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泰山石的开发与保护调查报告
泰山石的开发与保护调研报告
摘要:中国向有“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之说,奇石的形体、纹理、色泽再现了自然万
物,人们可以从奇石领略大自然的神韵,人与石头相沟通,达到赏石的最高境界---回归自然,心旷神怡,起到陶冶情操、净化灵魂的作用,培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品
格。
泰山在东方,属春,为青帝神的化身,是五岳之宗,降吉赐福之地。《史记》云:“自古
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古者封泰山者七十二家”。秦、汉、唐、宋历代皇帝封泰山求国泰民
安的声势均非常之大。老百姓登泰山朝圣求平安者更是数不胜数。人们笃信泰山是神山,泰
山石是神石。神秘而粗犷的泰山石有25亿年历史,是最古老的岩石之一。泰山石作为一种旅
游资源,以其瑰丽的外观、美好的寓意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泰山石的知名度越来越大,开发和贩卖泰山石的商家也越来越多,但销售商和消费者对泰山石文化的理解出现了不同程
度的偏差,泰山石的开发和销售市场出现了令人忧心的混乱。那么,泰山石的魅力究竟在何
处?传统的泰山石文化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深意?面对日益混乱的市场当地政府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进行整治呢?我团队通过实地调查和走访揭开泰山石的神秘面纱,触摸泰山石文化的前世今生。
引言:为了解泰山石文化的内涵,了解奇石的开发与保护情况我们通过走访和查询资料的方
式进行了详细的调研。首先,我们调研了泰山石的文化内涵与鉴赏,走访了专家王相柱:山因石而奇,石因山而名,人因石而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智者乐石。石道之妙启人
心智,娱人精神。从古至今,中华儒雅之士,才学之人,无不徜徉于石林赏玩之间,寄情于
奇形妙理之中。而诗言志,大凡文人墨客都爱把诗用来表达个人情志、人生抱负。山因石而
奇,石因山而名,人因石而乐。泰山脚下,泰山奇石爱好者王相柱,纵情于“石”与“诗”,自得其乐,把二者融合到了妙处。王相柱,字璆琛,号静远石翁,1948年2月出生于新泰,1968年3月应征入伍,1978年9月转业到山东省泰安监狱工作。提前退休后于2001年11月
开始,喜欢上了奇石收藏,每天四处寻觅,不顾劳苦,收集泰山奇石。2003年3月,他在位
泰山红门文化广场开设了“泰山静远斋”,藏石、赏石、谈石,有幸结识全国各地的石友及
艺术爱好者,同时也开始了与他们“交流切磋齐获睿,鉴赏赋诗同升华”的文化艺术生涯。
功夫不负有心人。“凡间凡人琐事多,静坐赏石一片刻,胜似服用灵丹药,愁解气消心胸
阔。”面对记者,王相柱用自写的一首诗表达了赏石的内心之乐。凭此独特情趣,有着坚实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生阅历的王相柱,与诗为伍,与石做伴,笃志不移,亲情为之。人虽
然从单位退下来后,但却退而不休,日日钻研石文化,无间寒暑,骑着自行车往返三十里,以超人的毅力搜求奇石于城河之间。时至今日,他还与史志、诗词、文学理论多有涉猎,尤重美学思想的提升。他倡导正气,身体力行,实为石界之楷模。其赏石座右铭“云根承天教,读石能悟道。诠释各家有,探寻己所好”,不正是他一生爱好藏石赏石赋诗的最真写照?通过上网查询,我们了解到:杜秀明先生近几年来踏遍了泰山主峰四周的沟沟壑壑,谷谷峪峪,而且阅读了大量中外美术论着,有相当的艺术修养。他常说:“奇石上的图案,不论是否逼真,毕竟都是些未经艺术加工的天然作品,如果没有一定的审美水平,不知选择角度,不经过一番艺术想象,不赋予主观的某种神韵,很难发现奇石的艺术品格,可能会有眼不识泰山。”我想起歌德的话:“每一种艺术的最高任务即在于通过幻想产生一个更加真实的假象。随后我们走访了泰安市奇石博物馆。2011年6月29日,民盟泰安市委“泰安泰山奇石博物馆”正式开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志华,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长朱永强出席开馆仪式。