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孟景春临床经验集》有感
读《孟景春临床经验集》有感
原创: 恒之
几年前在南京读书的时候就看过《孟景春临床经验集》,那个时候就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反复看了两三遍。最近又从图书馆借来看,由于有了临床实践,所以这一次读就比之前收获更大。
重视经脉辨证
孟老在辨证时,常以经脉的循行部位为重要的辨证依据。
如治疗一病人头痛,因为其头痛部位在太阳穴,绕耳前后,前额,眉棱骨处。而以此判断其病位在少阳经、阳明经,故以清少阳、阳明,兼以活血之方治之而愈。
一病人右手拇指不用,孟老判断其为痰瘀阻于手太阴肺经,用肃肺化痰活血之药而愈。
一病人鼻旁痒疹,孟老认为患处在手阳明大肠经,用麻子仁丸下之而愈。
孟老治疗盗汗时,会关注汗出的部位,如果头部、后脑、臀部汗多,则是足太阳膀胱经之病;如果是胸前区出汗,则是心与心包之病。
辨证宜细
一病人,巅顶痛1年多、痛时吐清口水。喜欢经方的人看到这两个症状,就会想到吴茱萸汤,但之前有医生用了吴茱萸汤后,并没有效果。
孟老仔细问诊,得知除了巅顶痛、吐涎沫之外,还有舌质两边红,急躁易怒,吐的清水之中,还有黏痰。所以孟老用柔肝清肝,化痰饮之法治之而愈。
不仅辨证要仔细,更重要的是临床看病是望闻问切更是要仔细,不要看到一两个症状,就马上开药。
再比如孟老治疗一个女病人,脘腹内奇痒无比,抓又抓不到,吃了各种药都没有效果,孟老治疗了一个多月也不见效,后得之其悲伤欲哭,而在原方的基础上加上甘麦大枣汤而见效。
用药先后有序
用补之法,贵乎先轻后重:孟老十分赞同张景岳说的:“用补之法,贵乎先轻后重,务在成功。”所以孟老用补药,一般都是从小量开始用起,然后逐步加量。因为如果突然用大剂量的补药,脾胃可能受不了。
欲补先调脾胃:孟老认为一切的药物都要靠脾胃消化吸收,才能发挥药物治病的作用。如果脾胃功能不调,必须要先把脾胃调好,再治病。
比如孟老治疗一膝关节痛的病人,此病人应该用阳和汤治疗,但此人舌苔白腻,纳差,食后易胀满。阳和汤中有熟地、鹿角胶,容易碍脾胃。所以孟老先用理脾化湿之方恢复脾胃功能,再用阳和汤治之而愈。
又如一阳痿病人,脾虚湿滞,虽有阳气不足,孟老仁先调理其脾胃,等其脾胃功能恢复之后,再加入温阳补气之药。
先清热,后滋阴:若是热证日久,用清热法治疗有效后,可以用在原方基础上加入少许滋阴药,因为火热势必会伤阴,热证的善后法可以考虑用滋阴药。
孟老认为加入滋阴药“可杜火热之邪复起,实为善后之计。”
先治病,后善后:孟老治病也重视善后,一般疾病得到控制后,孟老会让病人服丸药善后,或者汤剂隔一天吃一剂,以巩固疗效。
重视第二处方--医嘱
现在的医生似乎并没有重视医嘱的交代,医嘱的内容很多,包括煎药方法,服药方法,忌口,以及其他注意事项。
孟老认为看病不只是开一张处方,还要开好第二张处方--医嘱。
如孟老治疗一失眠病人,仔细嘱咐其每天服两次药,中午服一次,晚上睡觉前2小时服一次。并嘱咐其忌辛辣刺激食物,忌饮茶,多吃水果;睡前用40度左右温水泡脚10~15分钟,再按摩涌泉,以助入寐。
《孟景春临床经验集》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比如其辨别汗证的寒热虚实,以汗出后恶寒为寒,为虚;汗出后觉热,为热、为实。
再比如用药方面:用钩藤治疗胁痛;用卷柏治疗内痔出血;用当归治疗夜咳、久咳;核桃、鸡内金治疗肾结石,等等。
这是一本很值得反复阅读的书籍,准备等一段时间再仔细读一遍。
第二篇:读春有感
读春有感
一年四季当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春。因此,关于春的一切我都喜欢,我最近又读了一篇关于“春”的文章。
《春》是一篇文质兼美,意欲丰富的优美散文,文章中多处运用了拟人、比喻等手法,使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在老师的引领下,我仿佛乘着小船,遨游在春天的海洋,偶尔去看看春草的生气勃勃,还可以去看看春花的美丽,还可以闻到一阵阵淡淡的花香,偶尔还会有春风抚摸着你,就像母亲的手一样,总在你因为天气炎热而心情烦闷时,安抚着你的心。
在春天,有时候会下场雨,就像作者说的那样“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若是小雨,就好像是春姐姐在跟你开玩笑,听着滴滴答答的雨声,仿佛自己的心也会跟着她的节奏,不停的跳跃,那该是多么美好啊!
