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诗篇导读》有感:生命如诗
生命如诗
——读《诗篇导读》有感
林超群
岳清华博士是我就读于福建神学院时的老师,是我文字事奉的启蒙者,他的《诗篇导读》一书由中国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读毕岳博士的大作,我惊奇在中国竟然有如此佳美、厚重的作品问世。在此,我要分享一些我读《诗篇导读》的感想。
据我所知,中文版的《诗篇》的注释书、灵修书为数不多,质量不高。而岳博士的《诗篇导读》却是超然的作品。为何我敢如此大胆说呢?
首先,是因书的格式与学术含量:《诗篇》共有一百五十篇(当然他并没有每篇都解读),岳博士详细解读了每一首诗歌,解读每首诗歌的布局都是同样的,分别是:先提出该篇的金句即最重要的一节经文;然后是该首诗的作者、写作背景;接着提出分段并详细解读其内容;最后是小结。《诗篇导读》的第一部分是《导论》,共有八大点:
一、众人喜爱重视诗篇,二、诗篇的名称,三、诗篇的主题、内容及分卷,四、作者、创作年代、体裁,五、诗篇的标题及说明,六、诗篇中的神学思想,七、诗篇的地位和影响,八、希伯来诗歌与其他文明古国的旧存诗歌。这部分的内容,作者罗列了非常多宝贵的资料,也可见他在学术方面付出很大的努力。我在此举例说明,他在第八点“希伯来诗歌与其他文明古国的旧存诗歌”之中告诉我们,“让我们来看看中国诗歌与希伯来诗歌相异之处。1.主旨不同。前者以“人”为本,按本质而言,是人文主义……后者却是以神为本……2.性质不同。前者颇具自然性,从六朝起,不知不觉中又增添了道家思想……3.外形不同。所谓外形,是指诗句的长短……4.流源不同……5.义之不同。前者以诗经为基础,含有六义;后者以旧约圣经为基础,含有八义。中国诗歌的六义,就是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用以区别诗之质(内容),赋、比、兴用于辩别诗之体(方法)。希伯来诗歌有八义,就是:①在内容方面,除了上述中国诗歌原有的风、雅、颂之外,还加上 “赞美神”…… ②在方法方面,除了赋、比、兴之外,还加上“灵”……6.对象不同。①中国诗歌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诗篇中大卫诗篇却全然不同,完全洋溢着乐观、勇敢和幸福的感情。②一般诗“以大自然为中心”。世人写了不少描写风花雪月等自然景物的诗……多数仍然避免不了彷徨和悲哀的色彩……③以他人为中心。世间不少赞扬伟人的诗……既然没有神,当然没有指望……”我相信这些学术文字能够给有志研究《诗篇》的人助了一臂之力,也使人对《诗篇》有了一定的了解。每篇诗篇的经句不但把本篇的精华告诉我们,甚至直接把本篇的中心思想突显出来。每篇诗篇的作者、写作背景使我们对诗篇的有关信息有了了解,这对正确解经奠定了基础。提出分段,使我们对经文的大纲有了正确的划分,这样有利对主题的理解。详细解读其内容,让我们对经文发内容有了丰富的理解,也看见诗人的内心世界的丰富、生活中的丰富色彩和属灵生命的丰富多彩。小结,有一锤定音的效果,使我们读了该诗篇,有了很好的一个结论。
其二,是因为书的内容充实,与实际关联:我们对《圣经》应有的态度就是要把他“吃透”,岳博士对《诗篇》的解读,让我们看见他自己已经把《诗篇》“吃透透”了,有利于读者对《诗篇》有深度的认知和指引。大多的释经书注重的是学术的分析而忽略属灵的造诣。岳博士不是如此行的,他在注重学术研究探讨的同时也非常注重神的话语对属神的人的造就。他在介绍《诗篇23篇》的背景时就提出这诗篇受欢迎的原因:“许多人喜欢这首诗,为什么?①适合任何人诵读,是人人之诗,可以从中深深领悟人生奥秘,觉得人生在主看顾之下甜蜜。