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班主任》有感-班主任工作日志
读《班主任》有感
上学期学了众多伤痕文学的作品,听着老师讲着那个年代人和事,多么的不可思议啊!我们不是出生在那样的年代,那个年代的痛我们也永远无法像亲历者那样真切的感受到。
文革,到底是怎样一种革命?
刘心武的《班主任》是那个时代文学的先锋代表,于是翻开《班主任》,细细品味的那个年代的辛酸与无奈。
小说中描写的主人公谢惠敏是畸形儿形象,深受极左路线毒害的学生女团干部形象。通过谢惠敏等中学生形象的描写,率先在文学作品中揭示“文化大革命”给青少年留下心理创伤的社会问题。
不是亲历者,我无法真实的评价那次革命的功与过。只是不懂到底是怎样的经历让那些孩子的思想变得那么畸形,那么的无法理解。我绝不相信我们的党要把我们革命成那样的青年,因为那是些没有思想的孩子,不懂的人性的孩子。
可是,那又怎样?那毕竟不是他们的错。如果他们不出生在那样的年代,说不定她是一个真正的好干部。在批评那个男生折了贫农的麦子时,她表现出来的绝不是现代任何一个干部所表现出来的那样。“这个仅仅只有三个月团龄的支部书记,正用全部纯洁而高尚的感情,在维护“绝不能让贫下中农损失一粒麦子”的信念——她的身上,有着多么可贵的闪光素质啊!”她没有丝毫的政治投机心理,她单纯而真诚。
再说说刘心武的创造《班主任》时的历程吧。
1966年夏天,“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刘心武还在北京十三中教书。彼时的他,刚刚20多岁,比那些“造反”的高中三年级的“小将”们也大不了几岁。虽然属于天然应该受到冲击的教师群体中的一员,但他刚开始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冲击。因为以他当时的资历,无论当“走资派”,还是当“反动权威”似乎都还不够格。但“造反派”很快找到了他的把柄:当年他在《北京晚报》上发表的一些“豆腐块”文章恰好被刊登在邓拓的《燕山夜话》旁边。(班主任工作日志)其中的一篇文章还认为京剧改革虽然好,但小生等行当以及水袖等技巧也不应该取消。于是,校园里很快出现了揭发刘心武“反动言行”的长篇大字报。学校的“群众专政小组”更是在校门口贴出了大幅告示:下午两点半于操场召开批斗刘心武的全校大会,主要罪名是“猖狂反对京剧革命”和“恶毒攻击江青”。当天中午的时候,一帮“造反派”的小将来到刘心武的宿舍。带头的孩子脸上带着一种明白无误的不怀好意的好奇感:“啊,今天下午要斗你,你中午呆在这儿干吗呢?”刘心武一抬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孩子居然是一个他曾经多次关心、照顾过的学生。这名学生的父亲在“文革”一开始就被打死了,为此,刘心武还曾专程去他家探望。当天下午,因为有其它更重要的事情,对刘心武的批斗会延期了。再后来,“工宣队”进驻学校,刘心武的批斗会居然被戏剧性地取消了。刘心武长舒了一口气,但那名带头敲门的“小将”却让他浑身战栗:除却个人的生死,世上还有更大、更深的悲剧——心灵的沉沦。这件事让他久久不能忘怀,显然这也是他日后创作《班主任》的主要动因之一。回望60年中国奋斗历程,会产生一种波澜壮阔的历史感。60年中一代又一代人出生、成长,一代又一代人衰老、死亡。无论有怎样的困难与磨难,这个国家奔向文明富裕的脚步永不会停滞。如今,我们回望这段历史,回望历史中的他们,不是为了要汗青留名,而是从过去的汗水和艰辛中,去寻找前进的动力,去除通向未来之路上的藩篱。
第二篇:读《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班主任工作日志
读《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
最近,我认真读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感触很深。魏书生老师认为,教书先育人,育人先做人,他的班级管理,都是真真切切地从学生怎样做人开始的。
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中提到:“班主任需要耐心”。没有耐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学生有时候做错了事情,老师可能会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但是有些时候,学生一错再错,老师的脾气也没有那么好商量了,毕竟,老师也是一个平常人,也会有发脾气的时候,尽管努力克制不好的情绪,但想到自己教育了学生这么多,而学生还是犯同样的错误,心中的怒气就难以平息了。而魏书生老师就做到了避免发脾气,即使是在批评学生,他也不是厉声恶语。尽管有时要发脾气,但也都在他选的一位控制自己发怒的学生提醒下压下去了,他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克制了人人都可能犯的发火和极大的耐心与学生进沟通,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他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能更好”、“我们必须坚信我们会做好的”等等,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他是老师的助手。传统的“压、卡”方式,对于今天富有个性的学生来说,已不再奏效了。班主任要更新管理育人的理念,抓准学生的心理特点,缩短与学生的心距,真正从心与心交流的角度,富于技巧地去把持学生的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共同管理集体,优化个人的行为品质。
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中还提到:“班主任需要爱心”。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班主任工作日志)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和耐心,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再有,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魏老师的这一认识应该说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
做一个班主任,看似简单,实则很难。班级工作千头万绪,学生个性复杂多样,如何将其系统有条理地管理好,实在是一件难事。因此,班主任要成为一个富于思考的人,多想多思,让自己成为一个智者,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第三篇:读魏书生班主任日志有感
放假后,闲得无聊,便又一次捧起魏书生的书读,虽然读过魏书生的书不止一次,可这次读来却让我有说不出的感动。可能是心中无事,心静的缘故,也可能是刚刚送走毕业班,一身轻松,又想起来那五十二个孩子了吧!
