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黏土手创伴我成长》培训感悟
《黏土手创伴我成长》培训感悟
作者: 流浪217
今天全校教师去锦凤小学培训,分别听了3位教师在不同方面的分享,感受颇深。下面我就实验小学赵丽老师的《黏土手创伴我成长》浅谈我的感悟:
一、什么是创新?
关于创新,似乎是现在教师们开发课程的一大难题,怎样才能开发出学生喜欢且又富有创意的课程?就这点赵丽老师今天给我了很大的启发,听了她的分享我突然明白一件事情:创新并不一定要开天辟地,创新更是一种思维转变!什么意思?且听我慢慢说。
赵丽老师的这门课程名叫《黏土手创伴我成长》,乍一听,好有新意。但当你再仔细看便会发现,其实都是我们日常熟知的课程呀,原来她把黏土和创客二者结合了,但这就形成了一门新的课程。看,这就是聪明人的创新——善于转变思维。原来创新并不一定要开拓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物,有时只需转变一下思维,将你熟悉的事物巧妙结合,然后玩出新花样。
接下来赵丽老师的分享更是证实了这一事实。她把轻黏土和语文、音乐等学科结合起来,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那节《当轻黏土撞上音乐》,听,光是题目就被吸引了吧!音乐和轻黏土能有怎样的联系?但是赵丽老师就突发奇想大胆创新,事实证明她成功了!现在的我们思维方式常常被固化,提起创新我们一以贯之的想法是一定要开辟出新事物,但我们都知道这太难了,于是我们常在事情还未开始前就打了退堂鼓。其实我们需要的不是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去创造出新鲜事物,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有趣的小创意而已。去试试吧,一个小小的尝试也许就会发现不一样的奇妙!
二、想到就做,一步一脚印
我们常常被教导,要善于计划和规划才能更好的做事情,没有错,很对!但有时太过完美的计划和规划也会让我们失去看不一样风景的机会。赵丽老师说,她多数时候是没有规划的,很多灵感都是突发奇想出来的,想到就去做了,她没有想到自己能做到这种程度,她仅仅是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而已,一直到现在所有的努力都得到了回报。
我觉得想要做成一件事分2种情况:一种是有明确的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全身心的努力奋斗直到成功,这当然值得称赞;但我们常常忽略还有一种情况,有时我们的目标并没有那么明确,但我们有一颗乐于思考和付诸实践的心,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一步一个脚印。当有一天你一回头可能自己都惊讶,原来已经走了那么远的路。我想赵丽老师属于后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大概是对她现在成绩和那些付出的汗水最好的解释了。
三、我们在做感情教育,不是冷冰冰的教育
“我们在做感情教育,我们做的不是冷冰冰的教育”赵丽老师在分享会上这样说,看似普通的一句话,但如醍醐灌顶直戳我心窝.教育是应运人类社会而产生的,而这个“情”字则贯穿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始终。从出生伊始,我们获得亲情,随着我们日渐长大我们又收获友情,在最美的年华我们品尝爱情···或许有人会说,动物也有感情啊,的确,我也赞同这种说法,但动物之间的情更趋向于本能。而人,受原生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逐渐形成各自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也使每个人成为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有独特思想、有独立人格的社会人,我们每个人身上饱含满满的“情”.我们每个人从小就被父母送进学校接受系统的教育,我们有着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但在生活中,还有这样一些孩子,他们或不会说话、或听不见、或看不见,他们不能像普通孩子那样轻松愉快的接受教育。赵丽老师就关注到了这样一群孩子。她带着她的轻黏土手创课程去给康园不会说话的孩子们上课,在她分享的图片中我看到这群孩子们眼里闪着光,那么美好!
