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35公斤希望》有感
读《35公斤希望》有感
在李老师的推荐下,我认真地读完了《35公斤的希望》这本书,它带给了我满满的正能量,让我感触颇深。
书中幸运的多多在他生命中遇到了两个重要人物,懂他的玛丽老师和疼爱他的爷爷。玛丽老师在他的毕业成绩册上这样对他评价:“这个男孩有漏斗般的脑袋,仙女的手指,敏感的心灵,一定可以教育成才。”唯一会聆听多多心声的只有他爷爷,他很疼爱多多,理解和包容他,给他满满的信心和力量。正是这样,多多终于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如愿以偿地找到了一所让他感觉幸福的学校。
不断鼓励和帮助孩子,让他们找到自己努力前进的方向,才是最适合他们的正确方向。世界上的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各自的闪光点。作为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路上,我们需要耐心和坚持,并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完善,不断地进步,才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强有力的支持。
读到爷爷对多多的叮嘱这里“你不要管拼写错误,句子语法,也不要管你自己的字写得多蹩脚。你什么都别管,只要把心里想说的写出来。”爷爷鼓舞着多多,同时也激励了我。让我终于也有了写下这份读后感的勇气和信心。
读完这本书,我印象最深的是多多的一句话:“我不是很高,不是很胖,我有35公斤的希望。”是呀,当一个人有了远大目标,有了奋斗的动力,就有了拼搏的希望。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充满希望的种子,给它阳光,一定会开出美丽的花朵。
感谢李老师推荐的这本好书,让我在读书中思考,并对教育孩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董松涛妈妈
孩子的思维有时候是我们家长体会不到的,但静静思考一下,完全可以理解孩子的想法……需要更多的是开导、引导。对孩子的教育要有更多的耐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用心对待,每一个孩子都会越来越优秀……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离不开耐心等待,就像农民,春天播种,秋天才收获……只要努力一切都会有成果。
——丁湘婷爸爸
格雷古瓦(多多)从最初幸福的小男孩,到一个被学校开除,()老师认为无可救药的小男孩,最后在爷爷老莱昂的理解、帮助、鼓励下,坚持了自己的爱好,并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格朗尚学校,重新找回了幸福和快乐。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们做父母的愿望,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优秀。所以“学习、学习、学习”也是我在家说得最多的事,整天唠叨不休,说多了孩子非常反感,有时还会跟我争吵。到最后,孩子不开心,还会掉眼泪,我也非常烦躁,总想着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为此,真是伤透了脑筋。看完这本书,我真得要好好反省自己,难道真的只有成绩最重要吗?
多多在信中说:“我想生命里不仅有成绩,还有动机。”反映了多多真实的想法,也是他的希望,他的幸福。
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天性和天赋,父母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并正确去引导。如果整天叨唠不休,发脾气这样会适得其反,只有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尊重孩子,让他有自己的空间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他才会幸福快乐的成长,也是我所希望的。
——胡皓铖妈妈
第二篇:读《爱的教育》——“希望”有感
读《爱的教育》——“希望”有感
人,从出生起就已经在心里播下了爱的种子。在孩提时代,那颗爱的种子茁壮成长,并绽放出博大而自然的爱之花,是那么的纯洁无暇,是那么的朴实无华,让人无法不被这美丽的心境所折服,想用孩子般纯洁的心灵来充实自己。可随着孩子一天天地长大,那充满爱的纯洁心灵上逐渐沾染上欺骗、不信任和憎恶的东西。是什么原因让那无私真挚的爱被渐渐腐蚀,一点一滴地慢慢消逝呢?经过认真反思,我想一些不正确的爱的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孩子们眼中,每一棵小草、小花,每一只小动物都是有生命的,都是需要用爱来呵护。可是当他们用手抚摸着小草时,大人总赶紧拉开他们说:“快走开,别弄脏了小手。”当他们去照顾受伤的小动物时,大人们总冷漠地说:“快放下,有太多细菌了。”就这样,爱的资源从我们身边流失,孩子们丰富的感情逐渐被打磨得单