读着文中的每一句话,常常让我想起自己的班,班里的学生,我也曾为学生保留过资料,也曾为自己、为学生写过日志,但却常常因为自己的懒惰没有坚持下来,我也常告诉我的学生“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而最后没有做到的恰恰是自己。我想:我是不是也该从现在开始,为儿子做个好榜样,把闲瑕的时间放在读书上,也唯有如此,我才能使我的儿子、学生信服。把每天的所感,所思及时用笔记下来,事后读读定会很快乐!
读着魏老师的书,让我上次次想起班里的事,也让我一次又次反思自己过去的种种处理学生的方式是否得当,不管对与否,这届学生我已经无法再去弥补了,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理智的处理每一件事,用自己的爱去宽容每一个孩子,并让每一个学生快乐地成长!
第四篇:读《发现班主任智慧》有感-班主任工作日志
读《发现班主任智慧》有感
文/刘丹
悠闲的一个假期结束了,紧张繁忙的工作即将到来,一个假期满脑子装的是班级,怎么才能把我自己的班级建设的有声有色呢?怎样是班级有凝聚力呢?怎样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好班主任呢?一切一切的疑问都徘徊在我的脑子里,无意间随手翻开桌角的《发现班主任智慧》一书,如是珍宝。
我从头细嚼慢咽地品味着书中的故事,和孩子们一起感受着 郭老师所带来的快乐。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学会了用心去交情;用脑去思考:用爱去改变。
一、用心去交情。郭老师班中有一位脾气古怪、性格暴躁、自暴自弃、蛮不讲理且爱惹麻烦的倔强男生高明,因为一次值日时自己觉得比别人干的多感到委屈,于是在自习课上不依不舍的骂本组的女生张丹,张丹的忍让使高明把一股子怨气一下撒到了劝架的女生小齐身上,将小齐的眼睛打肿了。郭老师起初想把高明叫到身边很批一顿,结果当高明理直气壮的明显的带着一股子抵触情绪来到办公室时,对于常常表现极端的高明,郭老师却随即冷静了下来改变策略,育人先育心,从走进他的心灵出发,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和经过,而高明自始至终都表现的理直气壮谬语连篇。从同情和善良入手进行引导,不应该打朝夕相处且经常帮助你的同学,而高明却觉得没有小齐平时的帮助也同样可以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从绅士气质方面引导,男生不应该欺负女生,高明却以爸爸在家也打妈妈为由进行反驳······唇枪舌战三百回合后高明丝毫没有感觉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什么不对,让郭老师也不知所措无从入手。(班主任工作日志)突然的郭老师反倒觉得高明是一个可怜的、很悲哀的孩子,因为成绩差,在家里遭受父母的斥责和打骂,在学校饱受嘲讽和轻视,自己叶总感觉遭到不公正的待遇,于是郭老师转变思路,恳请小齐的理解与原谅,这招果然奏效,小齐不但原谅了高明,反而特别的同情。然而,小齐的宽容并没有唤起高明的自责,反而自暴自弃觉得自己思维不正常即使做了出格的事也情有可原,深究原因,原来高明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害怕和抵触爸爸简单粗暴的的教育方式,经过努力郭老师帮助高明走出了阴影,最终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并耐心陪伴他养成好的、新的习惯。
二、用脑去思考。《竞赛中的人格锻造》故事中,郭老师对一年一度的南京市鼓楼区六年级综合知识竞赛的选拔一事采取了新颖的手法,全班齐动员,有考官,有选手。这样做的目的,一来是达到了公平公正的目的,让每个孩子都有参与的机会;二来也是起到一个全面促进的作用,甭管你是否参加,你都是这个活动的一员,要么你是积极备战参加比赛,要么你是仔细研读,认真出题,这样还是保证了每个孩子的参与性;第三,在这样的一次次公开竞争、选拔、淘汰中,培养孩子们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斗志,以及面对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三、用爱去改变。在《孩子心里是有您》的故事中,郭老师用她的爱心和格外关心还有及时的夸奖,用特有的方式——滑板表演换回自尊:在《拒绝防震演习》中,您用一句“我尊重你的选择”给足了小丁的面子。事后,用您的爱心改变了孩子的同时赢得了家长的感动。“孩子的心里是有您的!”