②适合每个时期:孩童刚会听话,妈妈可以念给他听;成长结婚,牧师主持婚礼时的劝勉祝福;晚年,弥留病榻之际,可读,安然经过死荫的幽谷,并大有盼望等候,“永远住在耶和华的殿中”,时刻来到。③适合任何境遇:健康,乐上加乐;疾病,苦中生乐;事业成功,谦卑感恩;失败,重振雄风。百读不厌,每次扣人心弦,所产生的感动,总是积极的。④更重要的是:见证神是活的,且活在我们的生活中”。神的话本就是如此生活化的,贴近生命、贴近生活。神的话不是空洞的,诗篇不但与诗人有关,也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岳博士指出,“诗篇充分表达诗人在各种遭遇中内心的感受和对神敬爱、内在的品质和生命力。不管处于怎样复杂的环境,不管内心是忧伤或是安宁,是悲伤或喜乐,是失败或是胜利,是痛悔或是赞美,他们的每一次祷告和每一首诗歌,都唱出他们的心声……诗篇中所讲的,也是我们要讲,无论我们的处境如何,必会发现诗篇有如度身订造的一样……诗篇第1篇就给人指出有两条生命的路可供选择:或是顺服神的道,或是背逆、灭亡的路。诗篇最后一篇即第150篇指出:一个有智慧和信心的人走到生命的尽头,他会清楚地明白,神的道路是一条正路……当你选择了你所走的路,你也必然会向神献上一曲赞美的诗篇!事实证明,诗篇能够跨越时空,在全人类中引起许多共鸣……”《诗篇》跟我们生命和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也给予我们很多宝贵实用的指引。《诗篇导读》的内容贵在真实、实际,使人简易就可有所得着。
其三,是因为书中的内容充满生命信息:信耶稣,得永生,基督徒贵在得永远的生命和神的生命,我们的生命不再是肉体的生命,而是因为信耶稣而得到的属灵的生命。属灵的生命就有属灵生活,属灵生活就是属灵的经历。岳博士说:“作者在诗篇一开始便颂扬敬虔的人,就是那顺服神、不听那些怀疑和嘲弄他话的人。要知道,朋友和同事常常在不知不觉间对我们有深远的影响。假若我们坚持与那些藐视神的人保持友谊,我们可能会陷入罪中,渐渐对神的旨意麻木,这种态度其实就是藐视神。所以我们要听神的话,不要听人的话……恶人、罪人、亵慢人的影响会使我们与神喜乐的光辉分隔,正如一片黑云使我们与喜乐的朝阳分隔了一样。然而世人希望得福,非但要有消极的禁戒,而且要有积极的追求”。基督徒很多时候给人的印象是负面的、消极,非常灰色地守着什么不该说、什么不该做,事实上,我们除了避免步入灰色地带,也应该非常阳光地追求真、善、美,积极努力地活出属神的生命的色彩。岳博士在讲解诗篇94篇12-15节的经文时,他指出“受苦得福”:在此之前论恶人,现则转论义人。1. 诗人信任神的公义,使他恢复信念:他知道义人受苦,是神的管教,而管教出乎神的爱。神不会丢弃他的百姓,他们在遭难的日子里,必享平安,只有恶人想害别人,必陷在自己所挖的坑中。神不仅责管,也加以教导。所以诗人在领悟了神的启示之后,喜不自禁地说:耶和华啊!你所管教,用律法所教训的人,是有福的。2.基督徒的生活是艰难的,需要放弃一切危害我们与神关系的事物,忍耐地奔跑,并藉着圣灵的能力对抗罪恶。要成功地过这种生活,我们必须仰望耶稣。若我们的目光偏离主,只看到自己或四周的环境,便会失足跌倒。我们应当为主奔跑,而不是为自己,所以必须时常仰望他。圣经说:“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来12:11)。生命需要磨练,生活需要经历,但这两者都跟“受苦”有关。人生难免有风浪,但我们要知道风浪的起因,并如何靠主胜过风浪。《诗篇》有很多这方面的教导,《诗篇导读》也给我们更直接的教示,《诗篇导读》本来就是一本生命造就之书。
从诗中可以读出生命,生命也如诗。岳博士的作品如诗,生命也如诗,诗是雅的,也是博的,生命应当有“雅”之质,也有“博”之量。《诗篇导读》将给每一位读者带来生命丰盛的祝福!
