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姜戎小说《狼图腾》有感1000字
读姜戎小说《狼图腾》有感1000字
大白的浅浅岁月
前后断断续续大约二十几天的时间,我把《狼图腾》看完了,昨天晚上一二节没有晚自习,我在办公室里一直看到了结尾,我看到了额仑草原的退化,狼群的消失,陈阵养的小狼的死亡。。最后看的热泪盈眶,不能自己。
看书之前我先看了作者姜戎的简介,他作为一名北京知青到草原插队,养过小狼,和小狼一起患难过,我以为在书中陈阵也会和小狼一起患难,结果小狼一直被囚禁着,直到最后因伤而死。我没想到小狼最后能死,在办公室里坐着,哭的不行了。我想我有一点能够体会作者的心痛,小时候我养过麻雀,我喂它吃虫子,和它一起玩耍,到最后看着它死在我面前,然后我哭了一个下午,把它埋葬了。更何况,作者亲手把小狼养大,与小狼的感情比我和麻雀深厚的多。起初看《狼图腾》的时候,我被书中额仑草原的美景震撼了:洁净的天空、湛蓝的云彩、一望无际的草原、清澈的河水;被陈阵和杨克跟着毕利格老人吃的“狼食”吸引了:“不断翻动串在树枝上的羊肉条羊肉块,羊肉鲜活得好像还在跳动抽搐”“用刀在肉上划几道口子,撒上盐、葱花和一点点辣椒面,继续转烤”,我拒绝牛肉羊肉这些有异味的东西,但是读着读着也留下了口水,真想回到那个还有蒙古狼群的年代,在狼与羊战斗过的地方吃一顿“狼食”。再到后来我是被精彩的故事情节所吸引,看狼群打黄羊的伏击战,看马倌赶着马群逃出狼口,看狼躲在旱獭洞外面捉獭子吃。那个时代的狼狗是真的跟狼一样凶猛的狗,并且人畜情深,蒙古包的女人们敢于徒手捉狼尾。但是现在这一切已经不可能了,草原狼群早已成为过去,广阔的牧场也不再天然,一切都沾染了现代化气息,游牧民族被汉族的农耕文明融合了。
我叹息的是小狼的死亡,同时也叹息额仑草原的消失,导致草原毁灭的是汉族文化,农耕使草场退化,汉人的定居方式改变了草原上的牧场,蒙古包向建筑改变,即使有很多现代文明带来的好处,例如用电灯而不用羊油灯了,吃的蔬菜品种多了,但是与之相比,草原的退化,天鹅湖的消失,人类还是失去的更多。“天葬”这一游牧民族处理人类尸体的方式虽然不妥,但是却是蒙古人民对于腾格里的一种信仰,这样的人有信仰有良心,而相反,破坏草原的汉人他们没有信仰,他们不会因为作孽而受到良心上的谴责。我痛恨书里的汉人盲流,他们让旱獭灭绝了,他们说他们才不管草原的死活,这里沙化了,他们就搬到别处,可是我在痛恨他们的时候也会相到:我也是汉人同胞啊,如果是我到了那个年代会不会也这么做呢!无论如何,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信仰,并把它作为自己行事的准则。伟大的狼图腾精神有让人不得不崇拜的、不可抗拒的、强悍智慧的精神征服力量,将深深植根在中华民族,成为我们的骄傲与动力,带领中华儿女走向世界的前列!
