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我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路》有感
读《我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路》有感
文/齐毅浩
《我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路》一文刊登在齐齐哈尔市文史资料第三十九辑中,作者王秀英。王秀英在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九年期间,担当了齐齐哈尔广播电台台长,文章回忆了文革期间被打倒,以及受到种种虐待和折磨。
王秀英,一九五八年调到齐齐哈尔广播电台任台长,在此前她一直任职为齐齐哈尔宣传部副部长。一九六六年文革开始,各级领导者都受到了冲击,任广播电台台长的王秀英也不例外,造反派在病房中带走了正在生病住院的她。就此,王秀英厄运也就拉开了帷幕。先是戴纸糊的高帽,挂大牌子,用墨汁涂黑脸,然后跪在地上,从广播电台那儿,爬行到龙江饭店(今天的中环广场);市公安局(今天百货大楼北侧的大坑那儿);最后是第一医院。一路上嘴里还要说着“我是走资派”.一路上嗓子说哑了,手和膝盖都磨出了血……
批斗会前,走资派牛鬼蛇神都得挨上一顿揍,拳脚相加,大嘴巴扇的啪啪作响。批斗会上,这些走资派、牛鬼蛇神都得站在凳子上,两侧的人把走资派的双手向后高抬起来,屁股自然撅起,这叫喷气式,一撅就是个把小时。批斗会完事后接着就是站在汽车里游街示众。许多人熬不过这样的折磨,自己了断了生命。如当时市委文教书记张蒲家的夫人就扔下了三个孩子,其中最小的孩子还在吃奶。
文中又说到,非法拘禁在牛棚里,年三十家里给送饭,看守拒收,并说道:“牛鬼蛇神过年吃什么好的”.一声长叹,那会儿究竟是怎么了,人鬼颠倒,无法无天。
《我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路》这篇文章开始对标题还不太理解,感觉作者是不是叙述自己走的是怎样的路,但看完文章感觉到作者在那段时间里已经是无路可走,只能用自己的清白来支撑着活着的信心。
看完这篇文章想了许多,想起刘姓同学说他的一件往事。文革开始,他的父母都关进了牛棚,还是分别关在两个地方。那年中秋节的晚上,天还下着雨,七岁的他和大他五岁的哥哥去给父母送饭,送完饭哥哥骑车带着弟弟冒着雨往回走,一下就骑到沟里,两个人浑身上下都是泥水,回到家里小哥俩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放声大哭。
文革一开始,天天开批斗会,母亲单位也是如此。那天去母亲单位吃中午饭。休息室里,几个造反派废寝忘食地忙碌着,他们为下午的批判会准备着道具,纸糊的高帽,纸壳的牌子,这时一个造反派头头进来说,高帽和牌子都是纸质的,没有重量,这是对走资派牛鬼蛇神的敷衍,必须让他们灵魂深处爆发革命。没一会,8号铁丝焊成的帽子拿来了,纸壳的牌子换成了五层胶合板,挂脖子上的布条,改为细铁丝。不知道这道具最后给谁用上了,看着就恐怖。
当时的齐齐哈尔铁路局党委书记王云汉,住在我家不远处,那么大书记必然是批斗的对象。开始关牛棚,抹黑脸、喷气式就不用说了。后来可以回家,但回家是两个背着枪的造反派押送,王云汉脖子上还得挂个大牌子,上面写着“走资派王云汉”,并在名字上画了叉,就像要枪毙似的。王云汉来回上下班就像街头的风景,不懂事的小孩子们围观着,扬土、扔石子常有发生,人格受到极大的侮辱。
这是龙华路上的一个大门,这大门封闭好多年了。文革那会儿,这个大门里面的部队在齐齐哈尔市支左(支左是文革期间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得那是一九六七年的夏天,父亲骑自行车带着我(我那会儿九岁)路过这里,这里的道路被很多坐在地上的人堵住了,人群两侧各有一辆汽车,汽车上装的都是铺路用的青石块,有拳头大小,人群的里有拿镐把的,又拿用四分铁管斜着切割成扎枪的。父亲马上带我走开。告诉我,快走,这里要打架。
