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有感

时间:2019-05-15 16:07: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有感》。

第一篇:读《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有感

读《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有感

农行深圳宝安支行 肖强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讲话风格清新质朴、内涵深刻,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真心话、大实话,这也让“习式语言”风靡网络。近期拜读了《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一书,深深地感受到了习总书记语言的力量,那种不逊于千军万马的力量。

此书摘录了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部分形象生动、言简意赅的用语,书中类似生动深刻的“***语录”,被分别收入成“开篇”、“形象比喻篇”、“俗文俚语篇”、“诗文引用篇”4个部分,并对其语源、语义、理论价值以及社会反响等,进行了简明扼要的阐释,是一本新颖的、可读性强的、“接地气”的读本,一本让我进一步领略中央治国理政的内涵思想和读懂中国的读本。

习总书记在他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常用打比方、讲故事的方式阐述深刻的道理,用大白话、大实话等俗文俚语释疑解惑,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元素来提纲挈领、纵横捭阖。习总书记的语言,平实中蕴含着大智慧,更有一种透彻、直指人心的力量。阅读完此书,我陷入掩卷暇思之中、沉浸在语言美词句佳之中、沉思在总书记治国理政伟大实践之中。

正如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这一儒家思想来强调领导干部加强学习的重要性,短短一句话却道出了领导干部学习关乎党和国家发展的真谛。在如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前所未有,不但“外行”很难领导“内行”,即使是“内行”也需要终身学习方可跟上时代步伐,如果仅满足于原有的知识积累,将很快被时代所淘汰。作为农业银行的干部员工,在我们无法成为新时代的缔造者时,我们只能通过学习新时代的新知识、新思维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服务于这个时代。

习总书记的话语中也不乏诗文的引用,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引经据典篇。因为习总书记所引用的是古代议论文和典故而非诗歌。而国学经典所体现的并非文采而是哲学。能流传至今的国学经典定有其能支撑其流传至今的智慧之所在,有其仍能指导当今的客观规律之所在。正如书中提到:“治大国,若烹小鲜。”对于我们来说,在处理具体事务中无论处理多大的事情都是可以在客观规律中寻找到答案。所以,我们不仅要跟着习总书记学历史,也要跟着总书记学哲学,用更大的世界观去洞悉世界,“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有了更大的世界观、历史观就会更容易地洞察到事物的本质,也就不再总是用自己短浅的目光去衡量世界并因而烦恼不已,耗费过多的精力。也就会有更多的精力去务实,去学习,去自我革新。书中亦提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处在一个时代的变革期,农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这更加迫切地要求我们不断革新自我。不仅要坚持不懈地学习,更要根据所学的知识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与时俱进,把理论应用实践。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一书为我们展现了总书记丰富多彩的语言以及驾驭语言的精湛艺术。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儒家思想到“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的古语文字到“打铁还需自身硬”的俗语语言,总书记的语言汇集了中华传统文化;从“为民服务不能一阵风”的连接群众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连接社会到“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的连接基层,总书记的语言时刻连接着地气;从“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的外交智慧到“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的国家智慧到“人心就是力量”的群众智慧,总书记的语言更蕴含了丰富的智慧。

当然,高超使用语言的艺术,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伴同优良的思想作风自然获得的,它必须刻苦的学习,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获得。语言的使用体现文风、党风、政风问题,必须提高自身修养,培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品德,为人民办实事的情怀,再加上认真学习群众的语言才能形成优良的、实事求是的文风。习总书记犀利而又易懂的语言、形象而又深刻的比喻、平实而又真诚的风格蕴含着思想性、实践性、时代性、创新性、大众性的引领力量,我们应深刻的认识到,语言的力量来自对时代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

作为一名现代商业银行的干部员工,我们应有过硬的业务本领,找准自己的立足点。我们需要的是习总书记说的“问道有回声,承诺必办结”的领导干部。作为一名农行的干部员工,我们更应有深厚的修养,我们更要做像习总书记说的“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受得起吹捧经得住屈辱”的干部。

习总书记高瞻远瞩、集思广益,统筹大局,用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讲透了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哲理,用富有民族性、时代性的平易近人的生活语言,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同人们日常实际生活的“无缝”对接,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由衷“点赞”,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树立了出了里程碑式的典范,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我读着习总书记说过的话,字里行间都给人一种油然而生的信心,而信心是动力的源泉。我坚信中国在习总书记的引领下,我们定能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辉煌。我们作为农行人要为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农行梦而奋勇拼搏。

如今,新时代的新事物承载于信息之上,以其强大的衍射能力充斥于我们生活环境的每个角落,无时无刻不强有力地冲击着我们的思维观念,大而杂的信息让我们目不暇接。如果我们缺乏正确的方向引导,就很容易被混杂其中的垃圾信息误导。不畏浮云遮望眼。时刻不忘加以修身,加以养德,才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正确的航向上扬帆远航。

作者简介

肖强,农行深圳宝安支行员工,热爱阅读,喜欢在空闲之余,左手端一杯香茗,右手捧一本好书,品茗品书,茶香书香,享受在文字间游走,在篇章中思索的乐趣。

第二篇:《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读后感

书中记载了总书记2013年10月7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演讲时的一句话“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再高的山、再长的路,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前进,就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天。”让我感触颇深。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这是中国当代诗人汪国真的现代诗《山高路远》中的两句。诗歌所包含的寓意是:困难之山再高,奋进者的双脚都能将它攀登;人生之路再长,追求者的脚步都能将它丈量。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中,引用这一诗句,旨在向世界表达中国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的决心。烟草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财税的重要来源,作为一名基层县局的负责人,必须认真领会、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为增强中国烟草整体竞争实力、实现烟草行业上缴财政总额接近万亿元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和行业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省局董秀明局长在年初工作会上适时提出了“行业楷模”发展战略,推进战略体系全面落地,坚决落实国家局关于“谋划三大战略、提升五个形象,努力实现烟草行业税利总额超万亿目标”的工作部署。