第二篇:姜戎的《狼图腾》读后感1000字
姜戎的《狼图腾》读后感1000字
姜戎的《狼图腾》,可能很多朋友看过,或者说很对人都听过它的名字,我接触这本书也不算早,可以说是较晚了。以前也是听过他的名字,但未曾认真去品读,与这本书结缘,可以追究到去年项目一次会上,领导的推荐。
刚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很是不理解,为什么书名会叫“狼图腾”,对于“狼”字很好理解,因为书中的主角就是狼,然后对于“图腾”二字,还特意去百度百科,大概的意思是这样,“图腾”-是记载神的灵魂的载体,那么这本书名的大概意思就明白了。
看了这本书,有点颠覆狼在我心中的形象,以前对于狼的理解,也可以说是误区,一直以为狼就是很凶恶、狡猾,可能是受小时候书本“狼来了”这篇文章的影响,还有就是受到“独狼”这个词的影响,在当今的社会,尤其是在体坛,如果说一个人很独,只是自己一个人单干,我们经常会形容这个人是“独狼”,所以会对狼造成误解。不过话说回来,到现在还未真正与现实中狼见过面,有也只是在电视、电影中看过,有机会一定要好好见识下这充满智慧、而且团结的活性动物。通过“狼图腾”,对于狼这种动物,不对应该说充满智慧的动物,不由自主的产生敬佩之意,应该可以这么说,独自的一头狼它们其实并不强大,可怕的是一群狼,一群团结的狼。一头成年的狼未必是一头成年的牛、马的对手,但为什么每次都是一群狼追着一群牛马羊跑,甚至牛马羊的数量远远超过狼的数量,这很明显的说明一群团结的狼的可怕性,团结的力量会让你变得很强大,会让再强的对手都会产生恐惧。(www.xiexiebang.com)假如只顾慌忙四处逃窜的牛马羊群团结起来,结果未必是这样,可能在书本记载的历史就不会说狼是可怕的动物。从来不单独行动,见机行事,这样形容狼一点都不为过,抓住机遇,观察情形,俗话说的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对于狼群的形容,除了团结合作、见机行事还有一点就是分工明确,行动前对于各自的分工非常明确,怎么布置战术,怎么围捕羊群,而且有长远的想法,不只顾眼前的,这一些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虽然说我们人类是高等动物。
在我们工作、生活、学习当中,可能我们远远不及狼群,或者说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向狼群学习的,学习狼性法则,简单的说就是要做狼一样的人,听起来可能有点土,但是其中涵盖着很多精神-团结协作、聪明智慧、知己知彼等等。其实其中的道理都很简单,可能你一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在敌人或者在困难面前是非常微弱的。就好像说:折断一根筷子很简单,但是把100根筷子困在一起,就非常难折断。曾经也听过一个哲学道理,如何让一点水永远不会干枯,那就是把它投入大海。可见一个团队的力量是非常巨大,会让你变得很强大,会让对手、敌人畏惧,所以在我们的工作中,要时刻记住“We are a Team”,要做狼一样的人。
第三篇:读《狼图腾》有感
读《狼图腾》有感
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一部描绘、研究蒙古草原狼的“旷世奇书”。阅读此书,将是我们这个时代享用不尽的关于狼图腾的精神盛宴。因为它的厚重,因为它的不可再现。因为任由蒙古铁骑和蒙古狼群纵横驰骋的游牧草原正在或者已经消失,所有那些有关狼的传说和故事正在从我们的记忆中退化,留给我们和后代的仅仅是一些道德诅咒和刻毒谩骂的文字符号。如果不是因为此书,狼——特别是蒙古的草原狼——这个中国古代文明的图腾崇拜和自然进化的发动机,就会像某些宇宙的暗物质一样,远离我们的地球和人类,漂浮在不可知的永远里,漠视着我们的无知和愚昧。
—— 摘自《狼图腾编者荐言》
