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改造我们的学习》有感2000字
读《改造我们的学习》有感2000字
邱娅妮
最近,读《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流连字里行间,特别对“学习”一词生发些许感悟。作为教师,对于“学习”一词是那么熟悉,因为每天都教育学生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让学生从小就明白:通过学习,一个人可以不断进步、成长、成才。然而,反思自身的工作,“学习”对于教师的意义何在呢?我们在践行“学习”的过程中又做得如何呢?
揽镜自照
新课程倡导“一课一得”。一堂课的主人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评价一堂好课的核心也不再是原来“老师教的怎么样”,而是“学生学的怎么样”。这种教育理念和评价方式的转变迫使一线所有走进课堂的老师采用一切方式转变角色,活化教材,更新教法,提升效率。
为此,学校组织各教研组接受了无数的培训和指导,学习和研讨,但身为一线教师反观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似乎想的和做的,实践和效果总是有很大的反差和距离。最近一段时间,各年级教师汇报课和评课进行的如火如荼,老师们也是越听越茫然,越评越无力。作为一名旁听者,我亲眼目睹着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在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磨砺后还是如此沉闷、低效,就像从这些课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内心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落寞和失败。
问题在哪里呢?是我们不够认真么,是我们没能领会透“一课一得”的精神内涵么,还是我们压根就没弄懂什么是“吴忠豪理念”,什么是“于永正教法”,所有教学理念都浮于表面,就像《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所提到的拿来主义,不解其内涵,不研究理论,盲目地拿来为己所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险象丛生
“一课一得”是指有重点地让学生在一节课中或理解一个问题或明白一个道理或掌握一种方法,最终使学生对重点内容有一个透彻的理解。这样,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分解目标,化整为零,一节课训练一个点:文笔优美的课文,就重点训练朗读,积累优美词语、句子;写作方法巧妙的课文,就重点体会方法;课文故事性强的,则可训练复述,归纳主要内容;人物描写传神的,就抓关键词句去体会人物形象和情感……目标分解了,既避免了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又因任务相对简单,有充足的时间,使训练落到实处。
但纵观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我认为最大的问题还是“碎”。课文是一个整体,即内容的整体,语言形式的整体和形象的整体。当前有些课被随意宰割、支解,弄得课文支离破碎。在教学中,要学生凭兴趣选读某个段落,难道不感兴趣的就不读了吗,最后又不返回整体;有的课脱离了上下文,脱离了文章整体,让学生孤立地理解课文中的一句话,课堂中大量使用课件,课本被闲置一旁,让学生只读屏幕上的某段、某句、某词,脱离了课文整体。好端端的课文总是被肢解得支离破碎,经过此番折腾,课文的美感从何而来,学生又怎能体会到其中的韵味呢?
其次是一味地夸大自主学习。在新课改的课堂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怕被扣上“满堂灌”的罪名而越来越少讲,越来越不敢讲,把学生自主学习理解为“自己学习”,整堂课全部让学生自己活动。过去是“什么都管”,而现在是“什么都不管”。例如,许多语文教师在让学生读课文时常对学生说“用你自己的方式读”“你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表面看,这似乎是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然而,中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还远没有达到对语文的欣赏水平,“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能够处理好文章的节奏、停顿、语气和情感吗?能够领悟语言之美、文学之美吗?因此,教学中仍然需要教师的引导、示范,需要教师用栩栩如生、声情并茂的讲解和示范,将学生带入那种妙不可言的体验之中,使他们愉悦地感受,快乐地畅想,从而获得知识,陶冶情操。
拨云见日
之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会出现这些极端的乱象,我认为根本问题出在我们自身的学习上,教师们对所谓的课改并无深刻了解,并没有弄清课改到底在改什么,就不切实际地盲目追风,所以才导致拿起课本不知道该讲啥的尴尬局面,就此现象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制度保障,强行推进
没有波澜的大海只是死水潭。人都有惰性和固步自封的一面,一群大雁也总是尾随领头雁遨游天际。学校语文课改工作的推行,需要学校管理者的决策支持,需要通过完善的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通过各种培训和讨论更新观念。严格执行各种措施、落实各项考核,让教师将课改理念内化于心,在熟悉规定动作之后,才能随心所欲,化有形于无形。
2以教促研,反思中成长
(1)研在课前——吃透教材,活用教材
面对新课标,面对新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我们必须重新组织教师学习,认真领悟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区别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的不同,吃透教材的特点,重构新的教学体系,研究用什么手段,采用什么方法才能把课上好。
(2)研在课后——教学经验理论化。
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教师要善于反思才会有所进步。记成功之举、反“败笔”之处、思教学机智、想学生见解、写再教设计。每当上完课后,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写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
3教师的自我成长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关乎课程改革的成败,更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发展。如何运用正确、科学的方法、策略,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应该是我们所有管理者共同探索的一个课题。学校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为教师创设各种学习机会,充分利用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的时间,有计划地组织专题学习活动,增强教师课改意识,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让所有教师正在领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真正内涵。
综上所述,改造我们的学习关键在于改变思想,只要方向正确,方法得当,只要我们一直在学习的路上,不改“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情怀,坚定探索的脚步,就一定能迎来胜利的曙光!
