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正统的造句
正统拼音
【注音】: zheng tong
正统解释
【意思】:(1)指封建王朝先后相承的系统。(2)指党派、学派等从创建以来一脉相传的嫡派。
正统造句:
1、一部分在科学和艺术方面的最伟大的突破来自于正统之外的劳动,这绝不是偶然。
2、这引发的一个后果就是,一些核心的正统商业思想逐渐受到腐蚀。
3、因此,对阿斯苔来说,弥尔顿不是那个,玛丽·恰德莱心目中代表正统的标志。
4、要回到基督教所培育的政治自由和自由社会的唯一希望就是回到正统的且原教旨的基督教。
5、如果你简化你的英语,你就不会有正统说教的最蠢笨的做法。
6、对于在伊斯兰内部正在发生的斗争和作为一个正统而虔诚的穆斯林意味着什么,穆斯林们有着很清楚的了解并且有自己的意见。
7、君士坦丁大帝还想停止,这场关于正统基督教的斗争。
8、先生们,难道社会主义是像许多人告诉我们的那样,是法国革命的延续、正统的传承和完善?
9、我们在本书中推出的广义理论和具体模型,都包含着与那些主流正统的企业和产业行为理论不一样的基本假设。
10、有记录的正统震颤为几秒钟,而这些震颤发生得较为缓慢,超过一分钟。
11、实际上,清教徒都十分偏执,不仅有女巫这样的人,而且都偏离了正统宗教的轨道。
12、没有理由期望这种复兴正统共产主义的尝试会获得成功。
13、但更有可能是受惠于他们乐此不疲的做法:染发。实际上,这在中国有权势的男性中间已是一种很正统的方式。
14、大多数保加利亚人(82.6%)至少在名义上是保加利亚正统宗教,即国家东正教的成员。
15、我们的实力来源于我们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来源于我们教育子女的方式——对已经确立的正统观念,不是简单地接受,也敢于挑战和加以改进。
第二篇:正统西餐礼仪:喝咖啡的礼仪
怎样拿咖啡杯在餐后饮用的咖啡,一般都是用袖珍型的杯子盛出。这种杯子的杯耳较小,手指无法穿出去。但即使用较大的杯子,也不要用手指穿过杯耳端杯子。正确的拿法应是拇指和食指捏住杯把儿再将杯子端起。怎样给咖啡加糖 给咖啡加糖时,砂糖可用咖啡匙舀取,直接加入杯内;也可先用糖夹子把方糖夹在咖啡碟的近身一侧,再用咖啡匙把方糖加在杯子里。如果直接用糖夹子或手把方糖放入杯内,有时可能会使咖啡溅出,从而弄脏衣服或台布。怎样用咖啡匙 咖啡匙是专门用来搅咖啡的,饮用咖啡时应当把它取出来。不要用咖啡匙舀着咖啡一匙一匙地慢慢喝,也不要用咖啡匙来捣碎杯中的方糖。咖啡太热怎幺办 刚刚煮好的咖啡太热,可以用咖啡匙在杯中轻轻搅拌使之冷却,或者等自然冷却后再饮用。用嘴试图去把咖啡吹凉,是很不文雅的动作。杯碟的使用 盛放咖啡的杯碟都是特制的。它们应当放在饮用者的正面或右侧,杯耳应指向右方。喝咖啡时,可以用右手拿着咖啡的杯耳,左手轻轻托着咖啡碟,慢慢地移向嘴边轻啜。不要满把握杯、大口吞咽,也不要俯首去就咖啡杯。喝咖啡时,不要发出声响。添加咖啡时,不要把咖啡杯从咖啡碟中拿起来。喝咖啡与用点心 有时和咖啡可以吃一些点心,但不要一手端着咖啡杯,一手拿着点心,吃一口喝一口地交替进行。饮咖啡时应当放下点心,吃点心时则放下咖啡杯。来源:合众出口网
第三篇:正统的西餐礼仪[范文模版]
正统的西餐礼仪