一千个读者自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读了《狼图腾》,觉得狼的许多难以置信的战法很值得借鉴:其一:不打无准备之仗,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组织严密,很有章法;其二:最佳时机出击,保存实力,麻痹对方,并在最不易跑动时突然出击,置对方于死地;其三:最值得称道的是战斗中团队精神,协同作战,甚至不惜为了胜利粉身碎骨,以身殉职。商战中这种对手最恐惧,也是最具有杀伤力的。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 张瑞敏
这是一部奇书,一部因狼而起的关于游牧民族生存哲学重新认识的大书,它直逼儒家文化民族性格深处的弱性。煌煌五十万言,五十万只狼群汇合,显示了作家阅历。智慧和勇气,更显示了我们正视自身弱点的伟大精神。——作家、评论家 周涛
“苍狼乐队”感谢《狼图腾》。它让我读出:深沉、豪放、忧郁而绵长的蒙古长调与草原苍狼幽怨、孤独、固执于亲情呼唤的仰天哭嚎,都是悲壮的勇士面对长生天如歌的表达;是献给《天堂》里伟大母亲最美的情感。最柔弱的衷肠、最动人的恋曲。。。
——蒙古族歌唱家 腾格尔
《狼图腾》在当代中国文化的整体格局中,是一个灿烂而奇异的存在:如果将它作为小说来读,它充满了历史和传说;如果将它当作一部文化人类学著作来读,它又充满了虚构和想象。作者将他的学识和文化能力奇妙地结合在一起具体描述和人类学知识又相互渗透得如此出人意料、不可思议。显然,这是一部情理交织、力透纸背的大书。
——文学批评家 孟繁华
这个暑假,读完了姜戎先生的《狼图腾》,我的内心产生一种强烈的震撼,久久不能释怀。狼的勇敢、狼的谋略、狼的团结、狼的可爱,在这期间无时无刻不感动着我。
众所周知,在以农耕为主的汉族文化里,人们对狼的厌恶可谓根深蒂固。它们更多的是被赋予反面角色,长期与贪婪、凶残、狡猾、忘恩负义等负面词汇联系在一起。然而在《狼图腾》中,作者根据真实经历和个人感悟,赋予了它们更为深刻的意义,使其以一种全新的形象进入公众的视野,颠覆了我们对狼的原本印象。
《狼图腾》不仅是一部真挚感人的小说,也是一首深情缠绵的长诗,更是一部人类认识自己,认识自然,认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文化和生态学教科书。它用狼哭嗥的愤怒与血泪的控诉换回了人们的觉醒,来认清并正视自己的错误。
狼是草原上最骁勇善战的动物,有速度,有武力,有组织,有智谋。草原人在长期的与狼的斗智斗勇中,渐渐地从狼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并慢慢地磨炼出像狼一样强壮的体魄和顽强、勇猛、智慧的性格。这就是草原人将狼作为民族精神图腾的主要原因。
其实,狼与草原人之间所透露出来的正是竞争与发展的关系。草原人通过与狼的持续较量来不断地锻炼自己、强大自己。如果没有狼,也就不会有草原人强壮的体魄和粗犷大气、英勇强悍的性格,而历史恐怕也就要改写了。
狼锻炼出了草原人特有的民族性格。与其他民族相比,游牧民族虽然也打狼、杀狼,但最终却是爱狼、护狼,与狼为友,拜狼为师,而且从来不恨狼,不把狼赶尽杀绝,相反还将狼作为图腾来敬仰。不像以我们农耕民族为首的其它民族,恨狼、骂狼、打狼、杀狼,不肯“与狼为舞”,最后也就导致了自己民族性格中的缺陷——软弱麻木,以及民族文化的落后——腐朽昏庸,而这些缺陷正是鲁迅先生提到的民族劣根性。
在广袤的蒙古草原上,狼却轻易击败了虎豹那些竞争者,将所有的猛兽逐出自己的势力范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那是因为狼更加依赖群体的力量。在书中我们看到狼为了其他的同伴能够吃到羊,而甘做梯子,让其他的狼从自己的背上“飞”入羊圈而自己先看着,这就是一种牺牲精神,而这恰恰是很难做到的。一个优秀的团队在需要每一个队员都具有强烈的拼搏意识的同时,也需要每一个队员在团队需要他付出一部分牺牲时无条件的付出。因而在草原上,任何动物都不是狼群的对手,哪怕是万物灵长的人类,也不时会受到威胁。