在现实工作中,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要少一分毛糙和浮躁,多一分执著和专注,全面推进依法治烟,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就是我们奋力前行的指导思想,就是解决行业发展中困难的精神动力。烟草行业要想在逆境中独树一帜,主动为国家经济发展解决实际困难,就必须全面深化改革,走创新发展之路。要以“行业楷模”战略统揽发展,推进发展战略体系全面落地,以成为楷模的实际成效、或以迈上争当楷模的实践征程,向省、市局交出满意答卷,回报省、市局对县级局的期望和信任。--------摘要精华。

第三篇: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节选)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

摘录

【形象比喻篇】

反腐败高压态势必须继续保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坚决查处一个。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不能养痈遗患。——2014年1月14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

抓早抓小,有病马上治——惩治腐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在中国老百姓的语汇里,“抓早抓小,有病马上治”是常见的。比如,中国的父母讲到孩子教育问题时,总是强调要“抓早抓小”,打好基础;医生在做科普讲座时也会强调“有病马上治”,不要小病拖延成大病,贻误治疗时机。“养痈遗患”则是一个成语典故,原意为留着毒疮不去医治,就会成为后患,寓意对坏人、坏事的姑息纵容,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

习近平借用“抓早抓小,有病马上治”、“不能养痈遗患”这样的形象话语和成语典故,旨在说明在反腐败这一重大政治任务上,必须提前介入,尽早干预,把工作做在前面,防微杜渐,把腐败扼杀在萌芽状态。

古人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意思是说,千里长的大堤往往因为小小的蚂蚁洞穴而崩溃。腐败问题也是这个道理。腐败行为的发生也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都是从小腐败慢慢演变为大腐败的。就其中多数人而言,在发生问题之初,倘若有人给以提醒警告,就不会“一条胡同走到黑”。在腐败分子的蜕变过程中,他们的理想信念之堤是一步步、一点点被击破的。就此而言,在反腐倡廉这一重大任务上,“抓早抓小”就很重要了。及早打牢理想信念之堤,及早修补受损堤坝上的“痈”,及早解决小问题、小毛病,就能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恶化和蔓延。

“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不能养痈遗患”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反腐倡廉工作上惩防并举的新思想,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反腐倡廉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一方面,对于腐败分子当然是要“零容忍”,触犯法律必须受到严厉的制裁,“发现一个就要坚决查处一个”,让腐败分子声名扫地,付出沉重代价。这一点是坚定不移的。另一方面,还要建立有效的预防腐败的机制,关口前移,积极预防,惩防并举。这一点同样重要。

“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需要有制度的保障。一方面,要加强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堵塞制度漏洞,强化依法行政、依制度办事,不给腐败分子以可乘之机;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对权力尤其是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权力如果得不到监督,法规制度就等于一纸空文,必然带来腐败的产生和蔓延。同时,还要加强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廉洁教育,促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政绩观,提高自我修养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自律意识,夯实拒腐防变的思想基础。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古语,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牢牢记住!>>>详细

【俗文俚语篇】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再高的山、再长的路,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前进,就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天。——2013年10月7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锲而不舍地继续推进改革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这是中国当代诗人汪国真的现代诗《山高路远》中的两句。诗歌所包含的寓意是:困难之山再高,奋进者的双脚都能将它攀登;人生之路再长,追求者的脚步都能将它丈量。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中,引用这一诗句,旨在向世界表达中国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的决心。

当习近平以坚定的语气,向世界说出“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的时候,正是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正在进行深刻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时刻,这必然伴随调整的阵痛、成长的烦恼,因而需要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决心。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涉及重大利益关系调整,涉及各方面体制、机制完善。但唯其艰难,才更需勇毅;唯其笃行,才弥足珍贵。现实问题的复杂与艰巨,要求今天的改革者更自觉地把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结合起来,以制度创新撬动改革大局,用制度活力推动改革进程。中国已经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改革,努力破解发展中出现的难题。

敢于对世界作出如此承诺,充分展现了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坚韧不拔的勇气和坚定不移的决心。唯有自信的人,才会有执著于自己所选择道路的勇气,才会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才会在面对无数困难和挑战时,绝不选择逃避,而是选择坚守。

1992年,邓小平曾在“南方谈话”中表达他的畅想: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党的十八大也提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回首三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从思想观念的破冰到利益格局的重塑,再到发展方式的转变、制度文明的涵养,改革之路从无坦途。中国前进的每一步,无不得益于迎难而上,无不功成于化危为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巴厘岛坚定的中国声音,再次传递这样的信念:再高的山、再长的路,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前进,就有实现目标的那一天。>>>详细

【诗文引用篇】

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创新精神的民族,以伟大创造能力著称于世。“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对中华民族创新精神的最好写照。——2013年12月31日,习近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华民族创新精神的写照

习近平在2013年底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的讲话中,引用了《大学》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话的原文是:“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其意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要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有的邦国,但其使命在于革新。”所以君子无不追求极致的完善。据说“创新”一词滥觞于此。

《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之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商朝开国君王成汤铭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原是说每天去除身体上的污垢,使身体焕然一新,引申开来则指思想的洗礼、品德的修炼和精神上的弃旧图新,是从动态的角度强调不断革新。如果说“日新”尚且容易,“日日新”已是难能可贵,“又日新”则更难。中国虽然是个古老的国家,然“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我们的传统文化强调创新反对因循守旧。要求社会不断变革图强,要求为政者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更新思想观念。正是因为有这种传统,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做出了不少创造、创新和发明,为人类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对中华民族创新精神的最好写照。他在2013年的五四讲话中曾引用这句箴言,鼓励广大青年走在创新的前列:“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当今世界,创新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21世纪中国的迅猛发展,创新无疑扮演了重要角色。习近平引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仅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古以来就拥有创新精神的民族,中华民族有伟大的创造能力;更强调当代中国需要继续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重要性。