(注:本文曾刊于《天风》,刊出时有删节)
第二篇:读《毛泽东诗篇》有感
读《毛泽东诗篇》有感
一代风流的一代绝唱,壮丽国度的壮丽诗篇“,曾经有人如此评价过毛泽东主席的诗词。当时我感触不深。今有幸拜读《毛泽东诗篇》之后,想起这句话,我不禁为之喝彩--真好!毛泽东,伟大的无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也是杰出的师人。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在我心中只是一位神圣的领袖,对于他的了解也仅有上述内容。可能这也是当代学生对于国家领袖的认识吧。可是当我读完《毛泽东诗词》后,我才发现毛主席是那样坚毅,那样豪放,那样睿智,从他的诗词中我感受到了一个伟人的人格魅力。在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枝头俏”“雄关漫步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它们表现了毛主席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在慷慨激昂过后,毛主席有有了“挥手从兹去”的离情别意,“我失骄杨君夫柳”的款款深情,以及“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的殷切勉励,使我感受到毛泽东诗词的浪漫主义色彩。在往昔的峥嵘岁月中,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使人民获得解放与自主,在“一唱雄鸡天下白”之后,他又操起了建设国家,强民富国的担子,毛主席的人生是闪光的人生。今天的我们,在领略过毛主席的气概之后,我知道了在那个年代的艰辛,知道了战斗的残酷,知道了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习、探索、钻研就如曾经的“鏖战”、需要我们拿出“上九天揽月”的精神和红梅般的坚强意志,与困难作斗争。须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在今后的日子中,我们也会牢记毛主席的教导"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的骄子,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他身上集中了一个伟大民族和时代的精粹。这种境界,不是大家都能达到的。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他的人生经历和道路得到程度不同的启示。因此可以说,这部传记是一部毛泽东的启示录。
作为跨越时空的历史沉淀和人格化的象征,中国人无法淡化毛泽东留下的印迹和影响。如果读懂了他,似乎便读懂了中国的过去,并加深对现在和未来的理解;如果读懂了他,似乎便读懂了这片古老土地上堆积的沧海桑田和在20世纪舞台上上演的悲欢离合。
第三篇:读《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
读《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
最近拜读了《情境教育的诗篇》,我深深地被李吉林老师的研究精神与敬业精神所感动,同时也被情境教育理论深深的吸引。
在情境教育理论中,提倡教育要扩展到大自然中,扩展到社会中,让生活的大情境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还是把模拟的生活情境在课堂上展现;无论是借助音乐的旋律,绘画的线条色彩,艺术地将情境再现在学生面前,还是通过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戏剧化地将自己融进情境中;也无论是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描摹,让美的形象活跃在学生的脑海中……总之,富有美感的情境教学让儿童的语文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可感、可亲。孩子们“情动而辞发”,境现而思扬,课堂“活”起来,学生“活”起来,教师和学生的心情美起来。
情境教育理论主张在真实的情境中启发学生、吸引学生、开发学生的思维。情境教育饱含了教师对孩子的挚爱与奉献。在一片炽热的爱心下,老师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使学生爱上写作、爱上表达、爱上语文。情境教育理论同样适用于数学教育。如何创造数学课堂教学情境,首先要先了解什么是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任何知识都有其赖以生存、生长和发展的背景,要想准确理解、掌握并灵活应用某一知识,就应当把握该知识的意义所在和适用范围,而仅从知识的外在表现和抽象形式很难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这就需要理解知识赖以产生意义的背景,也就是要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学习、理解知识。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习真正理解、掌握并灵活应用某一知识,就应该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即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问题情境,游戏情境,悬念情境,操作活动情境。在这里我个人比较喜欢悬念情境,悬念在心理学上是指人们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或者说指兴趣不断地向前延伸和急于知晓下文的迫切心理,悬念可以唤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常的悬念情境主要由疑问构成的,所谓“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激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点燃思维的火花。