《狼图腾》为我打开的应该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关于狼的世界。在读这本书之前,对于狼的惟一认识,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凶残。狼好像总是要和不好的东西拉上关系,如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白眼狼。这些都可以概括为我们对于狼的偏见吧,或者说是一种对于狼的恐惧,所以才要将狼丑化。
这一次读《狼图腾》真的是很震撼,原来真正意义上的狼是这个样子的:
他们智慧,仅仅是几十只狼却可以把几千只黄羊逼入困境,吞入肚中。面对人们建造的高墙,懂得通过踩着同伴的后背来增加弹跳力,“飞进”羊圈中吃羊。每一次的捕食都像是一个睿智的军事家经过多番的考虑和精密的布局,或者说本来人的兵法就是从狼身上学到的。只要狼夹子上沾有一点与人相关的气味,狼就能够察觉并避开。在发现有人要来抓自己的狼崽的时候,还懂得声东击西,引开来人。书中,每一次陈阵感叹毕利格老人的睿智,毕利格老人都会说狼更厉害。
他们团结,狼在草原上与其他动物的战役几乎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几十头狼面对几千只黄羊,如果说没有很好的团队协作,又怎么步步逼近,将黄羊逼入绝境,团队合作中掉了任何一个链子都不可能有这样的成功。如果说冬天的时候放着一堆黄羊在泡子那里不吃是为了储藏初春时候的粮食,那么夏天捕杀了羊之后也身下一部分,那就是为了整个狼群。捕杀了羊,自己吃饱之后还会留下来给掉离狼群的狼吃,一声狼嚎通知同伴有羊可吃。
“以命拼食,自尊独立”这是陈阵从他养的小狼身上总结出来的。即使是被人豢养,小狼的狼性也没有被磨灭。在最初小狼没有断奶的时候,小狼喝奶会把其他小狗赶到一边,自己逐个奶头来试,最后霸占奶水最多的那一个。后来在陈阵给它喂食的时候,小狼也并不像狗那样,对他表达感激之情。在小狼看来,盆中之食不是人给的,而是它自己争取多来的。在小狼吃食的时候,人是碰不得它的,即使是陈阵也不能打扰,大有你跟我抢食我就不惜以死相拼的意味。
这就是狼,睿智、团结,而且狼性似乎并不会因为被人豢养而改变。
在蒙古人的眼中,狼的地位是很重的,可以说是蒙古人的信仰。狼会吃蒙古人养的羊,为什么蒙古人还会把狼视为信仰呢?在蒙古草原,草和草原是大命,剩下的都是小命,小命要靠大命才能活命,连狼和人都是小命。草原民族捍卫的是大命,草原和自然的命比人命更加宝贵,狼能够捕杀草原四害,维持草原的一个生态平衡,从而保护草原,捍卫大命。所以狼保护了草原,支撑了草原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赢得了蒙古人的尊敬,成为了狼图腾。
书中,毕利格老人说到,狼是腾格里派下来保护草原的,狼多了就不是神,就成了妖魔,人杀妖魔,就没错。所以,毕利格老人支持打狼。但是狼没了,草原也保不住。狼没了,蒙古人的灵魂也就上不了天了。所以毕利格老人是不支持过度地捕杀狼的,因为老人知道狼被杀绝了之后,草原会变成什么样子,蒙古人会变成什么样子。进入草原外来人只看到狼对于生产的破坏,对人们的威胁,并不了解狼在蒙古人心中的地位,或者是并不理解。并不知道一旦狼被杀绝了,草原面临的是什么情况,到时候蒙古人面临又会是怎样的窘境。
当初响应毛主席“人多力量大”的号召,中国的人口开始快速增长。对于牛羊的需求量增加,对于粮食的需求量也开始增长。进入草原的外来人觉得狼的存在对于牛羊的生产存在威胁,在加上狼确实会在某些时候捕杀蒙古人养的羊,经过几次人狼大战,进入草原的外来人就觉得狼必须得杀绝。包顺贵是草场领导人,便下令要把狼杀绝,利用各种奖励和惩罚来鼓励人们杀狼。大量的焚草开荒,大量的狼被捕杀,到最后千年古河干涸,大片的草原沙漠化,虽然游牧改为定居的牧民生活后变得非常富裕,但是生态破坏却已经难以恢复了。希望这会是一个警醒,让人们时刻记得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狼图腾》一书除了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让我对狼有了不同的认识,对于蒙古人对于狼的信仰,对于游牧文明的了解。《狼图腾》借狼告知了人们生态学与生存学的道理,而草原人与狼的关系不过是人类与自然、人类与自身关系中的一个典型代表。《狼图腾》将这些关系说得真切,说得生动,说得深刻,说得催人泪下,说得令人警醒。