当下,个别餐馆为招揽顾客掺杂着表演,表演的内容就是文革那会儿的歌曲或是舞蹈,饭店的工作人员也都穿上草绿色军装,扎上腰带,戴上绿色的帽子,胳膊上还要戴上红袖标。饭店的装修上也是文革化,墙上是文革的粘贴画,甚至服务员也要用当年的“语录”进行对话。
看到服务人员的这身打扮,以及他们说出的话语和这种环境,一下就把思绪拉回到那个疯狂的年代,我不管别人怎么开心的笑,我的确笑不起来,因为我目睹过批斗会,见过抹黑脸剃鬼头的,更见过人格被肆意践踏的,我真的笑不出来。我想,若王秀英老人看到这样的环境,这身打扮,这样的表演,心里该怎么想,没准再好的饭菜都难咽下。
那个年代给予走过来的人就是一种纹身,是在大脑皮层上的纹身,很难抹掉。
第二篇:读《我等你在雨中》有感
读《我等你在雨中》有感
如果你曾好奇你的狗在想什么,这本书给了你答案!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我叫恩佐。我老以为自己是人,也一直觉得我和其他狗不一样。我只是被塞进狗的身体,里面的灵魂才是真实的我……”当我读到这样开头的简介,我决定今天不出去逛街了,我得会一会这只神奇的狗狗。“我想与你分享我的故事,如果你愿意,就翻开书,我在故事里等你…”读到这里,我果断赴约去了,和一只狗的约会。当我细细聆听了它讲述的故事,我更觉得他是一位睿智的老人,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真的让我受益匪浅。你也想知道为什么吗?那就跟着我一起走进恩佐的故事吧。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只有着蒙古犬血统的狗,蒙古有个传说,说狗死后可以转世为人。”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他准备好做一个人了,而恩佐也已经足够资格做人甚至超越一些人类的认识。在男主人的曲折起伏的生活里面,恩佐成为了无能为力的见证者,现在只是以回忆录的形式给我们讲述他目见的悲欢离合。在这恩佐的回忆录里面记录着他和主人丹尼相依度过的风雨悲欢:一家三口幸福过家家,妻子凄凉死去,岳父母和丹尼反目成仇,丹尼镣铐加身被突然逮捕,到最后争取回女儿的抚养权。幸福,悲痛离散,无奈凄凉,颓废,振作,回归幸福。这一切,唯有恩佐知道真相。“可是,我只是一只狗,我无法发音,不能说话……现在我老了,即将离开这个世界。”最后,老狗恩佐也在车祸的后遗症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聆听恩佐讲故事,就像在听一个睿智的老人讲人生一般。人类经历的艰辛苦难,幸福温暖,在他眼里都好像只不过是微风吹过湖面的一圈圈涟漪,人生必须经历的悲欢离合。他更是一个高超的“赛车手”,在生命的跑道上,他有着不一样的赛车“技术”!当我看到他说的那句“赛车时,你的眼睛往哪里看,车子就往哪里去。车子打滑时,赛车手若一直盯著墙看,就会撞上那道墙。”我不禁为这位高手折服了,在我们追逐梦想的时候,我们如果拼命努力奋斗,我们也就会向着它越走越近,甚至实现。在我们不开心的时候,如果总想着不开心的事情,我们就会一步一步地被拉向忧郁悲伤的泥沼,陷下无底洞般的痛苦之中;相反,如果我们在不开心的时候,就是我们车打滑的时候,向着开心的地方看去,从我们自己开始努力,我们就可以逃离悲痛,走向幸福快乐。而当我看到他说的“这个世界能限制一个人,其实是因为你的意志软弱。真正的冠军可以完成一般人看来根本不可能的任务。” 让我想到起来了贝多芬、爱迪生,霍金、张海迪,还有我的篮球偶像麦蒂。他们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冠军!如果麦蒂意志软弱,根本没想过在最后的35秒里还要力挽狂澜的话,他能够创造13分的神话?能够帮助球队反超一分?我们也是否该想一想,有时候不应该轻易屈服于现实,世界还有奇迹,缺少的是还相信奇迹的我们。
最后就说一句让我记忆最深的话:你的心,决定你看见的。我们是自己命运的创造者。生命满希望,前路由我创!