一、贫瘠。
读了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安利柯的母亲用爱感动了不仅仅是安利柯,还有当代的我们;她的爱不但如泉水滋润了孩子的心灵,更如暖流润湿了大人们即将干涸麻木的心。
“希望”从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深切企盼,她希望安利柯成为一个善良、高尚、勇敢、温和、诚实的人;她希望看到安利柯虔诚地祷告成为圣洁的天使;她希望安利柯生长在一个无罪恶、无污染的世界;她希望安利柯拥有一切的善行,让悲哀消除罪恶,让眼泪洗涤污浊的心;她希望„„一个母亲对孩子的希望实在太多太多,就像是潺潺的山间清泉连绵不断的流淌着,母爱夜以继日的永远不会枯竭,她用善良纯洁的心灵泉水哺育着稚嫩单纯的孩子。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安利柯母亲的爱,潜移默化中使安利柯成为真诚的人。而如今母亲们的爱又是怎样的呢?她们心中也有企盼,也有希望。她们愿孩子取得优异的成绩;愿孩子出人头地,拥有自己的事业;愿孩子们身强体健,不被别人欺凌„„母亲的心愿仍然数不尽道不完,因为母爱永不停息的流淌着。只是,美丽的愿望中疏漏了“爱”,那是爱的传承、爱的播种、以及爱的收获。
我想,孩子们更愿意拥有的是高洁的灵魂,圣洁的心灵和皎洁的双眸,洞察出世界的美好。人,应该有爱,会播种、能收获的爱之果实。就如同安利柯母亲希望安利柯对亲人的关心、对朋友的真挚、对老师的敬爱、对弱者的帮助、对祖国的忠诚一样。我们只有懂得对别人付出爱才能体会收获爱的喜悦和快乐,因为爱的世界只属于拥有美丽心灵的人们!
第三篇:读希腊神话有感希望与生命同在
希 望 与 生 命 同 在——读《希腊神话》有感
湖塘桥实验小学 五(2)班陈诺
关于希腊神话的故事,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听爸爸妈妈和我讲述过,当时我陶醉在那丰富美丽的故事情节之中,对神话的寓意可能还不大理解,现在重新来读这本书,感觉大不相同了。《希腊神话》,不仅故事扣人心弦,而且寓意深刻,影响深远,是我们直接了解和认识西方文明的源头和捷径。
以前我一直认为“潘多拉的盒子”代表着灾难与祸根,现在我发现,盒子里还有一件更为重要而宝贵的东西,它可以击败任何邪恶与灾难,它就是希望。当潘多拉打开盒子的一刹那,饥饿,疾病,贪婪,嫉妒,怨恨,复仇等各种怪物跑出来时,人类的一场灾难将不可避免,但可能是宙斯发了善心,他还不想完全毁灭人类,只是想让人类吃尽苦头而已,他给潘多拉的盒子里放进了一样好东西,那就是“希望”。希望,它藏在了人们的心底,给了人们战胜一切苦难的勇气和力量。虽然罪恶和痛苦比比皆是,但是不论邪恶多么猖狂,灾难多么深重。“希望”永远不会抛弃人们,只要有“希望”在,那什么都不能把人类摧毁!
希望,它好像是夜晚航行时远方的灯塔,翻越崇山峻岭时不朽的手杖,穿越无尽荒漠时前方的绿洲。人生总是坎坷的,只要有希望陪伴,就会走向未来,走向永恒。当潘多拉的盒子打开时,灾难诞生的同时,也有了希望的存在,人们才会永不放弃,越发坚强,才会充满无限力量,去征服灾难,去征服命运,迈向美好的未来。希腊神话中的人类也许还要感谢潘多拉的盒子,有了它,人们才知人生需要奋斗,需要争取,需要拼搏,需要永不放弃,这样才有更加美好的未来等着他们。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领希腊联军渡过达达尼海峡,开始了人类历史上著名的军事远征。就在出发前夕,亚历山大把自己的财产全部分给手下将士,当有人问他给自己留下了什么,他只说了两个字:“希望”!生命就犹如一条饱满的河流,从希望的源头出发,意志是桨,自信是帆,不管路途多么遥远,都要向那充满魅力的未来奋力的流淌。亚历山大就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希望,希望对于他来说,胜于世上任何金银财宝。
我曾经看过一幅画,名字就叫《希望》。这幅画看起来并不是很漂亮,却有着强烈的震撼力。光秃秃的球体象征荒芜的地球,一个失去了眼睛的少女正在抚弄着一张只剩一根琴弦的竖琴。画面的每一处都在描绘着绝望,这个衣衫褴褛、历经苦难的女孩子,既看不到光明,也奏不出音乐,然而,女孩面部的安详,却让人们看到她心中依然充满了希望。我想,这幅作品可以启示人们:苦难总会过去,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要轻言放弃,因为有生命的地方就一定有希望。
有位名人说过,希望是一种美德。没错,当你身处绝境时,依然不言不弃,永远心怀希望,敢于挑战,这就是美德的体现。当希腊神话里的人们遭遇潘多拉的盒子时,依然奋勇顽抗,不屈不饶,充满希望,这同样是一种美德的体现。我们的学习或生活永远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当我们遭遇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要轻言放弃,因为希望就在前方,它带给我们无限的可能,它是无价的!