图腾文化是一种精神信仰,龙图腾亦或是狼图腾都是一个种族一个民族对自己精神的一种无可抗拒的巨大信仰,是一种动力源泉。当我有一种疲惫时,就会不自觉的想到姜戎先生笔下的狼。于是一种“狼性”也就会蔓延全身。附1:《狼图腾》这部书,在高中时就有所听说过只是一直没有真正地见过这部书,所以一直没有看过。大一上学期在宿舍里看到舍友书桌上有这部书,虽有些心动想看看那“传说”中的狼是怎样的神奇,使我的高中同学赞叹不绝。于是大一下学期正式开始拿起这部纸质书籍(之前也用电子书看过其中的一两章节,最终没有坚持看完),在无聊期间便翻看一两页。直到大一结束这本书也没有看多少。虽然看的不多却是想了很多。陈阵所想即我所想很多时候我都能于陈阵产生共鸣。。这个暑假去北京,一去就会有三十多天,为了不至于无聊所以就带上了这本书(当时到北京第二天早上,哥哥拿出一本关于“人脉学”让我带上,当时我说我已经带来了一本书,我还是先看看我这本吧。。)就这样在以后的时间里慢慢将《狼图腾》消化了。
附2:其实,狼的一生都是生活在孤独里,极端的生存的条件,铸就了它们钢铁一样的意志的同时,也塑造了陆地动物中最硬冷的心。一颗冰冷的心注定要孤独!于是,排解内心孤独成为狼的一种习俗和传统。
附3:人+兽性=西洋人„„自然不必再说这,兽性不见于中国人的脸上,是本来没有的呢,还是现在已经消除。如果是后来消除的,那么,是渐渐净尽而。只剩了人性的呢,还是不过渐渐成了驯顺。野牛成为家牛,野猪成为猪,狼成为狗,野性是消失了,但只足使牧人喜欢,于本身并无好处。人不过是人,不再夹杂着别的东西,当然再好没有了。倘不得已,我以为还不如带些兽性,如果合于下列的算式倒是不很有趣的:人+家畜性=莫一种人。——鲁迅《而已集——论述中国人的脸》
第四篇:读《狼图腾》有感
因为尊严而高贵——读《狼图腾》有感
曹与知
《狼图腾》是一本描写随着草原退化而消失的草原狼的“旷世奇书”。作者姜戎是一名北京知青,在草原,他钻过狼洞,掏过狼崽,养过小狼,与狼战斗过,并与他亲爱的小狼共患难。蒙古狼带着他穿过历史的千年迷雾,径直来到谜团中心,他发现了狼的智慧、狼的团队精神和狼的尊严,发现了草原人对狼的爱与恨。作者也从此与狼结下了不解之缘。
读完全书,我的心情就像暴雨激荡过的湖面久久不能平静,我对狼的固有印象发生了重大改变。最令我震撼的是狼的尊严,它就像狼身上的毛,无论用什么方法都压不平,抚不顺。野生的草原狼永远无法被驯服,就算是从小开始被驯养的狼崽也有自己坚守的底线,任何人都不得侵犯。被猎人包围的一匹老狼,面对逐渐逼近的猎人和猎狗,毅然决然地跳下了悬崖。而由主人公陈阵从小养大的小狼,虽然吃的喝的是陈阵省吃俭用留给它的肉糜、牛奶,但是它也不俯首帖耳,更不愿像狗一样被人牵着走。转场途中,它倔强的头颅不肯低下,被牵引的绳子拉得口吐鲜血也不屈服。
“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这就是尊严。秦末的项羽面对大军包围,宁可自尽,也不愿见江东父老。战国时的屈原洁身自好,决不与乱臣贼子同流合污,于是,他选择了投江。他们用生命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当今社会,有些人不肯努力奋斗,欣然接受嗟来之食,人格尽失,没有一点儿尊严可言。
现在社会正日益进步,物质的丰盈应与精神的强大同行。就像小说中写的那样,我们既要有“文明人”的素养,又要有“狼”一样强大的精神,当有尊严的“文明狼”。
(213161)江苏省常州市李公朴小学
指导老师 承钢
第五篇:读狼图腾有感
《狼图腾》作品赏析与感悟
很小的时候,听了很多关于狼的故事,像《大灰狼》,《狼外婆》,《东郭先生与狼》,这些童年就能耳熟能详的故事给了我对狼的最初印象。虽然很小的时候一直觉得狼是很可怕的东西,但是却一直对狼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高一时刚发现这本书时我就立刻买回了一本,没用一周的时间就读了一遍。进了大学,再一次拜读此书时,又产生了很多新的感悟。