朱永强对“泰安泰山奇石博物馆”开馆表示热烈祝贺。他说,博物馆的建立是民盟泰安市委积极落实市委统战部关于在民主党派中开展“品牌工程”意见的重要举措之一,凝聚着众多民盟盟员的心血和汗水,充分展现了民盟盟员齐心协力、团结合作的精神,进一步增强了泰安市委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泰安泰山奇石博物馆”是民盟泰安市委向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献上的一份贺礼,馆内奇石是从全市奇石爱好者手中征集到的精品,今后,博物馆将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向人们展示泰山精品奇石,彰显泰山的文化底蕴,弘扬泰山文化。
然后,我们调研了泰山石的市场营销:我们走访了位于泰安市奇石大市场的泰安市新海石城工程公司,位于泰安市省庄镇5808奇石大市场的田利奇石苑。通过上网查询我们了解到:景观石网CEO李先军先生获“全市优秀创业青年”荣誉称号。随后我们走访了位于天地广场南首的一些小商铺,了解了商人眼中的泰山石。
最后,我们调查了泰山石的开发与保护情况,我们走访了泰安市国土资源局,访问了执法支队支队长王涛,浏览了06年起的相关政府工作报告。了解到政府对泰山是的保护成效巨大。
本论:
一、泰山石文化探究
为了解泰山石文化的真正内涵,我们走访了泰山静远斋和泰山奇石博物馆,从中我们认识到泰山石产于泰山山脉周围的溪流山谷,其质地坚硬,基调沉稳、凝重、浑厚,多以渗透、半渗透的纹理画面而出现,于粗旷中包容了丰厚的文化积淀。“文字石”“数字石”、“人物石”、“天文地理”、“山水景观”、“花鸟鱼虫”、“十二生肖”----或凸或凹,或动或静,龙蛇飞舞,千变万化,包罗万象,毫无矫柔造作之感,具有一种独特的立体美、雕塑美、更直接地还原了大自然。观赏泰山石是心灵与自然的沟通,能使你忘却城市的喧嚣,进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天地精气结,石里有乾坤,清静无燥气,返朴以求真。
人类学家考证,此为远古人祈求与上天沟通---祭天的场所,是世界巨石文化遗址之一。至于如此巨大的顽石,古人是怎样搬运至高山之巅的,至今仍是个谜。《尚书.禹贡》篇载,夏时“泰山怪石”即是进献大禹的贡品。《泰山志》云:秦始皇、汉武帝等封禅泰山时,均对顶峰“状博平、圆九尺”的立石顶礼膜拜。立一块刻有“泰山石敢当”的石头,是我国民间流传至今的镇灾压殃的习俗。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泽东主席纪念堂也特意选用泰山石做基石。所以我国历代赏石家无不以在室内或案头置一块泰山奇石为得意之举。泰山奇石不仅在石文化中因内涵丰富而珍贵,亦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泰山奇石多出泰山谷底。泰山峰高谷深,水流落差大,冲刷力猛,每到雨季山洪卷顽石滚滚而下,千万年来冲刷出无数卵石。泰山为火成岩,石质坚硬,卵石特别光洁滑润,晶莹明亮,石色铁青,纹理雪白,造型千姿百态,图案千变万化,有玩赏收藏价值的奇石所崇尚的形、纹、色、质、音,无不具备。尤其纹理图案与石体本身在色泽上反差大,特别醒目,直观性强,有奇美、壮美、精美、粗犷美的不同特色,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泰山石上各种各样的人物、动物、植物、景物、文字,或像得逼真,有纯真之美;或似像非像,有朦胧之美;或像国画艺术大写意,速写,简笔勾勒,余味无穷;或像运用西方印象主义、象征主义艺术手法创作的油画,蕴涵丰富。而且能够勾起人们的联想,有意境美和禅定美。欣赏泰山石,可以使人领略大自然造化的神韵,出神入化,有回归自然之感,使人切实体会到“天人合一”的真缔,达到佛家禅定的境界。
泰山石文化以卵石为主要内容,观赏泰山石要透过其粗旷的外表,观其纹理,赏其内涵,品其韵味,悟其寓理,四项即备,神韵自出。泰山静远斋的斋主王相柱老先生给了我们很大的触动,他收藏了近万块泰山奇石有天书神笔的文字石,有大气磅礴的山水石,栩栩如生的动物石,千姿百态的花鸟石,妙趣横生的典故石,林林总总,千奇百怪,包罗大千世界,囊括自然万物。“宇宙造物云根出,天琢地蚀露风骨,蕴藏深奥无穷韵,赏石胜读万卷书”,这是他对泰山石的深刻思考与感悟。基于这种认识,只收藏石头还不够,他还认真研究赏玩,写诗寄意,赋予每一块泰山石以奥妙博深的文化底蕴。在他自己编著的《璆琛悟石》一书中,把这些石头分门别类,有“肖像天成”、“动物大观”、“造化自然”、“天书遗韵”,每一类里每一块石头都有独特雅致的名称,并精雕细琢、遣词造句,配以诗文佳句。如大气磅