这是我觉得这个课程最闪亮的地方,无论多么优秀和富有创意的课程,最后都要回归到孩子身上,孩子在课程中收获了快乐就是最大的成功。看着一张张照片,这些孩子展示着自己的作品,无邪的笑容,我看到陌上开出了花···
第二篇:教师培训伴我成长
培训伴我成长
一年的教育培训生活,让我从一个接受者摇身一变为传授者,正确处理好这一角色转换肯定不是易事,需要时间来实践和检验,经过这段时间的教育实习,我所感悟到的角色转变,使我真正体会到做一位老师的乐趣,同时,它使我的教学理论变为教学实践,使虚拟教学变为真正的面对面的教学。教育培训已结束,站在实习的尾巴上回顾这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活,感触良多。
所学——对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组织,有了重新的认识和理解 :在过去的数学课中,课堂上教师就是全权代表,教什么,学什么,学生没有主动权,学生与教师之间是很被动的。通过学习培训,以及和一起参加培训的其他数学教师在一起学习和研讨,我深刻认识到,只有我们数学教师的观念转变,把适应新的课程方法和理念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达到我们所追求的“让学生在乐中求学,在学中取乐”自主学习的新高度。围绕新课程改革,围绕数学教师的专业技能与教学技能,以课程改革与以人为本为主线,改进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思想为做好新时期的教师添砖加瓦。
通过这段时间的自我学习和多位指导老师的谆谆教导,我们接触了大量与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在增强感性认识的同时提高了自我反思能力。培训的日子让我们学会综合所学的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学到的理论,一步步提高教学能力。我在这一年的培训体验中,收获了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体会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光荣与责任,也感受到成为优秀教师所要付出的艰辛和劳累。
所悟——在这次培训的日子里,我扮演着学生和教师的双重角色。作为学生,我积极和指导老师沟通,解决在教育实习中的种种困惑,弥补了在实践上的不足。作为新教师,课内外我自主交流,不断反省:我学到的课本知识就是唯一吗?教学内容应该如何呈现才能够让学生更易接受„„
兴趣是数学学习最好的老师和动力的源泉,进而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加善于思考,积极动手,激发出学生强大的求知欲。如果学生对数学活动不感兴趣,就难以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才能最终上好数学课。这就需要数学老师要充分的备课,理解教材,将数学联系生活,达到让学生积极学习的目的,也需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不同的组织形式,创造一种快乐、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其乐无穷,寓教于乐,在老师的表扬和呵护下,体验到更多的数学乐趣,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存在的价值。教师相比与其他职业享受到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和自由,而非物质,奉献和燃烧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字眼。孩子们的单纯可爱也让我们觉得作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勇敢的“主动请缨”却能为你赢得更多 的机会。只要勤问、勤学、勤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教育培训,给了我们提升自己实践能力的机会,给了我们反省自己和思考人生的阅历;教育培训送给我们朴素而珍贵的礼物——心灵的慰藉比物质的享受来的更让人身心愉悦!教育培训更让我们体会到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势必为了光荣的教育事业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奉献自己的力量!教育培训,就像进了社会大熔炉一般,千淘万漉虽辛苦,就算被磨练得遍体鳞伤,也要摩拳擦掌,做好又一次投身熔炉的准备。我在培训中逐渐 变得“勇敢”。虽然开始也会有顾忌,怕“主动出击”会招惹“不知天高地厚”的蔑视。但事实告诉我,应对自己有信心,应有勇气去尝试。即便在尝试中失败,也能让自己成长,没有锻炼的机会,谈何积累和成长?而这一切,只能靠自己去争取。等待,只能让你在沉默中消亡,只有主动,才能为自己创造良机。这次教育培训,陪伴我经受了挫折,也经受了欢乐!
教育培训的经历虽已经过去,可我还会回头去看一下我在那里留下的脚印,我相信那不会是我旅途的归宿,而是我充满挑战和希望的开始!正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身!”
第三篇:教师培训--成长感悟
成长感悟
无为三中 陶春林
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有什么样的学生就有什么样的学校 因此教师是学校发展史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而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关系着学校发展的前途命运。
若以35岁为分水岭划分中青年教师的话,那么我与大家一样同属于青年老师,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无任何经验之说,作为青年教师的一员,从教十多年来,所有的是几点体会与感触,说出来和在座各位领导,同仁共勉!我有这么几点感悟;
感悟一:珍惜现有的生存环境,少一些牢骚与抱怨。
选择了教师 从某种程度上说,或在多数人眼里即选择了清平,单调,选择了无休止的琐事,选择了孩子们的喧嚣,选择了永远的重复等等,我想我们每位教师从当我们选择了师范专业那天起,就应该有这个准备,别人眼里的种种不堪,对我们而言应该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所有其他职业所没有的快乐,一种精神上的追求!