指导老师:刘莉萍
第四篇:希望——读《最后的常春藤叶》有感
希望
——读《最后的常春藤叶》有感
《最后的常春藤叶》是短篇小说大师欧·亨利众多小说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篇,它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作者描写了这些小人物的悲惨生活和他们彼此之间的友爱与同情。一个贫病交加的年轻女画家,在病床上待毙,居然被一个同样贫困的老画家救活了,但这个老画家却为此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欧·亨利非常擅长刻画人物形象,在这篇短篇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和人物对话,以及人物的内心独白,传神地刻画了一个患肺炎几近死亡的绝望女画家,以及一个“固执”的老头。结尾同样是出人意料:看似健康的老人却因为同一种疾病离开人世,但他却用一幅常春藤叶的画救活了没有希望的女画家。每每读到这儿,我总是不免感叹作者的独具匠心和故事中主人公的命运多舛。当我们重新阅读这篇小说时,总能发现一些新的收获,得到一些新的启示。
主人公曾预言在窗外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调零时,自己的生命也将终结,因此她日日夜夜无法进食,愁眉不展,总是转脸面向窗外看着那片叶子。此时她的心中已经没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只能坐以待毙。最后拯救她的是老人给她的希望。这也是这篇小说告诉我的一点:永远怀着希望走人生的道路。
希望铸就成功的例子数不胜数。在笛福著名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中,鲁滨孙一人流落海洋中的孤岛时,他却用惊人的毅力在荒岛上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方美丽天地,那是因为他始终抱着一颗乐观的心,用希望的眼光看待未来。又如斯蒂芬·金在他的中篇小说《肖申克的救赎》中说的:“记住,‘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东西,好东西永远不会消逝的。”很多人并不是没有成功的资质,只是在离成功仅差一步之遥的时候就失去了希望。成功之路上,是希望照亮了我们眼前的道路;是希望给了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还是希望一直支持着我们到达胜利的彼岸。
所以,永远不要在成功之前失去希望,因为,也许你只需再努力一把,就能触碰到成功。
第五篇:读《在希望的田野上》有感
唐代诗人韩俞在《师说》中说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从中不难窥见教师这一职业角色的特点即传授真理,讲习学业,解释疑惑。韩先生在几千年前就这么精辟地给教师下了这样一个定义,让人佩服。就今天的教育而言,“传道,授业,解惑”远远不能诠释教师的内涵。教师除了扮演好传授者的角色外,还要学会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合乎时代潮流的教师。《在希望的田野上》向我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教师成长的案例。他们都是平凡的教师,却有着不平凡的教育之梦。思考、研究,学习、交流,执着、进取是他们共同的特征。我不禁想起今天我们到底该做个怎样的教师呢。细细想罢,我觉得做个智慧型合乎时代潮流的教师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
一、以思考、研究引领行动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有益的知识尤其是高科技知识是提升国家竞争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而知识的取得一般是两种途径:一是直接经验,即通过自己切身的实践体会获得;二是间接经验,即通过学习他人的知识获得。知识的高明之处并不是获得多少,而是当它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显现出来的魅力。不管是知识的取得还是知识的运用都取决于认识主体的人。而教育传承着教书育人的职责,应该义不不容辞地培养符合社会、国际形势的人才,那就是在知识经济下,人才的标准更注重创新思维素质的培养。因此,学会思考学会批判性地学习应该是教育的价值所在。要使学生具有思考的能力,教师就应该学会培养自身思考的能力与素质。因此,对于一个有生命力的教师的而言,应该学会思考,思考就是力量,思考就是机智,思考就是创新,思考就是发展,思考就是教师成长的法宝。