礴的“鹏程万里”石,他赋诗曰:“泰山云根传吉祥,鲲鹏展翅韵石上。静观细品灵气动,前程无量寓意详。”而对妙趣横生的“弼马温”石,他则心随灵动,诙谐幽默评其曰:“弼马小帽头上戴,放养神骥九天外。一日得知受耍弄,闹翻天宫回凡界”。很多赏石家都说,物有本质,人有品行;浅陋者求行迹,高远者看神韵。奇石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于参悟本质,究其真含。王相柱老先生正是用心灵的锋颖,饱蘸激情,以诗的语言寄托着对泰山石的钟爱,映衬出一个泰山人对泰山石文化的孜孜探索与追求,也使我们明白只有融入自然,与泰山石进行深入的“交流”,才能真正的体会到泰山石的灵性,品味到泰山石文化之美。
二、泰山石的开发与市场营销
了解了泰山石文化的内涵,我们又将目光投向了它的外延——泰山石的市场营销。接下来的一天里我们走访了泰安市省庄文化路南首的奇石大市场。
一步入市场我们便被各种大中型石块“震”到了,通过访问商家我们了解到泰山石的营销以大中型石块为主,这些石块本身大多没有瑰丽的外貌和深刻的内涵,而购买者多冲着泰山石的名号而来,求个安宅生财罢了,显然这与我们先前了解到的泰山石文化背道而驰。随着这种认知和理解上的扭曲,大中型石块的销量居高不下,越来越多的商家投入到“泰山石”的开采与销售中,殊不知它们与真正意义上的泰山石风马牛不相及。
专家讲到,泰山石属于大自然几千年才积累的产物,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成了千姿百态的自然厅石。说以他们是和水资源一样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一旦泰山石被开采枯竭,泰山石也就不复存在了,泰山石文化也就随之消失。现代人们的后代也再也不会寻找到真正的泰山石,泰山石文化也将会被后人淡忘。泰山石急需保护,古老的泰山在哭泣。
三、泰山石的保护
为了解政府对泰山石销售市场的整治措施和对泰山石的保护措施,我们走访了泰安市国土资源局,执法支队王涛支队长解答了我们的疑惑。
我们了解到政府从2006年开始对泰山石的开发与销售进行专项整治,划定了泰山石保护区和泰山石禁采区,严格禁止在泰山石保护区内的一切采石行为。划定了两个指定奇石销售市场,要求行政区域内现存的奇石于规定时间内进入指定市场经营,对在规定时间内拒不迁入指定市场的,由执法部门依法没收非法奇石。经过五年的整治,情况有了很大的好转,泰山石的非法开采和销售大幅减少,但随着整治的进一步深入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一些不法销售者在外地进一些不知名的石头以假乱真充当泰山石,这一违法的做法,不仅欺骗了消费者,还大大毁坏了泰山石的名声。王涛志队长表示对泰山石的保护依然任重而道远。
为期四天的调研很快结束了,我们通过实地调研认识了泰山石文化,了解了泰山石市场
营销中的问题,明确了政府对泰山石开发与保护的态度,我们相信泰山石文化的未来必将是美好的。
2011年8月26日
第二篇:艺术品收藏之泰山石简介及收藏
艺术品收藏之泰山石简介及收藏
泰山奇石,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数亿年的风吹、日晒、雨淋、水冲,使泰山石演化成今天的奇特模样。奇石上的图案酷像人物、动物、神话故事,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被人们当作大自然恩赐的天然的艺术品来进行收藏。艺粹网研究得出,泰山奇石重要特征是神似,画面活灵活现,勾划出人们无尽的瑕想。
泰山奇石正成为当地的一个新兴产业。泰山脚下,规模不等、档次不一的泰山奇石的市场随处可见。同时也出现了不少以经营泰山奇石为业的专业村、户。艺粹网发现每年泰山都举办大型的石展活动,让中外游客一饱眼福。不少形状、图像独特的泰山奇石飘洋过海,被国外游客购买和收藏。
泰山奇石的收藏者以石会友,通过观石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升品位,装点生活。泰山奇石不仅有极高的观赏类的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研究方面的价值。近年来,随着泰山奇石愈来愈受到收藏者的喜爱,价格逐渐走高。下面艺粹网从五个方面阐述其收藏的意义:
一、泰山石的外表。泰山石外表多见不规则卵形,结晶颗粒较粗,纹理清晰,画面突出,对比色调强烈,备阳刚豪放气概。细品之,则见泰山供石如泰山的壮美,绝不以巧秀悦人,色彩古朴如中国水墨画的清高淡雅。由于粗犷,泰山石在适当的视觉距离更显现出中国画写意的神韵。