《狼图腾》的作者姜戎曾经于1967年到1978年的十一年间在内蒙古额仑草原插队,书中的故事就来自于作者在内蒙古草原和蒙古民族一起生活的经历。读着书中那一个个人与狼之间的动人故事,我仿佛跟随主人公称阵来到了充满野性传奇的辽阔的大草原。在这里陈阵和蒙古族老人毕利格及其他蒙古族牧民,在众多性格各异却一样忠诚勇猛的牧羊犬的帮助下一起放马,牧羊,猎狼,学狼与狼战斗,也与狼共存。作者以质朴的文笔描绘一幅幅生动而充满力量与野性的游牧民族生活画卷。
小说主人公下乡知青陈阵跟随毕利格老人去下狼夹子以猎杀狼群,一路上他听老人讲述蒙古族关于狼的信仰,学习狼的技巧。在老人看来,狼和蒙古人都是草原的保护者,两者相互依存;而草原上先后兴起的众多游牧部落也都是在和狼群周旋的过程中练就了高超的军事素质,从而不断挥师南下,冲击着统治中原的历代王朝。对于草原民族来说,一方面,人与狼之间是猎杀与被杀的对立关系,但另一方面,人与狼也相互敬畏,相互依存。在后来关于牧民掏狼崽,捕杀母狼的部分,作者更是赋予凶猛的狼群以人类般的丰富情感,也因此引出后来主人公养育狼崽,探索狼性的故事。对于小说主人公来说,对草原狼与草原民族以狼为图腾的痴迷和认识为他打开了一扇探索人类文明冲突与进程之门。虽然仅凭“狼性性格”来解读人类文明史未免失之偏颇,但小说本身具有史诗品相的宏大叙事和对狼的深刻解剖却极具可读性。
我觉得,除了引人入胜的狼的故事,《狼图腾》在中国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那些故事背后隐含的作者对中国文明和当代中国发展模式的针砭。在人与狼的互动中,草原游牧民族孕育了强悍而充满狼性活力的草原文明,也正是在这种带有进攻性的文化背景下,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地冲击着保守的中原农耕文明,在摧毁汉族王朝的同时,又重新为其注入活力。同时,作者对当代的社会问题,如经济改革期间出现的掠夺式经济发展模式,伴随而来的草原沙化和环境退化,以及游牧民族的文化消失等问题都有涉及,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怀和忧虑。
小说的结尾处蒙古族老人毕利格去世了,但由于人为的对草原的破坏和过渡开发,维系蒙古族天葬传统的狼群已经消失,牧民们只能把老人的遗体放在马车上,将其赶往外蒙古,希望那里的狼群依然驰骋;主人公陈阵收养的那只桀傲不逊的狼崽由于坚持狼的尊严,拒绝被人类驯服,最后也悲壮的死去了;随着狼群消失,那些具有英雄般性格,在草原上自由游荡的牧羊犬也糟主人的遗弃,最后被草原上的外来建设者们捕杀吃掉。小说的结尾处极具悲剧意味的描述皆引发读者对当代中国文明发展和当代经济发展模式的深层思考,而这也正是小说的力量所在
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阅读此书,将使我们这个时代享用不尽关于狼图腾的精神盛宴。因为它的厚重,因为它的不可再现,因为任由蒙古铁骑和蒙古狼群纵横驰聘的游牧草原,正在或者已经消失。所有那些有关狼的传说和故事正在从我们的记忆里退化,留给我们和后代的仅仅是一些道德诅咒和刻毒漫骂的文字符号。如果不是因为此书,狼——特别是蒙古草原狼——这个中国古代文明的图腾,崇拜和自然进化的发动机,就会想宇宙中的暗物质一样,远离我们的地球,漂浮在不可知的永远里,模式着我们的无知和愚昧。
是啊!狼是陆地上生物最高的食物链终结者之一,由于狼的存在,其他野生动物才得以淘汰老、弱、病、残的不良族群,也正因为狼的威胁,奇特的动物(包括我们人类自己)才被迫进化得更优秀。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草原上没有了狼群,就要得“瘟疫”,所以,狼使生态相互于一种平衡状态,况且,狼是群居动物中最有秩序、最的纪律的族群,狼的十大特点:卧薪尝胆、众狼一心、自知之明、顺水推舟、同进同退、表里如