正统的西餐礼仪1芦笋 如果要吃的芦笋菜中有汤汁,先切成小块,再用刀叉食物。如果芦笋很大而且需要蘸汁,先把头切下,然后分开来食物以防滴汁和掉渣。也可以用手拿着茎柄,蘸汁吃。对于小的芦笋完全可以用手拿着蘸汁食用。西红柿 除做色拉吃以外,西红柿都可以用手拿着吃。挑个小点的,正好放入嘴中,不要张嘴咀嚼,因为这样汁液会溅出来,要把嘴唇闭紧。如果盘中只有一个大的西红柿,用牙轻轻将皮剥掉,先咬交下一半,慢慢吃完再吃另一半。玉米棒 鲜玉米棒大多是在非正式场合吃的,可以先把它掰成两半,以便好拿,值得注意的是,在上面一次不要沫撒太多的黄油或调料。横着吃还是转圈吃,自己选取,两种方法都行。先集中数排或一部分抹黄油,撒盐。吃完后再换地方,这样你的手和面部就不会过多粘染调料。土豆 土豆片和土豆条是用手拿着吃的。除外土豆条里有汁,那样的话要使用叉子。小土豆条也可拿着吃。但用叉会更好。如果土豆条太大,不好取用,就用叉子叉开,不要挂在叉上咬着吃。把番茄酱放在盘子边上,用手拿或用叉子叉着小块蘸汁吃。烤土豆在食用时往往已被切开。如果没有用刀从上部切入,用手或叉子将土豆掰开一点,加入奶油或酸奶,奶油和小青葱,盐和胡椒粉,每次加一点。你可以带皮食用。
正统的西餐礼仪2用刀叉吃有骨头的肉
吃有骨头的肉时,可以用手拿着吃。若想吃得更优雅,还是用刀较好。用叉子将整 片肉固定(可将叉子朝上,用叉子背部压住肉),再用刀沿骨头插人,把肉切开。最好是边切边吃。
必须用手吃时,会附上洗手水。当洗手水和带骨头的肉一起端上来时,意味着"请用手吃"。用手指拿东西吃后,将手指放在装洗手水的碗里洗净。吃一般的菜时,如果把手指弄脏,也可请侍者端洗手水来,注意洗手时要轻轻地洗。
吃面包可蘸调味汁
吃到连调味汁都不剩,是对厨师的礼貌。注意不要把面包盘子"舔"得很干净,而要用叉子叉住已撕成小片的面包,再蘸一点调味汁来吃,是雅观的作法。
用餐巾内侧擦拭
弄脏嘴巴时,一定要用餐巾擦拭,避免用自己的手帕。用餐反摺的内侧来擦,而不是弄脏其正面,是应有的礼貌。手指洗过后也是用餐巾擦的。若餐巾脏得厉害,请侍者重新更换一条。
凡事由侍者代劳
在一流餐厅里,客人除了吃以外,诸如倒酒、整理餐具、捡起掉在地上的刀叉等事,都应让侍者去做。在国外,进餐时侍者会来问:"how is everything?" 如果没有问题,可用 "good"来表达满意。
聊天切忌大声喧哗
在餐厅吃饭时就要享受美食和社交的乐趣,沉默地各吃各的会很奇怪。但旁若无人地大声喧哗,也是极失礼的行为。音量要小心保持对方能听见的程度,别影响到邻桌。
中途离席时将餐巾放在椅子上
万不得已要中途离席时,最好在上菜的空档,向同桌的人打声招呼,把餐巾放在椅子上再走,别打乱了整个吃饭的'程序和气氛。吃完饭后,只要将餐巾随意放在餐桌即可,不必特意叠整齐。
任意选择乳酪
高级餐厅上甜点之前,会送上一个大托盘,摆满数种乳酪、饼干和水果,挑多少种都可以,但以吃得下的范围为准。
叉子和汤匙吃甜点
上甜点时大都会附上汤匙和叉子。冰淇淋之类的甜点容易滑动,可用叉子固定并集中,再放到汤匙里吃。大块的水果可以切成一口的大小,再用叉子叉来吃。
如何招呼侍者
侍者会经常注意客人的需要。若需要服务,可用眼神向他示意或微微把手抬高,侍者会马上过来。如果对服务满意,想付小费时,可用签帐卡支付,即在帐单上写下含小费在内的总额再签名。最后别忘记口头致谢。
正统的西餐礼仪3用三根手指轻握杯脚 酒类服务通常是由服务员负责将少量酒倒入酒杯中,让客人鉴别一下品质是否有误。只须把它当成一种形式,喝一小口并回答good。接着,侍者会来倒酒,这时,不要动手去拿酒杯,而应把酒杯放在桌上由侍者去倒。正确的握标姿势是用手指轻握杯脚。为避免手的温度使酒温增高,应用大拇指、中指和食指握住杯脚,小指放在杯子的底台固定。喝酒的方法 喝酒时绝对不能吸着喝,而是倾斜酒杯,像是将酒放在舌头上似的喝。轻轻摇动酒杯让酒与空气接触以增加酒味的醇香,但不要猛烈摇晃杯子。此外,一饮而尽、边喝边透过洒杯看人、拿着酒杯边说话边喝酒、吃东西时喝酒、口红印在酒杯沿上等,都是失礼的行为。不要用手指擦杯沿上的口红印,用面巾纸擦较好。