第二篇:读《改造我们的学习》有感
读《改造我们的学习》有感
中文概要: 《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文章是一九四一年五月十九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上所作的报告。而此书重点提出了我们不能为了单纯地学理论而去学理论,而是要实事求是。再有,毛主席对两种态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一种是主观主义,没有结合科学的态度,第二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最后就是毛主席综合上述意见而提出的提议。
作者介绍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个人感想:
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毛主席指出当时共产党的学习态度中的缺陷: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针对这些缺陷,毛主席严肃进行指出和批评,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联系实际,我们现在的学习现状不也存在这些问题吗?“应试教育”让学生变成“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只会死记硬背,而不懂学以致用,更没有做到联系实际和历史。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已具备了大量的知识,而且也有了自己的思想,但是,在客观事实面前,我们应该保持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态度,就像毛主席所说:“我们要认真研究情况,从客观的真是情况出发,而不是从主观的愿望出发。”这正是我们大学生应有的学习态度。
此外,有很多同学都忽略了历史的重要性,他们的历史知识都很少,他们认为历史并不重要,对于历史这么课程也不是很热衷。其实他们的态度是非常错误的。从历史中我们可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发现不足并改正,所谓之:“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此外,作为中国人,我们更应该铭记我们近现代这段屈辱的历史,更应该为了中华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书中提及主观主义和马列主义的不同的态度。主观主义的态度表现是:对现状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对历史只懂希腊不懂中国,对马列主义理论的研究是无的放矢的。而马克思列宁主义态度的表现是:对现状做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对历史,不是割断,不单懂希腊,还要懂中国;对马列主义的理论是有的放矢地研究。主观主义的类型可分为两种:研究工作中的教条主义和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其特点是:有的放矢,实事求是。
对此,我又想到了目前中国的教育。学生全盘照收老师的讲授的内容,然后死记硬背,极少会独立思考,把老师的话当做“教条”。我觉得目前的“应试教育”应该改革,让学生更注重实际,做到实事求是,把理论与实际联合起来。
还有就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在此思想诞生100年后的今天,许多人都认为马克思已经过时,其实这是错误的,反而此思想会更耀眼。仔细想想,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在到今天,我们一直受马克思主义思想领导着,不断进步,不断向前。
而毛主席在文中更是提出具体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方法。
1、研究周围的环境;
2、研究中国的历史;
3、理论联系实际。作为建设中国的未来力量,我们应该“改造我们的学习”,不能再简单地为学习而学习,要根据自身的需要,带着问题去学习,更要把学习与实际相结合。而对于国家而言,也是一样,从国内外找到联系,根据自身的需要,实事求是,不断发展。
启示:
综上所述,只有有效的结合自身的工作去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绩效,同时学习不能盲目的去学,要深刻探究,有目的,有策略,有针对地去学,同时分析一些案例从中吸取经验,学会要结合实际情况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创新。
《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让我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方法是不够科学的,改变目前的状况的迫切性,另外,它使我对生活有了明确的规划,使我更明白了实事求是的真谛。
第三篇:读《改造我们的学习》有感
读《改造我们的学习》有感
摘要:《改造我们的学习》是毛泽东在1941年延安干部会上针对当时党内学风问题所做出的重要报告。我从文中的主观主义态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态度切入,分析现代社会的学习也必须遵循理论和实践统一、理论和实际统一这两个基本原理。说明这两种理论原理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通过结合自身情况,简单谈谈这两种理论原理在个人身上的实际应用。
写作提纲:
1、(第1段)提出主要观点——理论和实践统一、理论和实际统一,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第2—4段)分别在《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报告的基础上分析我的主要观点和提出我的理解。
3、(第5段)最后通过结合自身情况,简单谈谈这两种理论原理在个人身上的实际应用。
