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理想就是做你喜欢的事美文
一个十岁光景的男孩子,手里捧着一本书,正站在她母亲面前哀求着:“妈妈,就给我买这本书吧。”他的母亲,坐在供宾客歇息的简易小凳上,一直用很严肃的表情说着同一句话:“这书与学习无关,不能买。”母亲响亮的拒绝声,引得周围的人投去好奇的目光。男孩在众目睽睽之下有些局促不安,看得出,最后一次,他下了很大的决心:“妈妈,我喜欢看,就给我买一本吧!”“不行!这书与学习无关,不能买,你自己好好想想。”男孩颓然,垂头丧气地走到书架前,把书放回了原处。书放回去的时候,封面因为摩擦而卷了起来,男孩轻轻抚平封面,将书整整齐齐地归位。
我很想知道究竟是一本什么内容的书令他的母亲如此不满。跟在男孩身后,我看清了书的题目——《看完不笑算你狠》。噢,原来是一本笑话书。
人事部办公室里。
一个二十来岁的小姑娘,深深地埋下头,晶莹的泪珠不易察觉地粘在浓密的睫毛上,倔强的发束高高扎起,却掩盖不了主人一脸的无助。她已经在人事部经理的大办公桌前站了一个小时,只为请求经理将她从客房部换到餐饮部工作。人事部经理罗列了一大堆“从大局考虑”的理由,而她,只是不断地重复:“我喜欢做餐厅服务员,我喜欢。”她在客房部的工作其实算轻松的,接电话,做记录,偶尔去给住店客人送一些急需物品。而餐厅,面对的是持续的体力劳动和应接不暇的各色人等,生理和心理需要同等坚强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可是,无论多艰难,她都愿意,因为她喜欢。
夜幕下的阳台上。
每晚,他都站在阳台上,看对面三楼左起第四个窗口。新闻联播开始,她便也站到了窗前。这是她家厨房的窗户,也是他所能见到她的唯一的窗口。她从来不知他的存在,只顾自己洗碗、整理厨房。而他,已经喜欢她很久了。他曾经去她家楼下等她,看到她像一缕晨风飘然而至,他几乎要上前与她说话了,没等鼓足勇气,她已走远,只看到马尾在晃,裙裾在舞。
他依然喜欢她,依然在阳台上向她行注目礼。日复一日,他看着她毕业了,有男友了,搬走了。这些是必定要发生的,注定他要独自忧伤。他想,只是天天看到她便好。
人这一生,要求其实简单,只是想做自己喜欢的事,看自己喜欢的人,可是大多却不能得到满足。倘若有一天,我的孩子问我:“一个人该有怎样的理想?”我很想回答她:“做你喜欢的事就好。”可是,我也没有把握,真到了那个时候,我有没有勇气这样回答我的孩子……
第二篇:做你喜欢并擅长的事美文
我有一个朋友,是位非常著名的律师。之所以当律师,只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受人尊敬的职业,同时收入也非常高。他做了许多年,感觉越做越累,身心疲惫,就想不干了。但他们住的大房子房贷还没还清,家里还有要上大学的孩子,于是有很多犹豫和纠结。因为不干意味着全家要从一个高档、舒适的别墅搬出来,从此要精打细算过日子,还意味着家庭收入不稳定,意味着孩子要自己打工赚学费。
对他来说,辞职让未来充满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但他真是干够了,干烦了,想离开了。
当他把想法告诉太太后,她非常恐慌,坚决反对。孩子听了也很不高兴,问他,你难道就不能再坚持几年吗?