二、泰山石的质地、形态、色调与产区。艺粹网提醒,泰山石质地坚硬,结构细密,有的结晶颗粒较粗;形态为自然块体,古朴墩厚,呈次棱角形、浑园形,多见不规则卵形,以显示图纹为主。
三、泰山石的特殊寓意。泰山石作为不可或缺的稀缺资源,兼具镇宅辟邪和吉祥祈福的特殊寓意,而泰山奇石更是以其独特的纹理形态而成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类的收藏精品,每一块泰山奇石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
四、泰山石的价值。泰山石具有很高的观赏类的价值和经济类的价值。泰山奇石不仅在石文化中因内涵丰富而珍贵,亦具有很高的观赏性的价值。泰山石是不可再生的宝贵的资源,是无价之宝,一块块大小各异的泰山石是经过数亿年冲洗而形成的,特别是天然形成的原石,其价格更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五、泰山石的神秘文化。以泰山奇石形成久远,又加之加持开光,使其灵光倍增,具备了独特的神韵。
欣赏泰山石,可以使人领略到大自然造化的神韵和鬼斧神工,出神入化,有回归自然之感,使人切实体会到天人合一的真谛。艺粹网认为观赏泰山石,是心灵与自然的沟通,能使人忘却城市的喧嚣,进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第三篇:关于“乌镇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调查报告
关于“乌镇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调查报告
[摘要]当风景名胜旅游开发到资源已经有限时,古村镇的开发成为目前国内旅游开发的热点。但是,如何把一个优价制的古村镇开发成一个原貌、文物、韵味都得到很好保护,又能成为旅游的热点,带来经济收益从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这是古村镇资源开发与保护面临的难题。
[关键词] 古村镇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人流量乌镇模式
一、绪论
1.“古村镇”一词,泛指所有仍保有比较完整的古建民居、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的古城、古村、古镇,以及建筑古旧、风俗奇特的少数民族村寨。
走进这些赌局特色的古村镇,解毒其形成、发展和存在的原因,追寻数百年前先祖的省会意韵,感受其特有的文化氛围、远古的传承的生活方式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你会得到永久的精神享受。
2。以乌镇为例:乌镇是一个有着1300多年建镇史的古镇,是江南水乡六大古镇之一。其古风犹存的东西南北四条老街呈“十”字交叉,构成双棋盘式河街平行、水陆相连的古镇格局。在对古镇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方面,乌镇作了有效的探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如管线地埋、河道清淤,修旧如故、控制过度商业化等工作,都是在全国古镇闹呼吁开发中首创或成功运做的典范,受到专家和同行的肯定,被联合国专家考察小组誉为“乌镇模式”。
3。考察的意义
当风景名胜旅游开发到资源已经有限时,古村镇的开发成为目前国内旅游开发的热点。但是,如何把一个优价制的古村镇开发成一个原貌、文物、韵味都得到很好保护,又能成为旅游的热点,带来经济收益从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这是古村镇资源开发与保护面临的难题。古村镇连同一种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的消逝,仅仅发生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与传统家园的彻底割裂,也仅仅是一两代人的人生。因此,我们必须承认,在现代化的浪潮里,“新价值”的狂欢中,能白村些传统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的古村镇,实属不易。那些古老的生态本来就