正统的西餐礼仪4用刀叉吃有骨头的肉吃有骨头的肉时,可以用手拿着吃。若想吃得更优雅,还是用刀较好。用叉子将整片肉固定(可将叉子朝上,用叉子背部压住肉),再用刀沿骨头插人,把肉切开。最好是边切边吃。必须用手吃时,会附上洗手水。当洗手水和带骨头的肉一起端上来时,意味着"请用手吃"。用手指拿东西吃后,将手指放在装洗手水的碗里洗净。
吃一般的菜时,如果把手指弄脏,也可请侍者端洗手水来,注意洗手时要轻轻地洗。吃面包可蘸调味汁吃到连调味汁都不剩,是对厨师的礼貌。注意不要把面包盘子"舔"得很干净,而要用叉子叉住已撕成小片的面包,再蘸一点调味汁来吃,是雅观的作法。用餐巾内侧擦拭弄脏嘴巴时,一定要用餐巾擦拭,避免用自己的手帕。用餐反摺的内侧来擦,而不是弄脏其正面,是应有的礼貌。手指洗过后也是用餐巾擦的。若餐巾脏得厉害,请侍者重新更换一条。
在一流餐厅里凡事由侍者代劳,客人除了吃以外,诸如倒酒、整理餐具、捡起掉在地上的刀叉等事,都应让侍者去做。在国外,进餐时侍者会来问:"How is everything?"如果没有问题,可用"Good"来表达满意。聊天切忌大声喧哗在餐厅吃饭时就要享受美食和社交的乐趣,沉默地各吃各的会很奇怪。但旁若无人地大声喧哗,也是极失礼的行为。音量要小心保持对方能听见的程度,别影响到邻桌。中途离席时将餐巾放在椅子上万不得已要中途离席时,最好在上菜的空档,向同桌的人打声招呼,把餐巾放在椅子上再走,别打乱了整个吃饭的程序和气氛。吃完饭后,只要将餐巾随意放在餐桌即可,不必特意叠整齐。任意选择乳酪高级餐厅上甜点之前,会送上一个大托盘,摆满数种乳酪、饼干和水果,挑多少种都可以,但以吃得下的范围为准。叉子和汤匙吃甜点上甜点时大都会附上汤匙和叉子。冰淇淋之类的甜点容易滑动,可用叉子固定并集中,再放到汤匙里吃。大块的水果可以切成一口的大小,再用叉子叉来吃。如何招呼侍者侍者会经常注意客人的需要。若需要服务,可用眼神向他示意或微微把手抬高,侍者会马上过来。如果对服务满意,想付小费时,可用签帐卡支付,即在帐单上写下含小费在内的总额再签名。最后别忘记口头致谢。
正统的西餐礼仪5怎样拿咖啡杯
在餐后饮用的咖啡,一般都是用袖珍型的杯子盛出。这种杯子的杯耳较小,手指无法穿出去。但即使用较大的杯子,也不要用手指穿过杯耳端杯子。正确的拿法应是拇指和食指捏住杯把儿再将杯子端起。
怎样给咖啡加糖 给咖啡加糖时,砂糖可用咖啡匙舀取,直接加入杯内;也可先用糖夹子把方糖夹在咖啡碟的近身一侧,再用咖啡匙把方糖加在杯子里。如果直接用糖夹子或手把方糖放入杯内,有时可能会使咖啡溅出,从而弄脏衣服或台布。
怎样用咖啡匙 咖啡匙是专门用来搅咖啡的,饮用咖啡时应当把它取出来。不要用咖啡匙舀着咖啡一匙一匙地慢慢喝,也不要用咖啡匙来捣碎杯中的方糖。
咖啡太热怎幺办 刚刚煮好的咖啡太热,可以用咖啡匙在杯中轻轻搅拌使之冷却,或者等自然冷却后再饮用。用嘴试图去把咖啡吹凉,是很不文雅的动作。
杯碟的使用 盛放咖啡的杯碟都是特制的。它们应当放在饮用者的正面或右侧,杯耳应指向右方。喝咖啡时,可以用右手拿着咖啡的杯耳,左手轻轻托着咖啡碟,慢慢地移向嘴边轻啜。不要满把握杯、大口吞咽,也不要俯首去就咖啡杯。喝咖啡时,不要发出声响。添加咖啡时,不要把咖啡杯从咖啡碟中拿起来。
喝咖啡与用点心 有时和咖啡可以吃一些点心,但不要一手端着咖啡杯,一手拿着点心,吃一口喝一口地交替进行。饮咖啡时应当放下点心,吃点心时则放下咖啡杯。
第四篇:正统饮食礼仪:讲究礼仪的下午茶