总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而,教师就一定要发扬教学民主,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善于实践、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交流合作,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自主学习。
第四篇:读《生命 生命》有感
一、读《生命 生命》有感
“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很可能蜕变为一只五彩斑斓的彩蝶。”这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也是这篇课文的作者。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三个事例:飞蛾求生、种子不屈、倾听心跳。这些例子都说明了生命是什么。
飞蛾求生告诉我们生命是求生的欲望。在生活中,我们都知道蚂蚁是十分弱小的动物,对于蚂蚁,人类可以说是庞然大物。但捉住蚂蚁时,细如线条似的腿还在挣扎。钳子也挣扎着,还不时夹着我的手指。这些举动虽然没有任何感觉,但它们还是做了。当你用小刀把蚂蚁的胸部和腹部分开时,你依旧可以看见蚂蚁在动,即使是必死无疑,也要与死亡做斗争,永远把握最后一线希望。
生命就是与命运抗争,就是不屈向上。如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双耳失聪,但他坚持创作音乐,《命运交响曲》和《欢乐颂》就是他创作的。别人能听到美妙的音乐,但他却可以想象到天籁之音。还被人们称为乐圣,非常了不起。
生命是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我们每个人都有生命,都把握在自己手里,我们应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任何有生命的物体与人都是顽强的,我们渴望生命,渴望生命的美好,渴望生命的辉煌,渴望生命的价值„„
二、读《生命 生命》有感 读了《生命生命》这篇课文,我心潮起伏,喜欢上这篇课文。作者杏林子通过些有着强烈求生欲望的飞蛾;不屈向上,茁壮生长的香瓜子和她一声声沉稳而又规律的心跳,让我懂得生命只有一次,要好好珍惜生命。有些时候,我在想:如果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珍惜生命,不做伤害自己的行为,不做损人利己的事,那这个社会就真的会更美丽,我们过的也很幸福。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多做一些助人为乐的事,那真应了这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当我查看杏林子的资料后,我更是感概万分。杏林子12岁就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从那时起,她手不能抬,头不能转,脚不能走。可她在残酷的挑战面前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坚强的毅力自学了许许多多的科学知识,成为了一位出色的作家。她先出版了四十多本书,最震撼人心的是:杏林子把所有稿费都捐给了“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读了这篇课文,我知道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是奋斗,是贡献,更是有勇气的去面对生活!
三、读《生命 生命》有感
今天,我读完了杏林子写的《生命
生命》这篇文章,我感受到了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不能让它白白流失。
《生命 生命 》主要讲的是作者从动物、植物和自己三个方面举例说明,让我们懂得要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这一道理,使我感受到了生命是很宝贵的。记得海伦 凯勒双目失明,耳朵也聋了,但她凭着坚强的力量活了下来。霍金是位轮椅上的巨人,他不会说话,左臂骨折,但是他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写出了《时间简史》,探索出宇宙的起源。我也感受到过小生命的重要,我的邻居抓到了一只受伤的小鸟,但是为了不让小鸟死去,他努力地把小鸟给治好,最后放回了大自然。《生命 生命 》中的飞蛾,为了求生,垂死挣扎。可是有些人却不热爱生命,抽烟、吸食毒品,使许多人死亡,所以大家一定要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一定要做到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做许多有意义的事。
四、读《生命 生命》有感
这个星期,我学习了一篇名叫《生命,生命》的文章,我深有感触。
刚读完文章,我想起了20世纪不朽的传奇——海伦·凯勒,她19个月时,得了“猩红热”,让她失去了听觉、视觉和语言能力。但她还是勇敢地和病魔作斗争,结果,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恢复了语言能力并写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样的巨作。我又想到了要“扼住生命的喉咙”的贝多芬,虽然他耳朵听不见,但是他没有就此浪费生命,而且还成为了闻名世界的音乐家。那我们这样四肢健全的人,又该怎样做呢?
《生命,生命》文中的一句话,给了我提示。“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们要对自己负责”。对,生命是属于我的,怎么使用,自己决定,但是一定要对自己负责。生命很珍贵,我们不能虚度光阴,浪费生命,要好好度过每一分钟,不要像有些学生一样,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一点都不在乎,整天就像是来学校玩的一样。鲁迅爷爷曾说过——“浪费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没错,这类同学就是在“慢性自杀”,在浪费自己最好的学习时光,他们最后只能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了。