很脆弱,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古村镇,大多处于偏僻地区,即使曾经一度繁华,也因历史的原因而门前冷落、尘封窖藏,由此免于浩劫。一旦春光乍泻,成为热闹的“旅游资源”,其“钱景”自然可观,但前景充满变故。出于对古村镇旅游的关注和关心,笔者在2009年05月29日对乌镇进行了一次调研,亲身体验了乌镇的独特魅力,实地了解到乌镇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现状。同时发现了一些问题,深思其中利弊得失,总结经验教训,并为乌镇旅游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希望乌镇的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调查结果
本次调研有效问卷为46份,其中一份代表了当地老者们的看法。
(一)当笔者在东栅的长廊(休息场所)做调研时,调研的话题引起了老人们兴趣。笔者总结、整理其观点,主要有三:1。古镇的古建筑都是新的,是表面现象,只有古戏台是真的。
2。姑嫂饼不好吃,都是外乡人做的。2。景区开发了,物价上涨了,当地居民没有得到实际利益(最起码包括这几位)。名义上是政府开发,实为旅游公司开发。
(二)问卷结果调查对象:性别 男29人 63%,女17 37%
年龄20以下 3人 6.5% ,21-30 23 50% ,31-40 5 10.9%,41-50 4 8.7%, 51-60 5 10.9 ,60 6 13%
职业 工人8 17.4%,商人1 2.2% 行政事业人员 7 15.2% ,学生 12 26.1%,科教人员3
6.5% 其他15 32.6%
学历 初中以下 5 10.9% ,高中 4 8.7%,大专10 21.7%,本科23 50%,研究生及以上 3 6.5% 通过分析,从一个侧面得知来乌镇旅游的群体多为中青年知识分子.2.古镇保护情况:
古镇印象:地方特色很浓 22人 47.8%,特色不明显 4 8.7%,商业化过强 12 26.1%,一般 6 13.0%,其他2 4.3%。
古镇民风民俗的保护现状:非常好 8 17.4%,好13 28.3%,一般1839.1%,不太好 7 15.2%,差0
古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姑嫂饼的注册商标保护:知道7 15.2%,一点10 21.7%,不清楚 28 60.9%
从数据上看,大部分人对古镇印象比较好,认为古镇保护一般。
3.古镇开发状况:可促进古镇 保护与开发的产业中,85%的游客选了旅游业。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多选):价格高22人次,服务设施不配套 18人次,环境卫生差14,管理混乱13,服务跟不上12,交通不发达 11,建筑不和谐6。
调查的意见和建议:控制人流量5人,少些商业化5人,应注重民风民俗的保护 4人,提高服务质量1人,应让当地居民得到切实利益 2人.共有17人写出意见或建议。
三、提出建议
(一)古镇开发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志是:古镇居民生活质量是否提高。
乌镇当地老者的看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并没有明显提高。
但据报道,乌镇并没有变成游客的风景、住户的尴尬,近年来投入2亿多用于改善老街的基础设施。乌镇从古镇旅游中得到了一定的好处。
依次我建议:古镇旅游开发与保护的有关部门应加大政策的宣传,让当地居民理解古镇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和政策,携手共创美好古镇。同时要逐步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特别是现在居住在古镇的居民。
(二)基于游客的意见或建议,提出我的建议
1.控制人流量。
2.实行区分需求定价法
3.切实做好古镇的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
4.完善古镇的服务设施,改善古镇景区及景区周边的环境卫生。
5.不断促进古镇周围环境、周边民居与景区建筑的和谐一致。同时,应不断挖掘古镇资源,提高古镇旅游产品的“含金量”。
参考文献:1.席岳婷 《基于优效型公共产品理论的古村镇遗产研究》2006.2.黄祖松 《乌镇模式》 广西新闻网 2007.01.05.3.潘莹、赵晓峰、习建新《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策》2007.