在企业界,喝下午茶的风气愈来愈普遍,也愈来愈受欢迎,时间可订于下午3点半到5点半间的任一时段,适时让员工远离办公室喘口气,在专门提供下午茶的饭店和朋友谈天,然后焕然一新回到公司迎向新挑战。传统上,下午茶是女主人在家招待女性朋友的聚会,是下午接待访客的最重要时刻。在这个纯女性的聚会上,桌子总是铺着白色蕾丝巾或斜纹布,摆上纯银枝状烛台,以及插着一束鲜花的花瓶。此外,桌上还应该放:1.一面大银盘,上头放纯银茶具。包括,茶壶和底下可再加盏酒精灯的热水壶、牛奶、附钳子或茶匙的糖罐、装人工甘味剂的容器、滤网和倒茶渣的碗以及装薄柠檬片的小碟子,并附一支小叉子。2.每组配一支纯银茶匙的瓷制茶杯和托碟。3.装食物的小盘子。4.吃糕饼的叉子。5.吃果冻或草莓的纯银茶匙。6.果冻杯或草梅钵7.装乳脂的纯银容器。8.可盛装小三明治、饼干、热奶油圆饼干、水果蛋糕、干果巧克力糖、或任何甜点的小碟子。9.精美的白色午茶餐巾。今日我们请人到家来“喝杯茶”,不过是在客厅或家庭聚会厅喝茶,有时加上三明治和一份甜点。事实上,请人喝茶是款待朋友非常棒的方式,感觉温暖亲近,可惜一般人不常办下午茶。
第五篇:三国时期正统问题的研究
三国时期正统问题的研究
三国时期是继东汉出现的时代称号,由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始与220年曹丕受禅称帝,终于280年晋灭吴。但史家往往以184年爆发黄巾起义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三国时期是个战争频繁,而又英雄辈出的时期.在官渡之战前,群雄割据.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北方.而在之后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战胜了曹操号称百万的大军.至此,三国鼎立的雏形基本已经形成.而后又经过多年,在公元220年,229年,221年,曹魏,孙吴,蜀汉分别称帝建国.由此真正的三国时代开始.古代中国地区中,皇帝称号只能由一个人使用,但是这时同时出现了三个。
因此,自古以来,三家何为正统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所谓正统,其正,是名正言顺的意思,统,顾名思义,统一一致的意思。何为正统呢?综合起来就是正确的,必然的,具有时代意义,具有政治客观因素的一种哲学思想。
历史上关于三国时期正统的争论有两个倾向.一是曹魏是正统,另一个是蜀汉为正统.在此不得不可惜正统问题自古就和东吴没有什么缘分.与三国有关的材料众多,而最被众人所知的的应属<三国演义>,其次专门记载三国历史的就应该算是<三国志>了.这两部书在正统的方面是截然相反的对立,<三国演义>以蜀汉为正统,对蜀汉人物以及事迹各种称赞和神话.以小说的角度来谈,是非常成功的,而以历史的角度,<三国演义>是不可信的.相比之下<三国志>的可信度就非常的高.史家对三国历史的研究也多从此下手.这部史书就是以曹魏为正统.<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所著.依据有关三国的历史、杂记,在广泛吸取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成果的基础上,加工、再创作了这部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是一本以刘备为中心的书本,它里面的拥刘反曹思想是非常明显的.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对蜀汉甚是偏爱,神话了诸葛亮的智慧,关羽的忠义,刘备的仁厚,子龙的无双武艺.也不符合历史的编造了许多没有的战绩给蜀汉.相反的却缺夸大了曹操的奸险狡诈.诋毁了许多人,其中最受冤屈的就算是周瑜了.公瑾可算是文武双全的美男子,胸襟也是非常的宽阔.不知道为什么的就被写成嫉贤妒能最后被气死的小心眼.以致影响了无数的后代.而在称呼方面也可以看出罗贯中认为蜀汉是正统.<三国演义>中,对刘备的称呼是刘皇叔,而对曹操的称呼却是曹贼,奸雄等.<三国演义>虽不是正史,单其文学价值是不可否认的,又被称作是七实三虚.因此不得不分析它
