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石》阅读答案
山石
李渔
言山石之美者,俱在透、漏、瘦三字。此通于彼,彼通于此,若有道路可行,所谓透也;石上有眼,四面玲珑①,所谓漏也;壁立当空,孤峙无倚,所谓瘦也。【然透、瘦二字在在②宜然,漏则不应太甚。】若处处有眼,则似窑内烧成之瓦器,有尺寸限在其中,一隙不容偶闭矣。塞极而通,偶然一见,始与石性相符。
【注释】①玲珑:精巧细致。②在在:处处,到处。
【问题】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下列解释“壁立当空”中“当”的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A.对着,面对
B.在,正在C.占着,把着
D.抵挡,当作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若有道路可行”中“若”的意思相同的是【 】(填序号)
A.若处处有眼
B.则似窑内烧成之瓦器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2分)
然透、瘦二字在在宜然,漏则不应太甚。
9.从文中看,“漏”指的是【 】(请用自己的语言回答)(3分)
10.作者认为“漏则不应太甚”,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简述你的理由。
答:【 】(3分)
【参考答案】
7.(4分,每词2分)(1)A
(2)B
8.(2分)但透、瘦两个特点在每一个地方(处处)都适合,而漏却不可以太过分。(关键词:在在)
9.(3分)石上有空洞,四面敞明通亮(意到即可)
10.(3分)(略)评分要点:有观点,1分;言之有理,2分
第二篇:山石画法教案
湘南学院 美术系 09级 张玲玲
课
时
教
案
课题:山石的画法
第2课时
总序第 三
个教案
课型:理论与实践
编写时间2012年10月18日执行时间:2012年10月19日 教学目标:了解山石的勾勒技法
画山石基本步骤
教学重点:山石外形塑造 丰富山石内部结构与细节的常用皴法。
教学难点:教难点:对塑造山石外形时用笔的灵动性的讲解。学难点:皴法的表现与正确运用。
教学用具:教材、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演示法、图片展示法、讲解法、提问法 教学过程: 导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叶的画法和树的组合。那么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山石的画法。山石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学习山石画法尤为重要。笔墨技法一:勾勒(山石造型的表现技法)特点:
1、顺笔勾,逆笔勒。
2、中锋为主,侧锋为辅
3、阳:细、疏
阴:粗、密
4、线条粗细变化,用笔转折顿挫 具体示例一:
聚一
聚二
聚三
示例二:
小间大发
大间小法
二、皴、擦(丰富山石的内容)
1、线→粗细,疏密
南方→披麻皴{
2、中锋为主 初学{
北方→斧劈皴{
1、面→大小
2、侧锋用笔
三、点:圆点、浑点(破醒画面)
四、染(远山,石头的暗部)
目的→强化厚重感 {
要求→笔大、水足、多遍
五、破
目的→修改调整画面中滞板呆的部分 {
具体→重破淡、淡破重、干破湿、湿破干、水破墨、墨破色、色破色、色破面、线破面等
综合总结:板书罗列要点,复习回顾
顺笔勾,逆笔勒
1、勾勒{ 中锋为主,侧锋为辅
阳:细、疏
阴:粗、密
4线条粗细变化,用笔转折顿挫
线
南方{ 中锋
山石的笔 {
2、皴擦{
墨技法
北方{ 面
侧锋
3、点——破醒画面
4、染 {目的:强调质感
要求:笔大、水足
5、破 {目的:调整画面
具体:重破淡、淡破重、湿破干、干破湿……
课后小结:
这节课在10月10号进行试教时候,出现了许多的问题,第一个,板书不简洁。
二、在某些专有名词上的推敲不够。
针对这几个问题我进行调整,一、采用大括号形式简化板书。
二、查阅很多资料给专有名词一个准确的界定。
三、上课前先进行了试讲把自己上课的流程理清楚,问题基本解决。
第三篇:韩愈《山石》游记散文
韩愈《山石》游记散文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羁。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一日闲暇,突生出游山的念头,便整装出门。
行走在似有若无,羊肠般狭窄弯曲折叠的山路上,小心翼翼的穿过那些峥嵘险峭嶙峋怪石。一段艰苦的翻山越岭后,在红霞漫天,蝙蝠穿飞盘旋的黄昏时刻,我来到了这座寺庙。缓步走上寺院里的客堂,禁不住心底的诱惑,又折回堂前,坐于台阶上稍稍休整,欣赏院中的一花一木一草一石。连日的雨水饱足,泥土松软湿润,院里的芭蕉傲首挺立,枝叶舒展的更加肥大,翠绿的仿佛要滴出颜色下来;栀子花开得如火如荼,万绿丛中点缀的那朵朵雪白的精灵,正散发出醉人的芳香,令人神清气爽。