他对家人说,我可以不辞职,但你们会每天跟一个疲惫不堪、很不开心的人在一起。
爱人和孩子在无奈中接受了他的选择。他最终选择离职去当作家。房子比以前小了很多,收入比以前少了很多,生活比以前也简单了很多,但是,他去医院的次数少了很多,脾气好了很多,内心比以前充实、快乐了很多。
他失去的都是别人看得到的,但得到的都是别人看不到的。日子过得好不好,内心是不是充实和满足,只有自己知道,对他而言,真正属于自己的生命开始了。
又比如我。我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和许多中国式父母一样,我的父母对优秀的定义是:考个好大学,然后读硕士、读博士,做博士后,有一份不论世事怎样变化,都不会影响收入的工作。所以,医生是他们眼中的最好选择。
17岁的我,不知如何为自己选择未来,就随了父母的愿,学了医科。在医学领域求学、行医和研究,一待就是20年。一路走来,一直有逆水行舟之感,除了辛苦就是疲惫。
从小,老师家长教育我的是“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可我心底常常有个声音:不能这样过一辈子。能不能把业余时间喜欢做的事情变成一种职业?什么是我喜欢做的事?就是倒贴钱、倒贴时间、倒贴精力都愿意做的事。
我业余时间最爱干的事就是看心理学方面的书,帮人家解决各种关系和情绪问题。于是,顶着家人的强烈反对和抗议,顶着朋友们的嘲笑和各种不看好,冒着日后找不到工作的危险,我借了一大笔钱,在38岁那年,从零开始进入心理学领域。
一进学校开始学习,我就感到无比快乐。我就发现“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说法太坑人了——苦是因为你学着自己不想学的东西。当你学习自己想学的东西时,感觉应该是如饥似渴。
还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说法,也根本不靠谱。如果你把既定的目标当作人生的全部,要拿功名利禄与人攀比,自然会苦,因为有太多的不甘不愿,有悖初心。
苦,从来不是因为身体累,而是违背了心愿。做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事情,不苦才怪。
转行至今已近16年,我感受到的是从心而发的充实,每天都有新的发现和喜悦。
当一个人做一件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时,就会做好,做好了就会成为优秀人才,甚至稀缺人才。最关键的是,每天都会感到充实和快乐。生命不再是拼命赶到一个山顶,又匆匆忙忙进攻下一个山顶,而是会变成一路风景,每段风景都有各自的美妙。
第三篇:就是喜欢考试
就是喜欢考试
考试,对于不少学生来说宛如一个噩梦,成了同学们一块挥之不去的心病。许多人“谈考色变”,一个鲜红的分数或许上一次可以带来虚荣,下一次就可能让自己掉入万丈深渊。总之,考试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避而远之的话题。
害怕考试的心理人人都有,之前也是这样,对于分数不稳定的我来说,每逢考试如临大敌。并不是题目难倒了我,而是这鲜红的分数令人提心吊胆:考了满分,就要为下一次的考试感到压力;考不到满分,就得被老师的期望和同学的嘲笑所难堪;考砸了,结果是人人可想而知的。
疼痛久了就会麻木,考得多了就习以为常了。每逢复习期间,试卷如春雨般一刻也不停息地从天而降,每个同学尽管抱怨却也只好听天由命。可我却觉得考试没有之前如此可怕了,细细回想,才懂得原因:原来考试考得多了,错题不会一错再错,正确率提高了不少;再次,考的次数一增加,老师评讲的速度一快,就没有太多心思去管分数了,考差了也不必记于心头;接着,次数上来了,考砸了不要紧,因为下一次考试很快就如约而至,总不可能次次考砸了吧?古语有云:“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考试很多次不好总会有一次再登满分宝座。这么一想,我豁然了:考试没有如此可怕,其实越多越好,何必抱怨?考试也不过是检测,何必耿耿于怀,考多了题目就会了,错多了就不会再错了,考试岂不成了百益无一害的好事儿了?何乐而不为呢?
有一句话说得好:“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试卷再多,我也不怕,或者,我都有些喜欢考试了呢!