蜀汉为正统的原因:
1.血统.刘备算是比较幸运的人.虽然早期因为落魄而卖过草鞋.可以一个中山靖王之后的血统在封建社会可是非常有利的条件.因此他找到了两个忠实的跟班小弟关羽和张飞,成为汉献帝的皇叔,更因为此请出了在山里静观天下事的诸葛亮.然后打着光复汉室的旗号发展自己的势力.罗贯中作小说时,已到了元末明初。他以蜀汉为正统,应该说是出于正常的封建价值观的考虑。刘备国号为汉,即帝位是承汉统,符合忠孝节义的一套伦理.其实到了东汉末年,汉朝已经气数基本已尽.天厌汉德已久,刘氏皇族早就不行了,扶持汉朝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所以各方开始割据.然而刘备的出现,得到那些不肯舍弃汉朝400多年(西汉东汉都算在一起)统治的人们的支持.刘备怎么说也是刘氏的人,总比他姓的人做皇帝改朝换代好.可其实更重要的是,刘氏继续做皇帝,就能延续大汉朝的典章制度和文化.2.罗贯中所处的历史背景.罗贯中处在元末明初的混乱时期, 曾当过元末起义军首领张士
诚的谋士.在那样不太平的时期.对比曹操的奸险和刘备的仁厚.刘备自然是受当时人们欢迎的.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也描写出了刘备的仁德宽厚.比如刘表让荆州的时候;还有人们周知的刘备携民渡江的事情.以及刘大耳摔阿斗的事情.可其实刘备此人到底是真仁厚还是伪仁厚在此就不加讨论了
<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历史。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史学界把<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视为纪传体史学名著。
曹魏为正统的原因分析:
1.政治原因.陈寿是晋代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三国志>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记刘备为<先主传>,记孙权称<吴主传>,只有传,没有纪。这是编史书为政治服务的一个例子,也是<三国志>的一个特点。从魏、蜀、吴三书比较来看,<蜀书>仅得十五卷,较魏、吴两书更简。这大概是魏、吴两国的史料多于蜀的原故。陈寿写<三国志>时,魏国已有王沈的<魏书>,吴国也有韦昭的<吴书>可作参考,这给陈寿搜集史料提供了极大方便。而蜀汉既没有史官,也没有现成的史书可借鉴,搜集史料就非常困难。陈寿费了很大气力,连一些零篇残文也注意搜寻,<蜀书>才仅得十五卷之数。<蜀书>中的许多重要人物的事迹,记载都十分简略,可见蜀汉的史料是相当缺乏的。另外,因为政治上的原因,陈寿也可能舍弃了一些材料,如牵涉到司马懿的一些不光彩的事,不便写,只好舍弃了。