若是下了一场大雨,就像春花洗礼,随着雨的停止,大地也变得生机盎然。
要我说啊,这一年四季都是不同种类的人,春天像个带着无限青春的姐姐,朝气而又有活力;夏天像个活泼的小妹妹,热情而又顽皮;秋天呢,则是个爱穿红衣服的婆婆;冬天是个长满了白花花的胡子的老爷爷,他把整个冬天都变成了白色。
《春》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朱自清,把《春》这篇课文一共分为三部分:盼春,绘春,赞春。第一部分盼春,总领全文,引起下文;绘春则写了春草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赞春则把春比喻成:刚落地的娃娃,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健壮的青年,在不知不觉中,我读完了本篇课文,本文是一篇语句优美,意义丰富的优美散文,很好的诠释了,春天的景象,朗读时使人陶醉,设想一下,如果你就置身在作者描绘的春天里,你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课文读起来富有童趣,又带有诗的味道,清新、活泼、优美。
读了本篇课文,我才发现,原来村还有这么多的特点,如果你要写一篇关于春的文章,你会怎么写呢?你最喜欢的又是哪个季节呢?是富有活力的春姐姐;还是热情的夏妹妹;还是爱穿红衣服的邱婆婆;还是长满了白花花的胡子的东爷爷呢?
第三篇:读《春》有感
读《春》有感1
春天,是一年之中最美的季节。俗语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春,也是一个万物复苏、百鸟争鸣的好日子。春风伴着清凉,吹到了书架上,正好停在那本《森林报·春》上。
森林报,顾名思义,它就是一本以报刊的形式生动、形象地把森林中的一举一动描写得非常风趣。在森林中,许多不为人知的自然秘密被作者写得一清二楚。
在这个有趣的森林里,每一种动植物都富有生机,动物拥有属于它自己的生存之道,弱肉强食乃是家常便饭……
不是我想象也不是我夸张,关于自然界的许多东西,这本书都可以为你解答。作者将大自然的春天描绘成了多姿多彩的'生物的生活。
别人常说森林没有什么趣事,但我看来,只不过是因为他们缺少发现美、趣事的眼睛而已。
今年我发现,今年的树林大面积减少,人类只觉得木头是用装修用的,其余毫无一点儿用处,对大自然的花草、植物全都逐渐遗忘。其实,真正的大自然的美景都是由平时人们遗忘的花草变成的。
我希望春天更加美丽,也希望人类改掉种种看不起或者无视森林的坏毛病,这样我们的家园才会更加美丽空气更加清鲜。
森林是我们的朋友,如今我们的家具,都是大自然无私奉献的,让我们呼吁大家保护森林等于保护自己的家园。
谢谢你,《森林报》,阅读了你,使我一生受用。
读《春》有感2
中华上下五千年,莫说诗书画卷,就单单文人墨客就有不少。古有:李白,杜甫,王维等满腹诗词歌赋大诗人。今有:鲁迅,老舍,朱自清等文思泉涌的大作家。对于我来说,接触的最多的便是朱自清的文章。《匆匆》这篇散文如诗般的句子,给我留下的.震撼与回味还未淡去。我又品读了朱自清的另一篇佳作《春》。
这篇散文读起来既富有童趣,又带有诗的味道,清新、活泼、优美、耐人寻味。字里行间都经得起推敲与品位。
《春》是朱自清描写春天来临草绿花开、万物复苏的情景。作者写到草和风时,一句“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短短十个字,就将风的柔和与草的柔软展现的淋漓尽致。没有华丽的文字,却将这普通而常见的十个字写得充满生机,充满活力。
文中作者还用了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中的“吹面不寒杨柳风”。顾名思义,“杨柳风”便是吹动杨柳的风——春风。不得不说,朱自清笔下的春风是极为轻柔的,就连打在脸上也不觉得寒冷,更多的可能是惬意与享受!
每读一遍朱自清的这篇散文,我便感觉进入了春天,四处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美丽的春天与朱自清一起感受生命的活力无限!
读《春》有感3
最近我又读了巴金的《春》。《春》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也是《家》的延续,当我读完这本书心情变得沉重,三个主人公也在我的脑海挥也挥不去。
巴金曾说过——“我控诉旧社会,宣判旧制度的死刑,作为作家我有这个权利,也有责任。我恨那个制度,蔑视那个制度。我只有一个坚定的思想:它一定要灭亡。”
《春》这部小说写的是一个封建大家庭高公馆中发生的事。主人公二小姐高淑英厌恶生活在丑恶的高公馆中。淑英的父亲克明将要把淑英嫁到陈克家,陈克家的公子品行不正。克明明知道淑英嫁过去会受罪,但他为了顾及自己的面子,答应了下来。淑英的母亲张氏虽然心疼女儿,但又不敢正面反抗克明。淑英每天在家里靠书本打发时间,整天愁眉不展。还好,琴和觉民这两个憎恨封建礼教的新青年把淑英从保守没有反抗的闺阁少女带到追求自由的现代女青年。淑英的心情渐渐地从悲向开朗转变。然而,每次提到这件事,她仍会蹙起眉头,为自己将来的命运而担忧。蕙,另一个遭受这样命运的女孩。她的命运与淑英一样,但是她却走进了这个恶梦,受尽郑家的折磨。最后生病了,郑家都不请西医给她治病,白白耽误了这年轻的生命。身为高家长子的觉新,梅和瑞珏这两个对他很重要的女子就被他的软弱妥协害死了,他一直活在自责中,他的儿子海臣也病死了。觉新喜欢这个蕙表妹,却无法挽救她,使她的命运与梅和瑞珏一样。他最后终于醒悟了,他和觉民.琴.剑云等把淑英送到上海觉慧那里,挽救了另一位少女的生命。作者写了很多环境描写渲染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又塑造了淑贞这个单纯的少女受父母压迫,四太太五太太的丑恶嘴脸......这些人物充分体现了封建吃人礼教的黑暗。觉新是这部小说里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由于他处在长房长孙的位置,因此,为维护这个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处”,他凡事都采取“不抵抗主义”。他与他的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恋情,但是在这个封建大家庭里,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们作主的。他的父亲为他做了亲,他没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接受父亲为他安排的一切。虽然他的内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说一个“不”字。而后他与妻子瑞钰成了亲。祖父死后,陈姨太以“血光之灾”为由,不许瑞钰在家生孩子,叫觉新送她到城外去。这事对觉新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但他还是接受了,结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而在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为他,郁郁寡欢而死。然而对于这一切悲剧的发生,他无力反抗,甘愿继续痛苦地过着“旧式”的生活。
《春》是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激流三部曲不仅是巴金描述早年的自己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是他发自内心的表达对于封建制度的反抗,作为新一代的',具有新思想的年轻人的反抗。他曾经在《家》中这样写道:“我所憎恨的并不是个人,而是制度,”这令人震撼的话语无不道出了他对于封建社会的痛苦的会议和挣扎,同时也表达了顽强的反抗的决心。《春》实在是巴金对于《家》的延续,可以说是另一部对于与现实生活的呐喊!