青年教师满怀工作热忱,一腔热血,但这种极其宝贵的、又过于理想化的工作热情,极易被那些:所教的是副科不受重视、单位待遇极差、工资与人家没法比、住在几个人一间的破宿舍里、学校饭菜没法吃、学生太差,不听话、领导不重视自己等等所挫伤,如果这种情绪一旦影响到你对工作的态度,那将是无比悲哀的一件事情,一是害了自己,几年的教学生涯可能毫无收获,更无从谈自我抱负,自我价值的实现;二是害了学校,学校的教学成绩因为有这样的教师肯定要下滑;而最最重要的,伤害至深的则是你的学生,他们也许将是一辈子的命运啊。我清晰记得自己刚分下来时原吉祥中学的情景,3排黑转瓦房,天稍暗就看不清人的教室,不时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芦苇天花板,无法迈进的厕所等等至今历历在目。
我校高中部生员是来自有限的几个城区学校且是在经过3轮筛选后所剩下的学生,其综合素质可想二知,而我们高中部老师95%以上都是青年老师,且其中相当一部分教师是刚走上工作岗位,或工作才2-3年,面对这样一个群体,需要我们拥有的是:耐心 信心,细心 和恒心,尤其是耐心与恒心。与兄弟学校相比,同样一件事,也许别人一遍,学生就了然与胸,而我们则需要十遍,甚至上百遍,学生还懵懵懂懂懂或是不能遵守!
我要说:只要我们有着精神,心存想念,面包就一定会有,日子会越来越好。三中高中部决不会永远是今天的三中!
苦难是一笔财富,能增添我们丰富的人生阅历,让我们回味走过的路顿感人生多姿。而且,牢骚太盛易断肠,何必折磨自己呢?少一点抱怨,多一点感恩吧!
感悟二:始终谦虚好学,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
年轻教师初为人师,带着一腔热情和满腹的知识来到可爱的校园,下定决心好好工作,干出一番事业。但往往事与愿违,由于没有工作经验,很多事情是事倍而功半。大学四年所学的所谓师范专业,我们走过了才知道又有多少东西是真正与我们的教学有关与我们的育人有关!教学设计的撰写,说课稿的撰写,板书的技巧,课堂语言的简洁,黑板擦的妙用,作业的批改方法与形式,课件的制作与使用,课堂语调与眼神的使用等等,这需要我们参加工作后从一点一滴去学起,小到擦黑板时应该怎样擦才是最科学合理的。用心去感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有你学不完的东西,你会发现大学四年里所学相关教育方面的却原来没有参加工作后一年里所学的多。
l.借助带教制度,求教带教教师。为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很多学校都形成了新教师与老教师结对子的制度,即带教制度。带教制度的目的是使青年教师能从老教师言传身教中获益,能继承学校优良的教学传统,从而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青年教师应抓住机会,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多请“师傅”听课,帮助自己成长;多听“师傅”的课,潜心学习老教师的教学精华。建议青年教师每周与“师傅”同备一节课,师徒就同一节课互相听课,这样有利于加快我们的成长速度。
2.借助学科活动,求教组内骨干。学校有教研组,年级有备课组,教研组和备课组每周都有固定的活动时间。在活动期间,青年教师不仅要多听、多记,更要多思考,多提问,多交流。只有敢于经常暴露自己的不足,才能得到大家的及时指点,才能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换来自身的成长。
3.借助学校活动,求教有关专家。不少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听课周等教学活动,青年教师应充分利用活动契机,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参与活动,诚心听课、真心评课。尤其要注意品味校内专家的评课或者校外专家的报告,抓住专家的思想闪光点,内化成自己今后的教学实践的指南。
荀子《劝学》中有这样一段话:“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就是说,恰当借助“外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捷地实现自己的目标,甚至是做到原本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只要青年教师善于借助“外力”,就一定会缩短自身的成长周期,迅速成长为学校的骨干教师,成长为学校的中坚力量。
最后要学会反思,写教学日志。将自己每日所历、所思、所感以反思的形式写下来,通过对自己所言所行的分析解刨来体悟人生的道理,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也可就写在教学后记或称教后感上。如果把通过自己亲身经历所得来的体会与心得忘了,那是多么大的一种浪费啊!