第三篇:读《好教师在我身边》有感
读《好教师在我身边》有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学习了《好教师在我身边》,认识了一群优秀的教师,领略了无数感人的事迹。曹瑾、赵世术、刘红廷、王洪春、傅红、刘晓华&&群星闪耀,为我们指明前进的道路。一位负责的教师在授业,一位尽职的教师在解惑,一位优秀的教师在示范,一位卓越的教师在启迪。
这也让我不禁想起了在我们的身边,其实也有许多这样的老师,这样的感动。石登祥老师,田敏老师,唐桂英老师,吴桃云甘老师,杨再兴老师&&他们对待工作的兢兢业业和满腔热情,他们对学生、的那份真诚、质朴的爱,他们的点点滴滴,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让人感慨,让我明白了如何做一个好老师,如何做人,体会可谓深刻,下面就谈一谈。
海纳百川,才成就了大海的浩瀚。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智者。向优秀者学习,向前辈学习,甚至向学生学习。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人才的培养者,这样的学习是无止境的,可谓活到老学到老,最终达到一种境界:学习内化为自己的精神需要,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成为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这一点,我们学校很多年轻的教师做得很好,比如,我们在如火如荼的合作学习、打造有效课堂的课改中,田敏老师身先士卒,一次次尝试,摸索,探索怎样的分组才能更利于学生的合作,实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充分利用班班通设备,每上一课,都要在网络上查找无数个ppt,取其精华,只是为了给学生展现一个更完美的课堂。确实,在教育新形势下,要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者,学习是唯一的途径。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合作中学习,从探究中学习,甚至从错误中学习。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作为教师,应有广博的爱,比常人更多的宽容。我们也常说,五个手指不是一样长。宽容意味着承认儿童的差异,承认儿童的未完成状态。如果他们已经那么完美,还需要我们做什么呢?以春风化雨之爱,春泥护花之责,去培育祖国的花朵。
苏赫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收获肯定和赞誉。这就要求我们去充分的尊重、宽容、信任学生。使卵石臻于完美的,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有过错的学生,比刻薄的批评更具有教育力量。适时的倾听,平等的交流,胜过长篇大论的劝说。让我们认真去倾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让宽容和爱伴孩子成长。
那些优秀教师和自身长期的实践经验都告诉我们,孩子的成长不仅是知识、技能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精神和灵魂的发育、成熟和提升,教育需要好老师的信任和宽容,教育更需要好老师的耐心与守望。我们正在付出着,也在收获着,收获着孩子们的那份真诚与渴望,收获着家长的热情与期待,收获着社会的认可与尊重,收获着桃李芬芳的教育之春。所以,作为教师,我们积累并快乐着。
第四篇:读《好教师在我身边》有感
读《好教师在我身边》有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读了《好教师在我身边》,认识了一群优秀的教师,领略了无数感人的事迹。曹瑾、赵世术、刘红廷、王洪春、傅红、刘晓华„„群星闪耀,为我们指明前进的道路。一位负责的教师在授业,一位尽职的教师在解惑,一位优秀的教师在示范,一位卓越的教师在启迪。
这也让我不禁想起了在我们的身边,其实也有许多这样的老师,这样的感动。他们对待工作的兢兢业业和满腔热情,他们对学生的那份真诚、质朴的爱,他们的点点滴滴,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让人感慨,让我明白了如何做一个好老师,如何做人,体会可谓深刻,下面就谈一谈。
海纳百川,才成就了大海的浩瀚。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智者。向优秀者学习,向前辈学习,甚至向学生学习。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人才的培养者,这样的学习是无止境的,可谓活到老学到老,最终达到一种境界:学习内化为自己的精神需要,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成为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这一点,我们学校很多年轻的教师做得很好,比如,我们在如火如荼的合作学习、打造有效课堂的课改中,田敏老师身先士卒,一次次尝试,摸索,探索怎样的分组才能更利于学生的合作,实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充分利用班班通设备,每上一课,都要在网络上查找无数个ppt,取其精华,只是为了给学生展现一个更完美的课堂。确实,在教育新形势下,要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者,学习是唯一的途径。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合作中学习,从探究中学习,甚至从错误中学习。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作为教师,应有广博的爱,比常人更多的宽容。我们也常说,五个手指不是一样长。宽容意味着承认儿童的差异,承认儿童的未完成状态。如果他们已经那么完美,还需要我们做什么呢?以春风化雨之爱,春泥护花之责,去培育祖国的花朵。