《改造我们的学习》是毛泽东在1941年延安干部会上针对当时党内学风问题所做出的重要报告。读这篇报告,第一感觉是该报告具有极清晰的逻辑性,极强的辩论性。它首先提出“为什么要改造我们的学习”这一问题,然后通过摆事实,讲危害,从而阐明改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后结论则是围绕着“怎样改造我们的学习”提出具体的办法。可以说,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时,让我更容易关注的是它犀利的语言和严谨的结构,但是,当我再细细品读时,我发现报告中的基本理论观点——理论和实践统一、理论和实际统一,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报告中毛泽东将当时的学风问题总结为三个方面: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而这些问题则需要我们正确地看待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
对于主观主义的态度,文中有这么一个形象生动的对联讽刺主观主义的学风: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说的就是没有将理
论和实践统一起来的学习是不扎实的是表面的空洞的。这种学习得到的理论只是一个皮囊子,没有实在的内涵。即使学了也不能运用到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所以说我们要坚决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除了学,还要做。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验证理论,修正理论,发展理论,获取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古代著名思想家荀子曾经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说的就是实践的重要性。
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毛泽东认为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即使在今天,无论是学习理论,学习方法还是学习经验,我们要做的不是死记硬背全盘照搬,而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吸取好的方面,抛弃不适合自己的方面,其实也就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例如我们国家经济建设。中国在五六十年代脱离实际情况地制定政策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出现,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坚决走自己的马克思主义道路,结合自身国情去制定改革开放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政策,带领着国家走向富强,人民走向和谐社会。所以说实际情况是考虑问题时必不可少的前提,如果连前提都忽略了,谈何结果呢?
在现代科技如此发达的时代,学习的方法越来越丰富,但是学习最重要的还是注重实际,注重实践,只有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让知识成为自己的收获。作为一名大学生,学习仍然是这个阶段的重点。怎样学习,我觉得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大启发。首先,学会分析自己的自身情况,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结合自身专业来重点学习。正所谓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紧接着是要注重实践。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实践,也就是学以致用。学习增加的是我们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要真正掌握一种技能,不但要有预备的知识,还要真正地去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积累经验,才能真正成为专业人士,而不是毛主席所说的“头重脚轻根底浅”“嘴尖皮厚腹中空”了。
参考文献:[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 1991年[2] 王大鷟.整顿我们的作风,成就我们的卓越 [J].云南电业,2004年,2
第四篇:读《改造我们的学习》有感
我们的学习需要改造 《改造我们的学习》是延安整风运动期间,毛泽东在干部会上所做的一篇重要报告。对于当时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这种非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倾向进行了分析、批评,使广大干部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得到提高,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思想理论保障。
21世纪的中国,迈入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财富剧增的同时伴随着官员的腐败贪污,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和“让领导先走先飞”等一系列思想上的错误。而如今的党内学习也流于形式,党员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态度还不够端正,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有的是组织上安排到学习才勉强学习、应付学习;学习主动性不强,自觉性不高。热情来了学习一会,没有热情了或工作忙了就不学习;学习的目的性不强,不知道自己缺什么,应补什么,应选择什么样的学习内容,只是不加选择地拿来便学、毫无目的或目标的学;学习与思考没有结合起来。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必须要有思考,他们在学习中只会生吞活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学习的灵气和灵感。在共产党已经建党九十周年的今天,毛主席的这篇《改造我们的学习》仍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虽然《改造》一文是针对党员的学习而言,但应用于学生的学习和现行教育制度同样能给我们很多的启发。作为刚刚参加完高考的一届大一新生,对于中国的教育体制还是有很多感触的。就拿高中来讲好了,我们是湖南高中和高考改革的第一批学生,也是试验品,我们自己戏称为‘白老鼠’。说要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制度,于是实行学分制,而学分并没有成为我们升学的门槛。教材换了,新教材错漏百出,条理不清楚,有消息称教材是那些编者的学生代编的,老师们抱怨教材编写太差,学生们学得糊里糊涂。高二又多了一个学业水平考试。到头来实际上却还是一考定终身,我们却无缘无故地又增加了一些负担。改革最后变成一堆证明高优秀率的数字,成为某些领导的政绩和升官的垫脚石。这样的改革有可能出发点是好的,但没有认清中国教育的实情,高考纵然有很多弊端,毕竟实行了这么多年,也一定有它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也培养出了许多人才。中国众多的人口、国人的性格、传统思想等让我们不可能实行和西方一样的教育。
