具体到班主任工作,师生水乳交融的亲密接触,心灵之间的息息相通,使班主任的工作与研究完全合而为一,并充满感情。更重要的是,这种研究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马克斯?范梅南在《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一书中向读者展示了如何关注人的生活体验,以及如何将之建构成一个文本上引人注目并产生浓厚兴趣的研究课题。我认为,生活体验研究是极具个性化的,教师及班主任都可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研究。教师及班主任应将自己的教育生活体验作为研究对象,自己既是研究者,又是被研究者。每个教师都可做:你每天的工作,就是你的课题
班主任在随笔中成长,就是在实践中成长,在反思中成长,在攻克难题的艰辛中成长,在收获成功的喜悦中成长。“班主任专业化成长”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但对每一位有追求的班主任来说,这个课题可以从自己做起,从小处做起——比如,从写教育随笔开始。
第五篇:班主任工作需要爱、责任
班主任工作需要爱、责任
每当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当时的情感都是复杂的,更多的是怀着一种特别的期待。当过班主任的老师都会有我此刻的感受:班主任确实不好当。是的,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它要面对的是几十颗无瑕的心,面对的是几十个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怎样才能做好这个工作呢?我在几十年班主任工作中深深地体会到:只要画着一颗爱心,有一份责任,有科学的管理和教育方法,就一定能做好这项工作。
一、生活上关心学生
学生在学校这个家庭里不仅是学习,更重要的是生活。因为学生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自身努力程度不同,个人的差异也明显异样。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在平常的生活力来补救这个差异。我们班就有这样一个学生,学习比较落后,样子又不好看,性格也很孤僻,少言寡语,在班里只是一只被人看不起的“丑小鸭”,我想接近她又无从着手。在一次野炊是,我发现她没带吃的,孤零零地在一边看别人烧饭做菜吃饭……于是,我盛了老师的饭菜给她,开始她一直拒绝,在我的再三劝说下才勉强接受。自那天起,她对我产生了好感,也会叫我一两声。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她进步了不少,字写得漂亮多了,还天天管好教室卫生,脸上也有了灿烂的笑容。我成功了,我的关心换来了一个勤劳的学生,换来了一张自信的笑脸。
二、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也是老师爱学生的表现,为了培养学生对学习、对生活、对每天的工作有责任心,我采用指导、督促、评价的方法让他们逐渐形成这种品质。例如:在班干部、组长履行职责中一一进行指导,做得好的及时鼓励,存在问题技术司指正,这样久而久之不仅培养了学生认真工作的态度,责任心也增强了;及时肯定做得出色的值日和卫生管理人员,肯定他们高度的责任心换来了教室的整洁、校园的优美环境,也带动了全班工作的积极性。在这过程中,学生的素质能不断提高,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三、开展丰富的班队活动
开展主题班队活动是新课程的一个新举措。在活动中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如在“课本剧再现”的班队课上,威武的秦王、抓耳挠腮的小猴、憨态可掬的猪八戒……一个个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大家在活动中学、说、做,在活动中表现、创造,在活动中玩乐,同时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领悟做人的道理。
班主任的工作是方方面面的,每年所面对的学生都不一样,你所采取的教育方法也千变万化,但有一点不变的是班主任工作的认真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要带好一个班必须具备这个条件。虽然,再过几天我的班主任生涯就要画上圆满的句号,但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个个令人遐想的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