是的作为一名班主任,不仅应有过硬的专业素养,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需要良好的文化修养和一种可以唤醒心灵的智慧,做好学生人格的塑造者,用心去交情;用脑去思考:用爱去改变。
第五篇:读《班主任工作新视角》有感-班主任工作日志
读《班主任工作新视角》有感
学习一本书,犹如认识一个人,它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别人不能让我们感受快乐或是心底踏实,我想与这个人打交道的时间可能不会太长,或是交往甚浅。学习一本书,如果这本书所说的内容不能引起我们思想的共鸣,或是给我们一些生活或是成长的启发,我们也不会对这本书感兴趣的。
自从认真学习过郑学志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新视角》以后,无论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技巧,都让我觉得眼前一亮,被书普通而充满哲理的话语所吸引,更为作者深沉的爱而折服。
他在《赌博的孩子,我们学会认输吧》一文中,孩子的父亲,一位同样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儿子迷上赌博不能自拨,王老师“劝导过、打过、骂过,甚至还报过警,但无任何效果”。面对让家长十分头疼而无法教育的孩子,郑老师只是说:“只来想和你随便谈谈。”结果。经过一次推心置腹的交流,孩子居然奇迹般地“改邪归正”了。在他与孩子玩球赛、打雪仗等让我们觉得很平常的事情,在他眼里,这是很难得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心里乐开了花,而且师生关系融洽,教育效果不言而喻。
老子还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读完郑老师的这本书,让我对老子的这段话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正如李靖华老师在一次讨论时说:在郑老师〈班主任工作新视角〉这本书中,爱贯穿着始终,这是我最深的感受,夫妻情、朋友情、师生情……读完这本书,我就感觉:一个不懂得爱的人是不会写出这样的着作的,他爱自己的妻子、儿子、学生、同事、朋友甚至是素不相识的人。”郑老师自己也坦然地说:“写这本书,主题是智慧的爱。我认为爱是教育的灵魂,但是,爱不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对学生爱,一定要理智、现实,并具有发展性。”
当我从该书的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无一例外地就是感受到作者力透纸被的爱。因为他热爱教育,所心他“弃政从教”,因为他热爱家庭,无论是对“云先生”还是对“睿崽”,他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独特而具有神奇色彩的爱。他爱生活,才让会让自己和孩子享受幸福快乐的生活,因为他热爱孩子,他才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孩子的成长,宽容后进生,理解残疾学生。
即使面对差生,郑老师也会心怀感激之情去面对。“我们要对学生充满感恩之心,是谁提高了我们的教育技能,是那些差生啊!是随锻炼了我们的能力,是那些差生啊!所以有老师说,是差生让我们名声远扬。既然差生都那么可爱,我们的职业怎么不是幸福的职业呢?我常常对那些学生充满感激,是他们给了我工作的机会,是他们给了我进步的机会,是他们的存在和需要,养活了我们老师。想想,没有他们,我们还能够存在吗?因此,学会感恩吧,所有我们遇到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我们幸福的源泉。”
大爱无言,正因为郑老师心中有着对生活对家庭对社会对孩子深厚的爱,所以才会有一种民主的教育思想,也才会让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保留一种孩子的体验,也才会有从家长的角度做班主任的想法,才会用人格力量去教育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读过此书,本人无法用言语表达内心的感激与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