感悟三:学会倾听,关心所有的学生,做他们的老师和朋友。
美国著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你长大了想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说:“我先告诉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先跳下去。”当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子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孩子的真挚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主持人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能够让孩子把话说完,并且在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仍保持着倾听者应该具有的一分亲切、一分平和、一分耐心,让林克莱特听到了这名小朋友最善良、最纯真、最清澈的心语。
听了这个故事以后,深为林克莱特耐心倾听、不轻下结论、了解孩子内心真实想法的做法所感动。再反思我们自己平时的教育行为,看过不少老师做过这样的事情:边批改作业边处理学生间发生的矛盾:边玩电脑边听学生的讲话;没等学生把话说完就草率打断学生的话;对“差生”的话置若罔闻,对“好学生”的话句句入耳……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而且也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缺乏尊重和关心而关闭心灵之窗,不再愿意与老师交流。
如果我们为师者也能像这位主持人一样不是过早地下结论。而是亲切、平和、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内心想法。让学生把话说完,不要急于判断,那么我们肯定也能听到学生的心语。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谈话方式.如果教9币总按照自己的思路去理解他人,就容易接受一些错误的信息,造成误会。给师生间的沟通带来困难。青年老师年轻气盛,一腔热情,未免心浮气躁,往往没等学生说完就急于发表意见或轻下判断。造成了一些无辜的伤害。我们要常常告诫自己:每个学生都需要关怀、温暖和理解,不要轻下结论,要静下心来耐心倾听学生的叙说,倾听学生心灵深处的需求和情感。把学生当作鲜活的生命来接纳。
走近他们,去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深厚的师生情谊能促进我们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沙子中寻找金子,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1、与学生的关系。我在处理与学生关系的时候有一句话:永远站在学生一边!
(1)不要把学生当成“假想敌”。心理学证明,自我暗示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不要把学生当成假想敌,从而挖空心思地去打击他们,拉拢他们,欺骗他们,控制他们,利用他们。当我们把学生当成假想敌的时候,我们下意识里会有一些反应,妨碍了我们与学生之间正常的交流。知道孩子为什么无限信任他们的母亲吗?因为他们之间有着语言之外的交流,因为所以的爱都是从心底流出来的。所以,去爱你的学生,永远要相信,学生的品质远比成人纯洁,我们没有资格去“提升”他们,我们只能去发现他们。所以,在见到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有笑容。上课一定要带着笑容去上。学生如果受到了感染,就不会对你过分挑剔,就像孩子不会挑剔自己的母亲一样。无论是处理班务还是上课,要充分地信任学生,比如班费可以交给他们自己管理――千万不能学有些老师在班费上做手脚!
(2)不要迁就学生。你必须告诉学生你的原则,做人的原则,管理班级的原则。要避免在学生面前充当好好先生,个性鲜明的老师更容易赢得他们的尊重。当他们应该受到惩罚的时候千万不要手软,这些时候包括,考试作弊,逃避劳动,随意旷课等等,一定要让他们受到责罚,让他们懂得,要为什么的行为负责。这一点很重要。
(3)一碗水端平。你会喜欢一部分学生,其实我也一样,人都一样。但无论如何,要学会把感情与理智分清楚,千万不要过分地偏向某一位或者某一部分学生。比如上课提问,比如经常性的表扬等等,特别是在这些学生的成绩很好的时候。做老师的技巧就在于,要把表扬更多地给内向的学生,成绩差的学生。要更多地让成绩差的学生感受到老师关注的目光。这不仅仅是为了教育他们,也是为了班级的稳定。我个人认为,绝大部分差生是教师逼出来的,是教师长期消极暗示的结果,不要重演这种悲剧。
(4)不要体罚学生。学生需要惩罚,但方式很重要。一定要让他罚得心服口服。体罚是万万不可的。不可打学生,不可骂学生,最不可讥讽学生,这应该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下意识。这一条原则是来自于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如果教育不建立在爱与尊重的基础之上,那么这种教育就是专制的教育,不是我们在学校里学习时希望见到的那种教育,不是我们理想之中的教育。你必须明白,学生犯错误是正常的,我纠正错误,需要技巧,需要耐心,需要爱心,但首先必须控制在原则内。而一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老师,很可能没有学会如何与学生沟通,因而导致一些失控的场面和行为出现。你得学会告诉自己,你不可能摆平一切,得承认有自己应付不了的时候,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去强制学生接受,那会有损于你的形象,无益于事件的解决。
(5)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爱你的学生,要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你爱他们,他们能够感觉到,一定能够感觉到,并且给你意想不到的回报。而且爱,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对你的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亲其师,信其道。”要学会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讨论问题,包括班务。
第四篇:新教师成长培训感悟
新教师成长培训感悟
淳化小学葛苗苗
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作为新教师在走向工作之前,对自身的成长都有着良好的愿望,但很快就粉碎了一些人美好的思想。来到淳化小学已经三个月了,虽然很多时候会被孩子感动,但还是很多时候充满挫折感。
这次的培训也让自己有了小小的思考,我们就是在摸索着前进。每一位教师在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道路上,必须学会调整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有专业尊严感的幸福,我们要努力成为一个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这个时候,教师就成为三尺讲台上,学生百读不厌的那本厚重的、不倒的、书香四溢的大书!