看巴金的《春》,感慨多多,里面那么多女性的命运不是多舛而是可怜。细腻的心理描写就把他们的苦楚、无奈、茫然给表现出来了。读着那些字句为她们感伤,同情她也同情那个时代的女性。可是后来我发现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它给不同时代的人带来的其实也是不同的,它的意义不再局限于书中主人公的故事影响。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到封建统治下人们生活的黑暗,感受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幸福美好,我们应当好好珍惜。
读《春》有感4
暑假一天天地过去了,在这两个月的暑假中,我也阅读了不少的书籍,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春妮》这本书了。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春妮的母亲因受不了贫穷而离家出走,父亲在外出打工的时候不幸车祸身亡,养家糊口的重担和照顾弟弟的责任落到了春妮小小的肩膀上。从此姐弟俩和奶奶相依为命。但是春妮并不因为命运的捉弄而低头屈服,她自立自强,自尊自爱,虽然经历了生活的波折,但终于凭借自己的坚强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守望到了生命中的`阳光!
春妮有着决不向命运低头的勇气,还有奶奶教育她的自尊自强。凭借着这两样法宝,善良的春妮像春泥中不畏狂风暴雨的嫩绿树苗,倔强又顽强地生长着。
我最佩服的就是春妮身上的那种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
我的家庭也不是很富裕,但我也有自尊心,我从小就不愿意输给别人,不认命,不相信自己一辈子都不富裕,被别人踩在脚底下,我始终相信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所以,我发誓,我一定要变强!
一到三年级时,我也许是不适应从幼儿园升向小学的过渡,所以成绩并不是十分出众,一些成绩好的同学就有意无意地把我孤立起来,总想把我从他们的小部队中挤出来,我忍受不了这种被人忽略的感觉,我一定要成为人群中的佼佼者!
三年级升四年级是要分班的,我觉得这也是我全面改变的一个最佳机会。升入四年级后,我改掉了从前懒散的毛病,我做任何事都会十分积极,我想让老师同学更注意我一些......看到我的进步后,老师也给我鼓励,给我帮助,使我也成为同学们心目中羡慕的好学生,老师身边的好帮手。我也通过我的努力,终于取得了“三好学生”的荣誉。老师为我的进步而感到自豪!
春妮她象征着自尊、自立、自爱、自强,我们正值朝气蓬勃的年龄,我们也要学习春妮身上的精神,让自己活得有意义,活得有价值!
读《春》有感5
“暖春”中的主人公小花的命运十分悲惨,4岁时她被亲人抛弃在村口,后来一个爷爷把她带到了这个家。这个爷爷非常疼爱小花,但这个家庭的其他人都嫌弃小花,两次要把她送人,但由于老爷爷的反对,都没有送成。慢慢的小花长大了,她以纯洁善良的心感动了家人,家人也回心转意开始善待小花,小花勤奋好学,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成为全村的第一个大学生。
看完电影,我深受感触,我觉得人时常应有一颗宽容、感恩的心。就像电影里小花那样,小花爷爷的儿子平时很讨厌小花,但有一次他仅仅对小花说了一句关心的话,激动的小花一路飞奔到在地里干活的爷爷那里,告诉爷爷。有时候,爱就这么简单,一个微笑,一句问候,就能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可是,我们许多人就缺乏一颗善良的心,缺乏对他人的给予,更缺乏一颗感恩的心,世间应让我们感恩的人太多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亲人,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从幼儿园到大学所有老师对我们的辛勤培育;同学们的帮助;社会上无数的人在为我们辛勤培育......难道我们不应该回报吗?不应该付出吗?不应该感恩吗?在家里做一些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来减轻父母的`负担,就是对父母的感恩;好好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就是对老师的感恩;长大成为国家有用之才报效国家,就是对社会的回报与感恩!
只要人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宽宏的心,感恩的心,这社会就充满了和谐,充满了快乐,这世界就会更加美好!