改革当然是提倡的,但在改革之前我们必须保证制定的方案能正常的执行下去,而不是徒增一些无意义的形式。中国教育的改革是一条很长很艰难的路,不要急于一时,计划周详了再实施对大家才真正有利。事物是联系的,联系又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造成改革不易的因素有很多,在受阻的时候不妨规范一些其他的东西:对于一所学校的好坏不以升学率优秀率作为主要指标,老师教学质量的好坏不只看学生的成绩„„ 意识指导人们的实践,只有从观念上改变了,实际才能改变。
有时候一条路走不通还有另一条路的,大学的改革也许比其他的方式更行得通。大学不用以升学率和优秀率来获得别人的认可,而是从主要以硬件软件的配备,师资力量来分出高低。中国现在的大学是“严进松出”,容易造成大学生们的懒惰和颓废,对于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没有好处;如果反过来“松进严出”,不仅可以扩大招生规模,又可提高大学生素质。
认识和改造我们的教育与学习需要以实践为基础,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来改造和变革。并且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要遵从事物发展从质变到量变规律。实践改造之后,我们还要客观分析,总结实践经验,提高和修正之前的认识,再用新的认识来指导改造的实践活动。如此循环,才能找到最好、最合适的的方法来改造我们的教育与学习。
而我们学生应树立学习、学习再学习理念,调动我们的学习的激情、培养我们的学习习惯,使我们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以在学习中拓宽视野、提升能力、增强本领;在学习中陶冶情操、开阔胸襟、提高修养。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不要单纯的为学习而学习,应联系社会需要学习,联系自身的实际学习,要在结合实践的学习中树立目的性,要在学习中按照预定的目标去实践,尤其是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自觉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这样学习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0年过去了,我们的学习仍需改造,我们会以《改造》一文为指导,通过实践去摸索去总结经验,不断地优化我们的学习,我们的制度,提高人民、党员的素质,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本会9班 薛晔
第五篇:读《改造我们的学习》有感
致徐冬先教授的一封信
——读《改造我们的学习》有感
尊敬的徐教授:
您好!我是您所带的一零级农机三班的一名学生,我叫焦志慧,来自安徽。今天与其说是来完成您布置的作业,其实我感觉还不如说是和您来一次心的交流呢,能有一次这样的机会确实不容易,我会好好把握的,以下的语言皆出自学生之口,但是没有华丽的辞藻,都是平庸的句子,希望老师莫怪!(本文红色标记的是引用原文的内容)。
本身学生对伟人毛泽东就充满了崇拜之情的,对您所提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更是不敢恭维,每每读完此文都收获颇多,感觉每次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以下两点了:
一,我们做事时一定要有自己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使中国革命走向了最后的胜利。回首中国漫漫的探索路,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他们为了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兴旺,做了无数的牺牲和付出,但结果却不那么的尽如人意;再把目光转移到善于学习的中国共产党上来,是他们在正确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情况下领导了中国人民的最终胜利。
由此我联想到了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在物质生活如此丰富的今天,如何才能走向成功呢?答案是毫无疑问的,我们要给自己找一个符合自己的指导思想,这里的指导思想我是指咱们走向自己既定目标时的坚定信念,也就是当我们面临困难时要有的那种不轻易放弃的精神。当我们灰心丧气的时候,它能给我们鼓励;当我们失望的时候,它能点亮我们心中的灯光,让我们看到绝望中的希望。。
二,不管我们坐什么事情,都不能脱离了现实的情况。用哲学上的一句话就是说:要理论联系实际。《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是伟人毛泽东在针对我党的一些消极的因素而作的,目的在于纠正和改造我党的不良现象。我党的有些同志,“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我们学的是马克思主义,但是我们中的许多人,他们学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直接违反马克思主义的。这就是说,违背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所谆谆告诫人们的一条基本原则:理论和实际统一”
结合这一点,学生又有些话要说,就像早期的毛泽东在谈立志时说的那样“离开真理谈立志,是对前人中有成就者的简单模仿,真正的立志,首先是寻找真理,然后按它去做”,要想树立自己的理想,就得先搞清状况,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来确立自己的目标,如若不然目标的确立也是徒劳的。
以上内容就是学生读完《改造我们的学习》后得到的感想,功底有限,理解浅薄,望老师见谅!
此致
敬礼
祝:身体健康
工作顺利
您的学生:焦志慧
2011年9月13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