一、知己知彼、狼也钟情、授狼以渔,以及狼的“团队精神”都是值得现代人学习的,而最值得我们称赞的是狼的战斗精神、协同作战、顾全大局,为了胜利,不惜鞠躬尽瘁、以身殉职......。然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夹杂着先贤们的恩怨情思,影响和误导着后人对一些事物本来面目的探究。那么对于狼不正确的理解,我觉得现在应该彻底地转变了。
非常感谢《狼图腾》的作者,他让我读到了太多,让我一触即发的文字,也让我了解到了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差异,在人与自然、人性与狼性、狼道与天道之间似乎存在着和追求关注和焦点。
掩卷沉思,我们进步的慢是因为我们的身体被注入了太多的“羊血”,直到今天还在不断地灌输着,殊不知我们灵魂中仅有的一点狼性也将泯灭,在所谓的和平与浮燥中。纵观中国的历史:当年区区十几万蒙古骑兵为什么能够横扫欧亚大陆?诺大的汉王朝怎么被小小的游牧民族统治了近一个世纪?中华征服了游牧民族还是游牧民族一次一次为汉民族“输血”才使中华文明得已延续......“狼图腾理论”给出的答案:古老而悠久的华夏文明起源于狼性十足的草原游牧民族部落,祖国统一后(在龙图腾的创造和融合的过程中,狼图腾的形象起着关键作用),随着农耕文明的兴起,再加上儒家思想的教化,人类精神内核中的狼性逐渐被羊性所取代。华夏农耕民族创造的是中华民族的脑和手,而游牧精神和游牧性格创造的是脊梁,在这强悍进取的狼性中,深深蕴涵着民族复兴的伟大潜力。回想改革开放后,铁饭碗被打破,上下岗纷至,加上入世初始,“狼来了”呼声四起时,不正预示着:别无选择,勇敢面对,去竞争,去拼搏,去成长......真可谓前赴后继;虽有悲意,也从容。于是我们越来越多地听到了“我们赢了
“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些东西,都不是劳动可以创造出来的。比如:劳动节创造出和平,和安全巩固的国防。劳动创造不了强烈要求实现自由、安全、民主平等的民族性格。不会战斗的劳动者,只是苦力、顺民、家畜、牛马。”“如果猿猴光会劳动不会战斗,它们早就被猛兽吃光了,哪还轮得上劳动创造以后的一切?”绵羊是低等与愚昧的,当狼咬翻那只大羊的时候,立即引起周围几十只大羊的恐慌,;四处奔跑。但不一会儿,羊群就恢复平静,甚至还有几只绵羊,战战兢兢地跺着蹄子,凑妻狼跟前去看狼吃羊,像是在抗议,又像是在看热闹,接着又有十几只羊跺着蹄子去围观。最后上百只绵羊,竟然把狼的血羊围成一个三米直径的密集圈子,前拥后挤,伸长脖子看个过隐。那副嘴脸仿佛在说:“狼咬你,关我什么事!”或是说:“你死了,我就不用死啦!”羊群的恐惧与幸灾乐祸,与现代某些中国人是何其相似,当今中国存在的精神和民族性格日渐颓废雌化的现状。作者又沿着“狼图腾理论”进一步作了分析,明确提出,“中国的改革,不仅是经济体制的改革和转换,而是从基础上更是具有决定性的却是国民性格的改革和转换......”从这一进论的层面找到了中国落伍的病根后,作者又把他的理论进行了升华,提出了社会向前发展的三个阶段,“从古代的‘文明羊’,前向个性真正解放,真正自由的‘文明人’发展。到那时,中国人根除了‘文明羊’阶段的家畜性,克服了‘文明狼’阶段的半野蛮性,才能成为大写的文明人!
国家的竞争,最根本还是民族性格竞争。而民族性格的形成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诸多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精髓浓缩历练出来的,去伪存真,迎接挑战,世世代代,自强不息,永不满足。为此,《狼图腾》所揭示的是华夏性格角度找到了中国落后的根源。虽然作者的“理论”还值得进一步高榷与推敲,但其倡导的开拓进取的精神,呼唤伟大强悍狼文化的回归,无疑为我们民族振兴多提供了一条道路。愿我们多一点狼性,少一点羊性吧!男儿当自强,做人当自强,中华当自强!解“狼”之谜,重识华夏文明;与“狼”共舞,方显英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