读《春》有感6
读完《春》这篇文章,我深有感触,春天就是一个起点,只要你起跑很完美,未来就无限美好。“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多么有诗意的一篇散文啊!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是草长莺飞、百花盛开的季节,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
读完这篇文章,我不禁被作者出神入化的写作手法所迷住,好像被带到了世外桃源一样,嫩嫩的、绿绿的的小草布满了田野里,孩子们在无忧无虑地玩耍着。桃树、杏树、梨树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千姿百态的花儿散落在草地上,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吹面不寒杨柳风”,风像母亲一样抚摸你,还夹杂着泥土、青草、花儿的气息。雨是春天最寻常的,像牛毛、像花针,唤醒万物……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可以使人精神焕发。春天是一个开始,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笑着,走着,抓住春天这一时机,继续向新一阶段前进,只要肯努力,成功就是你的!以前的挫败和失落都被春风吹走,向你迎面走来的是新的开始,以前的一切早已成为历史。春天就是一条起跑线,努努力,加加油,你的起跑一定会很完美!我们的祖国也要像春天一样,犹如东方一条盘旋的巨龙,总有一天会“振翅高飞”!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深地体会到:春天就像未开垦的处女地,只要你在春天辛勤耕耘,就一定能收获硕果累累的金秋!
读《春》有感7
今天阳光格外明媚,我读了由巴金先生所著的《春》,心中思潮起伏,不仅对旧社会的制度十分愤怒。
巴金先生的《春》所讲了一个高家的故事。高家人口众多,家丁也不少。因此发生了一个又一个事情,反映出了旧社会的黑暗,男尊女卑的风气。巴金先生写出这本书,指责了这不良风气。
我读完了这本书后,心中产生了种种想法,为什么当时男尊女卑呢?其实,我觉得是当时人们认为男人比女人能干。男的可以传宗接代,把姓氏香火延续下去,女的却不行,因此男尊女卑。我觉得正是因为旧社会的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使女人大受压迫与欺凌。故事中的高家二小姐——--高淑英,因为这一点被其父逼着去与一家风气十分不好的'陈克明家的二公子结婚,她拼命努力读书,终于在朋友——-琴与兄弟姐妹——觉新、觉民和觉慧、淑华和淑贞的帮助下来到了上海,躲过这次不情愿的婚事。这难道不说明当时旧社会的黑暗,女人的不自由与无法抵抗,男尊女卑吗?再举一个例子:在《春》的前部有一本同样由巴金先生所著的《家》,《家》中又一次说道:高家要从女丫鬟中挑选出一名“嫁”到大户——冯乐山家,从中选出丫鬟——鸣凤。而鸣凤十分不情愿,用自己的生命做抵抗,最终在湖里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然后,高家不仅不管,还在出家当天把丫鬟---婉儿嫁了出去。在《春》中又提到婉儿在周氏大寿的一天,来到高家,告诉淑英姐妹及琴自己在冯乐山家所受的种种欺凌。如:冯乐山咬、打婉儿,冯太太对她冷嘲热讽,这些本可以告上法庭,但是由于冯乐山家权大势大钱多,不可能胜诉,所以婉儿不得不忍受冷嘲热讽,打人咬人。这个例子让我们透知了旧社会的黑暗、男尊女卑和人分高低的现实,使得鸣凤、婉儿……葬送了自己的青春。
我的完了这本书——《春》,心中不禁对旧社会的黑暗充满愤怒。但是看完后,我还发现,旧社会还是有正义感的人敢为自己的命运做选择,敢于与黑暗抗争。就像觉慧、淑英、琴……举个例子:琴虽然是一个女孩子,但是她勇敢的与黑暗斗争。她是一个有亲和力的女孩子,也是一个执着的人。旧社会不准女子上学。但是他像学知识文化。在她向母亲提出要求时,其母亲张氏大吃一惊,但是张氏是一个开通的母亲,便同意了。再上了一段时间的女子学校后,她提出要上男女混校,张氏更是吃惊,所有知道此事的亲朋好友都反对琴的决定,但是琴的执着感动了张氏,再考虑再三后,张氏说服了所有人,让琴去了男女混校学习。琴对学习的执着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大家应该把这种精神化为动力促进学习,是学习更上一层楼。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要学会去争取、把握。
这就是我读完《春》后的感受。
读《春》有感8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刚翻开课本,就进入到了古诗词的怀抱……
通过有感情的读,我知道了杜甫的这篇首诗写的是“雨”,诗人敏锐的抓住这场雨的特征,从各个方面进行描摹。第一句写了下雨的季节,直接赞美了这场及时雨。仿佛知晓人们的心思,在最需要的时候悄然来临。后面三句集中写“夜雨”。野外一片漆黑,只有一点渔火若隐若现。诗人于是兴奋地猜测:等到天明,锦官城里应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花儿在接受春雨的滋润后那欣欣向荣的景象。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处处都体现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而且,这首古诗用了雨前、雨时、雨后的写法,其中,雨时写的`最多,描绘了下雨时外面的景色和作者发生的联想。
我在诗海中遨游,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真好!