2.曹魏本身的实力.三国时期,虽然魏蜀吴鼎力.但是势力的差别却是显而易见的.曹操在刘备还到处投靠的时候就拥有强大的势力,而官渡之战后更是成为北方的霸主.那时候的孙家势力也明显不行.以致在赤壁之战的时候刘备要来求救于东吴.而当时的孙权也畏惧曹操的力量而迟迟不能决定.(但靠鲁肃和周瑜的劝谏还是联合了刘备.战争时,又有周瑜等人的机智和骁勇以及曹操自身的失误赢得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而在经济,人才和文化各个方面,曹魏都明显优于其他两国.3.汉献帝的禅让曹操去世后曹丕继承魏王的称号.不久便逼迫汉献帝让位.先不说这方法是不是能被封建社会认同.也不管汉献帝的禅让是不是过场,但是毕竟这样是正常的法律程序.在理论上,曹魏是非常合法合理的政权.4.三国归晋.战争频繁的三国时期经过100多年,最后在公元280年被司马家统一.建立了新的朝代.而两晋源自魏,自然魏是正统
由于历史背景和作者个人喜好的问题,曹魏和蜀汉何为正统一直以来都是争论不休的.但是离开历史的争论,对于三国时期各国的实力简单的分析一下.1曹孙刘势力的人才之比。
众所周知,人才是一个国家兴亡与否的关键性因素。司马迁说:“尧虽贤,兴事而不成,得禹而九州宁。且欲兴圣统,唯在择任将相哉!唯在择任将相哉!”<孙子兵法>则认为“道、天、地、将、法”是决定国家兴亡、战争胜败的基本因素,而“将”是其中之一。“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可见如果没有足够的“高质量”的一流人才,一个国家难以兴旺发达。同理,三国时代中的任何一个势力也是如此。曹魏之所以是老大,不仅因为强大的军事战斗力和经济基础,更因为源源不断地有优秀人才被其所用。鉴于历史的原因,中原的开发程度远远高于江南“蛮荒之地”和蜀中“偏远山区”。这个“开发程度”
也除了指生产力水平外,更指的是中原盛产人才,文化开发度相对更高。
曹操又是个十分爱才的人,他对人才的重视是大家都知道的.他的唯才是举也吸引了大批的人才投靠.有加上他以汉献帝为名,可以广招人才.而纵观东吴和西蜀的优秀人才也都是早期的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孙刘集团那些不可复得的人才一个一个过世之后,吴蜀的实力可谓和曹魏越差越远。“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这个现象就可知道。而吴国后期能带来精彩表现的将才、相才也屈指可数。这样的人才差距直接决定了吴蜀和曹魏的综合实力差距必将越拉越大。单举吴国的例子,出类拔萃的江东四英,除了陆逊以外,周瑜、鲁肃、吕蒙三子都亡于吴建国之前。而程黄韩蒋周等十二“虎将”,又有几人见到了大吴帝国的成立呢?因此,从人才的对比上讲,曹魏是站在绝对的优势上的2.三者的国力之比。
曹魏国力之强远在吴蜀两国总和之上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里的国力,我指的是经济,军事,技术和人才等各方面的综合实力.(人才的问题上面已经讨论过了.)无可否认,虽然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中原惨遭劫掠,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生产力水平大大被削弱。但是毕竟中原是中华民族开发了数千年的老家本。家底充实,技术也相对发达,而在曹魏的屯田政策下生产不断恢复。而吴蜀两国呢?先天条件不足,远离政治文化中心的中原大地,开发相对少得多,生产力水平和技术条件远不能和曹魏相比。再加上土地也不如曹魏广袤,人口也不如曹魏众多,总体实力相差甚远。
因此,在国力的比较上,曹魏远远优于其他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