第四篇:保护与开发管理办法
晋源区明清古太原县城保护与开发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古太原县城的保护与开发,弘扬古城优秀历史文化,根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文物保护法》,《太原市晋阳古城遗址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古太原县城实际,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所指的古太原县城保护范围为:北起北外环路南侧道路红线、南至南外
环路以南60米(包括龙天庙)、西起西外环路西侧65米、东至东大街与城东田间路交叉口以西80米,总面118公顷。核心保护范围面积34047公顷,主要包括后街至东街,横街至北街,西街至朱家巷、小西街,傅家门道至南街,城隍
庙至东街,王家大门至南街片区。建设控制地带面积83.63公顷。
第三条 同意规划确定的保护内容、保护重点以及控制要求和保护措施。核心保护范围
内,严格保护现有文物保护单位、传统建筑;新(改)建建筑严格按照晋阳传
统建筑风格控制,建筑高度以一层为主;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建筑形式与核
第四条
第五条 心保护范围内传统风格相协调,新(改)建建筑高度以二层为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古城内的文物寺观和古城遗址、遗存现状、建筑木刻、石刻,牌匾等随意破坏。加强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地下文物埋藏区保护,建设工程应严格改选
相关管理程序,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方针保护
和抢救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六条第二条
第五篇:民族文化开发与保护
浅谈临沧民族文化的开发与保护
摘 要
临沧,是中国西南边陲待开发的一块宝地,有着奇异独特的旅游资源。临沧少数民族文化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以至于造成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平衡性欠缺。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在开发的基础上强化保护,以推动临沧民族文化和谐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临沧 少数民族文化 开发 保护 旅游资源
导言:在现代性的语境下,民族文化保护的价值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在面对强烈的现代性趋势下,捍卫民族文化价值已经上升到了发展战略的高度,重新认识民族文化中具有核心价值的元素成为必然,这表明民族文化的价值在现代性的巨大背景下得到了再度确认。由此,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在文化价值的驱动下将具有长期而深远的意义。我们知道,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而是构成文化现代性和多样性的重要特征。一方面,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是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推进人类文明,繁荣人类社会。在现代性的条件下,我们只有保持优秀的民族文化特色,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才能不断发展和繁荣少数民族文化。
一、临沧简介
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魂缘于水清,水灵缘于山绿,悠悠风情飘荡于山水之间,这构成了临沧独特的风景韵味。临沧,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是中国西南边陲待开发的一块宝地。北回归线横贯南部,东邻思茅,北连大理,西接保山,西南与缅甸交界。全市辖临翔、凤庆、云县、双江、永德、镇康、耿马、沧源8县。土地总面积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26.5万人,其中以佤族为代表的23种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8.6%。临沧四季如春,有“亚洲恒温城”之美称,年平均气温17.2℃。
临沧是中国佤文化的荟萃之地,全市现有佤族人口35万人,占全国佤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沧源佤族自治县是佤族最集中的地区,神奇美丽的阿佤山有闻名海内外距今3500多年历史中国八大古崖画之一的沧源崖画,有与缅甸山水相连的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建于清代道光年间,集建筑、雕刻、绘画 为一体的云南民族地区南传上座部佛教代表建筑之一的广允佛寺;有保留较完整的从奴隶社会直接跨入现代文明的佤族原始群居村落,有丰富的佤族民间文学艺术和独特的饮食文化,其中木鼓舞、甩发舞享誉中外,集中展现了中国佤族文化的内涵。