点评:杜甫的《春夜喜雨》想必很多同学都学习过了,小作者在这首诗中体会到了雨的特征,最重要的是作者体会到了作者写法上的特点和想要传达的情感。希望同学们不要仅仅只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还有深入挖掘它的内涵和写作手法上的特点,争取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读《春》有感9
春妮像不存在的孩子,她的生活离我们太远了。
她与我们的年龄相仿,命运却与我们差距很大。春妮深刻地理解什么是贫贱不能移,自强不息的生命和热衷于帮助别人却又不求回报,学习认真刻苦,懂事乖巧,却令人心疼。这样一个完美无缺的形象应该是只存在文学作品中。
可是文学也是源于日常生活的。
在那些地图上看不到的小村庄里,在那些只能出现在银屏上的大山里,在那些需要跋涉数日才能抵达的山村小寨里,的的确确有春妮这样的孩子。他们没有丰富的物质生活,支撑家庭的重担又过早的`落到他们瘦弱的肩膀上,但是,他们并没有自怨自艾,因为他们没有时间怨天尤人,每天一睁眼想到的是如何生活。这些孩子只是里我们很远,但不是不存在。
我们生活在繁华热闹的城市中,有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像家中的小太阳,父母整天围着我们转,捧在手里怕捏坏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我们像温室里的花朵,没有面临暴风骤雨,没有遭受蛀虫的侵蚀。这种幸福的生活是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梦寐以求的,而我们呢?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政府已免去学费,我们却不好好学习,抱怨作业多。整天无所事事,讨论着无聊的话题,看着不健康的闲书!最气愤的是,区政府拨了上万元供学生每天都能喝上新鲜营养的牛奶,但是没有得到同学的重视,到初中仍然有浪费牛奶的情况。昨天中午,我还在过道上看见一盒洒了满地的牛奶盒,联想到它之前被路过的人踢来踢去,被踩踏着,我不禁捡起它……
同学们,你们为何不珍惜美好生活,却要铺张浪费呢?你们是否知道,在那遥远的山区里有多少孩子不能上学,不能向我们一样喝上醇香的牛奶,甚至连一座像样的学校都没有。曾经有多少儿童因没有营养发育不良,有多少学生被压在倒塌的学堂下,又有多少可怜的人被饿死、渴死?有些人会庆幸,庆幸自己活在经济发达的城市,丝毫不考虑:当哪一天,你也会落到如此贫困的境地,你还会把不合口的饭菜倒进垃圾桶,把时间用在一些不必做的事情上吗?为了不贫穷,不落后,请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到失去了才懂得追求,已经晚了!
读《春》有感10
阳光明媚,春风得意。期盼中的春天来临了!看那贾亭寺北面,贾红亭西侧,春意盎然。到处充满了希望。春风拂过湖面,钱塘湖的水猛的涨了起来。似乎与湖面齐平,好像一不小心就要蔓延到湖岸两边了。此刻,我抬头望去一副美丽的画面出现在我眼前。天是那么蓝,云是那么的白,阳光是那么的灿烂。他们都照映在钱塘湖的水面上,仿佛与湖面紧贴。恰如一副让人光彩夺目的风景画。
不知从哪里传来一处美妙的歌声。瞧望远方,仔细一看原来是那早莺飞入这美丽的画面之中了。歌声传入人们的耳中把我们唤醒,告诉我们要开始新一年的播种了。因为春天是希望的季节。看那燕子早就劳动起来了,想必那燕子就是最爱劳动的工作者吧。春天的脚步也慢慢靠近了。他们便是春天的使者,引领着春天的脚步,引领着希望的未来。
小草偷偷的从地里钻了出来,他们是那么的碧绿,充满生命的旺力,草儿在散步,不知从哪跑来了几朵小花。他们一起在谈笑风生,有说有笑的。花儿隐现在小草的中央,打眼望去,真是太美了。渲染了一副春天生机勃勃的美景。让人甚是喜爱。在这生机勃勃的春景中,当然也少不了,那刚刚从美梦中苏醒的马儿了。那马儿的强大,从远处一望,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啊。他轻轻的拂过草丛边缘。慢慢的奔跑着踏着他那矫健的步伐,向前去寻找希望去了。慢慢的`当我回过神来,却发现那小草的个子,原来都可以淹没过马蹄啦。真没想到这刚刚没冒出来的希望,已经在奋力拼搏而努力啦!
我爱湖东,好像那儿有赏不尽的美景。微风飘过,送来绿枝的清香,柳枝随风飘到迎水面上方。水面荡漾着那绿色的涟漪,恰似一道美丽的风景。这时,太阳下山了。钱塘湖中美丽的景物都已经要休息啦。唯独我还在观赏着这美不胜收的景色。渐渐的,已不知何时,此时我已经沉醉在这钱塘湖的美景之中了吧!
读《春》有感11
放寒假啦!妈妈给我借了几本书,我读了儿童作家沈习武著的《春妮》这本书对我感触很深。
《春妮》这本书主要讲的是生活在农村的一个名叫春妮小姑娘,她小的时候母亲因忍受不了村里贫穷而离家出走,父亲在外出打工的时候又不幸车祸身亡,从此养家糊口的重担和照顾弟弟的责任落到春妮小小的肩膀上,从此姐弟俩和奶奶相依为命。但是春妮并不因为命运的捉弄而低头屈服,她自立自强自尊自爱,虽然经历了生活的波折,但终于凭借自己的坚强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最终守望到了生命中的阳光。
读了此书,最让我感动的是,春妮姐姐那种在逆境中绝不向命运低头的勇气,和凭借奶奶平时教育她的自尊自爱自强,在艰苦的条件下,学习上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那个让同学们都羡慕的市一中,想想书中春妮姐姐的`生活和学习再想一想现实中的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衣食无忧,上学有爸妈接送,有的同学非常懒惰十来多岁像日常穿衣服,洗脸、刷牙、吃饭这些小事甚至都不能自理还要父母帮助,特别一遇到困难和问题就垂头丧气,有的同学小小年纪,贪图享受,比吃比穿,学习不好也不努力学习,他们想学习不好没关系,只要爸妈有钱到时候想上什么学就可以用钱走后门、托关系上想要上的学校。有的同学上网成瘾甚至成了问题少年,大家想想这样的孩子能成为国家的栋梁和希望吗?