习近平于2013年年底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谈到粮食安全问题时这样说:“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书中评论,习近平借用“饭碗”这一最普通的词语,旨在说明,“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保证粮食安全是极其重要的,尽管我们已连续多年取得粮食生产大丰收,但越是在这样的形势下,越不能麻痹大意„„粮食安全是中国稳定与发展的‘压舱石’。”

如,谈及小康社会时,习近平认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书中加以论述道,习近平引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句俗语,既有对邓小平“三步走”战略思想的历史继承性,又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即,我们看“小康”,不仅要看经济总量,而且要看生活质量;不仅要看“做大蛋糕”,而且要看“分好蛋糕”;不仅要看平均数,还要看大多数。“习近平曾经在农村基层当过支部书记,非常了解中国农村的情况,在他心里一直装着农民和农村的问题。只有老乡们都过上小康的日子,才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又如,关于生态与经济的相互关系,习近平于2013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曾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书中阐述道,习近平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比喻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两者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支撑、相互转化的。习近平曾说:“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从根本上要求各级地方政府,从传统的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再如,习近平对广大党员干部发出了“本领恐慌”的警告。在2013年3月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语重心长地说:“很多同志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也有干劲,但缺乏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本领„„结果是虽然做了工作,有时做得还很辛苦,但不是不对路子,就是事与愿违,甚至搞出一些南辕北辙的事情来。这就叫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

书中写道:“‘新办法不会用’,是无智;‘老办法不管用’,是无谋;‘硬办法不敢用’,是无信;‘软办法不顶用’,是无能。为官若如此,必将贻害一方,祸国殃民。习近平引用百姓耳熟能详的俗语来提出党员干部‘本领恐慌’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编者进一步阐释道,世界正处在一个以变革、创新、发展、多元为显著特征的时代;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呈现一系列阶段性特征,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中国共产党正面临复杂严峻的执政考验。共产党员不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就难以完成党员干部肩负的历史责任,甚至难以在这个时代立足。

习近平还经常引用一些古典诗词来阐述他的治国理念,如“治大国如烹小鲜”、“尚贤者,政之本也”。他用“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来强调干部学习关乎党和国家的命运;用“虚谈废务”来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用“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来描述亚太共同的发展未来;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来体现中国坚持推动各种文明在相互影响中融合共进的态度„„书中指出,习近平在各种场合大量引用名句,也是在向国内外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激发人们对经典的兴趣与关注。

该书名为《平易近人》匠心独具:它既出自成语,又与习近平的工作作风和讲话风格相贴切,且成语中的两个字和习近平的名字一致,非常吸引读者眼球。该书出版方、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韩建民表示,“习近平的讲话看似朴实无华,却有直指人心的力量,因此将该书的副书名定为 ‘习近平的语言力量’。”

书中在解读每个词条时,除了对词条本身的语境和来龙去脉进行阐释之外,更着力于挖掘词条背后所蕴含的智慧。该书主编、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陈锡喜认为,这些智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实现中国梦的自信;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的坚守;三是对老百姓关注问题的直面。正是这样的智慧,让语言在通俗易懂之外,更体现出力量。

防止出现“意大利面碗”现象——亚太地区要构建更紧密伙伴关系

“意大利面碗”现象一词,源于美国经济学家巴格沃蒂1995年出版的《美国贸易政策》一书,意指在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贸易协定(统称“特惠贸易协议”)下,各个协议的不同优惠待遇和原产地规则,就像碗里的意大利面条一样一根根交织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

习近平借用“意大利面碗”这一经济学用语,旨在说明亚太地区要加强合作,避免经济、政治、安全等各方面出现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影响区域合作与发展进步。这一用语,也体现了习近平语言风格的另一特色:善于使用国际通用话语,言简意赅地阐述复杂的国际局势,并旗帜鲜明地表达中国的观点和立场。

当前,亚太地区是世界上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这一点,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表现得非常突出。然而,亚太地区的政治局面却很复杂,尽管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但亚太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层出不穷,少数国家内部政局动荡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导致亚太地区各国在政治,尤其是安全领域的“意大利面碗”现象比较突出。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亚太地区各国的高度重视,将会严重影响亚太地区甚至是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这也是习近平强调防止“意大利面碗”现象的原因所在。

就经贸关系而言,在亚太地区,除了亚太经合组织,还存在多种贸易协定并存的局面,这些贸易协定之间必然存在一些相互冲突之处。在政治与安全上,一些国家拉帮结派是导致亚太地区不稳定的重要原因。此外,历史遗留问题、地缘政治、领土纷争等战略利益冲突,也导致亚太地区国家之间关系复杂多变,时常波诡云谲,阴晴不定。因此,深化亚太区域一体化进程充满挑战。

要防止出现“意大利面碗”现象,亚太地区各国需要加强互信,加强团结。相互信任就像阳光一样珍贵,一个相互猜忌、相互提防的亚太是没有未来的,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一定是建立在各国之间的相互信任基础之上的。正如习近平所呼吁的那样,亚太各国“不能互相踩脚,甚至互相抵消”,而是要相互支持,互利共赢,相互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唯有如此,亚太地区的活力和潜力才会充分释放。

中国有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防止出现“意大利面碗”现象,避免可能的冲突和矛盾,必须建立亚太地区各国共同遵守的行动规则,APEC体系下的各项规则就是很好的典范。从维护亚太地区各国共同利益出发而制定的各类地区规则,应该得到各国共同遵守和维护。唯有如此,亚太地区各国才能形成合力,化解矛盾,抵御地区发展中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亚太地区已经形成了利益和命运共同体,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事关本地区和平、发展、稳定、安全的一切重大问题上,亚太各个国家作出的一言一行都应该是建设性的,是相互支持、相互打气、相互“补台”的,中国愿意并正在为此做出自己的不懈努力。只要亚太地区各国做到了这些,就能防止“意大利面碗”现象的出现,亚太地区的活力和潜力就一定会充分释放,地区的持续繁荣与发展就一定会实现。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价值观的养成重在青年时期