临沧是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是世界种茶的原生地之一,有500余年的种茶制茶历史。全区茶叶面积达65万亩,年产量达2万多吨,面积和产量均为云南第一。
临沧是亚洲独具特色的水电基地。澜沧江境内流程232公里,属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中间地带,有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国家和省规划已建成的三座百万千瓦级电站。在180多公里的水面流域建成三座百万千瓦级电站在全国乃至亚洲尚属独有。
临沧是昆明通往缅甸仰光的陆上捷径;全市有沧源、耿马、镇康三个县与缅甸接壤,国 1 境线长290.8公里。昆明经临沧出境至缅甸仰光公路里程仅1893公里,临沧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西南丝茶古道,孙中山先生曾规划在临沧建立 “欧亚第三大陆桥”。
二、临沧少数民族文化开发优势
1、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临沧市位于云南省的西南部,是云南滇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中心,有干线公路直通昆明、大理、楚雄、思茅、保山、西双版纳等地州以及临沧市各县、乡。云南临沧还是云南省通往缅甸和东南亚的重要门户,素有“黄金口岸”之称。它有着长达290.29公里的国境线,耿马、镇康、沧源三县有大片土地与缅甸接壤。有孟定、南伞、勐董三个国家二级口岸及17条边贸通道和众多的边民互市点,也是云南省通往缅甸及其他东南亚国家最便捷的通道之一。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使得它有广阔的市场和较近的市场距离。临沧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在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突出表现为:“桥”的优势明显,“头”的潜力巨大,“堡”的地位突出,所以对于民族文化开发具有强大的政策优势。
2、多元的民族文化
以佤文化为显著特色的,多民族文化共生共荣的临沧民族文化已日渐引起世人瞩目。澜沧江沿岸的彝族习俗,边境一线的佤族木鼓文化、耿马孟定的傣族风情从不同侧面呈现了临沧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亮丽风景,纵观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承传与发展,一方面源于各民族民俗的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得益于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相互融合与交流,具有一些“合金文化”的特点。
3、独特的自然资源
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境内四季如春,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加之其开发尚晚,所以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出了神奇的自然景观,其境内旅游景区有:奇丽壮观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临沧大雪山、山水峻秀的五老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雕琢神奇的小道河省级森林公园、险峻俏丽的白石岩山水、天然温泉度假山庄、雾龙山古战场遗址,县城南郊以硫磺泉为特点的温泉宾馆、西北郊以碳酸为特色的晚翠温泉宾馆、列入全省25个旅游精品工程之一的富有浓郁民族风情的临沧茶文化风情园。
三、临沧市民族文化与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由于经济发展滞后与不一致,导致临沧市境内有大量的文化资源没有被开发或者是开发不全面,许多有价值的资源没有被世人所熟知。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不到位。
2、外来文化对临沧市民俗文化的冲击。现如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之下显现出不同程度的衰落、退化甚至消亡的趋势。
3、临沧旅游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旅游业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缺少知名度和影响力较高的品牌。其次是体制机制不活,景区开发深度不够,宣传促销乏力等。我市旅游业发展较慢,总量较小。
4、旅游产品组合不成体系。产品比较单一,缺少系统化的发展,竞争力较弱,发展较缓慢,使得旅游产品对文化传播和发展起到的作用较小。
5、旅游高层次复合人才匮乏。人才是二十一世纪最有价值的资源,在临沧市缺乏高素质人才的引导,使民族文化发展缺少引导力和创新力。