从我自身讲,我以前表现也不好,学习还可以就是生活上老想依赖妈妈,好多自己能做到的老想让妈妈替我做。自从读了《春妮》这本书之后我觉得春妮姐姐太厉害啦!我要向她学习,学习她那种不怕吃苦的坚强毅力和自尊自爱自强的精神。我觉得春妮姐姐和她的小伙伴们就像黑夜中的一盏盏熠熠生辉的小灯,让我们感到了温暖和光明。
读《春》有感12
我爱杨万里笔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也领略过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也欣赏过“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冬,但我更爱朱自清笔下的无限春光。
随着东风的到来,世间万物都苏醒了,小草偷偷地探出自己嫩嫩的,绿绿的小脑袋。惹人怜爱,在广阔大地上尽情释放着自己旺盛的生命力。各种各样的花儿,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争先恐后地绽放自己的笑脸,红的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粉的像一条条美丽的霞光,白的像一片片洁白的雪。向人们展示自自己旺盛的生命力和最美的一面。
春风像母亲的手一般,轻柔的抚摸着你,正如志南和尚所写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一模一样。鸟儿在和煦的春风中定居,并且呼朋引伴地卖弄自己清脆的`喉咙,伴以婉转的曲子,为清风伴奏。此外,牧童骑在牛背上,手中的笛子,也整天在嘹亮的响。春雨也赶来凑热闹,姗姗来迟的他在空中调皮的降下蒙蒙的细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在空中密密地斜织着。一下就是三两天,人们不但不恼,反而却十分享受,撑着伞,带着笠,穿着蓑,在雨中漫步,充分享受着春雨带来的惬意。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天空中飞起的一个个风筝,寄托着孩子们的快乐和心愿,老人们坐在阳光下,呼吸着带着泥土、鲜花、青草香气的空气。享受着春风的轻抚,无比惬意。
读了这篇文章,我想起了李大钊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少年时期就像一轮红日,不正像春天一样,应该被珍惜吗?
我以后一定好好珍惜当下,绝不虚度一分一秒,不浪费一时一刻的生命,把握好这如此珍贵的人生之春。
第四篇:读狼图腾有感-----孟瑶
读《狼图腾》有感
班级:姓名:孟瑶学号:B1102 0811110210
读《狼图腾》有感
B1102 ; 209;孟瑶
一次报告会上,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一本书,叫《狼图腾》!这里的一只狼就像一个优秀的尖兵,一群狼就是一个作战有力的特种部队。狼群由狼王统一指挥,进则同进,退则同退,协同作战,无往不利。即使它们被牧民和猎狗围困,撤退的时候也依然镇静自若——猛狼冲锋,狼王靠前,巨狼断后,井然有序。狼的团队精神使它们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
蒙古民族不仅将狼作为自己民族的图腾崇拜的对象,而且,死后又将自己的尸体放到狼出没的地方,供狼吃掉,施“天葬”。蒙古牧民相信狼会将他们的灵魂带上“腾格里”。蒙古大草原上的牧民就是用这种方式下葬的,这是他们对腾格里·对天的崇拜。他们认为只有这样做,死后才能到腾格里享福,才能回到腾格里的怀抱。
本书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一气呵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
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这里的蒙古牧民还保留着游牧民族的生态特点,他们自由而浪漫地在草原上放养着牛、羊,与成群的强悍的草原狼共同维护着草原的生态平衡。他们憎恨着狼――狼是侵犯他们家园的敌人;他们同时也敬畏着狼――草原狼帮助蒙古牧民猎杀着草原上不能够过多承载的食草动物:黄羊、兔子和大大小小的草原鼠。他们同时也深深地崇敬着狼――草原狼是蒙古民族的原始图腾。正是蒙古民族的历史和神秘,草原的广阔和浪漫,使一群来自于北京的青年朋友进了草原,他们发现草原是浪漫和自由。牧民们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必须和狼进行战斗。人抢了狼储存的食物。为了报复人的贪婪,狼利用冬季风雪和夏季蚊灾的掩护,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偷袭军马群的残酷而壮烈的战役。于是人又被激怒了。来自于农耕民族的干部不顾蒙古牧民的反对,开始了大规模的围猎狼群的战斗。他们首先用现代武器杀狼,将仅存的狼驱赶到边境外狼在死亡前的尊严和牺牲精神震撼了主人公。进而,大片的开垦草原土地。几年以后,草原上鼠害横行,大片的草原沙化。我们失去的不仅是草原不仅是狼,我们真正失去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价值观;我们失去的是中华民族早期的图腾:自由、独立、顽强、勇敢的精神、永不屈服、决不投降的性格、意志和尊严。这是《狼图腾》的主题和作家悲怆的呼唤!