二、以学习、交流丰富智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渔”,“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就需要源源不断的活水”。信息化、数字化为表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仅凭已有的知识、自身的修养就可以胜任。新时代的教师,永远学习是个不变的主旋律。从学习的对象来看,可以向学生学习,从师生的交流对话中学到更多来自学生的智慧;可以向同行学习,从同行真诚平等的交流中学到更多有益的知识与经验;可以向书本学习,从书的海洋中捡拾美丽的朵朵浪花;可以向报刊杂志学习,从琳琅满目的知识库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可以向网络学习,从虚拟而神奇的网络世界中搜集资源,平等交流,在搜集中积累教育教学素材,在交流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可供学习的对象很多,尤其是网络学习,更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因此,不管是哪一种方式的学习都显得客观重要。时不我待,我们应该做个学习型的老师,让自己在学习交流中收获更多有价值的精神财富。
三、以执着、进取挑战自我执着、进取永远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优秀品质。对于教师而言,更需要执着的精神、进取的心态来要求自己、挑战自己。许多优秀教师成长的案例向我们昭示了新时代的教师更需要执着、进取。有句话说得好“甘于寂寞的人才不寂寞,不甘于寂寞的人才寂寞。”我想,甘于寂寞的人有的是默默无闻地工作,不断地学习、思考、写作,耕耘着自己的一方心灵乐土,虽不会收获丰实硕果,也自得其乐,无怨无悔。不甘于寂寞的人才会寻找一些无聊的刺激来慰藉心灵的平衡,荒废了时光,活得平庸、碌碌无为。对于教师而言,要有进取的心,要不甘落后与平庸。生活要知足,工作要不知足,正是因为不知足,我们才会不断地学习,思考,努力完善自我。当前教育形势下,面对复杂的学生群体,灵活多变的新教材,考试评价制度的约束,学校管理规章制度的要求,社会价值观的冲突,做一个享受教育快乐的成功者,任重道远。教师更应该要从个体的成长层面,以执着进取的心态来面对教育中的“疑难杂症”,进取的心去会让你永葆教育的热情,执着的心会让你努力丰富自己的个性素质,体验教育诗意般的快乐。
曾记起这样一句话:思想能走多远,行动就会走多远。也许它有点主观唯心的思想,但它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那就是正确的思想能够起到引领行动、促进行动的有效性。对于教师成长来说,潜心思考与研究,坚持学习与交流,不断地执着、进取会让我们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个有生命力的教师,一个大智大勇的教师。执着、进取永远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优秀品质。对于教师而言,更需要执着的精神、进取的心态来要求自己、挑战自己。许多优秀教师成长的案例向我们昭示了新时代的教师更需要执着、进取。有句话说得好“甘于寂寞的人才不寂寞,不甘于寂寞的人才寂寞。”我想,甘于寂寞的人有的是默默无闻地工作,不断地学习、思考、写作,耕耘着自己的一方心灵乐土,虽不会收获丰实硕果,也自得其乐,无怨无悔。不甘于寂寞的人才会寻找一些无聊的刺激来慰藉心灵的平衡,荒废了时光,活得平庸、碌碌无为。对于教师而言,要有进取的心,要不甘落后与平庸。生活要知足,工作要不知足,正是因为不知足,我们才会不断地学习,思考,努力完善自我。当前教育形势下,面对复杂的学生群体,灵活多变的新教材,考试评价制度的约束,学校管理规章制度的要求,社会价值观的冲突,做一个享受教育快乐的成功者,任重道远。教师更应该要从个体的成长层面,以执着进取的心态来面对教育中的“疑难杂症”,进取的心去会让你永葆教育的热情,执着的心会让你努力丰富自己的个性素质,体验教育诗意般的快乐。
曾记起这样一句话:思想能走多远,行动就会走多远。也许它有点主观唯心的思想,但它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那就是正确的思想能够起到引领行动、促进行动的有效性。对于教师成长来说,潜心思考与研究,坚持学习与交流,不断地执着、进取会让我们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个有生命力的教师,一个大智大勇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