人人都要穿衣,都会穿衣,都在儿时便被父母引导着学会如何扣扣子。这是一项平常的技能,也是一项平日里天天都要重复做的动作。扣子要从上到下对齐扣好,否则衣服就会歪歪扭扭,这也是一个日常的普通道理。然而,从这普普通通的事情中又能升华出另一层深意,正如习近平告诉青年人所说的那样:“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习近平谈到的“人生扣子论”,对青年人的价值观培养很有启迪意义。的确,人生就像扣扣子,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后边的扣子就不可避免地会跟着错,正如一个人如果将当官和发财联系在一起,那么他“第一粒扣子”就错了,以后,必然会一错再错,最终走向堕落,走向灭亡。

青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成熟最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会得到确立,并在未来的人生之路上发挥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青年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最容易受到各种思想影响的时期。习近平在北大考察时对青年大学生提出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四点要求,为青年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指引和方向。它可以帮助青年大学生认识世界、端正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未来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青年时期树立的价值观,会直接影响今后的生活。青年会在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导下立己修身,让自己成长为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材,未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就是告诫青年人不应为自己将会得到什么样的职位而发愁,而应该发愁的是自己有没有与这个职位相匹配的才学。青年人应当像君子一样,不去担心自己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只希望能不断完善自我,得于心自然能形于体,别人自然也就知道了。被誉为“人民科学家”的钱学森在自己的青年时期,面对国难当头的现实,坚决地选择了航空报国的道路,就是抱着一颗赤子之心,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可以以一当十,以一当百,以一当万千,以科学的力量报效祖国。在他的价值观念中,国为重,家为轻,责任重于泰山。正是在这样的价值观的引领下,身处美国20多年的他,虽然已经享有常人难以企及的荣誉和地位,却毅然决然地放弃他在美国所获得的一切,冲破重重阻碍也要回到他魂牵梦萦的祖国。他的回国没有考虑自己将来会有怎样的职位,更没有从功利的角度去考量自己的回国是不是“合算”,他所考虑的,只是自己的所学是否能够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一些贡献,能够为自己祖国的人民做点事。

这种考量是最朴素,也是最真实的,而促使他形成这样决定的,就是他在青年时期树立的价值观念,也就是钱学森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青年时期正是积蓄力量的大好时期。“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这是李大钊对青年的希望。青年人应该保持青春之热情、青春之追求,以更高的要求加强自身修养,以更高的标准完成肩上使命。尤其是在人生之初就要把第一粒扣子扣好,找到正确的人生坐标,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然后大胆去锻炼,勇敢去尝试,让心智在风浪中逐渐成熟,让信念在追寻中日渐坚定。在工作和困难面前要多想一些“怎么干”而非犹豫“怎么办”,多想一些、“我来干”而非推脱“我不管”。唯有如此,方能厚积薄发,方能在真正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够担起大任,顺利完成国家和人民交给的任务。

万事开头难,难就难在要选择好正确的第一步,你到底想实现怎样的人生价值,想展现怎样的生命风采。只有第一步选对了,只有第一粒扣子扣对了,你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路。人生是多彩的,世界是多样的,关键是要选择好自己的正确道路,也就是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这第一粒扣子,必须把国家需要、社会期望和个人价值紧密结合。扣好了第一粒扣子,才能有完美精彩的人生。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基层历练是干部成长的必修课

习近平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引用“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指出优秀的领导干部,必须经历丰富的基层锻炼,才能更好地树立群众观点,积极为人民服务。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出自《韩非子·显学》。宰相原是从国君的家臣发展起来的,“宰”本是君主的总管家的称呼,“相”是辅助的意思,即用家臣的头目管理国事。此语原意为:贤臣良相都是从地方官提升起来的,作战勇猛的将领也都是从士卒提拔上来的。它体现了韩非子的选人用人观,即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尤其是国家的高层官员和将领,一定要从有基层实际工作经验的人中选拔。因为这些人来自基层,更了解战场的形势和百姓的疾苦,也就能够更好地制定方针政策,否则处理政务、领兵作战就可能是纸上谈兵,耽误国家大事。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无论你是才华横溢,学识渊博,还是志存高远,雄心勃勃,都必须在基层磨砺自己的“器”,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干成“事”。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说的也是人在成就大事业之前,必要经历一番磨难和历练,而对领导干部来说,这种历练的第一步应该是在基层。

注重从一线选拔干部,是我们党一贯强调和坚持的干部工作方针;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工作,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是我们培养党的干部的成功经验。年轻干部经过基层的摸爬滚打,不仅可以砥砺品质,锻炼能力,增强才干,更重要的是,能接地气,能看到老百姓最真实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认识社会现实,读懂中国国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仅适用于写诗作文,同样适用于了解国情民生。

這裡我很熟悉,當年下鄉就騎自行車來。今天就是來聽大家的,看看鄉親們,接接地氣,充充電。——2013年7月11日,習近平在看望河北省正定縣塔元庄村干部群眾時的講話

“接地氣”與“充充電”——領導干部要深入基層,向群眾學習

“接地氣”本為民間用語,“地氣”指大地之氣,也即是從地底下向地面泛上來的氣。“接地氣”是指挨著地面接收大地氣息,順乎自然,以利健康。現在常比喻為深入基層群眾。“充電”本為科技用語,是指給蓄電池等設備補充電量的過程。蓄電池在其能量經放電消耗后,通過充電恢復,又能重新放電,構成充放循環。現比喻為組織和個人補充力量或知識,以使其不斷進步提高。

“接地氣”是近年來廣為流傳的一個詞語,曾是《咬文嚼字》發布的中國“2012年十大流行語”之一。習近平使用這一流行語來自勉,也是和廣大干部共勉,意在強調黨和政府的各級干部都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向基層群眾學習,聽取基層群眾意見。就此而言,“接接地氣,充充電”其實也就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基本要求。