无不使我们联想到人类,进而思考人类历史中那些迄今县置未解的一个个疑问。这本书从狼的很多故事中引发的作者对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本质性问题的思考对我们的思想有很大的作用,从农耕民族懦弱的性格中我看到了大多数国人的影子,正是由于这种性格,才使我国长期受外来侵略,如果我们中国人也具有像狼一样坚韧,凶狠的性格,是不会受欺负的。我也看到了蒙古民族为什么要把狼着凶残的动物作为图腾,狼在蒙古草原生活中作为极其重要的一环,他直接掌控着草原的生命不被泛滥的羊群吞噬,狼就是一种对人很有启发的动物,我们能学到很多。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还需忍受巨大的痛苦和屈辱,甚至付出沉重的代价,接受所谓强悍民族的“输血”么?不需要,因为我们的民族有自强的文化传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可以主动改变我们的民族存在,强化我们的民族性格。通过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以夯实我们的物质基础;学习科学、先进的理念和经验,以充实我们的头脑;建设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新文化”,以振奋我们的精神,使我们成为掌握自己命运的强者,从而推动整个中华民族早日迎来伟大复兴!我们这一代人是以后祖国的顶梁柱,却都在家中像小公主小王子似的,娇生惯养,这样稚嫩的肩膀怎能担得起强盛祖国的重任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过去狼性民族留给我们的血的教训.狼天性怕火,怕光,怕人,唯独不怕苦,不怕累,这就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如果我们能像狼一样顽强不屈,那么我们的祖国一定可以在新的时代中走 “狼文化”铺天盖地之势,大有改造国民性的气概。在列强之首,华夏民族将迎来又一次巅峰,“狼文化”提出了将“华夏羊”改造为“现代中华文明狼”的口号,荒谬到此,也算狼性的一大表现了。
我不禁对于这样一种充满团队意识、有着不屈精神的群类当汉族人来到了美丽的科尔沁草原,他们给草原带来了很多新的东西,但却给草原带来了灾难。由于他们不同于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可能更源于他们内心的贪婪。开荒种植粮食,过度放牧不让草场得到足够的休养„„一块块曾今美丽丰饶的草甸子变成了荒沙地,沙尘暴更是常客,草原的神---狼也难逃劫难。看到这里我的喉咙里就像卡进了一块鱼骨头,更像骨头里爬满了蚂蚁,挠又挠不着,我能想到的就是柏杨先生的那句话“丑陋的中国人”。人啊,当你不尊敬环境,藐视一切,妄自为大的时候也是你毁灭的开始。我们现在开始就为自己的行为买单了。西南旱灾,又接着洪涝,北方城市每年都受着沙尘暴的袭击„„灾难性的气候一个接着一个,这是大自然在向人类进行着反击。我真想教训教训那些破坏环境的人,一边破坏一边还美名其曰“开发”,我要是神笔马良该多好啊!
读完这本书,我感触很多,从狼的身上也知道很多道理:成功就是不懈的努力加上一点点机会,努力是加法,机会是乘法,两者兼备才会得到最大的结果!
第五篇:--读《春宴》有感
归何处?
-----读安妮宝贝《春宴》
一场春日宴席接近尾声。布毯叠满层层花瓣。有无知觉的死,才有这般肆行尽兴的生。
---《春宴信得。清远山》从《莲花》到《春宴》,历经五年,再次深入探寻安妮宝贝的小说,成长早已不能以时间来作为衡量的尺度。《莲花》曾是安妮宝贝写作主题的一次转折,从最初的《告别薇安》里的颓废幻灭转向洁净明亮,如今,《春宴》再次回归黑暗的主题,却早已不止是颓废,而是历经铅华过后的于生命本身的追索与探寻,涅槃重生之后的黑暗纵然依旧坎坷波折,令人窒息,却已是一次以明亮清朗为目的的前行。
没有脱离安妮一贯的审美,庆长同样是与七月、安生一样的女子,外壳独立坚硬,内心却敏感丰盛,于世事人情浑然不知,却自有一种清澈通达。是一种原生态的女子,对生命的细微之处保有异乎常人的敏感多情,常为孤僻而不合时宜之所在动容,却难在世间如鱼得水的生存与相处,只是秉持着一贯的原则坚守着自我的一方阵地。即使如此,却一直于自身处于一种矛盾挣扎的状态,因为自身的不完满,无法感觉到来自内心的力量,对自己的存在没有信心。求全责怪,自我的不充裕,对生命本身形态的非议与追逐,使她常常 进入自我放逐的状态,在路上在采访里在情感里,这是她印证和确认自我存在的通道。
因此,遇到清池,为之吸引,并陷入这样一场情感的纠葛之中便也不是意外,这是庆长生命属性所必将走向的路途。清池,是与她的周遭生活格格不入的一类人,他代表着这个社会主流的价值观,以名利为目的在这个世界生存,但是他身上却显现出平衡合理的一面,对现实强有力的控制与把握使他与众不同。心理学上讲,我们喜欢一个人是因为他身上有我们企图拥有而不可及的品质,于庆长而言,清池便是这样一种稀缺。年少时的颠沛流离使她难以找到生命的平衡之所在,清池的出现无疑点亮了庆长内心幽密深暗的那个点,使她直觉能够与之共处而找到一个更为完满的自我。但是,情感或许会成为突破规则界限得以让人接近自我的稀少机会,却从来不会是一场救赎。自我如果不能得到个体的成全,他人必将是地狱。生活如此千疮百孔,我们怎能企图借他人的微薄之力获得自我的慰藉与肯定?清池所能给与的也只能是片刻的欢愉和喜悦,使她能够在感情的平衡里获得暂时的完整与快感,但最终与自己的斗争还是会继续。以至于后来在这段感情里的受损沦落也皆是由此而来,这场感情不过是她的生命自我探索和找寻的过程。