所以,从现在开始,请大家都热爱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的每一分钟。
五、读《生命 生命》有感
前几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课文的题目为《生命生命》,它使我们很受教育,也让我们知道了生命的意义在于什么,还让我们懂得我们应该如何在那些宝贵的生命中,让自己活得更加有意义。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飞蛾求生”写出了一只飞蛾在被我捉住的时候奋力扑打翅膀,并努力地想要“逃脱”,得到第二次生命的事情;而第二件事 “砖缝中的瓜苗”写的是一粒掉进砖缝里的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人照看的情况下,生出一段小瓜苗来;最后一件事是“静听心跳”,作者在一次静听自己的心跳的同时,感到自己的心跳是那么的有规律,生命是如此有限,自己完全掌握着自己的生命。作者杏林子(刘侠)就是这么做的。他珍惜生命,争取每分每秒都不让它白白流失,让每天都活得光彩有力,所以,他写的这篇文章也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整篇课文告诉我们:人的生命是极为有限的,我们要好好把握。像飞蛾一样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像瓜苗一样活得茁壮;活得精彩,像自己的心跳一样活得有规律,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第五篇:读《生命生命》有感
3篇读《生命生命》有感
读完杏林子的文章,我明白了生命是什么。原来我以为生命是好好学习,但是生命在杏林子眼中就是无价之宝。她觉着生命是多么的宝贵,课文中飞蛾求生的欲望,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成长的小瓜苗,进静听自己的生命。都深深地打动着杏林子。
杏林子就像霍金一样,虽然坐在轮椅上,但是不被病魔吓倒,身残志不残。霍金在他21岁的那年,就得了肌肉萎缩侧索硬化症,这种病会使他的身体越来越不听使唤,只剩下心脏、肺和大脑运转,最后连心脏功能也丧失了运转,但他并没有被吓倒,1965年霍金进入了剑桥大学。霍金那种热爱生命的精神把我深深的打动了。
在生活中,我也看见过这样的事情。
一天,我接了一碗水到外面玩水,正当我玩的高兴的时候,一只蜜蜂突然落到了碗里,我立刻把玩水的事给忘了,而是来观察蜜蜂。我看见:蜜蜂向碗边奋力游的过去,到了碗边,蜜蜂开始往上爬,尽管蜜蜂的脚很湿,但是很努力,掉到了水里还是坚持不懈的向上努力,我的心怦然一震,小小的蜜蜂居然有如此坚强的毅力,我被蜜蜂深深地打动。
我再次明白杏林子说的':“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有限的生命才得以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读《生命生命》有感
读了《生命,生命》这一篇课文,令我也常常在想:生命究竟是什么?
你知道一群蚂蚁被火围困时,怎么逃生的吗?只见蚂蚁们快速抱成一团,成了一个大圆球,滚着冲出火海!在逃难时外围的蚂蚁一只只丧生于火海之中,大火吞噬着他们的生命,而他们的英勇献身却换来了其他蚂蚁的一丝生机,他们的生命在那一瞬间不再卑微和短暂,它变得伟大!变得那样长久!此刻,我明白了!我终于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舍己为人!
你想过一只蚊子被蜘蛛网粘住是什么样的吗?是等待死亡,还是垂死挣扎?可这只蚊子明知死亡已经找上门来,但他挣扎着,奋力鼓动双翅,似乎他心中的希望之火还未磨灭!一只蚊子在他生命的最后一秒也在挣扎着,试图逃脱,他渴望生命的精神是多么强烈!我知道了!生命的意义就是:不要放弃希望!
与蚂蚁这种卑微又弱小的生命相比,我们站在生物链顶端的人类是不是变的渺小了?想想生活中,到底有那些人是真正舍己为人了呢?
再与蚊子一比,我们人类是不是更加渺小了呢?我们人类在大难临头时,脑子里留下的只是绝望,连一点挣扎都没有。
我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与其做个连小爬虫都不如的贫乏生命,那为何不做个伟大的人呢?
五年级:xxx
读《生命生命》有感
前几天,我学了杏林子的《生命生命》,使我感到极大的震撼,触动了我的心灵。
文章主要讲飞蛾的生命受到威胁时,极力鼓动翅膀,那是求生的欲望;一颗掉进墙角的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没有水的砖缝不屈向上、茁壮成长,那是它对生命的渴望;作者精听自己的心跳,那一阵阵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那是作者对生命的热爱,是杏林子奏响的生命的乐章。
我不由得想起了黄美廉,她从小就得了麻痹症。她的症状十分特殊,无法掌握平衡,手脚经常乱动,医生认为她活不过六岁。在常人看来,她已经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可是,她坚强的活了下来,通过手中的笔和大家沟通,考进了加州大学,并获得了艺术博士学位,她让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
去年冬天的一天,天降大雪,我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了惊人的一幕,楼下的梅花开了,在严寒的风中,在冰冷的雪中傲然挺立、迎雪怒放,朵朵鲜花飘来缕缕清香,那美丽的顽强的生命让我震撼!
生命是灾难区帐篷里的笑脸,生命是枯木抽出的嫩芽,生命是破壳而出的小鸡……塞内卡说:“生命的价值不在长短,而在内容。”爱因斯坦说过:“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我们不能控制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控制生命的宽度。
我要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做对社会、对他人有益的事情,让生命活得光彩有力,让有限的生命,真正地体现出无限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