長期在基層工作的經歷,使習近平與基層群眾有著天然的感情,對“接接地氣,充充電”有著強烈的認同。1969年至1975年,他作為知識青年,到陝西省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梁家河大隊插隊﹔1982年至1985年,他在河北省正定縣工作。因此,盡管出生在高干家庭,但習近平豐富的基層工作經歷,使他對基層情況非常了解,對基層群眾非常熟悉,故而由他說出“接接地氣,充充電”,顯得那麼自然而貼切。

密切聯系群眾,是中國共產黨能夠戰無不勝的三大法寶之一。在革命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沒有執政資源,正是與廣大群眾打成一片,成就了黨的力量之源,正是在老百姓的衷心擁護和大力支持下,才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不管是井岡山時期、延安時期,還是西柏坡時期,黨就在老百姓中間,“接地氣”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人民取得政權之后,依然非常重視保持與群眾的緊密聯系。然而,由於在和平環境中長期執政,一些領導干部開始習慣於在會議室聽取匯報,在辦公室批閱報告,下基層的次數少了,了解基層情況的次數少了,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的次數少了,與基層群眾的聯系少了,與基層群眾的感情也淡了,其結果就是黨群關系、干群關系緊張,很多事情不能進行有效的溝通,小事發酵成大事。事實上,當前暴露出來的不少問題和矛盾,直接而根本的原因就是相關領導部門與群眾之間缺乏有效溝通,不接地氣。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他們在自己的生產生活實踐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黨和政府的路線、方針、政策好不好,執行得到不到位,人民群眾是最有發言權的。因此,各級干部必須“接地氣”,掌握基層實情,聽取群眾心聲。同時,實踐和創新的源泉在基層,通過直接向一線群眾學習,可以為自己“充電”。兩者結合,才能更好地解決基層群眾的實際困難,從而得到群眾的認同,才能化解各種矛盾和問題,推動社會的和諧發展。

學史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學詩可以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學倫理可以知廉恥、懂榮辱、辨是非。

——2013年3月1日,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鑒得失,知興替——學習歷史,以史為鑒

“鉴得失、知兴替”出自《新唐书·魏征传》,原文为:“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鉴”乃镜子,意思是说,以铜作镜子,可以使人的衣冠整齐﹔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历史上的兴盛衰亡﹔以别人作自己的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习近平引用“鉴得失、知兴替”,鼓励领导干部学习历史文化,汲取人类文明精华。

《新唐书》是北宋时期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列传》谓叙列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魏征是唐朝著名政治家,以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颜直谏著称。为了维护和巩固李唐王朝的封建统治,曾先后陈谏200多事,劝诫唐太宗以历史教训为鉴,居安思危,励精图治,任贤纳谏。此语乃唐太宗在痛失魏征之后的感叹。

“史,记事者也。”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以及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一代代人积累的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因而历史是“前车之鉴”,前人之得,可以效仿学习﹔前人之史,可以引以为戒。俄国哲学家赫尔岑说:“充分地理解过去——我们可以弄清楚现状﹔深刻认识过去的意义——我们可以揭示未来的意义﹔向后看——就是向前进。”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曾说:“如果我们不向历史学习,我们就将被迫重演历史。”这些名言都是从不同角度强调学习历史的重要性:知史而后兴。

唐太宗之所以成就了“贞观之治”,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明白“鉴得失、知兴替”的重要性,善于总结和吸取历史经验,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习近平在多种场合强调要把读书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习近平能在日理万机的工作之余经常抽出时间读书,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实为各级领导干部学习的典范。而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更是对中国共产党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习近平的这段讲话,实际上是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文化,是就学习历史、诗歌、伦理等传统文化知识的社会功能与价值判断所做的精辟论述。学习历史,是培养一个人对历史与现实的认识和批评能力﹔学习诗歌,是提高一个人对美好事物、美好情感的感受和鉴赏能力﹔学习伦理,则是让人明白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应该遵循的道德礼仪准则。

作为领导干部,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之下,需要了解的不仅仅是本国的历史文化,因为国际化的大环境决定了我们的领导干部应该是有世界眼光、能吸取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人。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既可以让人具有理解、包容和尊重异质文化的宽阔胸怀,也为我们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提供全新的视角。

如果一个领导干部,既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对本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有独立的思考,又具有与世界上不同文化平等对话的勇气和底气,那他就能够真正具有世界眼光和天下情怀,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不是痛並快樂著,是累並快樂著。

——2013年3月22日,習近平在會見中國駐俄使館工作人員和中資機構代表時的講話

累并快乐着——带着乐观主义精神努力工作

1995年,齐秦发行专辑《痛并快乐着》,风靡华语乐坛。此后,诸如“工作并快乐着”、“辛苦并快乐着”等词开始流行。中央电视台201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播出后,一时间,“时间都去哪儿了”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甚至由此演绎出各类“去哪儿了”,成为社会热词。

2013年3月,习近平访问俄罗斯,在会见中国驻俄使馆工作人员和中资机构代表时,谈及此次访俄之旅以及自己的时间去哪儿了的问题时,习近平说:“我不是痛并快乐着,是累并快乐着。”习近平幽默地借用和改造了一个当今社会流行语,以此表达他对待工作和生活的乐观主义精神。

时间是最不偏私的,无论对谁,它都严格地给予一天24小时的平等待遇。如何利用好时间,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从公开的报道中,国人能够了解到,作为一个大国的领导人,习近平的时间都去哪儿了。领导人每天的安排,犹如切换频道,每一个频道都不能出错。领导人出访的行程,一般也是被严格地安排好的,一件事情接连一件事情,中间少有空闲时间,即便有,领导人也必须认真准备和思考下一个行程中自己需要展现的内容。领导人和普通民众的区别在于,他具有代表国家形象的符号意义,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必须符合国人的期待和要求。背负着这些责任和使命,领导人做起来可一点也不轻松。正如习近平自己所说,他是“累并快乐着”。