苏赫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收获肯定和赞誉。”这就要求我们去充分的尊重、宽容、信
任学生。“使卵石臻于完美的,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有过错的学生,比刻薄的批评更具有教育力量。适时的倾听,平等的交流,胜过长篇大论的劝说。让我们认真去倾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让宽容和爱伴孩子成长。
那些优秀教师和自身长期的实践经验都告诉我们,孩子的成长不仅是知识、技能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精神和灵魂的发育、成熟和提升,教育需要好老师的信任和宽容,教育更需要好老师的耐心与守望。我们正在付出着,也在收获着,收获着孩子们的那份真诚与渴望,收获着家长的热情与期待,收获着社会的认可与尊重,收获着桃李芬芳的教育之春。所以,作为教师,我们积累并快乐着。
第五篇:读书笔记:读《好教师在我身边》有感
读《好教师在我身边》有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学习了《好教师在我身边》,认识了一群优秀的教师,领略了无数感人的事迹。曹瑾、赵世术、刘红廷、王洪春、傅红、刘晓华……群星闪耀,为我们指明前进的道路。一位负责的教师在授业,一位尽职的教师在解惑,一位优秀的教师在示范,一位卓越的教师在启迪。
这也让我不禁想起了在我们的身边,其实也有许多这样的老师,这样的感动。石登祥老师,田敏老师,唐桂英老师,吴桃云甘老师,杨再兴老师……他们对待工作的兢兢业业和满腔热情,他们对学生、的那份真诚、质朴的爱,他们的点点滴滴,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让人感慨,让我明白了如何做一个好老师,如何做人,体会可谓深刻,下面就谈一谈。
海纳百川,才成就了大海的浩瀚。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智者。向优秀者学习,向前辈学习,甚至向学生学习。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人才的培养者,这样的学习是无止境的,可谓活到老学到老,最终达到一种境界:学习内化为自己的精神需要,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成为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这一点,我们学校很多年轻的教师做得很好,比如,我们在如火如荼的合作学习、打造有效课堂的课改中,田敏老
师身先士卒,一次次尝试,摸索,探索怎样的分组才能更利于学生的合作,实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充分利用班班通设备,每上一课,都要在网络上查找无数个ppt,取其精华,只是为了给学生展现一个更完美的课堂。确实,在教育新形势下,要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者,学习是唯一的途径。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合作中学习,从探究中学习,甚至从错误中学习。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作为教师,应有广博的爱,比常人更多的宽容。我们也常说,五个手指不是一样长。宽容意味着承认儿童的差异,承认儿童的未完成状态。如果他们已经那么完美,还需要我们做什么呢?以春风化雨之爱,春泥护花之责,去培育祖国的花朵。
苏赫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收获肯定和赞誉。”这就要求我们去充分的尊重、宽容、信任学生。“使卵石臻于完美的,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有过错的学生,比刻薄的批评更具有教育力量。适时的倾听,平等的交流,胜过长篇大论的劝说。让我们认真去倾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让宽容和爱伴孩子成长。
那些优秀教师和自身长期的实践经验都告诉我们,孩子 的成长不仅是知识、技能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精神和灵魂的发育、成熟和提升,教育需要好老师的信任和宽容,教育更需要好老师的耐心与守望。我们正在付出着,也在收获着,收获着孩子们的那份真诚与渴望,收获着家长的热情与期待,收获着社会的认可与尊重,收获着桃李芬芳的教育之春。所以,作为教师,我们积累并快乐着。
二零一二年六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