四、临沧市民族文化与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思路
1、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
少数民族文化问题主要是指保护与传承、研究与开发、发展与创新等问题。我们应该继承具有深厚底蕴的优秀传统文化,使它在新的历史时期与整个中国文化一起成长为振奋民族精神的巨大的文化力量,也成为各个民族自身发展的精神力量。
2、因地制宜,挖掘、开发和建设各具特色的新产品
文化内涵越丰富,旅游产品吸引力越强,自治区开始大力挖掘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
3、继续将佤文化打造成临沧市的旅游品牌
丰富佤族民俗文化的传承形式,支持和鼓励民间文艺演出队伍、重大节日举办打歌等民俗文化展演活动、举办世界参与人数最多的接触类狂欢节——摸你黑、举办民族民间打歌舞蹈大赛、举办佤族饮食——佤王宴冲击吉尼斯纪录活动、开展月亮升起来佤族舞蹈组合的推广与普及活动、编辑出版民族文化丛书、佤族歌舞列入职业中学的教学专业、在全县百户以上的自然村建设佤族民俗文化传习所,组织佤族民俗文化演出队伍到外参赛或演出等。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因为旅游景观的吸引力不仅来自于其本身的旅游美学价值,也来自于其可进入性。为扩大旅游业发展规模,应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实施可持续发展;坚持旅游业发展和扶贫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景区配套服务功能;深化改革,创新旅游开发方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促进旅游产业水平的整体持续提高。
5、推出若干条精品旅游线路。
开发中旅游点、线、面应有机结合,形成立体开发网络。选择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依托民族民俗博物馆、自然民族村落或模拟村落建立民族民俗旅游点;围绕这些旅游区的开发,实行区际合作,推动地区间联合行动,开辟民族民俗旅游线路;依托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的城镇,系列开发成集自然风光、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为一体的民族文化旅游区。
6、培养高层次旅游经营管理人才
培育人才,提高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质量和品位。提高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质量和品位,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尤其是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文化学、经济学及规划设计的人才。为此,必须加强人才的培育。要特别注意将纯正、丰富的民族、民俗文化内容充实到各类教育培训中去。
7、开发旅游工艺品
为了迎合市场的要求,有必要设计出更好更新颖的工艺品来充实市场,刺激人们的购买欲望,挖掘产生出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一件好的旅游工艺品,作为承载了特定功能和意义的商品,其设计首先应考虑它的纪念性功能,以人为本,从消费者的需要出发,充分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同时,要与地域文化内涵紧密联系在一起,切实把握好人、设计和文化的三者之间的联系。
8、政策性支持
在这方面,政府和企业各有各的职责、各有各的任务。政府部门主要负责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而企业具体负责旅游产品的市场营销。要做好政企联手,部门联合,区域联接,上下联动,形成宣传促销的整体合力。
9、宣传手段
旅游经济是眼球经济,必须搞好宣传促销。旅游业要发展,仅靠“天生丽质”是不够的,还要“三分长相、七分打扮”,加强宣传促销,推动深度营销,把人的目光吸引过来。要研究游客心理,选准消费群体,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对重点客源市场反复宣传促销。同时,还要加强与周边旅行社的合作,搞好旅游线路的对接,由近及远、由内而外、3 有重点、分层次地开拓市场,努力实现旅游综合效益的新突破
结语:
由于历史原因,临沧经济发展叫滞后。与发达地区相比较,临沧民族文化尚未得到全面的开发利用,没有发挥其区位优势。但临沧却是中国西南边陲待开发的一块宝地,有着奇异独特的旅游资源。相信在今后的岁月里,临沧这块神奇、美丽、富饶的热土,将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
民族文化根底在基层,主体在群众,生命在原生态,发展在政府,出路在创新。临沧民族文化的开发与保护工作的一个长期的、渐进的、配套的、复杂的过程,其丰厚的民俗文化资源,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处在一个极佳的发展机遇期,相信临沧民族文化会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