时间流逝,庭院的美景终于隐没于夜幕之中,热情的僧人走来与我闲谈助兴。讲起佛殿里有富丽堂皇的壁画,此时分明幽深的双眸闪出耀眼的光芒,迫不及待的取来灯火照来给我欣赏。可惜由于墙壁年代古远,大多已经剥落的画面显得黝黑,迷糊看不清爽。就在这当儿,温热的菜饭已经摆上桌面,虽然只是粗茶淡饭却能够勾起腹中的馋虫;床铺也整理完毕,细心殷勤的僧人连席子都拂拭干净了。
静静地,夜深了。静卧在床上,在万籁俱寂中听欢快的百虫合奏渐渐停歇,此时竟是万虑俱消,心境也空前清静。抬眸一瞬间,一缕缕清辉泻入门窗,万物都披上了一层轻柔的白纱,朦胧飘渺,是月儿姑娘从那山岭后缓缓走出来了。是夜,真好。
破晓时分,雾霭还未消散,独自走在离寺的途中,出山又入山,上山又下山,在朦朦雾气中摸索踉跄,出于高处,入于低处,出于低处,又入于高处,时高时低,时低时高。烟霏既尽,朝阳熠耀,山花鲜红涧水碧绿,光泽又艳繁,煞是缤纷烂漫。时见松栎粗大十围,郁郁苍苍,穿行其中,清风拂衣,泉声淙淙,清浅的涧水十分可爱灵动。于是我赤着一双脚,涉过当道的山涧,让清凉的涧水从足背上流淌,整个身心都陶醉在大自然的美妙境界中。
人生在世若能如此,也应自得其乐,何必受到约束,宛若被套上马缰?不得自由自在呢? 唉呀,我那几个情投意合的伙伴,怎么能在这里游山玩水,到老不再回去呢?
第四篇:水墨山石画法教案
八年级下美术课件
课
题:中国写意山水画之画石法
授课对象:初中八年级
课
时:2课时
类
型:造型·表现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
设计思路:本课先介绍笔墨纸砚,接着演示山水画中山石的画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其基本技法,引导学生在中国画学习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积极尝试中国画基本表现技法,引发学生的创造灵感。
教学资源:投影仪、电脑、课件、毛笔、墨、宣纸、碟子、笔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动笔了解中国山水画中勾、皴、染、点的笔墨情趣;
2、掌握中国画笔墨的基本技法和基本要求;深刻体会水墨的五墨六彩;
3、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探索中国画石头的虚实表现特点,使自己的画面富有创造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水墨技法,深刻体会水墨的五墨六彩; 教学难点:掌握中国画笔墨的基本技法和基本要求;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课堂秩序,清点人数,检查学生课前准备。
二、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中国写意画的一些基本常识(像五墨六彩,写意画的艺术特点、笔墨情趣等),也学习了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勾、皴、染、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学怎么表现这些技法。
三、讲授新课:
1、结合多媒体,教师展示图片,介绍文房四宝 笔:狼毫——毛质比较硬的 羊毫——毛质比较软,含水分多 兼毫——介于狼毫和羊毫之间
墨:比较常见的是油烟墨和松烟墨,油烟墨比松烟墨好,常应用于绘画,而松烟墨比较适合写字。
纸:宣纸最早出在安徽的宣城,分生宣和熟宣,生宣适合画写意画,而熟宣适合画工笔画。
砚:用于研墨和装墨的,现在比较少用,大多用来装饰
2、介绍五指握笔法并拿毛笔演示,让学生试拿,有错误的加以改正。“五指执笔法’是用右手五个手指全派上用场,用“按、压、钩、顶、抵”的方法把笔执稳,使手指各司其职。具体的握笔方法是:大拇指的第一书内侧按住笔杆靠身的一方,大拇指处于略水平的横向状态。食指的第一节或与第二节的 关节处由外往里压住笔杆。中指紧挨着食指,钩住笔杆。无名指紧挨中指,用第一节指甲根部紧贴着笔杆顶住食指、中指往里压的力。小指抵住无名指的内下侧,帮上一点劲。这样形成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的三个侧面,使笔固定,手心、虚空。
3、结合图片(山石画法步骤)复习上节课提过的勾、皴(擦)、染、点。
3、教师示范山石的绘画步骤;
4、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5、作业展评。选出几张比较优秀的作品进行点评 教学反思:
第五篇:山石土田人教案
教学内容:识字3 山石土田人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山、石、土、田、人”5个生字。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能按笔画记字形,能结合插图了解字的意思。
2.认识新笔画“竖折”,能按笔顺规则书写本课生字。3.继续认识田字格,能依照田格里的范字写字。4.会读指定的词语。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能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了解字义,正确书写。教学重点: “山、石”的书写。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前几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我们是怎么记住他们,和他们成为好朋友的?愿意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出示生字卡片复习前两课学习的生字)
生字朋友认识的越多我们的本领就越大,你们愿意认识更多的生字朋友吗?好,这节课我就在给大家介绍5位新朋友。
二、整体感知。
打开识字第三课,看看这课一共有几幅图,我们要认识几位生字朋友?借助拼音叫一叫这些生字朋友的名字?
三、学习生字。
(一)识记。1.学习:山(1)出示图片: 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用图画引出“山”的象形字,进一步认识生字“山”,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电脑出示象形字“山”,古时候的人就是用这样的符号记录的,我们把这样的字叫象形字。随着时间的不断变化,为了便于书写,就把这弯曲的笔画拉直,逐渐规范就成了今天这样的字了。)
(2)出示小朋友爬山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话。(3)我们应该怎样记住“山”字呢? “山”共有几笔?
课件演示按笔画记字形,同时认识新笔画“竖折”。(学生伸出小手和课件一起写,边写边说笔画。)2.学习:石
(1)看图认识“石”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用“石”字组词或说一句话。(3)按笔画记字形。3.学习:土
(1)看图认识“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用“土”字组词或说一句话。(3)按笔画记字形。4.学习:田
(1)看图认识“田”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用“田”字组词或说一句话。(3)按笔画记字形。5.学习:人
(1)看图认识“人”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用“人”字组词或说一句话。(3)按笔画记字形。
课中休息:找朋友
(二)指导书写。
1.让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的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
2.观察后,说说每个字的笔顺和笔画的位置。
山:第一笔是“竖”,写在竖中线上,写到下半格的中间靠上一点收笔。第二笔“竖折”,起笔在左半格中间横中线下边一点,注意竖短折长。第三笔“竖”,起笔比第二笔竖折的“竖”略微高一点,要写对称。
石:第一笔是“横”,起笔在上半格中间竖中线左边一点写,横不要太长。第二笔“撇”,起笔在横中间偏左一点写,注意不要出头。第三笔“竖”,写在竖中线上,第四笔“横折”的“横”靠近横中线,注意“口”不要写得太宽。
田:“田”字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注意里边的“横”写在横中线上,两边不要写满,“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笔顺是先外后内再封口。
土:上边是十,“横”要写短,写在横中线上,“竖”写在竖中线上,第一笔横上边的竖和下边的竖应一样长。最后一笔“横”稍微长一点。
3.让学生按笔顺把书中的红色笔画描一遍,及时巩固笔顺。
4.学生在书上把每个字独立试写一个。
5.学生提出难写的字,如:“石”字,教师范写,具体指导。
6.学生照书上范字把每个生字再写一遍,写后评一评。
四、练习。
1.课件演示:数笔画。
五、小结。
六、作业。写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