习近平言说自己“累并快乐着”,一方面,直截了当、非常坦诚地表达自己的辛苦,一点不加掩饰﹔另一方面,他又告诉大家,自己是快乐的,他竭尽全力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他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之后的感慨﹔“夙夜在公,为民服务”,这是他就职之后对人民的承诺。一句“累并快乐着”,是习近平在践行“实干兴邦”的诺言,更是他对执政为民的完美诠释。这句话既体现了他对待工作、生活的乐观和幽默,也体现了他对待事业的执着和忠诚。

作为一位领导,不管什么级别、什么职务、在什么地域工作,其职责就是为人民服务。“累”,是工作状态的外在体现,作为领导干部,只有全身心付出辛劳,才能真正践行自己的职责。“快乐”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理念和意愿。领导人也是人,对待超负荷的工作量,从生理层面上来说,“累”是必然的﹔然而,从心理层面上说,从中之所以能体验出“快乐”,是因为自己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深,自己的真挚感情融入到了执政为民的治国理政之中。只有怀揣着对人民的忠诚、热爱,才能在人民群众意愿实现的时候,感到无比欣慰。“累”,是使命使然,“快乐”则是为民服务之后的欣慰感和幸福感。

当今社会,朋友相见时的问候语,从原来的“吃了吗”已经慢慢转变成了“忙啥呢”。许多人被问及最近忙不忙的问题时,都会表示自己“很忙”。“忙”已经成为国人生活的一个常态,而忙的结果,便是累,便是辛苦。于是,有些人便会因此而变得浮躁,变得戾气十足,变得没有耐心。其实,“累”只是一个表面结果,重要的是,要看我们为何而累。为你所爱的人付出辛苦,即便累了,也是幸福﹔为你所忠诚的事业付出努力,即便累了,也是光荣!习近平言语间透露出来的乐观主义精神,给中国社会注入了一股正能量。

读者评论

新概念、新表述、新范畴——苏长和(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

总书记在许多外交场合的讲话,运用中外格言警句、名句谚语恰到好处,在通俗中蕴涵深刻道理,像珍珠一样闪闪发光,深刻反映了大国领导人和中国这样的新兴大国的思考,世界只有相互尊重,相互欣赏才能推动文明迈进。比如,引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阐述国际关系的价值;谈到团结的重要性,他经常说各国不能互相拆台,需要互相补台;讲外交有的时候需要针锋相对,但是也要讲艺术,恰当的语言更强;讲与周边国家关系时,用了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好邻居,金不换”;在讲到中国的发展有着自己的选择和道路时,用了一句来自老百姓的俗语“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我认为这种话语方式,为国际关系理论和外交理论提出了来自中国的新概念、新表述和新范畴。

想读、爱读、愿读——姚晨(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一书,对总书记富有个性化的语言风格进行了整理解读,让我们普通民众,特别是80后、90后的青年一代,想读、爱读、愿读,觉得读起来很过瘾、很兴奋、很解渴。看了书中有关总书记对于我们青年一代的教诲,真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总书记用“行百里者半九十”古语,时刻提醒我们,目标尚未达成,不可放慢脚步,也不能低估困难,更希望我们青年一代要牢牢把握机会,孜孜不倦的努力拼搏;用“人生的扣子一开始就要扣好”来强调青年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性,形象、生动,让我们过目不忘;运用了革命先驱李大钊的话语,“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年之人类,青年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传递出对于青年应该树立远大理想的殷殷厚望。

第四篇:《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读书心得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读书心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有一句名言: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这是一代宗师苦读诗书至登峰造极时的感悟,让天下读书人感慨良多。

看完《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语言这种东西,有种神奇的力量,总书记在他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常用打比方、讲故事的方式去阐述深刻的道理,比如“打‘老虎’、拍‘苍蝇’”、“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既形象有深刻,引来百姓一阵叫好,“打铁还需自身硬”、“有话要放到桌面上来讲”,简洁到位,生动有力!用大白话、大实话等文俚语来释疑解惑,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元素来提纲挈领、纵横捭阖。总之,总书记的语言,平实中蕴含着大智慧,更有一种透彻、直指人心的力量。

本书开篇讲的中国梦,2012年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中国梦”这一词汇逐渐成为网上使用的高频词汇,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中国梦既然是民族复兴之梦,自然既有“强国”,也有“富民”。习近平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

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梦、民族振兴梦,但归根到底是人民辛福梦。

但是,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创造亿万人民的幸福生活绝非易事,中国在发展道路上仍然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需要每一位中国人坚持不懈努力。因此,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是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即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和平发展。

形象比喻篇讲的所有内容都为实现中国梦的基础,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不仅有思想观念的碰撞,更涉及人民之间的利益关系,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改革开放30多年,人民都认识到建设“金山银山”的重要性,殊不知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同样重要,正如习近平所言“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俗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常青树就是摇钱树,常绿水就是发财水”。也就是说绿水青山完全可以转化为经济发展、转化为金山银山。今年国家派出几个巡查组,专门对环保进行督察,由此可见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要实现中国梦,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往往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一颗,接连不断地解决各种问题,必然大有成效。

俗文俚语篇同样用通俗易懂的话语阐述了实现中国梦所必需做的基础工作,有句话说的好,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再高的山、再长的路,只要我们锲而不舍的前进,就有达到目的那一天,这是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通俗易懂,就是要求我们要锲而不舍的推进改革,只有改革创新,才有发展出路。

诗文引用篇既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又阐明了深刻的道理,令人记忆犹新。习近平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的讲话,“积土为山,积水为海。”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推进中非合作,就一定不断取得更大的成果。比喻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可以从量变到质变,以荀子的先贤智慧为指导,中非携手前进、共同发展,一定可以达成“中国梦”与“非洲梦”共同实现的愿景。

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既新颖、可读性强、“接地气”,又能够让大家意识到转变文风、“话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应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蕴含的精神,也要学习总书记的讲话方式,少讲官话套话,多用老百姓能听的懂得语言,便于与老百姓沟通,也便于工作的开展。

第五篇:平易近人 70个词感受习近平的语言力量

新书《平易近人》出版,解析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维

将“高大上”施政理念转化为“接地气”的语言

语言的力量,不逊于千军万马。在当今中国,总书记所提出的“打老虎,拍苍蝇”、“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等理念,妇孺皆知。“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总书记的“习式语言”已经成为全民能诵的经典语录。

“习式语言”究竟有哪些特色?习近平语言有哪些风格?习近平的语言具有哪四种力量?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从哪里来?