第四篇:幸福就是做喜欢的事和喜欢的人在一起
关于幸福,古今中外多有论辩,可谓仁者见者,智者见智;同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幸福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最近,脑海里老是萦绕着我一位哥们的一句话:幸福就是和你喜欢的人在一起做你喜欢的事。相同的观点周国平有所阐述,他认为幸福就是两条:第一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能靠这个养活自己。“我自己现在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写作、看书,版税源源不断地来。”第二,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并且让他们也感到快乐。“我的家人,我的孩子,成为我特别快乐的源泉,还有我特别好的朋友,经常一块儿聚聚,这就够了。”观点相同,理解不一样。首先,持这种观点的人应该是成年人,有一定物质基础和条件的人。其理由在于不到一定年龄的人,还在为家庭和事业奔波;没有一定物质基础的人,还在为温饱忙碌,他们可选择的余地太小了,不喜欢老板也得为他打工,不喜欢这份工作也得看在“钱”的面上。我算不上功成名就,也就是刚解决温饱那种,但是我对钱没有太多欲望。每天八小时以外,几个说得上话的哥们一起喝喝小酒,侃侃大山,确实算得上一种惬意。平时尽可能做好自己的工作,有时间了看看书,打打球,写点小文章,也是一种享受。你喜欢的人,指的是彼此之间的默契。喜欢的人,可能有几个是一辈子的,大多的时候因为时空的变化而改变,并不固定。不管是哪个阶段,哪种类型的人,喜欢表现在彼此的理解、信任。喜欢的事,也是相对而言,比如工作,你不一定都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这就需要自己调整心态,掌握主动,把不太喜欢转变为喜欢。这样,在你做事的过程中就能自然而然地表现出那么多优秀的品质,比如坚韧,合作,不轻易放弃,不怕挫折。有人把幸福比作一种颜色,看你的喜好;有人把幸福比作是一种味道,看你的品味;有的人把幸福比作是一种感受,看你的感觉。这就是说,幸福就是一种生活状态,一种生活感受,更是一种生活的评价。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群体中,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不同,这说明幸福这种对生活状态的主观感受受到人们的客观条件、历史、文化甚至信仰的影响。意识到自己在幸福之中吧,至少你还有喜欢的人,也还有喜欢做的事。
第五篇:为喜欢的事早起一个小时美文
最近,我迷上了骑马。
喜欢骑马不是心血来潮的事。在很多年前,我就是一个骑马驰骋的姑娘,在秋天的蒙古草原看衰草连天,在秦皇岛的海滩上踏浪。我喜欢在马上自由奔放的感觉,喜欢风从耳边刮过的声音,感觉自己像在飞翔。
不幸的是,我从马上摔下来一回,摔得有点疼,竟从此不再上马。而今年,不知道什么原因,忽然被某个念头击中,我便想再去骑马。
但我发现,骑马和所有其他的运动项目一样——很难保证时间。因为这实在不是一件必须去完成的事情,实在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实在是你所有事情中可能会排在最后的事情。
任何事情都会叫它让步。写文章,会让你取消骑马;接孩子放学,会让你取消骑马;陪孩子读书玩耍,会让你不忍心离开,取消骑马;约了朋友喝茶,会让你取消骑马;和人谈事,会让你取消骑马;甚至有时候一个电话打得太长,你下面的计划又如期而至,还得取消骑马。
于是我发现,心潮澎湃也难抵现实残酷。如果这样下去,我的骑马计划可能就像健身房的年卡一样,成为一枚书签。
后来,我想了个办法。我把起床时间提前了一个半小时,六点起床,七点前到马场,八点骑完马,九点前回家。这样,当我完成了骑马这件事,我的一天才刚刚开始,再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和以前一样,不耽误任何事情。而只有这样,我才能给这件事情保证时间。
我真的不是一个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也不是为了瘦身,或者学习某种技能。可是,每天早上六点爬起来,对我而言却没有丝毫的痛苦,甚至一想到马上要骑在马背上了,就感到幸福。这就是真的喜欢。
生活可能原本如此,喜欢的事情,恰恰不是生活中必须要完成的事情。不带有任何目的、责任、义务,就是喜欢。但我们往往对责任、义务、目的很上心,对自己喜欢的事情却总是太残忍。
自己喜欢的事情,可能在世俗的眼光里,不能带给你金钱,不能带给你更多资源,可能也不能带给你更高的品位。而生活中,还有那么多你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要去做。
于是到最后,你的人生就充满了各种遗憾。为了老公,你放弃了这个;为了孩子,你放弃了那个;为了工作,你放弃了更多。老公、孩子、工作、正常的日子,这都是我们每个人必须面对的,当然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就向他们讨要时间,只能自己挤时间。
不是每个人都必须睡够九个小时。你每天睡觉前,每天起床后,还不是会花时间刷朋友圈?把这些时间零零碎碎加起来,估计一个小时也就有了。
为自己喜欢的事情早起一个小时吧,这是完全属于你自己的一个小时。世界还没有苏醒,你不用与任何人交流,你不需要和任何事情协商,你也不用对谁有任何亏欠——心安理得地享受这只属于自己的一个小时。
写字、插花、跑步、画画……做任何事,哪怕只是去看花园里的一片叶子,当你回来,看见孩子欢笑的脸,围上围裙为他做饭,你会快乐地哼着歌吧。因为这一天中,属于你的喜悦,已经被你装在了口袋里。现在,是你绽放笑容的时刻。