在人群中她是一个饥饿的人,一个不合时宜没有找到一席之地的人。这是庆长的尴尬之处。她从来不懂的如何与人相处,对人世之间情感的淡漠与失望,也使她时常把自己推进边缘地带。她与定山若有若无固定稀少的联系,保持着最佳的距离状态,与Fiona貌合神离的友谊,是她天性凉薄的自然状态。然而,内里隐藏的四处漂泊的不安分的心又当如何自处呢?清池的出现恰好满足了她与人沟通相处的渴望,于是一切都变得恰如其分,他们彼此从对方身上找到最适宜的存在。清池是她渴望与世间和谐交流的连接,她却是清池极力证明自我完整丰盈却依旧存在一抹伤感真实的最好伴侣。但是他们都与彼此的现实无关,他们在一起单纯之极,没有丝毫人间的烟火气,只是为了映照生命本身而存在。如此这般单纯浓烈,怎会不走向幻灭?庆长是对生命真实性有着高度敏感性的女子,因此虽然这段感情里带给她的丰盈美好是脱离的,只是带着幻想的存在她还是不可救药的沉沦其中,依旧享受着这生命内核最真实的部分,她说:遇见清池,必须与他相爱。哪怕秉烛夜游,只争朝夕。
追索生命的诚意与真实,这本身就是一个黑暗的过程,庆长是这个世界的边缘角色,和Fiona不同,她在现实生活中显得软弱无力,处处僵硬碰壁,但个体的存在感却极其鲜明,有着强大的心灵活动力,她企图建立一场完满的精神秩序,而不至于成为世界僵化体制下的一个个体。与清池的这场相恋,本身就是在黑暗中的寻觅。黑暗本身即是一种超越的存在,若能穿越其中,历经坎坷波折,是种保持生命敏感丰富的内核,其最终必将走向清晰明朗,倘若不能,便也就此沦落终结,自我也就湮没人潮之中。庆幸她是庆长,纵然遍体鳞伤,抽身而退,还是没有妥协。遇到宋,本身就已是光明的出口,她坦然把自我的黑暗与不可知交付,宋给予的懂得与慈悲使她清醒的看到这场爱恋所带来的真实意义。
安妮说,《春宴》所最终想要表达的命题是:我们应如何与自身,他人,外界相处,如何去看待、观察、反省这些关系,以及如何找到最终的支撑。可是,在我看来我从《春宴》里看到的只有一个:人应何以自处。人如果不能合理解决自我心灵归属的问题,就无法去建立与世界联结的秩序。说到底,人最难的,不过是取悦自己。命运彼此有着何其可怕的相似性,庆长与自身的矛盾冲突不过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的困境。庆长在自我卑微狭小的通道里难以获得完整,所以将之放逐于世间,任其颠倒反复,不过是为了找寻最适宜的与自己相处的方式,使自己时时愉悦欢喜。个体的独立与完整是生命本应然的状态,却因信仰的缺失而失去了其所特有的自我依傍,我们因为对自身缺乏安全感,而不断渴求来自外界的认同与慰藉,但是这些都不能够,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悲哀——-每日喜笑欢颜,匆匆碌碌,深夜自省,还是会茫茫然不知所终,面对别人,我们轻易就能展开最灿烂的眉眼,可是对自己,却不知如何相对。我们不是一直生活在假面舞会里,最终所要面对的不过是一个赤裸裸的自己。做一个戏子,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眼泪,这是当今社会在欲望和妄想的压迫下人类面临的最大困境。如果面临死亡,我想,最悲哀的不是我们没有给这个世间留下些什么,而是扪心自觉自己一无所获,面目全非。
有恃,才能无恐。如何给自我找寻一个有力的支撑,使自我在失去现世外界的依傍之后依旧能独立强大的前行,这才是生命意义的关键所在。情感是变幻不定的因缘聚散,脆弱无力,显然不能依存。成全是一个人的事情,把自我的支撑寄予他人,穷尽生命之力去爱去纠缠,不过是那个猫咪咬尾巴的游戏,所有的追逐只是自身的一部分,到头来,我们能依傍的还只是自己。宗教呢,也许可以,它能帮助我们去除贪欲
和邪念,使获得的也许不仅是与外界和平共处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找到一种与自我相得益彰的方式。心内澄明清净,安然于自我本身的生命状态,不卑不亢,坦然相待,顺从生命自我所设计的轨道前行,不计较前路的得失,立定心意,只专注做事。在当下之中,把握每一时刻细微的美感与体验,有选择的记忆和遗忘,将身心俱交付于某种秩序,贯注深情却不贪爱,盛衰、始终,都没有欠缺、畏惧。秉持心内的法则,做一个善良真实的人,沉默,自知。
也许,还可以有另外一种途径,无所依,也就无所破。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里阐述了这样一种哲学,独孤九剑之所以不败于天下在于根本无招,无招也就无可破之法,但凡有迹可循,就一定有破绽。倘若无所依,那就无所畏了。“一切须当顺其自然。行乎其不得不行,止乎其不得不止”,如果自我从无设定,那也就无迹可寻,也就无所谓忧惧无所谓贪嗔痴恨了。但是如何才能达到无所设定呢?独孤九剑但寻悟剑意,便可无招,自我又当如何才能无踪无迹?倘若自我无踪迹可循,我们又当如何确定其所在而不至于迷失?惟信禅师三十年参禅历经“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的阶段,我们如何能在意识到自我存在之后再次使自我归于不存在,但依旧能如自我仍然存在的样法使自己安于世间而心内有所持?
一个复杂的过程,最终不过是为了一个单纯的指向。自我是生命内核静谧幽深之所在,追逐自我是生命前行的最终目的。山虚水深,万籁萧萧。我们于这开阔旷达的世间所渴望抵达的只是自我的不可估量。路迢迢,山茫茫,将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