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书《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中,就通过70个理念关键词,解析总书记讲话如何做到亲切平实又启发思考的“奥秘”。

昨日在北京举行的座谈会上,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张东刚说,总书记通过他的特有的风格,将“高大上”施政理念转化为“接地气”的语言。

《平易近人》主编陈锡喜教授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说:“总书记用老百姓懂的语言,来表达他的治国理政思维,没有‘不着边际’或‘悬在空中’,极大地鼓舞了干部群众。”

语言这东西,有种神奇的力量。总书记在他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常用打比方、讲故事的方式阐述深刻的道理,用大白话、大实话等俗文俚语来释疑解惑,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元素来提纲挈领、纵横捭阖。总之,总书记的语言,平实中蕴含着大智慧,更有一种透彻、直指人心的力量。

——选自《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出版说明”

3种风格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着大智慧

“当习近平刚提出‘中国梦’时,人们把它翻译成‘China Dream’;但现在人们把它翻译成‘Chinese Dream’,说明我们开始突出中国梦是‘中国人’的梦,甚至注意到每一个具体的‘个人梦’的价值。”

“中国梦”是《平易近人》全书的开篇词条,在解读中引用习近平的话说:“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中国梦”是习近平在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一个用语,现在已经成为网络上的高频词汇之一。

《平易近人》一书主编陈锡喜教授介绍说,《平易近人》以此时间节点,辑录了自中共十八大以来至2014年5月,总书记在各种场合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富有特色的引文引言,共70个词条,对其语源、语义、理论价值以及社会反响等,进行简明扼要的阐释。

如今总书记常用打比方、讲故事的方式阐述深刻的道理,用大白话、大实话等俗文俚语来释疑解惑,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元素来提纲挈领、纵横捭阖的语言风格,受到普通老百姓的“点赞”。诸如“打老虎,拍苍蝇”、“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等句子更是传诵不断,妇孺皆知。

陈锡喜说,在《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书中,这些生动深刻的“***语录”,被分别收入“开篇”、“形象比喻篇”、“俗文俚语篇”、“诗文引用篇”4个部分。

其中开篇1条,形象比喻25条,俗文俚语20条,诗文引用24条。

书中这70条“关键词”成为解读习式语言风格的一把钥匙。

70词条 把握总书记治国理政总体思路

那么为何选择这70个词条,标准是什么?

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提问时,陈锡喜说,在编纂过程中,阅读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至2014年5月期间,总书记所有的讲话,在这些言论中选择能够直接体现总书记治国理政战略和个人风格的语言,是老百姓一看就明白的。

对于书中的体例四部的划分以及书名的确定,编纂者介绍说是经过多次讨论后逐渐形成完善和确定的。

此后国家相关部委在审读批复后,又对该书词条的选择、体例的完善、编写的规范等方面提出了意见。

据悉该书出版不到两个月,已经再版四次,实际销售近20万册。

陈锡喜说,获得好评首先因为书名取得好。因为它巧妙地将总书记的名字嵌入在其中。其次,编排较得当。开篇是“中国梦”,本身是一个比喻,而主体部分的三篇,分别是形象比喻篇、俗文俚语篇和诗文引用篇,基本能涵盖习近平语言风格的全貌;而每篇引文的排列,又按中宣部所编《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的框架,使读者在读完全书后,不仅能读懂习近平每一引文的意思,而且能从中把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总体思路。

种力量

首先体现在习总书记“直面问题和困难的勇气”上

陈锡喜说,《平易近人》受追捧,根本的原因在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魄力和语言风格的魅力相结合产生的对读者的吸引力。

据了解,这本书最初副题是“习近平的语言风格”在经过几次讨论后改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

对此,图书的编纂团队成员解释说:“我们不是具体研究语言的,用力量更能表达这本书的意图。”

陈锡喜说:“习近平的讲话,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话语来抓住广大干部群众最关注的问题,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根本,体现了理论的彻底性,从而具有震撼人心的语言力量。”

体现4种力量: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陈锡喜说,这一力量首先体现在习近平直面问题和困难的勇气上;其次,“这一力量还体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战略思维’中。”此外,陈锡喜梳理总书记的语录后发现,这一力量还体现在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上。

“习近平对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和基本国情的阐述,使干部群众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更有了底气。”陈锡喜说。对于“习式语言”所展现的力量,陈锡喜认为,还体现在习近平宽阔的世界视野上。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陈锡喜说,习近平大量使用“积土为石,积水为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等诗文,来表达他在面对国际风云变幻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定力”。

记者统计发现,在诗文引用部分,其中很大部分是出现在有关外事的活动上。

陈锡喜认为,在对外交流中,习近平自觉承担起对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个责任,通过这些古典诗文来表达他治国理政的理念。

记者统计发现,在24条诗文引用词条中,引用老子和庄子文句最多,达到4条。

在2013年3月19日,习近平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提到的“治大国如烹小鲜”就语出老子《道德经》,这句话里根在1982年的国情咨文也曾引用。

书中解读说,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老子》是目前世界上除《圣经》外,翻译最多流传最广的经典著作。许多外国领导人都喜欢老子的名句。

“习近平善于运用让世界听得懂的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从而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陈锡喜说。专家解析

语言的力量从哪里来?

习近平的语言,富有穿透力的力量从哪里来?