新课程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学生生活中的朋友。我们在平时的工作生活里要做到关心学生、信任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做到课堂上是良好纪律的组织者,良好学习方法和过程的引导者;课外是学生生活的帮助者和心灵的倾听者。我们班上有几个非常调皮的男生,很多时候会惹出麻烦来。不过其中两个在多次与他们聊天谈心后,改变了很多。许多事情会主动做了,学习成绩也由60分提高到了75分,相信他们还会有进步的空间。
所以发现我们真的应该学会有效处理师生关系的技巧,不能让学生从一开始摸着我们的脾气,否则就会陷入被动。一定要善于及时表扬,有效批评,善于在学生面前展现自己的能力,从而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总之,作为新教师要在和学生交往中做严师,更要做益友,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得到教师真挚的关心和爱护。
第五篇:伴我成长
伴我成长,催我奋进
舒城县马河口高林小学:朱学存
可以说接触《中国教师报》是一个偶然的机会,那是我刚中师毕业分配到某山村中心小学任教。领导出于对我的信任,把一个“问题班级”交给了我。这个班级最大的特点就是“刺头多,差生多,班风差”。这对当时年少青涩的我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不知道该从何抓起?一天早晨,正当我苦思冥想如何治理这个“问题班级”时,邮递员小吴来校送报纸刊物,我随手拿起一份《中国教师报》浏览起来,突然眼前一亮,其中一篇《用“三心”教育学生》深深地吸引了我,慢慢的读下去,我仿佛醍醐灌顶,对呀!教育学生不就应该用“真心感化,悉心照料,爱心关怀”吗?第二天我就将之付诸行动,对那些刺头通过个别启发谈话,真心感化;对差生悉心照料,补缺补差;对每位学生进行大家访,建立家校联系卡,实行爱心关怀式教育。不到一周的功夫,效果明显,班风学风均有较大的改观。从此以后《中国教师报》就成了我的良师益友,我们仿佛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每每交流探讨现实中遇到的教育问题。由于它的悉心指导和我的精心呵护,一学期下来“问题班级”变成了“优秀班级”。在镇级组织的教学评比中,我班还取得了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岁月如梭,转眼间一年的时光悄然而逝。新的一年,镇教委出于对我的信任,安排我到更偏远的一所村小当负责人。怀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未来的憧憬,我踏上了新的征程。而伴着我一同上任还有我的一位老朋友———《中国教师报》。在那段日子里,由于交通,信息闭塞,它成了我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正是它使我了解了各种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理念。我把来自于它的“教育养分”大胆地运用到课堂教学,尝试运用各种新的教学方法。记得我在教词语“大吃一惊”的时候,同学们经常把“惊”错写成“斤”。于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情境:我们奔跑在上学的路上,突然路中央出现一堆牛粪,差点就踩上去了,这时我们的心情是“大吃一斤”还是“大吃一惊”?同学们哈哈大笑,回答道:当然是“大吃一惊”,只有傻子才“大吃一斤”呢!通过这种轻松愉快的方式让学生记住了“大吃一惊”的正确写法。事实证明这种诙谐幽默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喜爱,有助于师生之间产生共鸣。闲暇之余,我常常记下教育生涯中的点点滴滴,所写的教学论文多次在市,县级刊物发表。所带的班级在县级质量检测中多次获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模范个人”。
也是在《中国教师报》这个教育平台,我知道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许多如我一样的穷教师们安于清贫,乐于奉献!它们坚守在“三尺讲台”默默奉献,真正诠释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本根草去”的师德内涵。每每看到它们的光荣事迹,我深受感动。也悄悄地在自己心中埋下“厚德载物,无私奉献”的种子。
展望未来的从教之路,即便前面铺满荆棘,我也会无怨无悔地走下去。而且我相信有我的良师益友———《中国教师报》伴我成长,催我奋进,再大的坎坷也会变成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