教育部国家语委咨询委员、语用所研究员李行健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说,高超使用语言的艺术,不是天生的,必需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积累才能获得。“总书记的语言体现了他学习语言下过苦功。”

李行健认为,习近平首先是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习近平上山下乡当知青,有长期与农民生活的经历,有参军入伍,到地方当基层干部等丰富经历,能与群众打成一片,熟悉群众的语言,所以他能用大白话,群众理解的话来表达他的治国理念等深刻思想。

“其次是学习我们母语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李行健说,总书记讲话中,形象的比喻,拉家常式的互动交流,铿锵简洁的句式,有声有色的排比手法等,都体现了他熟练地掌握了祖国语言的各种不同表达方式,如用打老虎拍苍蝇比喻反腐,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形容抓工作的狠劲等。

“习总书记的语言与时俱进也表现突出,他不断吸收大众语言中的新鲜词语。”李行健说,“他在新年贺词中使用‘点赞’‘蛮拼的’表达对人民群众和广大干部的感激之情就是很好的说明。”众说全书

“习式语言”再造官方话语体系

昨日在北京举行的《平易近人》的出版座谈会上,与会人士均表示,总书记的语言风格,是对官方话语体系刷新和再造,他善于用讲故事、举事例、摆事实、拉家常的语言风格,充满了语言魅力,许多语录一经传播就变成热词。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在文风上作出了表率和垂范。新年前夕,又发表了2015年新年贺词,像老百姓唠家常一样,表达了对全国人民和世界的祝福。

教育部国家语委咨询委员、语用所研究员李行健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好文风是好党风的体现。

李行健以近来哈尔滨大火后,当地公安局发布的585字通报为例说,这篇通报被大家认为是不良文风的新典型,全篇充满空话、废话。

实际上,对于语言的作用,总书记在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就有一段表述,他在教育不会说话的干部时说:说话,既是一种思想观点和力量水平的展现,也是一种领导艺术和技巧的反映,同时也是一个人立场、态度、方法和感情的表达。

“他这是告诉我们,说话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李行建说,“文风问题也是党风、政风的大问题,纠正文风也是扫除各种歪风邪气的重要举措,学习总书记的语言艺术,可以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交通大学已经启动英文版的翻译工作,同时已经着手开始编辑《平易近人》第二辑,将总书记在2014年5月份之后的新观点、新表述,如“点赞”“蛮拼的”等,继续辑录。

70个关键词你知道哪些?

(摘录)

开篇

中国梦——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共同期盼

形象比喻篇

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改革要勇于冲破观念障碍和利益藩篱

蹄疾而步稳——全面深化改革的辩证思维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健全权力制约与监督体系

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拧紧“总开关”——理想信念的核心问题

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形成培育、弘扬核心价值观的氛围

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保障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做“蛋糕”与分“蛋糕”——兼顾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

死水一潭与暗流汹涌——切实保障社会发展的活力与有序

遏制城市“摊大饼”式发展——城市建设要科学规划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生态与经济的相互支撑与转化

“压舱石”与“助推器”——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防止出现“意大利面碗”现象——亚太地区要构建更紧密伙伴关系

“钙”与“软骨病”——信仰迷茫、精神迷失的危害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抓作风建设要有狠劲和韧劲

打“老虎”,拍“苍蝇”——坚决查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

“接地气”与“充充电”——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向群众学习

俗文俚语篇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锲而不舍地继续推进改革

开弓没有回头箭——坚定不移地实现改革目标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大力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舌尖上的安全——全力以赴保障食品安全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提高基层服务和管理能力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加强与拉美国家的合作与互信

打铁还需自身硬——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决不能让群众为难

作秀——对待群众决不能虚情假意

人心就是力量——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

诗文引用篇

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对中国经验的自信和自觉(《出师表 后汉书》)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华民族创新精神的写照(《大学》)

治大国如烹小鲜——了解国情,科学施政(《道德经》)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两岸同胞携手共圆中国梦(《易经》)

积土为山,积水为海——中非携手共圆“梦”(《荀子》)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让友谊之海载起中墨合作之舟(《庄子逍遥游》)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夯实中国与东盟友谊的社会土壤(《道德经》)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让各种文明在相互影响中融合共进(林则徐 原出《庄子》《尚书》)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亚太伙伴有共同的发展空间(唐诗《送朴山人归新罗》)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清除腐败滋生的土壤(《荀子》)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管子》)

(原标题:平易近人 70个词感受习近平的语言力量)

下载读《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力量》有感

    读《力量》有感 ------《The Power》 书的包装很漂亮,是一本精装书,金色的封面。本书主要阐述了爱的力量,就像是魔法师的咒语书。我是带着一颗虔诚的心看完它的。 在这个复杂的......

    《平易近人——习主席的语言力量》读后感[推荐阅读]

    时代之音,信心之源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人们借助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的最关键元素。而语言更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读《......

    读《习近平讲故事》有感

    读《习近平讲故事》有感 济南奥特莱斯项目张林 “讲好故事,事半功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故事系列讲话的初心。从古人悬梁刺骨、凿壁偷光勤学苦读到自己在农村插队一边......

    读《习近平讲故事》有感

    小故事蕴藏大智慧近日,正值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时,我有幸阅读了《习近平讲故事》一书,书中精选了百余则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和文章中曾讲过的故事,诵读这些故事,会发现其中贯穿......

    读《习近平用典》有感

    读《习近平用典》有感 古典名句,是中华文化长河中历经砥砺的智慧结晶,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一直喜欢经典,但由于涉世尚浅之故,对其中诸多妙悟的理解浮于表面......

    读《习近平讲故事》有感

    读《习近平讲故事》有感 ——‘国家交往故事’与‘文化通融故事’ 把深刻的思想、抽象的理论,转化为鲜活的故事、生动的例子,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习近平讲故事》一书,承载了......

    读《习近平讲故事》有感

    读《习近平讲故事》有感从小我们就喜欢听故事,不管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好的故事因其生动鲜活而深深吸引着所有人。有时候觉得谈到治国理政不免会生硬乏味,《习近平讲故事》这本......

    读《母爱的力量》有感

    读《母爱的力量》有感我们经常说:“母亲很爱我们,我们也很爱母亲。”其实,母亲对我们的爱是大海,而我们对母亲的爱至多也只算得上是条透明的小溪,与大海的浩瀚相比,根本微不足道,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